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管理定义

旅游管理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管理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管理定义

旅游管理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顶岗实习;效果;建议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实践动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把学院学生培养成旅游服务行业所需的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的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都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四星或者五星级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期间进行综合性专业实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水平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对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大检验。

一.顶岗实习的具体实施:

(一)顶岗实习的准备工作

顶岗实习前,开展实习准备工作,在《学生实习协议书》的制定过程中,明确学校、学生及实习企业各方的责任,保障各方在实习过程中的合法权益。然后任命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并开实习动员大会。在大会中,往届的师兄师姐和实习指导老师会给实习生们进行各方面的指导,传达实习企业、职位、补助、实习进程、权益、职责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成立实习基地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仿与领导的作用,对其他实习生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二)顶岗实习的具体内容

全面开展酒店服务行业所需的技能、专业工作方法实践,熟悉酒店服务技能,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实习,即能够和正式员工一样的为客人提供符合标准的优质服务。在实习岗位考核合格后,每个实习生在实习半年期间至少能换岗一次。向酒店学习管理知识,收集必要的资料为实习报告作准备。学院要求学生们在实习期间须写实习周记,这些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可以作为学生们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的素材,也是将来作为基层管理人员的一笔难得的经验财富。

(三)顶岗实习后的总结

顶岗实习后的总结主要包括了顶岗实习生的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总结和实结表彰大会。学生们的实习报告是用来检验实习生们在顶岗实习过程所学到的服务技巧和服务意识上的提升,管理知识的提高,以及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思想上的一些提高和转变。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总结,主要是体现整个班级的实习情况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等,以总结出本班的整体实习效果和日后顶岗实习中需要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在实结表彰大会中,对优秀的实习生、优秀的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给予表彰并进行颁奖。

二.顶岗实习效果

(一)专业实践的效果

通过学生们的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可以看出学生们主要在两方面得到了提高:(1)服务水平的提高;(2)服务意识的提高。无论是动手能力还是主动为客人服务的意识都有了本质性的提高。学生们大部分都学会了换位思考,经历过辛苦的基层工作,表示以后作为基层管理人员会更加懂得去理解和体谅基层工作人员,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主。除此之外,许多学生在实习工作之余,善于思考,写出了优秀的实习报告,在报告中对所在实习单位提出了不少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二)社会实践的效果

在实习日记和报告中,学生们普遍体会到了工作的不容易,社会上打拼的艰难。并且表示更加理解父母的艰辛和学会珍惜现有的来之不易的幸福。而且面对辛苦的实习工作,学生们对顶岗实习的效果是肯定的,并表示了对学院,酒店还有实习指导老师的感激。

(三)准备就业

通过接触社会,接触酒店服务行业,学生们不但培养了适应环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还让他们思考和定位以后的工作方向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不少学生在实习日记和报告里面表明自己已经找到了将来就业的方向。

(四)实习单位所期望的效果

学生们在实习的时候,不但工作努力积极,并且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和总结,给单位提出不少有建设性的建议。还有个别学生在酒店的各项比赛中和评比中表现优异,得了不少奖。08级的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精神面貌都受到了实习单位肯定和好评。实习单位也一再的对学生们进行挽留,并且高度称赞学院学生的高素质,表示期盼学院下一批实习生到该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但是也有极个别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过让实习单位不满的情况,例如:未经请假就私自休假。

顶岗实习的实践效果验证了顶岗实习符合本专业的需求。对培养高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素质兼备的复合型服务人才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并且对本专业的教学改革起了积极的向导作用。

三.顶岗实习的几点建议

(一)对实习动员的建议

针对现在大多数“80后”和“90”后的心理状态,他们对实习起先是抱着新鲜的态度,因为可以不用上课和参加考试,而且还有生活补贴。但是实习过程中,又苦又累的实习工作与他们的期待效果差太远。所以大多数学生表示实习动员得太晚,尤其是专插本的学生,实习的突然性增加了学生们的不良抵抗实习的情况。所以建议除了实习动员大会之外,还可在学生们入学时和上旅游专业相关的专业课时和他们强调顶岗实习的对于本专业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他们可以提前进行心理准备,从而避免这种心理落差。

(二)对实习协议的修订的建议

学生们建议实习协议的鉴定能够让学生们参与,学生们认为他们是实习的参与者,所以希望可以参与协议协商;本次顶岗实习中,几次和酒店争议都是因为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实习单位派车接送学生的问题。所以建议在日后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的时候能够将以上的细节问题得到细化。

