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理想

【中图分类号】G633.55;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概述

翻转课堂来源于英语术语“Flipped Class Model”的翻译,国内称之为翻转课堂式的教育模式或者颠倒教室、反转课堂等[1]。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原本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通过课后的作业、实践或操作来完成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外针对翻转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单纯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自从翻转课堂引入我国以后,我国许多教育界的研究学者也陆续展开了这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特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尽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我国大面积大规模的展开,只有部分教育实验基地展开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验研究,比如山东省昌乐一中,该学校挑选了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分别对高中课程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和历史八门专业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本次实验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将引进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同我国改革后的教育模式以及学校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寻找最优的教育模式和融合点。实验结果的调查研究表明这种教育模式能够被大学数的学生所接受和喜爱,他们认为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成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颠倒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学习教学内容并掌握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另外一种是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颠倒――学生提前通过观看和学习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资料,在课堂上面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相互协作,完成作业问题答疑[2]。

由于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故而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也不再类似传统的教学评价只侧重于定量评价,而是立足于更宽广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关注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评价。目前,教学研究者大致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内容分成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的效果以及课堂之后的总结反思等等[3]。当然,同传统教学评价相同的是评价的主体和多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主体包括参与的个人、学生家长、学生同学和授课教师。评价等级的设定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该教育模式下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A级、B级、C级。其中:A级是最优的结果,该评价等级表示在翻转课堂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能够非常积极主动的去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B级是中等的结果,该评价等级表示学生态度不够端正,不能够非常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而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取得的学习成果一般;C级是最差的结果,该评价等级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的情绪低落,不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学习任务。评价方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趋于科学化。

三、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一方面翻转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侧重于学生的课前阶段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机制,课后阶段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质量的总结和反思、知识体系梳理[4]。

(一)教学的课前阶段

在翻转课堂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课前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地理课程的具体知识和教学任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参考资料,当然学生也是这个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需要自主地将老师提供的资料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让自己在地里课堂上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

(二)教学的课堂阶段

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对课堂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和老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老师则需要把握课堂的节奏,既要解决学生的疑难杂症,又要安排好教学的进度安排,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学的课后阶段

教学的课后阶段也是翻转课堂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老师、学生、同学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这一阶段不仅需要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和实践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他们对前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和反思。这个时候的评价和反思就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对后期工作的建议和展望,也是翻转课堂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之所在,所以需要评价体系的各个主体认真地完成。

四、结束语

我国对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通过概述翻转课堂视角下的教学模式理论及现状,分析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规模的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学要时间,也需要在更多的实践和实验中去检验和突破各种障碍,并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志军.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吴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14.

[2]方慧霞.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师 教学基本功 提升路径

关于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内涵,已经有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对此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但时下对高中地理教师基本功提升路径的研究却停留在浅层次上,对如何实现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指导意义并不大。对于教师来说,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自我教学基本功提升的主动性和坚持度明显不足。近几年,江苏等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基本功的提升出台了很多举措,每年会以不同层次和形式的竞赛、展示活动等引导教师强化内修,并借助各种平台锻炼教师的教学素养,促进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对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更提出了高要求。

一、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内涵和外延

传统教学对高中地理教学基本功的要求侧重于教师的教学语言(普通话是否标准、声音是否有激情、语言组织是否流畅、衔接是否自然)、教学板书(板书书写是否工整、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板图布置是否美观、清晰、切题)、教学指导(能否于无形中指导学生的课堂展示、能否让学生明确课程的重难点、能否通过具有说服力的案例来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方法、能否正确引导学生的自我发现)、教学设计(整个教学流程能否体现新课程标省耙陨为本”的要求、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是否详略得当且便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教学小结能否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而合理总结、课堂反馈训练题是否能与时俱进且与学生生活贴近),等等。我觉得,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还应包含其能否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能否熟练设计多媒体课件、能否娴熟操作电子白板等。此外,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还应有一定的外延,如能否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改善课堂教学环境、能否主动参与各种教学展示活动、是否愿意搭建各种交流平台等,真正走进学生内心的深处。

