首页 > 文章中心 > 欧姆定律的局限性

欧姆定律的局限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欧姆定律的局限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欧姆定律的局限性范文第1篇

一、电磁学教材的整体结构

电磁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电磁学的研究范围是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其具体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电流现象、磁现象,电磁辐射和电磁场等。为了便于研究,把电现象和磁现象分开处理,实际上,这两种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彻分析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学变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真分析教材。

1. 电磁学的两种研究方式。

整个电磁学的研究可分为以“场”和“路”两个途径进行,这两种方式均在高中教材里体现出来。只有明确它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联系,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场的方法是研究电磁学的一般方法。场是物质,是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中学物理的电磁学部分完全可用场的概念统帅起来,静电场、恒定电场、恒定磁场、静磁场、电磁场等,组成一个关于场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学物理电学部分的各章内容。

2. 物理知识规律。

物理知识的规律体现为一系列物理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的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物理定律是在对物理现象做了反复观察和多次实验,掌握了充分可靠的事实之后,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并把这些关系用定律的形式表达出来。物理定律的形成,也是在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物理定律并不是绝对准确的,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定律总是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因此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恒定电流”一章中重要的物理规律有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和焦耳定律。欧姆定律是在金属导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金属导电、电解液导电适用,但对气体导电是不适用的。欧姆定律的运用有对应关系。

电阻是电路的物理性质,适用于温度不变时的金属导体。

3.通过电磁场在各方面表现的物质属性,使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

电现象和磁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大量实验证明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每个带电粒子都被电场包围着。电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位于场中的其它电荷有力的作用。运动电荷的周围除了电场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场——磁场。磁体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磁场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磁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处于其中的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现在,科学实验和广泛的生产实践完全肯定了场的观点,并证明电磁场可以脱离电荷和电流而独立存在,电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二、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贯穿始终,使知识学习与智能训练融合于一体

1. 场的客观存在及其物质性是电学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电场强度、电势、磁场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电、磁场是物质的实质性概念。电场线,磁感线是形象地描述场分布的一种手段。要进行比较,找出两种力线的共性和区别以加强对场的理解。

2. 电磁场的重要特性是对在其中的电荷、运动的电荷、电流有力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场和受场作用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

3. 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演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把各种实验做好,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也是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加强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验观察和现象分析中来发展思维能力。从物理学的特点与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来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在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知识体系上。

欧姆定律的局限性范文第2篇

一、电磁学教材的整体结构

电磁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电磁学的研究范围是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其具体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电流现象、磁现象,电磁辐射和电磁场等.为了便于研究,把电现象和磁现象分开处理,实际上,这两种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彻分析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学变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真分析教材.

1.电磁学的两种研究方式

整个电磁学的研究可分为以“场”和“路”两个途径进行,这两种方式均在高中教材里体现出来.只有明确它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联系,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场的方法是研究电磁学的一般方法.场是物质,是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中学物理的电磁学部分完全可用场的概念统帅起来,静电尝恒定电尝恒定磁尝静磁尝似稳电磁尝迅变电磁场等,组成一个关于场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学物理电学部分的各章内容.

“路”是“场”的一种特殊情况.中学教材以“路”为线的大骨架可理顺为:静电路、直流电路、磁路、交流电路、振荡电路等.

“场”和“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麦克斯韦方程是电磁场的普遍规律,是以“场”为基础的.“场”是电磁运动的实质,因此可以说“场”是实质,“路”是方法.

2.物理知识规律物

理知识的规律体现为一系列物理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的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物理定律是在对物理现象做了反复观察和多次实验,掌握了充分可靠的事实之后,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并把这些关系用定律的形式表达出来.物理定律的形成,也是在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物理定律并不是绝对准确的,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定律总是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因此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册第一章“电潮重要的物理规律是库仑定律.库仑定律的实验是在空气中做的,其结果跟在真空中相差很小.其适用范围只适用于点电荷,即带电体的几何线度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

“恒定电流”一章中重要的物理规律有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和焦耳定律.欧姆定律是在金属导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金属导电、电解液导电适用,但对气体导电是不适用的.欧姆定律的运用有对应关系.电阻是电路的物理性质,适用于温度不变时的金属导体.

“磁场”这一章阐明了磁与电现象的统一性,用研究电场的方法进行类比,可以较好地解决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电磁感应”这一章,重要的物理规律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在这部分知识中,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将各知识点串起来的主线.本章以电流、磁场为基础,它揭示了电与磁相互联系和转化的重要方面,是进一步研究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重点和核心是感应电动势.运用楞次定律不仅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能量是守恒的.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一章是在电场和磁场的基础上结合电磁感应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提出电磁振荡形成统一的电磁场,对场的认识又上升了一步.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总结了电磁场的规律,同时也把波动理论从机械波推进到电磁波而对物质的波动性的认识提高了一步.

