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区规划设计方案

景区规划设计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区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景区规划设计方案

景区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设计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 新安湖 新安小区

居住区滨水景观设计是一种涉及滨水景观设计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综合性设计,对改善居住区景观环境,引导居住区生活方式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福建省寿宁县重点民生项目新安小区规划的人工湖――新安湖为例,从居住区滨水的景观结构、场地竖向改造与驳岸处理、植被选择与造型塑造、地面铺装等视角进行探讨,旨在为新安小区滨水景观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新安湖位于寿宁县南阳镇新安小区的西北部,其原始地形为狭长的、向西南方向弯曲的谷地,河床平时水位10-20m不等,宽度在30-80m之间,汛时水位可淹至渔洋路边。根据新安小区规划设计设想(下称“上位规划”),把该河床的形制整体向西南方向偏移,并在西南角设计拦河坝,且适当拓宽河床,两岸设计束水防洪堤,湖面宽度介于20-55m之间。本研究的范围从新安湖及其周边区域,东至新安小区的友苑,西至新安小区的盟苑,南至24米宽市政规划路,北至渔洋路。区域面积为23128.92m2,包括部分水体、小区道路、居住建筑及绿化用地等,其中水域面积占8921.52m2,小区道路面积占3869.81m2,居住面积占3965.20m2,绿化用地面积为6372.42m2。湖滨南侧的地势高差大,最高海拔为585.20m,最低海拔为569.00m,相差16.2m;北侧的地势相对平缓,最高海拔为573.00m,最低海拔为569.00m,相差4m。湖岸两侧的居住小区,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的联排独栋建筑,设计为蓝屋顶灰白墙的外观模式,使建筑与蓝天碧水融为一体。上位规划对湖滨区提出的理念是“显山露水、蓝天绿树”,使湖滨景观与居住主团融为一体,提高居住品质的同时还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公共活动场所。(图1)

2 新安湖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2.1 注重亲水性原则

滨水空间的亲水性设计是作为水体与实体之间的过度,担负着一种从软质形态要素向硬质形态要素过渡的使命。本文的亲水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入口疏散区向水面凸出部分、喷泉广场和亲水木质台阶的营造方面。入口疏散区向水面凸出的部分可以观水,设计为钢混结构的方形平台,使用者步入湖滨区就可以观赏到最大范围的滨水景观;喷泉广场的设计立于水上,可以实现水上赏水,其周边设计一个用护栏围着的小平台,居民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跳舞及休闲等活动,主要是为了创造一种身在水中央的感受;亲水木质台阶延伸到水中,是水陆相连的纽带,从而实现从陆地到水域的自然过渡,使用者可以顺着台阶走到水中,享受水带来的清凉触感。

2.2 景观要素的整合原则

景观要素包括地形、水体、植被、建筑及构筑物,以及公共艺术品等。新安湖滨水景观设计在实现资源整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还必须满足小区的功能布局、主要服务区域和人群、完善小区整体规划设计中赋予它的功能和服务要求。具体而言,新安湖的地势整体呈现出两边高中间低的地势,利用地势差合理的配植乔木―灌木―地被,使整体景观在空间上富有层次感和动态感;新安小区的整体建筑风格是新古典主义风格,新安湖的主体景观塑造上也设计成同样风格,为了增加多样性,局部设计延用西方风格;考虑到新安湖的水是活水,汛期则涨,湖域设计成两端窄,中间宽的形式,并且设计地势自北端而向南端逐渐降低,在增加湖域的容水量的同时也加快了排水的速度。而对植被设计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依据地势、坡度以及滨水绿化带的宽度。配植上遵循从高到低依次种植乔木、灌木和地被的规律。坡度较缓处植花树、绿篱等,坡度较陡处则以高大乔木和地被为主,以此实现固土防灾。滨水绿化带较窄处主要以地被植物的搭配为主,较宽处则设置为纯林景观。

2.3 生态性原则

生态设计指的是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张锋在《张家口大清河滨河区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提到德国莱茵河,瑞士的雷维苏河以及日本的三大河流改造方案都遵循了生态性原则,它们的改造理念就是回归自然状态。在本文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时吸收此思想,具体而言,新安湖的场地竖向设计就是在原有的地形基础上进行挖高填低,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受人为干扰程度较小;绿地系统设计中使用了大量的当地适生树种,如樟树、桂树、柳树、银杏等。本土树种移栽可以较快的适应水土与气候,容易生长,自行繁衍,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自然生物循环系统。

2.4 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就是要尊重传统文化、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及合理利用原有景观。新安湖的地方性原则体现在对冯梦龙文化的运用和植被配置上。梦龙文化是寿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安湖的设计中融入了这一当地要素,在新安湖的入口疏散区设计配置了一个主题雕像水池,雕像设计为冯梦龙塑像,此外,还预设了一座文化展馆,计划展出冯梦龙作品集和相关故事的图文,意在传扬梦龙文化的精神。寿宁县是亚热带山地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适合常绿阔叶林植被生长。因而选用寿宁常见的樟树、茶树、银杏树、柳树等喜温暖湿润,适应性较强的树种作为主要景观树种。

