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教学解读

小学语文教学解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教学解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教学解读

小学语文教学解读范文第1篇

一、形式多样的读

1、整体概读。根据《新课程标准》从整体入手、部分理解,再回归整体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首先把课文读准、读通,将单个排列静止的文字符号转化为为语言信息。教师可以设计将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扫清文章的字词读音的障碍。通过边读边想,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什么,有个总的印象。这一设计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设疑自读。在这一步的教学中,由学生带着阅读提示边读边思考比划,并找出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工具书、查资料等自学方法解决,把自己真正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与大家共同解决。如《赤壁之战》一课,学习提示:①重点理解第五,六自然段的词、句。②思考问题,课文先写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③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生围绕学习要求进行个体的学习,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感悟晶读。教学时采用“读、解、析、评、读”的程序对重点句段理解,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进行合作式的语言表达训练,再通过全班的交流、品赏、分析词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理解。尤其在高年级便可抓重点段、句按此方法学习。

4、小组议读。设计小组议读,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在四人小组(或自由组合)内将自己独学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也利于帮助学困生提高认识,取长补短。

二、以“读”代“讲”

1、因材施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文章获得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教学,为了提高兴趣,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对故事情节或对话较多的课文,则进行分角色朗读:对于句意连贯的句式或段落,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为了让学生能“以读悟语,以读悟情”,身为教师的我们要敢于放手,“有扶有放”“有错有纠”,让学生在“多读”中领悟文章的内容,学到知识。2、精彩演读。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时,通过角色表演,不知不觉中学生会把自己渗透到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中,了解 “中朝”人民之间的友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学生感受到课文对话语气内容和意境表现得真实、贴切,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3、蕴情读通。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文章,只有通过多读来才能体会其中的蕴意与美。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适当强调学生;要求学生先在诗句上划音步,给诗句注重音符号,然后再练习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尤其结尾的“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在反复读中体会诗的蕴意和美感。

三、说读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解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方法

G623.2

语文学科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关系较为贴近的科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要求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让阅读存在于社会与家庭中。小学教育阶段作为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应采用开放性阅读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开放性阅读,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和多样化的阅读形式,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

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顺利展开开放性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对于学生成长来说相当重要,是他们思S发展、信息收集和认知世界的关键途径。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以课堂阅读为主,不够受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产生良好的阅读效果和教学目的。开放性阅读能够将大量的时间聚集起来,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容量,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开放性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促进阅读教学的顺利展开。

比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时,这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除课文中讲到几种小动物(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脚印的形状之外,要求他们搜集其它动物的脚印形状,像小猫、小猪、绵羊和黄牛等。这样能够有效调动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课下将会亲身观察或者寻找相关的阅读材料,从而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达到扩充知识的教学目的,并激发其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而且在开放性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应允许他们在阅读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发挥自身的奇思妙想,思维得以开放。

二、创设开放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开放性阅读

在相对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于求新求异,大胆表明自己的想法,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开放性阅读。创设开放的课堂氛围,我们可以改变平时座位的形式,排成马蹄形或“蜂窝状”,还可围成了圆、半圆,座位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等等,教师居于其中。这样改变了以往教师高高在上俯视学生、学生整整齐齐毕恭毕敬的课堂形式,让学生有轻松之感,利于他们大胆的表现自我。此外,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阅读内容有不同的见解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美,哪怕学生的解读与阅读内容的本意相去甚远,也应该对其精神给予鼓励,并恰当引导。这样学生才敢于不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才敢于敢于求新求异,才会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如教学《小青石》一文时,课文主要歌颂的是小青石,它不安于过平静舒适的生活,后来和伙伴一起为大众服务,支持大众的脚,它觉得这才是最快乐的事情,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可是有同学就很喜欢小黑石,觉得它在草丛中晒晒太阳,温暖舒服,与柔软的青草、可爱的小花为伴,时不时还有蝴蝶飞来,这样的生活也很惬意。对于这样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我们就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而不应该大搞一言堂。这样开放的课堂氛围,才能促进学生的开放性个阅读。

三、广泛挖掘教材资源,引领学生开放性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开放性教学方法,教师应广泛挖掘教材资源,原因是教材中选录的课文都是由教育专家千挑万选的,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教育意义。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放性阅读教学中,更应深度挖掘教材资源,扮演好学生阅读学习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并认真研读捕捉到文章内容的辐射点和关键点,引领他们举一反三对文中知识内容进行延伸阅读。不仅能够引领学生进行开放性阅读,还可扩大教学范围。

例如,在进行《颐和园》开放性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应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他们探究中国的历史古迹的兴趣。借此引领学生进行延伸阅读,帮助他们了解我国更多的历史建筑,包括秦兵马俑、故宫博物馆、苏州园林、龙门石窟和清明上河园等。当然这些内容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为仅靠学生很难延伸这些知识,更是难以捕捉到知识的关键信息。另外,由于纸质阅读材料有限,网络阅读是一个流行的阅读方式,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开放性阅读,培养他们查找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可以自主筛选与提取有效信息,阅读到教材中没有的内容。

