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发展的前景

农村发展的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发展的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发展的前景

农村发展的前景范文第1篇

第一,农村“三农”问题的原因在这次《意见》专门讲了,而且明确讲了这是深层次的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在党的文件里面正式明确地讲城乡二元结构是产生农村“三农”问题的原因,这还是第一次。十六届三中全会讲过一点,这一次明确地讲,这是巨大的进步。为什么这样说呢?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改革开放前也可以这样说,但是,“三农”问题总是解决不了。十六大以后,对“三农”问题的投入和关注,是党的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下了五号文件,农业税等真是投入了力量,但这次文件上讲,农业、农村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而且可以说城乡扩大趋势仍然在继续。春节马上就来了,民工潮、民工问题仍然在继续,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门讨论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国外有些朋友采访问,世界都金融海啸了,为什么重点去解决“三农”问题?我跟他们说,这正是我们中国要把事情办好,抵御金融海啸问题的高招。扩大了内需,问题解决起来就更容易了。

在中央的文件中说,农村的问题是“三农”问题,是二元结构造成的。但是,我还要在这里讲一讲,据我的研究,是不是可以这么说, “三农”问题症结或者本质是结构问题、是体制问题。中央这样加大投入等,但这些问题都解决不了,为什么呢?从2007年GDP结构可以看出来,2007年第一产业创造的财富、创造的增加值为11.3%。但是,同年在就业结构里,参加农业的劳动力、农业投入的劳动力占40.8%,而且当年城乡里边按现在中央公布的农业人口来说,农村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5.1%。这就是说,40.8%的人创造了11.3%的财富,然后由55.1%的人分配,农业劳动力怎么会不穷?农村怎么会不穷?我反复地讲,必须减少农民,才能使农民富裕。

中国农村有一个特有的情况,我们一直在搞工业化,工业化到了总体阶段,但是,我国的农民一年比一年多,是一个大数。1952年,我国的农民有5.04亿人,现在常住人口有7亿多。如果按农业户口统计(很少公布的),1996年有9.49亿人口。这样的结构,农村问题怎么能解决?不把农民减少,怎么能解决呢?所以,这是一个结构问题,不解决结构是没办法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财政制度、金融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是造成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根源,不改变这个体制就解决不了。现在我们这个体制很明确,城市一块、农村一块。在20世纪90年代我写文章时就讲了,在农村里面,我们国家、政府对农村、对农民是一种政策,对城市、对居民是一种政策,实质都体现在这里。所以,不解决城乡二元结构,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而且,这里我还要讲,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跟国际上二元结构不是一回事。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从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搞计划经济体制,城乡二元结构是计划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现在农村实行的这些政策,包括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是为计划经济服务的。现在,城市里已经改了,但是农村还没有改。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现在城市里面,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应该讲得更加具体一点,即城乡二元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在政治上,到现在为止,户籍制度把中国人分为了两块,有农业户口的和非农业户口的,这是平等的吗?在九届人大选代表时,城市居民是22万选一个,而农村农民是88万选一个代表。这次中央文件讲了,将来要平等。取消统购统销以前,农产品的“剪刀差”在前30年贡献了6000多亿,现在实际上“剪刀差”还在,只是现在没有人说了。在座的经济学家可以算一算,有没有比中国农产品价格再低的国家了。可见,中国农产品的价格非常低,“剪刀差”非常之大,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通过土地“剪刀差”扩大城乡差距。如2007年北京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为440亿元,这个应该由政府拿吗?在社会上,不实行公共产品基础设施等方面普惠制,也就是不均衡的方式。所以,这样一种体制,包括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的流动,不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不行的。

第二,这个文件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农村发展的前途、发展的前景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文件中也讲到,我国总体上处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和关键,就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实践。在2020年实现的目标里讲到,农村要实现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体制基本建立的格局。要搞现代化,不能像中国这样的城乡结构。总不能到了现代化社会,或者说实现了现代化,城市和农村差别还这么大,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这个态势继续下去是不行的。