3 新安湖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3.1 景观结构布局

方案设计构思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类空间。静态空间主要位于西北角方向和东南角方向,即属于私密性空间,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一个安静的、相对封闭的休憩空间。西北角的空间范围在拱桥以西的部分,包括花架,桃花林以及亭子。桃花林中设有一木质结构的通道,与亭子相连接,亭子为仿古的造型。东南角的静态空间主要是指垂钓静思区,设计了木质平台作为垂钓使用,这一平台南侧设置为银杏林,往东南方向设有一木桥,木桥连接垂钓区对岸的一处亭子,亭子四周有各种花树环绕,组成静谧空间。入口疏散区与健身广场之间的路段两侧植有行道树,把这一路段围成了一封闭空间,因而也做静态空间处理。另外,戏语长亭和喷泉广场作为两大休闲娱乐场地,可以吸引集聚较多的人口,相对而言这两处之间的路段就显得较为清净,因而也做静态空间处理。动态空间主要位于入口处的疏散区和中间部分的游憩广场。入口疏散区包括停车场、服务中心、文化展馆以及水池雕像,主要功能是为了疏散人群和提供服务需求。中间部分为游憩广场,包括健身广场、喷泉广场。北侧的健身广场中设计布置健身器材,为居民提供健身场所。健身广场采用地面铺砖,并设计了一弧形的木质亲水平台,延伸到水面上,呈阶梯状。健身广场边上布置了一座桥,连接湖岸两侧。南侧的喷泉广场,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广场的中间为一个喷泉,水池内有5根柱子,池外为铺装阶梯与地面过渡衔接,周边设有一圆形平台,居民可以在其中进行跳舞、休闲等活动。另外,西北角的长亭拟作为当地戏曲爱好者的活动场所,因而作为动态空间处理。东南方向还设有一处亲水木质台阶,距离入口疏散区较近,人气会较旺盛,也作为动态空间处理。(图2)

3.2 场地竖向与驳岸处理

根据新安湖滨水区地势高差分析,场地竖向的设计上遵循下沉式设计思路,由湖中央向湖滨两侧海拔地势逐渐增高,最低处为576.70m,最高处为581.30m。其中南侧公路与湖岸线之间的缓坡最大高差为3.60m,北侧公路与驳岸之间的最大高差为1.70m。本文的滨水景观设计上讲究突出地形的层次感与整体的自然过渡协调。地势高度从两侧的公路向湖中心降低,依据竖向设计对区域的地势进行整治,即挖高填低,使整体呈现出较规则的层次感。

位于水陆之间的滨水驳岸设计分为自然式的生态驳岸和以硬质景观为主的驳岸。在自然式的生态驳岸设计,主要是沿着湖岸线零散的布置3-5块山石,周边可“随意”地布置芦苇,菖蒲等植被,但在布置时要注意疏密的合理搭配,高矮搭配以及颜色的搭配,使整体驳岸景观看起来自然舒适又不失美感。在桥的入口处安排了成簇的美人蕉或者单棵的桃花树,从而凸显桥的位置,同时作为分割空间的一个标志(图3)。以硬质景观为主的驳岸则与自然式相反,注重于现代化的感受和质感,如石阶、木栈道、亲水平台等,在满足人们亲水性的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把水域空间和陆域空间明显的分隔开。

2.3 植物景观配置与造型设计

新安湖的植被景观配置主要分为四项内容,即水域绿化、滨水绿化带设计、广场绿化区设计和纯林带设计。植物配置上主要遵循乔木―灌木―地被的配置方式,依据植被造势,凸显地势的起伏,营造空间的动态变化。在主要道路及入口处,植物配植采用“行植”规则式布局,绿地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布局,充分体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注重植物空间立体结构的韵律感,以求得总体布局的协调。

水域绿化主要就是对湖域植被的配置,本文中水域绿化主要选用了荷花这一植物,配植于喷泉广场和水上通道的入口附近,呈面状分布,植株的数量由岸边向水中央减少,集中分布于几个地点,避免造成过于拥挤的现象。

滨水绿化带设计,需要强调观赏性和休憩的功能,植物布置主要以地被、花灌木,点植少量乔木的配置方法,注意乔木-灌木-地被的组合,还要注意与驳岸石头的搭配。具体而言,在植物配置上,沿园路布置垂柳,大概隔5米植一棵;园路与驳岸之间的过渡带则以草和灌木为主,在草地上布置一些红花木等低矮的花灌木,花灌木的边上倚靠着大块的不规则石头,可使之单独成景。另外,西北角设计一片桃花林,作为休憩使用,可春赏花,夏品果,冬天体验凋零的萧条美。而东南角的钓鱼台上设有树巢,则选用樟树、洋紫荆这一类高大的树种,突出区域差异的同时还可遮阳。

