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好课堂的特征

语文好课堂的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好课堂的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好课堂的特征

语文好课堂的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简笔画教学;小学语文;重要性;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142-01

利用简单的线条和抽象的图形来描述某一具体事物的绘画方法就是简笔画。从简笔画的图形构成来看,它具备了直观性和形象性的双重特征,这也正好符合基础阶段学生的基本认知心理。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个性,对于新鲜事物的一种渴求,同时对于语文教学本身来说也是极大的促进和补充。另一方面,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教师应从思想上重视简笔画教学对于语文教育的促进意义,掌握好基本的简笔画教学内容,并最大程度地用于自身的课堂教学当中。

1 简笔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简笔画教学既丰富了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手段更加的灵活和多样化,同时又导致教师向学生灌输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学生更加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获得知识的途径也更加生动和便捷。

其次,语文课堂教学中增添了简笔画的教学内容,势必会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一些平时学生不太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通过简笔画的方式呈现,也会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焕然一新,感受到这种教学方式的生动和有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大大提高。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注意力也有效集中,减少了厌课情绪的出现。

再次,简笔画的使用也能有效地化解语文教学中的教学重难点,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时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是难以用语言来解释清楚的,学生在接受时也会觉得吃力。这时如果通过简笔画的方式将这一内容呈现出来,就会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将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可感的事物,这对教学重难点的攻破也是极为有利的。

最后,简笔画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也从侧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扩散性思维的形成。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这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了这样的思维模式作为指引,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掌握新知识时也会觉得顿时轻松。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插入简笔画教学的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印象,并且这样的印象必将长久留在学生的记忆当中,达到根深蒂固的教学效果。

2 小学语文教学中简笔画教学的具体应用及注意事项

2.1 利用简笔画教学进行汉字的讲授。

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不少学生在刚接触汉字的学习时,不免会产生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这对掌握好基本的汉字规律是极为不利的。在简笔画教学的辅助下,教师能够把握好汉字的形象性特征,从字面理解和图形记忆的双重角度来加深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与识别。汉字的起源正是图形,它由象形字演变而来,反映着事物的具体特征。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把要学习的汉字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记忆。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记住字的意和形,对于字的用法也能有充分的感知。

2.2 对于一些生疏词语的理解也可以通过简笔画来实现。

语文教学中,不免会碰到一些生僻的词语,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的,例如:垛子、望口等。这样的生疏词汇教师单凭简单的口头语言表达显然是难以解释清楚的。这就需要一定的教学辅助 工具,像是简笔画教学等。简单几笔的描绘就能将生僻词汇中的含义表述清楚,既解除了学生的疑问,又能免去教师大费周章地来进行语言的组织。

2.3 简笔画的使用也能辅助课文内容的讲解。

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存在的一大难题。课文内容中复杂的句型和句意的表达,一时让学生难以把握和理解,教师在讲解起来也觉得尤为吃力。而用简笔画的形式将课文中的结构一一呈现出来,再加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就图讲解,将课文中的具体情境进行了有效的再现,这不仅辅助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而且使得学生在进行课文内容的理解时思维也更加地清晰和具体,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2.4 古诗的学习也需要简笔画的补充讲解。

古诗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就算学生可以流畅地将古诗的内容背诵出来,对于其中描述的具体意象和思想感情也是难以把握的。同时古诗的语言也是最为精辟的,因此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可见,掌握好其中的精髓对于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针对古诗抽象的意境和内容,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将重点内容和意象呈现出来,将学生带入作者的创作画面当中,必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诗作的理解。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时,合理恰当地融入简笔画的教学,势必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进行简笔画的辅助教学时,教师也应该注意以下的问题:①所进行的简笔画教学必须是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本身的,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合理开发学生思维;②简笔画的内容应做到简洁、形象、生动,熟练掌握简笔画的技巧;③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变抽象思维为具体思维,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④简笔画的使用也应做到适量和适度,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时间,不影响主要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

参考文献

[1] 吴礼强.浅谈简笔画教学[J].华章,2012(17).