现在城市和农村一块高一块低,主要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这个体制是扩大城乡差别的加速器或者说是挖掘机,不改革掉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不把现在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林权制度改革的话,城乡差别会越来越大。这几年农村改革了这么多条件,免了农业税,今年农业是特大丰收年,粮食要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从收入来讲,今年还是扩大的。所以,现在的目标是通过改革解决,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现在的问题是,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但是据我所知,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农村改革基本上就停止了。所以,我也一直呼吁,农村应该启动改革,也好,家庭承包责任制也好,只是改变了农村生产经营的体制。至于流通体制、就业体制、户籍体制、土地制度等都没有涉及到。所以,现在出了很多的笑话,农民把土地拿过来了,几万元卖给了国家,国家又把它几百万、几十万地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建好房子再卖,它卖的房子叫大产权,农村集体土地盖的房子要卖就是小产权,小产权房子要卖是不合法的。天下有这种市场经济的法吗?我是很不相信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把城乡二元结构“填平”。

要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不太容易,把城乡差别消除掉是政府很早提出来的概念。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都没有做到这一点,目前我建议,就是把这些体制方面的东西去掉。农村改革之后,1984年实行了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这也是磕磕碰碰不太容易,但是总算是坚持下来了。到今天,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城市、工业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这些体制问题,到现在农村都还没有实现,基本上还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要改革,就是要把农村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办法解决。

农村发展的前景范文第2篇

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还存在很大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口语表达能力。究其原因如下:

1.开口说英语的心理负担。我曾向四五年级100名学生发出问卷调查,让他们说出不喜欢开口说英语的真实原因。根据调查得出结果,80%的学生恐惧说英语,担心说错被同学笑话,老师责怪,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与掌握。造成这种恐惧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胆量小,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等。

2.小班化教学无法实行。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需要经常性的练习,让每位学生得到多次锻炼的机会。而农村小学往往班级人数过多,每班人数均在50~70之间。这种现状往往导致难以有效地组织口语操练,学生个体表达的机会将大大减少,自然难以提高口语水平。

3.缺少说英语的氛围条件。众所周知,在讲英语的国家,孩子们在3周岁之后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在中国,即使是在大学生中,除了专修英语专业的学生,极少能用英语自由交谈。事实证明,学生们的英语口语学习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是密切联系的。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机会仅仅局限于每周的四节课,其余时间很少涉及英语的学习和交流,这种情况对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是有害的。

二、改善农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条件的途径

1.长期以来,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总的来说仍是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因为各种客观因素,教师无法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加上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缺少英语口语训练环境、英语学习时间少等原因,导致他们总是羞于开口。教师应多鼓励,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在课堂教学中多用“I think you can”“I believe you”“great”等词语激励学生,并且给予奖励,如,掌声和小礼物,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2.创设英语口语交流的环境,激发学生用英语交流的热情。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来自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新课标也曾提出,口语练习要结合课内外的情境,让每个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口语训练。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创设真实的语境,展开师生和生生互动交流。通过各种精彩的语言实践活动,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Is this a\an…这个句型时,借助实物进行口语训练。将课前准备的水果(梨、苹果、香蕉),玩具汽车和动物玩偶等物品装在盒子里,由一位学生闭上双眼随意抽取一件物品,同学齐问:“What is it ?”学生猜测:Is this a/an…若说错了则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在这种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参与激情高涨,展示欲望强烈,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真是一举多得。

3.班级人数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平时教学中尝试小组教学,以4~6人为一小组,对教学情境进行演练及上台表演,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望,并给予掌声鼓励和优秀小组的评比,在竞争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农村发展的前景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 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侵蚀了城郊农村农业的发展空间,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挖掘城郊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壮大经济实力。广大城郊农村应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科学调整经济结构布局,合理开发利用有限资源,开创一条既有城市经济发展特点应又具有农村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子,使城郊型农村经济步入快速、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如火如荼的都市经济突飞猛进,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日新月异,从而有效拉动了城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城乡间经济要素的流动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形成了一个人口密度相对较高、人们经济活动范围较广、与城市经济联系紧密,兼具城市和农村特征的地域空间,人们习惯称之为城郊型经济区域。

