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背景;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29-01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越发激烈,人才成为各行各业提升竞争实力的关键,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力求提高育人的效率与质量,满足时代与社会所需,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高中地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受新课改的影响也在逐步进行改革,但是由于高中学生所学的课程比较多,而地理知识不仅繁杂还比较难以理解,需要教师与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不仅导致学生的任务加重,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因此,研究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是当前高中地理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有效教学是从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借鉴的一种教学理念,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备受重视。学生的进步程度是评判有效教学的主要标准,而这一标准的成立也能够直接表明其理念提出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最大的要求就是加强教师的教学管理,完成有效教学任务,包括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利用有益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进行有效教学的意义
(一)有效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领航者,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因素,使学生能够以良好心态去面对知识的学习。而有效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针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种有效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开展,对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有很重要的促进意义。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比较繁杂,很多概念与知识比较零碎,如果学生不能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便无法记住具有很强推理性的地理知识,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实现高度集中,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不仅增加了教学内容,还更加重视对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这种具有落后性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学生在任务繁重形势下的学习,难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而有效教学能够充分利用有益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二)设定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实施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还有部分教师未改变教学观念,仍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忽视了对教学目标的重新认识,而有效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变这种情况,提升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加强教学管理。
(三)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地理素质
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进步程度作为评判标准,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以提升学生地理素质与地理能力为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与引导。
三、发挥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优势的主要措施
(一)围绕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有效教学实施的主要步骤,因此,要充分发挥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优势,就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计划。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结合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制定详细讲解教学重点的教学计划,从而使学生在有秩序、有步骤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教师也能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
(二)从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出发,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计划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而教学内容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安排地理教学内容时,一定要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情况出发,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一定要温故而知新,不仅要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还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到新的地理知识,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促使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服务。
(三)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有效教学优势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 ,多运用教学提问或互动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 弹性教学 实践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教育的是对象是学生,学生又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面貌。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不同的个性特征,这是做好教育工作最起码的要求。笔者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几年,发现绝大多数教师把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对立起来,采取“一刀切”的形式,用一种教学模式去要求不同个性的学生达到同一种教学目标。这种忽视学生个性的统一化教学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更谈不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育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价值的尊重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试图从实际出发,探讨发展以学生个性为特征的弹性教学这一课堂教学基本形式,寻求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弹性教学概念的界定
弹性教学是指灵活性、柔性和机动性的统一,倡导个性化的教育。弹性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它以多种形式和方法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涵盖了教学的各个方面,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一次整体性变革。其内涵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弹性教学的目的是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使每个学生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水平。
第二,弹性教学的过程是开放性的,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以学生的学情来驾驭整个课堂。
第三,弹性教学的学习评价是即时性和诊断性的。教师不把评价视为终结性、结果性的检测手段,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
第四,弹性教学中教师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个性,并提供与每一个学生相适应的有效学习机会。
总之,弹性教学就是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安排有个别差异的环境条件,创设相应的情境,建构相应的课程知识以及相应的评价制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个体成功的过程。
三、弹性教学的理论依据
首先,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弹性教学提供了最早的依据。中国自古以来卓有成效的教育,大多是重视发展个性的教育。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对冉有却说:“闻斯行之。”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进之;子路则勇于进取,故退之。”一进一退,一伸一缩,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就是弹性。
其次,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弹性教学提供了最有力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8种认识世界的智力方式,即语言文字、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肢体运动、音乐旋律、人际关系、自我认识和自然观察。不同的人可能擅长特定的智力方式学习,因而人类的知识表征与学习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形态,个性差异在教学中不容忽视。这样才可能真正发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出具有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让学生发挥其所长。
