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 全产业链 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是 21世纪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其发展态势备受世人瞩目。按照《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要高于 20%,2015 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 年至少翻一番,从而实现倍增的奋斗目标。

文化产业要得到大的发展,必须有好的商业模式。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竟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竟争”。商业模式是一种可盈利的方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文化企业经营需要重视商业模式的发现和改进,有必要探索和借鉴新型商业模式。

一、全产业链的内涵、特征和启示

“全产业链”最先是由中粮集团提出的一种商业模式。该模式具有“整合上下游资源”、“多个产品整体运作”、“链条式管理”、“各环节衔接,产业链贯通”的特征。由于它整合上下游资源、多个产品整体运作,所以公司各产品的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且下游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由于它实行链条式管理,各环节衔接,所以关键环节能够有效掌控,且创新与品牌发展贯穿始终。因此,全产业链模式有很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带来较高、持续、显著性盈利的同时,能够快速反映消费者的信息,促进上游环节的创新与改善,使企业对市场的反映更敏感、更安全。

中粮集团率先提出的这个发展模式现如今已被文化产业借鉴。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是最能反映文化产业特性的商业模式。目前比较成功的案例有《武林外传》。《武林外传》文化产业链具备文化和影视基地、相关剧本、合适的导演和演员、市场推手、稳定的消费群体等一系列构成要素。“武林外传”全产业链运作的成功启发我们或可将此模式推广,不仅是影视产业,更应该扩大到整个文化产业。

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给河北省文化产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发展空间。

首先,河北省文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较少,文化个体户较多的问题非常突出。2004 年,全省共有文化个体经营户59828 家,从业人员 14.8 万人,实现增加值 34.6 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9%,规模小、分布散、整体实力弱,影响到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如果能够实现产品整合、产业链贯通,将极大节约资源,提升产品价值含量,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其次,文化观念滞后,产业意识欠缺。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对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开拓文化市场缺少研究,一部分文化产业经营者自身的市场意识也很淡薄。目前国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不少是来自于演职员队伍,对产业经营往往是从实践中摸索得出的朴素管理方法,缺少必要的现代管理、营销理论修养。市场经济需要有经济的头脑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尤其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运作和掌控,务求悉心学习和实践,而非一朝一夕之功。

再次,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顺,尚未从“ 大文化”的角度理顺管理体制。文化产业按行业不同,目前是由多个部门分头管理。此种政出多门、职能重叠的状况不利于对文化产业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资源的整合,已经成为束缚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之一,在于制度和体制。文化产业概莫能外。河北省委、省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尤其是 2010年 3月 8日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为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必须同时认识到,一方面,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商业属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必须按照一定的商业模式运作才能获得市场价值;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建设的载体,文化产品和服务要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因此之故,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就有着与其他产业商业模式不同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1.价值主张更明确,具备价值观倾向性

任何企业,只要想做长远,就要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有效的传达给消费者。这首先需要确立一个价值主张,然后一切营销活动必须围绕此价值主张来进行。文化产业在传递思想方面比其他产业更突出。同时,文化产业的产品大多是无形产品和服务,由于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这一重要原因,因此,文化产业的价值观倾向性愈加突出。

2.消费者群体层次分明,目标群体明确

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区别在于,有的产业消费群体分层不明显,比如油盐酱醋茶类似的生活消费品的消费群体层次模糊,有的产业如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消费者群体层次相对明晰得多,比如有的消费者愿意花百元左右到电影院看3D电影,有的消费者更倾向于电脑下载看片。文化产业目标群体必须明确。试图占领所有的目标群体,试图生产目标消费者需要的所有产品,试图进入所有的产品渠道,试图用广泛撒网的传统促销方式让所有人知道产品,都是不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理念的。

3.人脉链条依赖度高,创意人才需求大

文化产业比其他产业需要更强大的合作伙伴、分销渠道和人脉资源。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为了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价值,顺利完成商业运作而与其他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是文化产业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 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需要“金点子”,因此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最有价值的资源。

三、河北省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全产业链”作为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有机的商业模式创新,它为文化产业自身的产业升级,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是,文化产业“全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河北省来说,实现文化产业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发展,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充实条件:

1.整合人才和资源,解决创意人才不足、文化个体户多、规模以上企业少的问题

如果用可持续成长眼光来评估全产业链的文化企业,“人才”在可持续成长的企业构成中显得非常重要。全产业链的运行需要各种人才集聚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包括研发人才、创意人才、数字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等等,特别是需要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经营管理人才来实现各种因素的操控。我省文化人才现状是,人才资源潜力充足,各高校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相继设立,但多为培养技术制作型人才,营销、创意及复合型人才极缺,这在将来势必制约文化产业提升。要着手以自己培养和引进的方式聚集人才,只有首先解决“人”的问题,才能使文化产业“活”起来。

同时,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成功运作,需要资金资源、内容资源、创意资源、传媒资源等各种资源的支撑。这些资源的获得,可以是现有资源的利用或者转化,可以是通过合作的方式从别处引进,也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已创造。例如,我省有着历史悠久的燕赵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比如唐山皮影、蔚县剪纸、武强年画、曲阳石雕等,这些都可以用动漫形式开发加工。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利用和再创造,使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不仅能够为动漫创作提供源泉,尤其是可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河北省整合人才和资源已有好的范例。近年来,邢台市工笔画艺术异军突起,以宁晋县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市的、以农民为主力军的工笔画从业人员达 6000 余人。邢台大力扶持工笔画产业,以宁晋县 393 艺术区、工笔画市场、工笔画学校为依托,形成了集培训、展览、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在北京潘家园、琉璃厂两大市场,宁晋工笔画占到总销售量的 80%,全市工笔画畅销全国,远销日韩和东南亚。除了工笔画,邢台市艺术玻璃、老粗布、邢白瓷等文化产业项目也势头良好。2011 年,邢台文化产业产值达 55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3.86%,同比增加 41%。

2.树立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明确的政策导向,解决文化观念滞后、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