广场绿化区主要指入口疏散区的绿化和健身广场的绿化。入口疏散区的绿化是整个滨水区给人第一印象的区域,因而在设计时要给人以大气美观的感觉。主要以常绿植被为主、增加开花树种,配置时要注意与构筑物的外沿线相结合,即在主入口处的花槽内种洋紫荆,建筑物后方植樟树,靠近厕所的位置植玉兰,美观的同时可以除异味。健身广场的绿化主要体现在西侧的两处花坛,花坛设计成弧形的,相对布置,形成一个“八”字形的开口,有“开阔视野”的提示。

纯林景观即成片布置植被的区域,主要位于南北两侧的缓坡和东南角的花树林。北侧的缓坡坡度小,以布置灌木为主,设置成绿篱;南侧的缓坡,坡度相对较大,布置成银杏林,以与湖岸线同一方向凸出的弧线方向片植。东南角的花树林,主要以洋紫荆、玉兰、桂花等色彩鲜明、富有香味的树种为主。

3.4 地面铺装设计

地面铺装遵循生态性与地方性原则,总体上以生态环保为创意,多采用环保材料,既创造出良好的景观,也达到了“乡愁”的目的。铺装作为空间界面的一个方面而存在着,由于它自始至终地伴随着居民,影响着居住区环境空间的景观效果,成为整个空间画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方案的地面铺装材料主要有透水地砖、卵石、木材等几类。入口处和广场主要采用性价比较高的是地砖,一是地砖比较干净也容易打扫维护;二是地砖相对于其他地面铺砖不容易滑倒,且价格相对较低。滨水区主干道采用青砖路面,一方面防滑排水,另一方面也有较好的景观效果,雨天夜间无眩光,使人们能够惬意享受美丽的景观。而步行道采用卵石,在草坪中点缀卵石,石头坚硬、强壮的质感和草坪柔软、光泽的质感产生强烈对比的同时也相互映衬,从而使得整体更具有动态感。休息区由于花、树多,选择木质的质材,更容易让人放松,特别是在桃花林使用木质铺装,更有一种隔绝空间的静谧感。

本文考虑到上位规划对该片区的居住品质定位和景观设计要求,从划分不同的景观空间入手,融合了移步换景的手法,把不同功能区连成一整体。在细部设计上,力求最小的地形改造和当地相关景观要素的最大限度整合,注重地域植被、环保生态建材的应用,若干景观小品的设计不仅达到了居民观赏性的要求,同时也达到了生态居住区的功能。总之,文章提出对居住区内外的自然资源和人为活动进行最优化整合、利用、组合的设计思路是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和可参照性。

(致谢:对课题组指导老师符小洪的细心审阅及叶青老师、郭淑玲,林月强,连碧宗,叶彬彬等同学的帮助,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 袁剑锋.城市滨水空间的亲水性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4,04:80-81.

[2] 张锋.张家口大清河滨河区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08.

[3] 张咏梅,胡斌.人性化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J].绿色大世界,2007,Z1:86-88.

[4] 池方益,刘化荣,周秋萍,等.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8,04:66-67.

[5] 马琳,许大为,吴h.滨江公园景观设计中功能与地域文化的交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1:73-77.

[6] 王卫红,魏建平,邵松柏.城市滨水景观区规划研究――以广州城市滨水景观区规划建设为例[J]. 建筑科学,2006,06:103-107.

[7] 郎小霞,徐欢,朴永吉. 关于城市滨水景观之评价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299-302.

景区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科技创新园地块位于新市区片区内,东临路(原路),南地路(原路)、毗邻大学校区,西侧为变电站,北临规划中的西路(原312国道辅道)、与山风景区遥遥相望,占地面积约45.3公顷,用地规划性质为生产研发用地。

为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发展本地区,将其打造成为高品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发基地,利用周边有利的高校资源,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特举办“生命科技创新园地块发展策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的征集”(以下简称征集)活动,以征集更多富有创造力的发展策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

生命科技创新园管理委员会作为本次征集的的业主单位,负责本次征集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二、征集活动时间

报名时间定为

资格审查时间

方案设计时间

三、征集的主要内容

本次征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生命科技创新园地块发展的策划、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单体建筑设计。

1.生命科技园地块发展策划

①研究发展定位:通过对区域发展背景、地块开发条件进行分析,针对本地块发展的机遇、挑战、优势、劣势作出概括与评价,明确本地块的发展定位、产业选择以及功能构成。

②制订发展策略:确定开发与经营模式、土地运营与规划控制策略,并进一步提出对生态廊道的保护、景观视线以及开发建设的控制等一系列策略进行研究。

③制定总体开发策划方案:包括资源分析、功能构成与区划、分期开发等内容,并需明确其重点开拓的核心功能(规模、比例,及其相互协作关系),并落实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中。

2.生命科技创新园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

在发展策划的指导下进行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对该地块的功能布局,空间形态,景观视廊、交通组织及绿化、竖向、高度控制等内容进行设计。

