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文化的起源

商业文化的起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文化的起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业文化的起源

商业文化的起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熵;员工绩效

一、文化熵与员工绩效的理论研究

1.文化熵的理论研究。熵是克劳修斯于1865年提出运用于物理学领域的概念。熵是系统状态函数,它主要是用来衡量系统无序度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熵这个概念被引入各大学科中,出现了文化熵、制度熵、管理熵、社会熵、结构熵、自然熵、地理熵、精神熵、人体熵,生命系统熵、农业系统商等。总之,由于系统的不可逆性的本质特征,凡是有系统存在的地方就有熵的存在。

2.员工绩效的理论研究。员工绩效可理解为是员工通过其行为、技术、能力和知识的应用,对公司目标和工作团队目标所做出的贡献。这个贡献的来源不仅包括员工个人因素的影响,还有外界不被人们所控制的因素。由于员工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员工绩效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和企业未来发展状况,所以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讲提高员工绩效直接关系到组织绩效的提高。

3.研究假设。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性的因素,对员工绩效有着很大的影响。文化熵是指对企业文化建设起扰乱性的作用力,由于企业文化的直接作用于企业制度、员工激励方式和员工价值理念,这样就间接作用于员工行为,会对员工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这样就势必会对员工绩效有着多方面的影响。由于文化熵的扰乱性作用力的负向影响,本文将从文化熵作用下的企业文化的四个维度来进行实证研究,这四个维度是根据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得来的,它们分别是适应性、使命性、参与性与一致性。企业文化的适应性主要是指公司对于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各种信号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企业文化的使命性是用于判断公司是否一味注重眼前利益还是有长远的战略计划;企业文化的参与性涉及员工的工作能力,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培养。公司在这一文化维度上的得分反映出,公司对员工培养、与员工进行沟通,以及使员工参与并承担工作的重视程度;企业文化的一致性是衡量公司是否拥有一个强大且富有凝聚力的内部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文化维度在文化熵的影响下严重影响它本来的绩效,基于这些理论,本文用文化熵影响下的企业文化来进行说明文化熵的作用,因此本文研究的假设为:

H1:文化熵作用下的企业文化的与员工绩效有着负向关系;H1.1:文化熵作用下的企业文化适应性与员工绩效有负向关系;H1.2:文化熵作用下的企业文化使命性与员工绩效有负相关系;H1.3:文化熵作用下的企业文化参与性与员工绩效有负相关系;H1.4:文化熵作用下的企业文化一致性与员工绩效有负相关系。

二、实证研究

(一)研究变量测量与问卷编制

根据此项研究目的,研究人员首先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研究变量进行测量。问卷共分为两大部分,(1)是对自变量样本是对企业在文化熵影响下的企业文化的调查。由于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企业文化熵,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相互作用的影响下开发问卷。主要依据的传统文化有:因循守旧、重义轻利,重人情关系、厌恶风险,稍富即安、讲究等级,尊卑有序等思想。在这些思想的作用下,按照现代企业文化维度,这里主要采取的是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适应性、使命性、参与性、一致性四个维度开发问卷。(2)是对因变量企业员工绩效状况的调查,对员工绩效的调查主要是根据学者Cardy,Dobbins和Waldman提出的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应分为系统因素与个人因素。系统因素一般指个体不能控制的因素,也可称为环境因素,但这些因素是非常有利的能决定员工绩效的因素,如资源、工具、管理行为、政策及其他员工等,还有如物质环境的特点、目标的特点、任务的特点、工作职责的特点、社会的特点、组织的特点等。因此,这种考察如下两个方面:个人因素和系统因素。具体在问卷中要求接受调查的人员评价其在技能、激励、机会、环境等方面的表现。

(二)问卷调查范围

此次调查是在西安高新技术区选择了7家企业作为调查对象,问卷填答对象均为企业一般员工,每个单位发放问卷20份,共计140分,回收问卷104份,回收率74.3%,并且回收的104份均为有效问卷。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1.相关分析。将所有问卷得分适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经过对有关研究变量作相关分析。数据整理得到(如表1),给出这些研究变量的相关系数:

