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行业的营销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加大医疗保障和医药创新投入,以及入世带来了多种机遇,医药行业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根据相关数据,2014年1至9月中国医药制造业增速继续放缓,但利润增速环比有所改善。各子行业中,化学原料药盈利下滑,化学制剂增速放缓,中成药和生物制品表现较好。2014年1至9月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1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50%。2014年1至9月,化学原料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7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77%;化学制剂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0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29%;中成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7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06%;生物制品营业收入13.0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77%。
二、入世对中国医药行业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我国对加入WTO在医药行业所做的几点主要承诺
1.保护药品知识产权。WTO对于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十分严格,加入WTO后,我国将落实对100多个成员国都要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药品同样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例如,按照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条款,在专利期内仿制某种新药,开发方有权索取4至10亿美元的赔款等,这将使以仿制新药为发展手段的我国制药业面临巨大的挑战,知识产权协议生效后,就会因仿制构成侵犯专利权行为;同时,还会带来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资金、人才和信息不足,以及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体制不适应的挑战。但另一方面,对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主要是为我国医药行业努力发展高科技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能够鼓励创新,有利于调动新药生产、研制、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产权问题可能是加入WTO对国内医药行业最大的影响因素。
2.降低药品进口关税,承诺药品进口关税税率从1999年的14%逐步降低到2003年的6%。同时我国将逐步取消限制药品进口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全面实施贸易自由化和开放流通。因此,加入WTO后,进口药品可能会因关税下降、性能价格比提高而冲击国产药品。例如一些注射器等常规性质的品种,随着关税的下降,与国外产品抗衡的竞争力也会逐渐降低,而不利于国内企业。但是由于我国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本身价格差距就很大,进口关税下降空间也并不大,即降低关税之后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价格差距仍然很大,故降低部分关税并不能造成很大的改变。因此,总体来说,进口药品因关税下降而剧烈冲击国产药品的这种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3.开放药品分销服务和开放医疗服务的市场。中国承诺在2003年1月1日开放药品的分销服务业务,外商可在中国从事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同时,承诺开放医疗服务,外商可开办合资、合作医院,并可控股。这一点将对我国第三产业,特别是医药流通领域、医疗卫生、保健、保险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将为我国医药服务业竞争力提高和医药服务业现代化创造条件,对推动我国医药服务业发展无疑是积极的。
4.2001年取消进口大型医疗设备的行政管制,这一点对于我国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的企业影响将是较大的。
(二)WTO在医药行业方面赋予中国的主要权利
1.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中国可在120多个成员国中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这将使中国医药产品在最大范围内享受有利的竞争条件,从而促进医药产品出口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普惠制。普惠制是一种关税制度,是指工业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制度。其具体含义是所有发达国家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都要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同时,发达国家应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做出特别的关税减让,而不要求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给予同等待遇。入世将使中国从更多的会员国、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享受到这些优惠。例如中国的中药,过去,由于不能享受WTO成员国之间的普惠制,我国中药出口不是受到各国法律上的限制、认证标准上的苛求,就是被高关税挡了回来。因此加入WTO是我国中成药企业走出国门的一个好机会。
