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林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林下经济 产业 现状 重点 分析

我国在林业发展方面一直坚持以生态林业建设为重点,并且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路,林业的整体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数地方已经停止了林业乱砍滥伐的现象。要对林木发展基地进行有效的利用,就需要极力地发展林下经济,进而有效地推动整个林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林下经济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林下经济产业主要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之上,对自然生态进行全面的维护为主要前提的,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新型经济产业。林下经济的高度发展能够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林业效率和综合效益,只有充分地对林地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形成林业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和集中化,才能让经济收入不断的增加,成为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在我国目前的林业发展过程中,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以及林下的产品加工和森林景观等等。无论是林下种植还是林下养殖都可以对林木以下存在的各种资源加以充分的利用,种植一些合适的牧草或者菌类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地区在林下部分种植草药,或者发展立体禽畜养殖。产品的采集以及加工都属于是发展过程中的二级模式,使用林下的资源对其他产品进行供给,或者发展深加工产业,走向流通和销售,能够极大的提升该地区的经济效益。林下经济在资源的利用方面具有非常高的效率,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可持续性方面发展较强,由此经济收入的种类也非常多,能够进入流通的领域较为广泛。这种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适合我国的整体林业经济,更能够给农户更多的经济收入。若是能够得以良性的发展,便能够实现森林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持续,获得双赢。

二、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下经济发展和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相对比,不仅仅表现在立体化发展模式的增强,而且还拉长了林业经济产业链,极大的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效益,但是尽管如此,在林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缺少完善的政策扶持,缺少启动资金

当前的很多地区对于自己的林下经济发展认识上不是十分透彻,因此也没有开启专门的针对林下经济的扶持政策或者优惠政策,这样更多的农户即使想开启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也没有前期的资金投入,中期缺少资金运转方面的支持,这样的现象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具有阻碍性作用。另外,因为宣传和学习不到位,一些地区的农户对于林下经济这种发展模式还一无所知,所以造成林下资源的浪费,更缺少了一份可观的经济收入。

(二)缺少龙头带动,难以进行产业化发展

当前的林下经济在规模化发展上还有很多的不足,没有形成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形式,因此需要依托于一些龙头企业的带动,只有借助龙头企业才能让林下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特别是要有以政府为主导,为支撑的产供销一体化,利用多家龙头企业,借助于一方的力量,发展多方的林业经济。

(三)缺少组织领导,难以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一些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在组织程度上非常低,农户也没有收录到较为及时的有效的信息,这样林下产品很难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种植或者调整,另外即使林下产品非常丰富,但是没有适宜的渠道,也不能有效的销售出去,这对于农户没有保障,难以实现林下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林下经济产业建设的重点

(一)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

在我国发展的新时期背景下,只有重点推动国家一级集体所有制的土地、森林等等,大力发展林下产业,才能让经济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新时期。另外,要想让林下经济得以更加完善的发展,还需要建立健全对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条文,重新构建新的林下经济资产评估模式,因为以往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不相对应,不是完全适合于林下经济的发展,在这些条件都成熟的条件下,林下经济资产能够更加合理有效的运转。以此给农民增加收益,极大的调动经营者投资开发的积极性。

(二)强化政府的扶持政策,支持林下经济的发展

林下经济产业能够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进而成为一种较为重要的产业生产模式,增加国民经济的收入。国家对此方面的扶持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是建议政府可以制定出一系列促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办法和实施的策略,例如,在税费政策方面的统一,对于资源的利用以及投资方面的优惠,另外,政府还要开辟出一些渠道,供给林下产品的销售,一方面保障林下经济产业能够有一个较为公平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是让农民对于自己的林下产品有更多的种植信心,拓宽销售途径,保障收入。

