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工程的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物流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DOI]10.13939/ki.zgsc.2015.07.133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为加快我们国家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提升物流水平,吹响了集结号。其中数据显示:物流业增加值2013年达到3.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11.1%,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6.6%提高到2013年的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4.8%。物流业吸纳就业人数快速增加,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178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2890万人,年均增长6.2%。对应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现状,物流人才紧缺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虽然我国从2002年开始,由教育部牵头八所重点院校开始将物流专业才纳入正规学校教育体系,到目前,已开设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也快速增长接近至2000所,近几年每年培养的人才接近50万,但与需求比较,还有不少差距。基层员工通过短期培训可以快速上岗,但具备物流管理、现代物流技术的中高级人才,就不是短时间能培养出来的了,这种短缺反映了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已迫在眉睫,提升应用型物流人才水平,补充物流业中坚力量,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1 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定位
物流人才的培养是从上而下的,从较早的1985年北京科技大学组建物流工程教研室,开始招收和培养物流业高级研究型人才到物流专业的逐步推广分化,转向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在有些中职中专院校也开设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的专业,物流人才培养逐步具体化,实践化。应用型物流人才就是指企业需要的、能快速在企业发挥作用的,已经具备了物流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可以快速适应中高级管理服务岗位的人才类型。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中间层核心人才的缺失,是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短板。
2 当前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从企业需求岗位分析,物流相关行业需要的人才类型非常多样化,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跨度很大。基层作业人员,需要交通运输、仓储搬运、机器智能、数控自动化等知识与技能;后勤管理岗位需要企业管理、设备管控、商品贸易、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知识与技能;高级管理岗位需要法律法规、国际物流、工商管理、财务贸易等综合型知识与技能。岗位的复杂性带来的人才培养方向的选择不定和摇摆性:有的学校把物流专业分为企业物流和国际物流,有的学校将其分为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有的学校将物流专业纳入经济管理系,有的则纳入机电工程系或信息工程系。
2.2 培养方式不尽合理
应用型人才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文化与知识的传授可以由学校课堂教育获得,但专业技能则需要实践的打磨和训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比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从这个角度看,更困难和复杂,需要的资源更多。目前我们大多数院校的培养方式,是采用“M+N”的方式,即在校实行M个学期的理论教学,N个学习实行校内或校外工厂的实习方式。这种比例的分配跟各学校办学理念、办学资源密切相关。不少院校,因为实验实训资源的不足;师资队伍的制约,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轻具体作业技能的培养成为普遍化的理性选择。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割裂了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性,很难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很难通过自己的领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统一。很难真正吃透知识点,对操作技能也是蜻蜓点水,不求甚解,难有提高。
2.3 培养效果难获认同
据不完全统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从就业数据上看,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认同程度并不低,但要看到这是在物流人才需求极大的背景下产生的。细看就业质量和满意度,就能看到,在物流专业毕业生感叹只能从送快递开始职业生涯同时,对应的是企业感叹物流专业学生不知道安排啥岗位好。就业不难,认同不易,在就业率为97%的数据里,其中有37%的毕业生并没有继续本行业,而是转行了。
3 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
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培养的是“宽基础、厚能力、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这个定位不能摇摆,要避免与培训学校和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撞衫”,要错位发展,形成特色,培养出来的人才才具有竞争力。具体而言:
3.1 明晰培养目标,培养特色人才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特点,明确自己的优势,结合优势明晰目标可以形成自己学校再该专业上的特色。如北科大的物流专业以物流教育为长、大连海事以多式联运为长、北京交通大学以物资流通为长、对外经贸大学为国际物流作业为长,北京物资学院则以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为重点,清华大学则以物流工程技术为优势。
3.2 改变培养方式,提升培养质量
不再追求培养大而全、全都行的人才目标,将培养方式贴紧小范围、小目标。一方面,改革课程体系设计,将课程与学校专业特长相结合,体现特色特长的专业领域;另一方面,紧紧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在宽基础的前提下,把厚技能作为重点突出出来,加强技能培养,即使是理论知识类课程,也要以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对于实践型技能,要努力创设实验实训条件,借助企业资源、深入校企合作程度,引导校企共建专业实验实训场地。以开放的姿态进行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不闭门造车,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初步具备“专业方向职业人”的雏形。
3.3 从需求出发,提高培养认同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需要的人才多类多样,尤其在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推进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积极推动国际物流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物流,采用多式联运、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专业领域,都需要很多的应用型人才。各院校应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自身历史与优势,重点培养相关方向专业化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就得了业,满意就业;让企业单位,招得到想要的人,满意的人。
总之,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必须紧扣应用主题,把握市场需求方向,结合需求进行培养特色创新,调整培养方式,提高社会、企业与学生对本专业培养效果的认可,为专业良性发展创造条件,引导人才培养向更高质量迈进。
参考文献:
[1]姚建民.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J].当代经济管理,2011(8).
