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重视力度不到位
现阶段,国内的绝大多数职业院校还是把实践教学看做“辅”课程,仍旧停留在简单的实践技能教学上,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传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力度不足,出现了厚此薄彼的现象。除外,还有部分专业教师时代认识不足,缺乏了市场触觉,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传统的教材大同小异,并没有根据专业特色和市场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调整。
(二)实训时间不足,效果不佳
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于旅游业一线的人才为主,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广泛、综合性强。然而,就职业院校专业培养的现实状况来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许多不足,不仅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而且所沿用的教学内容也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使得了学生对专业的发展缺乏了足够的感性认识。同时,实训时间不足,也是影响人才培养效果的一大重要因素。职业院校所设置的实训课时不仅分散,而且与专业所需的时间也不符合,学生往往都是在专业技能尚未完全掌握甚至是刚开始熟悉的时候,实训就结束了,这大大降低了专业人才的培养成效。
二、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举措
(一)革新专业教学理念,深化实践教学认识
不断升华教师的思想意识对全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意识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径,行径指向目标,这是现代心理学揭示的根基内容。因此,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应加大对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视力度,并将其作为专业教学的核心,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和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规划,尤其要注重人才创新培养工作的落实,以切切实实把实践教学工作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做好。一方面,实践教学模式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前提基础,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线,设计一套适合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的培养方案。同时,学校还要不断地对在职教师进行再培训,大力提高旅游管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二)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实践教学层次
旅游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所强调的更多是认知训练和实际操作。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重视实践,并坚持“发现法”教学,是能够帮助学生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加强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当然,强化学生实践练习的途径众多,但其必不可缺的环节就是进行课程设置的调整,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众所周知,要想在短时间内全面提高学生在旅游管理方面的能力,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执行的。只有从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变迁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以及专业发展的层次性等特点,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稳妥推进实践教学,才能够逐步提高人才培养层次。为此,各大高校应根据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需要,立足学校实际,对课程进行革新与调整,以设置一些与专业发展相符合,且能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课程。与此同时,学校还应结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安排一定时间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到与旅游业相关的岗位开展见习锻炼活动,学习和亲身感受旅游服务流程,了解旅游企业的经营特色和管理理念,以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技能。
(三)加大专业实习投入,增强实践教学成效
由于受到实习经费的限制,现阶段的许多职业院校在组织实习活动时,往往使实习流于形式,并没有使学生真正通过实习认识专业发展方向;再加上,学校所组织的实习时间过短,使得学生在实习期间所接触的都是专业基础知识,并没有接触到与管理相关的核心内容,学生只知皮毛,而不知道管理的实质。为此,职业院校应适当加大专业实习投入,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让学生能够在实习期间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实质性的东西,达到真正实习的目的,以切实增强实践教学成效。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建设好实习基地,实现开放式活动教学、实习教学,让学生在实习中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三、结语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1日
高职旅游管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旅游市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需要,要求掌握导游业务、旅游法规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胜任酒店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等项工作,具备旅游行业所要求的基本技能的职业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
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课时比重小(实习与技能15%左右),造成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而实际动手能力差,不能在短时间进入实际岗位、实现角色转变;专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专业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弱。从事旅游专业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还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或是从文化课教师转行的专业教师,他们即使拿了什么证也只是通过什么考试而已,实践能力与岗位需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校内实训室建设投入不足,有些学校室内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几乎是空白,不能开展一些基本训练,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实践性教学的制度建设不健全,等等。笔者认为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实践教学