[2] 赵奎林.浅论非美术专业简笔画的教与学[J].大众文艺,2012(07).

语文好课堂的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堂活动 语文课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86

“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的教室是生气勃勃……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作‘活’。”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如是说。新一轮课改尤其强调课堂的鲜活的特性,但一线的语文教师大多数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花了大量时间,费了很多精力备课,课堂却沉闷乏味,教学效果不佳。如何走出这种教学误区呢,我从语文课堂活动入手,在破解语文课堂沉闷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课前演讲,给语文课堂送去一缕清风

课堂演讲作为一种课堂活动,被广大语文教师广泛运用。两三分钟的课前演讲,运用得好,会激发兴趣,凝聚精神、启发心智、激浊扬清,就像一缕清风,起到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近年的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课前演讲的重要性,把安排学生课前演讲当作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着力准备。总体说来,课前演讲布置应有计划,力戒盲目性,应突出针对性,有的放矢,随着教学变化,适时调整演讲重点。课前演讲的基本条件要求是与课堂内容挂钩,是通向课堂的桥梁;要消除学生课前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点燃课堂激情的火种。面对这种情况,我一般要求学生的课前演讲大多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突出知识性、趣味性,以激发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通过幽默活泼的故事形式宣讲出来,不拘一格,寓教于乐,给语文课堂送去一缕清风,在“逗乐”其他学生的同时,又激发兴趣,开启心智。

二、情境教学,给语文课堂洒上一场新雨

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均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有效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学生的思维,营造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气氛,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好地达到新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统一的要求。如在古诗词、散文教学中,通过录音和图片,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完美地展示古诗词、散文的艺术魅力,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学生通过声像作用,体味、感受诗文中美的景色、美的语言,从而引感的共鸣。小说教学则可充分利用视频,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多角度、多层面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更广的知识,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接受知识、探究知识、运用知识。戏剧教学则可结合所学教材,在熟悉剧本内容,把握剧本思想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演出剧本中的精彩片断,进行角色表演,体验课文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动,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更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挖掘各种教学资源,用好情境教学,灵活把握课堂犹生成,真正给语文课堂浇上一场新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语文课活起来。

三、课堂辩论,给语文课堂点燃一份激情

组织课堂辩论,合理选题很关键。针对小型课堂辩论的特点,选题不宜太艰深,因为复杂的选题更适宜采用辩论赛的方式。但也要有一定的深度,以便学生有研究讨论的兴趣。因此,选题最好是跟课本紧密联系,跟课堂教学重点紧密联系,如区别比较人物形象的差异性,对文章感情基调的争鸣等。选题应力戒单调平板,一定要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此外,结论一定要多样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才会有辩论的可能。

如学习《雷雨》,就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课堂辩论活动,题目可设计为:“周朴园对侍萍有没有真正的爱情?”这个辩题,紧扣人物性格特征探究,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针对“周朴园对侍萍有没有真正的爱情?”这一辩题,学生提出了“一直有深厚的感情” 、“从来就没有爱情,只是玩弄”和“30年前有爱情,30年后没爱情”等几种观点,矛盾点自然出来,辩论就有了发展的可能。

课堂辩论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也要及时引导,以使论辩迭起。辩论这一环节如果组织得好,往往是课堂最精彩的环节,还能为语文课点燃一份激情,将阅读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四、课堂竞赛,给语文课堂灌注一种竞争

