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教学指导思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德育经常化,就是要全面贯彻教学方针,对学生经常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
二、德育制度化,就是突出一个“管”字,加强管理,健全相应的制度、目标,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制定“振兴奖学金”条例、学生立功受奖条例、学生操行评定条例、学生宿舍卫生条例、学生劳动条例等。
三德育管理量化,就是以贯彻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0条为主要内容进行量化管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更好地、准确地考查学生行为表现,及时表扬好人好事,纠正不良倾向。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五章四十条进行常规检查和阶段性检查,并分别以自尊自爱、注重仪表、遵规守纪、勤奋学习、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守社会公德、生活勤俭、尊敬长辈等项计分,前三项为常规检查内容,后几项为阶段性内容,对见义勇为、扶老携幼、拾金不昧、自觉维护治安者进行表扬加分。将每条内容进行量化,便于检查,对违纪的学生按规定扣分,按优等、良好、及格、不及格分为4个等级,以班为单位,每周一小结,学期中进行初评,学期末总评,公布结果。
四、德育学生化,就是德育工作让学生参加、处处考虑学生的需要,通过自治、自愿、自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学生满意、高兴。德育学生化突出一个“导”字,开展各种活动,发扬民主树新风,为学生办好实事,引导和疏导学生积极向上。如,开展班级卫生评比活动、国庆书画展览、校庆征文,定期出版学生报、举办革命歌曲比赛、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田径运动会,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形成助人为乐、互相帮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好几气。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其宗旨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在我国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作为非高考科目的地理教学,能否经受住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冲击,坚定努力地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彻于教学始终,这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是一场考验。
地理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于一体,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其优势地位是别的学科不可取代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应在努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前提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好当前中学地理教学方面存在的突出性问题。要督促学校严格按照中学课程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坚决制止有些学校滥砍、滥占、滥挤地理课时和压缩地理教学投入的不良倾向;要有效地制止中学地理教师的流失,稳定教师队伍;应迅速纠正少数学校对地理教师的不公正待遇,不得在评职、晋级、奖金、住房等方面人为地压低地理教师,而妨害他们的切身利益,也不能在业务进修、教学研讨、外出学习考察等方面,剥夺地理教师正当的工作权利。
作为直接耕耘于中学地理教育阵地的每一位成员,在目前“转轨”阶段地理教育所面临的困境面前,再不能永无休止地怨天尤人、消极悲观和无视现实地盲目抗争,也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所涉及的教育本身和社会各方面深层次的问题都完满解决后,来自然而然地走出困境,而是应当积极、理智且勇敢地闯出一条新路,首当其冲地从困境中“突围”出去。这就需要站高望远,在全国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认识到原来高考科目的设置方案,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在高考已取消地理达数年之久的负效应面前,我们在积极多方争取国家尽快地出台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有利于中学地理教学的高考新方案的同时,也决不能把地理教育的命运只附着在高考这一棵树上,而是应当面对现实,充分利用高考不考地理的“松绑”机会,在认真总结过去地理教学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根据变化了的教育、教学形势,适时地抓住获得生机、发挥优势的各种有利因素,努力使中学地理教育由衰转兴。
2.深入钻研大纲、教材,加强教研工作的力度
近年来,拟订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中学地理教材改革的步伐很快,今后还将继续改革。要适应这一变化,广大教师就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地理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明确地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的途径和方法,使地理教学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标准。
教师要特别重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各知识点在结构中的地位,明确它们所处的层次和讲授的深度和广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实施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地理教学的实践必须有理论作指导,才能健康顺利地发展。目前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都是在新的教育理论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研活动应注意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教学时能够力求选择最佳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和总体控制,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平衡,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和地理教研员,要及时发现和推广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经验和做法,努力牵线搭桥,沟通信息渠道,提供条件,达到相互学习、共同研讨提高的目的。
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创造良好的地理教研环境。要加强和改进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基本形式。应在备课、讲课和评估诸环节上制订一套科学的管理和实施方案,以引导和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
3.围绕素质教育的主题,积极开展地理教学改革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广大地理教师应尽快从因高考出现不谐之音造成的失落心态下解脱出来,挺起腰杆、振作精神,很好地顺应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潮,以新的机遇、新的起点、新的追求,积极开创地理教学的新途径,努力探索地理教学的新模式,使非高考科目的地理教学能抢先一步走出“应试教育”弊端造成的误区,以结束那种狭隘、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危害,大刀阔斧地进行地理教学改革。当前,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一主题,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应注重以下十个方面: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形成并重;知识的形成与品德的培养并重;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会学习并重;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并重;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并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并重;必修课与选修课并重;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并重,努力使中学地理教育成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作为中学阶段基础课程的地理学科,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对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其优势地位是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为使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就是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新课改理念下的地理教学活动旨在推进地理教学及其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内容的构成
1、地理知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的知识,它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惠顾原理和地理规律等。
2、地理能力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掌握地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业布局等。
3、地理素质教育: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用于规范其行为的教育。
二、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方式转变
1、指导思想转变是根本。