3.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目前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有日益增加的趋势,入世后中国就可以通过世贸组织特设的贸易争端解决机构和程序,比较公平地解决此类贸易争端,维护中国的贸易利益。
上述条款都将为我国医药产品迈向世界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应对入世的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各种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目的是创造顾客,获取和维持顾客,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市场营销策略主要包括价格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因此市场营销策略也被称为4Ps。
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医药行业完全是依照计划经济在运行。在这一背景下,医药市场是按照区域划分,实行“三级批发,一级零售”,药品经营企业实行全国统一规划,省以下统一管理,一级站调拨给二级站,二级站调拨给三级站,逐级调拨,至终端消费者。所以计划经济年代的药品销售根本谈不上营销,更谈不上营销策略,而仅仅是一种“购销”。
改革开放之后,医药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药行业逐渐脱离了三级批发、统一调拨的经营模式,而面对的是市场经济激烈残酷的竞争局面,医药市场明显供过于求。企业为了在困境中生存,营销理念也在不断的转变和创新。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要找出对公司利润有巨大贡献的重点顾客,为其提供更多更好服务,与其建立良好关系,使之成为公司的忠诚顾客,这便是所谓的“关系营销”。但是这种过度的“关系营销”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造成了药品营销当中的“回扣”、“红包”现象泛滥,影响了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如前文所述,加入WTO继续改变着中国医药行业所处的环境,中国医药企业必须要考虑现行的营销理念是否能够继续适合自身的发展要求。
1.产品策略分析
产品策略是4Ps营销策略的核心,其自身又包括很多内容。制定产品策略要解决的第一问题是产品的标准化和差异化问题,因为我国医药企业大多数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不可能为了不同的消费者而生产不同的产品,所以一般不适合采用差异化策略。同时,加入WTO后,随着医药产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更是加大了外资医药企业对国内中小企业的竞争。因为国内企业很难通过标准化达到经济规模而降低成本,所以采用标准化策略既发挥不了其自身优势,也使其竞争不过大型外资企业,因此国内企业应采取密集性市场策略,针对某一部分消费者或少数几种产品,更加有效地利用企业有限资源进行生产。这就要求国内企业经营者能看准市场行情,多方面了解相关信息,灵活应变。
2.价格策略分析
我国大多数国有医药企业采用的是低价渗透策略,即以低价位来快速和深入地进入市场,从而快速吸引大量的购买者并赢得较大的市场份额。较高的销售额能够降低成本,从而使企业能够进一步获利。现在的相关价格政策是,大多数的进口药品可以自主定价,而国有企业的药品价格大多数都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同时不能随意调整,导致了国有企业生产的药品与进口同类药品的价格相差甚远,国有企业很难与外资企业竞争。再加上国内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匮乏,低水平重复生产等因素,众多国有医药企业也只能采用低价渗透定价方法。当然,在打入市场之后,随着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状况提高调整价格,实现盈利的目标。
3.渠道策略分析
这是中国国内医药企业使用最多的一种渠道。所谓多家制,就是在一个较大的市场上或较大的区域内选设两家以上的商,由他们分别去“布点”,形成销售网络。这种方式能够减少销售中间环节,帮助生产厂家迅速铺货,占领市场的速度较快,加强了营销的针对性,鼓励了商之间的竞争,提高了效率。但产生的问题是商之间可能因供应范围的界定不清而产生“过度竞争”,导致低效率。另外,这种渠道的管理也更为复杂。医药企业应注意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与商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区域市场医药品牌的打造,实现销量的提升。另外,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完善,国内医药企业正在也应该抓住机会积极试点医药电子商务这种渠道。医药电子商务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一部分,应通过实践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总结经验,示范推广。
4.促销策略分析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互联网的力量已经不仅仅在于它的媒体影响力。事实上,只要适当和充分地利用,医药企业通过网络营销不仅能够展示企业形象,甚至可以进行人才招聘、客户联系、信息,甚至发掘消费者需求改进产品和服务。
网络营销的力量如此强大,那么,为什么中国医药企业却对网络营销始终谨小慎微,未曾全力投入呢?
