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管理知识

旅游管理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管理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管理知识

旅游管理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 实习问题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能适应旅游业发展、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各类旅游管理人才。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可以让学生积累旅游实践知识和经验,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事业心和责任感。本文对于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意义。探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管理方式,从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着手,对人才培养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不同的目标定位

由于实习中学校、学生、企业角色及立场的不同,旅游管理专业三方主体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有着不同的利益目标。

1.1 学校目标

学校目标主要体现在:①通过与实习企业的不断合作与交流,从而提高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据此进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改革,学校需进一步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②为培养具有旅游管理知识,求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需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专业实习。

1.2 企业目标

旅游企业为解决旅游旺季时人员招聘难题,有时会招来一批实习学生,这样可以节省企业的招聘、培训、工资、保险等费用的支出,对于表现优秀、具有开发潜力的实习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是许多旅游企业将实习作为企业挑选与储备专业人才的途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管理人员招聘与稳定的问题。有很多学生在实习后都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这样就可以实现双方利益的互赢。

1.3 学生目标

首先,旅游企业一般会支付实习学生一定工资和提供免费食宿,这已经成为一些实习学生坚持完成实习的重要动因,学生也希望通过专业实习这种方式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能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其次,学生希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收获良好的工作经验和人际关系资源。第三,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需培养他们的自我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在企业中的服务技能、管理技巧、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2 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存在问题

尽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可以使学校、学生、企业实现各自的实习目标。但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过程中却经常出现实习单位难找、学生难于管理的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甚至出现了实习学生集体罢工和中途擅自退出实习的极端现象。实习企业不够配合、实习效果不佳、实习学生积极性不高都是一些最常见的现象。具体原因主要有:

2.1 企业不愿管理

学生在整个实习期一般都被企业安排在一线服务工作岗位,许多企业招聘实习学生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从事工作时间较长与劳动强度较大,基层管理人员又很少对其进行管理能力的培训与指导,单调重复性的工作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企业很少给予实习学生系统的培训,学生埋怨学不到知识,容易导致实习学生将情绪带到工作中,基层管理人员又很少对其进行管理能力的培训与指导。

2.2 学生不服管理

不少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其生活规律、压力、强度、人际关系的处理会有一个调整期,实习学生从“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转换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又不重视对其进行有效指导,工作时间与劳动强度与其它员工等同,甚至超过正式员工,却不能享受正式员工的奖金、福利、津贴,企业给实习学生的待遇一般较低,严重损害了学校的形象与企业的利益,在企业业务繁忙时“集体罢工”,从而导致实习学生产生不平衡与抵触心理,难以让实习过程顺利进行。

2.3 学校疏于管理

许多学校对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未能进行疏导和帮助,即使派出实习指导教师也仅限于对学生的考勤、纪律进行管理,或未能派出实习指导教师进入企业指导学生实习,大多是由于许多学校由于师资不足、实习单位分散、经费短缺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退出实习。对于企业对待实习生的态度、指导情况、学生的工作时间等,学校在实习过程中很少与企业进行联系与沟通,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导致企业也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与管理,对劳动强度、实习效果等问题无法及时了解与督促,更别提什么实习效果了。

3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存在问题具体对策

应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实习模式,经过对学校、学生和企业利益及其满足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学校通过完善对学生的实习指导措施、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与企业制定相关的措施及制度时,企业通过优化制度来满足学生的利益。在满足学生利益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利益,应综合考虑学生利益与自身利益。

3.1 学校方面

首先,企业应认真签订实习协议。学校与企业应在充分磋商、不断沟通的基础上签订协议,实习协议是校企合作、保证实习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实习协议条款应清楚、明了,包括学校派出指导教师人数、形式、时间、责任,学校与企业在对学生实习指导方面的条款,包括实习人数、时间、待遇、安全、违约责任,企业安排实习生的具体岗位等内容。为保障实习的顺利进行,有助于明确实习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的责任,需对学生指导内容的具体化与量化管理。