【关键词】物流专业;职业能力;问题;对策
一、物流专业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物流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物流课程的设置及专业建设模式上:国外已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218所大学开设了物流课程。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在欧洲共有87所大学开展物流高等教育,其中54所大学设有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硕士和本科专业,另外33所院校在其他专业培养方案中。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等共计50多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1]。国外物流课程的设置一般是基于配送和运输等物流核心要素开展的,典型课程包括物流战略、配送系统设计、运输与仓储的规划管理、配送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与使用。其中商学院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强调供应链管理,土木工程系开设的物流课程强调运输管理,工业工程系强调运营规划与控制、工业物流、库存系统等。建设模式上:本科物流专业建设以两种形式展开:一是作为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存在于工商管理、营销和运作管理三个专业。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将物流与运输规划方法、供应链规划、生产系统与供应链设计等课程作为运作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二是在专业下设立专门的物流方向。如威斯康新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物流与运输管理方向,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营销专业下的供应链管理方向,休斯顿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下的配送与物流工程方向等。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主要从执行型与操作型物流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展开。根据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了《关于开展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对实用型物流人才提出了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全国开设物流本专科教育的大专院校达160所,中专职高400多所,另外我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也开设了物流专业的相关课程。香港各大学开设的均与运输(航运)相关,如香港理工大学设有国际航运与物流管理系,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开设了运输物流管理。台湾地区的物流课程重在综合素质培养:认为物流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物流产业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要求在课程的设置及专业培养上要更加注重物流执行与操作。如成功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国际物流专业,新竹交通设有交通运输研究所和运输科技与管理系。
二、物流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物流职业能力是包括除物流专业知识在内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既懂物流的基本环节、要素、运作和信息处理能力,还包括如语言表达、协调、团队协作、责任心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物流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国外的物流专业的设置及建设重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强调专业背景以商科为主,层次越高,商科专业背景越强。国内的物流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育强调执行与操作,且局限于物流专业知识本身,针对物流专业重实践技能特点的职业培训教育层次不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设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需求脱节
从目前物流专业就业的供需来看,人才的供需存在缺口60余万,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加大。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出现用人急,而就业者却因为找不到合适工作择业难,与经济结构调整有关,与就业的地区、产业、年龄、就业心理、学历知识结构有关,更重要的是与高校的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息息相关。企业所需要的供应链物流战略管理与一线操作人才极其短缺。而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由于操作能力不足或工作经验欠缺难以胜任;目前,对于市场上需求量较大的物流操作人员,如报关报检员、单证员、货代操作员、进出口操作员、物流客服人员等,大学毕业生因工作单调枯燥不愿涉及,因物流企业发展较短,就业层次工种较低,环境及薪酬不能满足大学生要求。使得迟迟不愿意就业。导致物流人才供给与需求不符。结构性调整矛盾加大。
2、课程设置,专业建设与地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地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层次的人才梯队,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首先定位于地方经济发展。在课程设置,专业建设上应着眼于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目前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目标不明,专业建设定位模糊,教材的雷同类高,人才的培养与地域经济的发展不相协调,落后于地域经济的发展。在课程设置及专业建设上由于没有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与当地企业或边缘相近企业缺乏合作进行人才的合理规划,以至于课程设置欠合理,如物流两大学科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没有进行学科细化,整体缺乏系统连贯性。人才培养带有一定盲目性,造成人才供给与市场与社会需要脱节,高层次与实用性的操作人才断裂。同时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也缺乏创新及严谨的分析与论证[2],与实际需要存在脱节。
3、课程体系欠合理,服务面窄,实践性环节针对性不强
虽然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不断的进行调整,取得很大的改进。但是培养目标不明,缺乏特色,实践性教学环节针对性不强,如脱离教育教学环境,难以快速适应企业及市场需求。由于目前高校物流专业起步晚,加上硬件教育教学设施欠缺、物流专业实验室建设落后、而企业不愿积极的进行投资等方面原因,使得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理论教学比重所占过大,实践教学内容偏少,理论与实际不能有效结合。反映在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靠,操作能力较弱。适应岗位的能力有待加强。
