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搞好语文教学

如何搞好语文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搞好语文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搞好语文教学

如何搞好语文教学范文第1篇

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处理好拓展角度呢?

一 、 突破难点拓展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并注意引导学生在这些过程中敢于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借助想象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当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文本内涵的理解存在差距时,教师应不遗余力,为突破难点而拓展。这样的拓展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感悟教材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比如:我在执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有位学生却说:”老师我认为白骨精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呢?”我为之一震,但,冷静下来忙说:哦,那你能说明理由吗?他说:白骨精在得到唐僧后,就请他母亲来共享唐僧肉,说明他还是很孝敬父母的,我们不应该学习吗?“我趁机引导,他为了孝敬父母拿别人的性命做代价,这样好吗?这位同学略一沉思,会心的笑了。这就要求我们在素质教育下要通盘考虑,总揽全局,善抓重点,突出主题,另外,对一些简单不必要的问题要一惊而过,不要过深追究。

二、充实留白拓展

真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实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的期望: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最终,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学习。这样既开拓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也有助于感情的升华,情感的迭起。比如:在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时,我让学生走上讲台,他们不仅把古诗的背景、内容讲得有条有理,他们还把李白、孟浩然离别时的那种难舍难分、依依惜别之情戏剧性地表演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深深表达了朋友之间那种纯真、情真似海的友谊,这样的课堂使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给羽翼还未丰满的小鸟一次试飞的机会,这样将来他们才能不惧风雨,搏击长空。

三、品味语言拓展

语文课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味;品味语言,绝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有时课后的拓展更能促使学生涵咏良久,达到余音绕梁之意韵。为了写好,学生要再次与课文“会晤”,去把握人物的特点。不知不觉中,自己的理解在进一步品味关键语言时得以提炼、深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如《借生日》通过实际生活让学生联系自身来感悟教材中小云对妈妈的爱及其妈妈对小云那种无私的母爱。在这种氛围下,学会抓词,体会语文重点,无形之中学生就会被作品所感染来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身的素质。

四、发展能力拓展

教学中以课内材料为主,课外材料为辅;课内外相互渗透、互相借鉴。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时,既要知道“从来如此”又要让他们善于动脑思考,打破常规,就可能有新颖独到的见解和收获。不同角度的信息在教学中形成了合力,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样的拓展方式,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做法无疑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雪孩子》这样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带进教材中,去领悟文章,直接体验雪孩子宁愿牺牲自己而去救小兔子这种舍己救人、助人为乐的高尚思想品质。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像雪孩子这样的人物?如果你是雪孩子你心里是怎样想的?如果你是小白兔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 …教师逐一提问让学生更好体会情感。

五、人文熏陶拓展,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如何搞好语文教学范文第2篇

建国四十年来,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 绩。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尤其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师生都不重视说普通话和汉字规范化

在当前以分数为评判标准的升学制度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多或只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忽略了诸如普通话及汉字规范化的教学,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各科知识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忽视了普通话的练习和规范汉字的书写及运用。

二、社会上语言文字的运用比较混乱

由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播音员、演员等读错字音;谐音广告词泛滥,错别字连篇;商家、店铺自造不文明词语;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病句频现。导致乱造简化字,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已经淘汰的简化字、异体字等现象的发生;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失范、逻辑混乱等。同时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充斥于耳,对汉语的篡改、恶搞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如“灌水”、“菜鸟”、“神马”“木有”“杯具”等等网络语言漫天飞舞。但这些网络语言却成了时下青少年眼中的时髦的玩意儿。

三、老师的语言文字也有待规范和提高

有些教师的教学用语不规范,在教学中使用方言普通话,甚至直接使用方言土语。板书龙飞凤舞,潦草之至。所有这些,都给教师的教学尤其是学生带来不良影响,贻害不浅。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一)教师应该增强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

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教师意识到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并把思想转化为行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认真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二)加强师生普通话朗读训练。

对学生进行普通话的朗读训练,就要抓好汉语拼音的学习。可使用给每一课的生字生词注音的方法。同时为他们创造一个让其更感兴趣的、更容易适应的说普通话的良好环境。首先,教师无论在课内、课外都要坚持讲普通话,并且在校园里比较显眼的地方写上“请讲普通话”“我想听普通话”这样的标语,时刻提醒学生讲普通话。其次,学校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

(三)加强老师和学生的写字教学。

正确的执笔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的根基。想把字写得美观,就要在汉字的笔画书写方面下功夫。总之,写字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增进学识修养。同时,要求教师努力作学生表率。教师上课的教案、板书、课件、作业批改和评语等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和二简字。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四、积极必要的控制和引导网络语言

