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颅手术护理要点

开颅手术护理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开颅手术护理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开颅手术护理要点

开颅手术护理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32-0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常见的危急症,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手术治疗早期清除血肿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术后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有效的健康指导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从1996年以来护理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9例,现将详细护理报告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102例,女87例,均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年龄在49-82岁之间,98例患者发病前有情绪激动,剧烈活动、劳累、饮酒等诱发因素,入院时意识障碍程度按GLS评分为:6分以下58例,9-11分89例,12-13分42例。1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由头颅CT检查确诊,出血量在30-150ml之间,平均出血量70ml。按出血部位分为幕上浅表型(壳核、外束、皮质下)出血72例,幕上深部型(丘脑、基底节区、内束及部分破入脑室出血117例。

1.2临床表现:入院时清醒10例,嗜睡32例,浅昏迷89例,昏迷40例,深昏迷18例,一侧瞳孔散大114例,双侧瞳孔散大20例,一侧椎体束征阳性176例,双侧椎体束征阳性23例,血压240-160/95-120mmhg之间,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24例,肺部感染95例。

1.3手术方法: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

2.结果

入院至出院时间段内存活174例,死亡15例,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9例、颅内再出血5例、颅内感染1例。出院后半年随访结果:86例得到完全恢复,29例需人帮助下行走,15例患者卧床不起但意识清晰,38例处于植物人状态,6例死亡。

3术后护理

3.1仔细观察病情特别是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伤口及引流液的变化,189例病人术后均进入外科监护病房(1)生命体征观察:严密监测体温、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避免血压过高诱发再出血,术后48小时内做到15至30分钟测量一次生命体征,将血压控制在21.3-18.7/12-10.7kpa,避免血压过高诱发再出血,同时注意血压不能过低,防止脑缺氧引起脑水肿。如患者体温过高则考虑是否存在肺部感染。(2)意识判断:术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通过对答、呼唤及疼痛刺激来判断病人的意识程度,采用GCS评分法评定睁眼、语言及运动反应三者相加得分值评定患者意识障碍程度。(3)瞳孔观察:若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且伴有血压进行性升高、呼吸慢、脉搏慢、意识障碍加深,可能出现继发性出血。术后有15例发生再出血,经抢救10例存活5例死亡。

3.2、引流管护理:手术完成之后,要控制好引流管位置,保证其低于患者血肿部位,若引流管过高会影响引流效果,同时让液体回流造成颅内感染;若引流管过低常引起拔罐效应。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头部固定,仔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流量等,若引流液流量大、颜色呈鲜红考虑术后出血,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引流管安置期间,患者外出检查时应先夹管,防引流管脱落及液体反流入颅内引起感染。

3.3护理:患者手术完成回房休息时,要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术后8小时或待患者意识清醒后,将床头稍微抬高15°~30°,从而帮助静脉回流,降低脑水肿和颅内压。

3.4呼吸道的护理:术后有9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应给予持续吸氧3-4L/min,严重缺氧时增加氧气流量。呼吸道分泌物应及时清除,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翻身拍背,利于痰液排出。若患者出现呕吐,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若昏迷状态下咳嗽与吞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必要时应将气管切开,术后22例病人给予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①确保气管套管的牢固固定。②确保气管口的干燥清洁,敷料浸湿后要及时进行更换,每天至少要对套管进行2次清洗消毒。③定时给予吸痰,在吸痰前应该进行高流量氧气输入,若痰液呈粘稠状,应每小时向气管中滴药1次,给予超声波雾化吸入每隔4-8小时一次。④确保病人气道处于湿化状态,于气道口覆盖两层盐水纱布,避免细菌或灰尘被病人误吸。超声波雾化吸入每天至少3次,每次时间应在15~20min,从而让病人的痰液稀释易于排出,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3.5、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每天使用生理盐水为病人擦洗眼睑分泌物,帮助病人涂抹角膜药膏避免角膜炎;每天给予2次口腔护理;同时要保持病床的干燥整洁,每隔2h进行翻身一次,使用红花酒进行受压部位按摩,预防病人皮肤潮湿受压而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发生褥疮。必要时增加床栏,以免发生坠床;慎用热水袋,以免烫伤;留置尿管的病人要做好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开颅手术护理要点范文第2篇