3.生命科技创新园地块主要单体建筑设计

在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的同时,提出主要单体建筑的设计方案。

四、征集成果要求

1.参加单位提交的成果必须符合本次竞赛的有关规定。

2.提交成果的深度和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3.提交成果的图纸等文件上不得作任何可以辩认参赛单位的标志、名称。

4.成果内容

①设计说明:包括规划设计的立意构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工程造价估算等方案设计相关说明。

②规划设计图纸:总平面图、鸟瞰图以及其他能表达设计意图的规划分析图。

③建筑设计图纸:建筑单体效果图、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设计概念分析图等等。

④以上图纸装订成A3规格文本,12套。

⑤表达规划设计主要内容的展示图纸一套,图纸限2张,图纸内容比例与编排由参赛设计单位自定。图纸规格要求为A0(84lmm×1189mm),所有展示图纸必须裱贴在轻质板上。

⑥电子文件:全部设计成果均应制作成电子文件,文本文件采用MicrosoftWord的doc格式文件;设计图形文件采用AutoCAD的dwg格式文件,电脑渲染图等图片文件,应为JPG格式。提交以上电子文件2套。

五、征集的方式

本次活动为公开征集,公开接收参加单位报名。由业主单位组织成立参加单位资格预审委员会,对所有报名单位(联合体)的设计资质、业绩、相关经验、工作计划、服务诚信与组成团队等进行综合评选,并从中评选出3-4家设计单位(联合体)参加本次设计工作。

所有正式参加本次设计的单位必须在(时间)前将设计方案送达生命科技创新园管委会。每家正式参加单位只可报送一套参赛设计方案。

任何未被正式邀请单位报送的设计方案一律不予受理。

六、方案评选:

1.评奖的组织: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评奖。

2.奖次的等级设定:设定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2名。

3.评奖的原则:

1.提交的成果必须符合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要点,市新市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提交的成果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七.奖金及支付办法

正式参加本次征集活动的设计单位(联合体),按本次征集技术文件规定报送设计成果文件,并经技术审查符合本次设计要求的:

1.一等奖奖人民币25万元整。

2.二等奖奖人民币20万元整。

3.其余设成本奖15万元整(以上奖金均含税)。

同时,实施方案的设计单位可获得该地区的建筑施工图设计等深化设计权,具体设计内容活动后研定。

八、其他事项

1.本次征集活动中的所有文件及往来信函均应使用中文,或中英文对照书写。当同一内容的中文与英文发生歧义时,以中文为准。

2.本次征集活动本身及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文件所适用的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法律.

景区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西线工作室来自中国贵州,在那片既封闭、乡土、神秘,又追逐时尚的土地上,土生土长,生根发芽……

“上山下乡”系列是西线工作室自成立至今的工作代名词,既说明了西线长期身体力行的工作状态,更代表了西线独特而鲜活地针对地方性实践的工作系统;西线对乡土系统的通用化建造与空间控制机制的有效探讨,为中国西部当代实践提供了某种方向性的范式。

西线工作室建筑作品曾多次获奖:

中国重庆磁器口的“民居再生性设计”于1997年获美国建筑师协会主办的AFFORDING HOUSING国际建筑竞赛第五名;

中国贵州省贵阳花溪区的“梦溪笔谈山地居住群”项目获2004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主办的英国DIVERSE CITY建筑设计作品环球巡回展最终入围名单,作品被永久收藏,并荣获2006年第三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大奖赛银奖;

中国贵州省贵阳石板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贵州摆陇苗寨民俗综合体”项目获2006年第三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大奖赛银奖、2009年中国建筑学会建国六十周年建筑创作大奖入围奖;

中国贵州省赤水地区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赤水烈士陵园展陈馆”获2012年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建筑金奖、2013年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

探讨可变居住方式的“生长的‘元’设计”获2011年中国首届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三等奖;

中国贵州省独山县的“独山大学城”项目获2012年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规划金奖;

西线作品也曾入选2006年《时代建筑》“西部城市与建筑的当代实践”专辑的十个代表性案例之一,以及2007年《时代建筑》“新乡村建筑”专辑的十个代表性建筑之一。

西线人

魏浩波:西线工作室主持人,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0年第八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学硕士。

谢劲松:西线工作室主持人,高级工程师,西线建筑规划设计院院长,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景区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景观;景观规划;生态特征;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1003004

1引言

“景观”一词从古到今被人们或简单或复杂的描述,追溯历史不难发现,所谓的景观一开始只是单纯的自然景观,等级制度的发展开始使得“景观”变得私有化,但依旧在园景上模仿自然。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更是堪称完美,秉承“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理念。时代的发展,设计理念的改变,规划的范围也逐步加大,但是在现今的规划设计中却频频出现纰漏,出现了“千城一面”、“千河一面”的现象。设计师刻意的追求某种景观价值往往忽略了规划设计景观所在地的生态特征和人文环境,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既要好好遵循几大设计原则,同时也还要更好的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设计出服务于广大市民的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好的景观规划设计更是要讲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景观规划是在一个相对宏观尺度上,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1]。”若是可以把景观规划设计分析成为关于对室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探究,那么如此说来,景观规划设计者们便是营造和维护好这一关系的“和平使者”。而就景观规划设计本身来说,它是一个系统的协调多方面的能动性的设计。“协调”一词顾名思义与今天的“和谐”一词如出一辙。如此可见,前人对于景观规划中的核心理念的提炼与研究已经相对较为成熟。

