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的实质

健康教育的实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的实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教育的实质

健康教育的实质范文第1篇

1、转变观念,明确自身职责,将健康教育纳入工作日程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护理也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变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即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要等,为其解决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为其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希望的健康空间和心境,提供优良的护理。因此,社区护士必需充分认识护理发展大趋势,转变观念,明确自身在社区健康教育中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将健康教育纳入自己的工作日程,把宣教内容贯穿到社区护理工作中去。例如在给社区患者输液时,护士应主动了解患者的病情,充分利用输液中的停留时间,给予相关的病理常识和预防保健指导,进行疾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在接待急性外伤的患者时,护士除了配合医生给予必要的处置外,还应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安慰并酌情告知一些常见的外伤应急处理技巧;在感冒流行季节,护士应利用一切与病人接触的机会进行流感防治原则的宣传,并指导他们利用米醋进行房间的空气消毒,以及如何正确服用感冒和退热药等等。

2、尊重社区老年患者,注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应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存在五个层次的需要,在生理与安全的需要之后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实质就是人类基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健康成正比,护理就是满足和维持患者各种需要,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做好需要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社区护士尤其在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中要注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应用,从患者生理、心理、安全、社会活动等方面,与患者换位思考,为社区老年患者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家庭环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3、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做好健康教育的实施者

随着健康概念的改变,扩大了护理学科的知识,要针对不同病人的健康需求、用不同形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护士不仅需要扎实的文化基础,还必须精通专业知识。病人因为身心存在健康问题而求医问诊,因为面临疾病的威胁,对健康的需求更为迫切,他们渴望从护士那儿了解自己所得的是什么病,医生为什么要给我做这些检查,这种病能否根治或是否复发,医生给我的这些药有什么副作用,平时饮食起居应注意那些问题才能对治病有利,等等。试想,一个社区护士若对社区人群提出的一些专业问题以及技术咨询等都不能较好地回答,怎么叫社区人群来接受你所做的健康教育。因此,社区护士必须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自觉充实和更新基本理论知识,加深和拓宽以前学过的专业概念和技能,不断补充和吸取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使自己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健康教育的实质范文第2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文化水平的提高,婚后适时地生个健康聪明可爱的孩子,即优生,是准父母们的共同心愿。现将优生健康教育内容报告如下。

1 妊娠生理

1.1 与卵子 男女双方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必须正常,分别能产生正常的性细胞――、卵子。一般来说,男性的两侧每天至少能产生3亿多个,它们形如蝌蚪,体积极小,肉眼无法看见。卵子在女性的卵巢内发育成熟,从青春期开始,每个月可有1个卵子排出,排出时间大约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 d左右。

1.2 受精卵的形成过程 男女为和卵子结合创造机会,男子一次射出的约3~5 ml,内含有数量为2~6亿个,但真正与卵子结合的只有1个,这是因为进入女性阴道后,靠着其自身尾部的摆动和女性生殖道肌肉的收缩,以2~3 mm/min的速度前进,通过阴道宫颈口子宫腔输卵管与卵子会合。在此过程中,要通过阴道内的酸性环境和子宫腔内的碱性环境,即获能过程,那些行动慢、质量差的不断被淘汰,能到达输卵管的大约1 000个,但最后的胜利者只有1个。卵子从卵巢排出后,很快被附近的输卵管伞部抓住,运到输卵管,并向子宫方向移动。当与卵子在输卵管壶腹部相遇后,的头部迅速进入卵子内,即结合为受精卵,然后开始分裂,并逐渐向子宫内移动,约4~5 d到达子宫腔里“安营扎寨”,逐渐发育为胎儿。

2 如何才能做到优生

2.1 首先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遗传咨询 这是优生的第一步,是保证后代健康的起点和基础。通过检查确切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以及有无遗传性疾病,是否影响结婚和生育,对下一代的健康有无影响等。

