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设计和园林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几何美学;园林景观;景观设计
引言:园林景观设计是以提升生活环境的整体品质为目的,从审美和艺术的角度对公园、小区环境、庭院中的道路、绿化、美化小品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艺术设计工作。一个成功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赏心悦目的环境,还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精神需求。现代园林中,最能展现设计者匠心的就是几何美学在园林景观设计用的应用。
1 几何美学概述
1.1 几何美学的起源
几何是数学的分支学科,以点为基础,研究点线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封闭线条组成的各种形状的基本特征,重视规则是几何科学主要特点。二战之后,西方国家认为以往自由发展的人性观不可靠,社会教育和规则制定成为战后人们思想转变的主要方向,由此引发了美学思想的转变,几何科学作为“规则”的代表,被逐渐引入到设计领域。
1.2 几何美学的应用
受几何美学的影响,西方园林设计风格也产生了变化,以往以“自然、浪漫”为主打的庭院设计逐渐被强调人工修剪和室外空间功能的庭院设计所取代。早期的几何美学应用形式体现在对花园绿植的形状处理上,灌木往往被修剪成圆形、方形或菱形,力求与周围建筑达到视觉上的统一。随着城市化时代的到来,几何美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已经不仅限于对绿植的处理,在道路的规划、雕塑艺术的应用和配套设施的摆放方面,设计师们也开始重视几何的点线关系、线面特征对设计的整体造型感的影响。
2 点点相连的景观小品安排
景观小品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到的素材。景观小品指那些布置在园林中的艺术品,雕塑、壁画、亭台等属于建筑小品,座椅、垃圾桶、公放器等属于生活设施小品;铝排和路灯属于道路设施小品。景观小品小而精致,在园林中起到点缀的作用,是园林情绪的表现方式之一。随意摆放的景观小品会使整个园林显得杂乱无章,但如果在景观小品摆放位置上进行精心设计,就能够提升园林的整体格调。
几何美学介入园林景观设计为景观小品摆放提供建议,由于几何的最基本元素是点,而几何图形的形成是以点点连线的方式实现的,因此,在设计小品的摆放位置时,不妨按照园林整体的设计风格,在图纸中定出一个基本的结合图形框架,以几何图形框架的各个顶点作为小品的摆放位置,使整个园林的细节呈现出规则性。
3 直线和曲线结合的道路安排
园林景观中的道路设计很有讲究,一般道路设计的目的有两种,第一种是为人们行动提供方便,第二种是引领作用,即引园林欣赏者到一个特定的观赏区去。园林景观的道路设计以目的不同为区分,在使用材质上有很大不同,但无论使用何种材质铺设道路,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道路对整个园林的影响都体现在园林的功能区划分上,例如在住宅小区中,人们常说去某栋楼走哪条路,去中心广场走哪条路,就是道路对园林影响的体现。
在园林景观的道路设计中引入几何美学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对道路铺设的材质进行几何美学上的安排,例如,条石和圆石本身的几何形状就很特殊,如果在一条不规则(有曲线也有直线)的道路上,用条石铺设直行部分,用圆石铺设转弯部分,就会形成一条几何特点十分明显的道路,不仅不同的路面形状能使人们在远处就作出方向的判断,直线和转交的路面形状规率还能够使整条道路的整体性增强;第二种是对整个园区的道路设计采用曲直结合的安排手法,与景观小品的摆放设计相似,经过精心安排的道路能够勾勒出整个园林的基本几何形态,无论园林内部的景观设计多么复杂多变,从整体上看,整个园林还是十分工整美观。
4 多种几何图案的绿植设计
园林中的绿植设计一直是景观设计中的重点。一方面,绿植能够为园林景观的色彩进行调整,整个园林景观的春华秋实之美,四季变化之趣,是通过绿植展现的;另一方面,绿植是景观设计各种素材中功能性最强的一种,绿植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起到分割园区功能的作用,各种景观小品在绿植的衬托下也显得更加生动。
园林中常用到的绿植分为三类、草皮、灌木和乔木。乔木的修剪比较困难,常以景观林的形式出现在园林设计中;灌木和草皮则比较容易控制。掌握绿植特点,结合几何美学理念,就能够设计出精美的景观作品。
5 结语
使空间的协调感增强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几何美学的主要原因,也是几何美学带给人们的主要审美来源。对景观小品摆放位置的细心安排能够体现以点为中心几何美;对道路的精心布置能够使人们体会到几何中的线条美、对绿植的层次性安排、以植物的颜色分割整个空间的形状,是对几何形态美的最终诠释。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节约理念;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环境污染、噪声噪音、热岛效应都时时刻刻的侵蚀着我们的生活,逐步的降低我们生活中的幸福感。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节约型园林景观”的推广和实施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节约型园林景观”就是利用现有的生态环境,最大化的释放,整合资源,合理的循环再利用,用最小的资源投入,在设计环节、施工工艺、保养维护等方面减少能源的使用率,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满足人们需求,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率。
