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木经济价值

林木经济价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林木经济价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林木经济价值

林木经济价值范文第1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商品林;可持续经营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16102

1 引言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木材以及土地的需求量增大造成大量林木资源流失,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空气质量的不达标,使人们开始重视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国有林场是国家土地以及森林重要的保护者以及管理者,不仅承担着保护国有森林资源的职权,同时还是我国林木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传承单位。

2 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战略目的

2.1 林木经济的转换

林木资源的合理经营以及利用,可以有效保障我国林木经济增长,提高我国基础经济建设发展能力。我国商品林业资源可以为社会需求提供多样性林木产品,如桌子、椅子、屏风、纸张等,可以推动社会工业化快速发展,并保障人们日常生活生产质量。林木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可以有效确保林场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相互转化,对于林业生态环境以及林木培育都极具帮助。林业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可以为森林资源发展建设带来全新生产动力,以此打下我国商品林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林木资源同时作为我国农牧行业中的重要支撑链,其能够有效确保我国农业收成以及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加强林木资源科学利用以及转化对我国农、牧、林行业经济间相互转化,促进和带动各项行业经济关联化,协调各行各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社会生产效益

社会生活生产对于林木资源的需求十分巨大。人们的衣服、实物、住房以及部分交通工具和用料都离不开森林资源。同时林木资源还可以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物质基础,能够提供更多社会人员工作方向。创新我国国有商品林监管制度,完善林场生产以及培育平衡体系,切实提高林场基础工程建设,对于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生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3 环境绿化,实现生态可持续利用

众所周知,树木具有净化环境以及提供氧气的功能。因此可持续发展我国国有林场对于日趋变差的我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帮助。国有林场的持续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同时还可以扩大我国生态环境,为未来经济效益做出极大贡献。

比如,国有林场初始建设规模极小,随着可持续经营建设,林场由小变大,而对于商品林的开采依旧是10%,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绿化植被面积,带动我国空气质量提高,同时还因为林场面积增加,林业资源供给能力提高,从而提供更多林业资源完成经济转化,实现生态环境以及经济转化良性循环。

3 商品林可持续经营管理阻碍因素

据相关研究报道,目前我国国有林场树木繁多,不过大部分国有林场规模颇小,经营管理内容涣散,同时部分林场中多以经济价值低的树木为主。以我国福建省举例,当前我国福建省总体林木规模大,不过细分下来每一个林场规模便颇小,同时在福建省林厂内,经济商品林植被面积非常小,难以实现经济模式转化,繁多的低经济价值树木培育于商品林当中,使林木资源结构不合理、不明确,不能实现商品林实际经济效益的有效转化。将其有效推广进市场之中,致使供需矛盾加剧,难以协调市场供给份额与市场需求的配给。

据相关林业人士统计,当前福建省国有林场在税款中上交的企业运营资金,约占全面总收入52%。并且大量的退休人员以及内部辞退劳务费用也严重加大了国有林场资本投入,降低了经济效益高效转换,致使为了填补经济漏洞,加大对林场资源开采,不能有效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由于林业资源税收问题过重,同时林业管理费用较高都致使国有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设难度大,利益分配不均匀,造成经济效益与林业生态环境难以平衡发展,会严重打击商品林管理者经营工作积极性。

4 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经营策略

目前我国商品林建设管理内容相对单一,没有摆脱传统林业生产内容[1]。只能够提供单一木材生产,没能实现林业资源经济转化最大化,整个国有林场对于林业资源利用率过低。因此强化国有林业资源内部建设,丰富林业资源产业机构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国有林场商品林市场竞争能力,多元化发展林业资源建设问题,使林业资源产品结构趋于多元化、多样化,从而实现林业资源合理配置,有效发展可持续林业资源经营战略。

4.1 优化树种,科学配置商品林林业资源结构

众所周知,国有林场商品林工作任帐鞘渌途济价值较高的林木品种,从而实现林木资源市场经济转化。当前我国林业资源中,树木结构种类分配不够合理,没有实现林业经济在土地利用上最大效益化,从本质上讲,降低了林业资源效益转化,不能高效带动土地、林业资源、经济效益的科学转变。

