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设计案例

建筑设计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设计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设计案例

建筑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字】会议中心;可持续;能源;回收;再利用

可持续建筑如今已成为建筑设计的趋势,但是“可持续”往往被误看作是普通建筑的锦上添花,然而实际上可持续建筑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是建筑自身的被动节能,并非普通建筑的基础上施以主动措施。

国外建筑师很早便开始有关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探索,试图通过可持续设计的手段使建筑的美观、坚固、实用与建筑的舒适度、能耗量及周围的环境相联系。很多优秀的可持续设计案例相继诞生,它们很好地结合了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条件,下面将要讲述的多功能生态会议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多功能生态会议中心位于英国某个生态主题公园中,此公园的原址是两个废弃的煤矿厂。当然生态公园的会议中心也是以绿色节能为主题,大量使用可再生、可循环利用、可降解的无毒建筑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对传统材料的依赖,运用各种被动技术以减少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环境的破坏和能源的消耗,从而实现了在建造、使用、废弃拆毁工程中的可持续。

建筑师在主被动技术的应用方面,着重设计了建筑的自然通风、采暖制冷和自然采光系统,以尽量降低建筑对能源的需求,并用尽量少的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而传统的常规能源只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补充。会议中心是个覆土建筑,一半的体量掩映在山坡中,屋顶的绿植是它与周边的山坡融为一体,建筑自身也变成了园内的自然景观。屋顶的草皮土壤为建筑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层,冬暖夏凉,屋顶顺势山坡形成一定的角度,减少了不利风向的影响;建筑的结构墙构造也是着眼于节能可持续的特殊结构,它是内部填满混凝土块的金属筐,并在中间夹一层300mm厚的隔热层,暴露在外侧的混凝土块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可充当保温材料;窗户为三层夹气玻璃窗,内充氪气,玻璃的反射涂层一方面吸收太阳能一方面减少玻璃的热损失;另外建筑还有良好的气密性设计。基于以上的一系列设计措施,会议中心的具有强大的保温隔热系统。

与此同时,自然通风系统、自然采光系统、太阳能采暖系统,也大大降低了对常规能源的依赖。

会议中心采用的热交换自然通风系统,与BedZED住宅项目的自然通风系统概念相似。建筑实现自然通风,从而避免了主动制冷制热技术的使用,比如空调系统,从而避免了对自然环境和使用者身体健康的影响。热交换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通风带来的热量损失,使建筑达到真实的节能效果。

主会议厅的屋顶上安装有大量的太阳能热水器,这是此建筑太阳能采暖系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能量,增大太阳光直射的接触面积,主会议厅屋顶向南倾斜,为太阳能集热板提供了吸收入射太阳光线的最佳角度。此处安装有两种不同性能的集热器:晴天时,主要是平板集热器吸收太阳能;阴天时,敏感的真空管集热器起主要作用。建筑的基础则被设计成一个混凝土蓄水池,其上附有400mm厚的隔热层。因为这个超级隔热层的存在,在冬季,夏季储存的热水可以用来采暖。另外,场地上安装的风力发电机和屋顶上的太阳能光电板可以提供电能,一部分被水泵用来使水在建筑中循环,一部分用作室内的照明。在冬季极度寒冷时,水的温度往往偏低,不能满足热舒适度的要求,此时安装在休息大厅的高效燃木锅炉将会起作用,继续加热使水温升高以满足室内热舒适的要求。而用作高效燃木锅炉燃料的木材都来自速生林,管理良好,每砍伐一棵树便栽种一颗树来补充,以实现对环境的零影响及建筑的可持续性。

在材料可持续性上,建筑师的设计理念是:减少新材料的使用,尽可能使用旧场地中回收的可再生材料,以避免新材料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消耗,尽量减少建造过程中的建筑垃圾。此会议中心的材料约80%是直接回收或者再生后的,因此会议中心也被戏称为垃圾建成的建筑【1】。

作为可持续建筑,在选择材料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建造及使用过程的耗能外,适当减小建筑废弃拆毁后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在建筑设计选择材料时,建筑师对每种材料产品的生产耗能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精细的对比调研,放弃使用含聚氯乙烯等有毒化学物质的材料,真正意义地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性。

结语

多功能生态会议中心,本身是生态技术和可持续理念的教育基地,在绿色节能技术的推广中起了重要作用。另外它的设计和营造过程,对以后的生态建筑项目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A. Pearson. These buildings are rubbish. Building. January, 2001, pp. 40-45.

