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课的收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看到地理题材的品德课堂教学“德性”在减弱。
一、 “德性地理”,何时回归
1.纯粹的地理知识课——索然无味
有些教师强调了品德课中地理题材的知识性,试图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知识。殊不知,这样的一种“规范教育”导致的是地理知识与品德目标的割裂。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教师身心俱疲,力求把知识点讲全说细,生怕有一点疏漏。其实,这样的教学已经与品德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
2.“脱轨”的两重教育——水火不容
有些教师认为,地理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没有多大关联。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不是通过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受到熏陶、感染从而产生情感,而是勉强地找一个品德目标,让学生无选择、无条件地接受,使地理教学变成纯粹的地理知识教学和道德说教两部分。自然,德育目标游离于知识教学之外。
3.贴着标签的伪德育教学——勉为其难
有些教师学习了新课标,也意识到了品德课的特点,于是试图将地理知识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与情感教育挂钩。实际上,我们深知并不是任何知识都能产生情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地理知识,有很多就是认知性知识,教师在讲授这类知识时,只要做到使学生对知识点准确习得、领会,而不必生硬地从知识之外塞进某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给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都贴上情感教育的标签。“画蛇添足”只能是自欺欺人。
4.教师知识储备匮乏——难担重任
据调查,目前小学阶段,有近98%的品德学科教师为兼职,大多数教师任教着语文等主课,这样,花在品德学科上的精力可想而知。当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去教综合性很强 、需要较高专业知识的品德课时,效果自然也是可想而知了。但是,教师的知识储备恰恰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由于现有知识结构的不合理,许多老师对地理知识都不太了解,根本不能做到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把握知识,这就使品德课的质量大打折扣。
面对这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地理题材,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呢?作为一名品德课老师,我清醒地意识到,教材中的这些地理题材不只是用来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地理知识的,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及社会性发展。
二、精彩课堂——满怀期待
1.策略之一 ——取舍课程资源
鲁洁教授曾说过:“新教材是你的‘拐杖’,是你进行教学的一个话题,是你组织教学的一个范例。”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智慧解读教材,灵活处理教材。资源的整合需要教师钻研教材,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生活并随时捕捉有效的素材,这些素材就能成为很好的课程资源。
如一位教师教学《我们的地球》时,围绕“ 感受地球大” 这条教学目标展开,从学校聊到宁波,再到浙江、中国,直至全世界,让学生去感知、去发现,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地球之大。地理知识是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以“散点”的形式呈现在各个学习单元中,改变了以往按照严密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编排教材的方式。这些零散的地理知识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而设置的,不要求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智慧地将地理题材的教材资源进行适当取舍、整合,使资源真正做到为我所用,凸显实效。
2.策略之二 ——生活味的地理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的新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品德课要重视利用儿童的现实经验和亲身体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
如《世界真奇妙》一课,教师巧妙地选择了勾画版图轮廓这一活动作为激发兴趣的切入口,现场效果很好。学生们可能不曾想到认识世界居然还能用这样的方式,在世界地图上勾勾画画,一个国家或是地区的版图轮廓就出现在眼前。更有意思的是,它们各具形状,趣味横生,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在活动环节中,配上活泼欢快的音乐,学生们感受到的是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动动手,动动脑,轻轻松松认识国家,记住他们的名字,让他们觉得了解世界是有趣的,收获惊喜是快乐的。在课堂教学进行的一开始就能够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主动融入到学习中,能为接下去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策略之三 ——活动有形,德育无痕
品德课程中地理题材的教学要重视利用学生的现实经验和亲身体验。不仅要用到书本、资料上的图片、描述介绍等“外在资源”,更要重视利用学生已有的“内在资源”,将一些抽象的概念、数字“生活化”,一一转换成学生能够体验的形式。
【摘 要】打造和谐、高效、快乐的课堂教学,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新的目标。这就要求一线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拓宽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效课堂;和谐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黄金时期,每一个学科的开设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是不可或缺的。地理课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揭示了自然与宇宙的奥秘,展现了世界各地的美丽山川和人文风情,同时对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就业等各方面也起到了理论参考的作用。然而,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课在师生和家长心目中一惯被当成副科,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课后也就不会分配太多的时间给地理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理解和消化当堂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从而打造一个和谐、高效、快乐的地理课堂,让学生们从中收获丰富的地理知识、收获学习的快乐,这也是新的课程改革对于地理课堂提出的目标和要求。那么,如何来打造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本人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
一、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平等、友爱、互尊、互助的师生关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优秀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脸上露出笑容。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钻研教学内容,提升课堂的授课技巧,形成自身的教学魅力和吸引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注意去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付出理解、欣赏和关爱之心,让学生感觉老师不是高高站在讲台上的授课者,而是自己身边可以依赖、交流、倾诉的朋友,学生自然而然便会对地理课重视和喜欢起来,课堂上随时迸发出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慢慢地听课效率会不断提高。
二、明确目标,变教为导,合作探究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上一个人表演的独角戏,而更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Party。在这里,抛弃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陈旧方式,教师变教为导,通过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预习、阅读、分析、讨论、请教等自主学习环节来逐步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大胆提出疑问拓展思维空间,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氛围使得学生在一种新鲜、快乐、思考、探究的情绪中轻松完成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便是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
三、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和艺术调动学生兴趣
