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危机的导火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今年的股市犹如一匹脱缰之马,不知停息。短短4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的涨幅已高达50%。期间个股表现异彩纷呈,低价股、题材股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现在的股指犹如空中芭蕾,精彩又刺激……
再精彩的演出也终有谢幕,中国股市存不存在泡沫的争论又开始甚嚣尘上……
多空阵营形成
多头:有泡沫也是结构性的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千万不能因为一些似是而非的武断结论伤害市场,错过机遇。”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近日的表态显然比较乐观。
他认为,当前市场总体上没有出现太大问题。由于金融模式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一些学者用当初日本泡沫经济、股灾来简单比对当前中国市场的方法站不住脚。
不过,吴晓求也承认,“目前,市场存在的是结构性泡沫。具体而言,就是一些迹象表明某些资产的价格存在高估,这种高估也与投资者的结构特征相关――当然,是否真的高估,也要由市场来检验。”
空头:泡沫很大需要调控
作为本轮行情启动以来一贯的“唱空者”,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日前撰文指出,“市场明显已经开始出现失控的迹象。”
她认为,目前中国股市这种筑建在资金堆砌之上的“收益”有很大的泡沫成分,短期股市被推得越高,风险积累越大,泡沫破灭后的跌幅也越深,最危险的是,股市泡沫破灭可能成为经济危机的导火线。
“对于政策调整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我们不应想当然而不以为然。”左小蕾说,“如果市场刻意淡化政策的影响,不断推高市场泡沫,从防范经济危机、稳定社会发展的高度,也许会有更严厉的政策出台。我们不应误判政策决心,更不应低估政策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贷款利率 迫切性
影响央行在3月17日宣布,现阶段作为基准利率参考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各上调27基点,其他短期利率相应上调。央行的政策变化符合市场预期。针对经济目前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一直认为,货币政策有必要直面通胀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价格泡沫积累的风险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迫切性。
首先,利率的调整直面通胀风险。去年12月由于粮价的上涨,CPI增长2.8%。1月份增长2.2%,2月份数据显示CPI增长2.7%。加上煤电价格调整的压力和潜在油价上涨的压力,通胀显然存在上涨压力,而且有继续上涨的可能。为了保持经济“低通胀”运行的稳
定环境。利率提升有利于提前调整通胀上升的预期,防范通胀水平的继续攀升。
其次,直面流动性风险。近年来,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人和外贸顺差,使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一直困扰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包括过度投资、银行新增贷款快速增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牵制,等等问题在内的许多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利率的调整,有助于配合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和央行票据的发行,进一步收回流动性的同时。改善流动性过剩推动投资反弹带来经济不稳定运行和减少银行新增坏账积累的风险。
第三,直面以资产价格泡沫积累为特征的风险。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生的经济危机呈现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引发危机的特征。日本和东南亚的经济危机都明显以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为导火线。中国正处于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国际大环境的包围之中,资产价格泡沫风险积累的特征已经非常显著,我们不能回避这一全球化趋势推动的全球金融体系的新的风险。
第四。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我们的利率制度安排层面的市场化程度是非常高的,除了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其他利率水平基本都可以由金融机构自行调节。所谓需要推进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是银行自身根据基准利率调节的能力。央行动用利率工具,有利于引导银行的利率调整的主动性,加大银行对利率的敏感性,推进利率市场化在操作层面的进展。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也使央行在货币政策的工具使用上更强调市场化。
【关键词】金融危机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全称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而言的,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他负债较重,所以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被迫支付更高的利率、并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这个本来是很自然的问题,却由于美国过去六七年以来信贷宽松、金融创新活跃、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这样,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变成现实。
一、金融危机的含义
金融危机最简单的定义是指突发的、覆盖几乎全部金融领域的金融状况恶化。金融危机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定义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二、金融危机的背景
(一)美国的消费习惯
借钱(贷款)消费是普遍的生活方式。在美国,他们拥有发达完善的信用体制,这使得几乎所有人的消费靠借钱来完成。因此,美国人的储蓄率历来很低,近年来,一直在零储蓄率上徘徊。要消费,只能靠借钱。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驱动。其消费率长期为70%左右,投资率为15%左右,而出口负数。
(二)经济管理思想
自20世纪70年生经济“滞涨”以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遭到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强烈批评,此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受到追捧。80年代的“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经济自由、私有化、减少管制”成为指导西方国家经济走向的主要道具。
(三)经济环境与具体政策工具