再次,建构主义的出现,为弹性教学提供了现实。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方式获得。因此,知识的建构往往通过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调节完成。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一套最佳的学习方式,因而个人的知识建构方式不一定相同。弹性教学把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看作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强调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主体与客体(教师与媒体、学生与媒体,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认知与情感的互动,然后学生借助上述信息,实现自我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四、高中地理课弹性教学的实践
弹性教学的培养目标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建构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评价能力。弹性教学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和差异,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爱好,尊重个性,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我主要从两方面来阐述如何实施弹性教学。
(一)实施弹性教学的基本思路
在实施弹性教学前,教师需对班级学生进行逐一了解,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爱好、学习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初步将学生分层。分层的方法有许多种,将学生分为A类(优等生)、B类(中等生)、C类(后进生)是较常用的方法。然后,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将统一的教学目标按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情况重新设计,或提高难度,或降低要求,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实施分解,设计出不同的问题、练习和评价标准。
A类学生,一般占学生总数的15%―30%,他们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比较稳定。A类学生一般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他们有较强的自制力,各个方面都表现得比较优秀,往往容易“吃不饱”。另一类是由于他们成绩优秀,平时多是听到赞誉之词,看到羡慕之光,容易产生一种满足感和优越感,如不加以引导会滋生种种不利于其成长的心理障碍和错误行为。
对于第一类优等生,可采用目标鼓励法对其进行教育。高尔基曾说:“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于这类优等生,要用较高的目标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因为一个人的潜能是否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面前所展示的目标。由于优等生具备一般学生所不及的能力,所以,对他们的目标要求应适当高些。
对于第二类优等生,采用巧设障碍法可达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孟子有句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对优等生,如果硬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是不现实的,但为其成功之路设置一定的障碍则是必要的。比如,提高要求,对某项作业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一般学生标准较低,对他们则标准较高,令其“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有时还可以有意把一些难做的事情交给他们,实施一定的压力,或者进行某种程度的“刁难”,逼其开拓思维,另辟蹊径。
B类学生,在班级中占多数,对于他们一般采用常规性的教育方法。
C类学生,一般占学生总数的10%―15%,他们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主要表现为学习功课不好或学习习惯不良。究其原因,除了很少一部分由于智力因素外,绝大多数是安于现状、不愿改正、不思上进所致。这类学生虽然在班级中占少数,但如何转化他们,使他们完成学业目标,并在其优势项目上得到发展也是我们实施弹性教学需重点研究的对象。
对于C类学生,在教学中要尤为注意。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A类学生,要给予自学机会;对于B类学生,自学加教师适当点拨;对于C类学生,则由教师扶持其主动学习,或由A类学生帮助其主动学习,让他们有较多练习巩固的机会。讲授新课时,通过分层次提问和练习、小组学习,进行训练和巩固,让A类学生“吃得饱”,B类学生“跳一跳,摘得到”,C类学生在低起点、小坡度的精心组织下,也能消化得了。
C类学生提升的方法有很多,我主要阐述两种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一种是小组讨论法。分组教学是弹性教学常用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是适应个体差异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它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的力量,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学生分组时,可按不同要求编排小组,有时可异质分组,相互取长补短。在讨论过程中,让后进生学习优等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有时也可同质分组,特别是在竞赛性学习活动时,让后进生有获胜的机会。另一种是角色互换法。当后进生有了一定进步和对某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时,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他们当一回“小老师”,这样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特别在互改作业中,他们为能给学习伙伴提出问题而高兴,从而建立学习信心,增强自我评价能力,使某些困难消除在自然的状态中。
(二)实施弹性教学的基本环节
根据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我在教学中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教学目标设计有弹性
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内容是系统的、复杂的,教学目标自然就应该是分层次的。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也就是六级学习水平,我们把教学对应的能力培养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即培养基本能力。它包括对基本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基本概念的形成。第二层次是基础知识的运用。它包括对地理现象及现象成因的分析、说明、综合、比较、评价等。第三层次是地理思维的扩展。它主要是指创设新情境,给予信息,让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思维辨证、分析论证。例如“人口迁移”,将教学目标设计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要求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第二层次让学生学会分析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第三层次让学生运用人口迁移理论具体分析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并分析对我国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只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有一定的信度。
2.课堂提问设计有弹性
课堂“提问―回答”在教师和学生中互动交流的频率最高,学生成功地回答了问题,得到教师表扬,那份喜悦就是强大的内驱力,也是兴趣不断高涨的助燃剂。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该有点弹性,因人施问。例如,必修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我设计了四个问题:第一个活动是“选美中国”。我提供了6幅中国和世界的地貌景观图,让学生选择认为最美的图片。第二个问题是“美在何处”,要求学生回答选择该图片的理由。第三个问题是“美从何来”,解释各种地貌景观的类型和成因。第四个问题是“美的实质”。对于该问题的回答,不同层次的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回答,每位学生均可得到成功的机会。
3.作业练习和测试设计有弹性
作业练习分课内和课外两种。作业的要求要分层次,这种不同层次的要求,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分的多少等,而且也包括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
在具体操作中可采取将练习分为“基础巩固”和“自我挑战”。“基础巩固“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学习,重在巩固基础知识,达到教学基本要求;“自我挑战题”面向A类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和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要求。在课堂练习时,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自己落实“双基”要求;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进行练习;帮助C类学生完成练习。学生完成作业后,对C类学生做到优先面批是提高其学习业绩的有效方法。面对C类学生,对他们的作业优先批改,发现他们的作业有错误,先不打叉号,而是面对面地点拨思路,学生一次次地自行更正,直到做对了以后再打对号。这样,能使他们对作业产生一种“我也行”“我也能做对”的情感体验,进而乐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取成功。
测试在内容的设计上有弹性。一种类型是将符合大纲要求的基本题计100分,略高于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的附加题,每次穿插2―4题,计加分20分。另一种类型是分为A级和B级两级试卷,两套试卷的难易程度有差别,由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做。测试在测试方法上有弹性。一种是无不及格考查。对于C类学生,初次测试不及格的,教师要给予机会,让他们重复测试,直到及格为止;另一种是允许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参加多次测试,选取最好成绩。
4.学习评价设计有弹性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评价。因此,给每个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对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教师看到每个学生在不同层面的进步,给予恰当的鼓励和期望,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评价可以是语言、分数、等级三结合。语言的评价要富有情感色彩,作出评价要及时,以讲优点、激励性话语为主。等级评估一般运用到终结评价上,就一学期或一学年进行一次整体性评价。这里重点讲分数评价。分数评价要因人而异,如在期末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可以分三类来进行。对于C类学生,以平时成绩为主要依据,只要次次按时交作业,就以此为60分起评,全对的作业给予加分,对有错误但能及时纠正的也给以加分。对于B类学生,以平时三分之一作业满分为60分起评,全对的再加分,做对选做题的也加分。对于A类学生,以平时三分之二作业满分为60分起评,全对的再加分,做对选做题的也加分。
