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作业设计

健康教育作业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作业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教育作业设计

健康教育作业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整合;中学生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不能表现出来,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1]那么什么是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的虚弱现象,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2]也就是说,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完满,即身心和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个别教师和几次讲座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它需要全体教师、同学和家长的共同参与。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深入挖掘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

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很多资源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烽火台、信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代表着信息传播发展的不同阶段,让学生从信息技术的历史演进中看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人生态度。通过因特网使用的学习,帮助学生明白计算机不仅仅是游戏机,网络不仅仅是游戏平台,网络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学习和生活服务。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弊端,从而使学生自觉避免“网络成瘾”。另外,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操作和尝试中磨炼意志,体会成功的喜悦,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素材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师可以把心理健康的有关资料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素材,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信息资源管理”这一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资料并对其进行管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访问心理健康网站,如525心理网、壹心理网、蓝心网、晴空心理网等。在“信息技术与社会”这一主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列出他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扰,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多媒体技术应用”这一模块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观看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有关的影片、视频、图片、动画等。总之,把心理健康的有关内容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素材,既使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又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三、以“心理健康”为主题设计信息技术课程的作业

进入青春期,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快速的、巨大的变化,尽管他们总体上是乐观、积极向上的,但也不可避免地有许多烦恼。他们渴望友谊,却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被同伴接纳;他们渴望独立,却又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呵护;他们希望取得好成绩,那么多的课程又让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挫折、焦虑、抑郁……不良情绪不约而至,让青春的天空不再绚烂,让年轻的他们手足无措。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心理健康”这一主题设计一些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习得维护心理健康的技能。如在“文字处理”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怎样面对挫折、怎样高效学习、怎样面对考试焦虑”等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设计小报,并进行小报设计评比与展示,使学生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编辑资料、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在学生学习过“搜索引擎”之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搜索心理健康网站、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测试题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学习power point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他们的心理困扰及解决策略设计power point课件,并让做得较好的学生一一演示给大家,让学生在欣赏课件的同时获得启发。

四、教育学生警惕“网络性心理障碍”

健康教育作业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一、注意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品质、人格的完美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只有把学生的生理素质、认知素质、伦理素质与心理素质综合的、整体的进行培养和发展,教学才会有效。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才,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心理教育贯穿到每节课中,在实际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新的数学教科书中有许许多多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1727年,欧拉应聘到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由于工作繁忙,生活条件不良。他28岁时右眼失明。后来因劳累过度左眼也失明了。接着又遭火灾。大部分藏书和手稿化为灰烬。但欧拉并没有屈服,他说:“如果命运是块顽石,我就化作大锤,将它砸得粉碎!”大火过后。欧拉又与衰老和黑暗拼搏了17年,欧拉在数学、物理、天文、建筑以至音乐、哲学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数学的各个领域,常常见到以欧拉名字命名的公式、理定和重要常数。他通过与助手们的讨论,以及口授等方式,完成了大量科学论文和著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学生知道了这些有关数学家欧拉的人生坎坷经历后,深受教育。多数学生认为,有缺陷的人尚能作出举世瞩目的贡献,靠的就是锲而不舍的这种精神,而我们这些体格健全的人再不努力学习能对得起谁呢?有些具有厌学和自卑心理的学生也都下决心克服自己的厌学情绪和自卑心理。学生的学习干劲和意志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决心努力学习,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再如,针对少数思维敏捷的学生脱口而出而反应迟缓的学生来不及思考、回答的现象,我经常对他们说,请给那些上课很少发言的同学留点机会,你们思考,除去乍一想得到的方法外。还有别的方法吗?最好能多渠道的解决问题。每当那些平时极少发言或反映稍许迟缓的同学发言时。我从不轻易说“错”或“不”,总是力求在某些方面给予肯定。还经常涉及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逼”他们回答,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在公众场合发表意见的勇气。这样课堂上不但充分调动起了全班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特困生也享受到了能回答老师问题的喜悦感,发现并证实了“自己行”。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二、注意作业布置与批改中体现心理教育渗透

传统作业往往机械、重复、强求划一。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应付等逆反心理。作业布置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做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并能体验到完成作业的自豪感和乐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而批改作业,我也给学生以激励,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注。对学生的作业质量写下评语,对某些突出问题给予特别指出,并尽可能地多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我在作业批改中常使用好、很好、你真棒、继续努力。你很出色、你的解法很好、你的想法很独特、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很了不起,等等,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内心里对自己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作业质量越来越好。

