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教案

会计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教案

会计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300-02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只有其理论和实践有机相结合,才能掌握其精髓,基于此,会计案例教学无疑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契合点。所谓“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师生之间互动和研讨,促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教学形式。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会计科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案例选取和设计以及如何处理案例教学和课堂讲授教学的关系等问题。

一、会计案例设计应遵循原则

案例的选取和设计是支撑案例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注意与课程的内容紧密结合,一方面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要与课堂的时间相适应。笔者认为,设计和使用案例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来设计案例。在设计案例时,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服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能让其掌握问题重点和难点,从而加深知识点的理解。(2)设计案例中,不可完全照搬照抄。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即便同一种业务,由于在不同企业,其会计处理方法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企业发出存货时,A企业可能采用先进先出法,但B企业可能采用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所以我们设计案例时,应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加工,灵活运用。(3)设计案例时,应符合逻辑。在会计实务中,每项经济业务都是相互独立的,但教师在设计案例时,应保持其逻辑性。比如:某厂购进材料案例,在设计时可以从签订采购合同―购入材料―验收材料入库―办理款项结算的过程。(4)设计的案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一定要生动、有趣,体现时代感和先进性,避免过于晦涩难懂,否则学生就失去学下去的兴趣。比如一些案例是化工企业、机械制造企业的,由于专业术语过多,工艺流程复杂,对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点困难,所以尽量采用一些容易理解的、与生活比较接近的行业,如家电制造业(海尔)、饮食服务业(康师傅)、商品流通业(丹尼斯)、IT 业(联想、清华同方)等,比较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案例教学的实施也会相对容易些。

二、会计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会计课案例教学,旨在配合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处理问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得出正确结论,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时,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解释案例、把握方向、引导讨论、提出问题等。教师的准备工作通常在开设课程之前完成,主要包括会计案例资料的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库建立、学生讨论资料的准备及发放、课程教案设计和教学设备准备等。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

首先,注意对量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时有限,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上,那样会影响对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教授,所以应将案例的应用数量控制在3~5个比较合适。对于简单案例,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读一些较复杂的案例,可以采用挂图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把业务全过程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生动展现出来,并且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具体需要辅以讲解。其学校效果势必亲临现场实习,从而使学生思维开阔,达到教学效果。

其次,要把握“质”。不管是过去的经典案例还是现在的新案例,都应该体现对管理会计学科知识的应用,体现理论界的研究热点和实务界的应用热点问题。会计教学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教学的内容。如果选用内容陈旧缺少时代特色的案例,会削弱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及教学效果。特别是会计知识会随着现实经济环境的变化、有关规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近年来的会计规范模式变化也比较大,相关的会计准则、法律、规章制度等的变化,也给会计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不断更换补充新的案例,保持教学内容的创新度,确保案例的时效。如结合现在的环境问题和人力资源问题,可以采用热力发电厂的环境管理会计案例和国内外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案例(如“CEO”薪酬制度等),让学生了解管理会计的研究热点,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和以后继续深造指引方向。

再次,科学把握案例的难易度。学生们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很欠缺,使用过难的案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因此,教学过程中,应以掌握基本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为主,再加上学生本身的知识面较窄,案例选取不易过难。可以结合教学进度及与其他会计相关课程的衔接,采取先易后难,先专题型案例后综合型案例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对案例分析与讨论的兴趣,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最后,总结归纳会计案例。教师在此阶段要根据学生对案例问题的理解情况,就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实务中案例的实际解决方案、案例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等进行较全面总结。实际上,授课教师的总结报告应该成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升华,也是案例教学目的的实现,在整个案例教学环节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这个阶段,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进一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包括案例资料在实务中的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有没有更合理的解决措施等,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会计案例教学固然有其独到之处,但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因为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有很多,除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讲授方法外,还可以如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各种教学方式应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完全替代。案例教学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传统教学思路清晰,连贯性强,这对于某些教学内容如会计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讲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的灌输中,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

三、总结

总之,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生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选择、领悟去获取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及案例教学质量的好坏,会计案例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大量的会计、理财和统计方面的实际资料。同时,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会计与理财实际活动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以及具备较强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开展会计案例教学还存在一些困难,但作为一种自主创新型学习方式,它着眼于新时期的教育目标,具有一定的生命力。随着广大教师的不断研究、实践、反思和升华,会计案例教学定会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0,(8).

