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通工程专业认识

交通工程专业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通工程专业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交通工程专业认识

交通工程专业认识范文第1篇

存在问题:

1、无资质人员驾驶工程抢险车,违章作业

2、驾驶员未提出存在身体疲劳等因素、未拒绝违章指挥,出现单方交通肇事。

3、管理人员违章许可无驾驶资格人员使用工程抢险车。

4、工程抢险车管理员审批交由其他人员管理

5、部门日常管理中未对车辆钥匙进行实际控制

6、当日施工组织松懈,未携带设备室钥匙

7、未在作业前对所要携带进入作业地点的安全用具、设备、物料、备件、工机具、劳动防护用品等进行检查和清点,并在《线路出清检查表》中记录。

8、值班工程师得知机电员工驾驶工程抢险车发生交通肇事并有人员受伤后未通知大兴机场线应急工程师,也未赶赴现场进一步了解情况、处理问题。

发生交通意外后,机电维修工程师电话无人接听,突发事件未响应。

事件感想:

1、要严格执行车辆审批制度,谁申请谁驾驶。严禁没有驾驶工程车资格人员驾驶工程车。

2、提醒施工人员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

3、密切关注施工人员身体状况,出现身体状况不良的人员,不要安排重要工作,必要时可安排调休。

4、对上级安排的违章行为当面拒绝。

5、清晰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并认真履行职责,不能将自己的工作交由其他人做。

6、时刻铭记安全,出现突发事件要重视,响应要快。

车辆段接触网漏停电接地二级事件

存在问题:

1.车辆段控制中心调度长未详细阅读接触网供电需求的内容。在施工开展前,未核对施工计划,关键作业未按计划要求实施,玩忽职守、违章作业。

2.供电专业施工负责人对施工区域需停电的条件不清楚,日常业务水平未覆盖该技术内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也未能将该业务内容作为重点予以关注,专业技能、施工管理能力低下。

3、磁各庄车辆段施工计划管理的供电分区不能有效包含区域内所有设备,施工计划内容不严谨,施工管理存在较多漏洞。

4、车辆段施工管理现行制度未按公司要求开展

5、现阶段车辆段施工管理中存在场区未完成停电发出施工许可证的情况。未对施工许可证发出时间进行有效管理,施工作业人员可能在停电前开展施工作业,车辆段施工管理严重缺失,

6、事发后的抢险抢修作业未依据《施工管理规定》流程管理

7、安全交底会在停电前召开,如出现作业条件变化将存在重大安全风险

8、验电器存在显示不准确情况,安全隐患未进行有效管控

9、同类事件首次出现时未采取改善措施

10、现行《停电通知单》对供电分区划分与实际接线方式不符,存在安全隐患

11、技术交底流于形式

12、各级人员对此事件信息通报存在严重违章行为,严重性、迫切性认识不足

事件感想:

1、担任施工负责人时,认真核对施工计划,了解本次施工的各项细节(计划范围、实际里程、登消记地点、有无配合,对线路有无影响等)。

2、施工计划要严谨,对施工计划不严谨的地方要及时提出。

3、要确认线路断电后,做好登记手续方可进入线路。

4、安全交底会要在停电以后召开。

5、认真检查探伤仪性能,保证电量充足。

6、严格执行《施工管理办法》、《线路出清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

7、发生事件后要及时上报,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迟报瞒报等行为。

交通工程专业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培养目标;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8-0109-02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出现,成为了城市发展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而城市轨道作为快捷便利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能够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重点。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素质、高能力的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推进校企合作有利于优秀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保障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一直关注城市交通问题,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进程,现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10多座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线路,已经建成了20多条地铁和轻轨线路。“十二五”期间,我国更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摆在突出的地位。

目前正在开工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超过了1 000 km,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我国到2015年全国规划的轨道交通建设线路将达到55条,总长约为1 700 km。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大,必将需要更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员投入其中。而高质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将提高我国城市交通的整体质量,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巨大市场,为相关人才发展提供广阔前景。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