针对少数学生作业书写不工整的现象。我充分利用激励因素,将书写成绩从作业正确度中单独列项:以优、良等级反馈之,结果仅用两三周时间,学生书写认真程度明显提高。汉字写得也较漂亮了。老师们不无欣赏地说李老师你真行。其实这里更重要的因素是尊重学生而使之信任产生的个人魅力所致,亲其师而信其道嘛。所以教学过程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渗透心理教育也很重要。

三、在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国外有一项研究表明:学生能力的发挥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积极的态度。则学生能力可发挥80%~90%,而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发挥20%~30%。这说明其中50%~60%潜力能够通过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动机而递增。所以在十几年的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在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大家都知道“自强”心理人皆有之。依据这一特点,可以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具体做法是:每堂课结束时给学生留下几道提前设计好的、能够巩固本节课重点内容的小题,这些小题作为下一节课讲新课前的必考题。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自习课上认真复习巩固。课下相互讨论,在一次次满意的成绩中强化了“我能行”的心态。

健康教育作业设计范文第3篇

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唱主角

首先,我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转变观念,从“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尽量运用心理测验、录像、音乐、讨论等多种手段,使每位学生都有发言、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在心理健康专门教育的基础上,各科教师还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心理咨询室:学生吐露心声的好地方

其次,学校特别布置了温馨、舒适、活泼的心理辅导室,每天中午都有老师轮流坐镇,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不少学生遇到问题,都愿意去找老师聊聊天。针对有些学生遇到困难不愿意主动吐露的问题,我们还在每个班级培养了2名信息员,帮助及时发现同学的异常情绪,以便老师主动找同学交流谈心。

几番开导,帮学生走出父母离异的阴影

5年级学生小张一直比较优秀,可前段时间学习成绩却直线下降。原来,小张的父母在闹离婚,他非常担心爸爸妈妈抛弃他,上课也心不在焉。性格比较开朗的小张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一天午后,他到心理咨询室把自己的担忧和烦恼告诉了老师。老师开导小张:“爸爸妈妈虽然感情出现了问题,但是这并不影响对你的爱,即使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也还会像以前一样关心爱护你的……”同时,老师联系到了小张的父母,提醒他们不要把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经过几次沟通,小张的情绪明显好转,虽然现在父母离婚了,但他能够正视现实,积极转变心态,学习成绩也赶上来了。

奉献母爱,当学生的知心朋友

3年级学生小王从小父母离异,母亲已失去联系多年。因缺少母爱,父亲的管教方式又不太科学,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小王是个行为怪异、爱惹事的“坏”孩子。为了帮助小王,有一天,老师悄悄地把小王叫到心理咨询室。谈心过程中,老师意识到,小王内心非常渴望见到母亲、获得母爱,平常爱惹事的行为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老师告诉小王:“你可以把老师当作妈妈或知心朋友,有困难尽管跟老师说。”同时,老师还把自己儿子的衣服给小王穿,在生活上关心、帮助他,并动员其他同学主动关心小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王脸上的笑容多了,行为也“乖巧”多了。

健康教育作业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 探究原因 ;教师培训 ;途径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创设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心理教育放到课堂并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开展心理辅导,家长密切配合,巩固小学生心理健康。根据《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被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来,被看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突破口,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关注。如何认识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就我个人在工作中的体会,谈点其粗浅的看法。

一、平时留心观察,收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以下现象:

1、老师对考试考糟了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真是没救了!全班的成绩都被你一个人拉下了!”这个学生低着头,忍受着教师的斥责和全班同学投来抱怨的目光。

2、老师对反驳自己的学生说:“你这是什么态度?竟敢和老师顶嘴?你还想不想念书了?”在老师的呵斥中,学生满腹委屈但不敢面对。

3、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谁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别进教室了!”、“不拿饭给你吃了!”第二天,果真有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有的明知“进不了门”,干脆呆在家里不来或逃学了。

4、老师规定:“作业错一次,罚做50遍,再错,罚做100遍,依次翻番。”结果一位学生因一错再错而老师又不给他“指点迷津”,被罚做N多遍,这样一个庞大的作业量,使这名学生再也不敢上学了。

