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信息经济和信息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的出现,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信息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性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区域政府如何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实际情况,在现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发展规划,将是其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重视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1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概述

 

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可以利用信息经济测度法进行定量和定性的量度。其中,主要涉及到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测度方法、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以及信息化指数模型。在发展区域经济的环节,通过发挥信息经济模型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为区域经济发展制定良好的规划。同时,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有利于区域政府对自身区域内的企业和产业进行管理,实现企业及产业化工程共同发展,进而为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问题。

 

2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应用

 

近几年,信息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政府重视本地信息化工程建设及支持信息化工程发展的同时,针对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研究工作,也逐渐的开展起来。在实际工作中,明确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的作用,并不断优化其发展的模式,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2.1信息经济活动与经济发展相互激活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通过发挥信息经济发展的优势,可以促使信息经济活动与经济发展相互激活,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通常情况下,信息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并在市场推广方面提高效率。其次,通过对信息经济活动的总结与分析,也能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信息管理的效率。因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信息经济活动与经济发展相互激活,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2信息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助推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助推作用,也是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信息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助推作用,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中企业及信息工程的发展中。通过政府积极鼓励信息经济及信息工程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区域经济的发展,促成区域经济快速的发展下去。其次,通过信息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助推作用,可以有效的缩短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使之可以更加合理的开展经济活动。

 

3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重视发挥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区域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区域内的企业利用信息经济发展的优势,实现企业创新发展,重视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及体制创新,提高企业发展的竞争实力。其次,区域政府还应贯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战略,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因此,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积极的探究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 发展 前途 对策

一、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意义

区域经济使推动我国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应当格外注重区域经济的发展步伐,从意义上着眼,提高认识,时刻为发展区域经济做好准备。

(一)从经济价值上看,发展区域经济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步伐

从某种意义上讲,区域经济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因此,加强区域经济的发展步伐对于城市的整体经济利益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区划区域经济的发展,才能使经济发展突出应有的特色,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毕竟,发展区域经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同时,这样,城市的发展水平才能更好的通过区域经济来完成。可见,区域经济确实为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提供了绿色的养分,促进了城市的和谐发展。

(二)从宣传价值上看,发展区域经济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对外良好形象

区域经济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需要各界给予高度的重视。一旦落实好相关政策制度,区域经济就会向着平稳和谐的方向发展,从而带动城市的发展步伐,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提升。因此,区域经济使城市发展的一条重要命脉。从上市对外形象角度考虑,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为提升城市影响力尽了一份力,使城市保持活力。

(三)从政治价值上看,发展区域经济有利于我国社会的积极稳定

发展区域经济是社会稳定、政治团结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能够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增加人民收入,生活富裕了,无疑有助于巩固团结,进而从根本上维护民社会稳定。

二、确保区域经济发展前途的策略

认清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后,我们应当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使区域经济带动社会进步,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一)加强宏观调控,进行必要的政府干预

从我国目前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情况来看,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了,但是市场发育还不充分,各地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差距很大,全国统一的市场尚未形成。所以政府应通过转变自身职能,促进市场发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比较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还应通过制定适当的区域经济政策,防止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导致地区差距讲一步扩大。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政府通过必要的投资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强不发达地区的智力投资,扶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措施,达到各个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同时寻求“点”的突破,国家在各地区发展的点上集中投入资金、引入技术,培植主导产业,使之成为真正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极。

(二)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利益调整机制

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引导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出口导向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主力军的作用。中部地区多数都是农业大省,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调出基地,充分利用其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地处全国水陆运输网络中枢的有利区位和综合资源优势,“东引西进”加快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就有可能尽快崛起,成长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主动力。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西部大开发战略力图通过实施西气东输、东电西送、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等通道网络建设,与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搭建更宽广的平台。

(三)明确区域政策,培育市场体系

现在,我国资源配置是依靠市场机制来进行的,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适应市场机制作用的要求,为此,要加快培育市场体系即包括理顺价格关系,发展商品市场特别是要素市场,改造区域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市场体系等,以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增强区域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推动力。市场的主体是企业,区域产业政策的效果如何,最终看企业对他反应的灵敏程度,通过企业的具体活动,实现区域产业政策的目标。

(四)进一步优化国土开发格局,革新发展模式

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各类经济区,增强区域经济的活力和带动力。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就是要在调整国土开发格局的基础上,按照资源、环境与人口、经济相均衡的原则,统筹规划、优化开发、合理布局。引导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产业相对集聚发展,形成以开发区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构建均衡、和谐、高效和可持续的国土开发格局。