首先,这是由于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历史决定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药品生产企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只是执行政府指令性计划的生产车间,本应属于企业自主行为的产品研发与销售、资金供给与运用、企业规划与发展等基本上由政府包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药企业才与其他生产企业一样,逐步恢复企业的本来面目,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而在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一些制药企业多年来形成的传统营销思维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
其次,由于互联网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网友活跃参与,稍不留神企业就有可能成为网友“痛骂”和投诉的对象,网民对于事关生命、健康的医药企业来说尤其严苛。
由此可见,中国医药企业对于网络营销一直小心谨慎是事出有因的。
但是,随着2009年新医改政策的确立和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中国医药行业开始承受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市场大洗牌给中国制药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能不能在行业大洗牌中生存下来,甚至脱颖而出,是每个制药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从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成为众多制药企业的必然选择。而要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最重要的是企业要在市场上有好的口碑。因此,社交媒体等网络传播渠道成为中国制药企业创新营销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其中,桂龙药业官方微博营销尤其做得出色,如鱼得水,如同一个天生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以网络语言回应互联网世界,拥有的粉丝多达数十万,引起中国医药行业和营销界关注。
沟通交流:发挥微博的互动效力
桂龙药业官方微博以品牌名称为主设置了五个标准的自有板块,分别为#柠博士会客室#、#DR.桂会客室#、#“桂”在知心#、#午间小憩#、#你最珍“桂”#。其#柠博士会客室#、#DR.桂会客室#、#你最珍“桂”#三个板块,以提供咽喉健康建议为主,而#“桂”在知心#和#午间小憩#板块则以与网友轻松交流为主。
对于桂龙药业来说,设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倾听消费者反馈,为消费者提供用药建议,塑造品牌形象。桂龙药业市场总监尹朝木告诉《新营销》记者,刚开始运营微博的时候,发现向桂龙药业咨询咽喉健康的网友很多,“一开始很难对所有的网友都一一应答,这是我们当时最为头疼的地方”。
针对这种情况,桂龙药业及时增加了医学专家的数量,并通过分设板块让专家各司其职,为网友提供咽喉健康咨询服务。现在,大部分网友都可以得到桂龙药业专家的合理建议。“很多网友在感觉咽喉不适或者患有咽喉疾病的时候,向桂龙药业官方微博发私信求助,我们力所能及地尽力给网友一些合理的专业意见。当然,我们还是希望网友去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诊断,以确保早日恢复健康。”桂龙药业官方微博负责人补充说。
对于桂龙药业来说,其官方微博主要起到与网友沟通的作用,“多与网友交流,不仅仅是我们官方微博的风格,也是我们做官方微博的初衷:把它建设成一个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阵地”。
目前,从新浪微博后台数据统计看,桂龙药业官方微博的粉丝活跃度保持在40%以上;而从粉丝对桂龙药业官方微博主页的访问看,75%的访客为已有的老访客,25%为新访客;从新增粉丝数量和取消关注数量看,每天平均新增加的粉丝数量在300个以上,第二天的取消关注数量为30个左右。由此可以推断,桂龙药业官方微博的粉丝及其忠诚度达到了一个合理增长的水平。
多渠道布局:传播效果最大化
大部分医药企业的品牌传播策略是以电视媒体为主、其他媒体为辅,桂龙药业也不例外。但与众不同的是,桂龙药业在其他媒体方面布局深广、布点细密,以弥补传统电视媒体之不足,形成了立体式的营销传播模式。
根据受众接触媒体习惯和接触媒体方式的不同,桂龙药业选择传播渠道时,力求对目标消费者实现包围式最大可能的覆盖。除了传统的线下医药权威营销(中医专家疾病及用药知识讲座)、移动视频、公交车身、户外广告等方式外,桂龙药业特别注重新媒体创新营销,比如社交媒体营销、搜索引擎营销(搜索引擎竞价、网站优化等)、网络公关传播(微博、论坛/社区、问答/百科、公益宣传及传播等)、网络推广(百度知道、搜搜问问、医药垂直网站问答、视频营销等)和医药电子商务推广。
也正是传播渠道多、传播手法复杂,对于以桂龙药业为代表的制药企业来说,开展网络营销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选择与组合网络营销模式,把视频、搜索引擎竞价、富媒体互动广告、微博营销等组合到一起,相互呼应与支撑,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
而且,对于制药企业来说,由于其产品具有特殊性,进行网络营销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
为了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桂龙药业首先根据产品特性和社会化媒体的特点,以消费者为中心制定网络营销策略。其次是成立独立的网络新媒体营销部门,按照既定的网络营销策略,主要选择以“内容为主”的营销与传播形式,与网友互动,吸引网友参与,持续而渐进地投入。
感性传播:品牌公益诉求的亲和力
关键词:医药改革;医药企业;营销策略