其次,要加强“过程指导”。实习期间学校需给予实习学生及时的心理咨询与指导,如果实习点分散或者师资紧缺,可以将实习学生按照实习地点分成若干小组,在实习期间,学校最好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全程指导,解决学生在转型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采取指导教师定期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指导方式。

最后,贯彻“就业导向”。学校为了减少学生与就业区域、企业的心理陌生感,要通过洽谈、实地考察、侧面调查等环节在主要就业区域选择实习企业,确定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对实习学生的重视程度,以及企业规模、档次、区域、给予实习学生的工资水平等内容,择优确定实习企业,并和实习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习企业类别应丰富多样,允许部分学生为了将来就业而自主联系旅游企业,在不影响实习进度和效果的前提下,实习以学校统一安排为主,除了酒店、旅行社以外,还应为学生联系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等实习基地,拓宽就业面。但学校应对其进行严格管理与适时指导。

3.2 企业方面

满足心理需求。企业应关注实习学生的心理变化和人性关怀来满足其心理需要,除了得到经济方面的满足外,他们也有强烈的精神需求,实习学生经过一段磨合期,经考核合格后,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要求,企业可去掉其胸牌上的“实习生”字样;及时提拔出色的学生进入到管理岗位工作,并颁发奖状;每月评比“优秀实习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重视实习生对酒店的要求以及对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薪酬激励。旅游企业应采取活动工资而非固定工资的形式向实习学生支付劳动报酬,活动工资由基本工资、奖金、级别工资组成,其中奖金由学生工作完成质量、部门效益、管理人员评价等因素决定,级别工资是学生晋升到高一级职务时所享有的待遇。当然,出于成本因素考虑,该部分数量较少,虽不能与企业同级别的管理人员比较,但却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另外,企业还可以让学生享受相应的奖金、津贴、带薪假期等福利,从而增强其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重视培训。高质量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较低企业工资待遇带给他们的不平衡感,丰富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其专业技能、拓宽视野,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因此,企业应积极组织实习学生的入职培训、部门技能培训,培训教师为企业高层领导及各部门经理,在旅游淡季时可专门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知识培训,不同级别管理人员经历与经验必是实习学生一生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张西林,钟永德.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习改革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旅游管理知识范文第2篇

Abstract: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is the key issue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tourism educ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reform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f nearly years Ningxia Polytechnic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as an example, from the training target location, to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ettings, setting up tourism management course mode, course content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training methods mode and other aspects discusses and explores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takes develop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professional ability,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ourism students as the goal, bases on simulation laboratory in campus, focuses o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and combins with the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examination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工学结合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ersonnel training mode;tourism management;combined with work and study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179-02

0引言

近几年,高职院校正在进行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已走在全国前列,并成为其他院校效仿和学习的榜样。而地处西部地区的高职院校,如何探索一条适合西部地区实际、且具有民族地区特点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一线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旅游管理作为应用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从目前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上来看,应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培养途径模式等要素。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就是要根据不同情况对以上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寻求一个最佳的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此,笔者于2006年开始进行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力图从实际效果上改变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现状。在两年探索实践基础上,2009年申报了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立项。这些改革探索了一些有效的办法,摸索出一些教育规律,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1培养目标的定位:高层次、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和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等特点。旅游高职教学更应该根据整个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以培养从事旅游与酒店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充分体现高职高专的教育特色。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从原来注重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转向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宽阔的视野、较高的职业综合技能、能胜任各类旅游企业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个目标定位体现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

2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根据《宁夏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未来的五年中,宁夏将突破性发展旅游业,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大力培育旅游精品名牌。因此,具有较高素质、较强能力、熟悉旅游管理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市场需求潜力十分巨大。旅游教育专业设置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即坚持面向区域经济主战场,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设置专业,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为确定专业主体构架的依据。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情况也会不断发生变化,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不少就业前景良好的新兴职业,如茶吧经营管理、酒吧经营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康乐服务、多语种导游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特点,对旅游人才市场进行细分,设置、开发与市场需求对路的专业,可以使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明确,学生就业渠道更为宽阔。

