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感;语感教学
洪镇涛先生在《语感培养教程》中谈到:语感实践就是感受和运用语言,也就是说要多读、多背、多说、多写。语感分析就是分析语言运用的妙处,也就是说要对语言做多角度的品味。以上二者统称语感训练。语感可以有两种方式获得,一种方式是自然言语实践,一种是自觉言语实践。前者是生活中大量的言语作用于我们学生主体,这些作用聚合在一起达到一定程度时,言语本身的规则就在学生主体身上形成和巩固的结果。它是一种通过单纯的模仿和不断自我强化,无意识当中形成言语感知。而自觉言语实践,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控制下,以大量的内涵大于原有语感图式的言语作品为中介,促使学生新语感图式构建,形成新的语感能力的过程。不难看出前者,具有偶然性和效率低下的特点,但是也不能否定其对后者的铺塾作用。
一、创设情境,调动经验,触发语感
叶圣陶在《文艺作品的鉴赏》提出: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
语感,是言语作品的主观化,而主观化的基础,来自学生个人的生活情感体验。因为,生活是人类语言的源泉。对课文中有些较难理解的意境,语文教师可以凭借教学媒介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让学生把生活经验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例如对这样写景名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理解,教师完全可以把“雄奇的景物,磅礴的气势,既为风流人物”的光辉业绩作了铺垫,又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现出词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赤壁景色的么描写和自己思想感情的抒发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情的长江胜景画卷。教师可以采用言语描述的形式让学生一同回忆电视剧的画面,也可以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把片首的画而重新拉到学生面前,让学生获得身临“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情境。紧接着,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品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画面感,由己及人,揣摩词人当时的心境。最后,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领悟。学生个人体会和不同思维的碰撞,取代教师“一言堂”的唾沫碰撞,语文课堂的质量、学生的思维品质,就不自觉地提升了。
语感教学的对于语感所要求的“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一举拿下。教师应该明确一点,学生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也许不具体、不完整、不深刻,与教参上的答案高度不在同一线上,但是来自于学生思维之河的水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体验的热情充满生机,点点滴滴的累积提升了他们对口头言语、书面言语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语感的触发,离不开情境的创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制造情境、扮演创造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催生情境等方式来营造与言语作品相似的情境,充分唤起学生强烈的体验感,语感就会受到触发。语感的触发,还离不开经验的调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上去。王尚文先生也指出:生活的体验是语感所由生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一定的言语总在一定的生活场景中出现,他们共同积淀在言语主体的内心,被固有的心理结构组织在一起,于是形成了语感。
二、诵读推敲,形成语感
有人认为:“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语感的形成,不能急功近利,这是言语教学的共同特性。语文学习功在平时,急来抱佛脚的学习方式,可能提高了语文成绩,但是不能真正提高语文能力。语感教学,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语感能力强的同学,他的语文成绩不会差。因为语感能力强的同学,大多在平 往往反复诵读感知言语作品,遨游在言语材料间,有理解吸收,有参与反思,他对言语的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异乎寻常的敏锐。因此,语感培养,不能光靠创设情境,调动经验,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言语材料诵读推敲,促进学生自由地遨游于言语间。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的基调是婉转悱恻的,女子的娇柔、闺怨、相思使然。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轻柔地、平缓地、声情低抑地读。“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可读得直贯而下,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句,可减慢语速,分别把语势落在“两处闲愁”“却上心头”。而“上心头”这四个字,声音渐低,止于“头”字。在读的过程中,一种惆怅、断肠之感自然流露。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不知觉间,词人的情感己把握得十之八九。朗读昌其气,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乃至布乎四体,所得必然甚多,朗读,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得到语音感、语气感、语法感、语体感、畅达感、分寸感等,对文章的理解也就了然于心。“三分文章七分读”,也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作者的用意,通过反复有感情地诵读,让学生很快把握精妙,从而把作者的情感把握得更透彻了。
三、积累语言知识,提升语感质量
语感是一种直觉思维,表面上看来,它不需要凭借有关的知识进行理性分析,因为语感的外显状态是:在转瞬之际,就能理解语言文字的分寸、情味、和谐性。因此,有人把在无意识当中做对了题目的原因,归结为凭借了语感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经验性领悟。语感这种不依赖于分析思维的特点,正掩盖了其长期接受着的语言知识的积累、补正、训练的历程。掌握广博、扎实、正确的语-知识,能为语感形成提供肥沃土壤。语文知识的“知其所以然”为语感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作补充说明。语感之所以能快速得出结论,究其原因,是表象结合以往经验进行类推的结果,并不是经过严密的推理,因此有时不免有失片而或肤浅。
