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园景观设计规范

公园景观设计规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园景观设计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园景观设计规范

公园景观设计规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改造;步骤

收稿日期:20160112

作者简介:杨艳丽(1979―),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和林果技术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3008102

1驻马店市森林公园评估体系的建立

对综合公园的改造更新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改造是否符合现代使用要求。每个城市绿地在一段时期内都有适合它的功能性和物质环境表现性,对综合公园的改造就是一个寻找适当的功能环境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过程。因此让综合公园重新承载合适的功能和美学特性就需要对现有的使用状况进行评估。要建立公园使用后的评估体系,必须要进行前期调查和评估工作。前期的工作将促进后期的改造设计,并有效提高城市公园的环境质量,使旧公园更接近社会大众的需求,创造出更多宜人的城市绿地公共环境空间。

1.1网上点评

定期收集整理大众对公园景观的评论,分析需改进之处。如下几位就是在大众点评上的评论。

小美鱼翠儿:里面风景不错。而且是不需要门票就可以进入的。值得一去。

dpuser_凡凡:挺美的游玩场所,也挺大吧在驻马店,就是没钱的话就有点不好玩了。

宕笙壬: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森林公园”,整个就是一个卖杂货的小集市。进门阶段到处都是叫卖声,人挤人,摊挨着摊,乱得很!园中的部分湖水已经被一层绿色所覆盖,游船在期间穿行,很脏!公园基本就是一个“半拉子”工程,许多地方没有建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建完!很失望!

1.2问卷调查

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归纳整理急需改善之处。调查问卷表如下。

1.3实时监控

时时掌控公园设施、景观、道路、照明、水体、安全、环境质量等状况,据此随时探讨解决方法,请专家和有关部门协同提出处理方案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具体进行的监控项目:①园内照明路灯的智能化控制;

②园内桥体景观灯的运行监测;③园内局部花草树木智能灌溉;④园内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显示;⑤园内水位及泄水阀门的监测;⑥公园内的消防安全监测。

1.4游客游记中的评论

游客到公园中游玩,亲身体会,新会有感而发,畅所欲言,可以让设计者和管理者从游人的游记中找到急需改善之处和逐渐改善之处。

2加大公众参与景观设计的力度

在综合公园的改造与更新中要鼓励公众参与,广泛全面地征求全社会的意见,尊重全体市民的感受、需要。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在公众中展开询问、问卷、座谈等形式的调查。在设计完成之后,专业人员应对公众作设计宣传、教育等。因此,公众参与的真正内涵应是决策上的公开化、设计上的交互化和管理上的民主化。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进行公众参与。

(1)专家制作设计改造方案,供大众来选。如黄淮学院的文化景墙就采用了此方法,设计了24个文化墙浮雕,让老师和学生共同投票,根据投票的排名来决定采用哪20个文化浮雕。

(2)建立网上公众讨论评台。可以参照学习驻马店市“市树市花”的选择,先由园林、林业、植保、土壤学等方面的专家做出几个备选方案,交由公众来挑选。最后再由专家来提炼认同。

(3)改造设计人员到公园现场询问游人并记录。定期到公园现场,直接询问游客感受。并从游客的期望中找到改造方向。

(4)制作调查问卷表,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调查。

(5)针对反馈意见汇总并召开相关的专家座谈会。

(6)完善植物或论证的管理养护及认领制度。

(7)查询地方志以核实地域文化信息。

3景观设计师和园林专家的审核

整体公园改造设计的步骤及想法及需求不是毫无理由、不进行甄选辨别就无条件满足的,要进行筛选、汇总、凝炼、抽象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结果。这要求景观设计师和园林专家要在满足景观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去寻找大众强烈要求的、与时代吻合的、经济的、与自然和谐的景观来设计。

整体公园改造设计第一步要把握时展变化的速度;第二步要掌握大众

的文化、政治、经济、生活需求;第三步要大众真正参与到景观改造中去;第四步:园林专家审核指导实施;第五步要根据时展同步进行,重复第一步至第四步。

参考文献:

[1]

李慧生.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若千问题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6).

[2] 李大鹏,沈守云,陈燕.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与更新规划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8(12):11~12.

[3] 裴小明.基于周边环境变迁的综合公园整合设计[J].建筑,2007(4):38~40.

[4] 秦启宪.探索创新与时俱进[J].中国园林,2005(2):35~63.

[5] 石金莲,王兵.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POE)应用案例研究[J].旅游学刊,2006(2):67~70.

[6] 陶敏.中小型城市传统公园的适时更新[J].小城镇建设,2004(4):34~37.