表1 相关系数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文化熵作用下的参与性企业文化与员工技能的相关系数为-0.406,参与性与企业激励的相关关系为-0.392,并且显著水平小于0.01。显然,文化熵作用下的参与性企业文化对员工绩效有负向作用。文化熵作用下的一致性企业文化与员工技能的相关系数为-0.441,一致性与企业激励的相关关系为-0.388,并且显著水平小于0.01。显然,文化熵作用下的一致性企业文化对员工绩效有负向作用。文化熵作用下的适应性企业文化与员工技能的相关系数为-0.273,适应性与企业激励的相关关系为-0.311,并且显著水平小于0.01。显然,文化熵作用下的企业文化适应性对员工绩效有负向作用。文化熵作用下的使命性企业文化与员工技能的相关系数为-0.452,使命性与企业激励的相关关系为-0.329,并且显著水平小于0.01。显然,文化熵作用下的企业文化使命性对员工绩效有负向作用。

2.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为了进一步探寻文化熵影响下的企业文化各个维度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由于本研究在与测试这些特性对员工绩效影响的程度,因而采用一元回归分析,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回归分析的结果主要报告自变量对因变量标准化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t值预计其显著性检验值。因为员工绩效是从技能、机会、激励、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考察,所以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员工绩效的最终分值,是因变量为一个,以便于进行分析。将员工绩效数据得分输入SPSS17.0,根据软件的因子分析部分得出如下结果(如表2)。主成分个数提取原则为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的前m个主成分。(注:特征值在某种程度上可被看成是表示主成分影响力度大小的指标,如果特征值小于1,说明该主成分的解释力度还不如直接引入一个原变量的平均解释力度大,因此一般可用特征值大于1 作为纳入标准。)

表2 全部解释的方差

由表2“全部解释的方差”可看出,前两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并且可以达到82.589%的贡献率。所以,说明提取前两个公因子比较合适,这两个主成分可基本反映全部指标的信息。决定用两个新变量来代替原来的四个变量,分别为f1,f2。

同时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

表3 因子载荷矩阵表4 主成分特征向量

根据(如表3)可以得到主成分特征向量(如表4)。根据主成分特征向量可得到主成分表达式:

f1=0.500X1+0.563X2+05.40X3+0.376X4

f2=0.374X1-0.374X2-0.455X3+0.717X4

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模型,可得主成分综合模型:

F=0.462X1+0.280X2+0.239X3+0.479X4

根据主成分综合模型,可得到员工绩效的总分值,将总分值带入软件,经过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

表5回归分析结果

从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参与性”、“一致性”、“适应性”、“使命性”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值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值。这说明从总体上来说四个维度对员工绩效都有显著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依据以上的研究结论表明文化熵确实是对员工绩效有着明显的负作用。依据熵产生原理,认为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抑制企业文化熵,提高员工绩效,即抑制文化熵产生和引进文化负熵流。首先,抑制熵产生。由于文化熵是文化系统内部产生的无效能量,要求企业内部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尽量降低不必要的内部消耗、摩擦。管理者要加强员工和员工、员工和上级之间关系建设;消除传统的部门之间、等级之间的隔阂、障碍,尽量使得组织扁平化,给员工和员工之间、员工和上级之间交流合作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得他们能充分沟通、交流和合作。其次,引进负熵流。加强系统的开放程度,系统越是开放就越可以和外边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和交换,这要求企业文化在建设时,能广开视野、诸如新鲜血液;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分清正负熵流,排斥正熵流吸收负熵流,才能更新员工观念,吸收先进理念,抛弃糟粕思想。

四、研究结论

以上研究表明,受文化熵影响的企业文化各维度与员工绩效之间均存在负的线性相关关系,提出的假设得到验证,在文化熵的作用下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员工绩效的提高。因此,对企业来讲,首先需要分清良性企业文化和不良企业文化,对不良企业文化进行控制,即通过减少熵产生和引进负熵流来抑制文化熵,减少文化熵对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影响,促进员工绩效的进一步提升,进而提高企业绩效。