4、物流专业教育教学法创新不够
物流专业的教学模式仍是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结合情境教育、模拟教育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法与企业的运行实际脱节,校外的实践性环节缺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启发教育有待加强。反映在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管理与协调合作中,综合素质等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3]。由于现有的物流学科理论尚不成熟,师资力量较为匮乏,教师的专业结构比较单一,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缺乏经验。教学方法上不能与企业和市场形成有效互动,仍然停留于传统的教师讲课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实际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不强。
三、大学生物流专业职业能力培养途径
1、改变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理念
物流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如美国作为物流发源地与物流教育强国,现已建立了多层次物流专业体系。且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经过考试获得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我国物流教育整体起步较晚,转变物流教育的思想有其一定的优势,在发展中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教育理论,整个培养过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让学生熟悉自己所学专业的行业,了解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可能从事的职业以及需要掌握一些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开始,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经教师在课堂的引领,从校内实习、实验室实训转向企业现场实习,进而完成培养过程[4]。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让学生在发现和创造中培养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大物流教育投资,改革物流人才培养机制
物流专业最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管理协调技能,则物流教育基地的实验室建设必不可少,因此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对物流教育的教学资金投入,改革物流人才的培养机制。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方企业要对从事物流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予以鼓励和支持,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其次,政府、企业、相关机构和组织应加大对高校软硬件物流设施的投入。除此之外,还应加大物流教育的宣传力度,有关社会各方可以在高校设立相应的专项科研基金以鼓励老师从事横向物流工作和研究。从不同层面来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强调物流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5]。
3、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改革教学方法
借鉴国外物流课程的设置的经验和市场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国外物流课程的设置一般是基于配送和运输等物流核心要素开展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物流专业也要随物流业的发展做相应的调整。物流课程的设置应结合学生就业的方向以及将来从事的岗位要求,进行通用能力培养。整个的课程结构体系安排以大学生工作结构为基准,以团队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6]。且应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改革传统的学科性三段式(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内容安排。设置专业导向型课程,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知名企业家进行授课,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适当增加物流定量分析的课程,如ERP的理论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配送中心科学选址,物流业务管理和综合评价等;在课程体系内容上,向“宽知识面和厚基础”方面发展,增强物流专业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增强其实用性如加大报关实务、运输实务、配送实务、国际物流实务等课时量,设置双语课程教学[7]。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借鉴职业院校制定的“订单式”教学方式,与企业一起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实现零距离上岗,克服供需双方矛盾。积极推广模块教学在物流教学中的应用。
4、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素养,规范职业培训市场
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普遍认为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职业素养需要提高,综合能力需加强,物流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物流设施的操作不强,在校缺乏训练。且语言表达与沟通、团队合作与抗压能力都不强,综合素养亟需加强。而衡量其综合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就是物流资格中介机构,而物流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设立时间较短。职业技能培训不规范,一般采取与社会机构合作的形式,缺乏统一的培训教材,专业的培训老师,且认证机构培训内容形式单一,理论性强,实操性少,造成学员缺乏学习兴趣,盲目跟风,仅仅只为考证而考证,学生并没有真正获得应该掌握的职业技能。相关管理部门也没有采取措施规范培训市场[8]。
参考文献:
[1]赵林度.中国物流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9(14).
[2]刘永清,刘雅慧.经管类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55-56.
[3]钟晶灵.物流企业用工荒与物流人才就业难矛盾探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4]赵淑雯,吴占坤,刘航.高等学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5]杨静.关于本科物流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0(2).
[6]周江,刘桂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中国水运,2009(12):13-14.
[7]任颖洁,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1(11).