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显著特征是使得一个公司各产品的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上游产品通过往下游延伸以增加附加值。同时产业目标是设计多环节、多品类、多功能的产品并与上游产品有机结合,目的主要是创新与品牌贯穿始终。以承德市为例,该市抓住“清朝夏都”这个文化元素,投资 2 亿元,邀请中国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创作了大型实景演出剧《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此举不仅弥补了以往承德缺少夜间旅游项目的缺陷,更为游客提供了了解我国多民族融合历史的机会,加深了游客对文化遗产内涵的认知。

全产业链首先是一种企业管理经营思想和理念。从理念——经营过程——企业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通过企业经营者具备宽广的文化视野和超前的战略思维,并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例如,近年来,承德市积极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承德市建设文化大市实施纲要》、《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个文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重点行业等做出统筹安排。特别是在投入上,市本级每年不低于 1000万元,县区不低于 300 万元,并随着财政收入增加而增加。同时,还积极引领民营资本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承德旅游人数已由 10 年前的 300 多万人次增长至 2011 年的 1700 万人次,2012年承德旅游接待目标人数力争突破 20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150 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12%以上。

3.支撑核心企业,辅佐配套企业,解决文化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

全产业链要素在产业链条中展开,需要广阔的运行空间。比如影视产业集聚园,可以通过影视制片公司总部的集聚,建设集影视创意、拍摄制作、交易发行、影视教育、动漫、影视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它本身必须拥有广大的空间,才能使这些要素充分展现出来。同时,全产业链要求所有业务、产品和产品线以及各项活动,有一个统一核心,比如都服务于一个市场或都服务于一种共同的文化创意。因此,全产业链结构中的企业一般是若干个企业作为龙头,加上其他企业配合,带动整个产业链良性运转。这些龙头企业就是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其他企业则是此产业链中的配套企业。

以唐山遵化为例,现已形成“一区”“一城”“一廊道”“两基地”的文化旅游链条。其中,清东陵大旅游区是龙头,目标是建设集山水休闲、温泉度假、文化观光于一体的皇家山水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同时,实现打造城市游憩地、乡村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南部创新型乡村旅游基地和东部红色旅游基地的文化产业链式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立波,陈少峰. 文化产业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何以可能[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94-98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范文第2篇

一、工艺美术品的价值转换

文化产业是以精神消费为主要生产目的、以符号生产为主要生产内容、以创意管理为主要治理模式的新型产业形态。包括工艺美术品在内的文化产品具有三种价值,分别为膜拜价值、展示价值和体验价值。在文化产业的经营策略下,就是要运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手段,通过知识产权的多元运营,以故事驱动为核心,以生活方式为载体,针对市场需求,将这三种文化价值融合为一种多元复合的立体体验和交感体验。

我们知道,艺术曾作为巫术、神秘主义、皇权崇拜和宗教神学的工具,参与生活实践;之后,艺术逐步独立,某种神秘的沉思冥想保留在物态形式的器物之中,即艺术品原作。在人与艺术品原作的交流中,等级制、神权等客观社会条件映射到艺术品中,而显现人自身的谦卑。瓦尔'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曾提出,艺术品原作具有“光韵”(aura)效应,这种效应产生膜拜价值,来自于独一无二的原真性和此时此地的在地性。“光韵”来自于纯艺术品。在一定距离之外、但感觉上如此贴近实物的独一无二的显现,人们在独特的艺术品面前经验了一种敬畏感和神圣感。观赏者亲临独一'无二。、原真艺术品所体验到的敬畏感与崇拜感,就是膜拜价值。膜拜价值具有原真性、唯一性、在地性的特点。一般来讲,作为可复制性的工艺美术品,不具有“光韵”,但可以借鉴纯艺术的“光韵”效应,通过建立荣誉制度和品牌塑造,打造工艺美术家和工艺美术品的膜拜价值。

随着机械复制技术逐渐介入艺术复制和艺术创作,艺术品原作的“光韵”衰竭,每件艺术品实物的复制品克服了独一无二性,艺术品的膜拜价值被面向大众传播的展示价值所取代。在机械复制时代,器物中的神学力量进一步退化,复制技术让艺术品原作得以亲近于普罗大众,也使艺术品原作的“光韵”消散殆尽。展示价值在机械复制时代无比增长。艺术品供人观赏,不复具有神圣性和神秘性,艺术品的展示价值满足着大众展示和观看自身形象的需要。复制技术满足现代人渴望贴近对象,通过占有对象复制品来满足占有对象本身的欲望。摹本代替了独一无二的存在,被复制的对象恢复了青春,而传统走向整体的崩溃。展示价值具有技术性、复制性和在场性的特点。工艺美术品的最大价值在于复制性的规模效益。在现代文化产业语境下,工艺美术品的这种可复制性要平衡手工复制与机械复制,兼顾艺术性和效率性,对工艺美术品的生产环节进行价值链分析,保留某些流程的手工环节,在某些环节适当引进机械生产和高技术生产。

随着数字时代和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艺术品在地性的膜拜价值和在场性的展示价值让渡给了在线性的体验价值。体验价值指文化消费者从文化产品或服务中所体味到的源于个体身心感受的价值,包括了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和精神体验,而精神体验又产生了与“光韵”体验同样效果的膜拜价值。体验价值具有娱乐性、参与性、互动性、时尚性的特点。这时,文化产品的价值循环产生了。在这种生生不息的价值循环中,从膜拜价值、展示价值到体验价值,再回到膜拜价值,就产生了价值创新的机会,从而有了形成新的商业模式的可能。工艺美术品的价值提升难度在于如何增加工艺品的体验价值,既要考虑到多重感官的复合体验,又要结合时尚趋势和当下生活习惯。李连杰发起的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在四川汶川地震后积极介入灾区的妇女帮扶和灾后振兴,实施“壹基金羌绣帮扶计划”,培养和扶持绣娘,推动羌绣的刺绣元素融合进旁氏、爱马仕等国际时尚品牌和伊利诺伊等高档家具,既保持羌绣古韵,又落脚现代生活,使羌绣的品种突破了传统的饰品,变得时尚高雅,走进现代生活。

