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的地理课堂有了不少变化,也让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改变,也深化了高中地理的教学改革。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去解决,本文结合了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来探讨了一下如何做好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地理;自主学习;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新课改之后,高中的地理课堂教学迎来了很多变化,也使得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改变,也深化了高中地理的教学改革。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地理的教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教师去关注以及想出解决的办法。
二、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存在问题
(1)难以把握“三维目标”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对于“三维目标”的把握并不容易,虽然新课程的教材在知识点的数量以及教材方面,已经减少了不少,但在三维目标当中,“知识和技能”仍然容易被冲淡。因此教师对于教材的处理也是比较困难,一些老的教师仍然用原来的知识体系以及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而新教师又不能很好地理解新课标,因此,教学内容的广度以及深度并不能很好地把握。
(2)探究合作过于形式
在有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提出的问题再针对性以及思考价值上,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导致了教学的效率有所降低。而合作学习又有形式化的趋势,缺乏对小组合作的学习目的进行思考,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3)多媒体教学进入误区
现在很多高中的地理课堂都引入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好地发展,也让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更加的感兴趣,也让课堂的效率得到提高。但有些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教学完全代替自己的教学,这样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原来充满交流的课堂变得只有计算机在不停的放映。因此,对于多媒体教学,一定要把握使用的“度”。
(4)缺乏良好的课堂评价机制
在有些高中的地理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有时候会武断地打断,很直接地就否定了学生的想法,也不能很好地鼓励学生。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出现的一些错误,有时候也不能及时地对其进行纠正,不能将评价机制很好地引入到学生当中,评价机制过于形式。
(5)教辅资料使用价值低
新教材与教辅资料并不是配套的,在教辅资料中,存在着超教材、超课标以及内容旧等问题,知识体系也比较混乱,并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使用。
三、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1)转变观念融入新课程改革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果教师还是固守成规,就不能很好地对新课改的初衷进行贯彻,教师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知道之下,对高中的地理教学进行大力的改革,也要积极参加相关的教改教研活动,对于教学方法也要做出适当的改变,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将新课程的理念真正地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
(2)正确选择辅助教学手段
在新课改之后,由于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对于课时也要充分地进行利用,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地理的教学,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演示可以让板书的时间大大减少,也能够让书本上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的形象,学生会对学习的内容更加感兴趣,更容易吸收,提高学习效率。但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不能对其过分的依赖,忽略学生的感受,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要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在讲述地球自转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和地球仪来同时进行演示,在描述地球是如何自转以及围绕着太阳转动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来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够更加的直观,而在对地球的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地方时的早晚的教学方面,使用地球仪来演示的效果就更加的理想,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因此在进行地理的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合理使用教材中的图表元素
为了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有大量的图表元素插入在了新教材当中,因此对于教材中的各种实物照片、统计图、分布图、景观图以及示意图等等,都可以充分地进行利用,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并提高学生分析图表以及读图识图的能力。但也要正确对待教材中的图表,不能过分依赖,例如在正午太阳高度的教学当中,教材上的春分日和秋分日不同纬度的政务太阳高度示意图以及北半球某地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点困难,容易在读图的时候理解错误,造成知识点的混乱。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不过多的停留在这两幅示意图上,而是利用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三线”图来让学生对正午太阳高度在不同纬度不同季节时候的分布规律进行理解,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到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提高学习的效率。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独占所有的时间,要将适当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加以讲解,从而对学到的内容印象更加的深刻。如在大气实现保温作用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地球大气层在受热的不同阶段分别起到的是不同的作用,既能够让热能和光能到达地面,也可以阻止地面上的热能和光能流失,从而起到保温的作用。然后就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刚才学到的内容,真正地把这个知识点了解透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的地理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虽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经过以上的对策,并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可以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完全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并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晓辉.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4)
[2]彭建睿.新课标视野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3]李国平.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处理新课改中的“新”内容[J].教学与管理.2009(34)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提问
引言
当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直接向学生灌输地理教材上的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教学氛围过于严肃、古板,加上高中地理课程具有知识范围广泛、知识内容结构复杂等特点,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有一定的难度。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对地理失去了学习兴趣,地理学习效果较差。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所出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地理核心素养内涵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如地理知识的掌握、地理技能的掌握以及最终地理意识的形成等。地理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应用于学生的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和生活需求的一种涵养。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后,不难发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就是终身性。一旦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形成,那么会伴随学生的一生。其次就是实践性。培养学生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地理方面的问题。最后就是全面性。地理知识包含了多个学科知识的内容,如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内容,地理学科具有极强的交叉性。
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分析
(一)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提问
不论是哪门课程的教学,教师都需要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也是如此,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问[1]。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核心,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课程改革中对地理教学的要求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行星地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问题。如地球位于宇宙中的什么位置?地球生命体的存在必须要有哪些条件?太阳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学生通过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教材上的地理知识,不仅加深了对地球的认知,同时也激发了对地球的保护意识。
(二)在调动课堂氛围的基础上进行提问