1、节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节约型园林景观是指在整体经济条件下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最少的土地,合理运用水资源,统筹安排植被的多样性分布,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绿色生态生长模式,用最少的资源,能源的投入形成再循环和再利用,使得生态资源平衡,变得更节能减排和经济环保。由于流行风的推动,园林景观设计也开始向高档次,洋风格转变,各种非本土的植被,大型灌木,时令花卉,珍奇苗木和彩叶植物大量使用,高质量的新奇材料和景观雕塑重复运用,使得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成本不断攀升,摒弃了传统野生植被和当地特有的花卉,的很大程度破坏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反而增加了维护保养得费用。所以,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这样不但能大力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而且能节约有限的自热资源和能源,改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合理配置城市景观带,促进人也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必要的作用。
2、节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运用中应体现的特征
2.1、经济性特征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节约理念,经济性是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节约设计中的最重要特征。在先前的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由于将形式美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还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基于园林景观设计现状,我们应该认真履行节约型社会提出的要求,将节约理念合理地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并将经济性特征作为首要原则。
2.2、生态性特征
园林景观设计这项工程建设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特点,该工程实施的关键在于能够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也是其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以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过分追求规模的宏大,形式的优美。如将礼花灯、灯光树等需要花费大量金钱的物品设计在园林中,不仅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2.3、高效性特征
节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应具有高效性的特征,其并非尽可能地减少物质、金钱的投入,而是应力求做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资源,尽可能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本的投入,除了推广和使用环保性较高的材料外,还有赖于科学的规划、全身心的投入以及合理的设计等等。如,土地使用效率的提高和产出效益的增加,关键在于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即采用加大单位绿生物量投入力度和合理配置植物等措施,从而实现高效性的目的。
2.4、人文性特征
作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园林景观设计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人群对其提出的较高要求。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除了要树立一种节约理念,还要充分考虑到城市人群年龄、需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便在认真分析及研究后做出科学、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城市人群对园林景观的观赏需求。
3、节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的措施
3.1、合理利用土地,运用乡土物种建造文化特色景观
园林景观建设必须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土地的使用效率,最大程度的提高土地的综合运用效率,全面打造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效果。充分利用空间的宽度,建设立体景观设计、墙面景观设计、屋顶景观设计,同时,在停车场和大广场要运用乔木为主要载体,增加绿色的覆盖面积,保证绿色效应的同时,给人们提供阴凉的休闲场所。
3.2、优化配置园林植物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科学合理配置园林中的乔、草、灌等绿色植物,使三者的数量能够维持合适的比例,在扩大园林绿化面积、实现提高园林生态效益目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此外,从人们先前反复的实践经验中也了解到,草的耗水量比灌木和乔木耗水量都要多,而从生态效益的角度来看,草却远不如灌木和乔木。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应重视草、灌木以及乔木等种植的数量问题,在居民小区中应较多种植灌木和乔木,而树木则应多种植在人们经常活动的广场和道路的两旁。
3.3、设计中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如何实现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已日益受到园林工作者的重视。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园林绿地灌溉是水资源消耗的重要源头。据此,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采用高效的灌溉方式,或是借助先进的技术提高城市污水的回收转化率,将其作为灌溉的补充,从而对园林实施更好的绿化。可见,积极采用先进科学的技术手段,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使城市污水的处理问题得到了合理的解决,这也是节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重要体现。
