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如何;提升;三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一、三年级语文学情基本分析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过渡的关键期,也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转折点。步入三年级后,学生短时间比较难适应这个学段的学习。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课文的篇幅更长了,生字较多,教材中没有注音,阅读理解的难度加大,每个单元都有作文的要求,学习变得更加吃力。二是行为自控能力不强,没有形成正确的课堂观。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地集中自己的精力,他们在课堂上会随意地说笑、打闹。三是完成作业责任意识薄弱。相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这种责任意识比较淡薄。他们只在乎完成作业的数量,对于作业质量常常应付了事,出现了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甚至是涂鸦式的作业。
另外,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还没有养成最基本的动手与用心的习惯。他们对课堂参与的热情取决于他们对课堂的兴趣。
二、提升三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1.要特别关注课堂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如何引领所有的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起来,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1)精心设计授课内容。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水平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精心建构要讲授的内容。教材有时候只是为我们提供一种可能,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水平,教师需要对授课内容进行编排,通过对知识的合理整合,增大课堂知识含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方面。
(2)周密安排教学时间。紧凑、有序的课堂时间安排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保障,尤其是课堂的开始和结束一定要有细致的安排。正式上课前,督促学生备齐学习用品并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是十分必要的,这样避免了上课期间因不断翻找东西而造成无谓的时间浪费和精力浪费。上课铃声一响就立即进入积极的备战状态,一直持续到下课铃声响起,这样为学生的有效听课提供了保障。另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合理分配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一定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积极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
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年级的学生对教师更有一种畏惧情绪,教师要善于巧妙地运用一些轻松幽默的话语、一个小小的玩笑、一次轻轻的抚摸,这样可以使紧张的气氛得到缓和,既有助于问题的处理,又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信任和尊重。教师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提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只有在教学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极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才能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
3.要关注作业效率
对学生的作业要有一定的规划。教师要分好作业的层次,不要到了下课时才临时想起什么内容让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往往缺少针对性,使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对学生的作业要有一定的预见。教师要预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将这样的障碍在课堂上做好疏导,这样既减少了作业的出错率,树立了学生的信心,又减少了教师作业讲评的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对学生的作业要及时总结。总结的内容既要考虑学生集中出错的知识点还要考虑题目本身的典型性,通过对典型题目的分析处理,全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学会欣赏学生
欣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学生都强烈地渴望得到来自教师的欣赏与尊重,只有获得这种需要的时候,他们才会重新抬起头来审视自己以往的行为和思想,从而开辟一条学习的新路子,他们自身的潜力才能得以发挥。
(1)在课堂上欣赏学生。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接触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欣赏学生的主要舞台。一堂课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再多,时间再紧,也不能放弃对学生的欣赏。课堂中学生一个正确的回答,一个新颖的提问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欣赏。笔者学校进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校要求教师每天抽出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才艺展示,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对每个上台展示的学生,笔者都给予由衷的欣赏和赞美。结果笔者发现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比以往更加积极。由此可见,欣赏学生应该从学生本身出发,从学生的长处出发,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展示自己的精彩。反之,如果学生因表现不佳而采取当场批评、直指缺点的做法,教学效果一定不如人意。
(2)在批改作业中欣赏学生。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渠道,也是沟通师生感情的一座桥梁。例如,发生在笔者与学生之间的一件事。有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在作业本上给笔者写了一封短信,他为自己屡次在语文考试中失手而懊恼,觉得辜负了教师的期望,信的末尾问老师是否对他感到失望。笔者在回信中肯定地告诉他,老师为他的努力骄傲,告诉他不要对一两次的成绩太在意,老师相信他的能力。后来在他的眼中笔者看到信心和士气,期末检测中他取得了班级第二名的好成绩。