二、工艺美术品的全产业价值链思维

工艺美术品可以与纯艺术联姻,作为纯艺术的“光韵”膜拜价值转换为可复制性的展示价值的物质载体,又可以塑造自身的膜拜价值,进行价值链经营。工艺美术品通过主题借用、符号提炼,结合材料加工和工艺手法,最后通过作品呈现将艺术品原作的“光韵”复制为限量的工艺品。通过这样的“光韵”复制,让工艺美术品为纯艺术品的价值实现找到了商业模式一一“一源多用”。

“一源多用”(OneSourceMulti-Use,OSMU)是韩国内容产业的经营精髓。所谓一源,即一种文化资源,在商业环境下通过知识产权经营,将影视、出版、电影、游戏、漫画、主题公园、观光旅游等都结合起来。韩国一源多用的内容产业策略是对美国迪士尼文化价值创造模式的借鉴。1957年,华特'迪士尼(WalterDisney)拟定了迪士尼娱乐帝国的愿景路线,界定出公司最重要的战略资产:经由故事驱动和版权运营,迪士尼将电视、音乐、电影、出版、漫画、周边商品授权等相关竞争领域结合起来,融合发展。比如,电视可以为电影宣传、提供主题、将长度较长的戏剧类电视拍摄成电影等。

“一源多用”的商业模式体现了文化产业的全产业链价值思维,进而推动了第六产业的复合经营。全产业价值链即纵向价值链、横向产业链和协同产业链;第六产业,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可以是1.5产业(农林牧业及其深加工)+4.5产业(服务业及其品牌化),2.5产业(工业及其设计)+3.5产业(物流及服务),或3产业+3产业。第六产业表达了产业融合、产业跨界的创新观念,即以文化符号为链接、文化品牌为纲领,推动现代农业、特色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跨界共生,大力推进“文化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文化化”的协同发展,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为第六产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工艺美术品可以为地方产业服务,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将地方文化资源与传统产业的价值提升相结合,通过工艺美术品介入社区营造,统合区域内的“人、文、地、景、产”,构建地方区域的文化生态,让工艺美术品的发展道路可以走得更远。

三、工艺美术品的商业模式

工艺美术品如何运用企业经营产生可持续的效应,是习惯于作坊式、家庭式的传统工艺品业面临的转型。文化企业经营就是要摆脱产品的短期经营,过渡到长期的品牌经营。文化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就是确定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

管理模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管理体系(包括向外延伸的管理系统,其要点是管理所依存的文化特点和资源条件。如我们中国人的管理模式可能跟韩国人有很大区别,这一部分是由我们文化的特点以及与市场环境相关的资源条件包括职业经理人的发达程度决定的。同样在华人区,大陆、台湾、香港的管理模式就有很大区别)、治理结构(指企业的治理结构,包括国有企业、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委托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方法(主要是指企业的管理方法,包括权威性和民主性管理等管理风格、授权的程度、核心竞争力的特点等)。除了个别国有工艺品公司外,大部分工艺品业的经营主体离这样的现代文化企业制度还有一段距离,可以采取品牌公司+个体手工艺者或工艺品业合作社(协会)等过渡形式,逐渐向合伙人制的企业形态转移,最终转变为现代工艺美术企业。当然,在笔者看来,这种现代工艺美术企业既是一种文化企业,追求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又是一种社会企业,以区域内的工艺美术从业者的共同富裕为经营目标。

商业模式也叫做盈利模式,就是企业用于可盈利的方法,是可以模仿借鉴的。商业模式与管理模式的不同在于,管理模式是抽象的,商业模式是具体的,就是一定要找到可盈利的点。管理模式差异很大,商业模式则是同质化的,无论在什么地方,所用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基本上是一样的。所谓本土化是管理模式的本土化,全球化是商业模式的全球化。管理模式要求管理符合当地条件,称之为本土化。商业模式则相反,有许多共通性因素。比如讲国际接轨,实际上是经营能力和商业模式的国际接轨,而不是要求管理模式跟国际一样。管理模式受文化、市场、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管理模式不可能相同。但是,商业模式是要经由固定的公式做出来的,如信息的收集、投入产出比的计算、最后盈利预期等等。我们过去讲管理的本土化的时候,确切地说法应该是:西方管理的中国化,盈利模式的全球化。所以,商业模式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可借鉴性。商业模式的借鉴可产生非常大的好处。所以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结合商业模式建设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而管理模式的建设核心就是企业文化。工艺品业要关注互联网经济,通过互联网的平台经济效应,可以减少品牌宣传、渠道建设、市场推广的费用投入;通过发挥互联网的长尾效应,针对利基市场,实现微盈利、长期性的市场经营。

其实,随着工业经济形态步入后工业经济形态,整个社会的组织形态都在往小型化、灵活性和网络化方向转型。这种社会发展趋势,是在网络技术和社会民主化运动推动下的必然结果。既然大多数文化企业的特点是“小型化、散落型、网络状”不一定要把这些小微企业往“规模大、实力强、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壮大。在文化经济时代,不要再认为“小的就是弱的”而要认为“小的就是美的”不一定要做大做强,但一定要共同繁荣,形成创意生态,让大大小小的文化企业实现全产业链的价值整合。因此,工艺品小业主可以以工作室的方式,依附于品牌企业或互联网平台,集中在创意设计、工艺技艺和品牌的内涵建设方面,发挥协同效用。

四、国际工艺品牌法蓝瓷的商业创新

国际工艺品牌法蓝瓷是以瓷器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以品牌为依托,面向国际市场的知名瓷器工艺品企业。瓷器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曾经很长时间是西方对于中国精致生活的想象和模仿。清朝乾隆以后中国的瓷器江河日下,而西方瓷器奋起直追。据记载,16世纪到18世纪,中国外销至欧洲的陶瓷有三亿件,而自2003年至今的十年间,中国外销陶瓷达到了百亿件,但每件瓷器的平均单价只有0.3美元。法蓝瓷品牌创立于2001年,十余年间,创始人陈立恒跨越了西方数百年的品牌经营历程,以丰富的造型、绚丽的色彩、温润的质感重塑了中国瓷器的尊严,“让世界看到了法蓝瓷、看到了东方哲思与文创融会的无限可能”法蓝瓷以“逍遥自在、处处关怀”的仁者胸怀为核心,追求“天地无处不灵感”的“道法自然”的设计风格,将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原野的奔放以立体造型呈现于作品之中,将艺术带入生活。这种创意巧思与优雅风格是和那些形色单调、远离生活的传统瓷器截然不同的。