3.通过电磁场在各方面表现的物质属性,使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

电现象和磁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大量实验证明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每个带电粒子都被电场包围着.电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位于场中的其它电荷有力的作用.运动电荷的周围除了电场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唱—磁场.磁体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磁场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磁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处于其中的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现在,科学实验和广泛的生产实践完全肯定了场的观点,并证明电磁场可以脱离电荷和电流而独立存在,电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运动的电荷(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其它运动的电荷(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所有磁现象都可以归结为运动电荷(电流)之间是通过磁场而发生作用的.麦克斯韦用场的观点分析了电磁现象,得出结论:任何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任何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按照这个理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电磁波.

从场的观点来阐述路.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产生电流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二是存在电场.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总是沿着电场的方向,从高电势处指向低电势处.导体中的电流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特例,即导体中形成电流时,它的本身要形成电场又要提供自由电荷.当导体中电势差不存在时,电流也随之而终止.

二、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贯穿始终,使知识学习与智能训练融合于一体

1.场的客观存在及其物质性是电学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第一章“电潮是学好电磁学的基础和关键.电场强度、电势、磁尝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电、磁场是物质的实质性概念.电场线,磁感线是形象地描述场分布的一种手段.要进行比较,找出两种力线的共性和区别以加强对场的理解.

2.电磁场的重要特性是对在其中的电荷、运动的电荷、电流有力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场和受场作用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比如,场不是力,电势不是能等.场中不同位置场的强弱不同,可用受场力者受场力的大小(方向)跟其特征物理量的比值来描述场的强弱程度.在电场中用电场力做功,说明场具有能量.通常说“电荷的电势能”是指电荷与电场共同具有的电势能,离开了电场就谈不上电荷的电势能了.

3.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潮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演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把各种实验做好,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也是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加强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验观察和现象分析中来发展思维能力.从物理学的特点与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来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在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知识体系上.

欧姆定律的局限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软件辅助;录像与模拟实验

镜头1: 某公开课, 一物理老师用铁屑模拟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 实验做得很成功, 可是下面的学生一点也看不见,老师只好叫几个学生代表上讲台观看并描述,而其他学生全都一脸茫然。

镜头2:某公开课,教师在讲解反射定律时,制作了计算机软件来模拟光的反射这一过程。底下学生小声嘀咕“是否有假? ”

镜头1使我们认识物理实验教学中面临一些实验自身无法解决的缺陷。这时如果借助实物投影辅助,就能便于学生观察。多媒体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对于优化课堂教学,强化教学效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镜头2老师可能考虑到课堂的效率等问题完全依赖媒体,把本来可以做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来代替。但他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实验的可信度下降了。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认识、理解和掌握,首先要依靠对真实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而后才升华为理论知识。另外新课程提倡过程与结果并重,通过实验可以探究规律、得出结论, 但实验本身也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多媒体不能成为培养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杀手,更不能反客为主。

那么应该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将多媒体融入物理实验教学? 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对物理实验中的缺陷进行弥补,使高中物理实验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得以优化。

一、将物理实验和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结合起来,能使实

验取得更好的效果: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把握科学方法的有效手段。但是,物理实验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有些东西如:电场、磁场无法直接看到;许多物理量的变化,如:磁通量、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也不能直接观察到。而需要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去理解, 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物理中碰到了很大困难。

例如在“楞次定律”这节课中,我们首先提出探究问题:“原电流的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有什么关系? ”先让学生展开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实验现象的观察、列表记录,自主地在实验中进行探索。其后,再利用计算机动画再现实验过程, 把实验中本来看不见的原磁场的磁感线方向及磁感线条数变化, 感应磁场的磁感线方向清楚地展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并用两种不同颜色显示出来。从而使学生可以很快找到规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使实验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将物理实验与实物投影有机结合,能使实验面向全体