因此优化商品林树种问题,可以有效实现土地资源以及林业经济最大转化[2]。如要进行短期盈利最佳种植项目应当是桉树,桉树从2010年开始经济价值在稳步上升,目前其价格已经达到400元/t,并且在未来其价值还有进一步的上涨空间,同时其种植风险程度较小,适合短期种植。

而要想进行长期种植,推荐油茶种植[3]。近些年油茶行业前景喜人,产业发展前景广、生产力度加大,以广东省为例,目前其油茶林生产基地达265万亩。油茶作为一项长线投资生产项目,其第四年就可以开始生产,在第八年就开始进入大量生产周期,每亩油茶地年均可收获50 kg,市场价格平均在50元/kg。平均下来每年利润可达到2000元以上。优化树种种植结构框架,极大推动了林业资源可持续建设,对农业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帮助。

4.2 提高林业产品资源附加价值,提升产业结构生产内容

提高林产品生产价值,注重其包装以及文化附加值[4]。目前市场上,最值钱的往往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文化的积淀,以及广告带来的产品附加价值。加强林业产品附加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林业资源经济转化效率。保障每年林场生产效益的情况下,降低林业资源开采数量,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开采,对推动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3 培育森林生态其他资源,提高生态环境有效利用率

森林生态结构不仅仅包含树木资源,同时森林中种植食用菌以及珍贵药材,可以实现有限的林业土地产生更大的经济收益。加快培育森林环境中其他林业产品种植,从而实现林业经济最大化建设。

4.4 推动现代化林业资源建设,加强林业管理建设水平

注重现代化林业资源管理,可以从本质上提升市场林业资源竞争能力以及林业管理质量。注重林业产品深加工技术以及林业资源现代培育技术,可以有效带动林业资源建设,以及提高林产品推广能力。实现科学化林业资源管理水平,将粗放式林业管理模式转变为细致农业管理,从而带动国有商品林可持续经营建设。

4.5 建立相应林业动态监管系统,健全林业资源保护制度

为能够及时发现林业资源管理建设问题以及林业生产问题[5],健全林业资源监管管理系统,可以有效规避林业生产建设问题,带动林业资源科学化管理和生产动态管理。从林业动态监管系统中实时监控林业产品现状,对商品林生产结构以及可持续培育进行合理分析。实现经济、土地、林业资源的合理分配,最大化经济效益,带动国有商品林可持续经营。

5 结语

森林资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生活基本需求资源,合理规范其使用方向,加强其运营管理制度,防止林木资源浪费可以有效保障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环环相扣,互相融合。因此为有效_展林木资源可持续利用,一定要侧重森林资源的保护,从而保障林木资源可以在使用中不会出现供需不平衡现象。同时还要保障长期进行林木培育工作,积极投身林木资源建设工作,促进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确保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经营战略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张继东.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初探[J].现代园艺,2017(2):219.

[2]田瑞松.国有林场森林健康可持续经营模式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7(1):167.

[3]潘 瑶,苏凯文,张婉洁,等.面向可持续的国有林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研究――以云南省万掌山国有林场为例[J].林业调查规划,2016(6):64~67.

林木经济价值范文第2篇

杨树是一个具有许多品种组成的大家族,它具有栽培容易,成活率高,生长旺盛的特点,又在生态建设方面发挥保持水土,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杨树的木材有造纸、制造胶合板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许多林业经营者,希望通过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多种原因,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即造林初期(第1、2年)生长旺盛,再经过3~5年,杨树的生长势头就明显下降,停滞不前,进而演变成为不死不活的“小老树”。笔者从事林业工作多年,通过不间断地调查了解,认为杨树生长衰弱是一个普遍存在、长期未解决的问题。造成杨树生长衰弱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杨树造林未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使杨树达到速生丰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土壤质地,速生杨在沙壤土,轻壤土生长较好,但较好的土地多用于农田耕作。以辽宁省宽甸山区为例,林木经营者从降低成本和容易占有造林用地的观点出发,多选择废弃的河边地(以砂子、碎石为主)或山脚下的粘重泻涝地(终年向外渗水)栽植杨树,这些地方土壤多呈酸性,土壤板结、僵硬,通气透水性能差,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直接影响根系的呼吸和吸收营养功能,河边沙砬土栽植的杨树,遇水时下渗过快,无法保持水、肥的均衡供给。