建筑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项目基地位于主城区东北部兰花片区,太岳路北侧,兰花路西侧,紧邻城市公共绿轴。用地周边分别为:商业金融用地、居住用地、教育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基地地形北高南低,高差较大,平均高差约为10米。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地下部分为7万平方米)。地下室两层,地下二层用于停车库、设备用房,地下一层用于商业、设备用房。裙楼六层,用于酒店、会议、会展和商业。塔楼部分由两栋塔楼组成,其中主塔楼用做办公、酒店客房,约150米高。副塔楼用做宿舍,约89米高。项目功能由酒店、会议、会展中心、办公、商业和宿舍及其配套6个功能组成,功能类型多样。作为完善城市功能的综合性建筑体,除建立自身内在的联系体系之外,还应与周边的区位及环境资源充分结合,形成建筑内外互动互补的城市序列。使项目成为城市绿轴乃至整个城市的一个重要的节点。

设计理念

再筑凤栖台

该城市古称泽州又称‘凤凰城’,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本地“凤来栖”的美丽传说给城市带来富饶的自然资源和深厚人文底韵。作为承载国际会展,会议,商业服务为一体的国际会展中心,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设计应能反映城市的气质,方案本着“凤来栖”的这个美好愿景,塑造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国际会展中心。

活力核心带

本项目主要由商业服务设施和城市公共设施两功能块组成,我们主张从整体区域出发进行功能布局:商业、办公、酒店及其宿舍配套靠北侧布置,与基地北侧商业金融用地形成呼应,适合城市生长的脉络。会议、会展中心沿基地南侧布置,与南侧城市公共空间,形成相对集中的公共区域,并在南侧依次形成会展室外扩展广场、入口广场,礼仪广场,并与城市公共广场形成很好的序列。各功能块结合室外地势高差由一条由北至南的‘活力核心带’紧密联系在一起,方便各功能体相互交融,让各种事件发生共生互补的联系,同时提供富有趣味的户外扩展空间。

绿色轴线

设计中东西向绿色轴线的置入,把公共绿带向基地内侧进行延伸,是‘活力核心带’的绿色扩展空间。

建筑设计

设计中会议中心,会展中心通过共享大厅联合在一起,组成大体量的城市公共建筑,椭圆形建筑界面为城市各个方向提供良好的界面,共享大厅为会展形象主入口会议中心辅助入口,并通过活力核心带联系酒店和商业,有效带动商业配套功能,同时形成会展北侧的人行入口,让各方向人流能方便进入会展中心,会议中心形象出入口设置在基地东侧,面向城市绿轴,景观视野开阔,靠近酒店及宴会厅,方便使用。酒店配套和商业动线统一考虑,联系紧密,这样各功能块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避免重复。康乐中心设在5-6楼连接体内,酒店和宿舍匀可方便到达。主塔楼高148M,共36层,20-36层为酒店客房,8-18层为办公用房,标准层设计方正实用,合适的进深保证良好的采光通风。

