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一、教学门槛设置太高

高中地理是一门文理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地理案例教学必须以激发学习兴趣、构建地理知识、拓展地理时空、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科素养为目的,对师生的要求较高。就教师而言,如果不是专职成员,同时具备良好的地理素养,进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中教师务必摆正自己的位置,一方面地理理论要讲透彻;另一方面课堂要善于调控。为此教师应具备准确选择案例、组织课题教学、适时调整案例的高超技巧。就学生而言必须始终扮演一个积极参与的角色,努力做到课前认真准备,仔细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善于发现问题,做好发言准备;课堂积极参与,善于分析问题,发表意见,主动进入角色进行思维训练;课后全面总结收获,善于从案例教学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自己的得失及改进方向,争取不断超越自我。师生地理素养要达到如此境界谈何容易?由此可见中学地理案例教学门槛之高、跨越之难。

二、案例选编相对困难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能说明问题的高中地理案例为材料;一般通过对具体案例从不同角度讨论分析、概括归纳出最佳结论。根据地理案例教学真实性、互动性、科学性的原则以及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综合考虑选编出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是对教师本身地理素质的严峻考验。特别强调案例材料选取的典型性与代表性,学生生活体验与地域差异,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体系风格。广大教师不应为呈现案例而勉强编写案例,否则就可能削足适履,影响教学效果。针对不同地理教学目标,从内容来看,可设计文字材料案例、地理图像案例、图文混合型案例;从方法来看,可设计讲解式案例、讨论式案例、活动式案例和调查式案例。同时必须考虑好案例设计、案例展示、案例分析三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此外案例内容还应考虑利于教师双边活动的展开,激趣引思,诱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启迪思维培养能力,要做到诸多要素的有机结合,编写出高标准的地理案例往往较为困难。

三、适应范围有所局限

案例教学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适应范围自然有所局限。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必须针对教材的具体内容及学生原有知识储备而定。实践证明,地理案例教学最适用于区域地理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区域分析”的思维方法、形成“区域要素”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就高中地理而言,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侧重理论联系实际与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案例教学大有用武之地。然而必修1“自然地理”则突出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案例教学不是理想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利用传统教学方法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讲授与阐述一般地理理论,其手段更为快捷有效,所谓滥用教学方法、拿来主义、杀鸡用牛刀也就是此道理。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局限性,但至少有两点不容忽视。其一,连贯性强。这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来说至关重要,如自然地理部分。其二,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学习,传统教学仍必不可少。案例教学具有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的明显特征,所以它适合于生活中地理素材尤其是地理规律与成因的教学,优势明显但也不是完美无缺。切不可夸大其词、盲目滥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四、课堂驾驭潜伏风险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因受教材、教学对象、教学辅助条件等影响,特别是受高中文理分科、应试教育的影响,给课堂分析、讨论和实践调查带来许多困难。案例教学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动态三步曲:展示案例、提出问题,通过导课质疑引导学生感知材料、自主学习;组织讨论、督导交流,通过研讨提炼,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归纳原理;总结评价、拓展升华,通过反馈再实践,引导学生演绎应用智能迁移。值得注意的是:案例分析不应局限于案例材料,而要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案例材料的深广度,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通过案例材料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进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否则案例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可见,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探究性、挑战性与风险性的教学方式。

此外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也十分重要,案例教学的实施应与整体教学环境配合。要使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功能,取得良好效果,不但教学案例本身质量要高,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知识、经验和技巧,并需占用较多的精力和时间。这就需要课时安排兼顾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并能在教学设施上创造条件。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调控能力,指导和点拨学生的讨论分析,帮助学生排除案例中枝节部分的干扰,把握案例的重难点,课前充分准备,课堂自由驾驭,课后及时总结与反馈,强化知识传授与潜能开发。如果学校能够提供模拟仿真环境,案例教学的效果则更佳。

五、推陈出新需要创造

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方法 土壤与植被系统 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Approachto

Teaching Course of Soil and Vegetation System"

ZHOU Hongyi, LI Huixia

(Department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Guangdong 528000)

Abstract Us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s in soil and vegetation systems teaching, through carefully designed teaching content to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teaching, strengthen the theory to guide target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tu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this teaching method, received better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participatory teaching approach; "soil and vegetation system"; teacher