法蓝瓷的创新理念符合文化产业价值创新的四条法则。第一,创新价值,法蓝瓷的作品不是简单的对生活原物的复制或对经典艺术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次,象征价值,法蓝瓷的每一件瓷器似乎都在讲一个故事、一段情感,讲这个瓷器背后的生活,而且还把陶瓷作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引入方方面面;第三,知识产权价值,每个人都可以而且应当无差别的获得超过知识产权保护年限的传统艺术品,法蓝瓷要把这些艺术品进行量产,对知识产权的创新也是十分必要的;第四,全产业链价值。法蓝瓷以“仁”为核心理念,蕴含了传统瓷器古典优雅的品格,体现了华人的审美情趣,却综合了中西方现代艺术风格,体现出颇受消费者喜爱的时尚特点;法蓝瓷蕴含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一种全球化的“亲切、时尚、感人”的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本身是中华文化最大的特征之一;法蓝瓷紧攥的“天、地、人、真、善、美”等追求是一种普世价值,因为这种价值彰显的是文化的软实力,能唤起人们对根和美感的共同追求,有很深厚的底蕴和传承基础,所以法蓝瓷不只是一件普通的瓷器,而是文化内涵增值器。⑥英国创意战略学者克里斯比尔顿(ChrisBilton)提出了文化产业商业创新的六度法则:第一度为“价值创新”,创造或延长价值链;第二度为“成本创新”,缩短价值链;第三度为“容量创新”,拓宽价值链;第四度为“市场创新”,改变营销方式;第五度为“边界创新”,混合不同价值链;第六度为“学习创新”,不断审视和超越自我。自从2001年成立以来,无论从产品的生产、品牌的打造还是从市场的开拓来讲,法蓝瓷始终与创意和创新保持着最为紧密的关系。法蓝瓷商业创新的六度法则主要表现在如下:第一,克里斯比尔顿将价值创新定义为发现新的东西或者对消费者来说更有价值的东西,简言之,就是创造或延伸价值链。法蓝瓷的价值创新根植于国内外的传统艺术品,比如,将梵高、郎世宁等历史上优秀艺术家作品的价值重新用瓷器的语言来展示。

第二,如果依靠市场拍卖对原作进行体验和掌握的方式来欣赏艺术作品,只能算作传统的红海战略的表达方式之一,而不能称为成本创新。法蓝瓷的作品全部取材自大自然,传承中国古老瓷艺传统,有些系列作品更是用西方艺术风格来重新诠释中国古代艺术名作。法蓝瓷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在适度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极大高度地提升商品价值,可谓成本创新。

第三,容量创新就是在某种小范围内可操作的模式下,尝试着去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期待。法蓝瓷设定了专门寻求限量级艺术品、较受欢迎的产品类型和价位的商业模式,想办法推出刚好能适应特定消费群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消费能力的产品,并尽全力把设定的产品在固定时间内卖光,以增加产品的收藏价值。

第四,市场创新指的是发现新的有价值的市场销售方法,并重新定义从产品到流程重组到市场的全过程,其目的在于转变人们对产品的看法和使用产品的方式。市场创新就是改进价值链使其更加贴近消费者。法蓝瓷的市场创新主要表现在设计理念、制瓷工艺、营销手段、市场开拓等方面。

第五,边界创新就是将价值链中从生产到消费的不同阶段混合起来,为的是发现或创造在消费者眼中完全崭新的产品或体验。法蓝瓷的边界创新重点表现在与时尚品牌的联合、与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合作、现代陶瓷制作技术与古代名书画结合等方面。

第六,学习创新是创意战略创新的最后一个法则,指的是发展创新并把它投入市场以发展更深层次的创新过程中的学习。法蓝瓷发展的过程即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既有产品投入市场前的学习,又有在市场上成功后的学习,还有在市场上“失败”后的学习。

文化产业的核心特点在于获得独创性、有市场价值的内容创意。工艺美术产业的商业模式在于协同创新,既要面向艺术创意,又要面向科技创新;既要面向国内市场,又要面向国际市场;既要面向家居市场,又要面向收藏市场。与此同时,工艺美术产业要与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相结合,利用其渠道、市场和营销,实现价值转换的综合效益。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 实体经济 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019-02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出口锐减、投资萎缩、消费冲动不足。由于人工成本和原料成本的大幅上涨,一些实体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有些企业支持不住出现裁员减薪,有些甚至纷纷倒下。面临这一困境,我们更加坚信中央提出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一决策是英明正确的。而在调整转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恰恰是文化产业。

从经济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实体经济遇到困境,主要是没有自己自主的知识产权、没有自主的品牌产品,更没有应对经济危机的战略模式。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支撑的智慧产业,是为企业搞原创、做品牌的幕后英雄。所以,这场经济危机让文化创意产业面临了一次难得的战略机遇。

一、推进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创造更多更好更实用的商业模式

现在,实体经济遇到困境,他们急需从文化产业中吸取力量,吸取智慧,提升自己的文化品质。同时,他们也知道,文化产业是目前最具成长性、最有发展潜力,也是最受重视的朝阳产业。因此,寻找机会进入文化产业,也是他们的战略。而文化产业目前还很弱小,特别是缺少资本的助力,很难靠自身的力量发展起来。所以,他们也急需实体资本的介入,捆绑在一起,寻求发展。除此之外,实体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还能创造出更多更好更新的商业模式,以应对不断下滑的经济颓势。比如,以前传统的农业种植附加值极低,当它和文化产业结合,就创造出了观光农业或创意农业。如果把这些东西弄到大棚里,就成了农业展会,使传统的农业完全蜕变成会展业。大连创造的玉米迷宫项目,在540亩地上,开辟了一块玉米迷宫。里面不但有若干个广场、若干条道路、还有若干个游乐项目,让游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相当于原来种玉米的十倍以上。一个思路的转变,既给人们创造了旅游游乐的场所,提升了人们的快乐指数,又提升了传统产业的附加值,真乃是一箭双雕、一举两得。这就是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结合的奥妙所在,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样的结合,不单是农业、工业、商业,几乎所有行业都会如春蚕破茧、凤凰涅般的重生、创造、壮大,甚至会引发新兴产业爆发式的增长。我们也相信,传统行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之路是我国传统经济转型、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推动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创造更新更酷更时尚的消费模式