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正确的对待形形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一种一定社会时期的言语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在一定时期还会有进一步扩大化的倾向。因此我们对待网络语言不能进行简单的否定和禁止,而是应该加以积极必要的控制和引导,引导学生在使用网络语言时,要分清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要适合具体的语境,而不应随意乱用。

如何搞好语文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 多媒体 优势 劣势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然而,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一样,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握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让多媒体技术真正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

一、我谈一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展示丰富的课文资料,使重点、难点更清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要提供许多背景材料,多媒体可以大容量、高速、省时地提供背景材料,而且提供的时机比较自由灵活。例如,阅读教学中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时代背景、前人评论等等,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很方便的提供给学生。教学《项链》时,当讨论玛蒂尔德的形象和小说的主题不能进一步深入时,教师可以插入关于莫泊桑写这部作品时的思想状态,莫泊桑的经历及小说所表现的时代的特点,有效地促进讨论的深入。《胡同文化》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扩展阅读中收集了大量的古色古香的胡同图片,最适合学生对胡同进行专题性研究。

2.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课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讲解课文时,合理地采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达到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目的;一些课文,特别是古诗,语言极为凝练,它以极其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让学生囫囵吞枣,而多媒体融声、光、情景为一体,能够把古诗中的各种美的因素直观形象的再现出来。多媒体手段有利于帮助学生欣赏到种种壮美的景色,感受到诗人的情怀。这样学生有种超越时空、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联想和想象得到了启发。

3.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主要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这样的模式容易引起学生审美上的劳累,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注入了一股源头活水,其灵活的影音表现手段,可以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全新感受,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吸引力。

二、多媒体也有它的劣势

多媒体教学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让我们看到了它的优势所在,但是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何认识这些问题,正确把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发展方向,是我们教师应当反思的问题。那么它会带来哪些问题呢?

2.1 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不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都是为了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有些课堂教学是穿新鞋走旧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满堂人灌变成了现代教学手段下的满堂灌,换汤不换药,学生只是在那欣赏精美的课件,没有思考的时间,参与的意识不强。教师的主导地位不突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

2.2 导致了学生语言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的退化。中学语文课,一方面是语言课,另一方面也是文学课。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除了要完成“知识传授”任务之外,还要完成情趣培养、人文熏陶等任务,而这需要我们引领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和领悟。如果我们只有大量的课件教学,而不让学生全身心地真切体验,学生除了获得一次“可口”的“知识快餐”之外,其他的就无从谈起。精妙的语言需要通过学生的思维才能领会,语言艺术需要通过学生的“涵诵”才能悟得。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纵使多少画家,画它几千万张,也不能替代学生心目中的想象,相反,如果只观看课件不用心体味是很难领略到它的艺术魅力。在这一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也培养了其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多媒体教学极易让学生产生这样的错误倾向就是企图用图片和音响等来解释乃至肢解言语作品,通过对图片和音响的直接欣赏来实现对文本的间接理解,这是一种错误而又危害很大的倾向。

如何搞好语文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 语文 教学 新天地

计算机网络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传统的语文学习。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促进语文教学的教法和学法的和谐,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网络平台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大语文教育思想”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因此,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把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国际互联网的虚拟环境,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无地域局限的活教材,实现了“大语文教育思想”。厚积方能薄发,旁征博引也不再是难事。

如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的网上搜寻,提供给学生更多感性资料:观赏颐和园的视频,阅读有关颐和园的故事,为激起学生爱国情怀提供基石。《敬畏自然》的学习后,让学生利用网络搜寻了解到当前全球面临着的环境问题,同时观察、调查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环境破坏,通过“论坛”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云南的歌会》的学习,让学生利用网络了解各地的民风民俗,调查当地毛龙、敬雀节民俗活动,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等。

二、网络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不仅丰富多彩,同时还提供了最先进的信息组织方式,它可以根据人们的不同要求将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有机地组合起来,创设情景,让教学更具直观性。

如学习《看云识天气》这篇说明文,课文具体介绍了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如果只凭文字的理解和教师的口头描述,学生难以理解,但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配以相关的动画与音响,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云与天气的密切联系,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课文预习中,网络还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的现实生活材料,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而有趣的语文问题。例如在教学中通过百度、谷歌、有道、搜狐、雅虎等搜索引擎查找每篇课文的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和课文中关键的词语,既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的知识面打开了,视野开阔了,我们语文老师就可以免掉许多无用功的花费。从而更多时间去钻研自己的教法、学生的学法。

