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强,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这时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描绘的情节、场景、画面,通过提问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描写的意境中去,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1.把握课题,引入情境。初中语文教材中,其作品有较大的时空跨度,包含古今中外,许多课程内容并不是学生生活阅历中的。在新课教学中,怎样将学生引进语文教材特定的情境之中,缩减学生同教材的时空距离?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探究,把握文章的写作环境,体会文本的情境,找出文章的情感闪光点。对作品写作环境进行导读或简单介绍时,应将作者的人生体验或作品的感人情境予以生动描述,以便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如教学《水浒传》时,教师叫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点评朗读者,或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这样,学生便能置身情境中,把握文章内容。
2.当我们在鉴赏语文作品时,必须发挥想象,通过文字体验作品的美感。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加强情感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发挥联想与想象,把握作者的心境,并与之相契合。如教学《风筝》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亲情的含义进行感悟,感受文中深深的手足之情,并学习鲁迅知错必改与严于自省的情操和美德。
3.绘声绘色,优化情境。在语文作品中蕴含着各式各样的情与意。而情境教学正是以情作为纽带,通过教师的“情”对学生心灵的“情”进行拨动。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很多是为时而写,为事而著,不管是叙事写人还是抒情议论,均蕴涵着作者无限的情思。与影视文学相比,语文教材并没那么直观,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渲染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于知识海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想象的启发,同时应用讲述的方式,将教材语言转为自己的语言,将文章故事情节展开绘声绘色的表述,让学生在情感中感受到语文艺术的熏陶,从而开阔思维,提高文学修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交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苏联学者列德涅夫在《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结构问题》一书中正面提出过这个问题。交往能力是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交往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是“天生”的交往教育课程。人只能在交往中学交往,在运用语言工具的言语活动中学语言,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获得言语交往能力,有了言语能力才能获得人文、科学知识。因此,列德涅夫将语文课归位于交往教育的核心课程。而语文教育作为一种过程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存在,需要在人们运用实践、理解欣赏、交流对话中不断发展完善。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性便决定了进行合理的初中语文教学交往的必要性。因此,语文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运用语言与外界交流的能力,“教给他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受、情绪等,借助于语言这个载体传达给对方”。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语文课程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其中,工具性即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与实践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将语文知识的学习应用到其他学科中。这要求教师构建一个轻松、开放的课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从课内至课外、从学习至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
三、组织交流探讨,领悟语文知识魅力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的单一传授知识,更应是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使他们在探究与合作中动手动脑、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创造性地把握与运用教材,设计具有价值的问题,指导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学习。设置的问题不但要紧扣课本、具有探究性,还应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而交流方式应多样化,如:师生间、生生间或分组合作或分组辩论等,同时教师应以鼓励、肯定的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进行激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互联网;多媒体;教学创新;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4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往往也是难点,传统的作文教学经常要求学生采取“背、记、念、模仿”等方式进行习作练习,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也降低了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更新颖的教学模式,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带来新的转机。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
2011版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1]然而,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与平日的观察走访来看,现阶段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突出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学生方面
学生写不出好作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归结起来,也许能找到多种,但从本质上说,素材积累与观察能力的欠缺是其中最为集中的两点表现。
素材积累的途径有多种,可以通过阅读名著,生活实践,课文学习等方式,但更重要的其实是在与大自然,与世界的接触而来,放空自己,放松心情,从而得到某些生活的感悟.
1.2、教师方面
虽然新课改要求建立“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鉴于初中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仍占据主动地位,居于作文教学的主置。目前,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2.1、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定
不同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会存在一定不同,但其基本的编排模式是在各个单元最后有个“习作练习”,其也成为了教师作文课的主要教学阵地。但教师往往会将“考试得高分”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忽略了作文中的“文字表达能力练习,抒发与陶冶情感”等基本功用.
1.2.2、作文指导方面
在习作指导上,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写作灵感是根本,但现今多数教师会将作文指导重点放在作文技巧的教授上,比如文章结构的“总-分-总”式安排,修辞手法的适当运用,文章中应该有承上启下的段落等等,都属此类,这样格式化的作文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没有任何益处,时间一长,学生反而会加深对写作的厌恶感。
2、互联网环境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特点
根据cnnic的数据,2015年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47.9%,而在青少年群体中,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9.6% ,中学生每周上网时间约为23.7小时。这组数据为互联网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极大地可能性。“互联网媒体”又称“网络媒体”,是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新兴媒体,其依托互联网络生成,是一种数字化、跨媒体的传播媒介。[2]那么,将互联网和多媒体引入到初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后,将会在教学特点上为其带来哪些改变呢?