2景观生态规划概述

“自由”一词不单单是指肉体上的自由,更大一部分可以说是精神上的自由。笔者认为“自由”被当作是一种思想或是某种主题,较多的运用在景观规划设计上。“自由”无论是对于规划设计者而言,亦或是对游览者来说,都是无限追求的。就规划设计者自身来说,“自由”更多的是以一种随意的组合形式,一种极简的规划设计理念,一种最原始的心境。但对于游览者来说,自由更多的是一种单调色彩中的一道彩虹,一种忙碌时余光中的一抹新绿,一种嘈杂时向往的一片净土。

景观规划设计从字面意思上看来是对景观进行系统的规划整合与设计构思,使其更好更完善的服务于人类。由此可见,设计师的职责重大,可以称得上是人类与自然沟通的心灵师,即融合人、景观、建筑等于一体。景观规划设计是对人文、生态二者结合的整体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原有自然生态系统且借助自然力的再生设计。诚然,景观规划设计的思想理念在前人的认知基础上不断发展,从只对原有的场地进行定性分析变为对场所的定量模型分析,从单一景观布局设计到综合景观布局设计,从局部思考到全局部署,从传统观念到生态美学,从常规方法到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的过程,使景观的开发与保护更加有条例可遵循。

景观规划的发展历程

一个事物的发展、成熟、壮大与历史的进步与发展息息相关,上古时期对万物的认识历经了“无知――探索――开发”的过程。在不断的去索求,使自然界为自己所用,可以称为人类的欲求阶段。

二战后,随着西方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也逐步达到。人们在力求经济进步,对资源的无限度的开采,对土地的无限度的占有利用,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这可以称为人类的索欲阶段。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周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开始慢慢变得越来越高,开始极力的改变原来被自己亲手弄糟的环境。从单纯的利己理念到综合生态与顺应自然的整体考虑。西蒙在研究人类理性是证明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就是导致满意原则的基础,满意原则指出,真实的人是有限理性的人,是寻求满意者,他的思考、决策或选择过程要遵从满意法则,也就是:①根据产生欲望程度调整欲望水平的机制,确定什么是“满意”或“好”的景观;②寻找备选方案,直至找到一个“足够好”和“大家都满意”的景观方案为止[2]。这暂且可以称之为反哺阶段。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现有的绿化资源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加之交通的拥挤,工厂的泛滥化,整个环境变得恶化起来。自然生态得到了极大的破坏,而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还有世界的开放化、全球化、信息共享化。历史堆积千年文化也受到了冲击,人们往往追求视觉上的新鲜感,套用他人经验或是别国文化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也叫事物失去了原有的风采。

图1某风景区的微缩景观

图1是埃菲尔铁塔,比萨尔斜塔,卢浮宫同比例缩放的微缩景观,虽然这可以叫没有机会去游览世界的人们体验一把异国风情。对于这种微缩景观人们对他们褒贬不一,就我个人而言,确实一开始给我的视觉冲击比较大,但是更多的是对景点的原有归属地一睹其特有的风采的向往。

有位学者曾经这样评论过类似的景观现象:“这是一种变相的抄袭,你觉得把别人的东西搬过来就可以称得上是东方的某某景观或是某某地区的景观。放个狮子就说是金字塔?虽然物体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但它已经变味了。这样的行为其实是错误的,它没有了原来所在地的文化渊源做衬托,没有原有人文景观做背景,这个景观什么都不是,也没有其存在的价值意义。”

这位学者的话将我一语点醒,这不就是经常说到的拿来主义?诚然,也不能完全磨灭这些“拿来事物”的存在价值,就如上文所提到的,有这么一块地方浓缩了世界的各大著名景点,可以叫心所向往却力不能及的人们,同时欣赏到如此之多的世界景观,想来是极好的出发点。但是“拿来事物”终有其弊端叫世人加以诟病,换言之,事物在原有地域里它可能堪称完美,比如说西湖,历朝历代的使人们写诗称赞西湖的比比皆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若要是把西湖换做其他地方,怕是这些表赞的佳句要变了味道了。一个景观规划或好或不好都只能为后人所评论,这样的潮流也可说得上是,成为景观规划的成长历程中的一点。