1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6月~2006年5月共做垂体瘤手术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9~65岁。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闭经、不孕、肢端肥大等。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现不良后果。

2术前护理

2.1术前访视术前一日常规对患者进行访视,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协助做好各项术前准备,了解其心理状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如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安全性及其优点,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解除思想顾虑,减轻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强治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器械物品的准备准备好常规开颅器械包、经蝶手术器械、显微手术器械、显微镜、双极电凝器、双套吸引器,要保证所有器械性能良好。另外,根据不同手术医生习惯不同,准备各种不同器械。

3术中配合

3.1巡回护士配合热情接待患者进入手术室,检查核对术前准备,建立静脉通道(使用静脉留置针),协助医师做好各种穿刺,如中心静脉穿刺、动脉穿刺测压等,全麻平稳后,摆置好手术,取平卧位,肩下垫一海绵垫,使头后仰10°~15°。宽胶布固定头部,检查身体各部位,防止受压,同时检查静脉通道、导尿管是否通畅。协助医师摆置好术前调试好的显微镜,根据手术需要随时调整双极电凝器及吸引器负压的大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3.2器械护士配合术前15~30min洗手,整理器械台,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脑棉,协助医师消毒铺巾,将吸引器、电凝器的连接线固定于手术台上。递小圆刀“V”形切开鼻小柱,根据需要选择大小合适的扩张器,扩张鼻腔,拓宽术野,咬骨钳咬除骨性鼻中隔,并留一小块备用,确认两侧蝶窦开口,充分显露蝶窦前后壁,用骨凿凿开蝶窦前壁,微型咬骨钳咬除部分蝶窦前壁,递双极电凝器、骨蜡止血。上显微镜观察,7号针头接1ml注射器穿刺,确认硬脑膜并十字切开,用刮圈刮除肿瘤,小杯盛少许生理盐水接取切下的肿瘤组织,送病检。肿瘤取尽后可见鞍隔塌陷,彻底止血后,用备用的骨性鼻中隔修补鞍底,并用医用耳脑胶封固,退出扩张器,3-0可吸收线缝合鼻小柱,凡士林纱条填塞双鼻腔。手术完毕。

4术后护送

手术结束后,等全麻完全清醒,与麻师共同将患者护送回病房,告诉患者及家属手术顺利完成,请大家放心,并积极配合术后的治疗和护理。向责任护士交班,交代术中麻醉及用药情况、术后注意事项等。

开颅手术护理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GCS ADL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标准①2005年~2009年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②年龄16~64岁③受伤至手术时间在24小时内④完成了完整规范的病历病有出院后随访(2~3月)记录可查⑤严重复合伤病例不在此列。

1.2 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上述标准共60例。30例开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根据症状、体征、肺部X线检查等确诊,其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32.2±1.57岁;无肺部感染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3.4±1.61岁。两组平均年龄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t=0.138 P>0.05)。两组病人均按《颅脑损伤临床救治指南》[1]规定的手术指征、术式进行了开颅手术,两组间有明显的可比性。

1.3疗效评定 ①以格拉斯哥评分(GCS)[1、3],对照两组近期疗效,评价生命预后。②随访2~3月以日常生活能力(ADL)[2、3]评价功能预后。

2 结果

2.1近期疗效 术后第1天两组GCS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天肺部感染组GCS平均7±0.35,无肺部感染组平均9±0.35,(T=13.2 P