近年,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村进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党和国家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在这种大的气候的影响下,城郊农村凭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打破传统、勇于开拓、锐意创新,以“城郊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城乡一体、和谐发展”为原则,以“依托城市、服务城市、面向市场、致富农村”为发展目标,与都市经济遥相呼应,使城郊农村特别是较发达城市的城郊农村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郊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明确发展目标,走城郊城市化道路

城市要发展,规模要扩大,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城郊农村必然是城市发展的首选之地,使不可再生的耕地资源迅速减少。为了实现城市与城郊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城郊农村必需明确未来经济的发展目标,“依托于城市、服务于城市、致富于农民”,积极地走好“农业特色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环境生态化”的城郊城市化道路。

1、充分利用城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围绕休闲、生态、观光、旅游农业以及名优农产品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开展各类相关招商活动,做精有限资源农业。

2、借助城市工业的辐射作用,充分利用当地人力资源。夯实工业经济基础,加速资本和产业转移,促进农民职业和空间转移,做强短小精悍工业。

3、充分利用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生产为城市配套的蔬菜、花卉、畜禽等副食品类农副产品,搞活三产服务业,形成新型的城乡产业结构和城郊农村经济体系。

4、以城带乡,以乡促城。面对耕地逐年减少的现实,引导农民向城市集聚,以“城乡一体,共同发展”为目标,借鉴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整治乡容村貌,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郊农村城市化、城郊农民市民化,使城郊农村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的一部分。

二、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合理

多年来,传统的农村经济由于产品缺乏市场性、有限资源配置缺乏科学性、生产技术缺乏指导性、经济管理缺乏规范性,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更是“多劳少酬”。为了摆脱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各地农村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特别是与都市毗邻的广大农村,他们以市场为导向、以城市为依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科学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做法,以“多心、多层、组团式”为空间格局,以“点、线、环、面”为网络格局, 以“高起点、新格局、多功能、有特色、服务城市”为区域定位、形态定位和目标定位,使城郊农村经济结构日趋科学合理,其成功做法为远离城市的农村起到了典范的带头作用。

以辽北城郊乡龙山乡为例。该乡是唯一的城郊乡,下辖的12个自然村分布于城市周边。以前,该乡以传统旱田作物为主,品种仅限于玉米、白菜、大葱等,由于耕地资源有限,品种单一,虽然亩产量较好,但却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农民即便早出晚归,仍然收入甚微。为了改变此种状况,本地的区、乡两级政府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一是利用沃土优势,大力开发种植业,从外地引进名优新特蔬菜和花卉品种,一年四季为城市提供新鲜蔬菜和花卉需求;二是利用距离产粮区近的优势,大力开发养殖业,鸡、牛、羊等畜禽产品竞相出栏,充分发挥城市的后厨房作用;三是利用与城市零距离的优势,大力开发农家特色餐饮业,吸引城里人到乡村驻足;四是根据耕地逐渐减少的特点,大力发展加工业,实现城郊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这样,不仅激活了农村经济,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还使部分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投身到其他行业的生产队伍。

三、发挥特色优势,打造农村品牌效应

特色是进步的动力,品牌是壮大的前提,信誉是发展的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财富,谁拥有特色,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为了使城郊农村经济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广大城郊农村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力求打造自身特色,营造品牌效应。

1、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在种植结构上有特色。随着城市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城郊农业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延伸,生态农业、精品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花卉农业、农业度假村不断涌现,城郊农村和农业成为城市的绿化带、景观带和大花园,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观光场所,成为中心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2、坚持在发展上有特色,在特色上有差别,在差别上创优势。大力发展花卉、蔬菜、林果、特色餐饮等产业,形成特色优势和规模效应,推动城郊型特色农业的发展。用工业化手段推进城郊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用工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把农业当工业抓、把农业当项目搞,实现企业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工业化发展。

3、围绕城市二、三产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提供充足的农业生产资料,满足城市产业发展需要,使城郊型特色农业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大仓库”。着眼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使城郊特色的农村成为中心城市的“后花园”。