交通组织

我们主张通过一条串联基地南北广场的“活力核心带”组织人行交通,通过一条贯穿基地东西的“绿色交通枢纽”组织场地车行交通,两大流线立体设置,简化处理基地南北10米高差,形成人车分流、互不干扰的动线体系,建筑利用场地高差形成多层级的进入形式,商业可实现双首层进入,形成丰富的商业动线。双环路的绿色枢纽有效的组织各建筑车行交通,在入口处分别设置会议中心、会展中心公共落客区,绿色枢纽的上环路组织办公、商业、宿舍及宴会落客接送流线,下环路组织会展、会议的地面停车区和货运流线。酒店和商业后勤流线就近下地下车库,通过垂直交通到达各区域,与办公、商业、宿舍的落客区互不干扰。酒店沿晓庄路设单独车行出入口。集中化的环形路网解放出大量人行空间,各人流均可方便进入各建筑群体,通过‘活力核心带’组织起有效的联系(如图1)。

建筑表情

建筑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档案馆;设计理念

档案馆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档案馆和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一起,是很具品位和特色的文化场所,其建筑是与所在行政区域或国家历史相匹配的标志性建筑,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地区)和国家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

当今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档案馆建筑从建筑风格、平面设计、内外环境设计以及管理等方面,都令当代建筑师和档案馆专家们感到既困惑又兴奋。因此,我们在建设一所新的档案馆时,不仅需要新技术,而且还需要能展示档案馆信息环境中新形象的建筑。建筑与设计在新的信息时代将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创造新颖独特的建筑效果,使人们从建筑外观上就能感受到其所表现的内涵。

1 信息时代对档案馆建筑的影响

1.1 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开拓

档案馆的功能属性包括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档案馆的自然功能能够超越时空,只有量的增减而无质的变化;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却要接受社会制度和一定发展阶段的影响,随时发生变化并作相应调整。现代社会正迈向信息时代,档案馆的社会功能也相应发生变化,如有的档案馆建立了档案寄存中心、图书资料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还有档案价值鉴定评估、技术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大量出现,大大拓展了档案馆的社会功能。

1.2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信息化技术在档案方面的应用,使电子文件在信息采集、管理及利用各方面与传统纸质档案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带来管理模式、运作程序、技术方法等诸方面的变革,数字档案馆、网站的建设,网上提供利用已成为档案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方向。这些变革与发展都对档案馆的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

2 信息时代档案馆的建筑设计理念

2.1 开放的档案馆

2000年的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转变观念,改变认识。把档案馆建成“两个基地,一个中心。”即档案保存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时代要求档案馆从封闭走向开放,档案馆的功能也要由档案保存、档案借阅、技术管理3种模式转变为保存、借阅、技术管理、对外开放4种模式。档案工作理念的改变,导致了建筑设计理念的变化。

2.2 智能化的档案馆

新档案馆建筑最受关注的是建筑师如何处理好数字化信息与档案的关系,构建智能化的空间。可以说,智能化的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随着建筑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建筑技术逐步应用于档案馆建筑之中。作为现代化智能建筑,应设立3A系统,即楼宇自控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讯自动化系统(CAS)。智能化建筑是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4个基本要素进行最优组合,提供一个安全、方便、舒适和高效的工作环境。信息时代档案馆的设计应将其功能需求、信息化、智能化及现代技术充分结合,从而使其既有传统档案馆的优点,又能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

2.3 绿色的档案馆

社会的发展使建筑能耗问题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从建筑的全过程看,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整个建筑能耗占我国全部能耗的50%。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刻不容缓,推动绿色档案馆将成为我国未来档案建筑主流。根据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档案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①在规划领域,绿色档案馆首先强调辨识场地的生态特征和开发定位。②在设计领域,绿色档案馆采用建筑集成设计方法并遵守环境设计准则,将档案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综合考虑建筑的间距、朝向、通风、形状、结构体系、围护结构等因素。③在施工领域,绿色档案馆的目标是减少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所使用的燃料、电气产品、建筑用材、用水设施均选用绿色环保产品。

3 档案馆建筑设计实例

3.1 总体布局

某市档案馆位于市中心城区西北侧,职业学院的南地块,与某市博物馆紧邻,西、南面两面均有城市次干道,规划总用地0.893 hm2,实际用地0.795 hm2,博物馆按“地一级”的要求兴建,拟建建筑面积为12 600 m2,总投资3 000万元。