调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现有课程的安排上理论性课程比例太大,应知(理论)教学时间占了整个课程安排的2/3,应会(实践操作)教学时间只占1/3。按照国际职教规则,采用专业模块教学,应知教学时间只占整个课程安排的1/3,另2/3的教学时间为应会教学。从而有效地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前的技能准备,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另外,将取得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资格证(如导游资格证)考证纳入到教学计划中。
二、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为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非常有必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学校要为教师多创造一些参加进修、培训的机会,鼓励现有教师到旅游企业顶岗锻炼,使他们在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更好地适应行业内部日新月异的变化;二是积极引进有经历、有经验、懂技能的专业教师;三是聘请旅游企业的管理人才为学生授课,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这样,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术内容才会常常更新不滞后。
三、加强校内专业实训室建设
大力建设形体训练房、多媒体教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模拟酒吧、导游模拟实训室以及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系统等实训室,为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职业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在实训室进行专业训练,使学生在校就提前接受正规的旅游企业高规格的系统化的操作训练,并感受和认知旅游企业的职业氛围。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是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是校外实战实习的前奏,它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提高了实习效率,也节省了教学经费。
校内实训室建设应朝着科技含量高,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方向发展。在拥有常规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训室外,依托先进的计算机设备、高效的网络通讯和优秀的教学软件构造出具有身临其境感觉的虚拟化环境,使实训者能够进入虚拟空间之中并进行实时操纵和相互交流,弥补实践硬件设施的不足。
四、实施旅游认知实习
认知实习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习的重点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实践的方式有酒店参观实习、旅游景区考察,会展和旅行社实际参观,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演示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此外还可安排野外集中实习,我们在这方面安排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拓展能力训练实习等。
五、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通过签订订单培养和实习就业基地协议等形式与一些大的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组织学生轮流去企业中的各岗位实习,使学生深化理论知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实习可以是利用寒暑假进行的专业短期实习:一是旅行社短期实习,了解和熟悉旅行社中的计调工作、接待工作和综合业务工作等;二是酒店短期实习,了解和熟悉酒店中的各主要部门的服务流程和基层管理等;三是旅游景区短期实习,了解和熟悉旅游景区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管理方法及景点导游讲解的技能等。实习也可以至少半年,最好实施轮岗实习。通过专业实践,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学生毕业后能实现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满足我们对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的设想。
六、编写适合实践教学的教材
现有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材理论与实践内容滞后,不适宜用于实践教学。学校要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实践课教材的编写,教材编写要紧扣旅游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参与,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注意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充实旅游专业应用实例的内容,注意对与旅游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不断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使新编教材不断更新,跟上时展的步伐。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喜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6.
[论文提要]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办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从校企合作办学的形式进行归纳,并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依据学校和企业在合作办学的结合点的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需求方(通常是企、事业)与人才提供方(主要是学校)经过协商,由人才提供方根据人才需求方提出的所需人才的数量、知识水平以及职业技能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才需求方提供相应数量与质量人力资源的合约式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学校与用人单位根据培养对象今后确定的工作岗位需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订单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文化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2. 校企股份制合作模式