2.1.1 不宜结婚人群 具有严重的遗传病如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先天畸形、患有严重精神疾病、重度智力低下、严重的重要器官疾病(如心肝肾功能衰竭)者不应该结婚,因为其中绝大多数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依靠别人照顾,而且有相当大的可能要影响到下一代,结婚之后不但不能给家庭带来幸福与快乐,反而造成家庭的不和与悲伤,增加社会负担。因此从优生的角度来说这类人群不应该结婚。患有无法矫治的生殖器官畸形者(先天性无、先天性无睾症、先天性阴道闭锁)也不应该结婚;近亲(直系、旁系三代)不能结婚。

2.1.2 可结婚但不宜生育疾病 在男女双方的近亲中都患有同一类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聋哑、全身性白化病、精神分裂症等,男女双方可以结婚但不宜生育,因为男女双方有可能是同一类遗传病的基因携带者,双方结婚所生下的子女发病的可能性要比一般的人大得多,婚后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2.1.3 乙型肝炎及HBsAg(+)者预防传播疾病 乙型肝炎在传染病中最为常见,其传播途径主要为血液传染,其次为密切接触(包括性生活)、母婴传播,因此,若男女一方为HBSAg(+),另一方是阴性,就很容易被传染,阴性的一方必须在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并按免疫程序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后才可结婚,如果女方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受孕前应找医生咨询。

2.1.4 有以下情况者应暂缓生育 女方有心、肝、肾、肺等慢性病,而且功能不正常时不宜受孕 ;一方患有急性传染病(如急性病毒性感染:流感、风疹、传染性肝炎、病毒性脑炎等)易致胎儿畸形,应在治愈后方可受孕;梅毒、淋病等性病未治愈时应暂缓受孕,积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待治愈后再考虑受孕;女方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时不宜受孕,受孕前找妇产科医生咨询,确认所服药物对胚胎无害才能受孕,或者停药一段时间后再受孕。

2.1.5 必要的优生遗传咨询 以往有习惯性流产、死胎、死产等不良生育史者;本人或近亲中有遗传病的或与患有遗传病的病人结婚者;生过畸形儿或痴呆儿者;本人及子女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应询问是否为遗传病,在排除遗传病后受孕。妇女怀孕后患过病毒性疾病,服过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接触过放射线或有害物质的;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以上均为妊娠高危人群,怀孕前进行详细的优生遗传咨询,妊娠期间参加系统的保健。

2.2 选择最佳受孕时机

2.2.1 最佳生育年龄 男女双方年龄过小、过大都不利于优生,一般女性宜在25~29岁,男性宜在26~35岁,避免高龄孕,因为高龄产妇(≥35岁)常有很多不利情况出现:①早产率高;②胎儿死产率高;③新生儿夭折率高;④胎儿先天性异常的发生率高。而且孕期容易并发各种疾病,因此应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受孕。

2.2.2 受孕时机 避免春天受孕,春天是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季节,孕妇受感染机会较多,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宜选择在6~8月受孕,次年3~5月分娩,气候环境适宜,又能避免早期春季流行性病毒感染,而且小生命出生后正值夏季,方便护理,容易带养。

生育的时机主要取决于各自的家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全面考虑,更不能因季节因素选择人工流产。

2.3 计划妊娠,避免仓促怀孕 新婚夫妇在新婚期应有切实的避孕措施,权衡各方面条件之后定出生育计划,否则小生命会不合时宜地到来,不利于优生。新婚阶段为了筹备婚事和应酬,男女双方都很操劳,过度的劳累影响卵子、的质量,另外,在怀孕之初也许在无意之中服用各种药物或喝酒等,都对胎儿的发育有影响,因此新婚阶段不提倡受孕。

2.4 夫妻保持身心健康,带病、用药不受孕 如果夫妻双方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无明显疾病,同时具有良好的心态,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创造一种家庭气氛,用愉快的心情对待怀孕,并贯穿妊娠的全过程,则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相反,如果夫妻双方或一方身体欠健康或大量服用药物就会影响到优生,不宜受孕。