档案馆建筑用地为长方形,东西面宽小,南北进深大,这种场地的特点,决定了方案大致的合理布局,应该是前面为裙楼,后面为档案馆主楼。

在总体布局上,充分考虑了当今档案馆的设计趋势,以及南方建筑的特点,根据相对宽松的用地,‘采用了传统档案馆典型的空间布局,并考虑南方建筑对自然通风采光、降低能耗的要求,将对公众开放的裙房和主楼拉开一段距离,以形成内部的院落和绿化空间。

在建筑的南面,设置了步行入口和大片的树林,机动车人口在用地的西北角,内部道路可以环绕建筑物,建筑的周边,还设置了绿化和荷花池。

3.2 设计构思

档案馆作为城市各种主要档案收集、整理、储藏的场所,应力求反映档案馆的特征。设计构思从场地、功能和城市文脉分析人手,并结合当代档案馆发展的趋势,通过整体的形象,力求展现出档案馆简练大方、整体大气的特点。

设计采用裙房和主楼组合的模式,来反映档案馆最基本的功能要求,裙房部分对外开放的公共空间,犹如两个叠合的档案盒,其巨大的悬挑,表明了建筑所具有的重要性。而主楼和裙楼之间的院落和绿化空间,能很好地满足了建筑的通风和采光。

建筑的外墙,吸取了档案馆卷宗排列时的特点,将其转化为一种立面上不断变化的开窗方式。而主楼和裙楼弯曲的建筑边缘,就像一个把各种卷宗收集起来的盒子,寓意这是一个城市的档案建筑。

3.3 平面设计

档案馆裙房共两层,其平面为方形,设计采取开放的布置方式,将人口大厅和各种功能组织在一起,人口大厅的西侧,为楼梯和自动扶梯,通过楼梯一侧的分隔墙,划分为公共部分的功能空间。

二层除了报告厅外,不设任何封闭的墙体。开放、高大的空间,赋予档案馆鲜明的个性,而位于南面的玻璃幕墙,则可以使公众毫无遮挡地观看到室外的大片树林。

裙房和主楼之间设置的桥梁,既是相互联系的通道,也是观景、休息的廊道。

考虑档案库房的要求,设计将主楼的交通设施布置于两端,从而为档案馆提供了巨大的储存空间。主楼一层的西面,为办公入口,门厅一侧设置有档案接收用房。主楼一层除了部分为开放的阅览、目录、咖啡、餐厅等用房外。其余为内部用房,2~6层均为内部的办公以及技术用房。档案库房设置于主楼的7~10层。地下室为水电空调设备用房。

3.4 建筑造型

档案馆力求体现档案馆的特点,在设计中尤其注重对整体的把握。

比如裙房,是两个叠合在一起的体块,一层的外墙完全采用玻璃,它一方面为室内大厅提供了充足的光线,另一方面,透明的玻璃使二层看上去好象悬浮起来,脱离了地面;二层的造型,东西两面采用上下弯曲的实墙面,以遮挡阳光的直射,它也暗示某种类似卷宗的意味,而悬浮的建筑体块,强化了档案馆在城市中的重要性。

主楼采用简洁的设计手法,包裹立面的建筑边框,和裙房一起形成设计语汇的一致与对应,而墙面上。类似卷宗的开窗方式和墙面处理方式,增强了档案馆建筑的特点。整个建筑在造型上力求简洁、抽象、具有力度。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赋予建筑强烈的个性。

3.5 消防与疏散设计

建筑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面积52.06万 m ,为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工程,0.00m层为地铁车辆段、局部有住宅大堂、生活及消防水池和水泵房、雨水回用水池及泵房、垃圾处理站;9m层为车库、商业、柴油发电机房、变配电房、住宅配套用房等;15m层包括塔式住宅、板式住宅、幼儿园等,住宅消防车道位于15m平台,平台上的住宅为20层~35层,最高建筑高度为99.2m.