[7] 崔文波.城市公园恢复改造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8] 关午军.重生・再利用-城市更新中公园景观有机发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9] 左辅强.纽约中央公园适时更新与复兴的启示[J].中国园林,2005(7):68~71.

[10] 曾军.当代中国城市更新与城市改造的分析[J].四川建材,2007(3):185~186.

[11] 张国中.公园改造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手法[J].湖南林业,2008(8):28~29.

公园景观设计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绿地系统;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emphasis on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Keywords: city parks; landscape design; green space system;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作为城市中具有一定用地范围、供市民休憩的公共绿地场所一城市公园,以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城市景观、丰富居民生活为目标,不仅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维系城市生态,平衡、调节城市小环境.而且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是城市发展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城市物质形式、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建设是现代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周围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随着各类休闲服务设施的完善,随着人们休闲娱乐方式的增加,城市公园的功能和规划模式亦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性质由传统的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功能由原先的休憩、游览、教育逐步偏重于人与自然的交流,服务对象也由单一的游客扩展为游客、路人、过客。为更好地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趋势和方向应不断发展变化。

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概念

公园设计规范6的解释: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定义公园(PUBLIC PARK ):城市公共绍也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等的园林。

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fT91 ―2002J 217 ―2002)定义公园是“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

2、我国公园景观设计的现状问题分析

我国城市公园景观存在的问题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是分不开的我国的城市处在一个飞速发展期,有资料表明:2001年城市市辖区总人口30400.9万人,比1990个增长69.5,其中非农业人口17753.3力.人,比1990年增长51.9%0 2001年市镇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达37.7%,比1990年提高了10.3个百分点。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也使得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加速发展,城市绿化工作得到加强。“据世界银行拓男七的报告,1985年中国城市生态赤字为21.6%, 199(〕年为19.5%, 1995年为13.8%, 1999年为10.65,数字表明中国的城市环境正在逐步向好的方面转变,这也是中国之所以育韵刻是出发展绿色城市的基础。2001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已达53.1万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0.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3平方米。”

在公园绿地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城市公园也因为也由于城市美化运动、快速建设等因素,造成其景观设计、施工的质量下降,片面重视绿地率,“景观效果”,而忽视城市公园为大众服务的社会效益;等种种问题。

2.1片面强调景观美学,对人的行为的忽视

1998年8月21日的长江日报6版L有文章题为《谁来为城市的绿色巡守》的文章,文章说为了创建山水文明城市,要根治在公共草坪和花坛内纳凉等不文明行为。市园林局监察大队劝说和驱赶草地和花坛上的人群。但是最终你来他就走,你走他又来。只有派人全天轮流守护,才能保证行人不把草地当路走。这种情况在很多地方都出现甚;至有违者罚款的标记。这说明了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对人的行为的忽视。景观在城市管理者的视域里,更重要的任务是美化城市形象。

“在城市美化思想指导下的公园建设,强调的是纪念性、机械性和形式性、展示性,为公园而公园,把公园约赶也从城市有机体中分割出来。事实上,城市绿化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休闲、生活及工作的环境,而不是土题游乐。

以人仁取代天然,是兴建城市公园的一大误区。当城市规划将城郊某片山林划为公园时,美化的灾难随之降临。把仅有的自然地改造成花园式的公园;以造一个旅游点的目的来造公园,是许多城市的通病。似乎没有奇花异草、珍稀古玩就不能称其为公园。

在新建居住区中,真正为居住者的生活和栖居而美化的社区并不多见。而大量出现的是,样板示范区导向的美化,目的是展示政绩,供人参观;商利导向的美化,试图通过美化招徕住户。这两种导向都把居住者和居住环境作为展示品,忽略了环境美化对居住者的日常生活和居住意义,导致居住区美化走入了歧途。

2.2追求局部最高效益造成公园整体空间效益的降低

(1)房地产开发影响城市公园的开敞性

这一问题最为典型的表象是出于商业利益动机,城市公园周边大量兴建高层建筑导致城市公园的开敞性景观特征被破坏。该问题从更高层面来看是人居环境与综合公园景观设计关系问题。

这条来自《北京日报》的消息便是实例:“北京城市水景稀缺,所以临湖盖楼,借景卖房便成了开发商赚钱的一大妙招。由于市区内有点儿规模的水面早已被开辟为供大众休憩的公园,所以挨着公园扎堆建房也就成了京城楼市中随处可见的景象。像紫竹院、陶然亭、龙潭、玉渊潭、团结湖等公园周围者隋一两个已建成或正在建的物业项目。而因为看得见风憬,这些楼盘的售价整体居高不下。其中的一些项目更是作足了“风景”文章,就因为育目欢赏到公园湖景,阴面朝向的房间竟比南向正房每平方米贵出近两千元,一些朝湖的大户型更是卖到每平方米近两万元的高价。”