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过程当中。企业不仅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进行实习指导,还与学校进行教学领域的合作,如联合研究教学目标、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确立教学内容、确定师资标准、进行人员交流,企业对教学成果进行检测,企业向学校提供招生、毕业需求信息;联合进行社会培训,及时研究国内外旅游行业发展的新动态、新信息等。企业为学校适当提供资金上的帮助,比如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资金投入和建设,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岗位培训等。
3.校办企业
一些有实力并且主要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创办自己的实践基地来培训学生的模式称为校办企业。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及当地文化特色建立旅行社、酒店等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毕业设计场所,同时也为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便利。学校教师积极投身到企业的管理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掌握该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保证了教学内容的丰富、生动。这样可以充分运用学校的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4. 学校与职业培训公司合作
这种模式的基本做法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联姻,由学校完成学历教育部分,职业培训公司完成就业前的实践技能培训。学校挑选有经验、有实力、信度好的职业培训公司(专业导游、职业经理人、调酒师等),将本校毕业班的学生送到公司去培训。学校参与培训内容的制订,培训合格后,由培训公司推荐介绍工作。校方的责任是保证选送的学生学历的真实性(因为被送出培训时未毕业),并保证学生简历中所述内容的真实性。与学生直接到培训公司接受培训相比,学生得到的好处是:培训费大幅度降低,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学生到培训公司后,由每个学生与培训公司签订就业协议,约定学生完成培训后,培训公司在推荐工作方面的责任。
二、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政府主导地位缺失
政府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其职能是任何组织和个人所无法替代的,在教育领域里,同样如此。从我国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政府的主导地位缺失是校企合作没有深入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职业教育领域,如果没有政府的推动,仅仅依靠学校和企业是远远不行的,必须要有政府的扶持。要确立政府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政策支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加大对高职教育的资金投入,以推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顺畅进行。
2.合作机制尚不健全
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套明确界定校企合作方式以及校企双方义务、责任与权利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没有专门负责指导、管理、监督与考核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没有较为权威和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与指导手册在内的合作机制与体系。这种情况导致校企双方的利益都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从而限制了高职旅游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深入开展。由于缺乏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企业参与合作的意愿、数量和质量都亟待提高。大多数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实训基地和学校为企业提供培训等浅层次形式,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合作等领域的全方位、多层面、深层次的合作还比较少。
3.“双师型”教师质量不高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人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很多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都非常高。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具有“双师型”身份的教师中,有多少人真正参与过旅游行业一线的实践,是名副其实的“双师”。很多人将具有双证的教师就定义为“双师”,这种理解是不确切的。事实是,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双师型”教师都是“有证无业”,只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却没有真正参与生产、管理一线的工作,没有从业的实践经验。因此,虽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很多,但是质量却不高。
4.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亟待改进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劳动力就业。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是由当初的专科转型过来或是由若干个中专联合组建而成,因此不免多多少少都留有以前办学的痕迹,学校以前的专业培养计划中大多沿用专科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仍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课程的核心,在课程设置上,忽视就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教学过程缺乏实践性,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落实不到位。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发展策略
1.完善政府导向机制
高职教育要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就必须重视校企合作,这也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从国际经验来看,政策因素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支持是企业界参与校企合作的第一推动力。在中国这样一个以政府为改革和发展主导的国家,国家的法律、政策的支持将会成为推动我国企业界参与校企合作的强大动力,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出发,要完善高职教育的政府导向机制,需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和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
2.建立校企双方利益驱动机制