医药行业和人类生命有着密切关系,不仅关系到民众的健康幸福,也关系到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且特殊的行业。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然而随着同类替代品的加入和行业内部竞争的越发激烈,药品企业的市场利润逐步下滑,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面临发展瓶颈。
一、 我国目前医药企业市场的营销现状
1、网络营销模式
数据统计显示,美国民众每年通过网络方式进行药品购买的费用约为2300亿美元,并且购买费用每年递增,这表明网络将成为医药企业竞争的新平台。我国的医药行业网络营销模式也由于政策的扶持,近年来发展迅速,医药电商市场规模逐步增加,交易额也逐年递增,各大医药企业、药品销售商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网站和网店,在推广自身品牌的同时,进行线上药品交易。截止2014年,全国拥有独立域名的医药类网站超过600家,其中北京市拥有120多家。上海市在创建药业电商平台时,侧重于传统的中医药领域,通过与国内所有中药材交易市场保持密切联系的方式,力争将上海的立体电商平台做成全国最大最强的药业平台,并辐射至全亚洲。
2、厂家自销
厂家自销方式由最初的被动变为如今的供不应求,主要是由于批发商和医药个体经营户在利益的驱使下,省去了与中间商的交易,选择直接与厂家进行购买。这种减少销售环节的自销模式,可以使得零售商能够获得更多利润,也使得厂家能够更好的把握市场动向,熟悉市场环境变化,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并通过直接向零售商推广自身医药品牌,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3、制
药品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后,以对外招商的形式寻找企业商,并委托商在某个区域进行产品销售和管理的模式被称之为药品营销制。这种制模式能够加强企业与商之间的交流,互补优势、风险共担,进而获得经济利益层面的双赢。制模式能够更快的推广企业商品,通过互相分工的原则,节省人力财力,提高了企业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的效率。但是制模式中的企业只能处于被动地位,不能掌握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动向,经销商完全控制产品市场,如果市场份额变大,经销商会提高与企业谈判的底气,如果市场份额很小,经销商则可能直接抛弃产品未来的营销网络建设,使得产品无法打入当地市场。
二、 我国药品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 营销中忽视品牌营销,手段陈旧固化
国内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行业的成熟程度越来越高,药品企业必须提高自身市场运作管理能力,以适应行业变化。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企业必须加强品牌推广力度,才能保证自身产品能够具备市场竞争力。当前企业对于产品的宣传,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通过明星代言,在电视、广告、报纸等媒体上进行产品宣传,加强企业和产品在民众心里的熟悉度,这种简单的宣传方式短时间内可能效果尚可,但由于忽略了民众最为关注的药效问题,并不利于药品的品牌建设。事实上仅利用明星效应引导顾客进行购买,并不能真正获得民众信赖,品牌信任度也并没有得到增加。有些企业基于人脉关系,进行产品推广,这种营销方式较为单一,由于缺乏多元化的推广宣传,使得药品难以在地区形成规模效益,进而无法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2、 营销人员的管理不到位,且缺乏系统专业的培养
目前大多数药品企业对于营销员工的考核,仅参照其产品销售量,企业缺乏更为合理科学的监管工作,使得部分营销员工虽然销售数量高,但是销售质量却不强。这种考评标准使得营销员工为了达成预期目标,在营销过程中缺乏体系支持,为了眼前的销售利益,不注重品牌建设,这些举动对于企业的总体成本支出和未来规划都有着不利影响。有些药品企业对于产品的销售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程度,并没有意识到营销员工的整体素养与企业品牌的推广工作息息相关,进而忽视了对营销员工的培训和培养。
三、 我国药品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1、 选择多元化营销手段
药品企业的营销方式应积极向多元化模式靠拢,根据企业和企业产品的实际市场占有率和特征,采取合适的营销手段。例如最为常见的电视广告宣传方式,虽然能够提高产品在消费者中的熟悉程度,但并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度。事实上药品在当地市场上的流通动向,直接影响药品在当地市场的销售量,企业应与有着丰富市场经验的中间销售商进行合作,熟悉区域市场,将药品尽快销售给消费者,通过产品质量俘获消费者的心,并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在消费者群体中提高美誉度。此外在进行多元化销售的同时,企业仍需致力于如何降低销售成本的研究,努力在低成本的投入下获得高利润。
2、 加强品牌建设
药品行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快,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采取差异化营销模式,积极加强品牌形象建设,提高品牌价值,保持与消费者之间的稳定关系。药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健康,消费者在购买医药产品时,最为关注其质量情况。普通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往往更关注于品牌价值,因此品牌价值高、消费者信任度强的医药产品更容易受到普通消费者的欢迎。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做好市场调查工作,了解消费者群体的心理需求,确定产品面向的消费者层面,接着通过市场细分,把握企业在市场上的定位,最后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品牌推广,最大限度地提高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熟悉度和信任度,建立顾客品牌忠诚度,以便获得消费者的优先选择权。