这一点,在全国各城市公园周边都有出现,是相当普遍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图1其结果是,满足了少数人拥有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利益,却妨碍了广大的游园群众远眺风景、畅怀心胸的景观需求。

图1莲湖公园周边的高层

2.3城市公园景观详细设计层面

a.景观设计缺乏一体化

这突出表现在城市公园的经营过程中,公园的游乐设施更新,选取标准化的产品如:果皮箱、冷热饮座椅等与公园整体风格不一致的现象。这往往成为整体景观中的瑕疵。

b.景观建设的简单粗略

由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包括城市公园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同时也有的出于商业性的短期行为,造成了公园景观的决速建设,同时也产生了施工质量不高,不顾气候条件地习拌宇征,以简单的西方式的大草坪作为景观现代化的力式。往往一边砍掉高大乔木破坏绿化环境,一边种植草坪促进景观现代化,西安友谊西路街心绿化的高大乔木被全部推倒取而代之的是草坪和低矮的灌木,炎夏道路的遮荫也随之消失。

C.对残障群体老龄群体考虑不足

城市公园缺乏必要便利残疾人、老年人的游览设施,如残疾人坡道、导盲设施等。城市公园系统中也缺乏专门为残疾人建设的城市公园如盲人公园等。

d.景观对象以静态的观赏为主,缺乏参与性

我国的城市公园,景观对象受山水法景观模式的影响多以观赏性为主。(见图2)就兴庆公园来看,主入口喷泉水池、主要的景观建筑沉香亭、彩云间都是观景性的,从人下门游乐方式的发展来看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的观景式的游憩方式,对景观的要求趋向可听、可触、可嗅、可戏方面发展。

图2兴庆公园彩云间

3.城市公园系统对策

城市公园是伴随着改善大城市的住区条件、环境而产生的,不论是西方出现的居住郊区化,还是在中国现阶段的城市住区园林化,都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然更好融合的居住环境的向往。不论是田园城市理论、还是山水城市理论都试图解决由于工湘发展产生的居住与自然环境分离的矛盾。

图3公园理想级配模式图

系统理论是20世纪重大的科技成果,对社会的发展在多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绿地系统的建立就是该理论指导下的产物。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中指出:应当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体系,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沪、游憩休闲和城市文化等功能的活动。现阶段应当进行绿地的系统规划应当点、线、面结合,即以小区游园、街头绿地等点状绿地与城市公园的面状约牡也相结合以你首绿化,带状公园为贯穿,形成具有系统化的级配模式,理想的级配模式如图3所示。

结束语

总之,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要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节约建设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从不同人群内心深处对景观的需求考虑,遵循生物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及公众的认同感,井体现当代城市的人文关怀。将其设计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尊重传统、赋予新意;多设项目、重视游乐;广造绿地、精创景观:慎造地形、巧理水体,集游览、休闲,游乐、文化、生态于一体的舒适、祥和的城市公共绿地。

参考文献

[1]傅伯杰,陈利项,马克明,王仰麟: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10

[2]王向荣,林管: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王晓俊二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4]孟刚,李岚,李瑞冬,魏枢:城市公园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5]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公园景观设计规范范文第3篇

近年来,城市环境迅猛发展,水景观空间一如既往的受到市民喜欢和亲近。而作者时常听闻,少年嬉水游泳溺死、冬季路人落水而导致惨痛的悲剧,水安全隐患令人深思。如何在滨水空间中营造既有休闲功能、美观效益,同时又具备高安全、低隐患的亲水空间环境?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滨水景观空间现状的分析及问题的提取;第二部分结合具体的空间设计方法,从多方面出发,呈现设计原则和方法;第三部分是基于天津清净湖环湖景观带的实际案例,贯彻前文研究得出的设计方法。

针对滨水景观空间设计的研究,力求对今后亲水景观空间设计提供参考价值,提出在亲水空间设计中所注意事项及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 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绪论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在我国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中,已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城市滨水空间已成为市民生活和休闲的重要场所,并以此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目前在我国的滨水区建设改造中,景观设计者还仅仅驻足于它的经济、功能和美学方面,很少从人们日常使用的安全性上来真正的考虑,从而造成滨水空间日常使用的安全隐患问题。

水是城市景观中的亮点,给人以舒适的感知,城市环境需要水景观的滋润,更需要一片“安全”的景观水服务于使用人群,才可谓大美之水!

