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它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显著的特点。区域地理更能鲜明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初中区域地理覆盖整个初中地理教学,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它是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区域地理课型的研究,对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重要意义。从知识内容来看,区域地理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包括人口、交通、工农业等人文地理知识,是地理要素在某个区域的综合表现,每一部分知识既有独立的组成部分,又与其它部分的知识联系,体现了区域地理知识内容结构有较强的整体性。自然地理要素的区域性和整体性,人文要素的区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区域地理学习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学,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中学习技巧:
1、采用地图教学,牢记地理事实
①识记我国的主要地形区;②利用中国水系图识记我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其空间分布;③识记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省会名称及其空间分布;④识记长江和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地形区、上中下游分段点等;⑤识记我国的主要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名称及其分布;⑥识记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的名称及其分布;⑦识记我国的商业中心的名称及其分布;⑧识记我国的主要邻国及其分布、我国疆界的四至点;⑨识记我国十大风景名胜的名称及其空间分布;⑩识记我国的主要界线。
2、学会分析地图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从地图中获取深层次的信息,也就是找出图中已读取的大量的表层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图多思,帮助学生对地图的认识走向深入。一图多思是指对图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为什么”的问题,并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地图进行观察分析。例如,前面学业考试中正确率不高的日本工业分布,在教学中就应该指导学生通过一图多思来全面深入地分析地图。读日本工业分布图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读出图中日本的主要工业城市是哪些,在这些主要工业城市间出现的大片的绿色图例是什么?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工业城市、工业地带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岛的哪些方向?他们的位置分布有什么规律?为什么在日本工业都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而不是在日本海沿岸?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分析地图,使学生对区域地理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
3、学会分析社会经济特征
1)分析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有区域性。主要是在不同的区域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地形条件,光热条件,水源土壤条件,社会需求,交通运输,科学技术等条件的不同。位于美国中部的大平原上谷物农业具有优越的区域条件,如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条件,充足的水源,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等。
2)分析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要根据区域中的资源、人口、交通、科技、市场等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发挥优势,协调解决其不良的条件,促进经济和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如日本周边临海,有优良的港湾和广阔的水域条件,交通运输便利,科技发达,但自然资源短缺,因此发展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使日本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
3)分析交通运输区位条件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交通运输的建设又要受到社会、经济、技术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为此,在交通运输的建设中要考虑区位条件,社会经济的需要,技术条件的支撑,自然条件的限制。其布局一般在人口稠密,经济技术条件较好的区域,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建立交通运输的点、线。
4、运用分析归纳
对于任何学科,最重要的就是教给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指的就是本学科的框架和组成;知识的逻辑关系;形成学科的方法和手段。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良好的认知结构的构建,有利于把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比较和变式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在初中区域地理的日常教学中通过分析归纳,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化、条理化。
5、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就是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挖掘学生自身学习潜能,形成较强学习能力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达到增知、长智、练能的目的。由于初中学生不同于高中学生。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自我意识,具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很少依赖于他人;初中学生仍处于少年期,虽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对他人的依赖性仍然很强,学习的兴趣、方法以及学习能力都与教师的教学联系密切。因此,在初中区域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6、开展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营造了一种相对比较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合作,来探究知识同时提高学习和思维的能力。课堂讨论可以是全班围绕教师设定的一个教学内容或一个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是预先在班级里组织不同的讨论小组开展讨论。课堂讨论的组织过程分为四步:教师提出议题,自由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评议。在运用课堂讨论进行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讨论的内容要有所选择,应选择一些与教材结合同时学生又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合理的组织、监控和评价,帮助每位学生在讨论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做好组内分工。
参考文献:
[1]卢敏燕.学好区域地理,掌握方法最重要[J]. 基础教育参考, 2010,(02) .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任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71-01
一、个性化教育的诠释
1、什么是个性化教育
所谓个性化教育,简单地来说就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定制教育目标和培训方法,从而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深层发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预期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模式。个性化教育的核心是“因材施教”。
2、个性化地理教育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1)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这就要求教师在实现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给学生传授一些比较适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
(2)个性化教育不等于盲目地按照学生的思维来进行知识的讲解,一些主线上的东西是需要教师把握的。
(3)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地理系统性思维是很重要的,就如同一棵大树是由树叶、树干、树枝、树根等组成一样,学习地理也应注意各个知识点的衔接。
3、个性化地理教育的意义
对学生来说,充分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并使其个性得以良好的发展。
二、个性化地理教育策略
1、地理教学方法多元化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和。因此,中学地理教育必须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具体教学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六种:
(1)口头讲解。作为传统地理教育模式的教学手段,口头讲解是基础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先有了老师的讲解,才有了学生的理解。