(三)找到适宜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在林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找到适宜当地林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进而实现产业化经营。例如,常见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有林下种草,林经间作,以及林药间作等等,这些都是收获效果比较好的林业经营模式,在多个地区受到推崇,能够极大的提升林业发展的水平。不同的地区,对于林下品种的种植有不同的选择,伴随林木的不断增长,可以选择的有经济作物,也有粮食作物,但是若是单一的一种作物就不能实现林业的完善有效发展。每一个地区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都需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宜本地区土壤条件以及林业树木成长条件的生产经营方式,可以发展的林下养殖或者林下产品加工等等。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注意的是在对林业产品种类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市场信息,保证市场之间的平衡性。很多地区采用的复合式林业经营模式就非常好,例如,瓜果蔬菜的复合式林业生产模式,牧草牲畜的林下复合生产模式以及林业生态复合生产模式。其中,牧草和牲畜都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有效的管理,相对于林下的林木来讲,需要注重品种上的选择,还有不同树种之间的距离也要放开。牧草的种植也要注意的是对牧草的管理以及在进行播种以前的翻地工作等等,另外还要进行适当的浇水和施肥,常见的果蔬种植都是选择葡萄或者油菜,不仅仅适宜林地,而且产量也非常高。例如,在对葡萄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注意的是葡萄之间的间距然后在适宜的时间内进行一定的修剪,以此促进葡萄的不断生长。

(四)延长林下经济产业链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对一定规模的企业进行培养,以此成为主体项目,在整个林下经济发展中能够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成为龙头企业,这一点非常重要。要想提升产业的发展动力,并且强化每一个产业在龙头企业发面的培养,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强化农户和公司之间的结合,强化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合作,这样才能让每一项产业的布局得到优化,才能实现林下经济发展的标准化管理,进而走向集约化经营和服务的道路上来。除此以外,林下经济要想大力的得到推广还需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不仅仅让地方政府对此加以注意,还需要农民对此有更多的了解,农民的意识提升了,林下经济的发展空间才会更大,也能够让一些失去耕地的农民找到新的出路,从新的产业中获得自己更多的经济效益,要对农民进行林下作物栽种方面的技术培训,掌握要领,以此培育出的产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产品形态上都能获得市场的认可。还可以进行林下生态养生的旅游产品开发,例如,短期休息旅游项目,让人们在感受自然生态的过程中,了解到林木的市场情况,了解到大自然赋予人们的奇特礼物,也能激发起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绪和心理。

四、结束语

林下经济产品是复合林业发展的一种新产品,可以扩充我国的资源数量,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的作出努力,还能对新型林下产品的开发作出积极的贡献,打造出我国知名的林下产品经济发展产业链,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兴模式。市场营销体系的不断完善也能够让林下资源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升林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杜凤国,张淑媛,王戈戎等.吉林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5(10):183-184,262.

[2]黄维金,舒相才,李立屯等.腾冲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策略与实践――基于“短板效应”和优势互补合作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2):364-365.

[3]孙少辉,唐庆明,于洋等.浅析林下资源与林下经济发展思路――以内蒙古呼伦贝尔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22):130-131.

[4]尹国,路正营,李俊玲等.晋冀鲁豫地区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353-11354,11357.

[5]邓坦,邓照东,杨齐等.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90-10191,10203.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自从今年农历正月初七吉林省召开服务业发展攻坚视频大会之后,服务业发展受到了多方面重视,由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力量,并且吉林省与其他省份相比服务业发展还有差距,因此吉林省服务业大发展、快发展成了广泛共识。本文从正反两个角度探究吉林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吉林省服务业发展现状

本文整理了近五年吉林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吉林省服务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较差以及理念和思维方式落后等原因,吉林省第三产业虽然呈增长状态,但增速缓慢,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竞争力弱、外向度低等问题;与第二产业相比,在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方面都相差较大;同时可以发现,吉林省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总体经济增长依靠第二产业即重工业,因此,要实现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下大力气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偏重化工性、偏资源型、偏传统型的产业结构,推动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共同发展。

三、吉林省服务业优势分析

(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2016年2月14日,在吉林省服务业发展攻坚大会中强调,今后五年服务业的增加值要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速。并在全省建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集团和优势品牌。争取通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服务业占比超过工业,彻底扭转工业“一柱擎天”的面貌。由此可见,吉林省服务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同时可以看到省政府对于服务业的发展也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安排。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从2011年开始,第三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虽有起伏,但连续三年超过35%,并且在2015年达到45%,同时,第二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不断降低,说明虽然吉林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第二产业,但是已经将发展重点逐步转移到第三产业,另外,我们可以推算出,2014年和2015年吉林省第三产业的增长率超过第二产业,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吉林省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