吕叔湘于1985年又把语感具体化为语义感、语法感、语音感等。他说:人们常说“语感”,这是个总的名称。里面包括语义感,就是对词语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象是正常还是特殊,儿种语法格式之间的相同相异等等的敏感;当然还包括语音感。要获得此“三感”,拥有丰富的语言知识非常必要。换句话说,正因为有丰富的语言知识作为铺垫,语感才能准确而丰富。因此,有必要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尤其是学习语法、积累词汇、理解语义、考究语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使之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海林.语教学论(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具有良好的师德,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素质。而良好的师德形象,则体现在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之中,体现在教师课堂内外的一言一行之中。为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我时时处处注意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同学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人们常说“打铁还得自身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想教育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我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到严谨认真、勤奋主动。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求学生写好字,自己必须要有一手拿得出的好字。为此我不间断的练习书法,坚持几年下来,我自己的字越写越好。不仅如此,我把自己的练字计划、练字效果也不时地告知同学们,让同学们监督我,也给他们起到一个示范作用。我要求学生做作业一定要把自己的字写好,我也告诫自己一定要在黑板上写好字,为此目的,我天天坚持,在黑板上不写则已,要写哪怕一个字,也要写得工整美观。二是要求学生多读书。为此,我先把自己在高中、大学读书时所写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展示给同学们,让他们在一片惊叹声中开始自己的读书之旅。然后我也会告诉同学我的读书计划,我近期又读了什么书,有什么体会,等等;同时也在合适的时间搞一个“读书汇报”,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写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等。几年来我坚持这一做法,同学们的反映良好,他们表示自己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写作文也不发愁了,人生目标更明确了,人生态度更积极了,为人处世也多了方法技巧。他们同时还说是抱着“超越老师”的想法去做的。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效果。三是坚持写“下水作文”。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我要求学生写作文,不仅仅是交给同学们写方法和技巧就行了,我自己也坚持写“下水作文”。这样做,有效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也间接传授了学生写作文的“实战”技巧,一举多得。
作为班主任,我也注意时刻在点滴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刚接到新的班级,同学们的行为没有一定的约束,班级常常出现脏乱差的现象,惨不忍睹。为扭转这一局面,我一方面正面说明一些事情该如何去做,另一方面还要亲自做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该怎么做。不仅如此,还要不断提醒、不断示范,才能让同学们真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夏天班里有很多矿泉水瓶子,在教室里地板上滚来滚去,竟然没有人去捡!问值日生,值日生说“我打扫卫生的时候,还没有人扔”,理由冠冕堂皇,无懈可击。怎么办呢?我什么话也不说,进教室弯腰,到同学们的位置上去捡瓶子,而且不让他们帮忙。我自己捡了瓶子之后,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整齐地放好。第二天,教室里还有瓶子,但是已经少多了,我还是不说话,弯腰捡瓶子。第三天,我进教室宣布:老师已经做了示范了,希望大家照着老师的去做!这招十分有效,瓶子事件就这样处理结束。我的结论是一个教育真理:身教重于言教。还有早上学生迟到现象。早上,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学生似乎都习惯了迟到。为改变这一不良的行为,我先正面引导“一日之计在于晨”,然后提出要求早到,之后我面对同学保证:请向我学习!为此,我天天早上5:30起床,在6:00之前站在班门口。这一行为从我做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没有改变过(请假除外)。同学们看到我的做法,都很快改正了自己的行为。因此,我认为,良好的师德存在于老师的内心,是看不见的,但正确的、率先垂范的做法却是学生能够看得见的,这正是师德的最佳表现。
改革教法,创新学法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否则很快就会被学生所厌弃。这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八年来领悟到的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从提出“素质教育”这个名词的那天起,就不断地有教育专家、教学名家等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成功的教学方法,而语文教学总是冲在教学改革的前线,几乎每次改革都是把语文课堂作为前沿阵地的。而这些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否真正适合每一位教师,那就另当别论了。八年来,每次语文教学改革,我都认真学习,积极探索,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好的教学方法,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我在学习积累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语文教学方法,总结起来是八个字“高效课堂、高效自习”。