二、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路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高中地理学科,很多学生的重视度较差,这也是教师一直担忧的问题。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实现教学效果的全面优化,教师就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我认为,提升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广泛阅读各种教育教学书籍,做好阅读后的反思

书籍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升作用不言而喻,但选择哪种书籍、采取何种阅读策略,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提升能力呢?这依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摸索。厚积而薄发的过程需教师静下心来、认真去做。我常常会与优秀的教师进行交流,请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再依照自己的兴趣选读各种读物,这些读物可以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方面的;也可以是学科教学设计、学科研究前沿、学科教学反思方面的;名家的著作要阅读;一线教师的著作要选读;还可以参考《中国教师报》等刊物中推荐的图书来阅读。在阅读时,一定要做好读书笔记,尤其要对自己与作者产生共鸣的部分做好记录;对有争议的内容可写出小论文。在阅读结束后,可撰写读后感,对文章中的重要观点进行剖析;对于能够付诸实践的结论则可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反思;还可以阅读其他人的读后感,深化阅读效果,收获阅读感受。

2.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展示,在打磨中完善自我

很多时候,教师会参与一些课堂观察,并收获很多感慨,其中最多的就是“这一节课非常完美,但恐怕在自己的学校和班级难以实施。”我觉得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若教师能把观察到的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闪光点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是否会改变自己课堂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依据学情做出适当调整,以了解这种教学策略是否值得推广。

为使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观,我所在地区的教育局和学校教科研部门先后推出了系列课堂教学模式,其主旨在于:引导教师改编课堂教学思路,尽可能让学生自我发现、小组合作。很多教师担心这会耗费太多的教学时间,不愿意主动尝试,总是找理由搞“老一套”,遇到课堂检查则匆忙改弦易辙。其实,教师可利用这一契机来完善自我,积极参与优秀教师的课堂展示观察。在备课组内,积极思考、认真聆听他人的教学评价,让自己的课堂设计更优化,并在反复验证中摸索出符合当前教学模式的路径。

例如,我在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Ⅲ区域地理《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课进行教学时,参考了人教版、鲁教版的教学设计,观看了网络上的一些教学视频,借鉴了本校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对自身的教学设计做了较大调整,以问题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1)回顾必修Ⅱ所学鲁尔区传统工业发展的条件、衰落的原因及整治的措施;(2)就我国辽中南与德国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参考导学案和多媒体课件,思考两者之间的异同;(3)借鉴鲁尔区发展措施,对辽中南工业区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4)阅读导学案中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材料,思考其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认真思考问题,主动尝试解决。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及时了解各学习小组的学习程度,让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做展示,最后再进行课堂小结,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典型训练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讲解的时间减少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多了。

3.主动接近优秀教师和专家,寻找成长的最佳路径

每一位教师都应明确地告知自己:“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要有机会我就和学校教研组长进行交流,倾听意见、寻找差距、完善自我;只要有时间我就去听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课,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引入自己的课堂。县、市和省级的地理培训课都是提升自我教学基本功的良好机会,专家们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考是我成长的重要知识源泉,我会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与专家们一起探讨,以获得更大的收获和进步。

我曾有幸参与了一次教学基本功比赛,这是我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参与比赛的其他教师的优秀之处以及他们的问题。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落落大方且思路清晰的演讲、流畅的课堂教学设计等均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目前,在众多的网络成长共同体中,我对李新运教师所衔的“蓝月亮地理工作室”情有独钟。一群未曾谋面的教师,每周都会以一个主题,邀请优秀教师帮助普通教师完善地理教学。真诚的交流能在短时间内促进普通教师的成长。