美国2000年后陷入高科技泡沫破裂后的短暂衰退之中,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主持下,连续13次大幅度削减联邦基准利率,从最高6.5%下降到1%,强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扼住了经济下滑,也拉动了美国房地产连续多年繁荣。此为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三、金融创新简介
(一)金融创新的含义
金融创新――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
金融创新的理解有三个层面。宏观层面的金融创新将金融创新与金融史上的重大历史变革等同起来,认为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金融业的每项重大发展都离不开金融创新。中观层面的金融创新是指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后,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中介功能的变化,它可以分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微观层面的金融创新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
(二)金融创新的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华尔街就产生了上千种金融衍生产品,到目前为止都还有50多种,这一系列创新性的产品的确为美国的一时繁荣推动不少,可是这些产品同样也为美国甚至全球带来了数不尽的高风险。熊彼特曾言,“创新是创造性的毁灭”。美国过度的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也就给美国经济惹了麻烦。诸如雷曼兄弟把信用与次贷结合的信用风险转移衍生产品创新即是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该产品固然助推了房地产业发展,但由此衍生的2007年上半年的次贷危机,恰恰成为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种类繁杂的衍生物,各种纠结的金融产品组合方式,各种金融机构的频繁合作,这些都将市场引向了高风险的状态。
四、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自16世纪以来,所有金融危机的背后,都与金融创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似乎,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之间只隔着一层纸。对于它们的关系,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金融创新是一个小孩,是可塑可造的,金融危机是一个坏人,至于这个小孩最终是变好变坏,主要是通过大人的监管以及学校的教育,而与最初要不要这个孩子无关。金融创新本身是应该鼓励和提倡的,但是,它也产生了巨大的金融风险,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复杂性、集中性、突发性,一旦形成风险,同食会引起连锁反应,在很短时间内就波及其他企业和行业,最终造成整个社会的恐慌和动荡。
五、对金融创新的反思
(一)金融监管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大家声讨与追究的更多是美国三大信用评级公司。的确,评级机构的行为对这次金融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标普、穆迪与惠誉为了追求利润,不负责任地给予作为金融创新主要标志的信用衍生品过高的评级,造成复杂衍生品泛滥,使金融体系承担了远远超出其应付能力的风险,并最终导致了市场的崩溃。
(二)金融研究
由于创新超前,而理论研究滞后与不足,许多新产品的性质与定价模型至今尚不明确或不完善,导致了实践的迷惑与混乱。危机前对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缺陷,一定程度上与个别监管部门的认识跟不上发展而无法正确把握有关。中国应在反思金融危机的基础上,努力在金融创新中多添点勇气,在金融研究中多添点智慧,在金融监管中多添点自由,以知识为武器,以科学技术为手段,真正明了衍生品是非,取长补短,尽快从自在走向自为。
关键词:次贷危机 信用危机 信用管理
一、引言
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导火线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化为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其巨大的浪潮不仅席卷了金融骄子集聚的华尔街,而且也给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带来不小的影响。
也许有的人会将危机的根源归结为“华尔街的金融家们贪婪地玩过了火”或者“自由市场之死、资本主义终结”等等。但是,在信用管理人员看来,一方面,投资银行家们凭借信任和信誉创造了巨额财富和利润;另一方面,也正是信用丧失而引发了一连串的危机。
二、次贷危机=信用危机?
美国作为现代信用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在这次的危机中却凸显出一连串的信用风险。
首先,从贷款机构来说,受到零售金融市场上竞争加剧的影响和利益驱动,一些房贷机构不仅有意忽视向借款人说明有关贷款条款和利率风险的复杂信息,而且还故意隐瞒信息、提供虚假信息、怂恿甚至代替消费者虚报收入,这样的贷款欺诈行为层出不穷。这也就是所谓的“猎杀贷款(predatory lending)”行为。
从借款人来说,在消费信贷的刺激下,很多人,特别是低收入者,对房价上涨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也不顾自身财务能力的不足。为了盲目贷款购买大面积住房,这些人都高报或虚报个人收入,以“骗取”贷款。
作为连接金融市场买卖双方的关键一环,金融中介机构过度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而忽视了衍生工具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最终导致金融风险被放大,殃及全球。而包括次级债贷款在内的住房相关贷款的70%已经被证券化,这就使得作为间接金融市场的贷款市场和作为直接融资市场的证券市场连为一体,货币市场上的风险通过资本市场的工具被无序的放大。
在次贷危机蔓延的过程中,对次级债券评级的信用评级机构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资产评级公司的操守存在问题,严重高估资产级别,最终导致次级贷款危机波及全球。这与评级公司“发行者付费”的错位的评级服务模式是分不开的。根据SEC的调查,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中,一些对高风险次级债金融产品进行信用评级的工作人员,直接参与了评级费用的商谈。而评级费用是由债券承销商支付,很显然,评级越高越利于债券销售,债券承销商的工作也就更加漂亮,自然向评级公司支付的评级费用也就越高。因此,信用评级机构很难保证评级的中立性。
这一切失信行为,都给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三、新时期信用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不仅要加强信用管理,防范信用风险,同时,也对信用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作为信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首要职业道德要求就是诚实守信。