(2)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并且正在逐渐被接受与普及,在教学过程中配合多媒体的演示将知识形象地展现学生面前,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3)师生互动。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光靠教师自导自演是不行的,师生互动有助于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及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知识。
(4)学生活动。课堂时间应该合理得到分配,40%属于教师,40%属于师生互动,剩下20%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5)实验。实验不是理科生的专属,地理也同样需要。如在讲解地球自转时为什么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是向右偏,而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是向左偏这个问题时,爱刨根问底的学生可能会问得老师接不上话来,可是通过实验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
(6)野外考察。光靠学会书本上的知识,会做几套卷子是远远不够的,考取高分不是教育的目的,更不是学生的目标,只有当理论用于实践时才能做到学有所用,再加上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野外考察就显得尤为重要。
2、“一对一”地理教学
个性化地理教育提倡一对一的教学辅导,但考虑到教学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想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是不实际也是不可能的。我这里所说的一对一教学并不是真正的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而是一个老师对几个小组,即根据各班同学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针对不同小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死记硬背型。针对这类学生,教师需要告诉他们哪些是该背的,哪些是该看的,哪些是该理解的,以免他们胡乱记一通,造成思维混乱。另外还可以教给他们一些地理巧记口诀,如地方时计算方法的巧记口诀:同侧相减异相加,准确计算精度差,相差一度四分钟,东早西晚算时空,若遇值大或为负,加减24推天数。(2)心不在焉型。这类学生的特点是不好学,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只是对地理不感兴趣,不管是什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关键,通过找他们谈话开导他们,用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3)思维活跃型。这类学生往往是比较聪明的,他们只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学到别人得花几天才能学到的东西,只要他们愿意就能够学好。因此培养他们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是关键。(4)事倍功半型。这类学生很用功,他们常常会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课间休息时间和睡觉时间也被他们利用起来,可是学习成绩就是提不上去。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找寻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还是不够理解或是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过大,让他们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调节。
3、改善地理教学环境
(1)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带领学生走向光明的指向标,一间学生师资力量的优秀与否决定了培养出来的学生优秀与否,挑选并培养出优秀的教师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2)缩小班级规模。大量的事实证明,小班级比大班级更容易实现个性化教育,缩小班级规模不仅利于班级的沟通,还利于教师管理,这样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班级中来。
以下是如何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衔接工作的几点想法:
一、教学方法的过渡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地理做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讲解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教学工作,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通览教材、大纲
今年的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不同。因此,高一地理教师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学生学情和学科特点,并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工作,保证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2、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计划
⑴调查了解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情况
可采取课堂提问、新生座谈、问卷调查或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进行。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地理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⑵研究课标教材的变化,明确学习的目标
近几年初中地理的教材变化较大、版本多(主要有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等),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适当的记录。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后,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3、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重点突出必备知识
⑴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重点复习内容。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高中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例如:很多新生对《地球和地图》内容掌握不牢,一些概念混淆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特别是经纬度知识。又如:区域地理图普遍掌握不好,一方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形成空间概念,学生拿到一幅地图,不知道这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或者说这幅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也不能很好地理解、灵活地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在班上挂两幅地图(中国与世界政区)。在进行知识衔接时,把重点放在图上,用图来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用图来分析和推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用图能力。
⑵对容易忽视和薄弱问题应及时弥补
第一,对于初中区域地理,高中讲到就感到突然和陌生,这些知识应在学习中注意弥补。可根据高中教学需要,适当拓宽世界大洲、国家和中国的区域地理知识。
第二,有关较高要求的计算(如地方时、区时、日期、气温、经度10实地距离的计算等),在初中不做要求,但在高中习题中常常接触到,这些内容要适当加深一些。
第三,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对于初中和高中知识有冲突的地方,应以高中地理知识为主,如气候类型的分类、特点、分布规律、成因等。
4、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自高一始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读图习惯、书写规范等的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二、学习方法的过渡
1、注重学法引导,减轻学习负担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如:初中教材在介绍气候知识时,只要求掌握其最主要的分布地区;而高中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气候表格或降水柱状图等相关气候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是什么气候类型、如何形成、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如果教师对学生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会明显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此时能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适当的点拨,他们将很快地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生。