3、加强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民众对于医药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要求日趋增高,企业药品销售人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既能推销药品,也能宣传企业品牌。企业必须加强对营销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工作,定期进行专业化培训,召开业务分析座谈会,加强营销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并通过合适的激励机制,激发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药企业对于销售部门员工的考评,不光光要参照其业务销售量,也要关注其在企业品牌推广中起到的作用。
4、加强渠道成员的管理
药品生产企业与渠道合作成员之间是利益共存、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的关系,两者之间可以形成利益共赢模式,企业对于渠道成员的管理工作具体有两方面:其一是通过分析企业本身特点和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渠道成员;其二是建立独立的渠道管理部门,收集渠道成员的信息资料,根据当地经济情况和市场份额,对渠道成员进行分类分级,并及时了解渠道成员的资金周转动态情况,进而在保证企业资源能够获得合理分配的同时,加强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
四、结语
现阶段国内的药品企业必须正确定位企业特点,及时了解行业市场的环境变化,迅速做出管理反应,并通过多元化营销、加强品牌建设、营销人员专业素养和渠道成员管理的方式,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汪丽华.当前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问题与对策[J].医药前沿.2012(5)
“三年之痛,七年之痒”实为婚姻生活中的一句俗话罢了,他的意思是指恋爱三年为期,能走过三年结为伴侣的不多。结婚后夫妻之间相处到了七年就会有一场感情的劫难,这是一次家庭感情危机的考验,这个考验是婚姻中的“”,一旦成功,婚姻便能朝向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则可能二人分道扬镳、分崩离析,最终可能导致婚姻解体、劳燕分飞。可见此“痒”之可怕,它是一道坎,是决胜成功与否的关键。相比较“痛”则感觉较为痛快、干脆,可以重头再来。“痒”在字典上解释为“轻微的痛”,但是真正得过瘙痒症的人才知道,“痒”之痛胜于断指之痛。正如我的这位同事所讲,在医药行业内工作了十几年,随着目前医药行业的营销环境的骤变,市场竞争激烈且不断加剧,欲离开却又不甘心,并且对新行业不甚了解和有把握;继续熬下去,又不甘于现状,此为“痒”之苦,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们该如何摆脱和正确地待营销工作中的“痛”与“痒”呢?所谓此“痛”可以理解为明确发现了问题的原因,此“痒”可以理解为只知道困惑却不太清楚造成的原因,需要我们通过总结和分析、剖析去弄清原因。“痛”、“痒”都需要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痛、痒”之道体现了总结过去,才能更好的面对未来处理问题的方法,正确判断和总结我们的成功与失败,以此为镜,明鉴今后工作的目标和策略。
2003年是中国的医药营销市场环境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剧烈动荡和变革时期,中国医药营销开始由传统的以管理为本的营销模式开始向以提高整体企业营销系统效率和协同执行能力的经营为主的营销模式转变。竞争的方式和营销的模式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回顾和总结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成功和失败,市场变化的状况。有太多的感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让我们“痛痒共享”!让我们暂时告别那些飘在空中、不痛不痒的理论,直接搔痒止痛,痛快一回吧。 医药营销之“痛”
回顾2003年真是多事之秋的一年,我们的医药行业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困难和苦涩,有机遇也有挑战,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同时医药市场逐步规范化、法制化和规模化的趋势也日趋明朗。医药营销管理的专业化、系统化和学术化的步伐也日益加快……,总结归纳起来,2003年中主要对医药营销市场的影响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此为营销之“痛”:
一、 医药行业自身状况对医药营销的影响:
1、针对制药企业――市场竞争依然严峻。