2.2死亡率 手术两周后肺部感染组死亡8例(26.67%),无肺部感染组死亡2例(6.67%)(x2=3.94 P

2.3随访2~3月

良好率(ADL1~ADL3):肺部感染组40.91%(9/22),无肺部感染组96.42%(27/28)(x2=16.1 P

不良率(ADL4~ADL5):肺部感染组59.09%(13/22),无肺部感染组3.58%(1/28)(x2=16.1 P

依据回顾性病历分析,可见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对患者的生命预后和功能预后有非常明显的副影响。

3 讨论

3.1 肺部感染影响疗效的机理及护理的重要性。肺部感染可影响气体交换、血氧饱和度下降,使脑供氧不足;肺部感染体温升高,使代谢增加,耗氧量增加,更加重脑缺血和脑水肿。体温升高可导致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引起酸中毒和神经组织刺激性氨基酸释放量增加,自由基缓激肽增多,白细胞大量浸润,全身及局部免疫力下降,从而加速了脑组织坏死[3、4],直接影响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和幸存者生活质量。对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优质、规范护理从来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临床护士务应满怀高度的责任感,发挥积极作用,以促进病人康复。

3.2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有:①意识障碍各种反射减弱,甚至消失。②受伤早期呕吐频繁,呕吐物、血液、血凝块误入气管。③全身与局部免疫功能障碍。④进食困难,营养不良。⑤嗜烟或既往患慢性气管炎者。基本预防措施如下:①改善病室环境,经常通风,室内温度保持22℃左右,相对湿度60%,并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1/d。②昏迷病人采取侧卧或侧俯卧位以利咽喉、口腔分泌物引流。③加强口腔护理。④每2~3h翻身、拍背1次有利于痰液排出。⑤加强营养,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对于昏迷病人和进食困难者早期给予鼻饲。⑥必要时给予静脉注射高价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⑦对神志清醒者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

3.3肺部感染的治疗及护理要点: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第1天应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包括血气分析等各项检查,对发热病人行咽拭子,或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检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素,避免二重感染,加重病情。②对肺部感染病人进行小剂量短时间雾化吸入(长时间雾化可致病人血氧下降而加重脑缺氧[3、5] ),已达到稀释痰液,减少局部炎性渗出的作用。③对严重肺部感染、昏迷病人获痰液粘稠难以吸出者,应早期予以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术后应严密观察呼吸变化,注意伤口有无出血、皮下气肿、气管导管及呼吸道内有无梗阻等。每日更换消毒内套管3~4次。更换伤口敷料,防治切口感染。套管口覆盖双层生理盐水浸润的纱布,以保持吸入的空气有一定湿度,并防止灰尘或异物吸入,加重肺部感染。④保持气管套管通畅,视呼吸情况随时吸痰,为防止干扰正常呼吸功能和颅内压突然增高,每次吸痰不宜超过15秒,并且尽量避免刺激气管粘膜而引起剧烈咳嗽[3、6]。吸痰动作应轻柔,吸痰管插入气管深度适宜,边吸边转动,严防损伤气管粘膜,若痰液粘稠可先行雾化再行抽吸。每日定期检查肺部情况,如一侧局部痰鸣音明显,可将病人翻向对侧,拍背后放平,深插吸痰管吸除分泌物[3、6]。对于昏迷病人要随时保持头颅与躯干在同一轴线上,以免气管套管内口压迫气管壁引起出血、糜烂,甚至形成气管食管瘘[3、6]。对于采用气囊气管套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亦应每日定期放开气囊,以免长时间压迫气管壁,造成气管壁软化,缺血性坏死及气管食管瘘。总之,气管切开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缺氧、脑水肿,以及肺部感染中是极为重要的措施。但是,若护理不周则弊多利少,会造成诸多严重并发症而危机病人生命,应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参 考 文 献

[1]江基尧,朱诚主编.颅脑损伤临床救治指南[M].第1版.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M].第1版.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689.

[3]江基尧.朱诚主编.现代颅脑损伤学[M].第1版.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260,406-414.