3.4、大力提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的短缺已经给城市景观建设提出新的课题,所以在选用植物的时候,要优先考虑耐旱的植物,使用节约型灌溉方式。根据当地布局,做多功能水景,将水景用过的水循环利用,既能冲洗洗手间,化粪池进行厌氧处理,再利用灌溉苗圃,从而节约水资源的利用。
3.5、合理使用园林照明设施节约用电
园林景观夜景建设与电密切相关,但点亮城市的同时,却造成极大的浪费。建议应该采用节能灯具(LED、高压钠灯)用时钟控制灯光的使用频率和在人少的地方可采用声控灯,节约成本。另外,利用清洁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资源,不但安全清洁,而且环保耐用。
3.6、太阳能的应用
太阳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园林设计中加以合理利用,能够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一方面,应该重视对树木、花草的设计和布局,发挥树叶吸收太阳能辐射的作用,通过布局具有较大树冠的树木,吸收太阳辐射热能,遮挡太阳光线,改善园林空间舒适度,取得更好的绿化效果。另一方面,要采取适当的对策搜集和利用太阳能,有效解决绿化照明问题。通过合理设计太阳能景观灯,不仅能够达到应有的照明效果,还可以增强夜景的高效、美观,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
结束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资源节约和能源节约是园林设计人员运用节约理念需要考虑的两大重要因素。还应在不变更原有事物形态的前提下使生态环境得到相应的改善,以便人类能够在和谐的自然环境下更好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夏莲.论基于节约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J].时代教育,2013,07:187-188.
[2]宋志钢.浅析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3,02:104.
关键词:景观设计;传承;借鉴
一、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在不断变化提高,也越来越在意生活环境和生活的品质,这也对当代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既可以从传承发展的角度出发,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去寻求创新发展,也可以借鉴西方景观设计手法来结合自身的特色创造发展,同样也可从山水画艺术中去寻找现代景观设计的契合点,相互作用,创造出具有符合时展而又具有自身民族文化气质的现代景观。园林景观设计是与居民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所见最多的为住宅区景观设计。规划设计什么样的景观,传递什么样的文化价值思想,满足什么样的人群需求,都是我们景观设计者的工作任务和价值体现,要做到真正以人为本任重道远。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受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影响比较重,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大多有别于中国传统的景观设计手法,设计作品多数偏西方设计手法。在内容和形式上依托现代建筑的形式,追求对称几何式的景观设计形式。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装饰材料比较过去而言发生了重要的改变,由传统的土木结构发展为钢筋混凝土、玻璃幕墙结构。在小区建筑中不管是中式或欧式建筑,也与传统的设计方法完全不同。从传统园林建筑中去寻找可用的设计元素作用于今天的设计中,是一种传承的创新。
二、我国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一)可持续性和生态发展
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哲学观,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活动中,设计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要素,因地制宜,也是对自然的尊重。充分去挖掘利用当地的景观元素,发挥出新的实用价值和审美功能。结合自然的景观设计应该按生态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以顺应自然的发展而不至于去破坏生态环境。它以就地取材为原则,运用本土植物和乡土材料把景观设计成一个有机体,充分利用自然水和适度依靠人工水结合,以最少的人工成本可持续地运转及生长,创造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二)景观设计逐渐走向社区化
景观将作为城市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更加开放与多元化。无论是江南水乡小镇,老北京城的胡同,上海弄堂,还者是意大利中世纪小城,繁华都市巴黎、伦敦、洛杉矶,好的城市景观都是由不同空间交织而成的有机整合,而不是孤立的、隔绝的自我封闭空间。因此,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是把城市化、社区化的发展,突破住宅小区围墙的范围,建设开发的公共空间环境,突破壁垒。它所追求的是在尊重自然环境条件下创造城市和谐建设发展,实现社区与城市的融合,工作生活与商业发展的融合。从单一的花园式景观发展成社区化加上花园式的环境,倡导人的社会,在自然生活环境组建社交平台,为广大居民提供真实、开放的生活空间,使人们自觉参与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之中。
(三)景观设计的复杂化
由于地域文化差异性明显,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人的审美和追求差异明显。园林景观设计在寻求产品的精品化、个性化的同时,还需面临不同人的需求与不同行业间的协作,不断拓宽设计的深度与广度。在满足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基本设计思路下,也要避免因工业化而导致特色消失、设计雷同,应发掘出特色地域文化,提炼出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形成特色景观元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观设计所面对的群体越来越广,曾经只为少数富贵阶层服务的景观变为了社会化的商品,成为普通人的生活必需品。由于行业竞争和审美提高的压力,也促使设计师不断去追求设计质量,进行大胆的创新,运用各种相关的新技术不断尝试推陈出新。使用工业化时代所创造发明的新材料与新技术,结合各种不同元素和设计风格,因地制宜,创造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景观。