二、杨树栽植未能满足“速生丰产”的肥水需求

据笔者在多块杨树林观察,由于根系吸收的肥水量不足,营养上供减少,生长量受到抑制,林木定植后第一年,对土壤中肥分的吸收量较少,一般不表现缺肥症状;第二年,根系开始向四周伸长,根系的吸收肥分量逐渐增加,而土壤中的肥力仅能够维持树木的一般生长,不能满足快速生长的需求,树木表现出轻重不同的缺肥症状,例如侧枝仅仅能催出枝叶,而不能继续放粗生长。第三年,土壤中的养分,已经不能支持树木生长的需求,开始显示出严重的脱肥症状,如高生长、粗生长明显减少,生长趋于衰弱。

从树木所需的水分来看,也是制约“速生丰产”的重要因子,即使肥力较充足,树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水分,营养物质也无法转化成干物质,据测算,杨树每生产1g干物质,要消耗170-344g水,根系脱水,直接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造成叶片发黄脱落。

三、杨树生长密度不合理造成生长弱化

某些林木经营者片面认为株数与高产是正比例关系,盲目地追求高密度经营。我们看到,杨树初植苗木个体所占的空间小,而造林密度过大,随着树木的生长,对肥、水、光照条件、通风条件的竞争日趋激烈,当林间郁闭度达到0.7以上时,就会出现主梢细高徒上,粗生长弱化,这样的林木非常容易遭受风害袭击。同时也是多种病虫侵害的首选目标。反之单位面积上林木过分稀疏,干形生长失去约束,树木衰现为干矮杈多,树冠上的大侧枝无限制地增长,使径生长加快,而高生长弱化,形成矮粗树形,不能形成圆满通直的高大树干,木材的工艺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不按照树木的生长规律控制合理的密度,不及时间伐,是不能取得高产和大径木材的。

四、不合理的修枝影响树木正常生长

在经营杨树人工林的过程中,存在两种不正确的管理方法,一是“有苗不愁长”,放任杨树个体自由生长,不进行侧枝修剪,结果是材质大大降低;二是急于获得较高的主干,进行过度的修剪,枝、叶数量大幅度减少,造成径粗长弱化,过量的修剪,使枝叶减少,光合作用能力有限,明显影响木材生长量。

五、病虫害泛滥,严重影响杨树生长

大多数杨树品种都有枝繁叶茂,生长速度快,材质松软的特点,因此成为多种病虫害侵袭攻击的目标,一种杨树同时受到食叶害虫(如舞毒蛾、杨毒蛾、杨二尾舟蛾、剌蛾、天幕毛虫、美国白蛾、杨金花虫等)、蛀干害虫(如杨干象鼻虫、木蠹蛾、柳扁蛾、杨透翅蛾、青杨天牛、黄星象甲等)、烂皮病、杨叶锈病、褐斑病、日灼病等多种病虫危害。杨树病虫害在杨树有限的生长季节里能迅速繁殖,造成一代、二代或多次重复危害。杨树发生病虫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造林人轻易相信苗木输出单位“优质、高产、适应性强、易栽培管理”的宣传,急于引种栽培,完全忽视苗木携带病虫害的危险性,常常是病虫成灾后,再进行补救,同时也造成了一个地区森林植物的安全隐患。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量,远远超过生长量,不少杨树在未成材以前,就因病虫害中途而废弃。

如上所述,要达到杨树速生丰产,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必须坚持集约经营,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选择适合本地区气候特点的树种,进行必要的引种、试种,掌握各种杨树品种不同的生物学习性,采取相应的全方位管理措施,选用适地适树、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在引种和经营中,实施再筛选,果断地淘汰低产落后,易衰老退化的品种,在引种和经营中,实施再筛选,果断地淘汰低产落后,易衰老退化的品种,从土壤水分、肥力、病虫害防治、检疫、合理的林分密度,正确的修剪等多方面综合管理措施入手,为杨树的速生丰产创造必要的技术条件和物质条件。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各种杨树的特性,总结和提高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林木经济价值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绿化苗木 林苗一体化 造林 模式 效益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105-01