在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下降,而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同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有所上升,其他行业比重也都略有上升。现代服务业比重的上升,逐渐地改善了服务业内部结构。

(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的发展。由于现代物流具有科学、标准、准时、最优、综合的特点,可以在现代企业发展中起到实现价值,节约成本,促进销售的作用,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目前,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已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又受到各级政府不同程度的重视,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现代物流使得服务业向着高效、经济节约、自动智能化方向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物流行业的兴起,必将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四、吉林省服务业劣势分析

(一)高素质人才欠缺限制服务业发展。由于吉林省与其他省市相比高等院校数量较少,质量较差,导致高素质人才供给不足;由于吉林省地处内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吸纳人才的政策措施,导致难以吸引并保留高技能人才。由此导致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与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很难解决,从事现代服务业所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二)传统工业优势抑制服务业发展。老工业基地吉林省在偏重化工、偏资源型、偏传统型产业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由于吉林省工业化相对粗放,造成专门而高级的现代服务业极度缺乏。另外,由于缺乏有竞争力并具有先进经营理念、管理水平的大型服务业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省内现代服务业大部分处于“小、散、弱、差”状态,造成吉林省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偏低。

(三)落后理念与市场体制阻碍服务业发展。由于工业投资具有规模大、见效快的特点,而服务业创造的是无形价值,在传统认识上往往把服务业看作是其他产业的附属和补充,因此在政府工作中形成了“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的倾向,这种落后的观念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转变这种观念,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在三大产业之间合理流动效率。

落后的观念也导致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不完善,规范化程度较低,竞争混乱,企业信用差,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市场监管不力,导致的市场恶性竞争,也是限制服务业发展的又一因素。

五、吉林省服务业发展建议

(一)重视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加强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是发展服务业的重要因素,吉林省高等院校应从各方面有针对性的培养适合于服务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与省内外服务型企业搭建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平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对创新能力强、熟悉国际规则、整体素质高、实用性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育水平。同时,政府应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引进与激励,提高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挖掘工作潜力,为人才交流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适应服务业的发展需要。

(二)优化结构。为了尽快改变吉林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与第一、第二产业不相适应的现状,必须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对服务业的重视程度,使三大产业相协调,发挥产业间协同带动作用。

在服务业内部,发挥传统服务业总量大、基础好的优势,提高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贡献比例;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围绕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社会服务几个方面选择重点行业率先突破,提高覆盖面,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通过改革不合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发展平台,将新兴服务业发展为吉林省服务业的新亮点。

(三)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对现有的产业政策进行修改和完善,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降低服务业进入门槛,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程度;推动国有服务企业改革,适当降低国有资本在市场中的垄断程度,创造更为宽松的竞争环境,吸引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注入;加大对服务性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与政策引导力度,为中小服务企业提供政策支持,通过制度规范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四)营造适合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将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与促进服务业发展相结合,通过质量诚信体系平台诚信信息,引导企业强化诚信意识,完善诚信措施,依法诚信经营,营造诚信的市场环境;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扩大利用外资比例,积极引进跨国集团和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服务标准及优秀管理人才,促进省内服务业与国际服务业接轨;消除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 笪尚平,王忠吉,迟远英.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统计研究,2008,25(1):71-75.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林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对策;宁夏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137-01

宁夏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进入新世纪后发展较快,特别是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极大促进了新型林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使各类林业经营主体在制度建设上进一步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上不断创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1 宁夏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宁夏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主要类型有专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等。据调查,全区共有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8 019家,从业人数9.65万人,经营林地12.25万hm2,年经营收入79.3亿元。