四、教学手段灵活丰富,真正实现开放性阅读

单一固定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的教学需要,多元化和多样性才是这一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在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和教参资料提供的标准答案,而是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意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将课文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整合,使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突破教室禁锢,将阅读教学拓展至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中,让他们学有所学,真正实现开放性阅读。

举个例子,在《爬山虎的脚》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亲自观察爬山虎这一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叶子和脚,亲眼看到爬山虎叶子和脚的样子,以及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知道爬山虎是一种喜欢攀爬的植物,并将观察内容具体记录下来。接着,教师可要求学生将各自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分享和交流,这样他们都表现的极为积极主动,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开放性阅读,使其树立要像爬山虎一样的向上精神。如此,不仅可促进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培养其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开放性阅读教学方法,教师不能只关注教材内容,要延伸课文内容,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以课本为辐射点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并采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提倡学生自由阅读,使其体会到开放性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董敏. 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的策略措施分析[J]. 读书文摘,2016,04:247.

小学语文教学解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备课 五环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93-01

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备课应该重点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说详细一点,就要包括文本解读、目标确立、环节设置、教法选择、媒介使用等五个环节。以下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为例,简要谈谈阅读教学备课的五个环节。

一、解读教学文本

拿到文本,教师要先把自己作为普通读者反复研读文本,对文本深入解读。《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全文情感落脚点是对童年的怀念。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四个童年时的片段,一是学骆驼咀嚼,二是与爸爸谈驼铃,三是想去剪驼毛,四是问妈妈骆驼的去处。四个片段都体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这是作者怀念童年的原因,也是怀念得以实现的记忆依凭。那么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孩子的童真呢?在学咀嚼片段中,三个“那样”构成的排比句体现孩子观察得仔细;段末一个“呆”字,说明孩子看得入神,对骆驼的喜爱之情油然纸上。在谈铃铛片段中,爸爸说骆驼戴铃铛是为了防狼,而孩子却有独特的想法,认为骆驼戴铃铛是为了增加长途旅程的寂寞;这种独特的想法也体现了孩子的天真。在问骆驼去处片段中,小英子没头没脑地问“它们去哪儿了”,其中代词“它们”指向不明,导致妈妈不理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英子心里一直记挂着骆驼;妈妈接下来说的两个“总是问”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英子的好奇心强和对骆驼的记挂。以上内容是要执教该文时应该把握住的最基本的信息,但还不能仅仅停留于此,还应该深入钻研一些细节。比如课文标题中,为什么把冬阳放在前头?为什么要用间隔符号?这些细节的挖掘,有利于对文本的深入把握。

二、确立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时,必须要考虑学生实际,即要进行学情分析。一般而言,五年级学生已具备生字自学能力,但对一些较难的字还是容易写错;对文本已有初步解读能力,一般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情感。但就实际而言,学生水平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同样是五年级,但认知发展水平一般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对而言,农村学生认知水平发展要差一些。教学目标的确立就要充分考虑学情。本文就一般学情来确立目标。一般而言,本文教学目标应有这样几条:1.学会文中九个生字;2.掌握文中的多音字;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中四个版段;4.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些是总目标,要具体分配到两个课时中完成。第一课时中,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目标:1.认识间隔符号;2.认识三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3.初步理解课文,能概括文中的四个片段;4.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基础上确立以下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四个片段,体会作者童年的天真;2.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设置教学环节

教学分两个课时进行,每个课时应由若干教学环节构成,而每个环节应由若干活动组成。比如第一课时,一般要由如下环节构成:环节一,认识间隔符号;环节二,认识生字词;环节三,理解四个片段。环节一可由以下活动构成:1.请学生将本文标题与以往课文标题进行对比,找出差异;2.让学生观察间隔符号符点,主要将其与逗号、句号等进行比较;3.简要说明间隔符号的作用。其他环节参照以上环节设置活动。要特别强调的是,各个环节相对独立,但并非没有联系。各个环节的活动相互间应是紧密联系的。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四个片段的学习中,各个片段的学习理解都要与文末第十五自然段联系起来,也即各个片段的理解最终都指向十五自然段所集中表达的“怀念”之情。设置各个片段的学习活动时,必然要与十五自然段的学习挂钩。

四、选择教学方法

各个教学目标的实际,要依赖于一定的教学环节,而各个教学环节中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生字词教学,一般到五年级后,学生已具备自学生字词的能力,课堂上不必安排太多时间专门处理生字词。但农村学校学生则不然,他们大多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生字词的能力相对较弱,一些重难点生字词容易读错写错。因此,在农村小学高年级,也应安排适当时间处理生字词。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中,“嚼、卸”等字是重难点生字,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而其他生字,则可在课堂上进行检查,不必专门花时间引导学习。又如语段阅读教学,高年级一般重点选择一个语段引导学习,总结方法,然后让学生参照方法自学其他语段,但在农村,此法不一定适用,于是就要逐段引导学习。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中,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学习第四自然段,然后总结方法,让他们自学其他几个片段。学生自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巡查学生学习情况,发现多数学生不能自主完成任务时,就得及时调整策略,改为教师引导学。