近年来,随着“美丽中国,城市是窗口”建设步伐的逐年加大,G化大苗的需求量捉襟见肘,给林业部门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绿化大苗的培育存在周期长,占地面积大的特点,常规苗圃培育绿化大苗很难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利益的驱使下,只好漫山遍野乱采滥挖,严重的破坏了林相,影响了森林的生态效益,实施林苗一体化造林经营模式是实现林木“远水近饮”,充分发挥林业的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的有效途径。

1 立地条件的选择

1.1 选择交通便利造林地块,以保证将来绿化苗木成型后,可以较低成本的采挖、运输。

1.2 选择面积较大的造林地块,便于集约经营管理。

1.3 选择地势平坦开阔,排水性好,土壤肥沃,无病虫害的造林地块,以保证绿化苗木正常生长,将来采挖时有良好的作业条件。

1.4 选择以白浆土为主的造林地块,以保证采挖时土坨不散。

1.5 最好选择林地清收地块。

2 栽植方法和培育树种

2.1 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以细致整地和认真栽植为前提,我县

目前正常造林,株行距为1.5m×2m,即公顷株数为3333,实施林苗一体化造林经营模式是在保证正常造林公顷株数的前提下,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合理密植,密植程度要依据培育对象而定,培育阔叶树密度就相对小一些,培育针叶树密度就相对大一些。

2.2 在我县适合培育的树种主要有;红松、云杉、樟子松、黑松、白桦、色木、曲柳、紫叶李、糖槭、杨树、柳树等,也可以因地制宜培育花灌木。

3 经营措施

造林后及时进行抚育,至少连续抚育4年,抚育次数为3、2、1、1,要做好定枝、修枝措施,同时加强幼林管护,防止病、虫、鼠害发生及牲畜或人为对幼林的破坏,造林后第二年春季进行一次全面补植,以确保成林后有较高的保存率。造林4年以后,就可以根据工艺需求,陆续采挖绿化苗木。严禁大型机械上山作业,采挖后,要做好土坑的填埋工作。

4 几点思考

从理论上与实践中分析总结,林苗一体化造林有几个主要特点:第一,注重生物多样性,防止了物种单一化;第二,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降低了政府投入成本;第三,合理搭配绿化树种,增加了造林科技含量;第四,放活造林护林机制,提高了林业综合效益。若加以推广实施,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4.1 统一规划产业布局。既要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多种乡土树种,少种洋树洋草,又要体现绿化特色与亮点,讲求连片成市和合理布局。比如以县级或市级行政区域划分,统一种植1~2种主打树种,形成区域品牌;以一条主要交通干线为基准,连片开发林苗一体化基地,打造绿化精品示范点,提升地方绿化层次和形象。

4.2 合理设置财政投入节点。地方政府要善于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投入造林绿化。特别是在推行林苗一体化模式之初,不管是兴办基地的大户还是参与造林的农户,都需要政府在做好引导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政策加以扶持,从而带动全民造林。调动了种植大户和广大农户造林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全县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

4.3 加强苗木市场管理。实施林苗一体化造林,苗木环节既关系林木存活质量,也直接影响林苗市场效益。加强苗木市场管理,主要还是体现在行政管理方面。一是要加强调入和调出苗木的标准化管理,规范苗木经营秩序,保证苗木质量。二是要开通苗木调运的绿色通道,创优办证、放行、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环境,加快苗木调运速度。

4.4 重点抓好基地建设。抓林苗一体化基地,首先是要加强生态类林木的监管,防止经营主体出现乱砍滥伐和舍本逐末行为。其次是要强化基地造林的技术指导,合理安排优势树种、种植密度、间伐时间、采伐强度,制定苗木采挖进度和标准。第三,可创新基地采伐指标的管理,对大型基地内的间伐林木,经申报认定后,可不列入年度采伐限额管理或单列年度木材生产计划。

5 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以每公顷培育绿化苗木3000株计算,5年后,每株苗木按最低

价30元计算,即每公顷最低可获纯利润30元×3000株=9万元,短期效益十分可观。

5.2 生态效益

通过最大限度的密植,单位面积林木株树增多,有效的提高了森

林防护作用,对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都有显著的作用,同时由于集约经营对降低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都有显著的作用。

5.3 社会效益

实施林苗一体化造林可以有效的激发广大农民的造林积极性,对于农民发家致富,解决就业都有一定积极作用,是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有效载体。

