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学习地理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学地理;地图;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177-01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地图教学既是初中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又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大量运用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新教材中图像的内容和比重都有较大的增加,并在选编中注意到图像的实用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并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在图像的表达方式上也更加多样化。对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有着特殊的功效。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一、地理在地理教材中的价值
1、体现地理学科的教学特色。学习地理与学习其他学科不同,除了学习文字系统之外,尤其要重视对“图表系统”的学习。地理图像除了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量大、表述简明扼要外,在展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解释地理规律等方面也有着文字系统无法比拟的重要性,图像系统增强,符合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因此,教材中的图像系统不只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更是一个源于地理学基本特点的学习原则问题。
2、地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图像系统在教材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是地理教材区别于其他教材的标志。地理教材的表述形式是文字、图像和作业三个子系统的有机结合。作为三大构成要素结合的体现系统不仅仅是文字系统的补充,而且是一个地理的子系统。新课改之前的地理教材中图像与文字的比例就达到1/4,当前国际地理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地理知识图像化。
二、地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课教学知识性强,枯燥乏味,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生能主动学习,也就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地理课教学中通过图像案例的运用,给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案例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地理空间分布知识的教学,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地图教学,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经常阅读地图,综合各种地理要素归纳地理特征和地理演变过程既有利于形象思维,又利于抽象思维。 地图是形象、内涵丰富的图像表达方式,是直观、简明的知识,具有突出的表现力。注重地图的使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可以避免走进死胡同,有助于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
那么,既然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业,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地图来学好地理这门课程呢?
1、读图。地图的利用程序可表述为“明要求―定位置―找关系―助记忆”。首先先要明确读图要求,带着目的在纷繁的地图上找出要找的东西;其次是定位,根据需要,明确地理事物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位置和其它相关位置,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第三是找出有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注意抓住主导因素,揭示联系以形成深刻印象;第四是理解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能读会填。在读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按照读图名、读图例、读正图的顺序进行,以达到明显的效果。
学习时一定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注意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
2、释图。释图即要求我们掌握“以文释图”、“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的基本能力和方法,耗时不多,效果却很显著。“以文释图”,即指将图像及图表中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图分析,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以图释文”是将课本中文字转化为图像,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这对我们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大有裨益的;“以图释图”,即是用另一张地图反映这一张地图,他对我们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地图的重要性,同时又能掌握图文结合的基本方法,才能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地形图”“长江流域水系图”“矿产分布图”“铁路干线图” ??于是,在解答地理问题时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图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的枯燥乏味、知识张冠李戴等弊病。
3、画图。要求我们根据实际需要只画出大体轮廓,能够反映出地理事物的基本特性或勾画出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体现它们的地理位置即可。如重要的地形区、主要的气候类型、矿产地、能源地、河流、交通线等重要信息,以加深印象。
4.、说图,说图就是在记忆地图时,闭上眼睛,依据自己脑海中的那幅地图,把地理事物(地形、气候的分布、河湖分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城市分不等)遍指边说,从而达到地理学习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我们学习地理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事实证明效果显著。
想要提高地理成绩,就要从学习方法和解题能力上下功夫,只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强化自己的解题能力,才能在地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学习的支柱是教材,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只有思路正确,方法得当才能能学好初中地理,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地理正确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
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
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4、学会分类
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5、学会变图
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
6、学会用图
① 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
②用图记忆
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个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7、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
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②口诀记忆法。
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三、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四、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学习地理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地理同样也十分重要。
初中地理选择题解题步骤1.最重要的是扎实的地理知识(系统梳理知识、强化地理概念并把知识点落实到相关地图上)
2.要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明确题干要求: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
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分析解题条件: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2)暗示条件: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3)多重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
掌握恰当的选择题做题方法就能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的找出正确选项,这不仅能让地理考试有一个好的开始,更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心里优势。
提高地理解题能力1、书图并重,狠抓“双基”,掌握要点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条件。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离不开空间地域分布,能不能掌握地理分布知识,是能不能学好地理的关键所在。地理分布知识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地图来反映的,地图和地理教科书一样,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地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许多地理试题和练习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同地图知识有联系。因此,在学习和复习地理时,必须书图并重,既要熟悉、理解教科书对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是怎样描述、分析、概括的,又要了解它们的分布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的,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脑海里形成各种地理事物区域分布的轮廓图,从而牢固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等要点,并力求做到十分熟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提高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正确地解答填图、读图及其他各类地理问题。