这些年通过国家药监局针对制药生产企业GMP认证和国药准子文号换发等举措,并没有改变目前医药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据国家药监局资料显示通过GMP认证使原有六千多家制药企业降低到三千多家,但又有新批建立的两千多家制药企业。而这些新的制药企业有许多是刚刚涉足医药行业的,原因是他们从其他行业看医药行业觉得利润丰厚,他们都是在其他行业累计了巨大的资金实力,尤其是近些年从原始资本累计雄厚的房地产等获利丰厚的行业进军医药行业的太多太多。山东有一家是做太阳能原材料的企业,行业内产品几乎处在垄断地位,几年来累计资金相当雄厚。其在山东投资了一家新药厂,仅药厂投资就在1亿元以上,由于营销上的欠缺,一直举步为艰,由于资金实力的强大,前期的损失未伤及其元气,目前通过高薪聘请医药质询团队,情况在逐步缓解。由于他们的经济实力与原有的制药企业不在一个水平的竞争平台上,给现有的已经投入了巨大资金进行GMP改造的企业来说,就是医药行业市场竞争环境的恶化。在从企业的产品结构来看,虽然新审批建立的药厂需要新药的支撑,但是也许从市场获得利润的产品与市场上同类品种多,市场潜力大的品种入手。因此,目前的医药行业营销环境的相同产品重复率相当高,尤其表现在普药类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而我们的消费者也趋于同质化,这样必然导致市场的恶性竞争。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产品过剩时期,产品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品牌就是在产品严重过剩时期人们最后选择的理由之一。另一个角度看,资金实力的拥有对于对付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2、针对医药流通企业――物流概念引发巨额投资风险
我们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是从这样的基础走过来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效益低、流通秩序乱、管理手段落后、资金不足、政府政策调控不到位等等。通过几年来国家GSP认证工作的开展,各地区医药流通市场相对规范化、正规化。新的医药流通格局正在形成,一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正在形成并在不断壮大,而2003年医药流通市场却出现了另一种潮流,就是各地医药流通企业纷纷青睐于大型医药物流公司,这是继连锁药店后医药领域中出现的又一股烧钱热潮,在全国各地,北京医药、广州医药、上海医药、重庆医药、太极集团、武汉同济堂等各路诸候,都在或已经开始筹措资金上马区域性物流中心,其投资一般都在1亿元以上。重庆医药股份在四川建立的四川和平医药公司仅从德国引进的物流管理软件系统就花费2500万元。而一些中型医药流通企业也在为建立大规模的物流配送中心积极准备。大采购,大配送,大仓储,大调拨、大投入是否真正能够在当前这个微利时代换来合理的回报?现在的医药行业已经不是以前的医药市场,利润高,赚钱容易。目前整体医药流通行业的利润下降,配套成本却在增加。人均效率降低,人员出现冗员与人才短缺并存的现象。在与全国年销售量排名前几位的一大型医药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交流中了解到,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站稳脚步,拼上老本也得上,不进则退吗。他们对医药流通领域内的激烈竞争还不是最担心的,他们认为凭自己的实力和管理能力在该领域中站稳脚跟还是有信心的,其实最让他们心里最担心的是从其他行业带着雄厚资金进入医药行业的门外汉,拿着钱烧得你个半死就退出,刚打完胜仗的你还没有缓过气,接着又来一位门外汉进入,再烧你个半死。如此反复,自己再有实力也难逃一劫。这也是目前巨额资金投入到大型医药物流公司潜在的最大的危险。如何分清当前市场状况,多一些务实少一些泡沫。在此营销环境变化最为激烈之际,看清局势,保存自己的经济实力,瞅准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同时降低市场投资风险。同时加强医药流通企业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强强联合,共同维护该地区的稳定。这才是医药流通企业在目前状况下的合理选择。例如,日前重庆太极集团医药商业这一块正在与广州医药有限公司进行区域间的合作,为区域间强强联合树立了一个典范。
3、针对医药零售药店――平价药房降价风暴愈演愈烈。
2003年的平价风波在全国是愈演愈烈,药品平价旋风正在继续席卷广州、上海、重庆等诸多省会城市,大家匆忙开始价格战,谁能直接从厂家拿到更便宜更低价格的药品,谁就能打出药品的更低价格吸引消费者,一味比价格谁更低,却忽略了品牌意识和服务意识。日前报道说,浙江地区平价药房打出一元钱的感冒药和一元钱的抗生素却遭遇难堪。又有传来刚开几个月的平价大药房匆匆关门的消息。如南京的开心大药房的草草收场,南京宝丰大药房的濒临关门等等。我认为零售药店的竞争,将由目前单纯的价格竞争,进一步发展为质量、服务、品牌等更高层次的竞争。譬如,非常大药房即将推出24小时送药上门服务,起步价从0.5元开始送起,长年定期为慢性病患者开设健康讲座,为长期购药者定期回访、设立健康档案等。
另一个角度来看,平价药房的兴起正是体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消费者所受渠道为中心的营销正逐步在减弱,越来越多的平价药房为获得更加便宜的产品进货价格,必须考虑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货。随着厂家产品在这些平价药房为代表的群体中销售量的提升,市场环境会促使生产企业逐步重视和考虑与他们合作的更大范围的合作和交流。产品进入终端渠道链的缩短是药品价格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市场格局的形成是需要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来培育,中国未来的渠道模式来看,以渠道为中心的营销会逐步向以产品和产品品牌为中心的营销转化。
二、 重大自然灾害对医药营销的影响作用:
上半年流行性传染病“非典”席卷全国,除与“非典”相关的药品销售有所增长外,其他绝大多数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销售额,因那段时间医院和药店客流量的明显减少而销售量下降。对部分类别药品销售的影响因行政原因,还持续了一段时间,尤其是解热镇痛类药品。例如在部分地区如浙江、福建等省份感冒类药品纷纷下柜,当时患者在购买时还必须需凭医生处方。“非典”和“非典后”的社会现象改变了人民群众日常卫生习惯,例如,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预防流感意识增强;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数量增加;一定程度上纠正人们用药的盲目性,加强人们用药科普教育等等,对药品尤其是消费者可以更多自主选择的OTC类药品的销售影响较大。