2008年5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声称已开始对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实行调查,以确定这三大评级机构是否在次贷危机期间出现了违背法律和职业规范的行为。次贷危机中,由于原来作为债权人的住房贷款者和证券化金融产品的投资者不同,所以投资者也就很难了解所投资产的真实风险。为此,投资者往往只能依赖于专家的评介来做判断。而实施评价的就是评级机构。但是,本来依靠信誉获得长期收益的评级机构也很容易出于自身利益而没有完全客观的履行他们的职责,而是做出盲目乐观的评价结果,从而加剧了危机深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对金融风险的扩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引发了道德风险。
因此,只有作为社会信用建立和维护者的信用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诚信规范,才能防范道德风险,从而使整个行业拥有良好的信誉,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严格科学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
过度的证券化使得一大批重视风险管理的“胆小”的金融从业人员由于业绩不佳而惨遭淘汰,而迷信证券化万能的“胆大”的从业人员则大受欢迎。他们不知道,更不愿意强调其中的风险问题。
而自次贷危机以来,受全球经济衰退和大宗商品价格震荡的影响,“赖账”率急剧上升,不仅在美欧市场,全球市场的信用违约率都在大幅攀升。
具体到我国,许多用赊账、放款等信用销售方式来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出口企业现在正面临收账难的问题,外贸信用风险正在加大。而华夏邓白氏在2008年7月的《2008年中国企业财务及应收账款状况调查研究报告》表明,中国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与规范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报告中还提到,引进专门的信用风险人才并设立信控部门是当下中国企业增加自身抗风险能力的当务之急。
作为企业的信用管理人员,应该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和完善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尤其要加强对客户风险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对即将到期的应收帐款及时提醒买家准备付货款,若发现买家到期未付,要主动向买家了解不付款的原因,及时追讨,将风险严控在危险发生之前。
(三)不断学习和补充新知的能力
信用管理本身就是一门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其中涉及到诸多行业和领域的知识。
而处在瞬息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像现在这样一个金融变革的历史性阶段,就更加要求信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的能力,不仅要用各种信息处理技术和数学统计工具来对各种信用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更新,更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信用管理经验,尤其是吸取次贷危机中防范信用风险的教训,从而提高信用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布赖恩·科伊尔著.周道许,关伟,译.信用风险管理=credit risk management[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陈雨露,庞红,蒲延杰.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J].中国金融,2008,(7):67-69.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增长,金融体系,货币结构
一、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是典型的低储蓄高消费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对债务存在高度的依赖性,次级债危机必将导致其国内市场信用级别下降,而这会减少流向美国的国际资本,于是建立在国际资本流入基础上的美国国内需求将因此而下降。与美国相反,中国目前正处于高储蓄的状态之中,外部需求的增长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内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较高。美国对于中国而言,比中国对于美国而言更为重要。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总量高达中国出口贸易总量近百分之五十。当因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导致的国内需求下降发生后,美国人会把消费更多地转向商业投资和更加保守的理财策略。这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造成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当大批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处于生产萎缩、利润下降的状态时,为中小企业提供能源、矿产、钢材等上游产品的国有企业也难以避过产能过剩的困境,国有企业利润下降、上缴税收大幅度减少在最近几个月表现特别明显。而此前存货较多的国有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陷入经营困难的地步。因此,外向型经济主导下的中国经济产能过剩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实体企业已经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所处的行业和环境不同,因此各企业所受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由于出口受到抑制,所以对外贸型企业影响较大。而对以内销为主满足内部需求的企业来说,影响相对较小。
2对国内金融机构的影响
目前全球金融动荡的主线在发达国家。这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开始的金融动荡从美国开始,蔓延到欧洲、日本,造成了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的下行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到目前为止,这次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仍然有限。
另外,国内银行海外投资头寸的风险需要引起警觉。次贷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风暴,由于国内银行的海外投资大部分都是美元资产,因此不可避免将受到较大冲击。
而在当前更应该关注的是次级债危机带来的心理恐慌和负面预期。这种负面预期正在向金融产品体系和金融监管领域延展,并势必对全球金融体制和框架带来深远影响。尽管目前全球金融动荡对国内金融安全和稳定影响不大,但中国作为经济迅速增长、金融业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化拓展和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国内金融机构还不是很成熟,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对其进行监管,科学防范类似风险。比如减少期货、期权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降低对国内经济的伤害。
二.中国的应对措施