参 考 文 献

[1]陈至杰,陈建新.基于社会熵增效应的和谐社会理论初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

[2]王兆强.两大科学疑案:序和熵系统主从律[W].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商业文化的起源范文第2篇

为深化企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控制医疗费的不合理增长,堵塞管理上的漏洞,现就北京市外商投资企业中方退休人员医疗费报销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按照市政府1995年第6号令《北京市地方所属城镇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中方退休人员个人按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按月缴纳大病医疗统筹费。由其户口所在地街道(镇)劳动部门按月在其基本养老金中代为扣缴,并为这些人员建立《医疗保险卡》及办理医疗费报销、结算等有关事宜。

二、外商投资企业中方退休人员,应就近选择两所定点医院(指我市公布的大病统筹定点医院)并凭卡就诊。家住外地的人员应就近选择一所县级以上医院就诊。

三、为增强个人节约医疗费用的意识,体现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合理负担医疗费用的原则,外商投资企业中方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采取分档计算、累加支付的办法,个人需负担部分费用:

年度内,医疗费累计在5000元以下的部分,报销90%,个人负担10%;医疗费累计在5001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部分,报销92%,个人负担8%;医疗费累计在10001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部分,报销94%,个人负担6%;医疗费累计在30001元以上的部分,报销96%,个人负担4%。

四、支援乡镇企业的科技人员、技术工人退休后,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参照此办法执行。

商业文化的起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斗牛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传;起源;发展现状;文化传承

侗族的“斗牛”文化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代表了侗族人民勤劳勇敢、不服输的精神和热情好客的民族美德。在弘扬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实现对侗族“斗牛”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可以丰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百花绽放”的目标实现。牛是苗族、侗族人民不会说话的忠实朋友,是苗族、侗族人民农耕劳动的重要生产工具。因此,千古以来,苗族、侗族人民都喜爱牛,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歌颂牛,表达爱牛的心情,寄托他们对农业丰收的祈愿,并成立了许多与牛有关的风俗和节日。

1 贵州黎平侗族“斗牛”文化起源

斗牛是黔东南州苗族、侗族传统的民俗活动,特指苗族、侗族人民让两头水牯牛以角相抵斗,以争胜论负的活动,被称为“东方式斗牛”。“斗牛”文化又分为南部“斗牛”文化和北部“斗牛”文化,其中南部“斗牛”文化传说中是因为古时候人们中稻插秧,不会移栽,正巧有两种水牛跑到稻田里打架踩坏了稻田,农民只好将秧苗移栽出来,而移栽出秧苗的稻田得到丰收。为了纪念这一农事活动衍生出了“斗牛”文化。关于北部“斗牛”文化的起源,传说有一个爱牛的老人到外地买了一条牛,行至半路出现一头犀牛与老人的牛打起架来,老人在众人的帮助下将两头牛拴住,并杀了犀牛,在将牛带回家后,寨子里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庆祝这一胜利,出现了“斗牛”文化。

2 贵州黎平侗族“斗牛”文化发展现状

侗族“斗牛”文化被Q为“东方式斗牛”,为了继承和发扬侗族斗牛文化,打造“西方斗牛看西班牙,东方斗牛看中国三江”这一文化旅游金字招牌,促进当地旅游发展,将斗牛比赛规范化、规模性和商业化,并制定了一系列斗牛比赛的规则,使得侗族斗牛比赛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侗族“斗牛”文化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文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集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发展经济,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斗牛”文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阻碍了“斗牛”文化的发展。随着经济水平日益提高,提高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重要目标。在这个时期,“斗牛”文化又开始小范围内活跃起来。近年来,我国重视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加上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侗族“斗牛”文化作为地区旅游资源,作为一项旅游项目,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对侗族“斗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但是,侗族“斗牛”文化在发展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传统节日的庸俗化、精神异化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斗牛”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不利影响。

2.1 侗族“斗牛”传统节日庸俗化

斗牛文化象征着侗族人民勤劳勇敢,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人们喜爱牛,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歌颂牛,表达对爱牛的心情,同时也寄托了他们对农业丰收的期盼。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经济意识发生变化,商业意识开始滋生,传统节日注入了商业元素,使得传统民族节日逐渐走向商业化、庸俗化,如“斗牛”节以篮球等体育项目的比赛代替了“斗牛”等,导致传统节日失去原真性,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2、斗牛文化精神异化