5、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就打,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6、一位学生因作业没完成,被老师用小棍打左手心,导致学生的左手发肿,还有让学生蹲马步等。家长要找老师论理,学生就极力阻拦不让家长去学校。

二、认真分析现象,找出现象的共通点

以上几种现象是对教师小学生心理上的惩罚和心灵上的伤害,这些现象的特点是:

1、教师不讲究科学,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障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研究学生的心理,不讲究科学,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滥用不正确的惩罚措施,例如前面提到的罚学生翻番地做作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如受挫感、自卑感、考试焦虑、缺乏兴趣、丧失自信、学校恐怖、厌学、忧郁、压抑、胆怯、畏难、自我形象降低等等。

2、教师不尊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 教师对学生的体罚、讽刺以及家长式作风,使学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从而产生了委屈、羞愧、自卑、失落、失望、说谎、不思进取,对老师疏远,逆反心理心理严重,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心里负担加重。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其实并不平常,它们造成了我们看不见的伤害却是更深的伤害--心理伤害,破坏了学生的心理状态。

三、共同讨论、探究产生伤害的原因

第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匮乏。部分教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对于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当他想认认真真地来做这方面事情时,才发现自己原来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那么缺乏,无力支撑,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操作。

第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也有一些教师朦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自己关系不大,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

第三、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概念模糊。其实根本就不懂得心理健康是怎么一回事,因此,更谈不上心理健康教育了。

第四、环境的过低要求纵容了教师的“懒惰”和“无知”。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从整体上来讲相对较低,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诸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心理治疗”等名词更是闻所未闻,也无人对此提出什么要求,而在家长群体中和一定范围的社会舆论中被普遍接受的论点是:“师生如父母,教师对学生没坏心,打两下也没关系”、“老师总是对的,无论怎样批评学生都应该的、可以的,对老师的语言、方法和态度不能苛求”、“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是必要的,那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家长和舆论却从不考虑这“打两下”、“批评”、“惩罚”是否已对学生的心理构成了伤害?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也就开始“打两下”、“批评”、“惩罚”。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心理伤害,什么是心理障碍等也就懒得问津了,却不知是其害无穷,有的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

四、学校领导重视,组织教师开展培训

1、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的思想、智力、成长都是有差异的。笔者在教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作了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①、具有稳定的情感;②、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③、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④、智力正常;⑤、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

具体包括:①、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②、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③、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感情绪,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④、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人、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⑤、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⑥、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往的知识和技巧。

第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

具体包括:①、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②、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③、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⑤、问题,主要指由于儿童的性无知而产生的性游戏行为。

第三、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时期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段。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五、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

2、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

3、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4、自我教育。学生通过自我矫正、自我诊治、自我训练、自我修复心理障碍,这样也最锻炼一个人的心理素质。

5、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社会、家庭教育环境等。让学生感受爱,接受爱的情绪体验,在和同伴、老师交往时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则,对尊重、合作、帮助等良好交往品质有初步的体验,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能以此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主意识等。更要向家长宣传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健康教育作业设计范文第5篇

笔者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某高校发放了1000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调查表》,回收967份,其中大一学生336人,大二学生230人,大三学生241人,大四学生160人。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得出三个结论:第一,76.47%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3.84%的学生认为开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无关紧要,10.79%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有92.20%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笔者认为,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第二,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需要是不同的。79.88%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注重激发人的潜力,72.87%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65.79%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帮助大学生调节情绪和排解压力。笔者发现,当前大学生希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解决他们自身的心理问题。第三,超过70%的学生不喜欢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也不喜欢课后作业以及道德说教。通过了解大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教学活动、心理测验、拓展训练、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比较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现阶段,大学生比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落后、教学方法死板、教学评价不合理,所以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势在必行。

二、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措施

1.确立合适的课程改革目标

目前,高校教师都意识到了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但是怎么改、向哪儿改,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要想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就必须先确立一个明确的改革目标。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教育的重点放在矫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上,这样的教学目标会给大学生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改革后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以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以及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为主,激发大学生的潜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太宽泛,内容涉及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每个人都有独特性,宽泛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要求,所以教师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3.改革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便于教师管理,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4.学校应采取的措施

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采取积极措施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首先,学校要大力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建设一支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多与行业内的精英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学校要建设专业的心理辅导室等设施,收集各种有关心理健康教学的资源,以便开展教学活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