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除了要能够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外,还应当具有启发性、拓展性及趣味性等特点。提问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激发探究欲。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仔细思考,慎重对待,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然后开展课堂教学提问。教师提出问题后,将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分组探讨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2]。
(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一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要在这段时间内做到教材知识的讲解和教学问题的提问,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只有在最恰当的时候提出有效的问题,才能够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重把握时机,让自己的问题不仅不会打扰到学生的思维,而且会促进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到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时,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演变水循环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自然界中水是怎么循环的,水循环共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四)因材施教,设计多样化问题
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会发现,如果在讲解地理知识时融入相关的现实生活实例,会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生会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相反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地理教材中的知识,高中生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应融入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然后设计相关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促进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3]。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有巨大的差异,再由于教育基础和生活环境因素的不同,导致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掌握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问题。
结语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54-01
地理是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就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地理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着许多教学问题。在国家大力推行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改革,无论从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必须做出调整,学校也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1、教师教学问题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与进程,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新的要求。
首先,目前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仍然墨守成规,只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势必会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高,课堂氛围不活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单纯地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地理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主动学习。
其次,地理教师过度依赖教材,使得课堂教学与新课程脱节。地理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许多知识点都与现实社会相联系,而传统的地理教材更新速度比较慢,无法及时增加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一些新的地理知识补充给学生,而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例如,对一个城市的定位,可能在教材编写的时候它是资源密集型城市,但经过一定时期,这个城市可能已经完成产业升级,由资源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城市。
最后,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虽然不能一味地主导课堂,但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力地调控。新课程实施以后,学生的自主性大大加强了,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然而许多地理教师对这种新的课堂模式却无法有效的掌控,有时过于活跃,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有时过于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学生学习问题
首先,在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的长期熏陶下,学生对以自身为主体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无法及时适应,出现了观念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由于过去的教学模式,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只单方面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无法合理及时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更谈不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种自主意识的缺乏,使得学生在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中,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创新性不足,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其次,应试教育阴影下的学生学习目标单一,学习动力不足。新课程改革虽然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但中国的国情不可能放弃应试教育,高考仍然是压在高中生头上的一座大石,许多学生坚持认为高中的一切学习都只是为高考做准备,与自己的兴趣无关。在这样的思想下,许多高中生以提高成绩为单一的学习目的,一味地埋头于课本知识,死记硬背,无法做到灵活学习,这与新课堂改革明显是相悖而行的。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不利于循环学习。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建议
1、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
首先,“态度决定一切”,要从根本上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思想,真正贯彻新课改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主导作用。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自愿的学习地理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课程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趣且丰富的课程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着深入的理解,还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与社会前沿接轨,掌握最新的地理知识和动态。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时代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材,而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本知识与社会时事相结合,紧随地理学科的研究前沿,扩展学生的地理知识视野,从而更好的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将更多的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可以在面对学生的提问时,更加从容面对,树立教师的威信,为更好地掌握课堂节奏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要把握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教学指导,调节课堂教学氛围,把握课堂教学进程。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必须对课堂的教学进程有着良好的掌控,什么样的知识适合教师直接讲授,什么样的知识适合学生自主讨论,这都是教师需要明确做好规划的。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才能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活跃性,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学习
首先,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要摒弃陈旧的思想,不能完全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辅助者,学习的好坏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地理学习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直接传授,学生要逐渐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反思,通过独立思考,找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气候类型时,学生在教师分析完一种气候类型时,要善于探索,总结规律,举一反三,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要充分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教育;地理学科;“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63-01
前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主体教学活动典型性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为透彻、细致的认识地理学科、了解地理本质、掌握地理知识,开展以“问题解决”为基本方法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