1.1 林业专业大户初具规模

据统计,宁夏现有林业专业大户6 343户,从业人数19 523人,主要经营类型有林果业、花卉苗木、设施果树、林下经济、林产品加工销售以及防沙治沙等。受技术、资金、土地等因素制约,专业大户主要集中在林果业和林下经济等产业,经营品种较为单一,主要有枸杞、苹果、红枣、葡萄、林下生态鸡、林下药材、各类花卉苗木等。通过几年的发展,宁夏林业专业大户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共经营林地4.39万hm2,其中以租赁、转包、转让等形式流转林地4 666.67 hm2。投入资金和经营收益稳步提升,投入资金约8.2亿元,2014年现产值9.2亿元,利润达2.4亿元。

1.2 家庭林场雏形显现

围绕创新林业经营体制机制这一主线,积极引导专业大户向家庭林场升级转型,使家庭林场得到了长足发展,促进了“小农林业”向现代“林场林业”的转变,家庭林场发展已崭露头角,成为林业集约经营的新兴力量,目前,经过林业部门认定的有281家,家庭林场经营林地面积达到2 600hm2,年经营收入1.1亿元。按照培育典型,示范带动的思路,选择了经营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33家家庭林场命名为自治区示范性家庭林场,带动了全区家庭林场快速健康发展。

1.3 林业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

把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实现形式来抓,按照“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自主创办”的工作思路,以“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为目标,鼓励和支持林业专业户、农村经济能人、农技推广机构积极创办林业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全区共创建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1 268家,其中联合社3家,有6.06万农户加入合作社,经营林地面积3.69万 hm2,合作社出资总额达9.1亿元,年经营收入15亿元。已覆盖枸杞、葡萄、红枣、苹果、中药材、苗木花卉、林下经济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机作业、农林产品物流等农村服务领域。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在推动林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林业结构调整,推广林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施,提高林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拓宽林产品销售渠道和增强林产品价格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宁夏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经营组织。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选择有特色、有潜力、有活力的合作社作为典型示范样板,培育了惠农区杞红枸杞专业合作社、中宁县森达苗木专业合作社等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40家,西吉县心雨林下产业专业合作社、青铜峡市华标设施园艺果品销售专业合作社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4家,彭阳县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首批林业专业合作社典型示范县,全区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示范社创建体系基本形成。

1.4 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经营等重要任务,在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稳定林产品价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规范宁夏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管理工作,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目前,认定林业重点龙头企业62家,从业人数11 803人,经营土地面积3.91万hm2,年经营收入60.8亿元,主要集中在林果业、花卉苗木以及林产品加工销售3个类型。

1.5 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自治区支持各类林业专业组织、农民经纪人、涉林企业参与林业生产经营服务。大力推进林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对林产品流通销售额达到一定规模、积极延伸农村经营网点的龙头企业、流通主体,给予奖励补助。积极支持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挥专

业优势,延伸经营产业链,为林业经营者提供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耕作、林产品运输、冷藏保鲜等全要素、全过程、全产业链的林业生产。目前,全区有各类林业协会65家,其中三防协会3家,林业专业协会62家,会员3 850人。

2 存在的问题

2.1 指导和服务意识有待增强

政府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指导、扶持、服务的主体地位不明晰,各部门指导服务力量分散,难以形成整体推进合力。

2.2 扶持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

宁夏是欠发达地区,省级财政资金十分有限,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扶持资金的总量不足,扶持面不宽,扶持的林业专业合作社数量占合作社总数的比重低。

2.3 内部管理有待规范

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机构不健全,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普通成员参与度低,民主管理意识差,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合作社章程制度不完善,制定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没有体现出其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特点,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较大。盈余分配还不够理想,合作社c内部成员之间的利益联结松散,主要是按股份比例分配盈余,导致农民成员不能有效获得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的利润,分配制度不够规范。

2.4 林业经营贷款难

贷款期限偏短,期限一般为1~3年,而林业贷款项目贴息期限也不超过3年,这与林业项目建设长周期相差太远。可进行林权抵押贷款的林权范围小,仅限于商品林,而宁夏绝大部分集体林地为生态公益林,无法抵押贷款,能抵押的林权十分有限。同时,还有一部分种植在耕地上的商品林虽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缺乏有效的权属凭证不能实现抵押贷款。