[2]许汉友,汪先娣.高校会计案例教学中的困惑及校正[J].财会通讯,2007,(7).

会计教案范文第2篇

众所周知,中专学校招收进来学生大多基础知识都比较差,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也较差,因此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进行理论化教学,中专生往往很难理解,也很难运用于实践。因此,为了提高中专学校会计教学水平,必须充分考虑到中专生理论接受能力差的特点,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本文将从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出发,就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过程进行深入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会计教学;意义;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

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理论和相关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枯燥,加上中专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所以学生基本很少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利用已有的案例素材让枯燥无味的理论转变成为生动形象的动态情景,一方面,通过具体案例能够将抽象难懂的会计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简单和易懂;另一方面,会计案例与实际生活更加贴近,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合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并融入其中。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案例教学法往往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换言之,就是让学生学习在具体事件发生时,能够灵活地运用会计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潜力依然巨大,会计就业市场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为了响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很多中专学校都已经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会计实际案例教学,弥补学生在会计实践能力上的不足,让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增强,从而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分为教师准备工作和学生准备工作两个方面。对于教师来说,在准备阶段的工作就是案例材料的选择、收集与整理,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将案例素材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并查找相关资料,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完成讨论提纲的编写,这样在课堂上,就不必花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在准备阶段,拿到教师下发的案例素材,要尽快着手进行阅读和思考。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版块,查阅相关文献,尽可能地对案例素材内容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很多学生已经熟悉了被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在开展案例教学法开始时,很可能会感到陌生和不适应,对于这种情况,应及时向教师反映,了解并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防止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无法及时进入状态。

(二)实施阶段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应当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尽可能地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具有层次,这样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能互帮互助。比如说,为了让学生掌握工程完工前后因借款所产生的利息费用的处理,可设置如下案例:A公司2015年度的工程已经全部完工,所有工程均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是该公司在对工程借款所产生的利息费用进行账务处理时,以工程未完全竣工为由,计入“在建工程”账户,试问这种做法是否合理?何时将利息费用予以资本化,何时费用化?该公司如此处理的目的是为什么?案例设置完成,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材料,课堂上,让学生在熟悉案例的基础上按照之前的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很多学生都提出该公司这种账务处理方式不合理,认为既然工程已经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此时借款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就应该计入“财务费用”予以费用化,而不应该给予资本化。至于何时资本化和费用化,学生们意见不统一,有的学生可能之前看过教材内容,指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应计入“在建工程”,否则就应对其予以资本化,但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导致工程借款利息应由工程承担,而工程建设完工就是企业的资产,所以就应进行资本化。对于公司账务处理的目的,很少有学生提出进行资本化不会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而费用则作为企业利润的抵减项,对企业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都会产生影响。通过这个案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阶段费用的确认问题,这样能够对今后的会计实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而这个案例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费用核算案例,其内容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三)总结阶段

考虑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观点存在不足,因此在课堂结尾时教师应进行总结和评价,解答学生在讨论阶段未能解决的问题,防止学生因为这个问题而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时存在一定困惑。如果剩余时间不多,教师可以在学生反馈的问题中找出比较典型和问题进行统一解答;如果时间较为充裕,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适当归类,为学生讲解同类型的题目,帮助学生发现差异,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专学校会计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从而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

作者:张静 单位:云南曲靖财经学校

参考文献:

[1]孙守平.案例教学在会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2X)