三、结语

区域经济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其在自身经济价值、宣传价值及政治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后,强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不言自明。自然得到了公众的普遍认可。人们也更加热心关注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所以,如何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出路。当然,发展区域经济光靠一些措施还不够,还应当在城市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社会意识,最大限度的推动区域经济全面铺开,确保其发展质量和效率,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书写更为壮美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杨芳.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不会停止[N].国际商报.2009

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一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技术。掌握某一领域尖端的技术是企业运营的秘密武器,目前实现市场垄断的方法以技术垄断为主。实现这种垄断形式的最主要条件就是拥有掌握具体技术的人力资源。利用技术研发新型的产品,以实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是拥有专业技术。根据对我国的技术工人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现在我国对高级技工的需求是巨大的,每年的短缺数量高达十万。当前,地方政府每年都将很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争夺高科技人才上。由于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各地政府逐渐转变观念,开始重视对专业技术人力资源的培养。

三是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最有效的培养人力资源的方法就是教育。所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建设力度。落实到各地政府,培养本地的人力资源周期相对较短,见效较快。因此可以说,做好教育工作,一定程度上就保证了当地人力资源的连续性,从长远来看,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提升当地的人力资源素质。

二、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由于全球范围内开始转变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往那种单一使用经济资源的模式不再适合今天的社会。我国的特点是人口众多,资源稀缺,这大大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不过,若是可以合理利用人口,就可以将人口压力转化成人口优势,最终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在众多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案例中,浙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浙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其土地面积有10.55万平方公里,在土地资源方面的优势不多,不过却成了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根据历年来的调查发现,近几十年浙江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居全国首位,那么浙江要如何保持当前的经济形势,并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全省人口优势,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计算分析,对专业技术人员在总人员中的比重进行OLS回归分析,最终得到的DW值是0.14。这个数字表明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同专业技术人员占人员比例有直接的关系。保证了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才能确保区域经济的稳定增长。从以上的论证结果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在未来,经济得到增长后,地区会增加对人力资源的投入,继而增加高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又反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对上述的分析进行总结可以知道,人力资源可以强有力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同时也证明了人力资源和区域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培养的政策

建议通过协调人力资源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保证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注重人才培养,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对于如何培养人力资源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进行讨论:

1.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努力改善人才质量,增加人力资源数量。还是将浙江省作为案例,虽然拥有著名的浙江大学,但也应当注意建设其他重点大学。大学是培养区域人力资源的重要场所。政府部门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增加就业机会,给地方的人力资源的培养创造出合适的工作环境,防止出现人力资源的损失。学校可以配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要,有目的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令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源能够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

2.大力引进外省优秀人力资源。只是依靠当地拥有的人力资源无法形成长期有效的人才培养战略。地方性的人力资源开发往往会受到区域限制和平台限制,使得人力资源无法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的需求,所以地方政府应当吸引外来的人力资源,注重引进高端人才。为外来人才提供完善的发展平台才能吸引人才,从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政府应该重点发展科技、教育和卫生事业,这样才能有利于人才集聚。除此之外,对于人力资源也得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但是人力资源的增加也会给区域管理增加压力。所以,地方除了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还应当注意管理模式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最终让人力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3.推动第二、第三产业。以往占区域经济比重较大的重工业作为第一产业,要想实现生产率的增长和利润的增长就得增加资本投入。二、三产业需要的则是大量优质的人力资源。历史证明了高能耗、高污染的第一产业逐渐无法适应现在社会对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各地地方政府逐渐削减了第一产业的比重。中国尚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时期,需要加快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快产业结构布局调整,逐渐增加二三产业的比重,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4.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区域经济要想平衡稳定发展,就离不开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我国的现状人力资源利用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地区都存在落后区域,这些地区的基础建设往往不够完善,工作环境恶劣,导致人才流失,极大地限制了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最近几年,城市化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村的第三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急缺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因此,政府部门在对人力资源进行调配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缺口的问题。长效机制对于扶持农村地区经济而言是必要的,适当的协助可以很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改善人力资源吸收机制。