2、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首先,新的地理学习理念要求地理课程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强调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要改变“师讲生受”的传统方法,倡导交互式的学习方式;要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要倡导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改变过分注重记忆、被动模仿的学习倾向,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其次,新的地理学习理念要求地理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演绎与归纳的结合、知识传播与获得知识过程的统一;尽量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与抽象;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各层次的地理知识,同时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
3、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优选范文 一、学生状况分析
初二年级时一个历经1个学年有序建设的、并颇有成效的年级,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全年级225名学生,有六个班级,除初二(1)外,均形成了有序课堂。初二(1)班有学生37名,班级分为活跃,最能深度学习,需要完善的是课堂秩序;初二(2)班有学生37名、初二(3)班有学生32名、初二(4)有学生33名、初二(5)班有学生41名、初二(6)班有学生35名,这5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地理为中国地理的区域部分,主题是中国大区域内不同尺度的区域状况。主要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区域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三、教学目标
1、让复杂的内容变简单
2、让简单的框架丰富起来
3、经营有效课堂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1、重点工作
(1)充分发挥“几何地图教学法”和“地理学案”的作用。
(2)强化地理学案,以“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基础化”为思路,深化学案的设计和应用。
(3)充分准备,高质量完成地理会考任务。
2、措施
(1)每一节课强调学习思路,明确整体线索和正在进行的环节。
(2)每一节课强化地理学案,全批全改,要求节节清,人人清。
(3)强化阶段测试,全批全改,要求章章清,人人清。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优选范文
一、 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 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 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 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 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 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 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六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 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六、 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 第一章
第2-4周 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 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 (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 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14 周 第四章
第15-16周 第五章
第17-18周 复习
第19-20周 复习及期末考试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优选范文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是在学生经历一个学年的地理方面知识的学习进入了初二阶段,学生在初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在课堂上能进行有序的教学,但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由于平时投入少,未能及时做好复习,课堂内精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不太强,所以本学期要按照班级实际情况,并在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成果。
二、教材分析
学习中国地理知识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写简单地图和图表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懂得协同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
本学期是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的地理差异,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了解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的位置、自然特征及经济的发展状况。
四、提高措施
1、在一年级现有的基础知识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实际,在课后的反思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取长补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在相应地理材料、图片中独立获取地理知识。在平时月考之前,把学习的基础知识要掌握好,并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记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个别学生加以指导,使他们更快进步。
2、做好不同学生的提高工作。本学期要对中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地理能力,如读图和用图的能力。对于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给予改进,在课堂上要注意他们的听课状态检验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人数较多,所以更要加强听课效率,适当完成基本任务。就是掌握本节基础知识和在图上读懂必要的内容,就是从简单的知识学起,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多给他们一些鼓励,还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中国地理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根据我们国情、乡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保观的教育。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五、继续渗透
1、通过本学期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进一步学会运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3、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中国的人口、民族特点及分布。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湖的概况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
六、自我提高
本学期继续加强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及时圈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听取其他老师的教学过程,并从中吸取适合学生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利用剩余时间学习有关的教学书刊《地理教学参考》、《地理辞点》等,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活跃、充实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师德
1、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为人师表。
2、以诚相待,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帮助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3、在个人修养方面,衣着简单,得体,言谈举止文明,对学生不用侮辱性语言以防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热门范文 初中地理作为次科存在教学时间缺少,学生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的实际情况。地理科要求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虽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实际上一些知识点还是比较难于掌握,遗忘率非常高,如资源中矿产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规律等,如果硬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做到教学上使学生通过“悟”来学习,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放下包袱,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只要求学生知道便可以了。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即是开发学生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就能更好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对地理科的好感,为将来高中地理的高层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是“悟”的要决。