会计教案范文第3篇

一、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

基础会计课程通常是会计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且会计专业的概念和术语与中学阶段的基础课相差较远,初学时学生常感到教材内容的艰涩和术语的不同。如何将学生顺利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次教学改革研究的意义是根据本专业的学生特点以及基础会计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其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由课堂中心转向社会生活,由知识中心转向重视实践。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鉴于此,基础会计的教学可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利用军训期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教育。首先,由会计专业的主讲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本专业的特点以及本专业在社会的地位和重要性。其次,邀请我院负责就业工作的领导,就历年会计专业的社会需求、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工作情况反馈向学生做一个汇报,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对就业前景充满信心和期望。再次,带领学生们参观本专业的实训室和实习基地,了解企业的工艺流程和会计操作的基本流程,让学生对会计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和初步了解。最后,可将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在本行业做出一定成绩的校友请回来,就其工作经验,为学生做一次专题讲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二阶段:会计的概念、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的学习。多数学生初学时都会觉得这门课程的概念、理论以及核算方法过于抽象,无法理解其内涵。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程时,要善于脱离会计讲会计,可通过讲故事、列举学生熟悉的事物来阐述什么是会计、会计的重要性等,同时要注意观念的准确和深入浅出。教学以情景教学模式为主,以一个企业几个连续期间的通俗业务为例,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生进入角色,使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使授课变为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事件,进行真实的核算,然后进行深入的思考总结,进一步提升为理论。所以,讲理论之前,可设立情景教学:由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英子和小姿利用业余时间创立英姿公司-卖袜子。例如,当学习六大会计要素中资产的三个特征和两个确认条件这些抽象的文字描述时,通过英姿公司购进袜子来理解。当学生记忆书上各个会计要素下的会计科目时,尤其是资产类,基础会计要求掌握的有29个,直接机械记忆学生很犯难。此时就以英姿公司的资产来记忆,当英姿公司经营到第三个月时,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始自产自销袜子,购进棉线-原材料科目,购进织袜机-固定资产科目,袜子生产完工入库-库存商品等。将英姿公司若干期间的完整经营进程贯穿在学习基础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的整个过程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学生深刻领会深奥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核算方法。

第三阶段:会计本身属应用性学科,初级课程也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上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填制凭证、登记帐簿和编制报表内容采用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分分散实践和集中实践两个环节。在分散实践环节,分别完成凭证、账簿、报表各个部分的学习,针对性要强。例如,学习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填制时,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台边讲解边演示填制方法,学生可同步进行。然后就英姿公司第一期间的业务,让学生动手填制,完成凭证的分散式实践教学。此阶段的实践教学是间断的、零散的,重在加强各个部分的学习,是一项基础性实践,为第二阶段的集中实践奠定基础。集中实践环节是在学习完所有内容之后,运用真实的凭证、账页、报表,采用某企业一定时期的会计资料进行系统的实践学习。这部分实践综合性较强,主要锻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后续专业实训课程学习的衔接。

电算化会计专业面向的对象是专科生,当前专科生的学习特点是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社会实际,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创新性

本次教学改革的创新性体现在三点:一、上课前的热身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和实地参观实验室和实验基地,使学生对本专业产生学习的兴趣,对未来就业前景建立起信心。二、采用情景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使授课变为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事件,让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进行真实的核算,然后进行深入的思考总结,进一步提升为理论。三、基于会计是应用型学科的特点,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基础会计中安排实践环节,提高学生账务处理的实践能力,使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

会计教案范文第4篇

1.1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分别立足不同的角度,旨在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各不相同,但目标却是相同的,两者间的关系是相互统一,互为互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是讲理论知识,而不讲案例,但只会让学生认为理论知识过于生硬和空洞,这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没有任何区别。与之相反,如果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只是为了案例而说案例,而不是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理论知识作为案例的切入点,那么,这样的教学就像无水之源,缺乏基本的理论支持。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二者间能够紧密结合,互相配合,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在今后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会计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快速提高实务操作技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下面笔者以“存货岗位核算”项目中的“存货的确认”为例来说明如何具体运用案例教学法.第一步:案例准备。教师根据案例提问:李强考察后,下列哪些项目是家具厂的存货?为什么?案例分析李强在红星家具厂实习,他想知道家具厂的存货情况,在经过实地考察后,总结出家具厂材料、产品等存放情况如下:第二步:组织分析和辩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案例中哪些项目构成家具厂的存货?同时,教师要营造出宽松、自由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第三步:进行案例总结。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进行评价总结。总结并不是一味强调案例的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了解答案背后的理论依据。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总结出企业存货有哪些特征,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过程中,明确存货确认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1.2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紧密结合