林木经济价值范文第4篇

随行的村民告诉记者,从樟树被砍的新鲜刀痕来看,应该是近几天被砍掉的。

从记者一行发现被拔掉、砍伤樟树的地点,沿线前行,路边约4公里沿线的树苗全部被砍倒。钟凯成告诉记者: “以砍伐的规模和刀痕看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毁树行为,砍伐的树口位置及所用刀具应为统一。樟树是我国的珍稀树木,被砍倒的樟树是梅州市天堂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栽种的。多数樟树已生长四年之久,当年一棵树苗购进8元,现在被损毁的树木每棵经济价值约100元,四公里的砍伐破坏路段均为两米一棵,砍伐破坏树木应在2000棵左右,倘若树木保全在10年不伐的状态下,那一棵的价值就在8000元到10000元。”

树木本是绿化之根本,为何有人要肆意整片破坏掉?

随行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些被破坏的珍稀植物还有红豆杉、樟木、九里香、罗汉松、黄洋、桂花等。都是由天堂山承包人邓培元购买树苗种植到天堂山的,他还雇用了一批工人管理山林,包括山林的防火、防盗,以及给树苗打药和除草等。

邓培元告诉记者,自己投资栽种的树木经常被破坏,自己也搞不清到底是为什么。据邓培元回忆,2005年6月13日,当地人来拔过一次树,当时领头拔树的人是当地镇干部等人,损害树苗约30万棵。

据了解,每次发现天堂山深处被破坏的幼树时,承包人均多次向当地相关部门反映,可至今没有结果。

相关链接:

樟树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

灰褐色的树皮有细致的深沟纵向裂纹。樟树全株具有樟脑般的清香,可驱虫,而且永远不会消失。叶互生,纸质或薄革质,树干有明显的纵向龟裂,极容易辨认。据说因为樟树木材上有许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作为树名。

根据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非法采伐珍贵树木二株以上或者毁坏珍贵树木致使珍贵树木死亡三株以上的”属于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行为,情节严重,应当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规定:“非法实施采种、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等行为,牟取经济利益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264条的规定,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林木经济价值范文第5篇

1.1林木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我省苏北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为追求经济效益,大量栽植速生意杨。目前意杨在苏北水利防护林中已占到了九成以上,林木结构极不合理。大面积栽种单一树种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缺乏生物多样性,致使很多生物物种发生变化,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二是树木抗御病虫害能力差,一但发生大规模无法抗拒的病虫害,容易造成所在区域树木毁灭性的破环。

1.2经费投入不足

水利防护林造林与收益周期较长,从幼树成长为成林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各地水利防护林普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目前水利防护林建设和管理经费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途径:一是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经费。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对周边的绿化工程进行配套,但通常是一次性投入,之后就不再落实相应的绿化工程管护经费,甚至有的水利工程建设预算中根本就不考虑绿化配套工程的费用。二是林业系统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根据国家公益林管理有关规定,水利防护林大部分被林业部门划定为公益林,并给予一定数额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贴,这一部分补贴资金极其有限,不足以满足林木管理所需经费。三是树木正常更新采伐收益。工程管理单位出售部分成材树木和枯死树木获得收益,用于维持树木的日常管护与林木更新,资金回收进程缓慢,难以形成林业产业的良性循环。

1.3树木日常抚育管护水平不高

水利林木的抚育管理,是巩固造林成果,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达到郁闭、成林,发挥防护作用的重要措施,造林后期通常需要进行包括幼林补植、除草松土、间作施肥、整形修枝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目前,管理单位水利绿化科技人才严重缺乏,从事防护林管理的人员对林木抚育管理的知识掌握不多,抚育管论文理技术达不到有关要求。同时,基层管理单位的管理范围广,战线长,单位人员编制有限,单个管理人员的管理任务重,抚育管理难以保证质量,甚至部分管理单位对栽种成活的防护林根本不进行抚育管理,任其自由生长。林木抚育管护水平跟不上,一定程度制约了防护林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林木效益的发挥。

1.4林木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制不活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由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但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确权划界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部分水利工程用地土地权属不清晰,区域内的水利防护林的权属纠纷时有发生,给林木的管理带来了困难。再则,大多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人员编制有限,无防护林专门管理机构或人员,单位职工经常在从事水利设施管护的同时兼职从事林木的抚育管理,管理范围内水利防护林仍处于粗放管理状态。同时,由于无固定造林经费来源,普遍存在防护林更新不及时、大面积的空白林地无力改造的现象,造成水土资源浪费。