在资源全球化共享的今天,人们更多的是崇尚外来事物的新奇感,往往忽视本有的物质文化景观,原来是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他独特的韵味所在,而今出现了到哪都一样毫无景观变化可言,出现了“千城一面”、“千河一面”的现象,就于设计者而言是规划上的欠缺考虑,就游赏者而言是视觉上的疲劳。纵观现下国内的设计流行主线,在崇尚极简主义的同时又纠结如何巧妙运用古典造园的手法,混乱的规划理念下造就了有种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4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4.1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建设中更加需要合理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加以指导,使得城市的建设越来越科学化,在我国城市人口基数在逐年加大,相比之下供人们休闲、娱乐的绿化面积也变得紧张。城市的系统规划不仅仅限制于对公园的设计,包括城市住居区规划、城市整体景观规划以及不同面积的区域景观规划等等在内的综合性的景观规划设计。由此可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对周边环境的景观规划才是重要的内容之所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例子不胜枚举,下面就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图2)。

图2中华仁家小区平面

如图2所示,这是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的中华仁家小区,从图片上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道路交通发达,但所设计的区域有特殊的地势,所设计的区域范围内的地势与周围地势相差较大,并呈抬高形式,整个上层地势较为平坦,下层架空为地下车库。

按照原有地形进行合理的规划分析,充分利用高差,合理布局,使得整个规划设计都叫人觉得心安是处,毫无一点人工之意。绿化在规划设计中也占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绿化配置上还保留了原有的樟树林,原有的小生态圈得以保护,加之些许植物的搭配更是叫人觉得赏心悦目。

“亩中山水”是整个小区的设计理念,因为地形自身大小的限制,因此需要用空间的分割来“扩展”人们的视觉空间。介于这样的客观条件,小区设计大胆构思,借用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综合了“以小见大”、“曲水流觞”、“一步一景”三种手法,根据原有地形,结合现代设计元素,在有限的设计空间中地叠山理水,意在为居住区的业主们营造出“小桥流水、庭院深深”的优雅、静谧的环境。

2014年1月绿色科技第1期 小区根据不同的使用人群大概分为四个景区:康体健身区、静谧休憩区、亲子游乐区、商业区。①康体健身区主要布置了羽毛球场、儿童戏水池,并结合水系进行处理,设置汀步、亭台及晨练树林主要有康体、健身、休闲等功能;②精密休闲区:以假山跌水、亭、廊相结合的景观为主,营造出一种小桥流水、庭院深深的意境,主要为老年人提供一处静谧休憩的空间;③亲子娱乐区:以儿童沙池为主景,旁设置了一些休闲座椅设施,为小孩、老人提供了一处共同休闲娱乐的亲子乐园;④商业区:以树池坐凳为主景,为居民和游人提供了休息场所。整体的合理的规划设计使得整个小区居住的人们都能更很好、更安心的居住于此。因此,在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需求条件进行景观分区,这样才能更加合理(图3)。

图3中华仁家小区功能分区

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道路系统的规划在整个景观规划设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一个好的规划设计,如果没有配套的道路系统规划,想来是一团糟。因此,在此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根据原有的地理位置信息,合理的配置道路系统,小区前的道路系统可谓四通八达,根据小区的居住人群的人流量,分别设置了两个出入口:①主出入口,紧邻城市市政道路,沿街设计引导区,即可以彰显小区的大气,又可以分散人流。考虑到居住人群中的儿童和老人的通行,因此在入口台阶一侧设计了电动扶梯。②次入口,充分利用地形,设计了一个入口广场,同样也起到了缓冲人群的作用。道路系统设计分为3个等级:①主要道路:主要安排在主轴线上和小区四周,设计宽度给3m。②次要道路:依据设计需要喝景点的安排而行进灵活布置,设计宽度1.8m。③游步道:灵活布置于宅间与组团之间,设计宽度1.2m(图4)。

城市景观规划被包含于城市规划中[3],集大成者往往有博大精深的渊源所在,中外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者无不奋力研究。通过国内外经验,大致可以总结出来城市居住环境最优设计的几点认识:①通过对设计地域原有生态的调查,制定出合理的土地规划,最精确的框画出需要预留的区域和需要开发的地段;②好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的周边环境问题,如:水源、原有物种保护;③城市逐渐的拥挤化,因此需要与城市周边的城镇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留出一点的缓冲地点;④高楼环绕下的城市,需要用自然景观这样的软界限来划定;⑤城市中心的拥挤化,因此要尽可能的使娱乐休闲设施郊区化;⑥切莫为了商业利益使各功能混乱掺杂;⑦住宅的设计位置要远离城市喧闹,以远离城市主干道为宜;⑧在城市的喧嚣,住宅区的设计要以幽谧为主,多设休闲娱乐空间;⑨为提高小区居住人群的幸福指数,要多营造不同景观分区、功能分区。

4.2滨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河流是孕育城市的发源地,两河流域的文明至今都令人心思神往。河流承载了丰富的城市形态、历史文化积淀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但是城市的发展,工业化集聚,人类功利心的不断加大。导致了河流生态的破坏和传统历史文化的流失。