现在,不仅是出口、投资这两架马车出了问题,由于CPI的不断上涨,就连消费也受到影响,现在好多实体店的销售额大不如从前,人们的消费欲望受到影响。如何破解这一现实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用文化产业的思维,创造更新、更酷、更时尚的消费模式,引发人们的消费热情。比如,当实体店消费不景气的时候,网购的创意就弥补了这一不足,人们出于好奇也要尝试网店给人们带来的消费体验与。过去的旅游是走马观花式的,现在,人们创造了体验式、互动式、参与式的旅游新模式,让人们更直接、更直观的用身体旅游而不是靠眼睛旅游。目前,下载、流量、三D、四D,这些新名词、新模式的出现,让人们惊喜它神奇魅力的同时,也在心甘情愿地为它大掏腰包。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数字内容产业将占文化产业的半壁江山。这是为什么?说到底,就是创意人创造的新的时尚消费模式,把人们的消费欲望由传统的店面转移到了网上。移动通信、三网合一这些新举措,让人们对资讯的目不暇接,随便走到哪里,都和世界相连接,只需一个小小的手机就可以上网聊天、查看咨询、传递文件、远程对接,易如反掌,这些就是新的消费模式。在给你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搭建了巨大的销售、消费平台。如果用这样的思维模式,还会产生多少新的消费模式?而这些消费模式的产生,就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但你可知道几乎所有新的消费模式都是文化产业、几乎所有新消费模式的始作俑者都是文化产业人的新创意。

三、文化产业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是文化产业重要的历史使命

文化产业的功能属性有二:一是为文化消费服务,二是为生产服务。为终端的文化消费服务,大家都注意到了,现在发展所谓的文化产业就是这些。而文化产业作为生产服务的属性,在我国一直都被忽略。其实,文化产业作为生产服务的功能,比文化产业为消费服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宽阔的市场,也是文化产业目前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

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说到底是改变功能、结构、模式和形态。因为过去那些传统的功能、结构、模式和形态已经过时、成为历史,不能满足今天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要想你的产品有市场,就要创造需求、迎和需求、满足需求。而这些本身就需要创意,需要创意人的智慧,需要创意人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拿出新的创意,创造新的模式,生产新的产品、开拓新的市场。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范文第4篇

5月29~30日,为期两天的首届“全球数字娱乐创新者高峰论坛”在青岛举行,这一论坛被誉为数字娱乐界的“达沃斯”。

近年来,青岛也在不断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2013年,青岛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715.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8.6%,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已成为青岛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论坛期间,青岛西海岸发展集团就与全球数字娱乐联盟签署了合作协议,正如西海岸发展集团董事长王志军所言,西海岸将借此打造一个世界级水平的娱乐、创新和文化新区。

以“融合:数字娱乐的现实与未来”为主题的论坛,旨在商讨全球化与大文化视野中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在数字娱乐产业的未来趋势、数字娱乐内容的创作、新技术对数字娱乐产业的促进、数字娱乐平台、数字娱乐节目模式创新,以及数字娱乐产业的教育和研究等领域,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代表们也就此发表了精彩见解。

被看好的中国市场

欧阳敬东:媒体市场在中国是新兴的市场

就国家发展政策而言,我国文化产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升级。很少有人会意识到,我国是英超(联赛)最大的海外市场,也许再过5年或者10年,我国会超过英国,成为英超最大的市场。

在数字传媒方面,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有约8亿的手机用户,微信也已是世界最大的社交平台。目前,我国移动App每年有3倍的增长,传统数字传媒领域的增速也在60%左右。对任何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而言,这都是不可思议的。但在价值利用方面,我国还未达到先进国家的发展水平。

数字媒体的发展,已远不是单一国家和地域的概念,而是全球化最好的例证。在海外,特别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只要有华人的地方,互联网电视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占有率,到任何一个三星、四星级的酒店,不仅可以看到CCTV4,还可以看到湖南卫视。

传媒行业是一个产业升级和产业互动的过程,不论是传统传媒到数字传媒的过渡,还是海外知识产权与我国国内市场的对接,中国都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媒体市场在我国是新兴的市场,需要通过探索找到好的方法来推动内容业务,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框架建设。

Hax Hole:中国市场是未来成长的基点

进入21世纪,音乐行业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以适应数字时代,而一种流媒体或定制化服务的商业模式也在逐渐形成。由于这种模式的转变,英国和美国音乐行业去年的收入也大幅增长。

虽然国外产生了很多商业模式,但这些商业模式并没有在中国大规模的推广。环球音乐在中国有3亿用户,2013年由于手机移动的音乐服务创造出了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使得音乐粉丝愿意为此付费。2013年,环球音乐总计实现收入8300万美元,而美国仍是主要的市场。当前中国音乐市场仍需解决盗版以及盗版背后的很多问题,比如艺人的开发、培养等等。

付费音乐仍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市场也将是环球音乐公司未来成长的基点。我们有很多专业的录音人员、推广人员、唱片制作人等等,现在也在培训中国的相关人员,后台服务人员,并在挖掘有潜力的艺人,但仅有这些还不够,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目前正在与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联通、中国移动等公司建立合作,希望它们成为环球音乐的合作伙伴,以帮助环球音乐以及中国的写词人、艺人取得更大的成功,同时也帮助这些公司走向世界。

环球音乐希望能在中国的在线音乐市场、卡拉OK市场上分得一块更大的蛋糕。环球音乐的音乐库体量庞大,甚至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的歌曲,而真正利用好这些资源,实现跨文化、跨地域的传播,还需要监管者、商业人士及行业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如果能创建一个合法的、低成本买到音乐作品的生态环境,将对各方产生积极影响,这也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梁信军:伦敦是中国投资者最愿意去的地方