1.5林木更新管理不规范

水利防护林不同于其他的经济林和用材林,水利防护林的更新采伐应统筹兼顾防护、经济和生态三大方面,因此,更新管理应科学合理。但目前全省水利防护林管理普遍不规范:有的管理单位只站在单一经济利益的角度,不考虑防护的功能,对防护林进行大面积的集中采伐,对水利工程安全造成影响;有的在达到用材标准且生长缓慢时,不能及时砍伐并栽植新的树苗,达不到最佳的防护效果;或者只考虑绿化效果长期不采伐,无法创造出经济效益,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由于对面上的林木分布情况没有掌握,对防护林的更新采伐缺乏全局性控制管理,极易造成防护林分布不合理。

2加强水利防护林管理对策和建议

2.1合理选择防护林树种树种选择是造林成败的关键。树种选择不当,不仅造林不易成活,即使成活,生长也不良,经济价值不高,极有可能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有条件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可委托相关林业科研院校整合所辖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对管理范围内的宜林绿化面积进行规划,科学明确林木分布区域,选择适宜的树木。堤防防护林的树种选择应遵循水利工程安全优先,防护、生态与经济兼顾等原则,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抗逆性树种。迎水侧防护林宜选择具有耐水湿、抗冲刷、耐盐碱等性质的树种,如:柳树、意杨、水杉等;背水林带以用材林为主,结合发展经济林,可选择如:落叶松、柳树、杨树等。沿海海堤及滩地土壤盐分含量高,潜水位高,树种宜选择黑松、刺槐、重阳木、水杉、意扬等较耐盐的人工乔灌木树。宽阔的堤防堤顶堆土区由于地势高,无渍涝之害,宜选择刺槐、紫穗槐等防风固沙树种。新开挖的截弯取直改道的人工河,由于土壤缺乏肥力,宜以耐瘠薄树种为主,以发展刺槐、紫穗槐等有固氮作用的树种。

2.2拓宽水利林木经费渠道

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多方筹集资金,有效解决林木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各个行业的绿化经费,解决前期的苗木种植费用;可以通过实行林权制度改革、股份制经营、管理责任承包制、林权扭转等形式,来解决土地平整、林木后期管理与维护经费;另一方面可吸引民间资金进行防护林建设,在保持土地所有权不变并服从管理单位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将林地经营权向社会公开招标,将林地经营权的拍卖资金再用于其他水利工程管护或者绿化工程建设,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

2.3引进和培养水利绿化科技人才管理单位应设置林业科、林业专管员等机构和编制,有计划地面向社会引进相关林业人才,不断充实技术力量,提高林木管护水平。加强与林业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组织开展水利防护林相关研究课题,为林木的营造和抚育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定期邀请林业专家对林木管护人员进行林业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鼓励管理人员进修或钻研林业技术知识,逐步实现水利防护林的专业研究和管理。

2.4理顺管理体制,探索防护林管理新模式各地要借助加固达标、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的契机,进一步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土地的确权划界工作,明晰土地权属,实现林地、林权相一致。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土地争议较大的区段,应通过加大宣传力度,逐步转变周边群众的观念,逐年提高管理单位与地方分成比例,逐步回收林权。各级管理单位要根据自身管理条件以及资源利用状况,灵活采取不同的运行模式,有条件的单位可实行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统一林权,统一收益。单位内部要制定配套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广大管理职工的积极性;对于管理基础差、难度大的单位,要探索合作造林,股份造林、承包造林,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妥善解决好地方矛盾,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模式,有效解决林权纠纷。

2.5加强水利防护林的更新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对辖区内堤防防护林的林木种类、分布面积、分布区域等分布情况,通过现场调查、遥感卫片比对、数据统计等方式进行全面普查,建立起水利林木资源动态统计系统。在摸清林木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起水利林木更新采伐管理系统,指导各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依据防护林、经济林和用材林等不同林种的特点,结合树木成熟期,确定最佳轮伐期,更好地发挥水利防护林防护、生态及经济三大效益并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