二、系统设计方案

2.1 生活给水系统

2.1.1水源

水源为市政环状管网,据甲方提供的资料本地区市政供水压力约为0.30MPa。

给水水源由深南路市政给水管道引入两路DN200供水管,在红线内成环,供给室外消防用水、地下水泵房内生活水池、消防水池的补水、裙房商业用水、室外绿化及浇洒用水、游泳池补水。

本工程需采取增压供水的量为724.5 m3/d,地下室设置200m3生活储水池,分为两隔,生活储水池采用不锈钢装配式水箱。

2.1.2系统设计

市政给水压力为0.30MPa,生活给水系统采用分区给水方式:

地下室冲洗地面、裙房商业用水、室外绿化及浇洒用水、游泳池补水均由市政压力直接供水。三层及以上办公、酒店式公寓1、空调补水:水泵-水箱联合供水,办公楼屋顶设置40立方的水箱,供办公楼、酒店生活水及办公楼屋面空调冷却塔补水。四层及以上酒店式公寓2:均采取水泵-水箱联合供水,公寓屋顶设置40立方米的冷水箱,供公寓生活冷热水。水箱出水管上设置紫外线消毒装置。公寓按最低卫生洁具承压不超0.35MPa分区,供水分区为:

1区:4至10层,由屋顶水箱供水,各楼层用水点采用支管减压阀,阀后压力0.15MPa。

2区:11层至17层,由屋顶水箱供水,各楼层用水点采用支管减压阀,阀后压力0.15MPa。

3区:18层至24层,由屋顶水箱供水。

4区:25层以上,由屋顶水箱-增压稳压泵联合供水,保证供水压力不低于0.15MPa。

2.2 热水系统

本工程裙房餐饮厨房热水采用燃气热水装置,由厨具专业公司设计施工

酒店式公寓1、酒店式公寓2:设24h集中热水供水系统,热源为溴化锂机组提供的高温热水,热源供水水温为90℃, 回水水温为74℃;热水供水温度60℃,回水温度55℃,冷水计算温度10℃,用水点混合水温40摄氏度。

考虑到酒店式公寓1、酒店式公寓2设置24h冷热水供应,水压要求相对稳定,供水舒适度、安全度要求高,故热水供应系统形式同冷水系统,均采取水泵-水箱联合供水方式,热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均同冷水系统。公寓及商业每个用户热水用水点设远传水表,用水量数据显示在管理中心。

2.3 污、废水系统

3.3.1住宅的污水与废水采用分流制,在9m层管沟内合流排至管沟内污水井。按本工程给排水专业统一技术措施要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由附近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

3.3.2厨房排水经隔油池一次隔油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隔油器位置待餐饮厨房位置确定后设置在各管沟内)。

3.3.30m 层及9m层每个集水坑设 2台潜水泵,互为备用,轮换工作,水泵启停由集水坑水位控制到启泵水位时,1台泵启动,当降至最低水位时停泵。如果水位继续上升至报警水位时,两台泵同时投入工作。当水位达到报警水位时,由音响及灯光向值班室报警。

2.4 雨水系统,空调冷凝水系统

2.4.1屋面雨水采用内排水,经雨水斗收集后排至 9m层管沟内检查井,然后排至室外雨水干管。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 10年,屋顶及 16m平台按 50年设置溢流口。

2.4.2室外地面雨水设计重现期

根据深圳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其雨水总排水量:Q=3940.65(L/s值

深圳市暴雨强度公式:q= 998.0002(1+0.568LgP) / (t+1.983)

2.4.3 空调冷凝水在室内自成排水系统,经汇集后排至排水沟或间接排入室外雨水口。

2.5 消防系统

2.5.1室内消火栓系统

⑴本工程消防用水水源为市政给水管网,各单体消防用水量为:各塔楼及板楼住宅室外消火栓30L/s,火灾延续时间2h;室内消火栓40L/s ;幼儿园室外消火栓 20L/s,火灾延续时间 2h;室内消火栓 20L/s,火灾延续时间按取较大值原则。本工程消防用水量取住宅用水量值 (即上述第一条 ),一次火灾设计总用水量(含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720立方。消防水池有效贮水容积为 720立方盖。