五、高中地理课程实施弹性教学的成效
通过弹性教学的实践,显示出以下几点效果:
第一,由于实施弹性教学,学生的成就动机被激发,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增加,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特别是一些地理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一旦有了成就感后,学习的兴趣大增。
第二,由于实施弹性教学,学生课外学习的自觉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激发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做综合性、灵活性的选做题,从而使学生在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的同时,基本技能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第三,由于实施弹性教学受到学生的支持,使学困生“吃得了”,学优生“吃得饱”,特别是使学习有困难学生既增强了信心,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卑感,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六、高中地理课实施弹性教学的反思
高中地理课实施弹性教学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一些因素使弹性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比较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期效果。
第一,学生原有的学习观念和习惯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新课改以来,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理念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接受新理念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第二,现有的教学规模还无法满足弹性教学需要的保障。现有班级的人数过多,教师较难顾及每一位学生,因此弹性教学无法深入细致地进行。
第三,目前大多数的高中注重重点大学的升学率,集中一切力量给A类学生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教学条件。这种观念无形之中对弹性教学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弹性教学是对现行教学模式的一种超越,它一改传统教学基于升学的目的,只重文化知识传授而轻个性发展,只重分数不重综合素质的做法;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育对象狭隘的缺点,兼顾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应有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使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得到真正的落实。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收获,相信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展开,弹性教学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爱荣,孙宏碧.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基础教育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甚至在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新气象。其中,有效性教学就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以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性为目标,与无效性相对。因此,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就是高中地理科目的一种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试图探究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确保地理课堂的有效甚至高效。
一、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有效性教学是指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其目的主要是实现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竞交流争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努力提高地理课堂的教育教学水平。其原理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获得了一种自学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能力和习惯是学生以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然而,有效性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既是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因此,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既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作为地理教师,有必要也有义务进行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探讨和实践。
二、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现有效课堂,首先就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从教学思想的转变到教学方法的转变,只有树立这样的教学思想,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其次,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注重能力的培养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才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和核心。第三,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实现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探究课题,自己寻找探究团队,通过他们自己搜集资料,自己不断探究,最后达成共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教育情景,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尤其是刚开始接触地理课时,要从培养学生兴趣的视角出发,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地理课程的意义,也让学生感受到地理课带给他们的趣味。例如,在讲解“中国地貌”这一节时,中国地形复杂,有高山、平原,也有山地和盆地,这些也不好记,但是,通过线条的勾勒,可以发现中国的地貌是如此丰富多彩,如此具有线条美和几何美,甚至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制作地形图,既然学生学到了中国地形的特点,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祖国河山的美好。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视野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既方便了教师高效的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又让抽象、繁杂的地理知识更加形象的展示出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多媒体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教师应该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为了运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会有效教学变成无效教学。
四、强化学生的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预习其实就是学生对新知识进行的初步学习,它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习惯。实践表明,预习的学生比没有预习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更多,因为预习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从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实施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反思,通过对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探究,确保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文军.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J].文教资料.2008(06)
[2]景春华.浅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化[J]. 新课程(教师).2010(10)
[3]谢成伟.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Z1)
[4]李春红,王庆娥.基于“学”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及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06)
[5]栾春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1(08)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地理 课堂提问 有效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改革逐渐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新课程改革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中的理念主要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个理念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没有明显的提高,课堂提问的具体实施也不到位。【1】
一、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基础知识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提问,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引导学生课堂上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中地理课堂的提问方法是多样的,针对不同的问题也有不同的分类。记忆方面的提问是对地理知识中需要学生记忆的部分的提问,这是课堂提问中的基础部分;观察方面的提问是利用地图和图形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理解方面的提问是在前几个问题的基础上综合来看待地理学科中的知识;应用性的提问则是对综合能力的考察,根据实际的环境问题,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进行解答,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现状