在总结过去“应试教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基质教育”的新目标、新思路,无疑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我认为,“素质教育”不是不重视学习成绩,而是在抓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更要突出“素质”。其中包括要加强学生的品德、学习兴趣、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尊感、自强心、自信心及人格的培养,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各类水平的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舒畅、平等的氛围中接受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每位教师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与品德修养,在教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把培养学生克服自身弱点,树立战胜困难、不自暴自弃、养成坚强性格作为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贯穿在每节课乃至全部教学过程中。
2、课内外知识紧密联系是关键。
以地理教学而言,过去出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常常厚此薄彼,把学生完全禁锢在课堂上,诚然,课堂教学是系统传授知识的基本形式,然而,仅有这一种形式是不够的。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作为学科学习对象的地理环境空间存在的广阔性和时间发展的长久性。由于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不断的搬进课堂观察和演示,使地理学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一定限制,造成某种程度上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因此,必须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3、充分合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内容的广泛性、复杂性,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性和相对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而电化教育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可以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的展示。因此,电化教学是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地理教学现代化的主要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电化教育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素质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投影图片,为有目的、有计划和持久性的观察,提供独特的条件。
(2)利用投影图片,加强学生记忆图像的能力,并使之保持并再现。
(3)利用投影图片,增强学生驾驭图像的能力,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4)利用电教手段,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通过直观图表,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等方式,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在“有图似无图”、“无图似有图”的境界中推进教学过程。
三、新课改、新理念下的备课要求
1、深钻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近几年来,初中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做了较大的改革。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一是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明确,条理分明;二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更符合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三是在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清晰,便于师生遵循;四是简化和降低了一些要求,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
2、掌握教材层次,编好教学提纲。
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区别教材主次,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钻研,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还应分析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这“三点”的关系。要善于突出重点、排解难点、抓住关键,带动一般,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设计教学方法,准备直观教具。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课时教师要估计到上课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发挥好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活而不乱、有声有色、紧张有序地进行。
关键词:乡镇中学 地理教育现状 原因 探讨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063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一门学科,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地理学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环境意识、全球观念、整体性思维等将对人的终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础教育阶段抓好地理教学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极为重要。就目前而言,南阳乡镇中学地理教学水平欠佳,与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存在巨大差距。
一、南阳乡镇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认识不足,导致地理教学发展缓慢
1.教育主管部门对地理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长期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往往将地理学科放在次要地位,忽视地理课程在整个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力度不够必然会对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产生消极暗示。
2.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地理课是“副科”,不参加省市中招考试,不如语数外、理化生、政史等学科重要。这使学生产生忽视甚至厌恶地理学习的心理。其他学科教师也可能轻视地理,学校领导也不重视地理教学。
3.家长的地理教育意识落后。贫困与落后的乡镇,由于经济贫困,再加上人们受教育水平有限,家长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思维和方式,给子女的地理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二)地理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地理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是地理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地理课程的开发者以及地理教学的研究者[1]。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地理教师的职业素养关乎地理课程改革的成败。只有拥有业务素质强,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队伍,地理课程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通过该本次调查走访,我们发现南阳乡镇中学地理教师队伍学历低、专业不对口等现象突出(见图1)。
[南阳乡镇中学地理教师学历状况表][硕士,1%][专科,13%][本科,86%] [专科
本科
硕士]
图1
(三)中考科目设置不合理,制约其发展
目前,南阳市中考科目把地理排除在外。同样,河南省多数市县的中招考试制度与南阳市类似。现行的中招考试制度容易给学生、家长,甚至学校产生误导。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也常常忽视地理教学。
(四)投入较少,教学设施简陋
南阳乡镇经济发展水平有限,这也决定了乡镇中学的教学硬件设施与人们的迫切需求存在巨大差异。学校一般只有简单的地理挂图,地球仪也很少,这根本就跟不上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很多的乡镇中学由于局限于人力和财力的关系,仍然依靠粉笔、黑板这些传统的教学工具支撑着地理学科的教学,没有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器材进行多媒体的教学[2]。经调研发现,南阳部分乡镇中学无地球仪、地图、地理教学挂图等基本教学用具,甚至学生用的地图册数量也十分有限。
(五)很少进行现场实践教学
地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野外实习是地理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应该掌握的一种基本的技能,也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经调研发现,南阳乡镇地区大部分中学进行野外地理教学的机会为0-1次/学年。这与乡镇中学接近自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严重不相符,也浪费了宝贵的野外地理教学资源。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
(一)加强对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