3 促进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建议

3.1 加大扶持力度

加大各级财政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积极探索财政性投入形成资产民用、民管、民受益的管理运行机制。采取林地流转财政奖补措施,引导农民依法流转林地,鼓励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经济[1]。

3.2 强化农村金融服务

探索推广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林权收储或林业专业担保公司保证贷款以及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证、大型农机具等抵押、质押贷款模式,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探索建立林权流转证制度,并且赋予流转证基于流转合同约定实现林权抵押、享受财政补助等事项的权益证明功能。鼓励和支持经营主体参加政策性森林保险,健全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2-3]。

3.3 加强林权管理服务能力建设

加快建立完善集林权管理、流转交易、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林权管理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林权评估、交易融资等服务。加快建立林权信息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网上办理,逐步实现林权管理的自动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3.4 强化利益联结机制

推行“企业+基地+农户”新型经营模式,支持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林权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收益有分红”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利润返还等形式,让农户在分享生产受益同时,更多分享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增值效益[4]。

4 参考文献

[1] 才琪,张大红,赵荣,等.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背景下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探究[J].林业经济,2016(2):78-82.

[2] 王世霞,张微,周梅,等.甘肃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J].中国林业经济,2016(3):11-13.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新社会形态下,可持续发展观是社会发展需要遵循的重要主题,在林业建设方面也应如此,其决定着森林系统的可再生性与完整性。天津的林地面积较大,2011年就已经达到350万亩,主要与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有关,年均降水量多,在6000mm左右,温度适宜,适合林木的生长。新时期,为了加强天津林业经济建设,应提倡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完整、稳定的生态环境。

一、天津地方林业发展现状分析

天津是中国的第三大城市,属于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型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具备良好的地理条件。天津大约有11种植被类型,林区面积相对较大,直至2011年,林业面积达到350万亩,该市重视发展林业经济,成为天津整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多,在6000mm左右,四季分明,温度适宜,适合林木的生长。以天津蓟县为例,针对地方林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该地区的土壤以褐土为主,类似潮土或棕壤也很多,中植物种类众多,以蒙古栎、槲树为主。2001年,蓟县被选定为国家生态示范县,于2007年又争创国家园林城市[1],2012年蓟县的林业产值占到总农业产值的8.49%,林业产值为400万人民币,带动了蓟县经济的全面发展。如今,蓟县在林业经济发展中不断总结,不断探求,林业经济发展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但是由于地方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度不够,导致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仅仅只是着眼于眼下,再加之环境破坏、林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的制约,对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制约,为改变当前现状,必须加强林业改革,实现林业的科学性建设。

二、地方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1科学发展林业经济,设置林业保护中心

就天津蓟县林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所欠缺,为了促进林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应科学发展林业经济,在地方设置专属的林业保护中心,可及时对林业的发展状况予以掌握,培育最佳的种植技术。蓟县林业经济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条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种植技术来改善原本粗矿式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保护周围环境,实现人、经济、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协调与统一性,切记不可为了发展林业经济而忽视了对环境和资源保护的重视。林业保护中心应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包含林区的培育、栽种、管理和监督等多个部分,可实现对地方林区的全方位管理。

2合理开展林业开发,发挥林业经济价值

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强调森林建设的重要性,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湿度的开展林业开发与利用,是各地区的重要责任[2]。森林资源是大自然遗留下来的重要产物,代表着原生态元素,科学合理的发展生态经济,借助有限的森林资源来促进生态效益,对林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首先,应强化对当地森林资源的保护,禁止出现乱砍乱伐现象,强化对森林的管控,设置森林专护人员,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另外,应借助现代化的通信与网络技术,能在森林的不同节点设置管控中心或安装监控设备,可及时将森林各部分的画面及时传送到电脑上,同时设置相应的警报设备,一旦发现乱砍乱伐的人员,应根据相关管理与法律制度对其进行处理,实现林区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另外,管控中心应设置多道屏障,保证管护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遵循可持续发展观