案例教学法适合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但依然存在一些弊端,因此,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自始至终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既不能整堂课都采用填鸭式的讲授法,也不能整个课程全部采用案例教学法。简而言之,会计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都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法。会计专业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扬长避短,灵活运用,避免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否则,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投入再多的精力,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3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会计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角,教师只是整个案例教学法的组织者或主持人。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出意见和建议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路,能够认真思考和积极发言。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主动参与课堂辩论。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好主持人的角色,掌握好案例讨论的主流方向,确保学生的讨论不会偏离主题。特别是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讨论的时间和节奏,能够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可以各抒己见,阐明自己的观点,尽量避免随意打断或反驳学生的观点。即使学生的讨论或者观点已经脱离主题,也要在其发言后给予适当的肯定。

1.4正确处理不同层次学生的关系

案例教学中学生间的协作关系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首先要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合理分组,使得每一个小组都能够顺利开展案例讨论,从而保证学生可以配合案例进行讨论和学习。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和解答,将案例讨论作为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方法。

2结语

会计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 实践性教学 案例 存货 新会计准则 会计利润 反思

一、实践性教学案例解析

1. 案例资料

某上市商业零售M公司的会计政策规定,入库产成品按实际生产成本入账,发出产成品按先进先出法核算。M公司2006年度甲产品的相关明细资料见表1:

2.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对会计利润影响的比对

(1) 发出存货成本的核算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体现在存货价格波动上。当存货价格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发出存货以最高价格入账,增大当期成本费用,减少当期利润;当存货价格下跌时,则正好相反。

①后进先出法:

M公司在市场价格出现上涨情况下,发出存货选择后进先出法。此方法下,发出存货的成本价格接近市场价格,销售利润较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低,期末存货成本低于市价,存货销售成本偏高,利润偏低。其发出存货的成本为:700×4.5+1300×4.6=9130万元。

②先进先出法:

M公司在市场价格出现下跌情况下,发出存货选择先进先出法。选用此法,存货成本较接近于最近购货成本,存货销售成本偏低,利润偏高。其发出存货的成本为:500×5.0+400×5.1+1100×4.6=9600万元。

(2) 不同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会计利润影响的比对

在旧会计准则下,M公司通过对存货市场价格的波动,可以选择不同计价方法。从上述案例来看,M公司选择“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两种不同计价方法会对会计利润产生影响,形成470(9600-9130)万元的当期会计利润差额。显然,这对利润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对大量拥有存货的企业来说就更大,最终也影响企业的盈余分配。这一案例说明,在旧会计准则下,M公司可以利用选择发出存货的不同计价方法所产生的存货价值的差异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来操纵自身利润的目的,达到盈余的不合理分配。

二、基于会计实践性教学案例对新准则的反思

1.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化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从上述实践性教学案例表明,旧会计准则下,企业对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在“后进先出法”和“先进先出法”上是有选择空间的,而新准则变更了企业对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不能再选择“后进先出法”。这意味着市场价格不论出现上涨还是下跌,企业在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后进先出法”和“先进先出法”上不再具有选择的空间,使得企业存货流转都以客观的历史成本真实地反映,加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控制了存货成本的人为调节因素,限定了利用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空间来压低或增加当期销售存货成本来达到操纵当期和以后各期利润的目的。