对于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升,必有最适合个体成长的路径。只要教师将教育当成自己的毕生事业,为优化课堂教学而不断实践和反思,就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易巧敏.立足地理准教师,提升教学基本功[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7).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可持续发展观

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是形成现代文明及生产方式的基础,地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地理信息汇总全球化成为可能。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设置的高中地理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及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在弘扬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及树立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新课改理念下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状况之分析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为教学的有效设计提出了五项基本理念:首先,高中地理课程要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其次,建立丰富多样有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第三,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及探究式学习,重视对地理学习的探索;第四,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最后,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合评价的结合。依据上述新理念不难发现现阶段的高中地理课堂存在许多问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令学生“只背不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难以吸引学生兴趣、传统的布置作业方式令地理学习的意义只停留于表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结合新课改理念实现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设计

二、构建与生成―高中地理课堂有效设计之途径解析

1.领会新课程理念准确定位是前提

没有充分领会新改革精神是高中地理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片面或者错误的理解新课程标准传递的信息从根本阻碍了新教学方法的渗透。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地理新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因素,强调人地关系为内容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给教学提供了一条主线,即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人文环境―环境与区域发展。由此看出,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学应更加突出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发展性和实用性。因此,将课程主线明确定位于此将有利于从宏观上正确带动整个高中地理活动的有效设计。

2.结合学科特点丰富教学手段是重要途径

据文章上半部分所述,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以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丰富教学手段就成为这次改革中的重点。结合新课改我们的教学方式应逐步从“教材本位”像“标准本位”转变。就这点来说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设计应秉承“科学原理与基础―认识与分析问题―自己的行动与情感态度”这条主线,以探究式及合作式的教学方法丰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既能围绕主题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同时又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有效课堂设计的定义。无论是探究式还是合作式的教学方式都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这种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方式才能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让学生学会从合作中综合分析一个地理问题。

3.依据教材创新地理活动课程是关键

新课程标准将地理教材中的活动部分提升为主要教学内容。教材中的地理活动部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思考性活动。这类活动实际上是对地理教材内容的反思和巩固;第二,实践性活动。实践性活动强调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切实有效的应用,针对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第三,探究性活动。建立在思考型和实践型基础之上的探究性活动针对的是教材和习题上的开放性题目,研究性及探索性要求强的特点十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认为,现阶段高中阶段的地理课鲜有涉及活动课内容,如果教师能将地理活动课提升到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既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又是强化地理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4.有效课后作业设计突出实践意义是保障

作业布置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工具同时也是检测课堂教学成果的普遍方式。课后作业应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后作业的检测功能并不在于区分学生好坏而在检验课堂教学的开展状况。片面的作业布置理念使得作业成为学生的一项负担,画洋流图、算时区、背地区经纬度的传统作业形式早已让学生感到厌倦。如果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将地理作业与实际结合将从根本上改变地理作业乏味枯燥的问题。比如,在4月20日刚刚发生的四川雅安地震,在缅怀死伤者的同时四川频频地震也涉及诸多地理问题。教师可以此为题,让学生分析四川的地理位置、板块构造及地震带位置,设想下灾后重建方式。这样联系实际的开放式作业不仅是对学生地理能力的训练也较好的呼应了上文中教学方式的改革。

三、结语

为了适应时展,新课程标准无论从理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做出了巨大变化。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善待地球珍爱环境成为了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共提出四项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高中地理教师构建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Google Earth;高中地理;教学对比

1 引言

新课标背景下,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索一种动态化、三维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课堂参与兴趣,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Google Earth具有操作简单,三维化、动态化程度高等特征,将其引入高中地理课堂,不但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更为直观的地理教学情境,还能够锻炼学生操作地理信息化软件的能力,起到地理教学的“双元效应”。基于上述教学设计理念,构建一种以Google Earth为主导的地理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理论和实践应用学习,有着极强的可行性。