2.1、教学形式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依托的是教材与粉笔来推进,多媒体介入后,其可以播放视频,展示文字和图片等功能能促进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作文教学的展开。
2.2、教学内容的丰富
多媒体强大的信息存储功能可以最大程度上丰富作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举例来说,比如这次的作文课的话题是“选择”,教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许多关于这一话题的内容,如
① “选择”的含义解释;
② “选择”在生活中的实例――马云的人生之路可归于“选择”;
③ 我们身边的“选择”――做选择题,初中毕业之后,打算选择哪条路等;
围绕作文话题,选择一些针对性的内容为学生展示,比如在互联网中通过“百度百科”来搜索“选择”的释义;通过互联网搜集马云的信息,并将信息整合之后给学生进行观看;通过网络漫画“选择”来展示选择的重要性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选择”这一词语的认知,从而正确的审题。而想在短时间内为学生展示这些内容,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达到的。
网络平台为学生作品展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放到其中进行展示交流,不至于像先前那样,写出来的作文只能与同学或老师分享,而一旦经由网络投出去的作文获得较多人的肯定,则势必会对投稿人的心理产生强大的刺激效应,为他今后的习作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4、结语
实践证明,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过去的单调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和教学效果的优化奠定良好地基础。不过,需要明晰一点的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目前还处于攻坚克难的阶段,需要通过一定实践的累积才能证明其实际效果,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利用互联网媒体参与语文作文的教学,只要能够趋利避害,定能对今后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带来全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范海芹.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9.08
[3]曹璐璐.网络媒体环境中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 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教学情境;创设
一、 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的概况
(一) 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所谓情境是指具有现实性和具体性的环境,他能直接刺激人们的感官,对人的情感起到激发的作用,这里的“境”是人们主观感受的一种体现。情境教学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人为性设立的“有情的境”,通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激发学生的个体情感和学习兴趣,进而达到预定的教育目的。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文章内容理解和把握,进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的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在尊重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多多进行合理、规范的教学情境创设,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二) 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只有在对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形成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对情境进行更好的利用和运用。情境是情感教学的核心,也是基础。首先,情境具有真切感的特征。真切感可以使教材中意境在情境创设中更好的进行体现,类似的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产生真实之感,仿佛置身其中。其次,情境具有情感性。情感性使得创设情境的情感因素更为丰富,学生才能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才能实现思想境界的有效提升,实现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再次,情境教学中想象力也是不可获取的,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创设的情境同学生的想象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进而实现最佳学习效果。
二、 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脱离教材内容中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语文记叙性散文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故事讲述、讨论辩论的形式来提升课堂的活跃气氛,但只是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并没有注重文章主旨的突出,致使创设的教学情境存在脱离教材内容中心思想的问题。例如,在记叙性散文《吆喝》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将学生的模仿作为教学情境的重点,这样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但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并没有多大的作用。
(二) 不重视情感表达。据调查研究显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在记叙性散文教学中进行教学情境创设,但教师只是会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完全是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进行情境创设,并没有重视情境创设中的情感表达因素,情境教学中真情实感较为缺乏,导致情境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很难发挥自主创新的作用,缺少必要的情感投入,对学生文章内涵的理解没有太大的帮助作用。
三、 提高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 针对性的创设教学情境。在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具体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的中心主旨来决定是否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如果创设,应该如何创设,针对那部分内容进行创设。合理有效的进行教学情境创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必须合理的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情感性的教学情境创设,切不可只是为了创设而创设,以免给自身教学造成没有必要的干扰。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学生群体认知水平的不同,重视情境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性,通过相应的模拟、音乐等来帮助学生进行文章理解。
(二)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情境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情境教学中,教师是情境创设的主导者,由于在看待问题上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是有差异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可能会导致学生情感体验的偏差,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了解他们的个人情感状况,进而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三) 做好不同情境间的衔接。除了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注重情境创设的针对性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意不同情境间的联系,做好不同教学情境之间的衔接。教学情境要兼具全程性和整体性,注意整堂课程的贯穿,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教学情境创设,加强不同教学情境之间的联系性,根据文章内容和情境特点做好它们之间的有效衔接,这样进行的情境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更好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结语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和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情境教学在教育中,特别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大。作为一种非常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情感、开发学生智力和挖掘学生潜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情境教学的运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情感性情境教学创设,做好不同情境间的衔接,为语文教学效果,特别是初中语文记叙性散文教学效果的真正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丽芬. 浅谈情境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适用).2009(08).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法 教学应用