[8]张红革.关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适合男生的几类专业
软件工程。该专业技术含量高,适合工科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容易,可成为IT工程师,含金量最高。
化工工艺。该专业就需要男生,以后就业方向比较广,尤其大型化工企业特别需要该专业男生,工资福利较好。
机械类。适合工科男,动手能力较强,如果准专业基础扎实,找到一份好工作很轻松。
市场营销。该专业需要能力较强口才较好者,日后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待遇优厚,适合男生。
高分子材料。该专业主要是学习生产一些聚丙烯类产品的方法和性质,毕业后可选择各种工厂,也可做研发。
工商管理。如果你的思维比较活跃,以后有创业的打算,那比较适合选择这个专业,会对日后有所帮助。
男生最累的5大热门行业总体来说这5大行业的共同特点是男性从业比例高,就业率高,相对工作环境差一点,工作强度大比较累。由于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异性,除了厨师其他的4个专业单身率不较高。
1.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男性从业者比例高达95%。在整个行业里面,建筑行业算是失业率比较低的行业,建筑业的发展和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这个行业里只要你有本事,就一定能成功。或者你本事不大,但是只要能吃苦就不会下岗,在这个行业里只崇拜“强者”。当然,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土木工程的工作环境相对而言会比较辛苦,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工地。
2.机电专业
机电专业也是目前男生热门的就业行业,男性比例高达90%。多在工场车间工作,少部分人从事设计研发性的工作,工作环境相对于工地来说,工场要好多了。但是工作强度也是比较大的。
3.汽车行业
汽车行业主要分汽修和汽车制造,男性从业率同样也高达90%,技术人员待遇不错,操作人员则比较辛苦,就业方面只要能吃苦都能有一份工作。汽修方面也可以自己开店,总体而言相对土木工程和机电,要好一点。
4.厨师
饿不死伙夫,冻不死裁缝。当厨师也是男性比较热门的传统行业,手艺好不愁没工作,比较稳定,但厨房的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差一点,而且初期学起来比较辛苦。
5.物流
关键词:邮政物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 北京市邮政物流需要解决的问题及作用和意义
伴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作为技术支持的邮政物流配送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同样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每年的业务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人才是邮政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在对北京市邮政物流人才需求状况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研、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符合邮政物流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教学实践改革,推出定点订单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企业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完善面向邮政物流的人才培养模式。
1.1 邮政物流人才需求现状
北京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有两大块业务是企业利润主要来源,那就是速递业务和一体化物流服务,从人才需求上来看,也主要侧重于这两个领域来组织招聘员工。首先,速递业务方面,企业需求主要有速递营业点物流管理;物流网络节点优化和配送网络优化;物流分拣技术优化和人机工程领域的人才。其次,一体化物流服务方面,企业需求主要有库存存量分析与控制;外运物流公司考评、监督和协调;物流流程及货物存储、运输状态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从这些需求看,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有如下两个基本要求:(1)对邮政物流企业的业务和设备比较熟悉,能够很快投入工作;(2)具备相当的物流管理、物流流程优化、库存分析优化和物流仿真等知识。
目前,从事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教学的高等院校很多,其中,开展物流本科教育的全国就有200所左右,但多数院校培养的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或采购管理等专业的通用人才,而立足于邮政物流的人才培养目前在本科层次上基本上是空白。在这种情况下,推出物流工程专业邮政物流方向的教育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1.2 北京市邮政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1.2.1 解决北京市邮政物流人才需求现状问题。目前制约邮政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物流人才的匮乏。由于现代物流行业涉及的不单纯就是一个简单的运输学科,它还包括各种复杂的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具有很高的要求,根据这一需求现状,培养符合邮政物流业务需求的高级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2.2 为本科物流工程专业探索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前大多数的本科物流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不够明显,为了适应北京邮政物流的社会需求,体现我校物流工程专业的特色,以企业需求作为我们人才培养的方向,依托北京邮电大学的邮政资源,结合北京地区的邮政物流,在10级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具有邮政特色的培养方案。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保持总学分不变,增设或替换原有课程共10学分,主要适应于邮政一体化物流业务、区域配送业务、中邮快货业务与货运,如邮政物流概论、邮政物流技术与实务、邮政物流系统仿真、邮政物流企业运营与实务等课程。在10级学生修完第6学期的课程后,选拔优秀人才在第7,8学期进入北京地区的邮政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自拟题目,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
通过这种模式,不仅为北京市邮政物流企业引进更多的高级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也为高等学校物流工程专业的就业提供广阔的平台。同时,这种模式的成功也会为物流工程专业其他课程改革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2 国内对邮政物流人才培养的研究概况、水平及发展趋势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和超大型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土地资源稀缺、交通压力巨大,虽然北京物流业目前已拥有了一定的仓储、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并形成以高速公路为基础,铁路、航空为远程辐射,海运为重要补充的交通运输网络。提升北京市物流总体水平,推动北京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促进北京市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中国邮政资产状况以国有资产为主