2.1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需求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的需求,运输与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综合管理能力,包括客运管理能力、票务管理能力、突况的应急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安全观念、与人沟通的能力等。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①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技术性人员。

②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乘务工作的专业性人员。

③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的技术性人员。

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培养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主要针对培养专业型人才,熟练掌握相关岗位专业知识技能、现行的客运组织和行车组织的维修和维护及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的专业人才主要针对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和交通客货站。就业方向主要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员和城市客运管理人员。

3 校企合作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的措施

3.1 校企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应根据自身有利条件与当地轨道交通企业合作,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专业所需,准确定位专业的培养人才目标,构建系统的轨道交通管理专业体系,使得培养出的人才符合企业要求。

根据轨道交通管理岗位的职务需求,参照相关的职业标准,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关调整,使其符合工作需求,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有方向有目标的进行学习,加强考核制度,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应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及社会发展及时调整教学目标,由传统的知识学习转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在校企合作的同时,教师和企业依据轨道专业就业的岗位要求,共同开发全方位、立体化的考工模式,搭建了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3.2 校企共同编写专业教材

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核心因素,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发展的历史较短,因此相关的专业教材较少,因此,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编写专业的教材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高校在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同事,加强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合作,组织有经验的专家、教师和企业的管理人员共同编写专业教材。教材的内容以职业资格的标准和要求作为依据,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保证理论知识的积累量。编写的教材要具有职业针对性,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提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后起之秀。

3.3 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校内的实训基地应与当地的轨道交通企业合作,依据当地轨道交通实际情况进行建设,使学生在校内实训期间就体会到当地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同样也便于轨道交通方面的实践和指导,从而在人才培养和培训方面做到设备和技术共享。学生在校内实训中获得优秀后安排相关的校外实习,校外实习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能够了解轨道交通行业现状,了解企业实际,掌握企业文化。

同时,校外实习也有助于学校随时掌握轨道交通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更适合岗位的优秀人才。

3.4 学习与培训一体化

学校应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与轨道交通公司的合作,设计新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训室教学和企业实习。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在思想上认识轨道交通行业,实训室教学主要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训室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可以边做边学,提升操作能力,将理论所学与操作结合,两者相辅相成。

企业实习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最后一步,学校与企业合作,形成互动式的交流合作机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调整教学安排,可以将实习时间安排在春运、黄金周等企业人员短缺的时期进行,这样的安排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有助于学校开展实习工作,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最大程度的满足各方需要。

3.5 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是实际操作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校企合作的关键。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的重点是形成对轨道交通行业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①对于年轻老师的要求注重学历、实践和研发能力的培养,年轻老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需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学校应定期安排年轻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出台相关激励机制,鼓励年轻教师继续深造,进行学历学位进修。

②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一方面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理论技术服务和教学指导,帮助企业制订岗位标准,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自身累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在培养专职教师的同时注重建设外聘教师队伍,通过正式引进、与企业共享等方式,聘请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骨干来学校兼职授课,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人才资源优势,在与企业共享优秀人才的同时,形成密切的校企关系,共同发展。

4 实践案例

近年来,随着无锡地铁的发展,我校也开设了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相关专业。在历时几年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专业的师资队伍、逐步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比较完善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学校多次组织轨道专业的教师到企业实践及培训,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并外聘专业教师扩充师资队伍。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建设有车辆、供电、票务、行车等多个实训室,在建控制实训室1个,培养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专业技能,模拟岗位流程。另外,本专业每年输送大量学生到无锡地铁等相关企业实践和就业,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车站值班员中高级工考核项目,成为同类学校中的典范。

5 结 语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作为新开设的一门专业,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尚有不足,因此需要学校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通力合作,携手推进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研究开发出适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主要岗位的职业技能标准,考核体系,解决职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教学中缺乏相关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脱节,没有专业职业技能证书,以及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进一步促进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交通工程专业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TN91-4