各学科的学习基础都是兴趣。地理作为次科,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教学更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否则学生会放弃地理这一科。但地理课本的知识编排过于严肃,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引证了地球的自转;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番禺地区的自然特征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如讲述到沙漠地貌时,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实物景观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气候干燥特征,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再加上表格练习,学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讲西欧和北美气候和地形关系时,运用寥寥数笔的简笔画画出两个地区的差异,再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效果更好。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
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又如讲到北美的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时,可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来比较,就能使北美的气候特征鲜明突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4、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
过去,我们的教学一直强调提问、讲授、严肃的课堂纪律,却从来没有安排学生讨论,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只要教师调控得当,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如:对气候影响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对南极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其成因,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5、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
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热点问题,在增加地理知识的可用性的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就可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延伸至开发大西北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有关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讨论研究开发西北地区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纷纷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6、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如果设计安排得当,则会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我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观星,面对满天繁星,细听星座的动人传说,通过高倍放大望远镜观察月亮上的环形山,学生的兴致未曾如此高涨过。虽然,对于星座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懂,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被激发起来。
7、动手制作效果更佳。
自己设计并动手制造小道具或者收集地理小标本、地理小资料,会使学生从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识。如讲到南方的水稻土、红壤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到郊外收集标本并进行观察记录,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讲到经纬线的分布时,在课前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小地球仪,再进行观察后完成表格练习,效果比教师费力讲解效果好。
8、让学生设计一些小表演或演示也能提高学生的悟性。
在地理教学中,有一些本来很有趣的知识内容却被课本讲述得非常枯燥,此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图片、声像资料或文字资料,进行自己设计的演示,效果也不错。如讲到旅游时,课本的风光图片非常有限,文字内容太过严肃,会做成学生感到难记的现象,这时可由学生担任导游的角色,让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来讲述祖国河山壮丽的风光和旅游名胜分布的位置(可联系交通中铁路的分布),又或者让他们制作相关内容的手抄报,以及风光照片进行演示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感悟知识。又如讲述广州地区“三年一中变”的成果,就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自主编辑,进行演示性讲解,教学效果比老师讲授好得多。
9、增强学生的阅读机会,让他们学会发问、懂得看书、学会查找资料,成为学习的主人。
地理的科普读物有很多都是形式生动、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如《少年科学》、《世界奇观》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书、多思考。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讲述课外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悟性。
要“悟”关键在于教者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地理知识之间带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和规律性,学习上要悟,则要求教者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懂得知识间一般的联系,引导他们去发掘课本上的知识,不要包办一切。如在区域地理中,气候一般都受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的影响,气候和地形等又决定了区域的自然特征,而经济特征、人口分布和生活特色又受环境(包括政治环境和自然环境)、交通和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师可以在讲课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规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即综合法),为他们将来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好像讲述青藏地区的特点时,由于前面已讲述了多个区域特点,学生已大概掌握了区域特征分析方法,此时,就不应再由教师讲授太多,教者可列出几个提纲式的引导问题,让学生分小组研究解决,再由教师整理出思路。另外,也可以设立一个地理主题,让学生按小组收集资料进行讲解,效果也好。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热门范文
一、情况分析:本学期担任初一年级的教学任务,面对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教材为湘教版新教材,其内容同以前相比教淡化了具体知识,虽然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并不说明课就好上了。如果我们不认真去挖掘,将失去课改的意义,所以要用务实的态度紧跟课改的步伐,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中不断提高。
二、教学目标:按照大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学校、年级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用多种方式和教学模式,高效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提高,同时传授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由“我要学”向“我会学”和“我乐学”深入,构建综合素质的形成。
三、采取措施:
1、抓好常规教学,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并及时进行反思,形成文字。
2、倾听学生意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6、利用网络获取多方面教学素材,充实课堂内容。
7、做好考试分析工作,全面分析各班级、各学生的学习质量分析。
8、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以整合学科内容,并逐渐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热门范文
一、学生状况分析
初二年级时一个历经1个学年有序建设的、并颇有成效的年级,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全年级225名学生,有六个班级,除初二(1)外,均形成了有序课堂。初二(1)班有学生37名,班级分为活跃,最能深度学习,需要完善的是课堂秩序;初二(2)班有学生37名、初二(3)班有学生32名、初二(4)有学生33名、初二(5)班有学生41名、初二(6)班有学生35名,这5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地理为中国地理的区域部分,主题是中国大区域内不同尺度的区域状况。主要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区域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三、教学目标
1、让复杂的内容变简单
2、让简单的框架丰富起来
3、经营有效课堂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1、重点工作
(1)充分发挥“几何地图教学法”和“地理学案”的作用。
(2)强化地理学案,以“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基础化”为思路,深化学案的设计和应用。
(3)充分准备,高质量完成地理会考任务。
2、措施
(1)每一节课强调学习思路,明确整体线索和正在进行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