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案例启发教学是目前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是一种将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在地理领域的研究能力,发展学生在地理领域中的优势。[1]近年来与案例教学相关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高中地理中对案例教学的研究应该对原有的教学理论基础上进行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改善。
一、概述地理案例启发教学
(一) 案例启发教学的概念
案例启发教学法实际上就是细致描述个体对象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情境,通过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的描述方法和描述对象相关的规定是比较宽松的,一般来说通常为对对象成长与变化的过程进行的描述,但是也可以是对教学实施过程的一种描述,同时也可以是对师生交往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想象的描述。通过对整个案例选取过程的观察与了解我们发现,案例启发教学的目的是想人们提供一定的有关时间发展实践、背景、环境的因素,通过这些因素的提供不断激发人们进行反思,发生改变。[2]对于高中地理来说,地理案例启发教学主要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中心,选取相应的地理教学案例,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地理案例启发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地理案例启发教学的内涵
地理案例启发教学实际上就是在原有教学目标基础上,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储备等情况相结合,通过地理案例对学生分析、思考、谈论问题进行启发,从而使学生对地理原理进行灵活掌握,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从地理案例启发教学的本质来说,它更加强调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实现地理知识的有效迁移。
(三)地理案例启发教学的主要特征
1.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地理案例启发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它更强调学生在地理案例中可以主动对问题进行发现与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给定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不断引导他们进行主动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启发教学的实践性
案例启发教学中的地理案例实际上是来源于社会的真实案例,案例启发教学就是将学生放在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置身于案例中的某一角色中,通过自己原有的知识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3]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到一起,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能力的提高,这一点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
3. 案例启发教学的探究性
案例启发教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有利于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的转变,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格局,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能力。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嘘声的创造潜能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
4. 案例启发教学的教育性
地理案例启发教学中选取的案例都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中的,其中还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念等。教学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具体的案例请将与学生主体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分析问题的同时也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驾驶应该对案例中积极的情感因素进行充分的挖掘,通过相应的引导,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之间走向健全与完善,将地理案例启发教学中的教育性更好的发挥出来。
二、高中地理案例启发教学实施的意义
(一) 教学内容重视实践
实践教学是地理学科中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关键所在。案例启发教学的内容一般选取的都是在社会中真实发生的、与地理学科联系紧密的典型案例,其中应该同时包括一些需要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思考的内容。由此可知,地理案例启发教学应该重视实践的过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案例启发教学学生可以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地理知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值得注意的是,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培养相互来的人才才会与社会要求相符合。
(二) 教学过程重视互动性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地理案例启发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通过合作、探讨等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师要增加互动,深入到探究内容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探讨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地理案例启发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人际交往的过程,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4]
(三)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学目标为学生地理知识性学习的实现,素质教育一经提出,对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进行了完善,高中地理教学不但要保证学生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从而促进学生智力、身心、知识的全面发展。地理案例启发教学在这里的作用更大,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地理知识,而且在社会活动参与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智力开放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地理案例启发教学是一种与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相符合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启发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实施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地理教育工作者应该进行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使案例启发教学的优势在高中地理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通过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地理案例启发教学法是一种可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教学策略,同时也是一种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罗辉,何娟. 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探索研究[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
[2]曲忠厚. 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中的“案例”分析与运用――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必修)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2009,(1).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地理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和总结,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典型化,使学生从“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典型的案例理解普通的规律性原理,不单指向“教”,也涵盖“学”, 教学法有机整合,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意义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旨在通过精选案例,采用全面参与、平等对话的课堂讨论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概念,养成独立判断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意义主要有六点:一是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二是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四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和水平;五是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六是有利于推进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
二、案例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
1.案例教学中的教师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导演者。课前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课上,主动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探寻特定复杂的案例情景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课后不断更新案例,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
2.案例教学中的学生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具体应做到:一认真准备。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和相关内容,从错综复杂的案例中寻找问题,发现线索,预料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作好记录。二积极讨论。以案例中的“角色”去观察思考“假设案例”中的问题,锻炼自己的思维分析能力,锻炼自己面对复杂多变情况的判断能力,锻炼自己针对案例拟订方案,制订实施程序,确立实施重点的能力。三总结收获。讨论后,总结自己在案例阅读、倾听、发言准备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在对案例理解和适用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报告。学生通过参与案例分析讨论,既提高了决策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团队协作精神,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
地理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对于地理教学至关重要,大致有以下2个阶段:
1.设疑指导阶段