同时,由于“非典”出现打破了许多制药企业全年的营销计划和品种结构的推广工作。在“非典”初期出现与“非典”相关产品的供不应求和“非典”后产品的严重过剩。在全年营销费用投放上,许多企业将上半年的销售政策和推广费用集中用在“非典”后的下半年使用,使下半年的医药市场竞争异常火爆激烈,尤其表现在感冒药的销售上。 医药营销之“痒”
2003年医药市场的激烈竞争的加剧,使企业领导层和员工倍感郁闷和困惑,此为营销之“痒”。下面列举三个比较突出的困惑在此分析。
一、 制药企业营销队伍和营销系统理解力和执行力的困惑。
目前制药企业的营销已经是企业整体营销系统的运转和协同的结果,这就需要企业内部与销售部门相关的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和理解的协调性,营销部门与公司领导层思路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营销管理人员和其营销队伍的主管能动性和实时创新性,同时增强各级营销人员对公司策略的理解和执行力度。当今的营销时代,已经不是过去机会造就企业的年代。以前领导一帮人,冲上去,干什么能成什么,市场环境也相对简单,外界影响也少。营销队伍的士气也因胜利而持续高涨。而现在的营销环境更加复杂,外界影响因素瞬息万变,营销策略和方案很难十全十美。很容易因执行过程中的毫厘之差导致失之千里。解决的方法核心有三条。1、加强营销过程的管理而不是结果的管理,即实现营销管理的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的目标,注重不同特点的营销区域进行区别对待。同时加强营销活动的监督、反馈和及时纠正、处理的对应机制。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之间和内部与外部的沟通渠道。3、提高营销系统各职能部门的专业素质。
二、 各种医药营销模式的并存给医药市场销售带来不同影响的困惑。
当前的医药销售已经发展到几种营销模式并存的时代。各种营销模式相互影响、作用使营销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困难。例如,大包形式的产品对销售各级渠道促销力度的灵活度对公司自身营销队伍相对固定促销力度的负面冲击。各种营销模式在员工工作激情,营销管理成本,销售队伍的维系,公司稳固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利弊。如何选择?视公司的实际情况而定,各有利弊。医药营销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产品是否能顺利启动和成长的关键。根据公司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的现状,对产品发展的期望程度,公司发展的速度要求,综合各项因素选择切实可行的销售模式。例如,如果企业资金比较雄厚,又有一批管理素质过硬的干部,上层组织框架比较健全和开放,可以选择厂家直接建立营销队伍,在公司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自主经营,控制营销中一切环节,递进式的发展,最终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如果企业资金薄弱,管理水平相对差,营销企划水平低,可选择招商、制的销售方式,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金和销售网络,推广启动市场速度快,企业风险小,初期绝对利润高,资金周转快。
三、 社会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变革使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如何让我们的产品在众多同类产品中更能吸引消费者倍感困惑。
这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在以药店终端为销售窗口的药品时,主要是OTC药品等。目前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商业讯息不断丰富,整个社会处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接受来之社会环境中的信息量太大,营销环境的变化已经让我们的消费者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准确的获得产品讯息,产生冲动购买,产品打动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难度越来越大。其次,我们的消费者接受信息的能力也在成长,那种一上广告,人们就蜂拥而至购买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消费者在众多信息(产品的各种宣传形式中)中在辨别、在思考、在犹豫、在斟酌。从而导致从产品宣传、说服、教育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过程加长,难度增加。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讯息时代的消费者的消费特点也给我们营销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消费者处在对产品信息辨别能力差的时候,对事物判断能力不准的时候,在消费者心目中取得具有一定信任度的人员的劝导和引导消费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是药店营业员的工作的重要性。
同时,产品品牌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力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以产品和品牌为中心的营销越来越受到重视。 医药营销“痛痒”之道
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还有很多很多,如何消除医药营销之“痛痒”,方法和办法也很多。万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要看清事情之缘由,认真分析和总结,消除此“痛痒”之病症是可以做到的。就2003年医药行业之风风雨雨,无数变革我们究竟该怎样面对?如何对策?答案是该止痛就止痛,该止痒就止痒。总体原则是,以静止动,保存和积累实力,瞅准时机,抓住机会,铸成成就。