四、壮大产业链条,促进工农共同发展

要想把城郊农业做大做强,必须壮大产业链条,促进工农联合,以农业促进工业,以工业反哺农业,使工农业共同发展,实现产业化、集约化生产是广大城郊农村达成的发展共识。

1、服务城市,立足特色。以服务城市为发展动力,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有发展前景、有市场、有特色、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名优新特蔬菜种植业、鸡鸭牛羊养殖业、花卉栽培业,丰富城市居民的厨房,美化、绿化城市居民的客房。

2、延伸产业链。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动力,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大终端产品的开发力度,积极实施开发净菜袋装、脱水蔬菜等蔬菜制品生产、禽畜肉制品等。

3、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业反哺农业为发展后劲,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通过源源不断地吸纳工业生产原材料,扩大农副产品的生产规模,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推行以吸纳农民为主的工业化路线,改变城郊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身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以辽北城郊乡龙山乡为例,所属大禾肉禽公司从一家养鸡场做起,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集鸡雏孵化、饲料加工、肉蛋鸡饲养、肉食鸡加工于一体的规模企业,扶持养鸡户30余户,为200多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4、建设工业园区。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为城郊经济发展提供拓展平台。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实现有限资源的科学整合,有效促进企业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联合,为外地客商前来投资提供融资平台,颇有筑巢引凤之效。

城郊型经济虽然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典型的历史范例,但经过勤劳奋进的城郊农民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城郊农村经济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使城郊农民早日受益,奔赴小康。

【参考文献】

农村发展的前景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仍有待提高。因而我们可以得出: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核心的农村金融势必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本文将从已有文献对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关系的研究成果出发,探究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政策,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出台提供借鉴。

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纵观近期文献,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的发展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这种关系表现得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阻滞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威胁。

一、相关关系原因分析

(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农村金融市场

从2000年开始,在我国农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相继撤出县级及县级以下地区。从而导致农村金融供应机构以及资金供应出现严重缺口,与当时农村经济机制改革产生重大矛盾,随着矛盾的日益尖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积重难返的威胁。

(二)缺乏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

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缺乏良好的农村金融运行环境:一是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机构还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二是缺乏有效的宏观政策支持;三是缺乏对农村进行教育、医疗、法律等公共产品充分供应;四是应加强农村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三)农村非正规金融行业冲击金融市场

在农村,私人借贷极为普遍,构成了农村借贷的主要方面。农户的支出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教育、生活、医疗和生产,当入不敷出时,农户往往更倾向于通过私人借贷的方式获得资金。有数据显示,农户从正规金融获得的借款占全部借款的比重不到1/3。这主要是因为通过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获得借款非常困难。调查显示,农民借贷的问题并不在于利率的高低,而是根本借不到钱。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显然有其必要性,但问题是非正规金融游离于法律之外,可能蕴含着极大的风险。

(四)存款保险体系不健全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稳定的重要保障因素,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防止挤兑危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现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缺乏相关的存款保险制度,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政策建议

(一)改革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外部支持环境

现有农村金融监管力量,分别来自于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各省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往往出现职责上的分工问题,或者造成监管漏洞,监管不到位,或者监管过度。因此应该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农村金融改革同时需要一个良好的金融运行环境。一是需要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支持,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机构还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二是需要相关准备金管理,再贷款利率等方面的宏观政策的支持;三是需要对农村进行教育、医疗、法律等公共产品充分供应,促进农村商业金融服务的改善;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城市金融协调发展

金融改革始于城市,这就造成了农村金融改革与城市金融改革脱节。农村金融改革落后于城市金融,农村金融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农村经济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带来了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经济发展的过程在逐渐地削弱二元结构特征,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也成为政府现阶段经济工作的重心。池小萍在“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互动式发展”一文中提到,与城市金融相比,农村金融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服务地域的广阔性而导致经营管理难度较大,而使以利润为导向的金融机构望而却步。因此,应注意农村金融系统改革与城市金融系统改革推进的协调性。

(三)完善我国农村存款保险制度

鉴于我国目前存在的良莠不齐的农村信用环境,设置强制投保可以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并且强化准入机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将经营效益差的信用单位排出农村金融市场,确保农民的财产安全。

(四)注重农村金融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小额信贷组织创新。

虽然非正规农村金融市场充斥了正规农村金融市场,但我们不能否认非正规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同性质市场的存在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双方会不约而同地改善经营模式,加强管理,而最终获益者为广大农民,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