1、对于问题的设计比较没有针对性
虽然高中地理课堂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教师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在很多方面还是不够成熟的。首先是在制定教学计划上面,对于课堂提问的设计不够具有针对性,很多关键性的问题并没有提出来;而另一方面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就是一节课都是在进行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课堂提问;教师对课堂提问没有足够的认识使得问题提出的时间以及问题的准确性都有一定的缺陷。【2】
2、课堂提问的实际执行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
高中课程的安排是非常紧密的,高中地理相对于语数外这几门主要学科来说学习时间是比较少的,因此对地理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师把主要时间都用在对知识的讲解上面,而对课堂提问安排的时间比较缺乏,还有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甚至将课堂提问的环节省去了,也有很多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非常短,学生得不到充足的思考时间,严重影响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目的也没办法实现。
3、学生对于课堂提问没有强烈的回应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已经习惯了教师讲解而自己听的方式,当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学生并没有因此而提高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来讲,仅仅依靠教师在上面的讲解是不足以全面掌握地理知识的,因此课堂提问有其必要性。但是学生在没有了解课堂提问的基础上,对课堂提问的教学方式没有足够的热情,很多学生没有参与其中,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的现状是影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关键。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措施
1、设计合适而具有针对性的的课堂提问
对课堂提问做出充足的准备工作是教师实行课堂提问的基础,课堂提问是围绕整个地理知识的学习而进行的,因此课堂提问的选择要符合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课堂提问的同时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根据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查漏补缺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提问,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3】
2、采取合适的课堂提问方法
在上文中我们有介绍到地理课堂提问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的提问方法也是非常多的。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有很多版块的,例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世界地理等方面的分类,因此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充分发挥每个提问方式的作用,全面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提问中
新课程改革始终在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也是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关键。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课堂提问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在课堂提问中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的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四、结论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来说,需要继续进行调整的方面还是比较多的,课堂提问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也是教师们需要关注的。针对现在高中地理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潘予弘;浅谈课堂提问的学问――问题设计有效性的探索[J];新课程(教师);2010,3(06):23-24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一、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的特点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目标的实现情况,既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又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发展。
(二)在交往中生成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上演“教案剧”,而是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真诚互动、演绎生成的精彩华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课堂上,师生间应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见解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创,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
(三)在整合中提升
课程改革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树立“课本是范例”“、世界才是教科书”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将个人的知识、学生的存量知识和体验、文本知识以及师生互动生成的知识等有机地融合,使课程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整合。让学生在操作、讨论、对话和思考中,牢固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二、当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有效的教学行为还有较大的差距
当前地理教师虽然接受了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但还不能将其很好地融入到教学之中,导致教学行为不当。从课堂教学来看,有的教师怕学生听不懂,总是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改变不了教师把持课堂的局面,摆脱不了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有的教师刻意追求学生的活动形式,忽视了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认为只要课堂活动多,就体现了课改精神,这样的课看似热闹,而学生收效不大。
(二)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比较单调
地理新教材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地理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理念去挖掘教材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必须努力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以充实教学内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仍然习惯于“先将教材内容搬到教案上,再搬到讲台上”的做法,不能在地图上提取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除教材外,不会开发和整合来自教师、学生的教学资源及来自社会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单调、狭窄,停留在浅表层次。
(三)课堂上学生发言的交锋性不足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认知冲突、心灵碰撞,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不敢设置引发学生争论的认知冲突,设置的问题缺乏思辨性,学生发言的交锋程度不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度。
三、教学策略
(一)理论学习策略
经过几年的理论培训和课改实验,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但距新课程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为了适应课程改革要求,广大地理教师应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深入领会课程改革精神,彻底转变旧的思想观念,真正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加强地理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真正理解和把握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融入教学中,将其转变为自觉的教学行为。
(二)课程资源多元化教学策略
地理课程资源多种多样,除地理教材和参考书外,还有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及体验、学生的存量知识以及来自社会、网络和报刊杂志的课程资源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突破课程的规定性,不要只教教材,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要注意激活学生原有的经验,如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经验、家庭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要学会找到教学的生长点,学会设计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生成新的问题;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要特别重视自身的经验和体验,特别是用教学经验、社会经验去影响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的课才具有活力,才是成功的课。
(三)开放性教学策略
地理开放性教学策略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状态。在新课程背景下,以现论为指导的地理开放性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二是唤起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三是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应该教、学并重;教育的本质是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建构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