语文课堂竞赛无处不在,教师能够利用得好,会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气。如朗诵比赛,提高朗读能力。在学习诗词作品时,我一般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展开朗诵比赛,然后每小组推荐一位,让他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班级比赛,各小组分别给参赛者评分。每个小组为了得高分,精心组织,各显神通。每个学生提高自己朗读能力的积极性高涨,同时通过比赛,学生也学会一些朗读技巧,受益匪浅。如成语接龙,丰富学生词汇。成语接龙,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语文竞赛活动,利用好这一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教师随便说一个成语,让学生用这个字词尾做下一个成语的词头,也可以是谐音。这个游戏用于专项基础知识复习非常好,学生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记住了生词,丰富了词汇。此外,谜语竞赛,歇后语竞赛等在语文专项复习中都可以引入课堂,给语文课堂灌注一种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生活拓展,给语文课堂增添一份活力

在“传箴言”活动中,我发现其中很多箴言不仅思想性强,艺术性也高,我把它们摘录下来作为语文训练的材料,让学生作仿句练习,把学生写得好的句子选出来,在班上读,成果共享。然后调动集体智慧,将这些句子精改,通过手机、网络推荐这些优秀句子,一下子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与参与社会生活的兴趣。

生活中还有许多精彩的语文材料可以引入课堂,如:对联、广告、短信、解说词、晚会窜词等,很多语言学生在课本上根本学不到,在教学中能将这些生动鲜活的语言活学活用,不仅可以让语文课生动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学生的活动是教学过程的特征之一”。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我认为教师要做的就是搭建一个课堂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展现他们的才华,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让语文课堂从此告别沉闷。

参考文献

语文好课堂的特征范文第3篇

一、语文课堂素质教学的含义。

(一)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

具体地说,应提高学生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1.生理素质,包括生理机能、体质以及生命体的活动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等。2.心理素质,包括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3.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民主法制素质、公民意识、责任感、义务感等。4.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经验、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 5.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

(二)以课堂教学形式贯彻素质教育要求 :

语文课堂素质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应当是素质教育型的教师。德国教育家第多惠斯认为,教师的素质非常重要,他在《德国教师指南》中指出:“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素质教育型的教师应当是: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个性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体。

语文课堂素质教学,要求学生应当是全面发展型的学生。首先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具有创造性学习的品质和一定的语文基础,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个性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体。

(三)授知、育德、益身和益心的有机统一:

语文课堂素质教学观认为,传道、授业、解惑,固然重要,但它不能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语文知识、使用语文的技能、解答语文题目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引发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唤醒学生主动、能动、创造的意识,开发学生的潜能。在语文课堂素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整体人格去“类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行为和知识技能;用自己的教学风格,去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风格的形成。

这就是说,语文课堂素质教学的课堂对学生的影响,不只仅仅表现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开发智力上,而且还应该表现在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即兴趣、动机、态度、意志等的培养,以及社会心理品质,即情感、交往、处事等的培养和熏陶上。因此,语文素质教学的课堂,应该是授知、育德、益身和益心的有机统一。

二、语文课堂素质教学的特怔。

语文课堂素质教学的特怔,即为语文“教”的特征和“学”的特征。简言之,就是教师教语文和学生学语文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特征。

(一)“教”的特征:

1.把授知、育德、益身和益心,纳入“教”的范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规范性和创造性活动。

2.把“教”的外延扩展为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

3.一堂语文课堂素质教学课至少有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和与之对应的学法示范、学法指导和学法训练。

(二)“学”的特征:

1.把课本知识和它的形成过程,即前人观察、想象、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栝这些知识的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气质情操、道德观念等,纳入学习与内化的范畴。

2.把教师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无私的奉献精神、宽厚的民主作风、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良好的理论素养、扎实的专业功底、科学全面的知识结构、勤奋好学积极钻研的精神、健康的体魄、文明的举止、入格适度协调的妆扮等,视为学习、模仿、追求的榜样。

3.在愿学、想学、会学、善学、乐学的心态和境界里,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记、思、疑、问、习、用、创等活动。

三、语文课堂素质教学的原则。

(一)面向全体:

面向全体是我国教育方针、法律、法规中一项基本的教育原则。就是“既要使尖子生得到更大的发展,又要使中等生得到优化,更要使后进生得到转化;不仅要给学生打好全面发展的基础,而且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科特长或爱好和技艺。”