2. 存货跌价准备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在旧会计准则规定下,由于资产减值准备可以转回,一些企业通过大量计提当期减值准备,在以后各期转回其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作为存货也不例外,企业一方面出于某会计期目标利润考核,在前期大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使得前期利润计算偏低,从而使期末存货成本减少,导致以后期间销售成本偏低,从而使利润反弹,达到当期目标利润考核要求,获得“绩效”。另一方面,存货跌价准备具有随意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滥用稳健性原则;二是企业在执行会计制度时对存货跌价处理的认识还存在偏差;三是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这样,企业利用存货跌价准备所具有的随意性来操纵利润。再者,企业出于应对暂停上市或禁止上市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七条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则面临暂停上市或停止上市的风险。这对于期末存货占资产比重较大的上市公司来讲,公司可能在某一会计年度计提巨额存货跌价损失,实现对存货成本的巨额冲销,虚减当年利润,然后次年转回存货跌价准备,就可以顺利实现利润的逆转,规避了连续三年亏损就遭受暂停上市或退市的风险。

新存货准则第14条规定:对于已售存货,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予以结转。 这规定意味着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即:存货跌价准备一但计提后,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情况除外),只能在处置相关存货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一规定表明,企业在不满足条件下是不能转回存货跌价准备的,即封死了减值冲回操纵利润的主通道,有效地遏制了企业利用存货跌价准备作为“秘密储备”来调节利润的可能,使得调节利润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控制了企业粉饰经营业绩,规范了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随意性。

3. 存货“公允价值”的确认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为充分体现会计信息质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促进与国际趋同,新准则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存货准则――1号具体准则中在计量或初始计量中做出规定,即:投资者投入相关资产的成本,应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这意味着接受投资形成的有关资产,必须以“公允价值”确定。“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同时“公允价值”的确认原则中指出,如果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确定为“公允价值”;如果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在存货实务核算中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活跃市场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但目前我国作为新兴和转型经济国家,一些资产和负债缺乏成熟的活跃市场,“公允价值”的取得会存在具体困难;另一方面是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这评估有赖于职业判断、有赖于我国资产评估的市场规范性和评估质量,所以在执行中也容易产生差异。针对上述两种原因,无论存不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的计量都给企业留下了操纵会计利润的空间。

4. 存货借款费用资本化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中的存货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也可以将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部分计入存货成本 。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存货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用于出售的房地产开发产品、机械制造企业的用于对外出售的大型机械设备等。这些存货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建造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其中,“相当长时间”是指为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所必要的时间,通常为1年以上。

上述存货准则规定表明,存货借款费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资本化,这对生产周期长的企业会计利润影响较大。按照旧会计准则规定,因采购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进行费用化计入当期期间费用。但执行新准则后,对于因采购存货发生借款较多的企业来说,允许将用于存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计入存货成本。这将比旧会计准则处理来讲,使企业存货成本加大,减少企业当期财务费用,提高了当期的会计利润。

5. 存货进货费用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旧会计准则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等,不包括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对于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则包括在其采购成本中。而新准则规定不再区分商品流通企业和工业企业,二者采购成本都包括购买价格、进口关税及其他税金、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以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新准则的规定无疑增加了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成本,减少进货当期销售费用,使当期会计利润增加。

6. 债务重组与非货币易中存货核算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即将重组的账面价值超过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 新准则允许企业确认债务重组损益,而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为资本公积。这种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势必对企业会计利润产生影响。在新准则规定下,企业可能会在出现亏损、出于维护企业业绩或配股发行新股需要的情况下,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来操纵会计利润。

新准则还规定,凡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旧会计准则规定,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支付补价方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均不确认损益。这样在新准则规定下,在非货币性资产――存货交换中,确认重组收益的条件范围更广,对利润影响的可操作性相比旧准则就更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企业利用会计政策操纵利润。企业利用存货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时,只要满足存货具有商业实质和以公允价值计量,无论交换中是否支付补价,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样为企业人为操纵利润留下了空间。另一方面,企业对商业实质的判断也存在一定的弹性。应用指南中对商业性实质做出了详细说明,还补充了关联方之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性实质,但企业仍然会想方设法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仍然给人为操纵利润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操作指南编委会,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操作指南[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1)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

[3]齐红英:新会计准则下利润操纵手段及防范[J],会计研究,2009(2)

[4]冯 奇:新会计准则影响企业利润之我见[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