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明确地理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014年12月,南阳市成立的“南阳市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对推进全市素质教育,提升地理学科快速发展就具有重大意义。其次,各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乡镇中学的教育投入力度,以此加大学校对地理学科教育的投入。
(二)加强地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地理教师继续教育
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精深的专业知识、系统的教育学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的专职地理学科教师队伍是搞好乡镇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此外,各地要积极主动对接“国培”“省培”和市专家引领性培训,切实建立学校名优骨干教师团队,充分发挥骨干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三)合理设置中考科目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3]。现行的中考科目设置和评价制度与新课标精神是不相符的,建议将地理科目纳入省市中招考试范围。
(四)充分利用乡镇中学周边自然条件
南阳头枕伏牛,足蹬江汉,东依桐柏,西扼秦岭,盆地、平原、丘陵、山地等多种地质地貌单元并存。乡镇中学比城市中学更接近大自然,地理教师应立足于本地,依据乡情、校情、学情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地理课与大自然的联系,建立校本课程、第二课堂。
(五)教师应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依据新课标、课本教材、教师素养、学生状况及学校环境及设备条件优化组合地理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要更加注重谈话法、思维逻辑法、地图教学法及探究式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如教师可以学习推广南阳西峡先进的基础教育课改经验。西峡县基础教育课改中的“三疑三探”教学方式方法,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4]。
三、结语
我们应该以客观、发展的眼光看待目前乡镇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乡镇中学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相互合作,群策群力。只有这样,河南省广大乡镇中学地理教学才能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李家清.新编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士龙.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方向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8(4).
[3]胡良民.地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与运用,是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是否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居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新教材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基本理念,要求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构建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给地理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尤其是在强调热爱人类共同家园——地球的今天,地理教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地理是中学学科中惟一以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学科,是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学科。地理教材在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方面,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需要为出发点,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和可持续发展等观念为主要线索,在阐明人地关系的同时,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与国情教育,强调处理好“三个面向”与“两个面向”的关系。因此,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模式,做好地理教学活动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地理教学活动不但要适合初中学生的心理与智力特点,还要着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就使得实际能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为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机遇,深入钻研地理教材,灵活地采用并创新多种生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弘扬学生的个性,以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在教学中,落实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自然与经济规律的能力,使学生获取探求知识的能力;加强科学思维方式,使学生获得智力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和造福人类的责任感,加强非智力品质的培养,这些应作为改进地理教学活动的重点。
一、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古往今来,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新教材以新的形式与内容对传统的教法提出了挑战。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求地理教学改变过去的注入式方法,强调探究、发现式教学,鼓励学生对地理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活动更多地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教给学生终生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如讲《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这部分内容时,在课前两周,我给同学们出了一个题目“如何治理贵阳市太慈桥地区的环境污染”,然后将全班分成四个组,要求每组均要撰写论文,最后交流讨论。同学们兴奋不已,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收集资料、消化资料,有目的地在本区作实地考察,去工厂调查,进行家庭访问,对过往的车辆进行统计,把洁白的纸放在本区的不同地方,收集尘土,然后对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归纳、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经过两周的探究,四个组的同学们均交出了有一定质量的论文,论文提出了不少治理本区环境污染的建设性意见,有要求政府部门办的,有要求工厂办的,有的是要求家庭办的。其中有位同学在论文中写到:“贵阳市太慈桥地区,大大小小的烟囱就有21个,水泥厂和发电厂的烟囱最高最大,烟囱排出的浓烟就像一条条黑龙在天空中飞舞,天变得灰朦朦的,让人喘不过气,严重污染着本区的环境,给人们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危害。”对此,这位同学提出了很好的改进意见。通过这种探究式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注意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延伸
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材中的“活动”“阅读材料”等栏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教材中的景观图、彩图、漫画、示意图、新闻报道、数据图表等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们学会动脑、动手,培养观察、阅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图表,发展智能和进行审美教育,加强竞争意识教育,让素质教育真正在地理教学中得以延伸。
素质教育要求对地理教学环境精心设计,周到安排,它要求内容上求“实”,训练上求“活”,方法上求“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地理课堂上学到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
三、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技能运用能力的培养
为了让学生能适应知识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需要,必须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强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的具体体现。能力培养方式多种多样,各种课外活动、填绘图表、自制地理教具、分析图表、演讲、撰写小论文等等,都是能力培养的好途径。如通过办墙报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同学们通过学习初中地理知识,找到许多保护环境资源的材料,经过认真仔细地编辑、书写、描图,一块“热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的板报办成了,让黑板“说了话”,同学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在整个办黑板报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同学们阅读、收集资料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发展了他们的个性、意志力,同时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