旅游管理知识范文第3篇

论文摘 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过程中,由于学校、酒店、实习生对“实习岗位设置”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高校无法参与安排实习岗位、酒店把实习生当成普通员工使用、实习生对岗位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与障碍。学校应加强理论与实践指导、酒店应站在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角度考虑、实习生应明确实习目的等,从而满足三方的诉求。

酒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如何优化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岗位设置模式,对于培养优秀的酒店业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探索。

1.岗位设置的不同理解

酒店实习生岗位设置是指实习酒店因人力资源需求对实习生岗位类别和比例结构进行有效的人员设置。

1.1人才培养目标对岗位设置的要求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学校希望实习生通过酒店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技能、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实习生岗位设置,要求实习酒店提供比较全面的实习岗位,使实习生尽可能多的了解酒店的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也要求酒店在提供实习岗位时,注重对实习生能力的培养。

1.2实习酒店对岗位设置的态度

酒店对实习生岗位的设置常常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长期培养。如:有的酒店单纯利用实习生质优价廉的特点, 认为实习生实习期短、流动性强,在岗位设置上一般只考虑基层岗位,根本不涉及管理岗位,也没有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及专长进行分配。

1.3实习生对岗位选择的看法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通常将自己定位为管理类人才。虽然一开始只能接触基层岗位,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实习生对管理岗位的偏爱和追求。在岗位的选择上实习生更青睐于前厅部、销售部、行政部,以及后场文员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有利起跳点。以衡阳师范学院07、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调查表明,有21%的学生希望到行政部实习,31%的学生想要去前厅部,23%的选择了销售部,14%的学生愿意去餐饮部,对客房部感兴趣的仅有3%,剩余8%的学生对岗位选择没有特别要求。

2.岗位设置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2.1从学校看

一是理论教学与酒店岗位需求存在差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功底,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与酒店岗位要求的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学校在岗位设置中缺少主动权。为了节约成本,酒店实习生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来设置,而不会顾及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当学校针对岗位设置提出涉及酒店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苛刻”条件时,大多数酒店都予以拒绝。第三,实习心理辅导不足。学校在实习管理中对实习生的心理辅导不够,导致实习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2.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岗位设置利益化。很多酒店片面的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尽可能的节省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单纯的利用实习生资源。二是岗位设置欠妥。酒店提供的基本上是基层服务岗位,而这不可能让实习生了解酒店的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在不允许“串岗”和换岗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对酒店行业的厌恶,形成酒店人才的“潜流失”[2]。三是缺乏系统培训。酒店很少给实习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即使培训,内容完全停留于形式,枯燥、单调,根本没有涉及到管理知识。

2.3从实习生看

一是实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实习生没有意识到基层岗位的重要性,经常抱怨实习时间长、实习内容单调。二是心理素质较低。实习生心理素质低表现在心理上对基层岗位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不强。以衡阳师范学院06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为例,调查显示只有8%的实习生能够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高达74%的实习生则长时间的停留在磨合期。此外,实习生容易把实习简单的理解为劳务输出,导致实习过程成中的各种情绪问题和心态问题。

3.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岗位设置的优化对策

3.1从学校看

首先,要构建优质、稳定的实习酒店。学校与酒店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可以使酒店充分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特长爱好;学校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了解酒店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强技能培训。包括专业服务技能、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鼓励学生争当“社会志愿者”,督促学生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多灌输交际思想,也可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活动,拓展学生的交际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授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角度,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模式,还可以解答学生对于酒店在实习生岗位设置上的疑惑和不解[3]。最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在培养管理人才的同时,应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模拟挫折训练等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的解脱压力,积极面对挑战。