1、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金融危机对全球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也是深刻的。一个国家的经济要长期依赖出口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找出一种新的增长模式,一种共享式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使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改善,这应该是中国所追求的。如果我们展望未来20年或者3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日益接近美国的水平。中国经济重心必须从制造业向服务业领域转换,就像五十年来美国和欧洲所经历的一样。这将让中国经济与今天截然不同。与其做一个制造业大国,不如成为一个以高科技创新为驱动,面向消费服务的经济大国。在提高国内需求和对美出口贸易萎缩的问题上,中国应当进行认真的思考,使得中国经济全方位地平衡发展。
2、防止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与崩塌
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线是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与崩塌带来的次级债危机,中国同样存在这样的隐忧。所以,中国政府要严防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此类情况。在国内,居民的住房按揭贷款一直被认为是优质资产,其实不然。中国的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可能比美国次级债券风险还要高。因为,从住房按揭的对象来看,美国次级债券的次级贷款人信用还有等级之分(即"次级信用"),但对中国的按揭贷款者来说,估计其中很大部分人甚至连"次级信用"都没有。这是因为近几年来,凡是个人要申请住房按揭贷款,没有谁是不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住房按揭贷款者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信用等级可分的。过高的房价会把这类缺乏信用的住房按揭贷款的潜在风险掩盖起来。一旦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逆转,其潜在风险就必然会暴露出来。
3.建立健康的金融体系
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金融机构为了逐利而不惜降低借贷标准,由于房价的不断上涨而忽视了住房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也就是贷款人自身的偿付能力。贷款公司和银行为了营销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包括所谓的"零首付""零文件"贷款等,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些行为都是不审慎的。银行将这些贷款证券化,把风险从银行账本上转移到资本市场,风险本身并没有消失,而是为后来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金融体系是国家经济运行的血脉,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也说明了我国必须建立和保持一个健康的金融体系。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活动才刚刚起步,目前尚不具备建立内部信用风险模型的条件;由于缺乏信用风险预警和评估的有力工具,商业银行不能从源头识别、防范和控制风险,信用风险居高不下,严重困扰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在此过渡期间,需要借鉴国外信用风险管理技术,选择最适当的信用风险识别理论模型并将其与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模型。这将有效控制和化解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提高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同时,中国金融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但是"走出去"一定要注意审慎经营,不能盲目地搞粗放型扩张。
4.实行国际贸易货币结构的多元化
这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不仅引发的原因与历史上的危机不同,底部的特征也不同,未来重演的形式也不同。认清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本质也许是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带给人们最重要的教训。为了减少未来世界经济风险和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终于引发了重新构建世界货币结构体系多元化改革这一新的历史潮流。
信用危机、债务危机已经导致华尔街银行相继倒闭,已经使美元帝国正加快走向衰落。美国的高额债务风险和超前消费注定了今后某个时期美元长期贬值的大趋势。人们对华尔街金融的不信任,对美元垄断国际货币体系的风险和世界多元化货币结构体系的崛起已经看的越来越清楚。认清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本质也许是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带给人们最重要的教训。各国在寻求和平发展中,从本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战略上会吸取这次金融危机和通胀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教训。这必将推动国际货币结构体系多元化改革和发展加快。
为了提高欧元的国际地位,欧盟提出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然而欧元区经济大国目前的国内金融风险正在迅速扩散,已经自身难保。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出世界应推进货币结构体系多元化,打破美元霸主的垄断地位。中东地区国家正在积极酝酿中东地区国家统一货币。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双边贸易用卢布和人民币结算制度。建立新的超国家的国际货币储备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因此,它必然是各国多元化结构力量的合作成果。
5.严格控制战略性资源
美国金融投资公司参与全球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的过度炒作,也是酿成全球金融危机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资源为王时代已经到来,为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确保所有可能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能牢牢地为国家或民众撑控。
在本次金融危机的救市大行动已经播下了全球通胀的种子,到通胀危机爆发时,各种以纸币形式储备的财富必将大幅缩水,有的甚至化为乌有。在这个背景下,能够实现保值并可能在未来实现数倍升值的的唯有各种稀缺性或战略性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有色金属、石油、煤碳、森林等珍贵的自然资源和以高科技人才资源与知识产品资源。我国却把这些最具有增值潜力的稀缺资源贱卖,换来了最容易贬值的纸币储备起来,由此给中国在本此金融危机中造成了难以弥补的重大财富损失和国家安全损害。我们唯有通过最严格的法制来守卫住本国的资源,并利用现有外汇购买和储备我国紧缺的石油等战略性资源,鼓励企业走出去,抢占战略性资源的制高点,我们才能在将来的各种经济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