三、网络平台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作文教学课上,由于条件限制,作文教学以面向整体进行,范围窄、形式单一、效率低下。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可以突破时空局限,拓宽学生视野,学生因“身临其境”而获真情,动起笔来有话可说。教师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作文教学的个别化指导。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作文水平,分别给予不同的写作要求和不同的评语。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我所教学的班中,全班62名学生,占80%的学生都有QQ号,于是就利用这一资源,要求学生开通QQ空间,在空间里写日志,一方面加大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开展互助学习。同时教师也参与日志的写作,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的留言、评论。学生写作自然会成了身边的事,自己的事。

四、网络平台利于师生交流,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互联网技术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便利,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软件或技术,增强与学生的交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促进教学成果的巩固,也有利于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

学生课后可以通过上校园的局域网随时查找所需的材料,随时发表自己的文章。套句时尚的话就是可以“将学习进行到底”。而教师则可通过电子邮件,QQ等方式定期到网上去回答学生的问题,去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动态的评价。

在QQ共享群里,教师将提供一些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课外阅读的材料等让学生下载,也要求学生上传自己的学习成果,共分享在学习中的快乐。教师还将一周的教学情况以“日志”的方式发表,也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评论,还要求学生以“心情”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语文学习的感受,这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同时也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如何搞好语文教学范文第5篇

一、语文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一改应试教育的弊端,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创设和谐的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其具体施行办法如下: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可采用异步教学的方法,使所有的学生能经常体验一份进步。

1、上课提问异步:上课提问的涉及面要广,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而不要总是让那么几个尖子生唱独角戏.形式灵活,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教师应按照听说读写的要求,安排好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思考,个个踊跃发言。

2、作业异步:语文作业的布置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设计和布置,使上等学生的潜力得到发展,又使下等学生也能抬级而上,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3、教育进程异步: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超前,成绩差的允许慢些。总之,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展翅翱翔的天地。使他们有一种成功感,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分层设置活动,保证活动质量。安排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如同对教材的处理一样,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这就要求老师在安排活动时应考虑教材难易和学生程度,以保证活动质量。首先,学生活动的起点要适当,因为活动目标定的低了,就会影响优生水平的发挥,使他们觉得有劲无处使;高了就会影响中下水平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望而生畏。活动要定在全体学生都敢于、乐于参与的形式上,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各个活动层面上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二、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

1、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及书写的能力。听、说、读、写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会说、会写是学生最起码的素质,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不说深层次的说、写,单就浅层次的口头表达及写字来说,问题已够大的了。拿农村中学的学生为例,能讲普通话的不足一半,能讲比较纯正普通话的更是凤毛鳞角。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交往,影响了信息的摄取。再说写的方面,不少学生写字潦草,模糊难辨,有人戏之为“芳草萎萎”,这种恶习甚至带入了高考试卷。由此表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及书写能力并非小题大作,而是当务之急。

2、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课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掌握课文内容,而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训练,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巩固知识,提高运用技能。因此,老师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解题方法的指导。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语文课是基础课、工具课,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创造能力。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是集思想感情和主观能动性于一身的人,他们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针对这一特点,老师要加以指点、引导,让他们学会多元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用丰富多彩的思维去创造丰富多彩的思想。老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优势,从课文中设置思考点。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材中也不乏优美典范之作。关键是在于我们语文老师是否善于挖掘,善于披析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美景、美行、美情中去挖掘美,感悟美,接受美,并通过审美的过程来培养、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

三、语文教学应强调德育教育

1、因材施教。中学语文教材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其中很多是进行思想情感、道德意志教育等德育方面的内容。凭借教材,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给予有益或良好的影响,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渗透德育的必由之路。

2、因言施教。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较其它学科的特殊优势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学生学习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3、因形施教。以其人物形象的人格美、品质美,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4、因境施教。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每个人的思想、感情、知觉或心理活动中,除有一个清晰而居于中心的经验综合外,总有于背景的模糊的着的经验系列与之平行。”这就是说,人的智力、情感、品德、习惯以及个性心理和创造能力的行成与发展是在接受意识到的教育的同时,更会接受到环境的暗示。积极营建暗示教育环境,让学生从教材资源和教学环境中获得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因为优美的暗示环境,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5、因人施教。教师要针对具体学生采取相应的办法以知传知、以情传情、以行导行,使学生在暗示中潜移默化地进入“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品味其中的感情,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感染。一句话,要激活经验,“以读求物,读中见悟”。

四、语文教学应重视社会生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