随着电子信息类产业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需求,通信网络优秀人才成为了通信行业的宠儿。2013年11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对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西部分院进行了“部级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和“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专项技术培训机构”的授权,标志着西南地区首家通信行业技能人才实训培养服务体系正式建立,这是近年来我国对通信人才培养又一次重视的体现。目前多数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培养体系难以培养出用人单位满意的人才[1],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实践创新能力比较弱,难以进入通信技术研发人员之列,本科毕业生多从事销售人员和电信运营商。造成通信本科毕业生难以适应本专业工作的原因是实践能力弱,即使在校课程理论掌握得很好,一旦运用到实际,无创新思路,满足不了现在科技发展的趋势,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人才培养,培养通信专业人才需要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

1 目前通信人才毕业状况

目前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多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研发型,即是到科技研发公司做通信技术研发人员,职业道路上可能会从普通研发人员到研发工程师,好的话会升到高层管理;第二类为到运营商,即到电信运营商做设备管理等,发展出路多中高层管理人员;第三类为销售人员,通常为进到各类公司对各种上游设备以及通讯器材的销售。这三类是目前通信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三大去向,在目前的通信人才培养来说,第一类人才的去向是比较少,特别是本科毕业的,主要是因为理论与实践培养不协调,第二类和第三类是目前通信工程毕业生多去的方向,对于实践能力要求门槛比较低。

2 物联网与移动网络的发展给通信工程人才带来的契机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以及移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通信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计算机通信、无线通信与硬件技术相结合的人才需求增大,但目前的通信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无法满足现需求,为此,对于通信工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大方向的改进,小方向的调整,对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体系改革为“理论培养—实验加强—实践巩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华南经济圈的创新对人才的需求,西部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等等提供良好的人才需求市场,急需高素质创新人才。一方面是高素质人才的紧缺,另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有难度,人才供需矛盾出现在能力的培养上,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从培养学生课堂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去解决这一矛盾,也能较好地够满足通信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企业需要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到企业后能够很好地参与企业的建设,迅速的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创造性人才备受青睐,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对创造型人才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

3 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目前各高校已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后期没有太多的注重实践培养[2],以此的教学体系造成多数通信工程毕业生或接近毕业的学生,在为工作时多数是出去找培训机构进行其他专业培训,或为努力考各类认证。在体系上为教学实践方面上改革通过大学阶段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在培养方向上,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理解通信工程及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对近年来国内通信工程毕业生的了解,达到毕业程度的都应具备通信工程及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在通信网络领域某一专项问题做深入研究的能力;适应通信类专业的发展,随时迎接挑战,向更大的空间发展,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参与有创造性、综合性的科技活动;关注通信类专业技术前沿动态,保持学习状态并且能够做到终身学习,具有适应信息类行业各岗位的工作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流畅地表达观点,这样能够在专业知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进行通信工程设计或从事科学研究;适应知识领域的多样化;认识并理解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重要性。重视加强通信与信息学科基础的前提下,强调通信类科技人才应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团队表达交流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自身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这些,都需要进行深入体系改革,注重后期实践能力培养。

4 创新人才阶段性能力培养

4.1 基本理论的培养

首阶段打基础,多为理论培养,贯穿着整个培养体系。在现代化人才培养方案中,通信工程人需要掌握的重要理论课程主要有电路分析、电路基础、数电模电、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技术、DSP开发、微波技术与天线、通信原理、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光纤通信等。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繁多,理论培养需要由浅入深,由基础引导到深入研究。同类课程相结合,避免纯类发展,电路知识结合单片机培养,进而到深层嵌入式,光纤通信与移动通信方面知识侧重培养[3]。前期理论培养需要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即一些结合课本的引导性实验,目的为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基础性实验可以是小硬件制作,简单路由设置等,一步一步深入,进而到功能性电路设计,中型网络设置等。