(四)发掘民族文化资源
倡导地域性和多元化的文化包容精神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的原则,寻找特色文化,保持差异化设计建设,不能抹杀掉地域文化精神。现在城市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对于不同的城市没有新鲜感,到处都是一个模子刻画的,对于游人来说可能只有品尝当地的小吃才能感受下地域文化的差异了。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应该坚守地域民族文化精神,就应当承认地域文化差异,倡导个性化的发展。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对外交流、对内传承文化最好最为直观的载体,对外交流而言要能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新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形式;就自身景观设计发展来说要担负传承优秀文化、展示民族特色形象和气质;针对地方发展要展示出地域环境、人文精神、名族文化。这要求我们的设计要去研究民族化东西,更好的发展乡土化、个性化的当代景观。
三、苏州博物馆对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启示
(一)在继承中创新的原则
苏州博物馆设计的“中而新”的理念,即有古典园林的传统元素,也有现代设计的元素与方法。中国古典园林在历史发展中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经济、文化艺术、审美意趣的全部精华,可以说是实物陈列的历史。其传承多年的造园手法在现代设计中依然值得借鉴使用。苏州博物馆中,借拙政园白墙面,结合叠山理水的手法,创造了一幅写意水墨山水画卷,运用到了中国山水画表现手法以及园林意境营造手法,而传达出的又是充满现代意境的园林形式。苏州博物馆一方面在造园设计上注重现代人的行为需求习惯、审美情趣,在继承发扬古典园林艺术的基础上创造符合现代人生活的园林景观形式。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园林景观设计技术,新手法、新材料丰富了景观设计的手段,结合现代设计手法是园林发展的必然。
(二)发展具有自身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
西方的园林景观设计追求几何对称的规则,而中国园林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这是和地理环境、文化价值、民族传统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差别。今天的中国园林要想在在世界园林上保持自身的特色,必须在运用现代技术的条件下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差异化特色,不能模式化发展。苏州博物馆就是用现代的技术手段重新诠释了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特色景观,结合山水画艺术表现手法,继承并发扬中国特色园林文化。结合地域环境因地制宜,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元素,才能避免千城一面的出现,营造出具有中国自己民族风格的现代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李敏.中国古典园林30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关键字:美学原理 ;园林规划设计;具体应用
Abstract: People in the pursuit of beauty and promote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development, must think about landscape,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beauty, aesthetic principles i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to use the various factors of the landscape aesthetics and art combined, and through the beautiful form of specific performance, the A variety of landscape use in the garden to get sufficient play, for people to create a kind of beauty to enjo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aesthetics from the start, pointed out its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Keywords: principles of aesthetics; landscape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园林规划设计需要和美学艺术相结合,既突出视觉效应中的色彩美,又能够享受听觉中的音乐美,使得大众在欣赏园林景观时能够充分的调动多感官。要实现美学原理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结合,就需要先对美学原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够运用的得心应手,下面本文就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在分析的过程中论述美学原理的具体应用。
一 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美学原理
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充分的运用美学原理,将景观中的各要素和美结合,能够更好的突出形象,那么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具体要遵循的美学原理有哪些呢?