论题背景

1、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的发展,滨水空间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意外落水事故频繁发生,其悲剧后果令人深思!安全性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第一准则,其他一切因素都要建立在它的基础上,没有了安全作保证,一切都无从谈起。人们在滨水空间中活动时,常会发生摔倒事故、跌落事故、溺水事故等。这些事故的发生,有时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疏忽所致,与空间环境及景观设计的安全性也有很大的关系。

2、研究对象

作者主要研究城市水陆相接的界面及界面两侧一定距离的区域,如亲水休闲平台、景观小品设施、护坡驳岸、广场铺装、照明设施、植物景观等多方面与人的安全性密切相关的因素。与人安全相关的因素不是单独一个,而是滨水空间多种因素的集合。因素之间有着关联互补的关系,共同营造一个高安全、低隐患的滨水活动区域。

3、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滨水空间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亲水空间的生命安全和景观水区域的嬉水安全。同时,从设计师的角度上讲,希望得出较为全面细致的设计方法和模式,为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使滨水空间富有时代感,同时又迎合了市民与生俱来的亲水天性和安全性需求。

二、设计研究

研究通过对实际案例和城市现存滨水空间的分析考察,将滨水空间内与人行为安全和心理安全相关的因素一一列举出来,通过分析各个因素的种类和特点,以使用者为出发点,以城市景观为结合点,通过梳理提炼重点的因素,得出了以下设计分析及相关结论。

1、亲水平台设计

现有常见的亲水平台大体分为两种,分别是内嵌式和出挑式。内嵌式距离景观水较远,亲水性差,但是能够保证安全性。外挑式亲水平台亲水性较好,但是安全性较差,尤其是相对较深的水体,对在平台上活动的人群存在安全的隐患和心理上的不适感。

亲水平台的设计和定位须与场所功能性质相结合,如内嵌式平台适合远望水景,可营造良好的景观观望点;出挑式平台设计可作为亲水嬉水的功能空间,设计中须充分考虑景观水深和水质条件。设计是在进行设计时,首先应满足项目所在地相应的设计规范,《公园设计规范》中就明确说明,在近水区域2.0米范围内水深大于0.7米,平台须设栏杆。

2、驳岸设计

现有常见的驳岸形式大体为草坡入水驳岸、景观置石驳岸、亲水台阶式驳岸、退台式驳岸、垂直立砌驳岸等。

其中草坡入水驳岸、景观置石驳岸实际较为安全,设计多可结合植物种植营造生态型野趣驳岸,但是这种驳岸亲水性较差,尤其在管理较差的区域,游人不敢靠近,无形中形成了人与景观水的隔离。退台式驳岸整体安全性不够,台地与台地之间也存在安全隐患,设计须结合栏杆和防滑措施。垂直型驳岸空间呆板无趣,并且有一定心理不安的感觉,设计需结合栏杆保证场地安全性,在垂直驳岸上可以营造立体绿化,整添水岸景观性。

3、安全设施设计

滨水空间设施从安全性角度上分为栏杆、小品、标示及指示系统等。设施指引着使用者正确、安全的行为方式,承担场地空间的提示与维护的作用,在不同安全系数的滨水空间设置不同特点的设施,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同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场地功能和使用人群的特点。

栏杆设计,从视觉效果上分为软质形式和硬质形式。软质栏杆能够保证使用者的亲水性,但是无形中怂恿了戏水者的过度亲水行为,存在安全隐患。硬质栏杆安全系数较高,但是会阻碍了市民的亲水行为。栏杆从材质上可分为金属栏杆、木质栏杆、混凝土栏杆、石材栏杆、混合型栏杆等。

在栏杆的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栏杆尺寸不当,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尺寸或未达到当地规范要求。二是栏杆的设置位置不当,并未能与其他景观构件形成良好的结合。从亲水空间管理方面,栏杆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不稳固的栏杆安全隐患非常严重,很容易造成市民落水事故。

景观小品作为直接与人相接触的设施,其尺寸和材料的确定须考虑人的行为习惯和心理习惯。

滨水空间是市民最喜爱的去处,往往在游玩儿尽兴时,忽略了人身安全,所以空间安全标示系统尤为重要。包括水深危险警示牌、临时性安全隐患警示牌、防滑警告牌等多种人性关怀的设施能够保证滨水空间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在垂直型驳岸处还可设置小平台或者水下脚踏台等自救设施,以保证不幸落水的使用者能够顺利自救。

在滨水空间设计中,还需在合适的位置安排安全的无障碍设施,提高弱势群体的使用安全性。

4、铺装设计

铺装材质的确定关乎使用者的步行安全,尤其是在亲水铺装区,铺装上容易溅上水珠,大大增大了安全隐患。滨水空间主要选用防滑效果较好的铺装材料。常用的铺装材质分为石材、防腐木、植草、混凝土、沥青、金属、玻璃等。其中防腐木、沥青、植草较为安全。石材铺装须选用荔枝面或毛面材质,禁止选用磨光面石材铺装材料。金属和玻璃铺装材料安全系数较低,在滨水场地设计中建议慎用。