4.2 开放性实验室建设

对于市场需求,通信工程人才侧重的还是实践能力。开放性实验强调各学科相互联系与渗透,除了注重日常课程实验的开设,还注重自主实验室的建设。课程实验主要为巩固课程理论,为学生更深入理解,而自主实验室是为了学生的创新。在自主实验室并不是完全由学生自己安排,而是由教师进行阶段性的课题安排,再与学生自己探讨与创新,与教师更深层的交流合作。对于通信工程的学生来说,硬件需要基础,软件需要熟练。对于通信网络方面,更需要去深层了解,对每完成一个阶段的课题都应进行一次对成果的评判。对于学生的实验室培养,应该放弃放养式,而是有针对的培养。对于这阶段的培养,在体系上侧重实验的重要性,理论只是为实验的基础,对于每个课程实验进行操作培养与考核,这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强硬手法。对于自主实验室的实施,进行周期学习成果展,对实验室成员的作品,小到小硬件,大到某系统,进行一次评比奖励。评比周期可为半个月或为一个月。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需要强制手段,也需要奖励来鼓励,形成这套体系是培养通信人才的必要手段。

4.3 实践与创新

此类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论运用于实践与创新[4]。通过实验课程与自主实验室的锻炼,大部分学生都应该有了自己一定的专业能力,可以通过校级区级项目及各类相应竞赛为引导进行实践。目前广西教育厅已实施“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这无疑是给学生的实践创造了更大的机会。为此,就是通过各类有实际的项目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运用与创新。积极鼓励学生申请参与项目研究,理论运用于实践。结合创新创业计划,建立以学生项目为主,各类比赛为动力,各类实验室为跳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项目与发明创造的引导,培养成为有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能够流畅地表达观点并具有说服力的通信专业人才,这样能够在企业人才竞争中站得稳。

4.4 社会实习锻炼

校企合作在当今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但在多数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来说,人才培养与企业对接还是有一段距离。造成多数通信工程毕业生难以出现专业行人才。培养符合企业型人才就需要让学生多与企业接触,多接触社会。这一阶段就是要加强企业联系合作,形成一套完善的校企合作体系,从而逐步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校方积极与通信工程专业对口企业进行洽谈,达成协议,互利共赢。这个阶段对于那些迷茫未给自己定位的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改造。这阶段是社会生存培养,通过企业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校方给企业淘汰指标,以达到学生竞争来锻炼抗压性。企业给校方培养方向,以培养出更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

5 加强实践教学指导老师队伍建设

优质人才需要好的导师,加强实践教学指导老师队伍建设,也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通信工程是一个很大的方向,在培养人才当中学生兴趣爱好各有不同,在通信工程人才培养中后期需要引导,以上学生更好走向自己追求的方向。通信工程专业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研发工程师,多为硬件、嵌入式方面;二类为网络工程师,以网络配置和设计为主。通信工程的多向性注定了通信工程人才的培养需要更雄厚的师资。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上,教师要与学生相结合,在人才培养中后期开始通过专业教师对学生分大类,进行专项培养,以培养更专业的人才。在培养自主创新方面,给学生更好的引导;在校企合作上可以聘请企业的优秀人员与骨干教师合作指导,以形成高质量的人才输送实习方案。教师与企业人员各类人才的研究开发,以培训出优质人才。通过实习的学生可以与企业达成协议,与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加上优质的实践教师队伍,整个实践教学才能完善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邱捷,胡增存.国外著名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剖析[J].高等工程教育,2004(6):76-79.

[2]雷万忠,季宝杰.电气信息类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332-335.

[3]戴波潘,渊颖.电气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70-72.

[4]马从国,倪伟.电气信息类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3):88-89.