引言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周围的环境或者工具为依据而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近或相似的情境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根据故事创设情境,等等,但是仍然有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应用情境教学法,导致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效果不佳。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标背景下,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然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教师把情境教学法当成一种潮流,盲目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没有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也不顾文章的体裁,因而不论是文言文、散文,还是议论文、说明文,都绞尽脑汁地创设情境,导致有时教学过于生硬、死板,甚至不切实际。此外,由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频繁应用情境教学法,课堂教学缺乏新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失去了本应达到的目的。第二,所谓情境,就应该既有“情”又有“境”,然而有些教师却过于重视情境教学法中“境”的创设,而忽略了教学中“情”的铺垫,使课堂教学比较空洞,缺乏情感的贯穿。第三,一些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过于死板,创设情境的方法过于单一,几乎每一堂课都用同一种创设情境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课堂教学效率随之下降。
2.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2.1教师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文体都是多方面的,并不是每一种文体都适合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做出准确的判断,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保证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例如,同样是文言文,《桃花源记》就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而《论语十则》就不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2.2教师注重“情”与“境”的结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心智不够成熟,情感体会相当有限,因此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材一般是既内容丰富又兼具美感的优秀作品,其中更不乏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这些都是为了启迪初中生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应注重“情”与“境”的有机结合,利用多种手段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讲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铿锵有力的词句,感受作者伟大的爱国情怀。
3.创新创设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对义务教育投入的资金在不断增加。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当代社会,我国大部分的初中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恰恰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文字,或者播放声音、视频,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而且能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洞悉能力及欣赏能力。例如,在讲述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作品《鲁滨逊漂游记》时,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来锻炼学生的洞悉能力及欣赏能力。《鲁滨逊漂游记》讲述的是鲁滨逊在一个荒岛上的种种艰辛生活。其虽然是探险题材,但是篇幅较长,初中生大部分定力较差,很难耐心地阅读全文,因此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由该文章改编的电影,然后让学生学习该课文,以加深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3.2创设故事情境。
每个人都愿意听故事,创设故事情境就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产生的。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讲述具有吸引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讲述刘禹锡的《陋室铭》时,由于该篇文章是文言文,比较难懂,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先讲述与主旨有关的故事,如陶渊明采菊东篱、种豆南山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简单理解古人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然后通过一步步引导,最终让学生深切理解并体会该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获得情感体验。
3.3创设辩论情境。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时期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创设辩论的情境,提出某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与辩论,在辩论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在讲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可让学生对桃花源是否真实存在进行讨论,学生可以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搜集来的资料就是对已学知识的拓展,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3.4创设表演情境。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表演情境的方法是通过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表演,不但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含义,而且对学生思维的激发及情感的培养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在讲解鲁迅的《骆驼祥子》时,便可以应用表演的方法创设情境。首先,教师要明确,对于学生而言,全面理解文中反映的残酷的社会现实及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是非常不容易的,再加上鲁迅的作品普遍难以理解,如果只是讲解,就会使课堂教学显得很苍白,因此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中的故事情节进行表演,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自由发挥,尽力表现出祥子的不幸及内心的苦闷。通过表演,学生们因自身经历而对当时的社会有了深切体会,更加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在表演中能很好地锻炼大脑思维,使大脑处于活跃的状态。此外,对于没有参演的同学而言,在观看表演时,他们会看到演员们表情的变化,从而感受到祥子内心的落寞与无助。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凭借自身情景交融的优势,越来越受教师的青睐,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总之,情境教学法有多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巩庆民.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J].教师,2011(33).
[2]李贵芳.论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应用[J].学周刊,2011(32).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我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学期伊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 “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三、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 ----“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
四、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月球知识擂台赛,新闻会,故事会(《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变色龙》),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假期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日记、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五、在课堂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
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