[4]Dietrch WD,Busto R,Hauey M. The importance of blood-brain barrier following cerebrl ischemia J Neuropathol EXP Neurol,1990,49:486.

开颅手术护理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听神经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3(c)-066-01

听神经瘤是原发于第Ⅷ对到神经鞘膜上的肿瘤,多起源于听神经的前庭部分,少数发生于耳蜗,为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8%~10%,多位于脑桥小脑角,由于脑桥小脑角区神经和血管丰富,解剖关系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故良好的手术后护理是病人顺利渡过手术关的重要环节,笔者参考有关文献[1~3],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我科近4年来共收治听神经瘤病人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17~77岁,30例行枕下开颅切除术,6例行幕上开颅切除术,29例肉眼下全部切除,7例次全切除,经手术治疗后治愈30例,好转5例,死亡1例。

2 术后护理

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注意神志、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以免延误抢救时机。有的肿瘤较大并与脑干粘连,术中可能损伤脑干或使脑干移位,使呼吸及心血管中枢受损,导致呼吸、心率不规则,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这种情况大多在术中出现。本组2例病人术毕回病房时,呼吸仍缓慢而不规则,呈共济失调样呼吸,经用呼吸兴奋剂,6 h内皆转正常,1例病人术毕返回病房时,呼吸深度及频率均正常,3 h后出现呼吸浅慢,8次/min,应用呼吸兴奋剂及呼吸机辅助呼吸,8 h后呼吸转为正常。

2.2

术后卧位,肿瘤较小的全麻病人尚未清醒时,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者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呼吸不畅,应及时清除。肿瘤较大,切除后残腔大的病人,术后24~48 h要禁止患侧卧位,以免引起脑干摆动累及生命中枢,导致病人死亡。

2.3 引流的护理

观察引流液。听神经瘤病人术毕多数创腔置管引流,目的是引流血性脑脊液,减轻术后反应及颅底粘连,要通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判断是否并发颅内血肿。引流瓶的高度应适宜,仰卧时以耳屏为基线,侧卧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引流瓶的内管高度在基线上12~18 cm,最高不应超过20 cm。因过高会导致引流不充分,过低则会使病人感到头痛等不适,且可诱发颅内血肿,每日应更换引流瓶,记录引流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脱出等,更换引流瓶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随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发现引流液过红、过浓、呈新鲜出血样时,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一般在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引流时间过长会增加颅内感染机会。本组1例手术后7 h引流液流出速度突然增快,颜色鲜红,立即通知医师,再次手术发现创腔内动脉破裂出血,由于处理及时,未造成任何严重后果。

2.4 眼部的护理

听神经瘤切除术后病人,尤其是肉眼下全切的病人,往往造成面神经及三叉神经损伤,导致术后同侧眼睑闭合不全、角膜反射消失,极易发生暴露性角膜炎及角膜溃疡。因此对轻度眼睑闭合不全者,每日需点滴抗生素眼药水,对重度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首先要保持眼部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洁患眼2次,点滴抗生素眼药水0.5 h/次,并用眼罩保持或油纱覆盖。本组病人中,27例出现患侧眼睑闭合不全,经积极护理,24例未发生角膜病变。3例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经过治疗后痊愈。

2.5 防止饮食呛咳而致误吸

较大的听神经瘤,尤其是3、4期的病人,术前往往就有因迷走神经受损而引起的吞咽困难、呛咳、声音嘶哑等症状,手术极易进一步导致上述症状加重。因此,术后要注意病人有无声音嘶哑,并于手术次日让病人吞咽少许水,以便观察是否呛咳。呛咳者应继续禁食,术后2~3 d鼻饲营养液,避免因强行进食造成吸入性肺炎和窒息。本组11例病人出现术后饮食呛咳,5例3 d内好转,6例3 d后行胃管鼻饲,其中4例呛咳逐渐减轻,拔管出院,其余2例住院月余,仍无好转,最后带管出院。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45-1046.