(3)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学生。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我们应细心地探索学生的世界,审时度势,掌握火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何在学生身上找出闪光点,点燃心灵的火花,化缺点为优点,这是最关键的。因此,教师要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在日常生活细微中学会欣赏学生。要尽可能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要善于设计多种情景和机会让学生能“表现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尽量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和满足;要积极开展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受到启发和教育;让他们动手动脑,在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在成功中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双语;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凉山教育就是民族教育。五十多年来,凉山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双语教育”更是走过了艰难的历程。从1952年起,先后在各县兴办了寄宿制民族小学,这些学校除开设汉语文外,还开设了彝语文课。但是,1958年以后,由于“左”的思想路线的影响,民族寄宿制在中小学中一律被取消,民族语文教学也不再有它的地位。直到1978年,彝语文又才作为一门主科先后进入中小学,首先在部分小学实验,后来逐步推广。我校二类模式彝、汉双语教学是从1984年才逐步开始的。20多年来我校彝、汉双语教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全州民族寄宿制学校双语教学评比中也曾多次名列前茅,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彝汉双语兼通的民族人才,为凉山州双语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从1998年招生制度改革以后,彝、汉双语教学又一次走向了低谷。下面我就我们学校双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我校彝、汉双语教学属“二类模式”,即以汉语文教学为主,以彝语文教学为辅。
1.双语教学现状概述
1.1各年级开设双语教学的班级数。初一年级共有12个班,其中开设有彝、汉双语教学的有5个班;初二年级共有10个班,其中开设有彝、汉双语教学的有5个班;初三年级共有8个班,其中开设有彝、汉双语教学的有4个班,另外还有小学部3个班(四、五、六年级各一个班)开设有彝、汉双语教学。全校合计有17个班,1200人左右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彝、汉双语教学。
1.2教师配置情况。学校目前有4名双语教师,其中2人大学本科毕业,1人专科毕业,1人中师毕业;1人为专职教师,3人为兼职教师(兼任学校行政)。
1.3教材使用安排。我校从初一年级就开设彝语文课,彝语文教材的具体安排是这样的:初一年级上期为小学彝文版第九册,下期为第十册;初二年级上期为第十一册,下期为第十二册;初三年级上期为初中彝文版第一册,下期为第二册,初中三年共上完6册彝语文课本。
1.4课时安排。初中部每个班每周安排2个课时,小学部每个班安排3个课时。
1.5双语教学成绩。从2000年以后,彝、汉双语教学成绩逐步下滑,特别是近几年来,双语教学成绩下滑越来越明显。县上统测和州上统测只考几分的学生大有人在,不及格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每个年级的差生几乎达50%左右,双语教学步入了历史上的最低谷。
2.彝、汉双语教学成绩下滑原因分析
2.1招生制度的改革是造成二类模式彝、汉双语教学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1998年之前中专招生还实行国家统一招生,统一分配政策的时候,彝语文科以50分的加试分计入中专考生的总分内,许多彝族考生就是因为有了这50分的加试分的照顾而考取了中专学校,且毕业后因为包分配而走入了各个工作单位。因此,那时候彝族学生学习彝语文的积极性很高,彝语文教学成绩也一直较好。但从1998年中专招生制度改革以后,因为中专招生不再实行统一分配,所以报考中专的人数越来越少,彝族学生学习彝语文的积极性也随之越来越差,从而导致彝语文教学成绩逐年下滑。
2.2从1998年招生制度改革后,彝语文教学就不再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因而对彝语文教学不研究不过问,统一考试少、统一评比少,特别是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从而阻碍了彝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
2.3教材供应脱节,参考、练习辅助资料奇缺,教材内容编写与现实教学不相符合。此现象不利于教学研究、不利于正常教学的开展。
2.4彝、汉双语教学任务不具体、目标不明确。表现在教学工作随意性和盲目性较严重。教学工作时紧时松,教学质量始终徘徊不前。
2.5对彝、汉双语教学缺乏深入、系统、科学的研究和探索。表现在教学中尚存在“断桥”、“脱节”等现象,其结果研究成果一般化,往往就教法谈教法,没有从理论上总结经验,教改实验的有效经验也无法在面上推行。
2.6教学方法单一。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不透,对教材的处理也较差,传授知识方法不当。解释多,而实际应用少;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与学严重脱节。
2.7中小学严重脱节。中小学双语教学衔接问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小学彝语文课开设随意性大,想开就开,想开设多少开设多少,上到几册算几册,而有些地方又没有开设,从而造成中小学彝语文教学严重脱节。进入初中后彝族学生的彝语文水平层次不齐,大部分学生对彝语文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差,教师教学也十分困难。
2.8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按照双语教学的有关规定,第一类双语教学体制,初中阶段彝、汉双语课时比例应为7:6;第二类双语教学体制,初中阶段彝、汉双语课时比例应为6:7,其中彝语文课时不应少于5节。但是目前因为各种因素,彝语文课时只安排了每周2节,所以存在课文内容多,课时严重不足,而教师为了自己满工作量不得不教7、8个教学班,班级数多,还要跨年级,从而造成彝语文教学质量差,彝语文教学总体成绩严重下滑。
2.与用严重脱节。“学”与“用”严重脱节也是造成双语教学成绩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
许多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学了彝语文以后,没有用的地方,他们知道一些彝语文专业毕业的学生得不到重用,甚至找不到工作,所以他们认为学彝语文没有什么前途、没有什么好处。由于此种非常现实的“功利”因素存在,许多学生不想学彝语文,对彝语文教学不感兴趣,甚至还感到是一种多余的负担。
3.改变目前彝、汉双语教学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3.1制订出与实际教学相符合的双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使双语教学有章可循、有任务可行、有方向可走。
3.2加强对彝语文教学工作的宣传,提高各阶层人们对彝语文教学的认识。使人们的思想逐步统一到加强彝语文教学是提高民族素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认识上来,从而逐步克服各种消极情绪。
3.3重视和加强州、县两级彝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制订明确的教研工作计划,增加州、县两级的彝语文教学统测次数,且由州教研室组织每学年各县之间要坚持进行一次彝语文教学成绩评比,并将评比结果及时向各县教研室汇报,以此评比结果来作为各学校各彝语文科任教师当学年的成绩依据。我想这样会刺激各地区各彝语文科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若能长此以往也势必会提高彝语文教学成绩,从而使目前滑下低谷的彝语文教学有转机的希望。
3.4重视和加强对彝语文教师的教学业务培训工作。现在由于二类模式的彝语文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部分彝语文教师目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化,教学业务不精,教学质量停滞不前、甚至下滑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州教研室要定期对彝语文教师进行系统的、规范的培训,从而提高彝语文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