一些可见度较低的演示实验,传统的方法一般是采用放大实验仪器。然而,实验仪器的放大是有限的。采用实物投影技术可以克服上述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另外通过实物投影有利于使实验成果共享。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一课时,探究电流随电压、电阻的变化规律。设计演示实验,需测多组电压、电流的数据,要求全班同学观察指针变化并读数,由于电表大小的有限,不利于后面同学观察。这时就可以将两个电表实物投影到屏幕上,提高演示实验可见度,让全体同学参与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所有的电学实验及其他部分力学、热学实验演示,都存在面向全体学生可见度较低的特点,若将物理实验与实物投影有机结合,能使实验面向全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应用计算机软件辅助处理物理实验数据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应用在一切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及需要做出图像的物理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既能够大大节省实验时间,又能够很快做出所需要的图像,总结出实验所揭示的物理规律。如: “欧姆定律”一课,探究电流随电压、电阻的变化规律时,教师可以通过excel将所记录的数据转化为图像,观察做出的图像是否为过原点的直线,就可出电流和电压是否成正比P系。类似再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等,如果借助Excel软件,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四、计算机在辅助教学模拟动态变化实验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动态过程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观看,学生通过亲自感受“实际”动态过程,并可以放慢实验速度,易于观察,弄清复杂物理过程。如:《波的干涉》一节教学演示实验,按照常规采用“发波水槽”做演示实验,由于太快,学生观察不到各点振动加强、减弱的变化情况。利用计算机模拟辅助, 可以把干涉过程放慢, 并且对几个状态进行恰当讲解,大大加快了学生的感知过程。

五、通过录像与模拟实验,可克服教室内无法完成实验的局限

在物理教学中应重视实验教学已成共识,虽然形象化的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具体的实际实验, 但有些物理实验因在课堂教学中实验条件难于满足,实验成功率低下甚至是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做实验,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对物理教学起反面作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在课外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该实验并把它拍成录像,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观看录像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比如静电实验对实验条件要求很严格,要在干燥的环境做,防止电荷导走。然而平时教学中静电实验往往不是在空气干燥的冬天, 且经常碰到雨天,实验成功率十分低下。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在空气干燥的冬天随时选择适当时机,完成该实验并把它拍成录像,以便于在静电教学中通过播放录像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总之,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目的是使学生对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握住选择现代化教

学技术的基本原则,使其更好为物理实验教学服务,从而达到为新课改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欧姆定律的局限性范文第4篇

一、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差异

顾名思义,陈述性知识是进行描述性和解释性的知识体系,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 的问题,陈述性知识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实行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序性知识关注的是操作方面,回答“怎么做”的问题,是对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的概述.进行程序性知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程序完成既定目标的能力.

2.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联系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虽然包含的知识范围不同,学习阶段的过程存在差异,但并不代表两者各自独立,互不兼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是程序性知识获得的前提,也只有掌握了陈述性知识,并将其进行运用和发挥才能获得程序性的知识.同时,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加强了陈述性知识的理解程度.两者存在着相对性的相互转化和制约关系.

二、程序性知识教学的特点

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是陈述性的理论知识,一方面是程序性的解题策略和能力,从陈述性知识教学向程序性知识教学的过渡过程是以完善的程序性知识教学实践体系为基础的.程序性知识教学主要有四方面的特点.

1.程序性知识教学的针对性

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是程序性知识教学的一个目标,因而围绕这个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才能彰显程序性知识教学的针对性.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解题能力虽然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学生时代,学习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解题.进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可以从方法上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突破口,使学生不但能做题,而且会做题,使做题的成功不再是一种偶然性的事件.

2.程序性知识教学的实践性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填充,而是借助于方法论的指导和程序化的操作实现知识的获取.这种知识通常是方法或过程,具有极强的经验性,因而也是实践的积累.知识的获取存在实践性,同样的,程序性教学也存在着极大的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弊端,主要原因是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程序性教育要求教师起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分析,并给出优化的教育方案.这本身就是不断的实践活动.

3.程序性知识教学的实用性

物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理论化的抽象概括,虽然是解题的依据,但在解题之外就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这也是陈述性知识局限性的表现.程序性知识关注的是方法和能力的获得,培养的不仅是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新的思维方式的建立.建立了良好的思维方式,配合方法论的指导,对学生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大有裨益.

三、程序性知识教学的实施策略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重在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掌握适当的方法进行学习.现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1.强化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有机结合

前文已经提到,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是程序性知识获取的前提,因此,一定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程序性知识应该以怎样的形式和陈述性知识建立有机的联系,也即是,让学生学会程序性知识的陈述形式.例如初中物理“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习题课上,可以通过例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总结、概括,将程序性知识以陈述性知识的方式呈现.如:(1)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将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反之一样成立;(2)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零时,若运动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将加速,反之则减速.这样,学生就懂得了“一套明确陈述的技术规则”――“技术性知识”,他们在回答“怎么做”时将能应付自如.