一、创设恰当问题情境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单元的教学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的接受“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必须要创设出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让问题情境的魅力吸引学生进入到情境当中来,进而完成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地理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进行《南水北调》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辅助内容,来达到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新闻媒体资料就非常不错。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看与南水北调工程有关的新闻,让学生对南水北调工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南水北调环境,为“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展开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引导学生产生质疑
学生作为教学行为当中的主体,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行为动力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创设好问题情境后,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者与辅助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所学习内容产生质疑、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探究学习内容的主观动力,为地理课程的顺利展开提供支持。仍以《南水北调》课程为例,在教师创建良好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学生对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有了一个基础的了解,并且已经充分认识到南水北调的作用及重要性。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来完成对学生学习质疑的引导。
问题举例:1:一旦长江中下游发生旱情,是否会对南水北调工程产生影响?;2: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平是否会对南水北调工程产生影响,为什么?……
在设计和提出问题过程中,为了确保问题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师一方面要保证所提出问题与教学内容的绝对关联性,另一方面要保证问题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到“问题”当中,例如将学生的家乡就设置为南水北调工程当中的枢纽城市,让学生产生一种认识,即教师所提出问题就是切切实实发生在学生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通过与实际生活当中的关联,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指导学生进行解惑
探究和解答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当中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必须要发挥出自己教学指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完成对问题的有效探究和解答,从而确保“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所设定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从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地理基础知识水平的角度来看,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效果相对较好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产生质疑,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来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合作探究小组,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搭配之间的合理性,保证各小组的知识水平、探究能力、解疑兴趣等都能够处在一个较为均衡的状态下,让各个小组之间能够产生一种良性竞争关系,从而促进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程度,但因为他们没有做到完全认知和了解地理学科,因此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他们无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时候教师必须要发挥出自己教学引导者的作用,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让他们能够在点拨当中有所懂、有所悟,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问题解答,达到“解惑”的效果。
四、帮助学生完成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其无论是对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着关键性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出“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学生完成问题解答后,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反思,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为了保证教学反思的正确性、有效性,教师需要在之前的教学活动当中,细心的观察和记录学生在产生质疑、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些错误或不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以这些作为教学反思环节的内容支撑,帮助学生改正自己不好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反思后,教师还要进行自我教学反思,反思自己在此次授课过程中的不足,邀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不足提出意见并进行探讨,让教师在认识自己教学不足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学生所喜欢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更高水平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课程的展开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作为当前最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地理学科的本质,同时还能激发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激发学生地理专业潜能和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的最佳化发挥,我们需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基点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争取创设出最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地理“问题解决”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进步提供最基础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地理教学要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核心,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传统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给所有学生一起讲课,时时有针对性地辅导某些成绩好的学生,经常让他们在课堂回答问题。对于那些地理基础知识差并且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就比较抵触,教师认为辅导这些学生是在浪费教学时间。久而久之,这些基础差的学生便会失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自信,整个课堂就成为教师和几个好学生的舞台。因此,为了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有弹性地、分层次地、为每个学生设置单独的个人目标,上课过程中要顾及每一个学生。比如在讲授中国的地理差异时,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所有人都参与到讨论中去,并且最后由各组代表发言。这样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了学习动力和自觉性,能够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成效。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改进教学理念,由传授学生知识,变为传授学生学习方法,由学生自主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1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将学习得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与实践,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还能牢记知识内容。比如地理教学中会讲述风的成因,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地温差的存在,从而引起冷热空气流动造成。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后,可以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风进行成因解释,不仅用到了所学知识,也向别人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学习动力。
2.2引导学生注意地理知识的积累
地理教学忌好高骛远,教师要从基础出发,一点一点教学,并且注意教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可以用小笔记本或卡片将学习的知识记下,放在口袋或者贴在桌面,时常复习,积累知识。
3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传统师生关系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绝对的主动权和优势地位,学生被动学习,并且容易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在新的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有效性,需要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要学会换位思考。教师要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多想办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探究,鼓励学生课堂发言,允许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发表自己对地理或者其他问题的看法和言论。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于违反课堂教学纪律的学生要妥善处理,尽量避免传统粗暴的处理方式,要从朋友的角度出发和学生进行交流,在课堂内外创建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课堂实效。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