2、联系地图,理解记忆,融会贯通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基础。学习与复习过程中,要认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切不可将它 们割裂开来,孤立地死记硬背。应当结合地图,把有关的地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比 较、推理,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记忆,进而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学会审题,理清思路,切题解答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要对各类地理问题作出准确无误、完整清楚的解答,逐步学会审题,进而做到善于审题是关键的一步。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决不要认为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善于审题既能避免重复、遗漏,又能提高答题质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审题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晰的思路。
4、灵活运用,综合分析,讲究方法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学习与复习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必要的练习,逐步培养自己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通过对一些分析性、比较性、概括性、综合性较强的选择题和读图题、问答题的解答来进行综合分析训练,做到分类熟悉范例,理清分析思路,掌握解题规律,逐步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5、独立思考,加强练习,严格要求
关键词:乡土地理 学习 初中生 素养
在地理新课标的前言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就要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要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负责任的、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这也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最终目的。地理素养是“活跃的、负责任的”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由此可见地理素养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1]
一、地理素养的内涵
素养教育已成为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把地理素养置于地理课程目标的核心地位。因此,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地理素养的内涵与特质,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什么是地理素养呢?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地理素养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一般来说,地理素养表现在三个层面上:物质层面,指地理学习者在地理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精神层面,指地理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品质,包括地理学习动机、地理学习意志、地理学习态度等;社会层面,指地理学习者所带有的一定社会属性,表现为社会倾向、文化水准、品德素养等。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地理素养呢?我们课题组根据我国和农村目前现状进行课题研究后认为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农村学生地理素养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2]
二、利用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地理素养
乡土地理内容包括本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人民生活情况等。
所谓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方式去获取地理知识并加以应用的方式。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 ,即通过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 ,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 全面发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以课题或主题项目为载体来选择展开的,因而地理学科中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就变成了对课题或主题项目的选择和组织。在地理教学大纲中指出:“……要明确研究目的,拟定研究题目,采取可行的方法和步骤,得出结论(探究报告)。”因此,开发有意义的课题,建立课题库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途径。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以乡土地理为课题背景)对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利用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初中学生掌握相应地理科学知识
地理科学知识是地理科学素养的基础,是养成地理科学能力、地理科学方法和地理科学品质的载体。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较熟悉的家乡作为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能要用到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自然地理知识,或者是家乡的人口、工业、农业、居民区的分布等人文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会更加直观且有助于他们掌握家乡相应的地理科学知识。如家乡出现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地理事物发展过程、地理事物因果关系、地理事物特征、地理事物规律等地理科学知识。
2..利用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初中学生地理科学能力的培养
地理科学能力是学生智力、能力与地理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地理科学素养的核心。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是让初中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地理环境入手根据家乡实际情况提出、收集、整理、分析、回答与家乡有关地理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空间定位、区域差异的比较与概括、空间相互作用的分析与概括、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地理过程的简单预测与合理想象等地理科学能力。[3]
3.利用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地理科学方法
地理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地理科学对象,以及作用于地理科学对象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地理科学思想方法是其核心。地理科学方法教育是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必然需要,更是地理科学素养养成的重要基础。地理科学方法中包含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但在地理科学素养的养成中,更要侧重培养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科学方法,如地理观察、地理实地考察或野外调查、区域综合分析、区位比较、地理实验等方法。利用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乡土地理课题让初中学生利用地理科学方法对家乡的地理进行研究从而培养他们地理科学方法。
4.利用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初中学生地理科学品质的培养
地理科学品质包括地理科学精神、地理科学态度以及对地理科学的兴趣、情感和动机等。乡土地理研究研究性学习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让初中学生在研究和交流过程中逐渐地、自然地形成实事求是,尊重实践,不迷信,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坚持真理,谦虚、谨慎,不怕困难和挫折,善于团结合作,乐于思想交流的地理科学品质。
5.利用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初中学生形成地理科学意识
地理科学意识指社会或个人对地理科学的思想认识和觉悟程度。它包括正确的地理科学观、地理科学技术观以及正确理解和应用地理科学与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等。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以家乡的地理问题为导向(以课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进行研究之后形成正确的地理科学意识。[4]
三、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地理技术素养的培养