中国在很多投资者眼中是新兴市场,是全球第一、第二大主流市场,将来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会是美国市场的两倍、三倍。移动互联网改变了很多行业,移动互联网跟商业相结合产生了电子商务。去年,我国电子商务规模超过美国。

移动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不但会成为我国货币基金市场的第一大趋势,而且会影响票据市场,移动互联网也会与健康、旅游教育、房地产销售、汽车销售等其他众多领域相融合。而英国在创意产业领域有着较强优势,英方在最开始设计商业模式的时候,可以把重点放在中国市场。

目前,我国已经从生产大国转为消费大国,与中产阶层生活相关的行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比如升级消费、体验式消费、个人金融、移动互联网,以及健康领域。我国已经是资本大国,政府也在鼓励私人的人民币财富更加国际化。中英两国的公司应该多加强合作,伦敦跟香港地区一样,―定会是中国投资者最愿意去的地方。

电视产业的前景

王志浩:免费电视服务“惯”坏了消费者

四个词形容当下电视的发展趋势就是智能化、高清化、系统化、移动化。过去,电视是一个孤零零的设备,而现在电视、手机、PADN2联已经非常成熟,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多屏互动、多屏共享提供了成熟的方案。手机、PAD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与电视产品交相辉映,云计算更为智能终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数字娱乐服务。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范文第5篇

“在过去,土地、矿产、资本等有形的资源是推进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但如今那些无形的文化资源,比如创新、创意、创造,也应当被纳入经济发展的要素范畴,而且未来这些要素很可能被人类更为倚重,从而成为主要的经济发展资源。”梅松指出,“之前人类社会曾从资源经济走向工业经济,而现在,正在走向文化经济。”

文化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这首先需要各级政府从意识上把文化经济提升到重要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来对待,并积极地推出相应的经济支持政策。梅松指出,目前已有一些相关的政策出台,但还远远不够。比如,一些地方有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但由于没有相关政策依据,只能采取变通介入的方式,通过借用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来加以扶持。“有可能的话,不妨在地方政府层面先安排一些政策创新的试点,先行先试。”梅松说。

新领域

“2002年之前,‘文化’是和教育、科技、卫生并列的概念。那以后,‘文化’被提升到了与经济、政治、社会相提并论的高度。”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高书生说。

在高书生看来,从文化发展的内涵和外延看,可以从四个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概念加以理解:

第一,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的概念。2002以前,“文化产业”这个词已经产生,有些中央部委中还专门设立了文化产业司,但那时所探讨的文化产业实际上是如今所说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这两者的结合。2002年,党的十六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进行了区分。所谓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着眼于社会效益,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为目的,而经营性文化产业主要是利用市场机制,通过生产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来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二,文化产业不同于娱乐产业。社会上有些人认为,文化产业就是娱乐产业,这一观点并不正确。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娱乐都只是文化产业中的一个相关领域。《200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统计框架》中明确提出,娱乐是文化的相关领域之一。在2004年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及其2012年修订文本中,也都明确提出娱乐服务是文化产业的一个类别。正是在“娱乐产业等同于文化产业”的错误概念导向下,现在一些影视剧、电视节目、动漫和网络游戏中存在着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如果任由这种倾向发展下去,将挤压文化产业本身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从而不利于文化产业发展。

第三,文化产业根植于文化传承。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再生产的过程。物质再生产可分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四个环节,而文化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则是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文化再生产的客观规律是:文化创作的成果形成作品,作品通过生产环节变为产品,通过传播环节变为商品,最终进入到消费领域,其中一些作品经过实践的检验最终还将成为精品。文化再生产的这四个环节相互关联、先后继起,既能保证文化传承的连续性,也能实现传承的最终目的。

第四,文化产业是融入国民经济体系的。文化再生产的四个环节都离不开国民经济体系的支撑,当我们将文化产业融入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来考察,会发现其中产生了三个新的文化产业类别:一是文化装备制造业。文化和科技融合,最佳的切入点就是文化装备制造。2011年,《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到了文化装备制造业这个概念,涉及装备包括印刷设备、广电设备和演艺设备,等等;二是文化消费终端制造业,包括电视机、收音机、录像机等传统业态以及手机、电子书包等新业态。同文化装备制造业一样,文化消费终端行业也和制造业紧密相关。从这个角度讲,如果没有国民经济体系的支撑,文化的再生产就会受影响;三是生产性文化服务业。从文化产业内部发展规律来看,文化产业不仅仅是像过去那样生产最终产品,还在生产中间产品,这是一个以文化创意为代表、以设计为载体的新行业。“这样的行业在中国的前景应该非常广阔。”高书生说。

新趋势

在各级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文化产业的产值以每年10%~20%的增幅快速发展。在市场扩大的同时,业内的企业想要扩大自身收入规模还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包括如何整合外部分散式资源、如何抓住消费需求等。以动漫产业为例,目前整个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上百亿元,但很多动漫企业的效益却不如人意。达晨文化旅游投资基金执行总裁赵小兵认为,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文化企业,无论是原有的还是新创办的,无论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缺乏规模。

“大部分企业可能设计不错、内容不错或者产品不错,但是企业规模不大,将来能否上市、上市以后能否高速稳健增长等等都是问题。”赵小兵表示。如果想建立一个大型的、具有高度成长性的文化企业,就必须实现工业化生产、实现新技术与产品的融合、实现大文化概念统领下的行业跨界融合。一个文化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同时具备以上三个特征,具体来说:

一是工业化。从趋势上看,文化企业和传统制造类企业之间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但很多已经做出了一定成绩的文化企业并没有看清这个趋势,它们的某些产品可能有着良好口碑,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但其整个企业的生产方式还是传统的、保守的,并没有建立起现代的工业化流程架构。

在赵小兵看来,大型出版社、报业集团等老式的文化企业已近乎处于被现代化市场淘汰的边缘。要摆脱这样的危险局面,文化企业就应该向工业企业学习,从研发、生产、销售、品牌建立、团队建设等方面入手来设计、实施企业架构。比如,从生产一个传统产品变成生产多个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产品,以已经老化的产品为基础开发出一些新产品,从产品生产型企业提升为有销售能力的企业,等等。如果现阶段企业的渠道优势很强,还可以考虑在保持这种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前端的内容生产能力并拓展新的渠道。