为保证安全性,铺装设计中可加入指示性色带或者其他材质的铺装带,以提示游人正确、安全的游憩方向。

5、照明设计

滨水空间的照明不但可以保证游人夜间的安全通行,而且还可以增添滨水空间夜景的魅力。行人在夜间通行时,无充足的灯光照明,有些写在高台边界的警示语无法看见,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照明在形式上分为基础性照明和氛围性照明。色彩心理学显示,冷白色和蓝色灯光具有镇静功效,适合于基础性照明。红色和黄色的灯光对人的刺激和提醒作用比较强,适合烘托气氛。设计师在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中,慎用旋转及闪烁的光源,注意眩光问题,并且在人可触及范围内需使用冷光源。

6、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是滨水空间重要的景观资源,同时在人行为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植物设计,不仅增添空间的色彩化和多样性,同时还可以保证使用者行为的条理性和安全性。设计可在水边种植绿篱,以形成人与水的隔离。植物还可以结合栏杆、设施共同指引使用者正确的行为方向,以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除上述相关因素外,设计师还可以增设安全急救设施、逃生指示牌等,在意外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实施营救或自救。

天津清净湖环湖景观带设计实例

项目概述

清净湖位于天津生态成核心区,湖水面约115ha,平均水深为2.0m。 规划设计用地为围绕清净湖的湖岸用地,景观工程占地面积约18.24公顷,景观湖岸平均宽约20米,岸线长约6890米。

图1 2011年基地现状分析及照片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清净湖具有很大的景观开发价值,周边地块为商业区和居住区,环湖景观带规划人流密度较大,营造一个人性化、时代感的环湖景观带成为必然。景观湖具有湖面大、水深较深、游览岸线长等特点,使用者游憩安全尤其重要。

二、场地空间设计要点

环湖景观带基于现状场地特点,分析周边地块用地性质,以提供给周边住区合理尺度的滨水景观空间为基本出发点。充分考虑市民游憩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审美需求,注入时代感的设计理念和景观元素,从而达到整体场地空间秉承设计理念与场地空间有机结合。

图2 2011景观节点平面及效果图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图3 2011景观节点平面及效果图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环湖景观带较窄,现有驳岸坡度为25%,土质较为疏松。设计营造一条环湖健身步道,串联不同功能性质和景观特色的滨水空间,景观场地营造充分注重市民游憩安全性,基于此设计目标,设计主要做到以下几个要点:①在人流较为密集的景观场地内,驳岸采用大台阶入水的驳岸形式,同时近水安全区(水深小于0.7米)延伸到3-5米,在场地两侧采取设置景观置石和种植水生观赏植物两措施相结合的手法,保证景观场地的安全性。②局部节点采用退台式亲水平台,一级平台设置栏杆加以维护,形成瞭望空间。二级台阶营造亲水台阶,同时在台阶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戒牌,安全警戒牌内增设照明灯,使之夜间可视。③铺装采用毛面或荔枝面石材铺装,局部采用防滑加工处理措施,以保证游人活动安全④近水活动区照明多采用冷白光和蓝色等冷色光源,营造冷静的场地氛围。⑤局部设置浅水区,设置景观木栈道,供游人游览体验。木栈道采用防滑防腐木。⑥在人流较少的普通游览区,采用草坡结合置石驳岸,同时结合水生植物种植,形成人与水的隔离。

结论

本文通过对现有滨水空间的梳理和提炼,发现一些问题,同时针对相关因素如驳岸、亲水平台、铺装照明、设施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微不足道的设计关注点及注意事项,希望能给未来滨水空间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只有在设计之初就把安全性设计考虑进去,避免华而不实的对景观元素的堆砌和效果的盲目追求,才能使设计向着更加有效、合理、科学的方向发展,才能更好提升城市滨水空间的整体景观形象,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更好地为大众服务,从而真正达到人性化设计。相信通过建立合理的机制,通过安全的设计、安全的管理和使用者的安全使用,能创造出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美观、更加安全的滨水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 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公园景观设计规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a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1-0111-03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是塔里木大学园林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课程开设在本科大三学年第一学期,共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设计实践24学时,课程教学实习5d。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掌握科学的规划设计程序,重要的植物选择配植原则、基本配植方式、配植的艺术原理以及不同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塑造设计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在园林植物配置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植物种植规划设计方案,绘制规范的种植规划及设计图,并能进行设计效果的表达;能识读并绘制常规方案的种植施工图,最终为特定园林项目的建设实施服务[1]。