地理技术素养是指对地理技术的正确辨别、全面理解与综合应用的能力,它包括地理技术知识、地理技术能力和地理技术观点三个部分。初中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对家乡存在的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的防治技术;地震、台风、洪涝、干旱等灾害的防治技术的了解。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利用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初中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地理技术素养的提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地理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我们课题组在经过两年左右的课题研究后发现进行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班级的学生地理素养要比没有进行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班级的学生要高。具体表现在学生表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更强等。利用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等。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负责任的、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由此可见地理素养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持利用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5]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人民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3].《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地理 王勇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关键词:初中学生;地理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把学科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统一起来,创新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丰富学生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地理兴趣进行了研究。
一、初中地理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初中地理的教学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学方式仍以传统的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听讲”并记忆知识点,积极性无法得到调动。由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就得不到激发。大多数教师通常依靠书本或教学材料进行讲解,很少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学严重阻碍了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对地理的重视不够,学生兴趣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在我国大部分初中,地理学科仍然被看作“副科”,得不到有效重视。大多学校地理学科每周只有两个课时,由于课程内容较多,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就得赶进度,导致教学效果很差。有的学校仅有的两个课时甚至都被“主科”霸占,这严重影响了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发展。
(三)教师文化素质偏低,不能进行教学的创新
由于我国一些偏远地区教师人才缺乏,为了进行地理科目教学,学校就从其他学科教师中抽调,或者干脆雇佣临时教师,这都严重影响了地理科目教学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教师文化素质偏低,也就不能够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无法得到提高。
二、培养初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内容
情境的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初中地理教学应该使用的方法。比如在讲解经纬线时,我问学生,“如果我要去家访,你们会怎么告诉我地点呢?”学生都争抢着说:“根据道路名称和标志性建筑物。”然后我又问:“那要是老师在沙漠或大海里迷路了呢?”这时候学生们就开始思考了,我由此自然地引出了经纬线的内容。这种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引出教学内容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思考和活跃的氛围里感受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动手实践,加深记忆和理解
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地理知识和了解地理现象是培养初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另外一种方法。在课堂上如果只是讲解课本知识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学习的兴趣,而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在讲解“认识地球”这一课时,我和同学们一块用乒乓球和细铁丝来制作地球仪,并让他们在上面画出经纬线,重点标出赤道、两极、南北回归线。通过动手制作,学生们的知识记忆和理解普遍比较扎实,而且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提高了。再如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节时,如果机械地让学生记忆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就会使他们感到乏味,而且记忆效果很差。认识到这一点,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把省级行政区都一个个剪下来,在剪的过程中记忆,并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交流,然后进行拼图比赛,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探究式教学,丰富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有效沟通和反馈的基础上进行的协作式教学,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导向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以两种主要形式进行说明:
1.寓教于乐的角色扮演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内容的编排,指导学生把相关内容转化为相应角色,由他们进行扮演,从活动中学习地理知识。比如在讲解“地球运动”这一节时,我提前让学生对课程进行了编排,选出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地球和太阳,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通过他们的表演,所有同学都能够形象地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相关现象,学生们在玩乐的过程中掌握了地理相关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角色扮演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促进了他们地理知识的学习。
2.“百家争鸣”的讨论课
讨论课是把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专门问题展开讨论,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也得以激发。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在初中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兴趣学习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卢太珍.试论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5).
一、形势严峻的主要表现
1.学生不愿学初中地理。上地理课时,学生情绪普遍不高,精力不集中,打瞌睡,讲话,做其他科的作业,看其他书籍等。只有极少数学生在主动学习,认真听课,多数都是迫于老师的压力被动应付,把这一节课的时间打发过去,一节课下来,根本没有看清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也没听进几句话。
2.学校、社会、家长都不重视初中地理教学。长期以来,初中地理在人们心目中一直被视为“副科”。学不学都没关系,不碍大局。在校方看来,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大小,主要就体现在升学指标上。所以只重视“主科”,忽视“副科”。
3.地理教师从事初中地理教学缺乏动力,失去激情。这就好比你在台上唱一出本应非常精彩的戏,而下面的观众却逐渐散场,或者干别的事,或者睡着了,你还会百分之百地去唱好、演好这出戏吗?恐怕你的情绪也会有所波动,也会受到影响,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原因分析
1.初中地理未被列入中考科目。这是最主要的原因。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主要就看升学情况,反映的指标就是升学科目的质量,非升学科目就成了无关紧要、被人们忽视的“副科”,对学生的升学没有影响。这就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打击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给初中地理教学设下了一道无形的不可逾越的门槛。
2.初中地理教学设施奇缺。没有教学大纲及教师用书等必备的资料,也没有地图册和挂图、地球仪、三球仪、地理模型等基本设施,更没有罗盘、标本、气象园、天象馆等实习和观测仪器。这就使地理教学变得非常理论化、抽象化,使学生对探讨“天上地下”的地理课感到更加神秘莫测。
3.初中地理专业教师缺乏。前几年我们重庆市高考不考地理,各高校地理专业压缩,毕业生较少,一部分地理专业大学生毕业时就跳槽,所以分到初级中学的就更少。另外中考也不考地理,乡镇中学一般不愿要地理专业教师,即使分到乡镇中学也得改行教其他“主科”,而地理课就成了“搭搭课”。非专业教师来教专业性很强的科目,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4.结业考试流于形式。为了突出初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市教委规定初二下期末全市统一举行地理结业考试,考试的方法参照会考进行,试卷集中在各区县统一批阅。要求还是很严格,但在执行过程中就几乎成了一种形式。特别是各乡镇中学及区级中学,有的把试卷发给学生,由老师念答案,学生填写。这可能是非地理专业老师把答案做错的缘故。而且即使学生结业考试不合格,对其升学也没有影响,这就更使学生对初中地理不屑一顾。
三、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如此糟糕,对高中地理教学影响特别大。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高中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也有很大的限制。
1.应该把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目前初中理化、政史、体育都列入了升学考试,而生地却还是“副科”!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是否可以让生地合科各占一定分值。分不在多,目的在于引起社会、学校、家长的重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改变教学条件,增加必要设施。首先给老师配备必要的大纲、教师用书,购买必需的挂图、幻灯片、录像资料、课件,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建立地理实验室,配备一定的标本、观测仪器,建立气象园、天象馆、多功能教室等。使地理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