二是技术。目前,很多文化企业过分注重内容本身,在技术的应用方面非常薄弱,而很多技术型企业则对产品内容的重视度不足。在传统媒体企业向新媒体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实现技术与内容的完美融合才能真正有所作为。如果企业已经有了好的文化产品,那它可以考虑更多地利用互联网技术、视频影像技术以及各种新型的文化装备技术,以使产品能够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复制,实现快速扩张,从而使用户呈几何级数增长。

“根据目前一些企业的探索,技术与内容完全可以实现更好的融合。这样,传统媒体就不会被新媒体所压倒。毕竟传统媒体有人才优势、内容优势和渠道优势,这些优势一旦与新技术实现融合,将产生商业模式的突变,企业将发展得更快。”

三是跨界融合。现在文化创意企业的业务范围通常都比较有限,但资本市场谋求的是航母型文化企业的出现,像话剧公司、音乐剧公司等专业的文创企业在未来是很难上市的。因此,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成为细分市场的龙头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当不断突破业务的边界,将企业发展成为跨界的大文化概念企业。在具体实现手段方面,可以通过并购、新建业务及战略合作等方式,来突破企业现有的依靠单一的门票收入、票房收入、卖片收入或者创意产品收入来生存的方式。

赵小兵认为:“企业家需要善于倾听一些不同的意见,向不同的企业学习并与之融合,这样才有可能形成更大规模的文化企业集团。”对此,方源资本的董事徐慧持同样观点:在文化产业的扩张过程中,融合和交叉是必然趋势,这也是商业模式的一种创新和尝试。

在梅松看来,文化创意发展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融合创新,实现文化与科技、旅游、教育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其中,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是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类型。二是跨界创新,跨界不仅仅包括融合这样的“大跨界”,还包括通过产业细分来实现二级产业、三级产业等不同级别产业间的“小跨界”。梅松表示,现在出现的文化金融化、金融文化化是非常重要的融合创新,即大跨界创新。

虽然过去几年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明显,但总地来看,在中国的文化产业中,除了传统的文化传媒,比如出版、发行、影视已经发展相对成熟以外,新兴的文化产业,如演出、动漫等行业仍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而且还需要解决好人力资源的缺口,尤其是创意产业领域,创意人才、金融人才的缺口都很大。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泽辉认为,现在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还没有碰到“天花板”,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时候企业最好能先立足自身优势来谋求发展。在发展好本企业的同时,也需要在商业模式的跨界、融合和交叉上做一些准备。浙江快克电视传媒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熊晓威也说:“文化产业的边界很大,企业应该安心从基础开始做,耐心等候。未来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新探索

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类型繁多,包括内容创作型、渠道销售型、娱乐体验型、活动主办型、产品生产销售型、经济业务型、广告公关展示服务型、媒体经营型、平台运营型、教育培训型等。

在新元文智总经理刘德良看来,可能导致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创意的不确定性、对一些客户的依赖性过强、运营体系过于复杂、严重依赖政策资源或者一些渠道的公司、政策变动、新技术带来的冲击、消费需求的波动以及消费偏好把握不准等等。另一方面,由于商业模式的持续时间、消费群体的审美时间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文化企业也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来维持自身的吸引力。

方源资本董事徐慧认为,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就是给客户群提供新的价值,客户希望获得这种新的价值,而且愿意为这个价值买单。

“从形势创新来说,我们率先在北京推出音乐剧,包括率先尝试原创音乐剧的演出,这个是必须的,是市场逼着你做的。”开心麻花创始人张晨说。经过多年的经营,开心麻花已经成功地让看喜剧成为白领的一种时尚活动,在北京地区更是如此。目前,除了做好喜剧外,开心麻花也开始拓展其他剧种,“从市场容量来说,中国是一个大市场,有很大发展空间。”

“创新最难,但也是文化产业最需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一个项目生产的文化产品,都是一次创新的成果。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就得不到大众的认可,也得不到投资商的青睐。”天创国际演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立民说,“根据文化部门的调研,百老汇地区70%的投资是失败的,但是那成功了的30%投资,其投资回报超过了几千倍。”

据曹立民介绍,天创最早的业务是综合经纪业务。天创曾投资了民族村、世界之窗两个景区,当时发展遇到了瓶颈,后来通过创设景区广场表演文化,靠演艺才实现盈利。之后,天创的商业模式又发展到第二步——除在独立景区内部组织剧场演艺之外,开始在旅游中心城市举办剧场演艺项目。

“旅游演艺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现在的旅游经济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即休闲度假。度假本身包含很多文化元素,休闲度假区里也相应有很多剧场演艺、景区娱乐方面的服务项目。”曹立民说。现在国内旅游中心城市的旅游演出,无论内容提供还是经营策划,都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舞台剧的观众有两大群体:一个是本地居民,另一个就是旅游客源。国内的问题是虽然旅游客源发展比较快,但是游客的层次不齐,造成剧场演艺难以产生更大的规模效益。

文化企业一定要精准把握市场的需求,运用综合手段,在产品创新、技术应用、产品开发方面适应市场需求,同时还要提高产品的竞争门槛,否则就会被别人轻易地模仿超越,体现不出核心竞争力。

据山水盛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黄兴介绍,他们在产品方面有很多创新。在文化演出的形式上,除了原有的实景演出之外,又进一步扩展到舞台剧、音乐剧、带餐商演、现代舞国际巡演等等,并开始涉足大景区的规划策划、与旅游地产商对接、开发衍生资源等等。

在黄兴看来,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企业可以选择的方向有很多。“要记得你是谁,这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有的时候,也要忘记你是谁,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要拘泥于你原来的思维。”单纯拘泥已有经验可能会束缚企业的发展,而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将公司打造成为一个兼收并蓄的平台,并探索出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