土壤与植被系统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地理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课程的基础知识点很多,需要记忆掌握的信息量很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消极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往往是死记硬背,不能学以致用,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笔者在2010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开始实施“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2011级、2012级和2013级的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土壤与植被系统课程的运用,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

参与式教学方法是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要补充,该方法是近年来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方法强调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推进教学的教学形式。参与式教学过程是指受教育者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具有创造性地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归纳为: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游戏和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讲故事、辩论、与他人在特定环境内练习生存技能、音频或视频活动,比如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决策图或者问题树。②

2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活动”中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③④在土壤与植被系统教学过程中,笔者一般在第一次课,给全班同学介绍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并要求全班3个人一组分组参与课程教学。每一次课选择一个组进行下一次课的参与活动,每次活动控制在15~30分钟。下面就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设计做简要介绍:

2.1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主要针对某些社会现象或问题,让学生尽量提出不同的想法和看法,引导学生随心所欲地联想,让学生在轻松而有趣的气氛中理解和吸收知识,也是一种拓展思维的好方法。比如在要讲解“土壤污染”这一章节时,提前一周布置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应用电视节目采访的形式,去采访至少5个不同专业的学生,看看不同专业学生对“看见污染的土壤,你想到了什么?”的看法。在上这一章节的时候,其他学生通过看这一小组的视频采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土壤污染严重,政府、企业、个人应该从哪些方面做,才能治理好污染的土壤?”通过实践表明,学生最终明白了政府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责任和建立一个土壤污染治理的企业想法。在土壤与植被系统课程中,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2 案例分析法

案例教学是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引导学生针对该案例进行讨论,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土壤分类”时,采用俄罗斯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分类的故事为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进行分解诊断,归纳总结出土壤形成的影响因子,引导学生明白学好土壤地理需要善于观察,并走进大自然,才能发现自然科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它。通过这样的案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布置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并分析完成 “佛山市土壤主要类型及形成原因分析”。在上“植被系统”之前,先给学生介绍趣味植物相应的案例,提高(下转第89页)(上接第79页)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植物的各种功能。老师在提供案例的时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或是音频、视频形式,都必须具有适合逻辑分析的信息,选择好的案例是该种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关键。

2.3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要求学生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况,改编成剧本并通过角色扮演表现出来。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避免因教师的“满堂灌”而产生的疲劳感。如在讲到“植被保护”时,让学生扮演森林公安和盗伐人员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让学生讨论总结他们是否充分运用了植被保护的相关知识点,并补充其他的有效解决途径。

2.4 辩论式教学法

针对课程出一些辩论主题,引导学生在争辩中学习,比如:辩题“土壤比种子更重要”,让学生明白土壤的重要性及其主要作用;辩题“生态环境保护以人(自然)为主”,让学生明白生态环境保护中要注意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这些辩题,让学生在争辩中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

3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评价。笔者在2010-2013级发出问卷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调查表150份,收回150份。调查结果表明,参与式教学法比传统课堂教学更能被学生接受,教学效果更为明显:91%的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方法总体效果好,98%的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方法更能调动课堂气氛,99%的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方法更能锻炼思维能力,81%的学生更喜欢参与式教学方法,95%的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帮助,96%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对提高学习兴趣有帮助。

可见,参与式教学模式运用在土壤与植被系统的理论教学中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及学习兴趣等方面,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相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基金项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研课题资助

注释

① 本书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三联书店,2001.

② 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园林设计》课程 互动式教学模式 应用

《园林设计》不仅要求设计者具备文学、艺术、建筑、生物、工程诸方面的知识,还必须掌握生态学的有关领域知识,以便创作出最有艺术价值、最佳环境效益、理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园林作品。因此,如何上好这门课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

一、《园林设计》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园林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集素描、色彩、制图、测量学、园林树木、园林花卉、草坪学、园林史、园林生态、园林美学等学科于一身,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文学、艺术、生物、生态、工程、建筑等诸多领域,要求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统一于园林艺术之中。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传统教学模式只讲授各种理论、来源,一味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只接受了各种理论,但实践性较差。比如在讲解《园林布景》章节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让学生学会很多专业术语,如果不加入案例,学生就很难掌握各种设计方法的精髓。

2.学生主体地位不强。

传统教学模式一味灌输各种理论知识,教师从头讲到尾,将个人观点、看法强加在学生身上,学生个性被埋没。例如《园林色彩》章节,人对美学的主观性很强,如不亲自实践,学生就很难理解冷色、暖色、对比色等概念。