首先表现为对比衬托手段的运用。对比衬托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美学规律,园林设计中,要在对比的基础上才能够凸显主题,才能够彰显丰富的色彩,才能够实现美的享受。美学中的对比不仅是色彩的对比,还有园林景观中外观的对比和形态的对比,在对比中能够体现出既统一又变化的特点。
其次,园林规划中的美学原理还表现在组合美的呈现。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有景的配置来突出美,由于每个景物各不相同,形态各异,但是单独使用又略显单调,因此要展现美感就需要进行组合,美学原理中将之称为组合美原则。
最后需要实现意境美。园林要想让他人感受到美,首先需要具备美感,而意境美在美感营造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在园林规划设计时需要有创造性的营造意境,做到用景物创造美感,用意境营造美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投入设计者的真挚情感,要有创新的思维,才能够充分的将这种意境美呈现在园林规划设计中。
二 美学原理在园林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的目标就是要尽最大限度的凸显美感,为此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坚持美学原理,上文中简单的从三个方面对这一原理进行了分析论述,下面本文就对该原理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对比衬托原理的具体应用
对比艺术是园林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美学表现手法,园林中景物配置的疏密程度,景观色彩的变化、园林空间的弯曲和笔直等,以及景物的形态和大小、虚实明暗、刚柔程度等,都是对比衬托手法经常运用的。在园林规划设计应用中,首先可以利用该手法突出重点。在人们的观念里,对比主要是突出主次,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突出重点,这样更容易激发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其次可以运用动静对比的手法在园林规划中创造美。园林中具有很多固定不变的景物,而以此为背景,运动的队形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这就是所谓的动静对比突出美感,即动态美的展现。相对于静止的景物来说,动态的景物更具有生机和活力,更能够展现外观形态,因此更能够彰显美感。例如水景,其能够在风的吹动下波浪起伏,变化多端,用动态的水景和周围的静态景物相结合,能够更加展现景物的情致和美感。最后,对比衬托原理的运用还体现在虚实对比上,古语曾用“密不通风,疏可走马”来形容疏密和虚实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这种手法也能够应用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景物在配置中可以运用疏密和虚实的对比给人一种变化多端的神秘感。在园林空间的处理上,开敞是虚,闭合是实,虚实对比之间更能够彰显美学艺术,同时虚实的对比中还能够增加景致的深度效果。
(二)组合美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组合美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园林组景的应用上。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经常会用到框景、借景以及障景等表现手法来展现园林的美感,对园林空间进行剪裁和分割,在变化中营造出步移景异的效果。组合美的应用具体表现在景和景的组合中。景景组合设计中,可以采用借景的手法,园林借景,不仅能够借山水之景、植物之景以及建筑之景,还能够借助自然界存在的各种景物,甚至是水声和风声都能够借助,这样能够在园林设计中为人们提供一种视听觉盛宴。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成功了借了清风和明月,为园林美的呈现更增添一丝风韵。
(三)意境美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意境的营造能够给园林带来意想不到的美感,最能够打动人并且传递美的园林设计是情景交融且充满意境的,那么意境美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是怎样应用的呢?首先设计者需要创新的思维,观赏者的素质需要提高,这样才能够发现意境美。意境美的创造需要依附于园林景观的创造上,意境美在具体应用是需要保证在景物配置的基础上实现立体布局,由景物来诠释意境美。由于意境不是像景物那样可以摸得到的,而是需要用心去感受到的,因此其是无形的、是无限的、是可以想象的,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获得的意境美也不同。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迎合大家的口味,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意境美的营造上之前需要先了解大众的需求这样大家才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园林的意境美。
结束语:物质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尤其是对美感的追求,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园林的规划是设计者对于风景的再创造,是在充分发挥景物用途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展现其美感,并且使人们通过对园林景观的欣赏陶冶情操。园林规划设计需要充分应用美学原理,本文就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论述,指出了美学原理在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希望本文对于美学原理和园林设计的应用对于今后的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使园林的设计能够充分的展现美,最大限度的促进园林规划设计朝着美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艳红 浅谈美学原理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第05期
[2] 鲁敏 李英杰 园林景观设计 科学出版社,2006-03