新元文智总经理刘德良提出,文化产业中的商业模式来源于六个模型:资源组织模型、产品服务模型、运营管理模型、营销模型、收入产生与收入结构模型、财务模型。他认为,一个优秀企业的商业模式有如下特征:第一,市场需求确定;第二,内部的运营管理体系运转效率高;第三,竞争门槛比较高;第四,收入驱动性强;第五,以消费者和客户的价值为核心;第六,上下游企业附着力强;第七,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明显。

新领军

一般而言,企业对商业模式的选择要同时考虑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企业家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同时,产品生产和营销的模式、创业企业的资金规模和技术水平,高管的结构和能力也都是重要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则包括行业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策、现有竞争格局和市场资源的分布状况、行业人才培养机制和共用状况、产品生产机制和行业营销性构成和格局、外部资金的投入规模与偏好因素等等。

在文化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有两大因素至关重要:

一是公司的领军人物。文化产业和一般的制造业、金融业有很大区别,其创业者或核心人物大多出身于文化产业,他们在工作方式、团队建设方面,带有很强的文化思维,对资本的理解和认识不足,同时对外部资本的进入又心存芥蒂,担心其干涉自己的创意,从而影响企业经营。虽然这个问题在其他产业中也存在,但在文化创意企业中更为普遍。

创新是冒险的事,人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在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中,企业核心层需要发挥两大作用:一是宽容失败。对于创新性的开发,要做好承担失败的准备,要有宽容的心态;二是负责任,必须能承担起风险。在公司的创新过程当中,高管应该首先意识到公司发展的方向,可能每个人具体针对的业务的专业情况不一样,但是在自己的领域要做透。

风险投资人在选择文化企业投资对象时,大的原则往往是“事为先,人为重”。他们对于高管、CEO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冲动和追求。企业有大小之分,但企业家的理想和愿望不分大小;二是企业家的学习能力。这一点更加重要,因为企业家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学习成长。此外,企业家个人的道德能力和职业操守也非常重要。投资人会通过交流和接触,判断企业家的财富观、人生观、价值观,看他愿不愿意与团队成员分享财富,愿不愿意为社会做贡献。如果这方面有大问题,最后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二是机制问题。经营模式和经营机制对文化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企业家仅仅从主观意愿出发思考企业的经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基于产业链和行业的发展规律,进行前瞻性的分析判断,做出有计划、有准备的发展战略。

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在发展中不妨借助外力。基金的介入不仅能为企业带来资本,还会带来品牌资源,并从文化产业的基本规律出发,从法人治理和公司发展战略方面,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给企业带来全方位的帮助。

新经验

在这个大变革时代,我国传统的六大文化产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出版行业,纸质媒体的出版量在逐渐下降,数字化出版快速增加;以报纸、杂志为核心的传媒领域,其影响力、广告收入、发行量都在下降,而微博、微信等新型互联网传播形式正在快速出击;在电视行业,受到智能电视和互联网电视的冲击,传统电视的广告销售收入和收视率在逐渐下降,网络视频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移动视频时代已见雏形;在电影工业,3D电影成为主流,特效制作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引进影片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冲击很大,院线扩张正在超速发展;在文化旅游产业,动辄几十亿的大型项目投资快速增加,例如万达集团的北京文化旅游城项目投资高达260亿元;在演艺产业,个别企业以连锁经营模式取得了成功,品牌性的商业演出不断涌现,高科技的运用也在增强。

从报纸时代到电影时代、电视时代,再到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从内容到渠道,再到平台建设的竞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竞争的核心也从单一的产品或服务,转变到集中化产品生产体系、跨领域综合多元化经营以及大产业链的生产体系上来。

新元文智总经理刘德良认为,在目前已取得不同程度成功的文化企业商业模式中,值得广大企业借鉴的经验主要有八个方面:

第一是资源整合。在有效整合市场中众多的分散性资源方面,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在这方面颇有收获,比如将一些导演、编剧、演员、作家等通过内部整合,形成一个严谨的标准生产体系,这不仅使得每年的作品产量可以保持稳定,同时还确保了作品的生产质量。

第二是内部管理系统的打造。目前,美国迪士尼、新闻集团等大型的跨国公司,已经在内部建立起从生产到传播、再到营销的完整的数字化管理流程。数字化的流程管理将在生产体系和传播体系中起到核心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效率,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获得大量的客户,还能在生产体系中带来创新。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中国国内的大多数文化企业还在用传统的生产、传播模式进行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企业的内部信息化管理也还是空白。尽快形成标准化的流程管理体系,是国内传统文化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是技术的工具化和技术的平台化。盛世中国、华盛传媒、优酷土豆、百灵时代传媒等等,都是以技术为先,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传播平台、内容发行平台的打造,从而实现数字内容的转播,并为人们提供现代化便捷贴身的娱乐工具,比如唱吧、欢聚时代等。此外,一些广告传媒也开始把技术变成一种工具,通过提升媒体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综合的服务。

第四是产业链综合经营。以杭州金海岸、山水盛典为例,它们打造出了贴近社会需求的连锁化经营体系,实现了产品创造体系、连锁运营体系、经营管理体系的完美结合。

第五是跨界产品开发和综合运营的管理体系,比如万达产业集团,走的是市场渠道建设和多元化经营模式之路,从电影院线到演出剧院再到文化地产,对接电影制片、演出剧目和主题公园。

第六是上下游产业贯通。想让一个好的创意实现价值最大化,就一定要贯通整个产业链,从而生产多元化作品,形成不同的产品形态,实现多层次立体化的营销,这样才有可能产生最高价值。华谊兄弟、盛大文学、完美世界等在整个产业链当中实现了上下游贯通,从而能够使版权的价值最大化。

第七是品牌产品打造。亚洲联创、深圳华强科技集团等企业都通过其优质高端的产品实现了品牌打造。

第八是强力营销体系。现在的一些传媒公司以技术为基础,内部的流程为核心,把原有的分散的广告媒体资源打造成了一个高价值的广告网络。

在文化企业探索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有如下几个方法可资借鉴:

第一是认真思考产业链的结构。目前中国的产业正在发生快速变革,产业链价值和结构的重构是当前文化产业大变革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凡是对未来的产业链有清晰的认识,并敢于打破现有产业链结构的企业,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