2.5 远离烟和酒,避免接触毒物 烟酒以及某些有毒物质、放射线、电滋波等都会影响、卵子的质量,影响受精卵的发育,导致流产、死胎或宫内发育不良,出生后抵抗力低,易生病,智力低下,先天畸形。因此计划妊娠的夫妇应戒烟戒酒,防止接触有毒物及猫、狗等宠物。

2.6 重视优生检查 受孕后及早到医院确诊,建立围产期保健卡,孕期定期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有异常及时处理。孕早期查优生5项:即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孕16~20周外周血血清筛查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畸形、地中海贫血、糖尿病。

健康教育的实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改革措施 途径

中职学校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普遍是未能升入普通高中而不得不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学习目标又不很明确的学生。他们正值青春期,也正处于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这部分学生是在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是中职学校的主要生源。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多年来我们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积极探索不断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定位,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纲要》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时效性的重要举措”。这就明确了学校德育包含的内容,我们应从更宽泛的范围、广义上理解学校德育,即广义德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四个方面组成。因此,我们认为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心理教育有其独特性和独立性。工作中我们决不能把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混为一谈,无视差别,或者简单地把心理教育看作德育的一个方面,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心理教育,或者使心理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归属于政治课教学。我们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建立了在校长领导下,以德育教师为主体、专职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教师、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机构,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选派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任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工作。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健医生”。

二、明确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

通过学习与实践探索,我们明确中职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业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供必要的帮助,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据《纲要》精神,中职学校心理教育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与能力。

三、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需要,优化中职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依据《纲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和职业发展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我们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树立信心,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开发潜能,完善自己,明确学习目标及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培养职业兴趣,职业意识,关注现实与未来职业选择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正确对待与异性的交往,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处理压力与应对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四、从学校实际出发,挖掘潜能,积极探索适应中职学校心理教育的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根据《纲要》精神,我们积极开办并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主抓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务主任亲自牵头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搞好集备、研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参与市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积极为心理健康教师创造和提供学习的条件,保证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时间,安排教师参加市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市教科研活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教学观摩研讨、市心理卫生协会活动等。提供心理健康教学研究经费。经过几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教学科研热情高涨,获得市级《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开发与研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课堂教学气氛活跃,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心理交流融洽,和谐相处,及时排解职专学生心理问题,课堂主渠道作用凸现。

2.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途径

我们积极创造条件,为做好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服务。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室,专人负责学生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主要采用了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和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指导,排解心理困惑。对即将到联合办学学校学习的学生、即将毕业面临就业的学生、参加能力拓展训练营的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帮助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职学校实习实训工作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职业的重要渠道。实习实训工作对职业学校学生是一门必修课程。与以往的课堂教学相比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在学生实习实训工程中,心理健康专任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密切协调,帮助学生调适心理,培养学生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4.校园文化建设与家庭教育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支持

健康教育的实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 整合

职校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其自身品德和人格的塑造,还制约着他们人生目标的确立与自我成就感的提高。因此,把心育与德育结合起来,是提高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也是造就中职生幸福人生的基础。

一、职校生入学心态与就业期望现状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技校的学生就被贴上了“有色”标签,无论在家长的意识中,还是对他们自己而言,选择了技校,就如同走进了最后的“收容所”,无前途、无目标、无方向,在学生自贬价值的前提下,教育的问题与困难可想而知。为此,笔者针对技校学生入学情感态度及就业心理期望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情况见表1与表2。

从表1分析不难发现,心理情感的导向已决定了学生对自己价值和受教育价值的态度。改变只能从根源做起,教育的影响需要从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入手。