旅游管理定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共生效应 项目管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对于现代经济来说,经济增长必须依赖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己不再成为事实。人才的成长――表现为人才知识、能力等人力资本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更重要。同样,旅游管理专业集群内的人才资源对集群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海南地方旅游高校要想长期生存下去就必须在其高级生产要素―人才要素方面具有优势。然而,海南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已经面临着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困境,其中人才问题已经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旅游管理专业的优化升级和竞争力提升,对人才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人才聚集共生对人才成长作用的内在机理,对解决目前海南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规模扩大与教育层次升级的问题,促进海南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1.何为共生效应

共生既是生物现象又是社会现象,既是自然状态又是可塑状态,既是一种生物识别机制又是一种社会科学方法。“共生效应”指生物群体生长生活在一起、相依共生的一种现象。“共生”是一种多维度关系,共生体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的交流,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如何将基于该理论基础产生的“共生效应”运用于海南旅游管理专业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使中青年教师逐渐形成一种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以促进期刊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是海南旅游管理学科建设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本文所探讨的共生效应主要指校内共生和校际共生。

2.海南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中青年教师队伍“共生”概况

2.1海南旅游管理专业中青年教师队伍特点

海南省目前有5所本科院校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相应具备了自己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其中中青年教师(本文所指的中青年教师是45周岁以下教师)比例有所差异:通过资料收集和走访调查,海南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青年教师队伍概况如表1所示。

表1海南省高等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青年教师队伍概况

注:数据均来自各校的官方网站

由表1可看出,海南5所高校中旅游管理专业中青年教师的比例都超过了70%,彰显了中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2海南旅游管理专业中青年教师“共生”概况

共生是个体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是否会产生有利效应,主要受密度效应,领域性、他感作用,生态位等方面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这几方面对海南省旅游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青年教师的“共生效应”进行分析。

2.2.1密度制约效应明显。生态学原理认为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密度制约主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不多都是一样;随着播种密度的提高,种内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也影响到植株的存活率。由于旅游管理学科是一个新兴学科,而在这5所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人才结构呈典型的倒三角形,中青年教师比例都在70%以上。在这样高密度的情况下,中青年教师意味着在学校有限的分配资源中吸收不到应有的阳光,营养,竞争十分激烈,每年的科研和教学产出率降低,个体发展缓慢甚至退化。

2.2.2领域性强。领域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经调查发现,这5 所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中青年教师80后占了主体,特殊的成长环境,旅游管理专业自身自由度高的特点,造就他们的自我领域意识较强,极力强调个人空间保护,沟通意识薄弱,这些引起了教师间暗地里的互相攻击,旅游管理专业团队建设成为一大难题。

2.2.3他感作用明显。从生态学角度定义,他感作用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教师间的他感作用主要表现为群体效应和跟风效应,多数老师的心态和作风会影响周围一小部分老师的行为,也就是说教师间的主流文化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师群体的发展。海南常年炎热的天气和特殊的休闲文化,刚毕业充满激情的青年教师工作一两年后,受“前辈”的作风影响,大部分变得懈怠,工作懒散,校园缺乏了积极上进的负面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形成了恶性循环。

2.2.4生态位相近,竞争激烈。按照生态学原理,生态位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据调查分析,这5所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校内生态位近五年越来越接近,重叠程度越来越高,专业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主要是因为近五年学校在扩招,学校规模越来越大,教师队伍在扩大,但学校设施严重滞后,导致可利用资源减少,就此带来了教师个体生态位的缩小。而对于这5所院校教师之间的生态位相对分离,因为琼州学院,三亚学院位于三亚市,而海南大学,海口师范大学,海口经济学院位于海口,地方资源相对充足,另外各个院校在海南旅游建设中的功能地位不同,因此各有其所,竞争相对较弱。海南中青年教师校内和校外旅游管理专业生态位维度上的分布即资源利用线(它表示教师具有的喜好位置以及散布在喜好位置周围的变异度),如下图1所示。如图1(a)中表示海南旅游高校校际间旅游管理专业中青年教师的生态位狭窄,相互重叠少,d>w,表示教师之间的竞争小;如图1(b)中各教师的生态位宽,相互重叠多,d

3.海南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中青年教师队伍“共生效应”管理

3.1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降低密度制约效应

海南高等教育基础薄弱,旅游管理学科发展除了地缘优势之外,其他资源都显得不足,尤其是教师资源,这就需要海南高等本科院校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社会优势资源,坚持“1+1>2”的理念,例如优化人才招聘制度,充分利用海南旅游企业的优秀人才,减少专职教师,加大企业兼职教师的规模,这样既符合了旅游管理学科操作性的特点,也优化了共生体之间的能量流动,促进教师团队的健康成长。