(二)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语文好课堂的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主导作用 主动参与

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环境和习惯性思维特点,教会学生学好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合作探究,在语文学习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体验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优化,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一、正确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给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情境,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加强启发引导,适时鼓励,使学生勇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勇于探索未知问题,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小学教学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能否正确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对学生的发言专心倾听,增进师生关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就是要在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得到培养。只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愉快地自主地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教师和学生两者构成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充分开发。

二、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这是学生思维训练的方法,在书面语言的理解过程中提出见解,有效解决一些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得到培养,这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意义所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深度思考,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对问题的选择要经过精心设置,注重问题提问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这节课时,我先引导学生从重点的句子入手,思考文章中人物的形象特征。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在课文中多次出现具有什么意义?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表现在哪些地方?接着帮助学生理清多处出现“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的含义,把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和简朴的语言展现出来,由言行的流露、神情的表现和内心世界的活动呈现人物的思想品质,让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述,最后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课题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基础性的问题,又要考虑到能激发学生想象的发散思维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中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撇开常规传统的观念,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大胆推测,心随课文内容情节的变化,理清文章的重点,学生在思考讨论中作出判断,得出问题解决的推进过程和形成的结果,逐步培养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教师要把教育教学覆盖于课内课外,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语文好课堂的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拓展延伸;自主课堂;教学方向;教学时机

近年来,一股“自主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风吹拂着每位教师的心灵,激活了老师对语文教学的重新定位以及课堂教学方法的全面革新。我在教学和教研实践中深刻感悟到:要实践好我县教研室推崇的“预学―交流―拓展“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做好三步:课前设计好预学题,课堂上适时引导学生交流,关注拓展延伸的有效度,尤其是拓展延伸环节能为课堂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纵观以往教学,老师只凭主观理解和个人喜好进行拓展,不能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学目标。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忽视了学科特征、学生个体差异,在看似热闹的表象下,迷失了语文学习本身应达成的目标,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无法弥补的负面影响。

一、认真研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把握好拓展教学的方向

语文拓展教学的根基是教材,教学目标的确定也必须在充分阅读教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航标,教学过程中,一切行为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恰当的教学目标可以明确拓展延伸的方向,抓住文本的重点,突破内容上的难点,达到事半功倍、有的放矢。否则,拓展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只能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一教师在教袁鹰的《白杨》时,分析课文后让学生借红烛赞扬辛勤的园丁。《白杨》一课的拓展在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对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二、分析整合教材,选择好触发点,把握好拓展教学的时机

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其核心在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语言的品味和感悟。拓展教学要找准触发点,这个触发点可以是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语言,也可以是课文的结构、主旨、写法等。

1.找准读写的触发点进行说写训练

学习了《索溪峪的“野”》一文,领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后,我告诉学生,索溪峪是国家级风景名胜,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索溪峪的魅力,索溪峪旅游公司面向社会招聘导游。你们能为他写导游词吗?看谁写的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索溪峪来。用《美丽的洽川》为题写一段话赞美我们美丽的家乡,以读促写,学会运用。

2.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行阅读拓展

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渠道。尤其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能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引导他们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完老舍的《草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描写祖国名胜风景的文章,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学完《寓言两则》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让学生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的语文观,通过拓展教学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以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为途径,让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三、立足学情,依托文本,实现拓展教学的目的

自主教学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上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语文拓展教学应参考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生的生活环境、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可以说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拓展的广度和深度。再者,进行拓展教学时,要注重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训练,以达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总之,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充分认识到:语文的拓展教学要杜绝盲目的形式化,应从教材、教学、学生入手,提高语文拓展教学的有效度,最大可能地让“拓展教学”为“自主课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车玲燕.谈语文教学中的拓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17).

[2]韩顺增.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J].语文天地,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