五、考虑媒介使用

小学语文教学解读范文第4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全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广阔无垠的思维空间,才能使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章可循,只有重新构建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才能使创新学习对学生终身受益。

一、阅读教学基本特点

1.主动尝试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能真正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媒体作用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转变,把教学过程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传授模式,转变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获得知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建立实验小组,拟定了与教改实验同步的设计方案、教材分析、教法的探究。看录像课,不断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我们尽快掌握“四结合”教改试验这种新型语文教学模式,从而达到“一个目的”,即和谐的双轨活动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

2.发现创新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本教学模式正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不满足于常规的思考方法,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善于直觉思维,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如在《狼和小羊》一课总结处,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演环节:请二位同学上台,戴上狼和小羊的头饰,表演出整篇课文的内容,最后在狼扑向小羊的一瞬间,小羊应该怎样做才能幸免于难,请学生任意发挥想象,在可能实现的基础上尽情表演,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总结出对狼这样的坏人不能光讲道理,还要动脑筋想办法勇于反抗,才能获胜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同时既融语言内化、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于一炉,使学生创新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我校有位教师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内江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呢?如果鲁肃事先把诸葛亮妙计告诉了周瑜又会怎样呢?教师这样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质量。

3.发挥网络教学优势

在小语“四结合”教改实验当中,多媒体计算机走进了课堂,优化了阅读教学,将读书由被动强化为学生主观上的需要,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一份新鲜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多媒体刺激下,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如:教材《祖国多么广大》这一课中配有长江两岸这一带的风光图片,课件设计如下:长江大桥巍然耸立,横跨江面,柳枝吐绿,燕子鸣唱,江上渔舟往来穿梭,江面风平浪静,还配有《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的音乐,于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沉浸在怡人的春光中,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再适时提问:“你能不能用更精彩的词汇来描写一下美景呢?”“随着图中你看到的景物,你能想象出此地还有哪些美丽的风光吗?”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不少好词好句在此应运而生,最后教师又布置给学生一个作业,要求学生用想象绘一幅自己心中的春景图。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习的内在动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实践、口语表达、说完整话及丰富的想象能力。可见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对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是大有益处的。

二、 阅读教学操作过程

1.初读感知

有感于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在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准备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读准字音了解大概内容后,便会积极主动地带着问题探索知识。在此,教师不做任何提示,或者可帮助复习一下旧知加深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保证下一步活动的顺利进行。当然,对于小学生初读感知的能力不够强,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提出问题

学生在自己初步预习的基础上,掌握了部分知识,但还有一部分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会被学生五花八门的提出来,甚至是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吃墨水》一课,为什么用“吃”墨水而不用"喝"墨水或"蘸"墨水?《蛇与庄稼》一课中,为什么放蛇去捉田鼠而不放猫?大水过后,田鼠和蛇为什么没有被淹死?《补丁》一课中最后一段"说,国家还很穷……"的后面为什么不加冒号、双引号?《坐井观天》中的青蛙为什么会在井底?《昨天这是一座村庄》一课中提出作者为什么用昨天而不用过去?……面对这些稚嫩而又颇有潜力的问题,教师应稳住耐心,不要否定学生的问题,和学生共同确定几个 主要问题,分清主次,注意课文的前后联系,然后着重展开讨论,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解读范文第5篇

一、做好小学语文教材解读工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工具,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做好教材解读工作,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语文教学重点内容,更要将班级学生特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保证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讲授出更多的内容,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备课时,教师就要找出学生在接触该篇文章时不会的汉字,像“鲈”、“饵”、“纵”等,通过查阅字典,找出生字的详细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二、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课堂情境

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也有限,因此造成学生不容易理解语文知识中的一些内容。为了达到高效课堂教学,教师就要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拓宽学生知识面。但是在创设语文教学课堂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理解能力,避免出现学生不能理解而浪费课堂时间的情况。

例如,在讲授《七律》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该文中展示出来的情境,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放映与有关的一些图片,并播放与相关的音乐,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背景下,更好地理解该课文,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保护学生好奇心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更重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学生好奇心的保护,造成学生对语文内容不感兴趣的现状。通常在小学阶段,学生多处于6~12岁之间,此年龄段学生好奇心较强,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保护学生好奇心理,使学生能够将好奇心转变成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四、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指教师教授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多少知识。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为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在小组沟通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麻雀》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去动物园观察麻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观察完麻雀后,让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讨论自己看到的麻雀是什么样子,包括麻雀的颜色、眼睛、爪子、羽毛以及个头大小,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该篇内容的分析,在此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学生在分析该篇文章时,能够结合自己的观察进行整篇文章的想象,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强化课堂练习环节,巩固学生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