[3] 李广强 园林设计中美学原理的运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3期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古典园林;继承;发展
以三元为导向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包括大众群体行为心理、环境生态绿化、景观环境形象[1]。倡导用更平实的态度和更长远的眼光来为每一位城市居民建设一种天地人神和谐的城市景观,即城市设计和规划要尊重普通人、尊重地方精神、遵从自然,并认识人性、重归人性的场所。
1.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是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特点,人居环境追求理想,如布局山水、种植植物、构建亭廊等,都用温度、光影、气流等影响人体舒适性的因子为依据,形成宜人居住、舒适的理想环境。作为造型艺术一种,对空间形态的塑造为基本表现手段的是园林的设计理念,一堂之上、一园之内收天地无尽之景,这些重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境界所在[2]。有效的空间使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效果体现小中见大。在尺寸、体量很有限的情况下,停留的时间有意识的增加,最后形成与前者基本平衡的感受量。能够做到小中见大的秘诀所在就是中国园林的设计特色。
(2)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范围不拘泥于庭院,扩大空间视觉边界是通过借景来实现,让景观园林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呼应、相联系,整体性营造园林景观。美丽的景致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追求的空间视觉效果的无限外延。
(3)形成丰富得没有尽头的景观。静动结合、实虚对比、循序渐进、承上启下、渐入佳境、引人入胜的空间的曲折变化和空间组织手段,园中园式的空间原则布局常常将整体园林分隔成许多不同个性、不同形状、不同尺度的空间,并将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形成空间,互相掩映,参差交错,将人文景观、山水、自然等分割成片段若干,分别表现,空间局部交错让人看到,以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形成丰富的园林景观。
(4)景观体系完善。将竭尽开阖萦曲的空间组合与竭尽变化的各种景观要素纳入一个极为有限,但又极为完整的天地,这个体系中的一切艺术矛盾关系日趋高度错综复杂就是其结果。为了不断强化和维系体系的完整性,为了保证体系的生存价值,以便使一切因素都处于“活泼地”状态,古典园林艺术就必须在体系内部构建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巧的矛盾平衡关系,其中包括借景、障景、引景等;增加某一立面形态、景物平面的变化,格调、色彩的变化;增加诸如景物之间的渗透、转换、穿插等矛盾关系,增加景点和景点之间,景区和景区之间的渗透、转换、穿插等矛盾关系;增加景和景点之间,景区和景区之间的应合、比对;对景观的一切因素之间的多层次匹配关系不误毫厘、铢相较等等。而他们共同核心乃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体系内一切矛盾的能量,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相互转化和运动。虽然有极端的因素在古代景观体系的建立中,但古代对于现代设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有较高的对于境界的追求。
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是中国古典园林,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更是缘于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精髓,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成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3]。
2. 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是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在新的现有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技术和材料,再造现代中国式园林的辉煌。
在国内,古典园林理论已发展成为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规划设计、园林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环境设计等等,虽然这些学科不一样名称,但其所共同追求都是一样的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认为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4]。另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快捷方式,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对古典园林的研究,可以加深对城市的理解。城市扩展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肌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破坏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就切断了自然的过程,包括风水物种营养等的流动,必然会使城市这一大地之胎发育不良,甚至失去生命。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同时融会贯通,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5]。
相信在西方思潮和本土新要求的冲击下,中国古典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创新、改革,定能使中国的文脉和园林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园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 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