当前北京的物流业以国有资产为主,如邮政物流、招商局物流等,传统国有企业在发展物流业上存在一定优势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个优势是国有资源的充足性;另外,传统的国有企业在发展中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国有资产虽然占有很大比例,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较大浪费现象。有一部分资源不仅没有在物流发展中起作用,反而成为一些企业的包袱。如邮政物流经过近百年的建设和实践已形成了自己的庞大网络,包括物流运输网、信息网和金融网。这三网构成了邮政开办物流业务的基础和优势,形成了沟通城乡、覆盖全国、联系世界,集水陆空多种运输手段和投递方式于一体的散集式立体实物传输网。
2.2 邮政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人才匮乏
邮政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中,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19%,而且物流专业毕业的人员不足1%,物流人才的匮乏限制了物流业发展的步伐。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于邮政物流人才培养理论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尤其是高校高层次邮政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空白,急需填充。
2.3 国内已有已开设邮政物流人才的培养的现状及分析
当然,目前国内已有高校对于邮政物流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尝试。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隶属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是我国培养邮政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之一。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对邮政物流人才有两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和定制式培养。
2.3.1 学院与各省邮政企业、邮储银行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为邮政企业培养科班人才的功能定位,从2004年开始,面向邮政基层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目前,邮政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已在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育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订单省教育厅领导对订单式培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学院根据邮政企业的需求确定招生计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考生自愿报考;学生入学后,企业全方位跟踪和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院、企业、考生以协议方式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内容的落实;邮政企业为合格的毕业生安排到基层就业。对于学院,实施订单培养将充分发挥企业办学和学院邮政特色教育资源优势,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岗位“零距离”。对于学生,避免了就业的后顾之忧,可以较早地了解邮政企业特色和企业文化,毕业后能够更好、更快的融入企业。
2.3.2 学院与北京市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启动与北京市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定制式人才培养是学院与企业共同进行教育培养与接收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定制式人才培养在学生大二学年下半学期进行,培养流程包括企业宣讲、暑期到企业实地观摩实习、确认报名,面试选拔、编入定制班学习、技能鉴定考核、顶岗实习、签订协议等环节。
订单式培养模式已经趋于成熟,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效果;定制式培养模式在初步尝试阶段,反响良好,得到了企业的积极评价,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也得到了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领导的高度认可。
综合以上分析,高校邮政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定位在专科层次,而本科层次的培养模式还是空白。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以北京邮电大学为学科基础,探索北京市高校本科邮政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 邮政物流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的任务和发展趋势
3.1 邮政物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任务
邮政物流行业是一个涉及面广、跨行业经营的大产业,这样,就必须要有一个完整 的学科课程体系作为支撑的基础。作为引进.后发性的邮政物流产业,邮政物流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应当科学合理,邮政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的任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规划邮政物流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的比例和结构;(2)确立从职业教育到大学专科、本科的邮政物流课程体系结构;(3)建立邮政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合理化运行方案;(4)建立从邮政物流情报研究到设计规划、物流技术装备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体系,作为邮政物流管理课程建设的基本资源。
3.2 邮政物流人才培养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进度计划
3.2.1 研究内容。(1)针对北京市邮政物流人才需求的现状。提出分析报告和解决的方案;(2)为本科物流工程专业探索一种适应北京市邮政物流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加强高de等教育与企业合作,体现应用型人才的订单式培养的优势。
3.2.2 研究方法。在现有的物流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在2010级大三的专业课中增加邮政物流的专业方向课程;在大四的相关课程中加强于企业合作的订单式培养实习实训工作。
3.2.3 进度计划(含预期目标、阶段成果)。
3.3 邮政物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今后的发展趋势预测