2 教学实验分析

2.1 教学对象

选取本人任教的本校高一年级A班和B班作为对象,其中A班42人,B班42人,采用对比教学实验法展开研究,将A班定为实验班,B班定为对照班,两班学生在年龄、性别、学习能力等方面指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对比教学的可信性。

2.2 教学设计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为教学内容,展开为期1个学期的教学。教学完成后,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式,对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判定对比教学的效果。

2.3 教学实施方式

2.3.1 对照班教学方式

在对照班学生的教学中,教师沿用传统的讲授法,开展教学。该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课堂讲解。教师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等形式,为学生讲授书本知识,每节课留有一定时间,为学生答疑。其次,作业设计。主要以试卷、书本作业等纸质形式,布置作业,并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点评。再次,通过周练,月考等形式,检验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

2.3.2 实验班教学方式

在对实验班学生的教学中,教师引入Google Earth,设计了三维化、动态化、情景化为一体的地理教学流程。整个学期的教学中,教师以Google Earth工具为核心,从理论和实践应用两个角度出发,对学生展开教学,以下,将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为案例,阐述基于Google Earth软件的地理课堂教学步骤。

【步骤1】构建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讲全班同学带入机房,课程开始前,我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为全班同学展示了Google Earth的演示动态画面---“勇敢穿越海洋的孤舟”,画面中,一只孤舟漂浮在海平面上,它没有任何动力来源,但历经数月后,它却横跨太平洋,出现在了大洋彼岸......极富动态感的“孤舟漂流”画面,一下子便抓住了学生们的眼球,而我也顺势引出“洋流”这个概念。

【步骤2】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实践

Google Earth的动态化、三维画场景,让大家对地理学习有了新的认知,而我则趁热打铁,继续利用Google Earth,引出多个教学问题:问题1:结合孤舟漂流的Google Earth图,说出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区域?问题2:调取三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的Google Earth图,观察并手绘?问题3:调取洋流与风带的Google Earth图,分析为何洋流与风向不完全相同?问题4:在Google Earth中观察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海水扩散图,分析我国会不会受到此次核辐射泄露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制定一个探究问题,要求他们利用电脑上的Google Earth,完成实践操作,而我则时不时深入学生中间,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应用Google Earth的技术性问题。

【步骤3】总结实践心得,一课一练

当全班同学完成实践操作后,我对大家的实践成果进行了点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理论结合实践操作的课后作业,理论作业即为普通的试卷、课后习题作业,而实践作业则是利用Google Earth,完成一些关于《大规模海水运动》其他学习内容的操作,当学期结束后,将学生们的理论和实践作业,一并计入考核总成绩。

3教学效果与分析

3.1 教学效果

在经过1个学期的对比教学后,教师通过问卷法、统计法,收集了学生的学习指标,结果显示:在“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如何?”问题上,实验班89%的学生选择了肯定答案,而对照班的数据为65%;在“你是否能够轻松地建立起对地理的空间想象认知?”问题上,实验班75%的学生选择了肯定答案,而对照班的数据仅为45%。此外,从期末考核的成绩上看,实验班学生的成绩优良率高达72%,而对照班仅为35%。整体而言,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差异化明显。

3.2 反思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仅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并不注重,也不知道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引入实践性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地理理论和实践技能都得到锻炼。而将Google Earth引入高中地理课堂,则是一种很好的地理“理论+实践”教学尝试,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实践技能,能够起到很好的双向促进作用,亦是一种全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索。

由对比实验的结果亦可知,引Google Earth入高中地理课堂,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三维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都能够起到极好的效应,同时,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也能够起到帮助。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建议高中一线地理教师以Google Earth为教学工具,探索更多、更好的“三维式地理课堂”构建策略。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反思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地理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随着新课程的出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仿若受到了捆绑,束手束脚,教师虽然掌握了新课程的理念,但实践起来却找不到门道,笔者结合多年高中地理教学以“城市化”为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自己观点。