通过案例展示,学生充分感知案例情境后,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和盘托出,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设疑后,教师一边要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情况,并依据学生探究的进程进行个别指导,同时掌控课堂纪律等;一边要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把握主题、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系统地阐述问题等。这样就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小组讨论阶段
通过自主的析疑探究,学生获得了个人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其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推举一人负责协调、记录和整理,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并融入小组交流和讨论中。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百家争鸣,允许见解有争议,无须达成共识。如在选修二“厄尔尼诺现象”中探讨厄尔尼诺产生的原因时,因为答案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所以,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旨在挖掘群体潜能,培养合作精神。
3.总结评价阶段
总结评价是地理课堂中最后阶段由教师主导的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不断对知识的理解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并实现认知结构的完善、分析能力的提高和地理情感的升华。总结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评价案例本身所蕴涵的各种知识或道理,让学生形成和完善知识体系,增强对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或现象的正确认识,能够对类似地理问题或现象进行知识迁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二是评价学生在前几个阶段中的表现,以正面激励为主,充分肯定在讨论中积极参与的同学,表扬有创新思路的同学,客观地评价在自主探究中得出的各种见解,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四、结论与展望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开始并不着眼于讲授系统的地理知识,而是按照精选的地理案例来组织地理教学,使学生逐步深入了解地理知识,了解地理思想,学会发现地理规律,最终培养学生地理认知能力,为掌握地理系统知识服务。其实施过程,决非摈弃系统的地理知识,而是更加符合系统教学的要求,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类似地理知识的能力,以获得点石成金的技能,达到终生受益。故案例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地理教学的必要途径,而在地理课堂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亦是地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整合教法和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卫作辉、王建春,《中学教育》,1999年5期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乡土地理教材整合方法
包括乡土地理在内的高中地理是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将高中地理知识理论和乡土地理中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研究式的学习,是农村地区中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高中地理、乡土地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就是要理清三者内在的,彼此衔接、融合的关系,我们认为三者间的关系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理论依托,乡土地理素材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引进课堂教学,使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有禆益。
一、高中地理的理论知识为实施研究性学习提供知识依托
研究性学习是类似科学研究形式的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选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包括选题,制订调查、观测、资料搜集的方案,对调查、观测搜集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最后形成自己的论点、观点和看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总结所依托的理论知识就是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所获得的。因此,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所需的科学理论知识,主要来自课堂教学及其延伸和拓展的部分,如在高中地理必修2“农业生产活动”学习中,我们结合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论知识开展了“本县主要商品性农业产品区位因素的研究”,首先,学习小组以调查访问为主要手段,把目标确定为当地主要的农产品市场。调查出了当地农业生产中主要的商品种类。然后通过访问当地农业专家、农民,查阅当地气候土壤等资料,获取了一手材料。再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研究探讨,得出了影响当地商品性农产品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探讨研究的乐趣,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知识是有用的,是能够指导生产活动的。
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助于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能够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其次,地理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促进学生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避免了学生被动地记忆理解所带来的厌学情绪,弥补了传统学习方法的不足。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更高的要求。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同时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地理学科教学的一种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把研究性学习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对传统的讲解法、接受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革,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乡土地理是农村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
乡土地理素材就在学生身边,既为学生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以地理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乡土地理素材为载体,是农村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模式。它使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亲自观察研究,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增加了对地理知识的亲切感,还把地理教材中的地理原理、理论、知识与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现象、生活、生产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达到了学以致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愿,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把乡土地理素材引入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乡土实际的内容,收集乡土地理中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素材,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需经教师点拨,才能言传。教学中要贯彻“互动性原则”,采用集中讨论方式、小组合作方式,解决乡土地理现象中的问题。例如,在高一地理必修2学习城市区位因素时,我们结合本县实际,课前让学生以本县县城为例,调查、研究县城的选址的自然区位因素是什么?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哪些?在课堂教学中以这些乡土素材为基础,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研究实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走出课堂,以乡土地理素材为载体实施研究性学习
实践是重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走出课堂,对一些乡土地理素材进行研究,通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观察、走访等方式,接触家乡地理环境,获得具体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就能形成丰富的地理事实的知识储备。乡土地理野外研究性学习的现成资料少,学生要自己寻找、查阅、分析、调查、访问,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所需时间较长,所以课外研究性学习须纳入教学计划,专心设计,合理安排。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分析
新课标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让学生具备关于地球和宇宙环境的、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掌握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等多方面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以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对具体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促进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在此过程中实现传授学生知识,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方,进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地理案例教学的显著特征
1.以学生为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
案例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性,将学生感兴趣的地理问题放在课堂中进行学习和讨论,在贴近生活的实例中促进学生理解,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和解决地理现实问题,让学生更好体会地理知识的应用性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由于地理案例具有直观的特点,能帮助助于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探讨,进而提高了学生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兴趣和能力。
2.促进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案例教学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引入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实际状况,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地理案例教学中,学生围绕某个地理案例,主动收集信息资料,而后进行必要资料整理和分析,进而解答高中地理案例中的问题。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可以该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图书馆、网络上中主动收集和分析资料信息,一方面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知识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主动思考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改学生坐等老师给出解决问题的习惯,大大培养了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