3.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要树立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理念。酒店对于实习生的使用应着眼于为整个酒店行业的培养储备人才。二是要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实习岗位。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酒店业,酒店应尽可能多的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与轮岗的机会。在酒店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实习岗位设置应涉及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销售、行政等多个部门;实习期较长的,应尽可能提供轮岗机会,2-3个月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三是要建立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实习生的在岗培训和薪酬管理。在岗培训内容应包括基层岗位服务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运作情况的培训。对于实习生薪酬管理,要根据其工作中的表现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从实习生看

一是提高对酒店实习的认识。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就应对整个实习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了解实习目的,在实习中思考解除疑问。例如,在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习中,实习前由实习指导老师提供一些与酒店管理有关的论文选题,实习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边实习边研究,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比赛。既有利于激发实习生探求管理知识的欲望,也提升了酒店实习的层次。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实习生应当放低姿态,从主观上增强对基层岗位的认同感;充分意识到在对客服务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惠军,田亚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三赢”实习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07,(12):116-118.

旅游管理知识范文第4篇

世界著名旅游院校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供我们借鉴。美国康奈尔大学旅馆管理学院,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等方面充分体现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校内就设有实习酒店,不仅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要,同时也能让他们熟悉管理工作,培养管理能力。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非常强调实践教学,边教边做,理论与实践各占一半,力求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饭店工作的技能。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广受世界知名旅游企业的青睐,很多学生都成为业内翘楚。

当然,大多数高职院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通过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可以弥补实践环节的短板。一方面,可以从旅游企业引进人才从事专职或兼职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把课堂外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学生的培养上,还需注意能力的提升,如外语教学要改变目前多数学生的“哑巴”英语的状况,培养他们的开口能力、英语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接待过程的情景教学实现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

中文表达包括口头和书面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多让学生锻炼,如让学生熟悉企业相关文书的起草并练习。给学生开口的机会,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他们在对案例的分析中熟悉实际问题的解决方式,提高表达能力、应变能力。

(二)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践环节,全方位培养学生

目前许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大多建设有自己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熟悉旅游行业是大有裨益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一些实习实训基地质量不高、仅仅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不注意对他们的指导和教育,过度使用实习生,使他们对企业乃至行业心存恐惧,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另外,部分实习指导教师不熟悉企业情况,无法有效跟企业沟通,给予实习生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实习过程中困难重重。

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建立继续教育机制,让教师以进入企业挂职、调研等形式补上实践这一课,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在实习期间可以尝试聘请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虽然都在服务一线,但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观察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分析判断吸收其中的养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旅游管理知识范文第5篇

从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有了新的发展。从以来,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开办高等旅游管理教育的院校达到400多所,呈现了旅游管理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可喜局面。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还有一些不足存在。经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现在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远远大于实践性课程,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只是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听”阶段,现在的教师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互动和课后的创新相对较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较缺乏。

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与方向教

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它分三个层面:How:授课———方法;What:授课———学生;Why:上课———目的。传统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是被动地位,没有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针对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情况,我就旅游管理教学发展方向提以下意见。

1.充分应用高科技教学手段。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和其他的课程有所不同,在其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相应的声、影等多媒体资料,才能够把有关知识准确生动地传达给学生,缺一不可。在这个传递过程需要一定的载体才能有效完成。现在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一些旅游景点的宣传资料、相关纪录片以及旅游景点做的旅游营销广告灯等资料来展示所要讲授的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恰当运用实地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虽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有这方面的条件。针对这种情况,在条件不允许的地方还是要适当运用实际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旅游景点去进行实地考察、介绍、演示等等,最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的情况反思旅游资源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身所学理论知识的印象,又提高了学生思考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根据目前我国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强化锻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积极参与,教师由讲授变为讲授与引导相融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降低了教师教学强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采用的分组讨论与课堂提问、主动发言、小组展示等等,都是对于这种教学方法的实际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