3.5州彝编室要深入一线教学,进行调查研究,要编写出与一线教学实际相符,与民族学生的情感、观念相应,能被民族学生所喜爱和接受的新一套教材,并配备相应的教参、练习册等辅助参考资料。
一、教学常规工作
要求本科组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常规课堂教学实效性,讲究课堂效率。按照学校要求,每5个周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检查任务包括教案、作业批改、作文批改、听课、教研活动、网络教研等等。组织教师做好月考评卷工作,毕业班教师做好备考复习工作。
二、推广语文教学中好的做法
课前,让学生说一些名句名篇,教师做点评;早读或课前,检查学生背诵课文情况;课后,要求学生写周记,教师做检查。
三、教研活动
每星期举行一次教研活动。同年级教师集体备课,听课交流。设立年级备课组长:初一年级张海生 、初二年级彭安炳、初三年级林书健、高一年级王维、高二年级王辞冬、高三年级陈英敏。开展校内公开课,第二次月考前黎燕妃上优质课、陈海妹上公开课,第二次月考后陈程程上公开课。南片区教研活动,朱丹花上观摩课。
四、培养青年教师
以年级为单位,初一年级张海生带领林翠,初二年级彭安炳带领朱丹花,初三年级林书健带领卢娜,高一年级王维带领吴荣,高二年级王辞冬带领黎燕妃,高三年级陈英敏带领冯玉婷。形成传帮带模式,建立师徒关系,互相多听课交流,促进青年教师更快更好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不仅发挥着培育及熏陶小学生文学素养的作用,还是小学生健康成长所不可或缺的观念教育。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争取使小学生达到对于语文知识的最优程度的领会,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便是当前时期广泛应用的有效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合作学习的理论概念以及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不足,谈论了推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得以良好应用的策略,希望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概念分析
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合作学几年才逐渐地被应用于我国的课堂改革中,为新时期我国教育的开展发挥了极大的助益。然而,我国各教育机构对合作学习的认知还不够完善,这就使得合作学习的应用呈现出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作用。
从合作学习的概念来讲,它主要是针对个人学习的组织形式开展起来的一种相反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此种方式来开展学生的小组学习或者是团队学习,致力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应用目标。具体而言,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小组学习作为教学主体组织形式,它通过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来推动教学的实施,而且,这种教学模式有特定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作为导向,教师在班级授课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有效地分配小组以及学习任务,使小组的个体成员以及整体的团队水平得到同步地提升。
总之,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是极其有效的。它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感知,使学生依据自身发展的具体状况达到对于自身学习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实现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良好互动,从而使他们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推动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要推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作用的顺利实现,就必须对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推动其在教学中的完善应用。本文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师对于合作学习认知的不足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具有极大的教学推动作用,然而,这种作用的良好发挥必须依赖于合作小组分配以及教学任务分配的有效性。而当前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由于没能做到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的充分认知,进而导致了合作学习的作用的失效。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揠苗助长》(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这篇寓言时,要求小组成员针对寓言内容传递的意义来进行探讨学习。有的小组迅速地针对这篇寓言的具体故事概况以及故事的原因和结果等发起了合作学习,而有的小组却沉默不语看着别的小组进行讨论,这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小组成员分配的不当而导致的。
2、合作学习脱离了语文课堂教育本质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从各个方面对文学内容进行讲解,并要求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开展探究学习。这样一来,语文课堂活跃了,而教学的内容却与语文教育的本质产生了偏离。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就采用了故事形式来对学生讲述文章的教育意义,最终学生在学完这篇文章之后,得到的只是与政治教育相关的知识,而没能从文学的字词以及内容特色等方面达到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领会。
3、教师对于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不足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其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良好评价,而就目前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来看,语文教师在合作学习结束之后往往无法达到对于学生表现的有效评价,这不仅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得学生无法及时地发现自身学习的优势以及不足,进而导致了学习语文学习的偏颇,不利于其对于语文知识的全面领会。比如,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习《鸟语》(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这篇文章时,让学生针对其自身对于鸟儿的认识,来分析文章所提及的鸟语透露出的各种精神。学生们有的通过《小燕子》这首儿歌讲述燕子的语言,有的分析麻雀一年四季的活动等,将鸟儿演绎的活灵活现。