要想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取得合作的成功,就必须找到双方利益结合点,才能达成持久、稳固、有效的校企合作。首先,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使之能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其次,建立企业优先选才制度。企业都希望自己雇用的员工是非常优秀的。对于企业来讲,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获得优先录取优秀学生的权利。第三,建立校企人才共享制度。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势,实现人才共享。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旅游业一线的优秀业界人士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提供来自旅游界的最新行业动态和管理思想,协助学校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课程的设计等工作。同时,学校的教师也可以深入企业,协助企业组织讲座和培训等活动,帮助企业员工开拓视野,更新服务和管理观念,为员工提供岗位和攻读学历等培训,使其能够更加胜任自己岗位。
3.加快“双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师除具备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知识运用实践能力,是既能传授知识,又能指导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可分为学校自己培养和到企业聘请技术技能型人才两种形式。一方面,学校要坚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全面合作,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厂矿企业开展科研合作,或者参与厂矿企业的生产设备管理与技术改造工作。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锻炼和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学校定期聘请企业的技术顾问、专家、中高层管理人员到学校上课。
4.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高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是指:首先,根据人才市场需要,分析就业市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再根据目标确定人才所应具有的关键职业技能、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推出所需设置的技术核心课程,最后,由技术核心课程推出所需的基础课程。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应始终坚持就业这一导向,牢牢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把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就以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目标实质上是充分考虑了高职课程体系能力本位的基本理念,也充分考虑了人才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高职的课程体系多元整合,形成以应用型、复合型为特色的高职课程内容体系,让学生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稳定思想,培养职业兴趣和荣誉感
作为我院首届旅游管理班,还不为社会和家长所认可,招了40名学生,首次报到仅来了17人,而且还有近一半人要求调换专业。面对班级有可能解体的局面,我一是给学生讲旅游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从全国、全省、我市旅游业收入的数字,其在GDP中所占份额的情况,到汉中旅游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需求人才的事实,逐步稳定了学生的情绪。二是请全国优秀导游给学生讲课。我校2002届旅游中专毕业生郑阳,现已为汉中市邮政旅行社总经理助理,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导游,2007年被评为全省十佳导游。我利用晚自习时间请郑阳到班上给同学介绍旅游行业情况和导游工作的甘苦,使学生很受教益。三是给学生放祖国山河风光片,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我搜集到九寨沟、黄龙、猿王洞、武候祠等风景名胜的光碟在班上播放,大多来自陕北黄土高原的学生看到这些人间仙境般的风光,对旅游管理专业逐步地产生了兴趣。
密切联系旅游业实际,力求学以致用
在第一学期所承担的《旅游概论》、《旅游管理学》两门课教学中,我力求将专业知识通俗化,例如讲到旅游产品很多是无形的服务型特质,我让大家回忆自己以前游过或观看过的名胜古迹过程,其购买了门票、请了讲解员花了钱,最后的所得是什么。大家七嘴八舌都说只有某个景点的印象,对这一个问题的理解也就清楚了。 我结合课本世界旅游发展趋势是由大众旅游过度到“利基”即个性化旅游这一知识,启发大家挖掘家乡自然环境、民俗民风等方面的东西,考虑如何将之转化为旅游资源开发。通过讨论和引导,同学都写出了比较象样的家乡开发设想。
把旅游工作规范作为班级日常管理要求
学生的职业意识要从在校的一点一滴小事上做起,学生刚进校,面对现在很多大学生认为上课不需要起立向老师行礼的现象,我从旅游行业的服务职业规范上特别要求学生不仅要起立,还要向老师行鞠躬礼,我自己上下课更是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一定要在学生起立行礼后,毕恭毕敬立正向学生还礼。一学期来该班学生懂礼貌,尊敬老师的表现受到任课老师的肯定和称赞。一开始,总有学生早上第一节课迟到,我就给他们讲,若果是客人都到了,导游员才姗姗来迟,将是一个什么后果?导游就要把自己的时钟拨快一点,要赶在客人的前头。于是我就要求我们旅游班要课前半小时到教室早读,大家都能做到坚持早读,读英语,练口语,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班级管理上让班干部按企业管理方法制定个人日常行为考核绩点办法,并颁布实施,使班级管理更加规范化。
寻找和抓住机会,实现和旅游行业的零距离接触
让学生对自己的所学专业产生兴趣,就要利用一切机会及早融入这一行业之中,熟悉行业组织形式,认识行业领导和员工,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推销的机会。从入校第一学期,我就通过和汉中市博物馆联系,学生免费到汉台参观,请导游给作示范讲解。参加了旅游局举办的全市明星导游大赛,同学们身着统一的班服,二十多人在会场一坐,吸引了全市几十家旅行社老总的眼球,纷纷向我打听这些学生何时毕业。 同学回来也很兴奋,对自己的专业前景也有了更充足的信心,再也没有人提转专业的话。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了旅游局主办的 职业道德报告会,听取了著名记者栾瑞生的报告,很受启迪。在参加了汉中市政府举办的“08旅游服务年”启动仪式后,我带领旅游班全体同学参观了汉中国旅、春秋、汉江、凯旋铁道、光大等几家著名的旅行社。通过实地参观和工作人员介绍,学生对旅游行业工作环境、工作规范、经营流程、旅游产品组合等知识都有了直观深刻的认识,更有助
于对课本知识的消化吸收。
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培养提高旅游职业技能
旅游专业是对服务意识要求极高的专业,树立服务意识,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是我们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旅游管理专业的服务基本的是要有流利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而这个班的同学来自青海、四川、宁夏、陕西四省,陕西的同学又以来自陕北的为多。刚来报到时相互交流都成问题,有的同学因此对学习这个专业都失去信心。我从第一次班会、第一节课就提出要求,要练习普通话,不仅在课堂上,在宿舍,在生活中都要努力讲普通话,并安排班上普通话说得好的同学和讲不好普通话的同学结对帮助,经过努力,学生短时间度过了语言交流关。