四、结语

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路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影响;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3-0050-02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现代化的支撑载体和重要标志,公路交通是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交通运输是连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环节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运输途径。作为最基本、最广泛的交通运输形式,公路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引导生产力布局、沟通城乡、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发挥着支撑性基础作用,为人员流动和商品流通提供了基础条件;区域经济是由空间资源组成的地区经济集合体,是一定地区范围内产生的资源配置活动和全部经济活动。区域经济发展与公路交通运输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一、公路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交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脉。交通若满足不了经济发展需要,则会制约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安全高效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能拉近工业中心与经济圈之间的距离,形成统一的市场竞争机制,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便捷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便于科学文化传播和人才交流,促进生产资料合理分配,拓宽人们视野,促进人们积极参与经济活动,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公路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国家或区域经济需要由安全、高效和完备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做保障,才会长期发展。高效完备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不仅能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还能改变区域的地理位置的优劣,促进各区域之间协调发展。

公路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会导致交通运输发生变化,而交通运输发生变化,必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交通运输的扩大与增强,将提高社会产值,促进国有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与质量安全提升,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基础,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二、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

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是指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各方面与经济发展各方面之间相互协调统一、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此,应选择适应性发展战略,确保公路交通和经济发展间的相互适应。

1.公路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应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应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增长速度与道路运输需求,应与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相适应;路网结构、规模和服务水平,应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以保证公路交通运输发展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供需平衡。应全面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与公路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促进经济发育进化的措施。

3.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应与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相适应。通过实施多式联运,使路网建设和区域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与配合。

4.公路网规划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合理布局,保证区域公路网建设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如区域公路网建设与区域资源分布、人口分布、城镇分布和大型厂矿分布等相适应。

三、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通过投资乘数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投资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可推动区域内公路运输行业与相关联行业的发展。

2.完成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其直接经济效应为减少公路交通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和提升交通运输的安全性。

3.完成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其间接经济效应为合理布局区域经济空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加强区域经济联系的关联性。

4.加强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域经济运行环境。公路交通运输可改善投资环境,转变人们的思维理念,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5.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利于拉动区域经济投资。客运、货运为经济建设发展的要素,要想富先修路,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四、公路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提高城市的外在形象。公路的形象与城市的外在形象息息相关,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密切,完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能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外在形象,能提升城市软实力,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经济发展需要资本,要实现资本聚集,必须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改善交通运输网,完善交通运输环境,从而对沿线地区的投资环境产生影响,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民间资本、外资和国有资本等融资体系将发挥明显作用,促进知识性密集型产业发展。

3.优化资源配置。区域经济发展与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密不可分,不同地区的经济能力存在差异,主要与城市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有关,便捷的交通条件能使城市成为有机的整体,形成经济规模效应。若城市的经济圈经济发达,则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很高,且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也会得到完善。

4.促进城市开发建设。公路交通运输是城市开发和建设的基础,通过完善城市的交通运输状况,有助于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受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政策和地理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5.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公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能节约运输时间,缩短运输距离,促进科技进步和区域产业升级优化,能将有效的资源流向高附加值的区域,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业是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公路交通运输网能促进城市经济圈内外的辐射度,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6.促进技术创新。完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能提高城市外部技术的整合能力,可使城市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城市对人才更具有吸引力。加强城市经济圈内的经济联系,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更好地创办现代化科技企业,建设一批正规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大型企业,有效地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7.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是城市与农村链接的重要工具,公路运输的发展可以改善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随着道路的不断扩修,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公路交通是非常重要的经济纽带。我国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实现了村村通、路路通,推进了城乡客运出行服务均等化,形成了城际、城市、城乡和镇村公交客运网络,为加快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提供了公共交通保障和支撑,公路交通运输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8.带动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快当地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如对于旅游文化产业,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可带动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业发展。我国城乡道路建设的发展,还可推助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五、以公路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1.依托公路交通运输,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围绕区域经济与产业布局,对区域经济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加快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公路交通运输快速通道的作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经贸英语的教育和研究应以全球为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任何区域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全球化这个大环境。全球化意味着我们在部分领域,主要是在经济、技术领域,适应一套新的国际化成规。众所周知,商贸活动涉及面非常广泛。它不仅包括金融、投资、保险、财会,还包括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信息处理、对外贸易等。如何把这些貌似分属不同领域的内容组合成统一的有机体,并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是商贸英语课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对事物的静止观察和强行分割,必然产生片面性,而被动地去记忆这些分割开的内容又使人感到乏味而收获不大。目前人们已经意识到英语的“教”与“学”应注重“实用性”、“应用性”、“复合性”。如何把英语语言学习与经贸专业知识有效地结合,使学生对商贸活动所涉及的范围有系统的了解,并能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经济建设,是经贸英语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全球化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经贸英语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培养的经贸英语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广阔的专业知识,同时又了解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能够利用专业知识为经济服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社会上从事涉外商贸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很多高校开设了商贸英语课程,还有些高校成立了经贸英语系或经贸外语学院。这都是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也希望把所学外语运用于商贸活动中。但是,由于在教学管理方面,经贸英语课程设置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对脱节,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的需求不能产生良性互动。其次,经贸英语学习者缺乏跨文化意识。在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交际双方的语言中包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若交际仅局限于对语言表面的理解,而忽视了一些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就会造成交际的失败。这些问题妨碍了经贸英语教学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所以,尽管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已达到了一定水平,他们却很难和外商直接谈判,更不用说做同步口译工作。因而经贸英语的教育和研究必然要顺应全球化的趋势,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培育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适应全球经济需求的高级经贸人才。