而教师则只在结束时说了“很好”两个字,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三、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讲,合作学习的团队学习形势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但其教学效果的发挥还必须通过教师的良好引导来实现。本文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论一下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积极地做好分组工作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来开展具体教学,就必须将分组工作切实地落到实处,保证学生的分组能够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每一个小组的学习任务达到对于小组整体水平以及个体成员水平的有效应对。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兼顾课文内容、学生性别、沟通程度、性格差异以及学习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保证小组成员分配的合理性。比如,教师在讲述《放飞蜻蜓》(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这篇文章时,要注意为每一个小组搭配捕捉过蜻蜓或是专门了解过蜻蜓的同学,使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来调动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还要注意尊重学生自身进行分组的意愿对小组成员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效率都能够达到最高状态,同时还要关注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矛盾状况,避免合作学习过程中冲突的发生。
2、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在进行分组学习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若想在最大的程度上达成教学的目标,就必须在教学中积极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实现对于小学生合作学习的适当帮助。首先,在进行分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按照不同小组的水平为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并使每一个小组中都具备一个擅长这方面学习内容的成员,力争在保证学习任务得以在整体上顺利达成的前提下,实现其中成员对于其他学生学习的辅助。比如,教师在讲述《七律?》(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这篇文章时,要为每一个小组配备一个擅长古文的学生,并尽量使其他成员负责查字词或者是理解某一个单句意思的工作,以使擅长古文的同学能够与其他同学实现合作,而不至于独占风头。其次,教师在全部小组成员遇到思维的困境时,还要适当地通过沟通来引导他们从另一个方面进行思考,保证小学生在学习中实现思维的创新及突破。
3、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尽全力达到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具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其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比如,在学生学习《望洞庭》(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这首诗时,教师可以为不擅长理解古文的学生设置朗读或背诵的目标,使其在满足自身自信心之后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在合作学习结束后针对每一个小组及小组成员的亮点以及缺陷进行合理的评价,对没有在课堂上评价到的学生还可以采用小纸条的方式进行课后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及教师对于其劳动成果的尊重。
四、结语: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极大的推动意义,语文教师一定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以推动其在教学中的良好应用,使其为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充分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廖代华. 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3)
我校承担的xx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今日开题。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 课题提出的依据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学生的“语文通病”。“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
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论述有意识地将“语文素养”凸现出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也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突破口。
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仅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阅读、背诵和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积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时间中,由于缺乏具体规范的、可以操作实施的评价手段与活动,很难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数量落到实处。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1、促进教师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在系列化考级活动中,由于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个方面的内容,各项学习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考级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各项学习能力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教科研素质,引导教师探索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生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散发浓郁书香的特色学校。
(二)实践价值
1、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自主识字、独立阅读、自主积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diyifanwen.com第~整理该文章……
2、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识字、勤读书、善积累、爱写作的良好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在各项考级活动中,优化学法指导,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1、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有较为优越的教学研究条件,能保证人力、财力的投入,有较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网络。