[2]苏鸿熙.重症加强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0-107.

开颅手术护理要点范文第5篇

1.佛山市南海高新区医院(南海罗村医院),广东佛山 528226;2.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5例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首次头颅CT示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6例,硬膜下血肿4例,小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1例,复查发现进展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4例。血肿位于单侧后颅窝22例,位于双侧后颅窝3例,血肿骑跨横窦2例,合并颅骨骨折10例,人字缝分离3例,合并幕上血肿4例。血肿致梗阻性脑积水形成5例,第四脑室、环池受压变形4例。12例行保守治疗,1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1例。伤后6个月,24例患者预后按GOS分级:2 分1例;3分4例;4分10例;5分9例。保守治疗患者与手术患者平均预后分级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

关键词 ] 后颅窝血肿;手术;预后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c)-0026-02

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闭合性颅脑损伤类型,但由于此类血肿可导致小脑扁桃体疝,致患者预后不良[1]。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疗25例外伤性后颅窝血肿,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男17例,女8例;年龄16~62岁,平均(34±8.67)岁。其中交通伤14例,坠落伤7例,暴力打击伤4例。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 13~15分7例,9~12分10例,6~8分7例,3~5分1例。患者均不同程度感头痛、恶心及呕吐。双侧瞳孔不等大1例,潮式呼吸1例。枕部头皮损伤17例,Battle征阳性10例。颈项抵抗10例,一侧巴氏征阳性14例,双侧巴氏征阳性2例,小脑征阳性3例。

1.2 影像学资料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急诊行头颅CT检查,首次检查示: 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6例,硬膜下血肿4例,小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1例。4例首次检查仅表现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患者发现进展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血肿位于单侧后颅窝22例,位于双侧后颅窝3例,血肿骑跨横窦2例,合并颅骨骨折10例,人字缝分离3例,合并幕上损伤4例。血肿致梗阻性脑积水形成5例,第四脑室、环池受压变形4例。

1.3治疗方法

15例患者暂行保守治疗,复查发现的进展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3例行手术治疗。10例患者入院CT检查即发现血肿达到手术指证而急诊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对于血肿主要位于单侧或双侧的患者,采取旁正中或正中直切口,在横窦下根据血肿范围开骨窗清除血肿。血肿骑跨横窦的患者,在血肿一侧做旁正中切口,在横窦上下钻孔,根据血肿范围开双骨窗清除血肿。

1.4 术后处理

术后予脱水,止血,神经营养治疗,昏迷时间较长的患者可予亚低温治疗[2-3]。

1.5 随访

术后随访6个月,包括门诊和电话随访。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1分:死亡;2 分:植物生存,长期昏迷;3分:重残,需他人照顾;4分:中残,生活能自理;5分:良好,成人能工作、学习。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全部计量或计数资料均采用非参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例行保守治疗,1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1例,为术前有脑疝症状的患者。发病后6个月,2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预后按GOS分级:2 分1例;3分4例;4分10例;5分9例。12例保守治疗患者平均预后分级评分3.81分,12例手术患者平均预后分级评分3.6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3.1发病机制

①外伤性后颅窝血肿以硬膜外血肿多见,出血来源于损伤的静脉窦,导静脉,枕骨板障出血,血肿以亚急性表现较多,部分病例可表现为进展性血肿[4]。本组8例进展性后颅窝血肿均为硬膜外血肿。② 硬膜下血肿及小脑内血肿较少见,出血来源于损伤的小脑皮质血管、静脉窦和导静脉,血肿以急性表现为主。进展性血肿报道少见。③ 进展性血肿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外伤后血管调节功能障碍,过度通气,脱水,脑室引流,凝血机制障碍有关[5-6]。