为了提高林区管理质量,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到底,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借助管理制度来约束与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分别从林业培育管理、技术管理和林区管理等多个方面着手,综合性的叙述了林业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在管理制度中,应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对树木的采伐数量进行限制,旨在抑制乱砍乱伐的行为,避免过多森林资源被破坏。另外,为了节省资源,应对食用菌的量进行控制,寻求其替代性材料,研究新型的资源利用技术,可大大降低能源的消耗量。对于木材加工企业而言,必须保证加工木材的渠道来源正规,禁止为了寻求便宜而选择乱砍乱伐的人员进行交易,与对方交易时,对其诚信度进行调查,若木材来路不明会导致一系列其他问题的出现。

4强化对林区的环境管理,完善生态环境建设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有现代生态型城市的构建形成联系,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做好森林管护,针对林区病虫害的防治,应选择生物或物理等绿色防治方法,能够在健康的环境状态下实现对林区环境的保护。同时,天津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林业建设环境保护的关注,意识到环境保护在森林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应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在环境保护上的资金投入,为林区添置足够的环保设施,如林区专属运输车、垃圾处理工具等等。此外,政府应鼓励农户实施退耕护还林,建设人工林,封山育林等,为地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林业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分析,了解到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必要性,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可满足现代生态文明型城市的发展现状,立足于长远,为天津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应遵循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林业经济,设置林业保护中心,保证森林资源开发的合理性,完善地方林业管理制度,强化当地的环境管理,为林木的生长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

作者:刘志杰 单位:天津市武清区林业局

参考文献: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1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1.1林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现如今,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林业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林业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在某一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但是在某些地方存在一致性,当林业生态保护和林业资源出现问题时,林业建设总能为生态保护铺平道路。在相应的调查中,不少地方是在牺牲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如:毁林开矿、毁林开伐造成一定地区林业资源的严重破坏。因此,需要进一步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建立现代化林业经济发展新模式,保护好生态经济发展环境。

1.2经济发展与林业政策不相适应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了一定困境,林业经济发展遭到严重损害,生态环境也遭到破坏。经济发展与林业政策出现不相适应的情况,具体而言,林业政策和林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分别为林业政府管理部门存在问题和林业经济发展缺乏相应的资金问题。林业经济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问题,无法有效满足林业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势必会造成关于林业经济发展的方案或计划无法进行实践。

1.3经济林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差

林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自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较快,基础设施进步较快,但总体而言,经济发展底子薄、起步晚,并且建设速度较慢,其具体的发展现状距离相应的实际需求仍旧具有较大差距,如:林业经济中“三防”、“四站”的建设均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林业经济发展的设备问题一直对我国林业基础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林业企业在生产技术和装备上普遍较为落后,并且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代表现今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我国目前还不能够设计生产,主要依靠引进外国设备,因而,我国的生产设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始终具有一定差距。

2林业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2.1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林业经济的建设离不开相应政府政策的支持。政策的支撑不仅体现在资金支持还体现在相应的政策制度上的支撑上。基于此,政府需要加强林业经济资金上的支持,针对具体的投资项目而言,政府需要认识到资金保障的重要性,给予林业经济发展一定的资金保障。此外,政府还应当建立相应的林业奖励资金,对林业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给予资金扶持,进行相应的奖励。对其个体户林业者给予资金补贴,因而,政府政策支持,对林业经济发展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2林业经济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的发展思路,在林业经济发展中,不仅需要发展传统林业产业,还需要发展其他林业产业,培植出新型的森林产业,例如:野生食品加工业、旅游产业,另外,在该过程中还需要鼓励群众多多参与,共同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开发,并且为新兴产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进一步促进林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林业建设中扩大招商引资,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林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一致的发展原则,不容忽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的保护与建设,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2.3制定行之有效的林业发展规划

林业经济发展中制定出相应的合理规划及其重要。科学林业产业的发展规划需要做好相应的林业发展布局,使得产业结构得以优化。传统的林业产业基础上,新型林业产业的发展或是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打造出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区,加快林业建设步伐,能够对产业结构的发展进行相应的优化。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