从表2分析不难发现,学生价值目标的期望比较低,缺乏自信,无系统、科学的职业规划,就业心理素质修养亟待提高。德育和心理教育的结合亟待“破茧”和探索。

通过问卷调研发现,技校生入学及毕业心理和态度的关联,验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心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未来。一个健康、阳光、积极的心理,决定的就是一个光鲜、灿烂的人生。可见,心理教育辅导对职技校学生是何等重要。学校应该思考如何将其德育、技能教育等有机结合,产生更佳的教育成效。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途径

正因为当今教育发展新形势和学生培养的新诉求,迫切需要变革教育传统理念,所以针对当前技校常规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的实践,并注重方法的完善和经验的推广,在心育和德育结合的途径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1.用典型案例唤醒受挫的心灵

一位哲人这样说过:“所有的道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你有什么样的选择,也就有了什么样的人生。” 面对初中时在学习上已严重受挫、缺少关注和重视的技校生,心理引导最重要的是方法就是积极鼓励,从零起步,慢慢从自我否定走向自我肯定,唤醒他们沉睡许久的自信。因此,新生的第一堂心理教育课的主题就是“学会爱自己”。笔者以时下案例故事为真实生动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换不走的东西,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你爱自己,就要爱跟你有关的人和事,因为这是你的责任。”接下来笔者让学生通过“跟海盗船长换金币”的经典游戏,总结人生不能靠赌博来决定输赢,运用智慧和自信去努力拼搏,才是美好人生最可靠的保证。最后,笔者跟学生分享故事《生产流水线的空肥皂盒》,见表3。

由此,笔者启发学生:学历文凭并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职校生也有成为高级蓝领的资本,关键的是是否相信自己。通过大声互动问答,让新生感受这种氛围,让积极自信的情感引领他们开始新的征程。在心灵的驱动下,态度和行为自然会得到积极改观。

2.用情感的体验激励失落的心灵

有人说:情感是最好的激励和交流方式。面对长期不受关注和重视的学生来说,冷漠麻木、自卑是最正常的情绪反应。因此,教师必须正确运用情感教育方法,在心理上抚慰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被关爱、被重视,从而激发他们内心沉寂许久的希望,重新自觉评估为人做事的态度和标准。笔者学校将感恩教育作为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出“感恩关爱”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故事、视频、图片等生动素材,讲述“如山父爱,如水母爱,如蜡烛般师爱”。让学生在情景模拟体验中品味心灵的震撼,感受亲情的可贵,以唤醒和激励他们曾经为爱和自尊失落的心灵。同时,学校结合特殊节日,倡议“爱在行动”。如在母亲节的时候,开展专项主题活动,对单亲家庭孩子跟踪心理辅导,通过学校广播电台设立心灵之约节目和亲情热线点歌等,让感恩之心在校园里传递。通过这些活动,激发的是阳光、健康的心态,让情感的体验能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找到前行的动力。

3.用自主管理培养学生德智兼备

心灵层面的引导和教育,固然是成长的本源,但任何事物都须遵守其生存和发展规律,没有“管理制度”,没有积极参与和发展的平台,没有成长“土壤”,没有校园文化的沉淀,没有和谐、充满正能量的氛围,学生的精神塑造和素质培养是没有根本保障的。因此,技校应以心理教育为基石,努力探索与德育的完美结合,给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活动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比赛,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自觉要求上进、自我约束,注重自我价值的提升,实现自主管理,完成塑造崭新自我的培养目标。此外,再配合一系列德育管理措施,让自主管理和制度管理相得益彰。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技能教育的完美结合,以及多管齐下、环环相扣的管理体系和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增强,心育促进德育实效才会更显著。

三、取得的成效与反思

经历几年的探索实践,笔者学校在技校心育和德育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变化很大,进步明显,企业反馈良好。相关数据见学生问卷调研(表4、表5)。

从两张表格来看,学生和企业都对技校学生教育有中肯的评价和反馈,心育与德育结合的实践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培育技能人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问题需引起我们的反思。如: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和企业的满意度;如何让教育适应企业对毕业生的高要求和高期望;如何丰富和完善心育与德育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在理论上经得起教育实践的检验等。