图4中华仁家道路分析

随着城市的快速建设与飞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多,空间上的拥挤,更加需要绿色景观来调节[4]。与此同时,城市滨水区以其独特的地域性景观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风景线,同时也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建设新的增长点,人们便也开始注重滨河绿地景观的恢复与规划设计。滨河绿地景观设计要遵循滨河绿地规划设计理论与生态学相关理论基础为指导,通过这些理论来改善河流水域的流水循环,用自然生态的手法进行堤岸的加以维护与修复,与滨河河流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行完美的融合,可以更好的规划设计出服务于广大游览者的设计。接下来用一个实际的滨河景观规划设计的例子来具体阐释上述所讲。

这是湖南省永州市凤凰工业园区亲水河的一个滨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案,一个成功的滨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完成,首先要做的不是去着急的做设计,而是要去勘察地形、分析与周围的环境的联系以及深入去了解所要设计区域所在地的文化背景。在充分掌握了所要设计区域的地形地貌后,进行综合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拿出最适合于所要规划区域设计构思出来。

如图5、图6所示,这是永州市凤凰工业园区亲水河滨河绿地规划方案出来之前做的实地调查图片。利用相机拍摄或用软件分析、绘制实地图片,这样可以更有效、更快捷、更精准的做出实际分析,从而更好的做出比较系统的、客观的规划设计方案来。整个规划设计方案的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人性化,这样能更好的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

图5规划前区位与现状分析

图6规划前周边用地现状

整个滨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以《公园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48-92)、风光现状地形图、园区项目部文件及规划局相关文件为设计依据,总结归纳出来规划设计中要遵循和贯穿整个方案的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滨水带的生态较为敏感,在设计中应尽可能的采用生态的方式进行处理。此原则只要体现在滨水“消落带”的处理(尽最大可能采取生态驳岸的形式)和风光带的植物种植(采用拟自然群落的种植方式)两方面。

(2)安全性原则。此原则主要体现在城市防洪和市民游憩安全两方面:景观设计必须满足城市防洪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市民休闲、亲水活动开展时所配设的安全设施,如:栏杆等。

(3)亲水性原则。滨水带以其独特的水景区别与其他场所,而市民对“水”的热爱和亲近则是人天性所趋。因此,市民的亲水需求,需在设计中给予重点考虑,尽最大可能为市民提供亲水的设施和平台,发挥出滨河景观规划区域自身的特点。

(4)节约性原则。在充分分析场地现状和设计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利用原有设施(道路、平台、步行桥等)。在满足安全和景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土方工程量。在植物种植与配置方面,则尽可能多的利用乡土植物,即利于植物绿色景观的形成,又可以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滨河景观的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了多方面的设计,既要遵循生态学原则也要注重地方性文化的传承与发扬[5]。此方案利用现有的场地情况,充分挖掘永州的历史文化,保护并改善亲水河整个生态廊道,意在将亲水河建设成集人文风光、娱乐休闲、生态景观于一体的景观风光带。

再美丽的滨河景观,也还是需要用道路来串联或是分割,道路系统的设计主要遵循可达性和游赏性原则[7],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滨水步道、汀步路以及铺装道路。道路形式的多样式意在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以满足游览者不同的需求。

5结语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的改善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6],是调节人、自然以及可利用资源之间的沟通桥梁,也是对整个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延续。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需求的层层加大,未来景观规划的发展还需要更加贴合科学化、人性化才能更好、更完善地服务于市民。

参考文献:

[1] 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同济大学编委会.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景区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到目前为止,我国旅游景区的规划以及设计尚还没有形成一套与自身相适应的特色化方法和理论,在设计的前期便带着严重的盲从性,最终造成了旅游景区设计过程当中诸多问题的产生,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在旅游景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当中严重缺乏人文关怀。本文所论述的人性化旅游景区景观的设计正是基于当前我国社会物质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迫切需要更多精神方面的享受、需要找到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以及找到到心灵上的归属而进行论述的。

1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依然处在探索的发展阶段,有关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的实践研究以及理论研究都较为有限,而且缺乏合理的和科学的理论性指导使得一些旅游景区的景观建设变得盲目化,不规范,造成了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旅游吸引力减弱、景观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就现阶段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状况来看,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主要放在完善和健全城市营销服务体系上;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更为重视的则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现在旅游渐渐地成为了一种时尚,人们纷纷出门去旅游。旅游业快速发展,但从长远的角度而言,抓住人心才是关键。因此从人性需要方面的考虑,人性化设计是未来的主流。旅游发展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树立城市美好形象的一种手段。

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在对旅游景区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都普遍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

2.1形式化

多数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当中,人们往往过度重视景观设计方案的平面效果,一味的追求旅游景观的形式意义,但却忽视了人们的心理感受。旅游景观的好坏不能只是用来看的,更是应当用来切实“感受”的,如数字景区中,电子自助导游终端讲解内容总是固定顺序播放,信息量有限而且缺乏信息反馈,人机交互性有待提高。此外,绝大多数电子导游尚无法提供定位、自动点名、掉队提醒和散客自助旅游线路设计等“个性化旅游”服务。当今,旅游景观设计的重点要明确人的主体地位,应当强调人在旅游场所中的体验,旅游景观如果缺少了人的参与便会完全失去设计的意义。