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走入社会,必须满足公司企业及单位的专业要求,只有使学生毕业后不再经过社会培训就能胜任植物种植设计的工作,才能得到就职单位的认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学有所用,使学习的知识符合公司单位的需求,就必须在教学中打破常规,进行教学改革[2]。笔者通过与从事专业实践工作的毕业生、景观工程企业负责人及项目管理人员、同类院校的专业教师、在校专业学生的交流与反馈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及实用性强的特点,对《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

1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教学体系改革之前,课程理论教学和设计实践采用的是穿插布置的形式,3次设计实践分别安排在理论教学的前期、中期及末期。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每一次的设计实践都须用到课程的全部知识,在没有接受完整理论教学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设计实践会出现很多基础性的问题,教师在指导时也会很吃力,因为这些问题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在设计实践时的确还未讲授。改革后,采取先理论讲授再设计实践,二者分别集中的教学体系,使教师和学生获得完整清晰的教学节奏,同时这也符合先理论再实践的基本教学规律,也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安排和开展,提升教学质量。

2 设计实践内容的改革

2.1 设计实践主题的调整 在多次与从事园林项目实践的毕业生及园林设计施工企业负责人交流的前提下,选择了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3个设计主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每个设计主题课内安排8学时,以尽可能地给学生和教师提供必要的设计互动与评讲交流时间(见表1)。每个设计主题都设置了可让学生实地踏查和分析的真实场地,同时采取场地面积逐渐变大、设计内容逐步增多、绘图要求逐级提高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导入―熟知―掌握”的学习过程。

2.2 增加植物种植设计规范方面内容 在以往的种植设计实践教学中,多考察学生在方案中植物选择的合理性及对配植艺术的理解与掌握,并没有对设计方案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规范有特别要求。而在多年的环境建设实践中,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到地方政府,都因地制宜的总结和提出了关于植物选择和配置的原则性规定和要求,如《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2006)等。学生没有了解和熟悉这些规范,刚进入企业单位参与实践就会觉得不适应。因此,在课程专项设计实践中,特别增加了有关设计规范及指导性文件的学习,让学生尽早熟悉植物景观设计实践的相关规范和要求。

2.3 重视当地苗圃可提供的园林植物种类,关注新优园林植物品种的学习和应用 植物材料是植物种植设计的基础与必备,也是园林种植设计创新、与时俱进的体现。学生在进行《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课程学习时会接触到几百种植物,但进入公司企业项目实践时才发现可用的植物种类远没有教科书中那么丰富,当地苗圃所能提供的植物种类成为种植设计中植物丰富度的决定性因素,这也是因为地域、技术及市场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在课程后期的设计实践时,要有意识的引导并要求学生去收集和了解园林苗木生产企业的植物种类信息、规格及价格等重要因素,并以此制作新疆地区常用园林植物资源信息数据库,使设计训练更贴近于实际。另外,随着各地园林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相关商业公司加大了对园林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引种力度,这些机构每年都会向市场上推出一批较为成熟的园林植物新品种。作为专业教师必须及时关注这些市场上出现的新型园林植物品种,了解其生长特性、观赏特点、适用场所及市场价格等信息,及时地向学生介绍其中的优秀品种,由此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使其掌握更多的应用植物种类信息,使学生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学会自我选择与创新,能够设计出紧跟时展、满足市场需求、生态功能强大、观赏效果新颖的园林景观。

3 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重视场地现状踏查与分析的指导 对设计场地现状的测量、踏查及分析是进行植物种植设计的重要前提。设计师对场地的理解和对其精神的感悟完全依靠图纸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至少一次最好多次的现场踏察才能对场地及其环境有个透彻的理解,从而把握场地的感觉,把握场地与周围区域的关系,全面领会场地基本状况及特征[3]。在课程实践教学中,改变以往采用各种条件都设定好的虚拟场地让学生进行项目设计的做法。每次设计任务我们会选择一块具有代表性的真实场地,指导学生进行现场测绘、踏查与调研,重点对与植物配置有关的自然条件、人工设施、环境条件、视觉质量等因素进行现状分析,同时指导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图的绘制和标注方法。

3.2 从自然中学习,从现实优秀案例中学习,提高学生植物配置技能

3.2.1 向大自然学习 大自然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创作的源泉,师法自然是的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途径。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及其构成形式为园林设计实践提供灵感,对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借鉴性[4]。有目的地借b地域优美的自然群落的景观,对体现当地植物景观特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为期5d的课程教学实习中,安排2d时间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发现优美的植物群落,便指导学生利用坐标纸将群落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植物种类、群落外貌等信息进行测绘记录、拍照,以便作为种植设计学习借鉴的资料。