3.2搭建中青年教师交流平台,消除“领域”障碍

保卫领域是一个人的本能,但过强的保护意识会让自己脱离群体,不利于团队合作。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带给人们超强的不安全感,导致人与人之间冷漠,沉默,领域不可侵犯性表现突出。而对于大部分中青年教师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据调查,这5所高校的88.6%的中青年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表示需要一个交流平台,而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异想天开。一个学校的责任不仅是培养学生,也要培养老师,只有强大的教师团队,才可以造就一个个优秀的学生。学生有学生会,针对教师,可以建立教师会,组织校内或校际同一专业或相近学科教师进行座谈会,评论会,生活会,养生会、旅游会等一系列与旅游相关的活动,激发老师的兴趣,传递正能量,转化之后再传递给学生,这样的能量流动才能处于相对稳态,专业、学校、教师都在自己的领域中相互支撑对方,不断成长。

3.3构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强化他感正面作用

环境是催化一个人成长或退化的主要因素。他人的示范效在一个群体中可以产生蝴蝶效应,可以强大一个团体,也可以摧毁一个团体。针对海南弱化的人才竞争环境,学校要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监督,要激发大家热情,去探索旅游的发展规律,要真正去深化专业的发展改革,而不是浮在水面坐以待毙,要强化正能量的存在价值,可以“树榜样”,强化他感的正面作用,但不要走形式,形成良性循环机制,要让榜样的雪球越滚越大,同化那些懈怠,散漫的教师。

3.4合理审定生态位,实现“共生效应”

生态位不仅是一个人的生存环境,也包括了共生系统中的功能地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要看自己的产能,还有看自己的产出,综合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合理定位。不同教师在目前海南整个旅游管理专业系统中的能量和功能关系上各占据不同的地位,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他们的生态位也会出现重叠与分化。就目前的海南旅游相关资源,生态位重叠会趋于严重,如果两位教师占据了相同的生态位,其中一位终究要被淘汰。所以每一位教师要根据自身条件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时学校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和专业建设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发挥人才的共生效应。

一个相互起作用、密度合理、善于沟通、具有正能量、生态位分化的教师群体,各位教师在他们对群体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利用方面,以及相互作用的可能类型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因此,由多位教师及来自海南不用学校组成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要比单一一位教师或单一一所院校更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维持长期较高的生产力,活跃旅游教育市场,打造海南旅游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李辉.“共生效应”与班级管理[J].安徽教育,1998(11).

[2]萨乔万尼.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M].冯大鸣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社,2002.12-28.

[3]黄日强,黄宣文.瑞典成人学习圈的产生与发展[J].成人教育,2008(01).

[4]殷小平.学术沙龙:精神之家与创新之源[J].大学教育科学,2006(05).

旅游管理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务旅游现状发展策略

商务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商务旅行年收入猛增至2500亿英镑,其后连年稳居世界旅游业总收人的25%。AsiaBusinessTravelMarket(ABTM亚洲商务旅游市场)指出,中国可能于2020年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务旅行目的地,2020年我国将吸引1.37亿海外商务旅行者,占全世界的8.6%。可见,我国正在成为全球商务旅游消费的重要市场之一。

商务旅游的内涵

商务旅游的概念

联邦德国出版的《旅游经济手册》中,对商务旅游是这样定义:“商务旅游是指所有因职业原因进行的旅行。”也有观点认为商务旅游是“商人以及凡是基于专业动机异地旅行和在某地停留的活动。”笔者以为,商务旅游是以商贸活动为主要目的,把商业经营与旅行、观光结合起来的一种旅游形式。商务旅游是游憩活动谱中仅有的与谋生手段(或获取经济利益)有紧密联系的产品形式。目前商务旅游市场可以划分为一般商务散客旅游市场、会议旅游市场和奖励旅游市场等几个部分。

商务旅游的特点

商务旅游者与一般以观光为主的旅游者相比,不仅旅游动机不同,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消费能力较强;时间观念较强,对其所赴或所住的环境的软硬件有一定要求;商务旅游者不是一般的观光客,而是公务为主、旅游为辅的商务客。