⑵本系统分高、低两区 ,设一组消防泵供水:

低区:0m层 ~18F 由低区供水管减压供水;阀后压力为 1.0MP8。

高区:19F~35F 由高区供水管供水;工作压力为 1.5MP8。

⑶12号楼屋顶设高位消防水箱,有效贮水容积不小于 18立方,保证灭火火初期消防用水。

⑷本系统采用单栓消火栓箱。箱内设 DN65mm消火栓 ,L=25m麻质衬胶龙带一条,? 19mm水枪一支 ,JPS09-19自救式消防卷盘一套。消防按钮和指示灯各一个。

2.5.2自动喷水灭火湿式系统

⑴本工程9m层车库按中危险Ⅱ级设计,喷水强度为8L/Min.m,作用面积160m自喷淋流量为30L/s,火灾延续时间2h(按《关于前海湾地铁上盖项目消防协调会议的汇报》编号 820081112)。

⑵本工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分区,车库、超市按中危II级设计,其余均按中危险 I级设计,用水量为30l/s弯喷头主要设置在车库、商业等位置.火灾初期用水均由屋顶高位水箱供给。高位水箱与消火栓系统共用。

⑶每个报警阀控制喷头数量不超过800个。供水动压>0.4Mpa的配水管上水流指示器前加减压孔板,其前后管段长度不宜小于 5倍管段直径。

⑷喷头选用

①直立型、下垂型喷头与梁、通风管道的距离宜符合下表的规定。

②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的溅水盘以下 0.45m,其它直立型、下垂型喷头的溅水盘以下 0.90m范围内,如有屋架等间断障碍物或管道时,喷头与邻近障碍物的间距宜符合下表的规定。

③当梁、风管、排管、桥架等障碍物的宽度大于 1.20m时,其下方应增设喷头。

④直立型、下垂型喷头与不到顶隔墙的水平距离,不得大于喷头溅水盘与不到顶隔墙顶面垂。

⑤直立型、下垂型喷头与靠墙障碍物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障碍物横截面边长e小于 750mm时,喷头障碍物的距离,应按公式 a≥(e -200)+b确定。障碍物横截面边长e大于或等于 750mm或 a的计算值大于 1.7m(或 1.8m)时,应在靠墙障碍物下增设喷头。

三.结语

总的来说,给排水系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些设计施工中的细节处理不细致,常常给住户带来诸多问题,设计及施工人员,应本着技术、安全、美观、实用、经济的原则,在实践中努力创新,将问题消除于萌芽状态。本设计方案合理,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在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做到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3)《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4)《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建筑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1、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合格率达到100%。其中一二级企业施工现场,优良率达到30%以上;三级企业施工现场优良率达到20%以上。

2、依据《辽宁省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树立30个以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样板施工现场,带动本地区建筑施工现场达到标准。

3、杜绝使用国家有关部门指定淘汰的吊车。

4、死亡事故结案率达到100%。5、建筑工程事故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在7人以内,减少一般事故,遏制三级以上重大事故发生,杜绝特大伤亡事故。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认真宣传贯彻执行《条例》,依法加强建设工程安全工作《条例》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对于依法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为做好《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市建设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领会《条例》精神,建委决定于上半年分期举办《条例》学习培训班,并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广泛进行宣传。各单位要认真制定学习贯彻《条例》工作计划,企业内部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班。特别是建筑业和工程监理企业要针对实际,开展好全员学习活动,重点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教育。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是2009年安全生产检查的一个重点。各企业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同时要在责任制的落实上下大力气,不断探索,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落实办法,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三、进一步加大检查监管和处罚力度2009年继续落实辽宁省建设系统“十五”期间安全达标方案,广泛开展施工现场安全达标和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同时转变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过程实体安全,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