3.2.2 向优秀的植物景观配植实例学习 在向大自然学习的同时,让学生深入城市公园、道路绿地、滨水绿地、居住区绿地、庭院花园中,寻找优秀的植物景观配植实例并进行测绘记录。

3.2.3 对经典的植物配置案例进行临摹 采用课余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对经典的植物配置案例进行图纸临摹,学生可以选择原版临摹,也可以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创新。交图时按照临摹质量及是否有创新进行评分,并将分数纳入课程总评考核体系。通过此种教学方式的实践,能够快速有效的使学生熟悉植物艺术配置的基本模式,感知植物个体在空间平面中的布置结构,了解植物景观图纸表现的基本规范和技法,积累配置经验与技巧,增加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3 评图交流教学法 对于一次设计实践,8个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设计制图工作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在有限的课时中,安排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评图,通过面对面的评讲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设计想法,及时纠正出现的设计错误,鼓励出现的设计亮点,引导正确的的设计构思及进度。评图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讲授课堂上没有深入探讨的专题内容,因为没有课堂教学的拘谨,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评图教学中,教师要与每一位学生交流,主动与学生交流,特别是那些富有设计想法但性格较腼腆的同学,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设计潜力。

3.4 肯定和鼓励教学法 实践表明,采取肯定与鼓励教学的方式,是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创新思维与调动其潜在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对于设计类课程,肯定与鼓励是激发学生创新设计热情,提升设计兴趣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5]。肯定和鼓励教学主要应用在课程设计实践过程中,如在对其设计作品进行点评时,要善于发现学生设计的亮点,并着重表扬与肯定,对学生设计中的创新和改变进行鼓励和赞赏――即使构思还很不成熟,对其不足或错误也要以委婉的方式表达,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其对专业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

3.5 主动与园林实践一线人员交流,进行现场教学 除以上教学方法外,带领学生主动与在园林实践工作一线的管理者,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苗圃企业负责人等进行交流,采用现场讲座教学的方式,请他们介绍专业领域市场的的发展、新动态及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的资讯、技术规范以及施工技术手段,使学生了解课程所学知识与现实工作的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握课程在专业领域中的定位以及自己在日后学习和就业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邵锋,包志毅,宁惠娟,等.风景园林专业“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7(2):96-98,101.

[2]廖振军,王前莉,黄琦珊.基于满足市场需求的“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大学教育,2013(03):102-103,108.

[3]姚成丽.浅析场地分析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06(6):142-143.

[4]丹,李雄.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12(04):29-32.

公园景观设计规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花园式办公楼;景观设计;措施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品位和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从对物质要求逐渐向心理和情感需求、生态环保的要求等方面转化。从生态角度讲,景观设计应尽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使城市的生态负效应尽量得以补偿,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景观规划与设计,形成一种与生态规律、审美标准、民族文化特点的多样化相符的实用功能方式。而且景观设计能够保护以及调节部分范围中的生态,改变局部环境气候状况。办公族又是从事脑力劳动的族,窗外优美的景观环境将成为工作之外的视觉休息点,优美的环境将会起到振奋精神、减轻疲劳的作用。根据办公园区的商业特点,在办公区与休闲区之间创造鲜明的景观形象,打造丰富的视觉焦点,为办公族带来身心的愉悦。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让很多办公群体对空间环境的认识和要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办公时间不断增加,对现代办公空间环境的设计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绿色环保的现代办公场所带来的益处,整个商务办公分为生态组合式、生态联合式和生态别墅式三种办公空间,使办公灵活而多样,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一 、花园式办公楼景观设计重要性

商务办公园区一般是由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建设的独立的办公区域,既可以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管理服务机构集聚而成,也可以是是具有相似功能的企业组合而成,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研究设计等第三产业中必须依托办公楼为载体进行组织活动的行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公区域,园区基础服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力求创造一种花园式的办公环境。

二 、设计理念DD花园式办公楼

因此,在环境打造上突出的是建筑单体与生态的结合,在对自由形式、自然风格的追求以及对空间的艺术处理手法的基础上,花园、步行小径、雕塑、建筑、水景和风被整合在一起共同创造该体验空间。上海枫林路医药研究大厦二期景观设计花园式办公设计将为这里的员工提供一处网格化的花园,人们可以在这里健身、欣赏雕塑或者简单的在小径上漫步,同时也为在园区外来访者提供了休息、放松和交流信息的私密空间。创造一个办公与休闲的呼应空间,形成一处低碳、环保的绿色办公园。