例如,进行以利润为导向、成本收益平衡、运行效率高的小额信贷组织创新,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率的方法从多个渠道减少对捐赠的依赖。

(五)区别化对待,满足不同地区的农村建设要求

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的经济状况、耕作环境、教育水平等方面差异显著,因此出台政策应区别化对待,切勿“一刀切”。比如,将农村信用合作社按照行政区的等级划分,逐层削减规模,使农村信用合作社真正的深入农村,切实为农民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节省农民办理事务的成本,又能提高合作社的工作效率,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六)完善金融所有制结构,加快资金回流

有数据显示,农村建设常出现资金运用不合理的情况。因此可规定对资金运用达不到规定比例的,要求其增加信贷资金投入,或者减少存款,或者自动退出农村存款市场。加快资金的回流,为农村的建设提供充分的资金流支持。

参考文献

[1] 周霆,邓焕民.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论[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

[2]薛红,赖景生.基于城乡统筹视角下重庆市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相关关系分析[J].管理学家.2009(04).

[3]彭艺,彭紫云. 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以中部地区为例[J]. 理论探讨.2010(04).

农村发展的前景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 介绍了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西瓜上架与苗寨农家游之间有机结合发展农村经济的新途径

凯里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是以苗族为主的聚居城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巴拉河国家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所在地,其苗寨农家风情游发展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丰富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优越的区位优势等为观光立架西瓜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礼品西瓜以其形体美观小巧、肉质细嫩、汁味甜、品质极佳、生育期短、携带方便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适合现代家庭消费和市场发展的要求。城郊农家乐的迅速发展,为农村带来了无限商机,也为礼品西瓜提供了一个新的消费市场,两者的有机结合为双方发展起到了互助的推动作用,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种新途径。

1 立架礼品西瓜生产概况

2007年,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巴拉河国家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梦里水乡苗寨休闲娱乐山庄种植了礼西瓜,面积7 344 m2,每公顷产量为32175 kg,总产量2.36万 kg;每公顷产值8.04万元,总产值5.9万元礼品西瓜种植有红小玉、黄小玉、金福、小凤仙、礼品3号5个早熟西瓜品种.通过增施有机肥、地膜覆盖、立架引蔓、网袋吊瓜等栽培技术,西瓜产量、产值得到了很大提高。

2西瓜上架促进苗寨农家乐风情游发展的原因分析

2.1种植新颖,吸引游人 观光立架礼品西瓜与人们常见的爬地西瓜不同,西瓜悬浮于空中,能够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开阔眼界,实现观赏品尝的需心。前来游玩的城市游人90%以上是第1次见到吊挂悬空的西瓜,对他们很有吸引力。新颖的栽培方式能吸引更多的游人来欣赏苗寨风情和观赏园风光。

2.2提高景区知名度 观光立架礼西瓜与旅游业相结合、交叉后形成了一种新兴产业,其发展打破了产业界限,既能提高当地礼品西瓜知名度,打响礼品西瓜旅游品牌,促进产品销售,拓展产品增值空间。实现产品增效;并能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拉动当地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必兴旺发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又能为苗寨农家乐推波助澜现在到巴拉拉河游玩的游客80%以上都知道梦里水乡苗寨休闲山庄有礼品西瓜,到山庄游玩的每个游人都会带上几个礼品西瓜给家人或朋友品尝,既提高了苗寨的知名度,又实现子西瓜的增效。

2.3增长农业科学知识苗寨种植礼品西瓜其销售是以游人采摘为主的方式进行,因参与性较强而深受旅游者欢迎,既有成人,也有少年儿童,特别受中小学生喜爱,礼品西瓜集中住7~8月成熟,正好是学生放暑假之时,而多数学生都喜欢到时大自然中去一边游玩,一边了解各种自然知识,礼品西瓜恰好迎合学生的这种要求,是中小学生在游玩中得到农业启蒙教育和普及现代农业知识的好地方,这种种植与观赏采摘的方式,即可提高游人的农业知识,又能使其欣赏苗情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