3.注重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运用源于现实生活的高中地理案例,例如社会热点问题来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已有经验分析案例,而后教师根据案例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看法,鼓励学生将个人看法表达出来供其他学生学习和讨论,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述能力。
4.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通过系统性的课堂授课,促进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掌握,而案例教学通过富有探索性、创新性的形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而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在案例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通过讨论并发表个人看法,在此过程中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合作和交往、沟通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个人职业技能要求较高。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职业技能不足,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进行良好的准备组织,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和指引,在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启发和点评不够深入,对学生不能形成启发,不仅不能达到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对高中地理课程产生厌恶感。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不适应案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善于发现社会问题的思维敏感才能达到地理的案例教学效果,然而学生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传统学习方式,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3.案例质量低,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中,良好的案例选择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促进师生交流和互动,高中地理的知识属于综合性质,而高中地理单一知识点案例较多,综合案例较少,简单案例难以发挥引导教学的作用。
三、提高地理案例教学效果的策略
1.做好地理案例的选择
案例选择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促进师生交流和互动,在案例的选择中需要遵循几个原则,首先是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选取地理案例是,要合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能够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典型特征;其次是具有较高的客观性,符合客观实际,只有实际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是要求具有较高适时性,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的实例,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促进学生思考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最后是要求实用性,案例与生活紧密相连,从生活中选取促进学生参与。
2.合理有效的运用地理案例
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效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能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首先是提出地理案例,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提出地理案例,可以采用教师学生描述、印发地理文案材料、现场参观考察等方式,达到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拓展学生的知识;然后是分析地理案例,将案例与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紧密联系,研究讨论其发展规律[2]。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形成开放式课堂环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后是评价地理案例,在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讨论并表述之后,教师对地理案例进行讲解和评价,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并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小结。新课标对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通过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不仅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还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同时还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焦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2008,(06).
[2]李端蓉.基于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的案例教学研究[D].2006,(08).
摘 要:面对山区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困境,尝试从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素材入手,让学生在实践调查中更好地理解地理运动规律和区位原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小组合作中提升学生动手去做、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市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中,非常注重案例法和问题探究的使用。其中采用了大量的世界典型案例的分析,让课堂能生动起来。但对于我们山区学生来讲,典型的却往往是陌生的,如何让枯燥的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乡土地理素材就成了最好的切入点。因此,笔者按照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典型案例”三大模块,提炼出相对的14个河源本土案例参与实践,以此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术意义
新课程标准要求:“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地理现象、获取地理信息、发现地理问题,以文字或图片形式记录所得、所感、所想,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课题将有力推动地理新课改,有效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做到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增强高中地理教育的实效性。
2.应用意义
课题研究体现了“让地理走进学生身边和学生生活”“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
“乡土地理”指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内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其改造自然的成就和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人民生活情况等。
“河源乡土地理”是指河源的自然地理(包括河源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被、资源等)与人文地理(包括河源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的总称。
“教学实践”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新课程实施为背景,加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相关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各国在中学地理教育中都充分利用了乡土地理素材,像日本、美国都非常重视中学生的乡土地理教育。在我国的一些学校中也有“乡土地理教学研究”课题,从理论层面对乡土地理教材编写方法或教学原理进行研究,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乡土地理教学研究》,为我们一线的地理教师提供了理论指导。厦门启悟中学陈丽松的《渗透乡土地理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初探》,认为在教学中实施新课标“倡导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载体”的教学要求,用结合、渗透的办法把乡土地理知识糅合到教材的各个章节教学内容中,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珠三角地区的很多高中学校也都有自己的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如全疆发老师编写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与创新思维》指导了佛山市一中进行了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取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华师附中每年也开设了针对高中学生的野外户外训练营活动,全面提升了高中生的素质。2014年佛山一中李志伟老师集20多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经验,编写出《地理主题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一书,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被选为本课题组活动开展中的重要指导资料。
五、课题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内容是根据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课本编排找到相应的乡土素材以三大子课题“自然篇”“人文篇”“典型案例篇”展示给学生。“自然地理篇”以课外实验、野外考察为主线,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理解复杂的运动原理;“人文地理篇”以社会调查为主线,让学生在河源市工业、农业、旅游业、商业、交通等调查中理解区位布局的基本原理;“典型案例篇”中选取河源市典型的工农业发展案例及环境问题,让学生在分析家乡的案例中体会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
六、课题研究方案
按分工表领小课题按规定的时间提前一周拟写好活动方案(包括主题、时间、地点、人员、所需工具、相关理论指导、具体操作流程、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如需其他课题组成员带队,事先与课题组负责人沟通协调)上交课题组备案、领取开展经费(做好课题开展过程中所需的交通、餐饮、实验器材等经费的预算)开展实践活动,收集资料(以4人或者8人小组为单位试点进行,在活动中注意记录好相关数据,并对实践活动过程用图片形式保留)形成实践报告(按要求填写并做好相关内容的反思)开展实践总结课分析与反思素材(主要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思,找到可行性与不足,为下阶段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所有资料上交课题组备案(由小课题负责人做好相应的版块内容,包括活动方案、活动报告、公开课证明材料、反思与总结及各项证明图片)书写论文并发表(鼓励全体课题组成员书写并)课题组整理资料并形成经验逐步推广。
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