3.2 诊断

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早期仅以头痛、呕吐等颅高压表现为主,缺乏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因此对受伤部位在枕部,有枕部头皮损伤,颈项抵抗,有颅高压的患者,均应立即行头颅CT检查。对首次检查血肿量较少的患者,以及暂时未发现血肿,而仅发现颅骨骨折、SAH的患者,需考虑进展性后颅窝血肿的可能。有学者[7]报道,术前CT未发现的枕骨骨折,可在术中探查时发现。这可能与骨折的严重程度、范围,CT层面的选择以及伪影等有关。但本组2例患者,术前检查以及术中均未发现枕骨骨折、人字缝分离。因此对于首次检查未见血肿的患者,无论是否有颅骨骨折,也需在6 h内复查以提高诊断。CT检查需结合受力部位,头皮损伤等情况行后颅窝薄层扫描。此外对于枕部着力的减速伤患者,还需注意观察是否合并幕上损伤。

3.3 治疗及手术体会

由于颅后窝容积较小,该部位的血肿易压迫毗邻的第四脑室,环池、横窦,窦汇,造成梗阻性脑积水使颅内压急剧升高,形成小脑扁桃体下疝而危急生命。对首次头颅CT检查提示暂行保守治疗的患者,也需做好术前准备,以免在复查时发现进展性后颅窝血肿形成,而使治疗限于被动。手术要点包括:① 手术指证的判定,需根据血肿量及血肿的占位效应来判定。本组手术指征为:血肿量≥10 mL;环池受压变形,脑干受压。②术前即形成梗阻性脑积水,出现呼吸障碍的患者,以及小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的患者,需先行侧脑室引流术,但需注意勿过多过快引流脑脊液,以免引起小脑扁桃体上疝,以及加剧进展性后颅窝血肿的形成。③主要位于一侧或双侧后颅窝的血肿,手术处理较容易。但对于骑跨横窦的血肿,以及血肿超过中线的患者,由于手术可能损伤导静脉,横窦及窦汇致大出血而致处理困难。杜浩[8]等人报道,采取幕上骨瓣行横窦上下血肿清除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而余永佳[7]等人认为该术对清除幕下血肿较为困难,而采取跨横窦骨瓣治疗。本组采取传统的幕上幕下开双骨窗行血肿清除,也取得满意疗效,依据为:跨窦手术清除血肿,需避免静脉窦的损伤,手术难度要求高;双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彻底,术中如遇静脉窦损伤可悬吊硬脑膜止血。

3.4 预后

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①单侧硬膜外血肿患者较好,该部分患者入院GCS评分也较高。本组13例此类患者,伤后6个月GOS评分均≥4分。硬膜下血肿,小脑血肿的患者预后差。原因包括:此类患者多合并为脑实质损伤,发病急骤,短时间内使颅内压升高而致患者预后不良。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措施包括:适量放开手术指征,如血肿量较少,但占位明显或患者意识状态恶化也需立即手术治疗。②血肿体积及患者年龄,本组2例后颅窝血肿量≥20 mL的患者,1例术后死亡。另有学者[9]报道年龄≥70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差。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患者各血肿量,各年龄段的预后比较,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47.

[2] 何巧云,李树德,赵斌,等.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测及护理[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8(1):58-61.

[3] 胡辉华,常会民.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脑保护措施的临床运用[J].重庆医学,2013,42(11):1286-1288.

[4] 梁玉敏,陈磊,唐超,等.外伤性进展性硬脑膜外血肿(附93例报告)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28):137-140.

[5] 韦祖斌.急性硬膜外血肿128例手术治疗体会[J]. 中国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3,12(1):60-62.

[6] 吴世强,骆安林,方挺,等.急性颅内血肿术后迟发性血肿临床诊治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8):1408-1410.

[7] 余永佳,黄玮,杨雷霆,等.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8(7):436-438.

[8] 杜浩,秦尚振,郭再玉,等.幕上骨瓣开颅清除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7):409-410,421.

相关期刊更多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临床神经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