一、地理课堂教学内容“避重就轻”,教学重心游离于课堂目标之外

教师在对“城市化”教学中,对“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中,针对乡村以及城市的利用方式、居民就业方式、生产方式等进行重点解读,并发表了长篇大论的讲解,学生听得朦胧,脑子里一片空白,课堂的时间也随之流逝,这部分内容本较为简单,学生也容易理解,但经过教师的大讲特讲,浪费时间不说还使得重点、难点问题得不到重视。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说是由于教师没有把握住地理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目标没有较为合理的定位,在处理教学内容上也多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导致课堂的重心出现偏移[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备课阶段,教师应当正确仔细研读地理课程标准,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并充分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课堂目标,切实掌握教学上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在课堂教学按照制定的目标,开展课堂教学,紧扣住教学的主题,突出重点,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当,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氛围中,并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

二、问题情境创设不当,地理课堂探究弱化

在课堂中教师往往通过填空来带领学生进入到学习氛围中,这就使得学生对城市化问题停留在“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等较为浅显的问题上,这些问题容易通过书本查找到答案,不同思考就能获得答案,使得学生的思维未能有效调动起来。再加上单一的学习方式,导致课堂的氛围陷入困境,学生也提不起兴趣。

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信息容量非常大,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有效带动起来,其智慧也没有得到挑战,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味到学习的乐趣[2]。在地理新课程中明确指出,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应当采取探究的方式,而要进行探究学习,作为引路者教师首先应当了解如何引导学生,将学生带入到情境氛围中,调动学生的思维;其次,带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不断开启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等能力;最后,应当切实把握住重点、难点问题,并能够紧紧围绕其开展教学,并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难题。进行探究式教学就需要教师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地理课堂带动起来,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去探究学习。例如,在进行本课程的设计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首先让学生按小组进行信息的收集,以此了解城市发展中不同阶段的情况,并在课堂中,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城市化知识点进行总结,教师再结合学生总结的知识点进行深化,这就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三、循“书”渐进,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城市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按照地理教科书进行组织学习。例如,教师在教授不同类国家的城市化差异时,结合课本对城市化发展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再按照课本进行案例分析。教师没有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先对城市化进程进行了解,而是直接按照课本进行教学,这主要归咎于教师习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教科书的编排进行教授,这就往往达不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

在新课程改革中,较多地提到了教师应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一味地按照课本进行教学。教材可以说尽是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工具书,也就是说尽是一种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打破传统的书本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呈现出更加不一样的教学氛围,也可以说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梅开二度”。当然,这对教师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能力将教材活化,使教材内容融入到课堂活动中,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进行对未来城市化建设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开放式活动来进行教授,提出一些较为开放性的问题,并使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探讨,使学生能够切实掌握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四、虎头蛇尾,课堂小结的缺失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也多通过走马观花的形式将小结带过,随之就该课程画下了句号。这种形式的小结可以说是较为常见的情况,多数教师大刀阔斧地开篇,课程内容也设计地较为全面,但却忽略收尾的重要性,草草地进行课堂小结。如果课堂小结仅是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部分,这就形成了虎头蛇尾的局面,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堂小结可以说是整个课堂的压轴部分,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尤为重要的环节,起到了归纳知识点的作用。而地理课堂小结的形式也是较为多元化的,例如,从整体出发,用图谱形式将课堂知识进行串联,使较为零散的知识得到有效总结归纳,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加深知识影响;也可着眼启发学生的方式,通过制造知识悬念,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进入到下节课的学习氛围中;亦可针对重点难点知识,通过学生小组探讨,进一步突出知识要点。但无论进行何种形式的课堂小结,都应当贯彻“突出重点、承上启下、整体串接”的原则。

总而言之,新课程要求下,高中地理在城市化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教师应当从课堂教学中总结,不断反思,扭转不合理情况,通过调动学生思维,带动课堂氛围,进而使学生掌握城市化一课知识要点。

参考文献:

[1]杨桂英.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学习[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