斗牛文化作为侗族世代相传的文化,在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也对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民族传统节日活动逐渐减少、节日简单化,使得传统民族节日文化精神发生了异化,对斗牛文化的发展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 贵州黎平侗族“斗牛”文化传承

3.1 传统节日与民族歌舞相结合

侗族人民爱牛,为了表达爱牛的心情,成立了需求与牛有关的风俗和节日。现阶段,加强对侗族“斗牛”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现斗牛文化与民间艺术的有效结合。《祭祀斗牛》民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以黔东南州苗族、侗族传统的民俗活动斗牛为基础,以舞蹈元素进一步创作斗牛为手段,达到传承与传播黔东南州苗族、侗族传统的民俗活动斗牛为目的的一个舞蹈作品。在人们喜闻乐见的舞蹈中渗透“斗牛”文化元素,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传统文化,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也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针对“斗牛”传统节日庸俗化的问题,就需要增强当地人对“原汁原味”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视,让更多当代的年轻人投入到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将传统节日真正还原,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节日,在增强传统节目趣味性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传承和弘扬侗族“斗牛”传统文化的重要目标。

3.2 建立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非常严峻的社会现实,加强对侗族“斗牛”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当地政府应该结合非物质文化保护相关制度,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对侗族传统节日文化进行相应的保护,且在不改变原生态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对大型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引导,适当渗透现代化元素,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出政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引导不了解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外地游客进入侗寨,并增强当地人对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由当地人积极参与到保护与传承传统节日文化中,为传承侗族“斗牛”文化奠基。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发展旅游业与传承侗族“斗牛”文化结合起来,将“斗牛”文化作为一个吸引点,吸引更多游客,在促进侗族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对侗族“斗牛”文化的传承。

4 结论

总之,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是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加强对侗族“斗牛”文化的保护,实现对“斗牛”文化的传承,对促进民族文化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汪如锋,谭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斗戏”民俗的生态保护研究――以黔东南苗族“斗牛”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6-70.

[2]陈奇,杨海晨,沈柳红等.一项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广西南丹拉者村“斗牛斗”运动的田野报告[J].体育科学,2013,33(2):30-37.

商业文化的起源范文第4篇

街头篮球特点。我们一般称之为“街球”,它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表演为一体的一项篮球运动形式。街头篮球起源于美国的贫民区,那里居住的大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黑人。他们没有完善的设备与优越的条件,甚至没有一个可供他们打球的运动场,但是他们热爱篮球运动,所以黑人青少年就开始在简陋的街头或者是道边打起篮球来,由此得名。另外,由于街头篮球是起源于传统的篮球运动,因此它也是传统篮球运动的一部分,是传统篮球运动的一种发展和延伸。街头篮球摈弃了传统篮球比赛所具有的严肃性及刻板性,从中加入了一些“hip-hop”的音乐文化,两者相融合的这种篮球运动的表现形式就是街头篮球,这种形式的篮球运动更加具有娱乐性,再加上“hip-hop”音乐的随性,所以,使得更多的青少年把街头篮球当做流行的主题文化,受到了无数篮球爱好者的喜爱。街头篮球虽是传统篮球的延伸,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街头篮球也在随之不断地发展,时至今日,街头篮球早已跟传统篮球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这两者之间再也不能相提并论了,街头篮球在经过长时间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特点。街头篮球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包括了街头比赛,花式篮球,斗牛,街球音乐等内容,表现形式也是特别的多样化,既有人数均等对抗,也有多对少或是少对多的对抗。

三人篮球的特点。三人篮球与街头篮球有着很大的差别,它主要是在半场中来进行的以三对三为标准的对抗运动。并且,它还是以五人制篮球为基础,以此作为根本随之发展壮大的一种新的体育运动项目。三人篮球顾名思义,抛去其更深入的内涵只是简单地从三人篮球的字面上理解,就足以看出,三人篮球在进行比赛或是进行对抗时,就已经明确地对双方人数进行了规定,即三对三,所以它跟街头篮球相比较没有街头篮球那样的随意,比赛更加的严肃,更加的具备正规性。除此之外,再加上三人篮球比赛规则十分明确这一特性,所以我们也可以将三人篮球这样总结,三人篮球其实就是一种类似于五人制篮球的传统篮球运动项目。