作者简介:韦江华(1982-),男,广西柳江人,实验师;林川(1979-),男,湖北汉川人,副教授。

交通工程专业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工程;设备系统;课程特点;教学难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73-02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各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当交通类或土建类的设计院纷纷承担起城市轨道交通的各项设计任务的时候,让技术人员知道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的组成已成为必要,尤其是在交通类专业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更应该了解这些系统的组成,于是《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这样一门交通运输工程专业课便应运而生。

一、课程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由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系统共同组成。《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课程主要就各系统组成、功能、工作原理、安装布设原则、空间需求、与建筑的接口等知识进行系统的讲授。培养交通土建类专业学生的总体设计思想,理解设备对土建的需求。该课程的特点可归纳如下:

1.专业跨度大。城市轨道交通主要解决大城市的公共交通问题,一方面要满足人们对速度和舒适性的要求,另一方面面临着客流集中、用地紧张、环境要求高等诸多的技术难题,这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2.课程章节关联性差。为了详细阐述各系统的功能、工作原理和组成,《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课程需要按系统划分章节,针对各系统特征分别进行阐述。但各个章节所涉及的专业迥异,自成系统,导致各章之间的关联性差,很难将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为一个整体。

3.与常规专业课存在较大差异。由于课程涉及专业繁多,要求学生具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所涉及的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相较于系统讲授一门专业知识的专业课,《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由于涉及的知识面太广,属于极为重要但又非常规的专业课。

二、课程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的组成、功能、布设原则、与其他系统的接口等全面知识的传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轨道交通土建结构有限的空间内如何合理布设各设备系统,如何处理不同系统之间的接口并与土建结构相结合,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最大限度的便于系统设备的安装和运行效率的提高。该课程设置的作用可w纳为三点:

1.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运输秩序的保障依靠设备系统,交通土建工程应满足设备系统的需求,交通土建类专业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更全面地把握交通土建工程设计原则和依据,拓宽专业视野和知识面。

2.培养系统思维能力。交通土建工程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在以建筑和结构为主线的同时,兼顾设备系统的需求,认识到土建在大系统中的作用,培养系统思维能力。

3.为培养总体设计人才起启蒙作用。交通土建工程总体设计人才不仅需要建筑和结构领域的系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对车辆、信号、供电、环控、交通组织等专业有较为全面认识。该课程的开设可以为培养总体设计人才起启蒙作用。

三、课程教学难点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课程涉及的专业众多,且不同专业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对任课教师专业知识储备的广度和深度有较高的要求。受限于专业方向,学生学习该课程所需的先导专业基础课程难以得到满足。因此,课程教学的难点概括如下:

1.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困难,教学效果考核难度大。该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土建专业的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备系统组成、功能及其工作原理能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在城市轨道土建工程设计中能够充分考虑设备系统的合理布设,规划和预留设备与土建结构之间的接口。然而,如何能够达到该课程教学目的,学生对轨道交通各种设备系统知识的掌握应当到何种程度才能使他们在土建设计中能够充分、全面地考虑设备系统安装便利、功能保障和效率提升?因此,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如何判断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的认知程度和其能否帮助学生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设备的影响,如何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等是教学工作的主要难点。

2.课程所需的先导专业基础课程难以得到满足。该课程涉及的专业异常繁多和复杂,包括机电学科、电子科学、控制科学等。作为交通土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面向的学生普遍缺乏该课程所需的相应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相关专业基础匮乏而且水平参差不齐。怎样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理解水平来确定所授课程内容?怎样使专业基础薄弱甚至零基础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所授内容?这些都是该课程所面对的主要难点。

3.教学手段单一,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该课程实用性较强,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所讲授的城市轨道交通各设备系统组成、功能、工作原理等,仅靠单一的课堂讲解很难让学生对设备系统有直观的认识。如何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也是该课程教学面对的主要难点。

四、课程教学改进设想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课程教学的特点和难点,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体会,现对该课程教学的改进提出以下设想:

1.增设先导基础课程,弥补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不足。如果按照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无法实现,可以通过不同专业之间跨专业选修相关课程,或者在本专业增设选修课,来提升学生对该课程所需的机电、电子和控制学科的专业认知。