2.2理论研究不足

我国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理论基础非常薄弱,并且缺乏旅游特色,很难科学合理地指导旅游景区的规划实践。除此之外,在当前旅游景区的建设当中,我国旅游景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依然存在着诸多指导旅游开发的规划性文本,这些规划文本之间的互相衔接以及协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3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许多旅游景区景观的建设以及设计者往往只是仿照其它旅游景区特色景观进行表面形式的设计,却忽视了与当地实际状况的有机结合,对文化底蕴以及地方历史的挖掘不足,严重的缺乏人文关怀,造成了旅游景区景观缺乏设计依据和文化理念,进而逐渐失去了地方特色。缺乏地域文化特色是我国多数旅游景区景观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往往使旅游景观流于形式,缺乏内涵。此外,还有一些旅游景区景观的设计通常转嫁其它景区的地方特色,没有切实的立足于本地民族文化和人文信息。

2.4基础设施建设较差

很多旅游景区的景观方面都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差的问题,这就使得游客经常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作为精神消费活动之一的旅游,应当配备完善的配套服务以及洁净的景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广大游客切实感受到身心的愉快。

除了以上这些问题之外,我国的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当中还存在着许多其它方面的问题,比如对景区环境综合评估不足、设计雷同、破坏自然资源等等。一个优秀的旅游景区,应当综合性的考虑设计规划、风土人情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而旅游景区景观的审美应当在各种要素与矛盾的相互协调之中获得,只有充分的保持各种矛盾和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才能够从根本上给广大游客带来美的享受。

3 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人性化”的措施

3.1完善交通规划和布局

旅游景区中的主要交通组织方式为人车混行和人车分行:(1)人车混行指的是行人和机动车在同一个道路中通行,如何处理便利和安全二者的关系,应当综合性的考虑场地环境、游客的通行意愿、景区规模、人车混行等各个因素。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组织方式与路网形式,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和通畅而不穿行的原则。应当根据旅游景区内部不同的旅游需求、基地形状、景区规模、游客的行为轨迹以及景区的地形来进行合理的布局,此外,还应当充分的保持旅游景区内部场地的通畅和完整,游览交通的流向和出入口应当保持一致,以有效的防止逆向交通流的产生,避免不必要的穿行交通,达到出行安全便捷的最终目的;(2)人车分行能够保证旅游景区游憩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力的防止旅游景区内部机动车通行所引发的空气污染、噪声和交通安全问题对日常旅游活动质量的负面性影响。采用人车分行方式进行景区交通布局时,应当遵循这些原则:第一,旅游景区交通的布局方面应当设置车行道以及人行道两个相对独立的路网系统;第二,应当充分的明确车行道路的分级,尽量采用围绕景区布置的方式;第三,在车行路的尽端或者周围应当设置一定数量的停车位;第四,应当尽量将步行道设置在旅游景区的内部,以充分地把景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活动场地和绿地有机地联系起来。

3.2重视自然景观和道路的协调

通常旅游景区都拥有着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观,旅游景区的交通布局应当和景区美丽的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和协调,不仅要充分的满足游客和车辆通行的要求,还应当达到再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协调一致,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古迹、植被和自然景观的破坏。旅游景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应结合景区的地貌和地形,利用曲面边坡设计、边坡绿化、适势造景等设计手段来使人造景观充分的融入自然景观,还自然以美景,还游客以美感。

3.3加强景区游憩场地的“人性化”

在对旅游景区的游憩场地进行人性化方面的设计时,应当把握的原则有:

(1)游憩场地应当选择能够便捷到达、靠近游人的最佳位置;(2)游憩场地的选择应当避免风口位置,确保场地良好的遮风条件和充足的日照;(3)游憩场地的设计应当全面地考虑季节变化和植物配置等细节性方面;(4)步行道旁边应当设有休息区、坡道和扶手;(5)应当明确场地设施的实用性。

3.4旅游景区卫生设施方面的人性化设计

保持环境清洁和卫生不可或缺的工具就是卫生设施,旅游景区中应当设置的卫生设施应当包括垃圾桶、公共厕所、洗手设施、饮水器具等。饮水机应当设置在游客比较集中的休憩场所,在人流交叉的节点,应当设置比较开阔的饮水平台,此外应合理的设计饮水的宽度和高度,以方便不同人群的使用;对于公共厕所的设计,应当坚持美观、方便、经济、卫生和适用等原则,注意和周边环境的协调,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还应当考虑公厕使用当中的感受,比如私密性、清洁等问题;为方便游客洗手来设置存放行李所必要的平台,还应当保持排水管的洁净和畅通。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人性化旅游景区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应当满足当今人们物质消费的迫切需求,还应当充分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从根本上展现出旅游景区的景观特色,加强规划设计的人性化,力求给广大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雄,王耀.景区游客中心人性化要素解析[J].旅游论坛,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