1.1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学生缺乏认识
学校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课堂表现形式较为单一、枯燥,无法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并且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侧重相关法规政策、求职基本技巧方法等传授,不断灌输思想是:医疗事故要为“零”;却轻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更加重视专业技能课程,即使学校里也开设了关于职业道德培养的相关课程,但师生们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专业技能学习方面,比如学生就十分重视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和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师等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获取。
1.2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不良影响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在有着众多无私奉献的优秀医药工作者的同时,还存在制售假劣药品、药品回扣、医务人员收取红包、医患关系紧张等现象,这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医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高职院校医药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医药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辨别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自制力和意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社会上存在的不良习气的影响。
1.3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性
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应该更加注重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目前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的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课程教学学时较为紧张。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会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放在知识点讲解和技能实践方面。例如:在《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是帮助学生分析我国的医药市场现状和问题,制订出适合产品的市场定位的营销策略,却容易忽略医药商品营销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2加强医药类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增强职业道德的课堂教学重视程度培养“德才兼备”的医药专业学生
2.1.1推进职业道德类课程研发与改革根据医药行业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自身特点,编写医药专业职业道德的专门教材,提高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建议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开设此课程,将对学生有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2.1.2职业道德教育与医药专业课程相互渗透高职院校医药类教师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知识点讲解和实践操作过程中。例如:在《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向学生教授医药产品高场营销技术的同时,就应将医药市场营销者的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在《药学服务》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向学生教授医药知识的同时,就应将药剂师的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在课堂实训过程中,教师点评学生实训操作时,除了点评技能操作水平外,也要点评学生职业道德操守情况,更容易引起学生重视。
2.2加强法制教育,学生熟悉各项医药法律法规
我国现有多部卫生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大量的卫生部门规范性文件和卫生技术性规范,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应加强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卫生法律教育,可采取多种途径教育他们认真学习,并自觉遵守各项医药法规,从而逐步增强高职医药专业学生的法制观念,恪守医药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2.3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实践提升医药职业道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