3.忽略学生心理教育。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学成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部分教师对学生差别对待,只重视好学生,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后进生缺乏关注。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1. 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来。将学生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学习者,从接受式学习改变为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入案例分析、分组讨论、项目驱动等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学生接受度高。

四、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园林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将互动式教学应用到课程教学中,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课程教学效果。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在《园林设计》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师生互动,可以更好地带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知识,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1.案例分析法。

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理论是枝干,案例是丰富枝干的花、叶、果,单纯的讲解理论就好比冬天里的树干,枯黄,没有生命,只有将案例与理论相结合,树木才能充满生机。

在讲解园林设计的原则、方法、规律时,加入生动的设计案例,这时学生脑海中熟记的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例如,在讲解规则式与自然式设计方法时分别列举法国凡尔赛宫及中国西湖的例子,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设计手法的实例应用,而且可以通过两组实例进行比较,充分掌握规则式与自然式园林的异同。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法是教师预先设计题目和要求,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观点,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比如,在讲解中、西方园林特点的比较时,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收效良好。课前教师认真设计问题,学生上网、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寻找答案,在课堂上同学们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享、讨论,从而得到结论。

3.项目驱动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项目作为主体,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项目中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指导作用的高效互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驱动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项目一般来源于企业的真实案例或教师设计的项目,这样的项目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学生在完成设计项目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就感。

例如在《园林设计》教学中,为学生引入真实的园林设计项目――江西省鹰潭市东湖广场园林设计。教师对地址的概况作简单介绍之后,让学生通过拟定现场调研表来完成场地调研、分析调研结果、设计草图、修订设计方案、确定设计方案等任务。学生在现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若干草图,并与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出最佳设计方案,进而制作出最终的效果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充分交流和探讨,分析各种设计方案的优劣,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

4.交换角色,换位思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单纯地接受知识,不需要动脑,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转换,在讲评学生设计作品时,可安排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解设计思路,教师作为学生在课堂旁听,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提问,学生进行思考后答辩。

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师生角色互换。《园林的功能》章节内容较简单,安排学生与教师角色互换,让学生讲解新课。安排学生提前两周准备,上台讲解课堂内容,对个别知识点讲解不到位的,由教师再进行补充。学生在当过一次“小老师”之后,大胆上台发言,勇于提出个人观点,自信心得到提高。

五、结语

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活跃的课堂气氛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更快地掌握了知识点,个性得到了张扬,学习效果有了很大程度的强化。教师应该结合教育内容,采取多样的形式,将互动式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唐学山,李雄,曹礼昆编著.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张永年.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包装工程,2004.3.

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讲授法;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作者简介]胡新明,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讲师,博士,广东 广州 510320;吴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博士,湖北 武汉 43007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6―0191―03

证券投资学是以证券投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证券的交易机制、证券的定价模式、证券的基本面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的一门社会学科。伴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投资学一直是经济学中一块激动人心的领域。证券投资学的规律主要隐藏在大量的数据之中,很多原理是从实际市场交易中总结出来的,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因而具有很强的经验性。正因为如此,如果看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对同一问题不同学者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的流派和方法。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把证券投资学庞大的体系和许多经验化的内容通俗化,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不仅需要教师对证券投资学有透彻的把握,而且更需要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事实上,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可能。

教学方法是一种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学生身心得到发展而共同活动的科学方法。因此,把教学方法只看作是教师施教活动的方法是片面的,教学方法应是施教、受教双方活动的方法。一般来说,对教学方法实施分类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第二类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如自学指导法、练习法等。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些基本的方法没有一种是万能的,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每一方法的进程中都要讲解、评价及总结,这实际上已经使讲授法渗透到其他教学方法中。具体到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教师应以传统讲授法为主,并将其他几种方法如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方法相互交叉,彼此渗透,灵活运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日常基础教学中以讲授法为主