比较经贸英语在区域经济中的角色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经贸英语教育应为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但是在利用智力资源兴办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同时代的要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却显得较薄弱,这说明我国经贸英语教育融入区域经济建设的路还很长,仅处在初级阶段。

研究表明,在区域综合发展差距中,教育竞争力的差距是重要的差距,是区域经济差异的瓶颈所在:教育竞争力较强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教育竞争力等级低的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受到极大制约,在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是地区差异扩大的首要原因。经贸英语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与影响区域经济运行的再生性要素(主要指人力、科技)、牵动性要素和制动性要素直接对区域经济的运行发生作用,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整体格局,既有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精深知识,又有良好的外语表达能力的人才将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是:外语与其他学科,如外贸、旅游、外交、经济、法律、新闻等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英语学习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达地区的“英语热”往往影响推动着其他地区的英语学习,对英语的关注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带动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经济界人士更多的是重视区域经济发展及文化研究,经贸英语的教育如何把英语学习纳入区域经济的范畴,进行整合研究,是一个教育的创新,也是经济研究的一个延伸。具体讲,经贸英语课程改革应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市场需求的中长期预测为基础,因地、因校设置专业与课程。要充分注重沿海与内地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大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目标的差异、不同地域对人才标准要求的差异与市场需求以及人才培养规律的差异。研究差异,适应需求,培育市场,推动发展是经贸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

在经济发展区域化的背景下,实现经贸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成为人们的共识。不同的区域经济在发展并形成自身特色时,需要经贸英语教育与之配合、为之服务,形成一个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系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技术支持。面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大批既懂英语,又精通专业的人才。经贸英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知识生产、传播、整合与转化的基地,是科技发展的生力军,经贸英语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本保证,在知识经济时代,已显示出其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属性。

培养直接为本土经济服务的优秀人才是经贸英语教育改革的目标

许多学者都认为,地方的特殊性和全球的同构型正以一种新的文化运作的方式互动着。罗兰特的“全球本土化”、阿普狄瑞的“地方性全球化”以及比哈的“杂交化”等概念,都说明全球化也必须再一次与地方化新动态相连接。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无序的社会力量是可怕的,“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影响,那么,要使它们愈来愈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这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

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经贸英语也不例外,经贸英语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把国际化、本土化、特色化结合起来,以特色取胜。因而,经贸英语在施教过程中应该认真处理的主要关系是:传统与现实的关系、本土与外域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扬弃与创新的关系。市场经济是一种劳动者人人参与的经济,本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增长日益放缓的情况下,促进本土经济发展显得尤其重要。经贸英语和本土经济的结合是促进本土经济的有力因素。过去数十年,各级政府一直在追求“产业结构优化”,于是每个“五年计划”、“年度计划”都列出了各自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经贸英语就要结合这些本土优势项目,深入课程改革。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本土市场细化经贸英语的专业区域,如根据行业需求可将英语教学分为纺织经贸英语、旅游经贸英语等。2.课堂教学采用围绕主题开展教学活动的形式,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根据具体的市场需要和热点设计主题性课堂场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专业能力的舞台。3.培养学生全程学习的习惯。真正的学习状态是全身心的投入,培养和建立自己典型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课下学习与课上学习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到企业兼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5.改革考试评分制度。把对学生的评估由考卷评估变为综合评估,加大对实践部分的分值,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外语人才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经贸英语的教育和研究无疑必须以全球为背景;经贸英语课程改革应以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为出发点,因地、因校设置专业课程;要充分注重全球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地区差异、地域对人才标准的要求,从而使经贸英语教育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培养出创新性、开拓性、国际型、复合型的经贸应用型人才。

课题项目:本文为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问题与行动:基于区域经济视角下的经贸英语课程改革分析”的主要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5FJY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