3.3.1 邮政物流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趋势。邮政物流教育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必然会缩小,将来的邮政物流教育将侧重于对学生包括自学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社会适应的熊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3.2 邮政物流专业教育内容的国际化趋势。在世界经济市场化、市场一体化、竞争国际化的背景下,物流的国际化、高级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现实,因此,中国的邮政物流业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国际化的趋势就要求未来邮政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必然设置国际化的内容。
3.3.3 邮政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趋势。为了摄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整个邮政物流的课程体系安排上,不仅要强调多元化,还要突出特色,必须在“宽口径、厚基础”上下功夫,培养基础知识扎实、适应面广的邮政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因此,课程体系也将向综合化发展,整个课程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1 2008~2010年专科专业就业分析状况
(1)近三年就业率增大的专业
【专家点评】
点评内容:总的来说,职业院校的就业率好过本科院校,上表的这些专科专业就业率逐渐增大,有的原因虽跟本科专业的差不多,但最大的原因是因为高职高专在设立专业时就以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为导向,实用性、针对性、专业性都很强。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该专业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机工程学、机械构造、摄影、色彩学、方法学等,是一门将工业产品加以美化与功能化的综合性学科。因经济发展和商业竞争的需要,商家和顾客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设计和包装,学科也发展成了热门专业。随着从业岗位越来越多,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求大于供的人才需求,所以就业率逐年增大。
又比如园林技术专业,它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并使之达到和谐完美境界的一门学科。在改革开放后的我国,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布置、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热潮。人才需求总量越来越大,就业率逐年递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2)近三年就业率稳定的专业
【专家点评】
点评内容:我们先来分析出现就业率高而稳定的专业,如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这几年我国铁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人才培养因其培养周期的限制,根本跟不上行业发展速度。所以毕业生每年供不应求,出现高而稳定的就业率也就不难理解。
再来分析就业率次高而稳定的专业,如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是前几年的热门,这几年行业发展稳定,人才需求也逐渐趋于稳定,供需之间也趋向平衡,所以出现就业率较高而稳定的态势很正常。
最后分析出现就业率相对低而稳定的专业,如护理专业,因为有了五年制本科的护理专业,三年制高职高专毕业生出路相对较差,一些毕业生可能还会到边远的城镇去就业,造成家庭条件好的和对就业地区要求高的毕业生不愿意去,部分人选择转行或有业不就,造成就业率不太高,但因现在社会需求并不少,所以出现低而稳定的就业率现象。
(3)近三年就业率波动较小的专业
【专家点评】
点评内容:我们来分析就业率高而波动小的专业,像轮机工程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的专业性很强,有的还要配备相应的实验室和实践场所。因为技术和师资的原因,不是所有学校都吃得消这些专业的,因此开设这些专业的高职高专不会很多,即使开设这些专业,其招生数量也不会很多。毕业生相对较少,而人才需求却相对稳定,所以就业率高而波动小。
我们再来分析就业率不是特别高但波动较小的专业,如旅游管理、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因是发展多年的专业,就业需求已趋向平衡。虽然新公司和相关部门出现的就业位置并不多,但是因为人才需求总量大,因晋升、转岗、新老更替而出现的位置空缺,倒成了这些专业最主要的岗位来源。所以这些专业就业率不是特别高但波动较小。
(4)近三年就业率波动大的专业
【专家点评】
点评内容:我们来分析上表就业率波动较大的这几个专业。首先看就业率不太高,但反向波动较大的专业。这些专业因其专业性高,就业的岗位有其特殊性,如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在港务管理局、港务装卸公司、交通工程公司、船舶修造厂等单位从事港口物流机械的管理、使用、保养和修理工作,或者在运输、航道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而这些行业发展有很多限制和局限性,所以需求总量不会很大,达到饱和后,就业率就会呈下降态势。
再来看呈“U”(高—低—高)字型波动的这些专业,它们紧跟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整个波动跟我们国家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脉动一致,真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生化制药技术、建筑经济管理等专业,2008年就业率不错;2009年经济形势恶化,就业率也大大降低;2010年经济复苏,就业率也开始回升。
2 专业介绍及在不同大学的特色
工业设计
专业概述
培养目标:该专业主要面向产品造型设计公司和现代制造企业,培养掌握产品造型设计和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电脑制作与模型首板制作技术,能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与现代设计手段进行产品造型设计、结构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传播设计与营销策划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工程学、设计素描、计算机技术、色彩构成学、造型设计基础、工程绘图与CAD、效果图技法、快速成型技术、人体工程学、工业产品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制造及相关行业,从事制造技术信息化工作,即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加工工艺设计、工艺装备选与设计、数控加工程序设计、模具设计、工艺组织实施、生产现场管理、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数控设备操作等技术管理工作。
特色展示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该校工业设计专业为计算机与产品开发方向,该专业为国家级试点专业、辽宁省示范专业,拥有集实习与理论学习于一体的辽宁省工业设计实训中心。该专业培养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产品结构设计、快速原形制造、三维反求技术、产品测绘设计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有构成与应用、快速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动画设计、图像处理技术、二维CAD、三维CAD(UG造型设计软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