2.改进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模式。在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要授课手段的同时,可以定期邀请城市轨道工程设计、建造、运营单位的相关资深技术人员来为学生做专题讲座,从工程实践出发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明确课程学习的目标和意义。可以组织学生到工程现场或者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进行参观,帮助学生建立工程概念,对轨道交通设备系统组成、功能和工作原理有清晰直观的认知。

3.改进课堂和课后实践,加深巩固所学知识。课程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对设备系统的全面讲解,使学生在今后的土建工程设计工作中,能够充分考虑在有限的土建工程空间内合理组织和布设各类设备,合理安排设备与土建之间的接口,保证各系统功能顺利实现。为检验和实践课程所学知识,需要结合土建工程选取案例进行设计实践并作案例分析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学会应用。可以采用课程设计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办法。

五、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作为交通运输工程轨道方向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旨在通过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的组成、功能、布设原则、与其他系统的接口等全面知识的传授,教导学生在城市轨道交通建筑和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设备和布设和接口的预留。该课程具有专业跨度大、各子系统关联性小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存在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困难,课程所需的先导专业基础课程难以得到满足等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增设先导基础课程、改进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模式和改进课堂及课后实践等教学改进设想。

参考文献:

[1]顾岷.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铁路,2011,(10):53-56.

交通工程专业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CAD技术;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

1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现状

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动态性的专业,涉及交通管理及交通工程两个方面。交通系统是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的复杂巨系统,其自身又是一个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开放性的大系统。[1]而交通管理工程就是利用工程、教育、执法等手段,正确处理道路中的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交通尽可能安全、畅通、和谐发展。因此,交通管理工程是一个集工程技术与社会管理为一体,兼顾“硬”科学与“软”科学的综合性、实践性专业。

2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教育理念存在偏差。思想和理念是实际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我国高等教育虽有百年历史,但在思想理念上始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创新、重条件轻管理、重局部轻整体的观念。[2]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也普遍存在重视训练学生的警务执法技能,而忽略对决策性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一名卓越的警务人才,不仅需要灵活掌握警务执法技能,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决策性创新实践能力。(2)资源配置不佳,教学条件有待提高。随着公安院校办学规模、专业数量、招生人数的扩大以及交通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日益突出,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要求也必须随之不断提升。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作为新兴特色专业,由原来的大专变为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配套条件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公安院校实习基地资源较为丰富,多为地市级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门,但是校内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条件不佳,实验室建设、实验器材配备还处于初级阶段。(3)课程设计单一,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由于教学理念偏差、教学条件不足,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浙江警察学院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虽然也开设了相关交通工程设计类课程,例如交通工程学、道路交通控制学、交通组织与规划、交通建模与仿真等,但存在单个课程各自为政、课程间交叉融合不足,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对学生决策性创新能力的培养停留于理论认识层面等问题。交通管理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目前的课程培养体系偏重理论讲授,学生缺乏对理论的综合应用及实践能力。同时,由于交通具有不可实验性和不可再现性,很难在实际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进行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计算机辅助以及虚拟再现的手段,可以为交通管理工程相关课程的实践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3CAD技术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CAD(ComputerAidedDesign)技术,又称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持,进行产品和工程的方案设计、解析计算、判断优化、分析评估和详细设计的一门技术。[3]CAD技术由于其综合分析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优化评估能力以及虚拟仿真能力等特点,非常适合在交通管理工程这类综合实践性专业中进行应用,对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加深学生对专业基本概念及理论的理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包括交通工程及交通管理两大方面,课程涉及数学、物理、运筹、管理、工程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可以基本掌握专业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但是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创新能力。通过采用CAD技术进行实践操作应用,可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交通规划与管理”课程时,学生可通过对TransCAD软件的学习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交通规划“四阶段”模型。(2)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基于自身专业特点,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交通管理的卓越警务人才。学生在进入本专业学习时,对专业的认同感较低,认为交警的主要职责就是路面执勤,忽略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对于CAD技术的引入及学习,可引导学生开展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例如交通设计、道路工程基础、交通事故勘测、交通仿真等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3)提升学生的专业培养效果。交通管理工程内在机理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这导致了解决方式的复杂与多样。[4]比如在交叉口设计或交通事故勘测中,一般都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绘制图纸。这些设计任务的完成,若用手算笔绘,工作量很大,花费太多时间,局限学生的创新思维。若在这些设计中增加CAD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理念与效率,也有助于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增强学生的公安实战技能。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培养的本科生毕业后基本都输送到公安实战部门,学生所需具备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在这样的大背景条件下,在专业培养中增加CAD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公安实战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复合型”的交通警察人才。