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较多有关各种现象和过程的知识信息,有利于受训者系统地接受新知识、掌握和控制学习进度,有着不可否定的优点,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教学方法之一。讲授式教学最早来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其提倡通过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来传授新知识,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将讲授法发扬光大,使传统的讲授法在结构主义框架内得到了新的阐释,进一步开发了讲授法的应用价值。他认为教学的好坏不能依据教学方式来定,而要看教学是否有意义。讲授法的教学有可能是有意义的,也有可能是无意义的;同理,发现学习有可能是有意义的,也有可能是无意义的。他更多从教的角度考虑,重视教师的作用。单从传授知识的效率来说,讲授法是首屈一指的,虽然它长期以来受到指责,但不论中国还是美国,或者西方其他发达国家,课堂知识的传授基本上是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很多人把讲授法同“填鸭式”学习等同起来,如布鲁纳也曾指责讲演教学中的方式、步调与作风主要是由作为讲解者的教师决定,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者。上述批评显然没有弄清讲授法的本质。因为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学习是有意义的还是机械的,并不决定于教学或学习的方式,而决定于是否满足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此外,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被动的。因此,讲授法的许多“缺陷”并非该方法本身所固有的,而往往是由于人们应用不当或由于材料本身问题造成的。

讲授法非常适合运用在抽象程度高、学科体系复杂的证券投资学课堂上,在教学重点、难点、小结和归纳等方面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同等的时间里,学生从讲授中能获得远远大于自己阅读所得到的知识量,关键是教师在证券投资学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先花功夫弄清讲授法在证券投资学中如何才能得到最佳运用。

1.对教材要有深刻把握。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讲授的内容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在上课前要明确教学目标,理清讲课思路;讲授时要语言清晰、生动准确、条理清楚,注意授课内容的层次性,循序渐进。要清晰地理解必修模块中选取的知识内容以什么方式呈现,在讲授时问题要集中,抓住重点,详细指定学生将要学习什么,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分析和讲解材料,并力图使这些材料在速度和内容上适合于每一个学生。

2.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因为证券投资学教授的对象大多数是低年级学生,学生对大学教育方式比较陌生,没有形成独立思维能力,因此可更多地采用讲授法,使其在短期内学到大量的知识。但在讲授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幻灯、展示图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3.陈述性知识较适用讲授法。证券投资学基本原理的介绍、学科知识的拓展、原有知识的复习、概括和总结等方面运用讲授法,都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运用讲述、讲解、串讲、讲演等方式,借助直观教具、示范实验或投影、展示图片等手段保持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顺利理解并掌握名词解释、公式、原理等。讲授法若能运用得当,完全可以比发现法更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更进一步拓深学生的研究能力。

4.单向性的信息传递。随着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见解的发展,证券投资学领域大量的分析方法发生了变革,尤其是技术分析方法。对于这些缺乏现成的可以利用的学习材料,学生无法从书本上及别的形式得到的新知识,讲授法是让学生最快了解时事的最佳办法,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找到方向。

二、在指导思想上以启发式为主

讲授法较适合对证券投资学基础理论的教学,但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却应以启发式为主。以设问开路的启发性原则会给“讲授法”注入生机,它打破了以往的结论教学模式,符合人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融入了过程式教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提出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学问题的能力。古今中外讲授法的教学能生存和发展,无一不得益于启发性原则的发挥和运用。

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

学生智慧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同“注入式教学法”根本对立。其基本精神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在心理学与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启发式教学又有新的发展,并建立多种模式。其总的趋势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同时,发展智力与能力,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相结合。教育应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学生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不是注入、训练、铸造的过程,启发式应贯穿于全部的教育活动之中。教师在证券投资学课堂上,应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边听讲、边思考、边探究,最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应事先了解学生认知方式、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学业成绩、意志品质、心理、态度、兴趣爱好等,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调动其认知的运转,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隐藏在某种事物后面的问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研究活动中逐步建立起基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索研究的学习模式,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教学手段上,针对每节课的特点,将多媒体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股利贴现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DDM)”时,首先讲解股票价值评估基础――收入流量的资本化方法,接下来说明,根据对外来股利发放情况的预测不同,DDM可以分为不变增长DDM和可变增长DDM,而其中可变增长DDM又可以按增长方式的不同分为两阶段模型、H模型和三阶段模型;然后分类别具体说明这些模型。在对这些模型进行讲解时,老师可先给出一个具体的公司股票如美的电器的财务数据和公司行业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给美的电器股票进行定价。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最简单的不变增长DDM开始,逐渐尝试其他模型。这样,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老师就能顺利完成对股利贴现模型中各个模型课程的讲授任务。