第二步要求学生要讲好普通话。在班上组织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每次由两位学生登台,首轮题目为“谁不说咱家乡好”,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环境风貌。学生刚离家,思家的情绪都比较浓,说起自己的家乡好像都有说不完的话。陕北的同学介绍了窑洞、火炕、腰鼓、过年时在院子里用煤块堆起的火塔,还有的唱起了信天游。
后半学期同学们对汉中已有所了解,第二轮演讲我们又定题“汉中印象”。同学们有夸赞汉中的美丽的;有说汉中人的厚道的;当然也有指出汉中人不遵守交通秩序,乱穿马路的。一个女生显示出陕北姑娘的泼辣,夸赞了汉中的美丽后大胆的说:我爱汉中,要一辈子做汉中人。还用英语讲:I love Hanzhong and I want to be a permanent resident of our city. 重复了一遍这个意思,赢得了同学们一片热烈地掌声。
二年级开始,针对年底要报考导游资格证的情况,学生开始做导游讲解演讲。我们根据陕西省全国导游考试面试规定讲解的景点要求,让学生自找材料,进行材料的整理,编写导游解说词进行课堂演讲。我们还请来考取了导游证的06高会班郑芹芹同学给同学们做导游解说词讲解示范,郑芹芹同学热情流利的演讲、始终的微笑、恰到好处的手势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也给大家的导游解说词演讲练习树立了榜样。学生都坚定了加强演练,争取一次过关,获取全国导游资格证的信心和决心。
在考取了全国导游资格证后,我积极支持学生挂靠旅行社,利用节假日外出带团,经受锻炼。鼓励没有考取导游证的同学找到旅行社帮忙做内勤,参与计调,或到商场当促销。要求他们要走出去,要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回来。
规划职业生涯,做自己学习的明白人
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可以有效的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学校以及企业在实习阶段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全面的发展。
一、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理论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学生的意识只停留在对于理论的理解,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却不能很好的应用理论知识。虽然我国现在也重视实践的重要性,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实践教学缺乏资金
在实践教学中,校内实训基地对于教学方法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国高校中,实践教学的资金相对短缺。这使得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陈旧,功能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使得实训内容跟不上理论内容的应用。这阻碍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从实训教师的机构来说,其中有一部分教师以前从事的是其他的专业,对于旅游管理的内容不能很好的理解。虽然这些教师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缺乏对于教学理论的研究。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是却不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降低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实习目标不一致
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企业为降低劳动成本希望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学生则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实习经验,希望能够接触更多的实习岗位,学到更多的管理知识。而学校更希望学生能够按照教学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的完成实习。因此,学生、学校以及企业都有着不一样的实习目标。
(五)缺乏对于实习质量的监控
学生在实习期间更希望能够通过学校来维护自身的权利来减轻劳动力,而企业也希望教师能够使学生按照企业的规定来实习。但由于经费和师资的缺乏,学校不能对学生的实习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导致有些学生不能顺利的完成实习,造成了学校和企业对于学生的管理的不到位。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针对实践教学中的问题,高校应加强课程体系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实习当中的职位。以岗位需要为基础,学校应从培养素质和能力两方面来构建课程体系。
(二)加强学生的专业意识的培养
从学生入学开始,教师就应加强对于学生的专业意识的培养。这样能够避免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抵触,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实践教学的意义。在实习中,学生希望能够更快的进入管理岗位,而企业更希望学生能够从底层做起。这更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三)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都应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后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习活动,定期进行实习经验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进行职业技能的比赛,选拔出职业技能较好的学生,并且让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对其他的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能够有效的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首先,学校应规范专业教师的聘用制度,吸引更多的教师来加强整个师资队伍的素质。其次,学校要建立一定的培训制度,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并有效的解决教师的待遇问题。最后,学校应聘请具有相关专业能力的专家,全面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五)保证校内实训基地的经费
校内实训基地能够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保证校内实训基地的经费虽然对于学校具有一定的压力,但是学校仍应该通过一些方式来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环境。一方面,学校应替换实训基地的设备和软件,提高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将现有的招待所进行改造并对外开放,模仿实习酒店的场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对职业的适应能力。
(六)完善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
学校应与企业建立相关的合作管理制度,为双方提供一个沟通的平台。学校可以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双方权利与义务的确立。学校应为学生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这样既可以满足企业对于人员的需要,又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岗位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