街头篮球的起源。一直以来,美国都被看做是街头篮球的发源地。上世纪中期,正是街头篮球在美国开始发展的萌芽时期,但是这一时期距离篮球运动的发明晚了足足有半个世纪。到了上世纪60年代,街头篮球英雄辈出,这一期间有数量十分庞大的街头篮球高手随之诞生。继续往下走,到了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街头篮球早已有了足够的资本,可以在街头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走向成熟,这也就标志着街头篮球有了属于自己独特的魅力,并且已经开始从传统篮球运动中脱离出来,逐渐地成为一种街头文化。在那一时期,对于街头篮球,大家都还只是有着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对其还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通常是在大街小巷、胡同里、马路边,甚至是公园等这种在室外,相对而言都不是很正规的运动场地所进行的篮球比赛,就都被统一的规划到了街头篮球这一范围内。三人篮球的起源。从1993年7月,香港的维多利亚公园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三人篮球赛之后,香港就成为了首届三人篮球世界锦标赛之后的32个分区赛站之一。除香港之外,我国内地的三人篮球起步相对晚一些,广州则成为了我国内地三人篮球开展最早的城市,可以说是我国三人篮球开始的鼻祖。随着三人篮球在我国的发展及普及,各个地区的商业活动也开始大量举办三人篮球比赛,这就使得三人篮球在刚一进入我国就已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之后便在开始在我国迅速的发展、流行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地成为许多人心目当中最有趣、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娱乐的方式,尤其是青少年更是在大力追捧着。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区别。与街头篮球随性、自由相比,三人篮球的表现形式则更像是正规的五人篮球一些,不管是在其组织形式,还是竞赛规则,裁判方法等方面来看,相比较而言都更具有规范性。三人篮球与街头篮球发展现状的另一点不同之处就在于,三人篮球仍然是在延续着传统的正规篮球运动的发展轨迹在发展,它是传统篮球运动的延伸,并没有跟传统篮 球运动脱离,也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篮球文化。就这一点而言,街头篮球就显得十分“脱俗”了。一些关注街头篮球文化并对其有一定了解的篮球运动爱好者可能会发现,一般情况下,办三人篮球比赛的时候,中间也会穿插着许多街头篮球因素在里面。往往是在一场赛事活动即将开始的时候,或者在比赛的开幕式上,就会出现一段能够起到带动气氛作用的街头篮球表演,它并不像三人篮球一样作为比赛的形式出现,所以只简单的根据这一情况,不能就把三人篮球和街头篮球归入到同一性质当中,所以它们不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在这样的比赛中,若是有了街头篮球的表演,那么毋庸置疑,街头篮球在此也就只剩下为三人篮球赛事服务,提高三人篮球的娱乐成分,并且对三人篮球进行宣传,起到热场的作用,但其最终的目的,往往还是在于商家所获取的商业利益。

商业文化的起源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涂鸦艺术 服饰设计 应用 品牌

1.绪论

1.1前言

1.2涂鸦艺术在国外的发展

1.3 涂鸦艺术在国内的发展

2........

2.1 涂鸦艺术对服饰设计的影响

2.2 涂鸦艺术对服饰商业的影响

3. ........................

3.1 涂鸦与服饰色彩的搭配

3.2 涂鸦与服饰材料的搭配

3.2.1 ..................

3.2.2 涂鸦在服装面料拼贴手法上的运用

3.2.3 涂鸦与装饰金属辅料的搭配

3.3 涂鸦与服装款式的搭配

3.3.1 服饰设计中的涂鸦图案分析

3.3.2 .................

3.3.3 涂鸦与服装系列的搭配

4. 涂鸦艺术与现代服饰设计结合

4.1 涂鸦艺术在服饰设计大师作品中的运用

4.2.......................

5.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