综上所述,当前对技校生的培养是百花齐放,各有所长,但让他们心智与品德兼备是大家的共识和目标。将心育和德育结合,有机整合多种教育,才是职校人才培养特色和活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的实质范文第5篇

目前,在我国青少年的人群中弱视的患病率约为2%―4%,是一种可治疗的缺陷疾病【1】。弱视儿童不仅单眼或双眼视力明显下降,而且失去双眼单视和立体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为使儿童健康成长,必须关心他们的视力保护,不仅需要积极防治近视,还要大力开展儿童弱视的防治与健康教育,以免延误治疗良机,给儿童视觉发育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对儿童斜弱视的防治与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 健康教育内容及防治方法

1.1健康教育讲座

专科医护人员对儿童家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防治与健康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传授儿童斜弱视的有关眼保健知识,让家长了解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成功治疗儿童斜弱视的关键,充分认识学龄前是治疗儿童斜弱视的有利时机。

1.2采用面对面的交流

利用就诊时机进行健康宣教,让其了解视觉检查是发现儿童斜弱视的重要途径,对首诊儿童必须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准确的屈光检查及验光配镜对诊断斜弱视和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3儿童弱视的防治

通过健康宣教,使儿童家长增长了一定的斜弱视防治知识。临床治疗斜弱视的主要原则为合理矫正屈光不正和增加弱视眼的使用。弱视治疗需要综合进行,具体方法包括:(1)键眼遮盖法:其为一种传统而有效地弱视治疗方法。遮盖健眼或视力相对较好的眼,遮盖必须严格彻底,避免患儿偷看。遮盖的时间根据患儿的视力和年龄而定,年龄越大则应酌情延长遮盖时间。每月复查一次,复诊时注意双眼的视力变化,警惕发生遮盖性弱视。(2)视觉刺激训练:运用弱视治疗仪的红光(波光640μm)闪烁刺激弱视眼,使视觉中枢提高兴奋性。每日治疗一次,直至弱视治愈。(3)家庭治疗方法:患儿家长可在家对患儿进行精细目力训练,包括穿针线、穿珠子、描图、用筷子夹珠子等增加弱视眼的应用。此方法不仅可以训练眼、手、脑协调能力,还可以唤醒黄斑部休眠的视细胞及其视觉通道,以促进视觉中枢的兴奋。弱视治疗虽然方法很多,但要因人而异,治疗过程短则半年,长者达到2-3年,且方法繁琐枯燥,所以说,儿童和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性与治疗效果关系密切。

2 结果

通过防治与健康教育,使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到:学龄前是治疗斜弱视的有利时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成功治疗斜弱视的关键;视觉检查,散瞳检影,验光配镜的必要性,弱视训练的重要性;健康教育科普知识的传播,使儿童家长对眼保健知识和斜弱视防治知识有所提高,增加了自我保健意识,建立了良好的遵医行为和正确的健康行为观念,从而增加了弱视儿童的就诊率。

3讨论

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发病率高,对视力影响较大。近年来,儿童弱视的防治与健康教育受到广泛关注,防治与健康教育的宗旨是通过专业医护人员对患儿以及广大家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眼部健康教育及宣传,使其了解弱视的防治和眼部保健知识,用知识的力量理性的正确的与疾病斗争。防治与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医护人员在患者整个医疗护理中对其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宣教,内容及方法包括健康教育讲座、面对面交流、与医护配合,使其了解有关疾病的康复和保健防治知识,用知识的力量与疾病作斗争。结果提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成功治疗斜弱视的关键;有目的、有计划实施防治与健康教育是降低弱视儿童发生率的重要和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临床在不断提高眼科工作者对斜弱视的防治水平的同时,应在全社会普及眼保健和弱视的防治与健康教育知识,确保儿童弱视的防治与健康教育工作,将温馨和健康献给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