高效课堂是目前正在推广的教学法,要求老师在抓好课堂的每一分钟,提高教学效率。而“高效自习”则很少有人提及,实际上,“高效自习”是高效课堂的一个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就注意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把提高自习课的效率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自习虽然是交给学生的,但老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以便于学生行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从而促进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高效课堂”加“高效自习”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与此同时,我十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本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而我则把它作为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个突破点。传统的教学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关注,而现在则是要改变这一做法。为此我不断学习,积极总结,把一些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有的甚至通过训练加以巩固,以便于学生掌握这些方法。例如我总结了语文文言文背诵的十四种方法,让同学们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学习;同时我郑重地推荐了“重复法”和“方言法”及“快读法”,甚至当堂训练。经过我的努力,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也更加有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些在学法方面的创新不仅仅是我自己,我还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新奇的方法,以便向全班推广。经过对学生“找方法”的提倡,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积极主动性,把“学法”也当作了自身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之一。这也正是我想看到的。在此我也体会到了,“学法”的创新,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调动集体智慧,“放手发动群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法”更优更有效。
以“严”治班,以“爱”育人
古人说“师严而后道尊”,也说“仁者爱人”。可见“严”与“爱”是育人成才的重要原则。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做到“严”与“爱”并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是以“严”治班。刚开始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班级管理上的问题经过向有经验的班主任请教及自身的反思摸索,我找到了管理班级的有效方法。首先是制定“班法”,即通过民主集中形成班规。在这个“班法”中,详细规定了学生违规及守纪两方面的处罚及奖励办法,根据情节行为的不同程度制定考核分数;同时规定如何执行这一“班法”,什么机构监督。制定之后用一到两周的时间“试行”,没有问题了则开始正式执行。然后是执行“班法”。在我的班级里有一名特殊的班干部名曰“考纪委员”,一般由全班同学选出最负责、最守纪、最值得信任的人来担任(不能由班长兼任)。各位委员将考核情况(如学习委员统计的交作业情况、纪律委员统计的迟到请假情况、卫生委员统计的打扫卫生情况等)报告考纪委员,考纪委员将每位同学每天的表现情况汇总以分数形式写入个人情况表,每周公布,每月评比,作为排座位、评优评先及学期末综合评定等的重要依据。然后是执法“监督”。为防止出现“执法不严”的情况,给予全班同学以“弹劾”特权,由团委作为“仲裁委员会”,对考核情况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判。最后是考核结果处理。我的做法是严格处理表现不佳的同学,以儆效尤;同时用精神和物质双重鼓励来表彰先进。此法一出,天下太平。班级常规工作井井有条,整个班风、学风焕然一新。
其次是以“爱”育人。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单纯的“班法”实际上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例如同是迟到的学生,你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迟到,但在班级考核上都反映为“扣1分”,长此以往,也许会挫伤有些同学的积极性,产生消极抵抗的想法:“我就是迟到了,你尽管扣分呗!”一副“铜豌豆”的架势。遇到这样的学生,就需要用“爱”来感化,用“情”来引导。还有考试前后同学们的心情波动很大,需要班主任及时地送上“爱”的香茗,及时找到同学谈话,打开心结,或鼓励,或激将,或提醒,通过各种方法让“爱”充满学生心中,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班上有位女同学张某到同年级的某教室看到一部正在充电的手机,就据为己有,几经辗转到了她的同学手里,被失主看见,失主确定是自己的手机,也打听到是我班同学张某所为。失主找到我,让我去帮她把手机“要”回来。我手头没有证据,如何去“要”?而且据我平时的观察,张某是一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同学,如何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我到底该怎么办呢?经过考虑,我决定“攻心为上”。先叫出张某和另外一名不相干的同学,向他们透露外班某同学丢手机的事情,详细地说了此手机的特征,让他们“代为打听”。我注意到张某的脸红红的。然后我又面向全班,重复了我的话,但加上一句“如果有人见到了,可以给我联系,也可以直接给失主联系,还可以约定私下见面处理,本人保证不张扬”。这句话是说给张某听的。我看到她的脸依旧红红的(我甚至有点怀疑自己的判断)。当晚失主找到我问“要”了没有。我说也许明天就会有结果了。果然,第二天一早,张某就找到我,塞给我一张纸条,大意是“让我们以学生自己的方式解决此事”。我明白,事情已经解决了。因为我爱她,我要保护她,相信她是“一念之差”,所以我采取了让她“自我教育”的方式,很隐秘地处理了这件事情。这就是“爱”的力量。
脚踏实地,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