2、目前,我们语文教研组18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5%,绝大部分教师参加过区级以上优质课比赛。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强,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教育理论水平较高,这一切都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实践基础
1、此课题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近三年的时间,我们在进行各项考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为调整实验方向,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措施,从而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2、学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编写了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辅助教材,购买了内容丰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编印了相应的考级证书,保证了开展实验研究的时间,这都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引领各位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项考级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全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各项考级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2、研究各项考级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与积累量的具体要求;
4、研究开展各项考级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5、研究如何创建书香校园;
6、研究如何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开放性原则:阅读考级和背诵考级的内容可以来源于学生的课本、
自读课本和课外书等,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够比较开放地进行阅读。
2. 灵活性原则:集中测评与和分散测评相结合,全校活动、级部活动
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给实验教师更多的空间,便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3. 激励性原则:语文系列化考级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结合、重视学生在
亲身参与语文各项活动中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让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全员参与。这样的评价,就有利于调动起全校师生学语文的兴趣。
4. 科学性原则:在制定评价试题、设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遵循语
文学科的内部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科学性在本实验中显得尤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力求在真实的特定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注意认真观察、总结、反思、再总结,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量及积累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喜欢背诵积累的内容,调整阅读和背诵考级的范围。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问卷法:
对学生各阶段的阅读能力采取试卷检测达标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分类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学生阅读潜能进行测评。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预期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准备过程:2006年3月——2006年5月
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调查研讨,调整课题总体研究目标;
2、设立各级考评委员会,加强实验的领导力度。
3、购置大量图书,为考级全面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精心修订识字和背诵用书《字海竞帆》和《文海拾贝》。
5、修订各项考级内容的考级要求,明确考级范围。
研究实施过程:2006年5月——2010年3月
第一阶段:2006年5月——2007年7月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特点,将各项考级分散安排在各个年级段,循序渐进地开展考级活动。一二年级重点研究识字、写字考级,三年级重点进行写字、阅读、背诵考级,四、五年级重点研究阅读、背诵、习作考级。同时我们将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书香校园”的建设,引导教师努力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着力在学校掀起师生共同阅读的。此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和写字考级。
第二阶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在上一研究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分年级段开展深入研究,引导教师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调动阅读积极性,并适时与考级相结合,激励学生不断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战。本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写字考级和阅读考级。
第三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引导教师积极将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探索、发现与反思及时归纳整理,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跟踪调查学生参加考级后整体学习能力的变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组织阅读和识字考级,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具体要求将成为本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四阶段:2009年8月——2010年3月
本阶段我们将重点研究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语言表达能力的变化,避开应试教育的影响,引导并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习作考级,促进学生习作及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题结题过程:2010年3月——2010年6月
在本阶段中,我们一方面继续进行各项考级实验,一方面重点针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