2.强化程序性知识应用条件的教育

任何理论或方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基础也规定了该理论应用的范围和条件.把程序性知识转化成易于接受的陈述形式是学习的初步阶段,了解程序性知识的使用条件才可以保证其使用的有效性和解题的高效率.对应用条件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充分了解并非所有的陈述性知识都能够转变为程序性知识,只有能够提供解题依据且具有理论内涵或可以阐述一般规律的陈述性知识才有可能进行转化.同时,还要注意,在对待具体的陈述性知识时,明确其使用的局限性.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出现欧姆定律时,并未提及其适用条件,但在讲到焦耳定律时,学生发现:对非纯电阻而言,电流所做电功W=UIt与所产生的电热Q=I2Rt却不相等,即U≠IR.这时就必须向学生强调: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在此不适用,让他们知道,大部分原理、规律都有使用前提或适用条件,在解决“怎么做”这个问题时,必须全面考虑到位,才能保证稳操胜券.

3.强化知识原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

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不代表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物理习题课中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达到解题能力的提高,这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经验的积累.对于复杂的程序性知识,不断地训练会使陈述性的概念和程序性的解题思路一步步地深入到脑海中,甚至建立起应激性反应,为解题效率的提高很有帮助.从教师方面讲,要注重教学中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使学生尽可能的发散思维.例如,讲解“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的相关习题时,引导学生发现光沿直线传播是有“同一种”“均匀物质”作为前提的,进而引发学生提出疑问.在此基础上,生活中出现“彩虹”和“海市蜃楼”等现象的原因也就迎刃而解了.

4.强化合理反馈机制的建立

欧姆定律的局限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走近物理;学好物理;素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56-01

物理学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不像语文、英语、历史等学科那样感性,学习起来自然没有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吃力。如何能让学生顺利地走近物理学科,学好物理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我有过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面对新课改的困惑、担心,这些都是难免的,促使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受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也坚定了我不断提高自身教育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决心。现将我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大家做一分享,共同切磋和提高。

一、物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

多媒体作为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让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单一的听讲和记笔记,物理学习变得更加丰富,提高了物理学习效果。其优势表现为:①多媒体创设了一种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教学情境,学生的认知更加生动活泼,打破了以往枯燥的接受方式。多媒体将书本的内容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把理论的知识变得感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②多媒体技术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利用其动画、字体颜色、闪烁等功能,给予学生重点提示,学生一目了然。并通过详细的知识再现过程,加深了理解,弱化了重点和难点内容。例如:我在讲解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时,利用flash课件,使学生能够听到水流声,能够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所产生巨大的能量,带动水轮机转动发出电来,使学生认识到水电站的运转过程,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水力发电原理;③多媒体打破了教师单一板书教学的形式,避免了一节课下来,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板书占用。有了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事先把板书内容制作出来,节省了课堂的时间;④多媒体可以模拟实验操作。物理课程的知识点是抽象的,通过实验分析得到结论,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并应用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上做实验受到时间、地点、空间及器材的限制,所以效果差强人意,甚至有些实验根本没有办法实现。如果通过多媒体来模拟实验的过程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如老师在做“光的色散”实验时,如果没有光照和地点就很难用三棱镜反映出光的色散效果,如果用多媒体制作的幻灯片就能起到很好的演示效果,整个过程,直观、明了,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我们可以发现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物理实验仪器和时间、地点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对那些复杂、难做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模拟出来,让物理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实验的技能。

二、物理教学中实施德育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教书育人,但是很多时候,教师都在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尤其是理科教师,认为德育是文科的事情,让学生在定理、概念、规律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无从谈起。中学教学大纲提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由此看出,德育是教学中的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改革中,把德育作为五育之首,提出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初中物理教师要转变自己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教学观,要把两者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才的根本是会做人,一个没有良好思想品质的人是不能被别人认可的,也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所以,我们眼光放长远些,不能目光短浅地把学生的教育定位在自己的教学业绩上,只关注学生考了多少分,在全年级排名第几等等。要让学生从学生时代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将来无论是在成长道路上,以后走入社会后都会回过头想到教师的教育,从内心感激教师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两手都要抓,不能给自己找借口。要结合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明确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德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内容进行详细计划,保证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有序进行。

育教育不能死板地说教,只有与知识结合在一起才有说服力。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教师要深入挖掘,找出与德育有关的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学生在无形中被感染和熏陶,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例如,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物理成就和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如古代我们的很多物理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像四大发明等,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军事上都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且对中西方的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骄傲。又如,近代“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他在中国的导弹和航天事业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祖国和人民会永远记住他,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通过这些名人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在讲到欧姆定律时,可以介绍物理学家欧姆发现欧姆定律的过程,他是通过数十年的不断摸索和做实验,而得出这个结论。教导学生做学问应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探究学习活动走向生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