4CAD技术在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中应用

4.1交通事故处理

AutoCAD软件是美国Autodesk企业开发的一个交互式绘图软件,主要用于二维及三维的绘图设计,[5]也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6]由于AutoCAD软件操作简单、绘图精确,且提供二次开发环境,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交通仿真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兼容,在交通行业有着非常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交通事故处理流程中,需要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现场勘测,绘制精确的事故现场图作为事故处理的依据。目前,交通实战部门人员主要通过现场手绘《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进行存档,绘图过程繁琐且不精确,绘制的图纸不易存档保存。因此,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可以借助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现场勘测图,如图1所示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测图,图中可清楚详细记录事故现场情况,对事故发生时的地点、车辆运行轨迹、碰撞类型等信息一目了然。

4.2交通系统仿真

交通系统仿真可以动态地、逼真地模仿交通流和交通事故等各种交通现象,在研究出行者出行行为和各种类型道路交通流运行机理的基础上,复现交通流的时空变化态势,深入地分析车辆、驾驶员和行人、道路交通要素的特征,有效地进行交通系统的规划、组织与管理、交通能源节约与物资运输合理化等方面的研究。[7]交通警察作为城市交通的管理者,需要借助交通系统仿真对所提出的管控方案进行效果评估。因此,对于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也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交通系统仿真技术的学习及应用。如图2所示为行人过街行为仿真,通过VISSIM软件对设计的行人过街信号配时方案进行模拟仿真,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图3所示为道路交叉通仿真,模拟交叉口的实际运行状态,从而对优化方案进行评价。

4.3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

交叉通信号配时优化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缓解道路拥堵提升路网运行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交通辅助技术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的优化与评估,能够有效提升交叉口信号配时的效率与科学性,并能够进行事前评估与对比分析,更好地为交叉通管理提供有效依据。Syn-chro软件是一款交通信号辅助配时设计工具,并具备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仿真、区域协调控制、交叉口自适应控制等核心功能。同时,该信号辅助配时软件还具有与主流的交通仿真软件CORSIM、TRANSYT-7F、HCS等的接口,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价值。Synchro交通信号协调及辅助配时设计软件包含Syn-chro、SimTraffic、SimTrafficCI、3DViewer、Warrants等的组件,能够实现交通仿真、三维场景生成、独立交叉口评估等功能。Synchro兼容HCM2010、MUTCD2009等重要的国际重要规范标准,为交叉口的评估与信号优化提供了标准化的辅助决策流程。

5总结与展望

将CAD技术引入到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加强学生的公安技能培养,为交通警察队伍输送综合型、应用型的警务人才。作为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教育者,应该努力探索新的领域,挖掘新的技能。在专业培养的过程中,尽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软硬件设计条件,将应用和开发结合起来,将CAD技术广泛并巧妙地应用于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6).

[2]康君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7-9.

[3]陈明辉.CAD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进展[J].广东科技,2002(5):22-23.

[4]邓明君,秦鸣.谈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J].交通职业教育,2009.4:16-21.

[5]戴学臻.交通工程CAD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3.

[6]尚守平,吴炜煜.土木工程CAD[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