商务旅游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我国已成为理想的商务旅游目的地

我国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改革与对外开放,会展和奖励旅游等商务旅游的国内国际需求得到大幅提升。统计分析显示,我国每年的商务旅行及酬酢支出高达103亿美元,约占亚洲商务旅行市场的17%。上海、广州、北京、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先后举办了多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展和节事活动,我国被公认为亚洲最具潜力的商务旅游目的地国家。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中国的会展和奖励旅游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内的政府和企业开始逐渐优化内部管理,它们的差旅管理意识、节约与效益意识也大大提升,并开始与国际接轨,即把差旅管理的业务委托给专门的商务旅行公司打理,以摆脱繁琐的差旅管理,更专注于核心业务。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商务旅游城市的政府部门积极举办各种推介会、考察活动,向国际客商介绍中国丰富的会展资源和奖励旅游资源,通过大力提升目的地形象来吸引更多的商务旅游客源。特别是政府加大了支持的力度,投入巨额资金改善商务旅游热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服务日趋完善

目前,国际知名的商务旅游企业已纷纷进入我国,通过采用合资或独资的方式成立专业化商旅服务公司。2002年德国汉诺威、意大利米兰、德国法兰克福展览会有限公司三大世界展览业巨头都在上海黄浦江畔设立了分支机构。

我国商务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区发展不平衡

根据e龙的2003年我国内陆热点商务旅游目的城市的调查报告,我国商务旅游在地区及城市间的发展开始呈现不平衡的特点。整个市场的格局演变为:以上海为首的东部城市商务旅游发展异常迅猛,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位置;南部城市在坚持原先定位的基础上继续稳步发展;而西部、北部、中部的发展却未有过多变化。

政府、协会和企业的职能划分不明确

对外开放、跨国公司带来了差旅管理和奖励旅游的先进理念,但是国内依然有很多企业对此存在概念上的误解,比如真正把握住奖励旅游核心思想的企业并不太多,很多企业仍然把奖励旅游视作传统的“公费旅游”,没有把加强企业团队建设、激励员工工作热情等目标放在考虑的中心位置;在差旅外包的业务上国内依然有很多企业不认可“服务费”的收费方式。特别是长期以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商旅服务企业三者在职能关系上划分并不明晰,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运作效率的低下。

商旅服务专业化经营程度不高

我国的商务旅游市场形成较晚,目前绝大多数的旅行社都还没有真正能够做到像国外的运通等企业那样提供专业化的商务旅游服务,还只是停留在代买机票、预订饭店等表面层次。在专业人才培养、营销策略和宣传、经营理念和客源网络上与国际知名商旅企业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国内很多政府、企业无视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轰动效应,在没有经过充分、科学、合理的市场论证的情况下,大量投资于硬件设施,或重复投资,或过分追求高档次,或规模不经济,往往导致资源的浪费。

我国商务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策略

理顺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者之间部分职能相互重叠,市场秩序并不规范。为了加快国内商务旅游的发展,并与国际接轨,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职能应逐渐转变到培育和开拓商务旅游市场,搜集信息以指导企业进行旅游开发上来。同时,业内企业必须根据需要适时成立专门的会议与奖励旅游协会、商务旅行社协会等组织,并加入同类的国际性协会,与国际同行业企业进行更充分的交流与合作。

制定系统发展的战略

商务旅游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行业,需要目的地(城市)在交通、住宿、餐饮、会议展览、通讯、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比如对会展和奖励旅游而言,目的地是最主要的吸引物并且也是旅行的重点。目的地是否安全和稳定,环境和氛围是否友好,各类设施、服务的提供是否高效和可靠,商务旅游者饭店清洁和位置状况等等,将直接决定商务旅游者对目的地的看法,进而影响他们对举办会展和奖励旅游活动地点的选择。同时,我们不能只把目光局限在商务旅游的高端市场,事实上许多中小型城市也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找准市场需求,给予自身合理定位,进行理性开发,将是中小城市发展商务旅游的关键所在。

引入合作与竞争机制

旅行社是商务旅游业最核心的部分。面对2005年底出境旅游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后、外资旅行社的专业化优势逐渐突显出来,我国本土旅行社必须以竞争为动力,抓紧时间在合作中不断学习外资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从理念到具体操作全面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在目前的情况下,国内的旅行社可以通过与这些国际知名旅行社的合作,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干中学”的方式逐步壮大自己,尽快成长起来,最终做到西学中用,占领商务旅游市场,至少能占领国内商务旅游市场中的绝大部分。

尊重“个性化”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喜欢张扬个性,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针对商务旅游者消费特点,我国的旅行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管理流程,协助企业进行集团化采购并有效地控制成本,充当企业的战略伙伴和差旅顾问。同时提供服务上极具特色、极具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另外,我国在发展国际商务旅游的时候,必须注意到文化差异对商务游客的影响,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游客提供差异化、具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商务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从深度上提升我国商务旅游开发和接待的水准。

参考文献:

1.江五七.旅行社开拓商务旅游市场初探[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