三、在联系实际时以案例式教学为主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工作情境的描述以及对案例具体生动的演示,帮助学生说明、验证、消化某种理论,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与交流、辩论与圣诞,以及不同观点的交锋与思想的碰撞,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引导和启发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讲授法及启发式相比,案例式教学能够增加课堂的生动程度,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实现了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证券投资学的教学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心理学家M・瓦根舍因首创了“范例教学理论”,其基本思想在于反对庞杂臃肿的传统课程内容和注入式的死记硬背教学方法,提倡要敢于实施“缺漏”教学,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有可能一辈子都记住的东西。范例教学提出了多种教学原则,其中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原则是最基本的三条原则。案例必须体现以下特点: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探究性、目标性、自主性。在证券投资学的教学中这些特点都应体现出来。授课时所讲案例应贴近实践,使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通过角色分工,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学生的所有知识和潜能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有极强的针对性,力求引导学生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考察与分析,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大大缩短了教学和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在校时就具备了适应未来工作必要的心理准备、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

例如,教师在讲解“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的有关内容后,结合现实情况,以“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状况”为主题,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所讲授的有关内容。具体来说,案例分析从GDP、CPI、PPI、PMI、工业增加值、发电量、货币供应量、进出口等经济指标变化的分析开始,通过经济指标的变化幅度来判断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然后分析我国为熨平经济波动当前所采取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从而达到了解我国现行宏观经济状况的目的。

综上所述,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应以启发式教学论思想作为宏观导向,以讲授法为主,课堂讲授要与讨论式、启发式、论坛式、研究性、探究性、协作学习和案例教学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有特色的、有活力的教学方法:首先,基本原理以课堂讲授为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件应设计合理、清晰,并将多媒体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重点与难点问题通过启发开拓学生思维,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其次,理论热点、实践热点问题以课堂教学与随机讨论、专题讨论相结合;对于教学内容的重点、学生自学的难点,老师不仅应在课堂上重点讲,而且还应让学生课后深入学习和独立思考;要注意理论讲述与案例、实证资料分析相结合。最后,能力培养还应适当向实践教学倾斜,教师应指导和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结合证券投资学研究现实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兴明.恰当运用讲授教学法[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2]吴守一.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的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1).

[3]钟启泉,黄志成.美国教学论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以案例讨论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事前编写的案例进行分析、认证,提出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发挥群体功能。其基本步骤如下:首先是找到合适的教学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地理案例在我们的周围是很多的,但案例的选择要来自地理事实、符合地理客观实际,反映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要能提示地理要素的内存联系和地理原理的案例。这些案例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当代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中的交通运输布局时,我选用了“向莆铁路”这一案例,这条铁路就从我们学校旁边穿过,学生对此有很高的兴趣,结合向莆铁路的修建对家乡经济发展的影响,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而,在课前留多点时间给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通过资料的搜集,使他们对尤溪的交通运输状况有所了解,为课堂使用的案例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进一步加强教学效果。其次是营造合作的氛围。只有在和谐的合作氛围通过相互间的共同合作才能开展案例学习,因为案例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学生相互讨论、争论的过程。地理教师必须注意营造这种氛围,为案例教学创造和谐的氛围。第三进行必要的引导。在讨论中,案例涉及的每个问题都必须由学生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教师则应围绕题目中心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免偏离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例如:当学生讨论冷场时,应及时启发,活跃学生思维,使每个人都能进入角色;当学生离题太远时,要及时调整、控制节奏,以获得最佳效果。第四做好总结。案例讨论完毕,应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简单做结论,而是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引导其深入思考。教师要把好“讲评关”。一个案例可以允许存在多种正确的解决办法,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一刀切”,否则案例教学法又会在本质上回归于传统教学法之中,检验真理的标准在于实践,只有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讨论的质量上、思路上,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改变传统概念教学

而案例教学不论是“从例到理”,还是“从理到例”,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从而发现概念,并从中发现书本研究总结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较好地运用概念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重在激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从而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并不要学生去寻求这些问题预定的唯一正确答案,而是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策略以及多种可能的解释。

2.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注放式教学方式。从教育心理学“需要论”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心理上一旦形成了“自我实现需要”,应会为实现自己需要的满足而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必欲求之而后快。这时,他的思维火种就会熊熊燃烧,就会想方设法置疑、释疑,为自己的成功披荆斩棘,使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