1.灵活运用滨水空间

引水入园,对于打造现代的花园式办公为主的商务区至关重要,这个构想是充分利用场地的水资源和保留现有地势,水系环绕建筑分布,营造了丰富的、舒适的休闲滨水空间,最大限度地释放公共活动空间,满足人们亲水的情感需要,经过空间的收放开合,体会步移景异的情境,消减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创造一个自然美丽、而已得当的生态城区,适度规划合理水域面积能够有效提高城区生态环境、土地价值和景观价值;打造富有活力的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增加人们的活动区。

2.绿化设计

绿化作为环境的重要元素,就像一个美丽的风景画挂在窗外,创造一种轻松的办公氛围。种植设计以开放性立体草坪为主调,以中央公园为中心,以各建筑花园组团为单位,以建筑为主要结合点,形成多个不同风格的栽植形式,以不同的植物配置为划分特色。

2.1中央花园:主要与水景相结合的绿植较多,在水系高点边缘种植物亚乔木与与常青相配合的组团,低一层次配以花灌木,水系边角栽植观赏性较强的水生植物,如:香蒲、水葱、茭白、菖蒲、鸢尾、再力花、梭鱼草等;落叶乔木以五角枫为主打元素,舞动的五角枫林为整个办公空间提供一种强烈的色彩冲激。

2.2建筑与竹子的搭配:在整栋别墅建筑入户处或者窗下,以早园竹、刚竹、为主要元素,竹林摇动,呈现出建筑与环境之间轻微的气流,竹林围合的通透而又紧密的空间创造出别样的静溢。

2.3色彩流动的花园种植:以紫薇、紫荆、樱花、海棠等紫系的花灌木植物为主打。流动的园路在视觉上形成协调的韵律,使用者有种贴近自然的自得和喜悦。

以黄色系植物为主,如银杏、枫树、无患子,黄色作为理智色,营造一处无拘无束的办公环境。

以冷色系植物为主,寓意淡雅素洁,代表树种有丁香、珍珠梅、白玉兰、八仙花、栀子花等。

3.自然化原则

景观设计是人们思想创作的现实体现,它可以打破设计规范、条列,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但作为开放式公园的景观设计是融入生态系统中的,因而其设计的风格满足自然化的特征,不生硬,不做作,不突兀,富有情趣并与周围能很好的融合。

4.追求艺术与绿化的融合居住区花园式景观绿化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将艺术融入景观绿化,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同时又是植物、建筑等综合在一起的造型艺术。因此在办公地的绿化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对比与调和、韵律节奏、主从搭配等设计手法以及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等多种绿化手段的运用来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如:大花乔木柔化建筑生硬的线条,观花观叶灌木与背景乔木形成空间落差、形态的对比,色花和色叶在绿化景观的的颜色搭配和对比,在空旷草坪中营造棕榈小岛的空间变换等。总之就是利用苗木特有形态,在空间组织上、色彩组织、形态组织上达到景随步移的效果,同时兼备观赏性与实用性

5. 植物与建筑的关系。在整个区中,建筑是主景,植物起到陪衬的作用,怎样设计植物让建筑与整个环境相互协调、和谐。建筑的基础,需要植物遮挡,但是我们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植物呢?设计时要考虑植物的颜色、植物的高度以及植物的形态,植物一般采用常绿的深绿色的植物,高度一般要看建筑的基础以及建筑的窗户等来决定植物的高度,一般用比较整齐整型的植物,这样既可装饰建筑,又能增加建筑的稳重感。如雀舌黄杨,大叶黄杨,都是比较不错的选择。另外,建筑外的机电设备也需要植物遮挡,植物配置时既要考虑不影响设备的功能,又能美化环境。其次,还有建筑的墙角,用什么植物比较合适呢?一般采用竖向的常绿植物遮挡建筑,这样既可软化建筑的转角,又不破坏建筑的立体感。对于配置在建筑周围的大乔木,一般距离建筑5米左中为宜,并避开阳台正对面,不影响居民向外的观看视线,适当给一楼住户留一些观赏距离和空间。建筑的南面与北面的植物配置也不一样,建筑南面的阳光多,多种植落叶树种,北面阳光少,主要种一些喜荫耐寒树种

三、结语

传统的办公空间DD城市CBD等办公写字楼,已带来了一些明显的社会问题,如交通堵塞、人口高密度、办公族“亚健康”等,而花园式商务办公园区是一种低密度、高品质、个性化的商务办公模式,其必将会越来越收到人们的亲睐。而其景观设计必须严格从“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使用人群行为心理”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取以得三者之间的协调,打造真正花园式的、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社会办公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滨谊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DD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J].新建筑,2001,(5)

[2]徐洋、肖宗仁.商务园在上海的兴起与发展[J ].中国房地产,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