地理课对于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讲,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它考验了学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地理课又是传统观念中的“副科”,所以学生对于地理没有足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要运有恰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艺术来调动大家对于学习地理的兴趣。这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1.巧妙导入新课
未成曲调先有情。每堂课开始,通过创设新鲜有效的学习情境来导入新课,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同时又融入了教学的主题。创设情境的形式多样,例如歌曲、谜语、广告、新闻、故事、图片、视频或动画,等等。
例如,学习《自然灾害》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2014年3月20日浙江台州的特大冰雹来导入新课。教师首先通过幻灯片等教具展示图片:一只碗中盛满了圆圆的、晶莹的、白色球状物体。先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学生的好奇心被提起,纷纷猜起来,有的说是冰块,有的说是汤圆。老师接着揭晓答案:这是冰雹。同时展示冰雹带来的破坏性图片,汽车前窗玻璃被砸得像峰窝,农民的菜地和庄稼受损严重……接着,老师再让大家结合最近新闻报道,说一说还有哪些自然灾害,这样,一堂课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2.展示地理学科的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地理就在身边
每个学科的存在价值都是推动社会发展、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因此,地理科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来全方位展示地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实用性,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就会对地理学科产生探索欲望和学习欲望。例如,出国旅游或出国留学之前,我们一定要了解要去的国家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气温、饮食习惯等,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去,让自己的旅程或留学生活过得顺利;地震来临前会有哪些预兆?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紧急避险?等等。
3.善用文字和语言艺术吸引学生兴趣
地理学科对于初中生是非常抽象和陌生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表达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和记忆教学重难点,如琅琅上口的古诗、押韵的顺口溜、流传于民间的俗语,等等。例如,学习如何区分天气和气候的特征时,可以用这两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描绘天气和气候的不同;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可以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形象地表示。
教师在地理课堂中要把握好教学目标,同时了解学生心灵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打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地理课堂,同时实现地理学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如.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3(1):18-18.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新课程 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做了如下解读: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一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二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三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四是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五是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这五个角度很好地阐述了地理课程今天的显著特征,为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指明了方向。
纵观历年新课程省区高考地理试题的突出特点:更加突出高考四大能力考查。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旧课程侧重知识立意为主导,具体反映是记教材,以考核知识记忆与理解的数量为主;新课程侧重能力立意为主导,具体反映是用教材,以考核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质量为主,突出考查考生在新材料、新情景下的现场学习能力和现场解决问题能力。课堂是学生收获知识的阵地,是学生提升能力的殿堂,是学生生命得以体现和精神得以成长的乐园;课堂也是教师播种希望与理想的地方,没有课堂,就没有了教育生命的开花与结果。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教师播种与收获的地方,同时也是课改的主阵地。从打造地理高效课堂入手,是实现新课程理念的第一途径。
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真正把学生折磨得痛苦不堪的并不是考试和作业,而是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是这一过程给学生带来的负面的心理体验!因此减负真正要减的就是学生的这种心理感受,而不是强制学生少学!一个会学习、爱学习的学生每天学12个小时未必累,一个不会学习,讨厌学习的学生上一堂课也累,也烦,也会痛苦不堪!要帮学生减掉学习过程中的痛苦体验,增添愉快的体验,让他们乐学、好学、学好,有一个可行的途径,那就是要从“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入手,把“知识灌输型教学”转变为“能力提升型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快乐,启动思考,运用思考,享受思考,以知识为载体来锻炼思维能力,这样不但能主动参与学习,快乐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考出好成绩,还能习得好能力,养成好品德,修成好个性,实现幸福人生的同时为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出力!
高效课堂,旨在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学生。高效课堂的灵魂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相信学生才是“师德”。传统课堂也有文化,叫“不相信学生”文化。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今天的教育学应该叫“教育解放学”。利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要利用好学生的前提是“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和学法。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发展什么?课堂的目标六个字:兴趣、能力、知识。
新课程课改追求的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这就要求我们的地理课堂中的学生要具备“三态”一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的广度。即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参与的深度。即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二是学生的交流状态——课堂上,教师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教学相长。三是学生的达成状态——课堂上,学生扎实掌握知识,并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跟进、共鸣、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全体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各得其所。
[关键词]乡土案例教学难点城市化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121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提倡教师“用活教材”,教师应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围绕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教材进行顺序重组和灵活构建。“城市化过程”的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课标旨在使学生能通过一些相关资料,分析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概括城市化的过程。本课教学难点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动力机制。课本中仅仅用了一个自然段的文字内容和一个插图来说明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理论性强且内容空洞。
一、案例教学法与地理课的结合
案例教学能够使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得以有机结合,能充分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诱导等功能,能够有效弥补理论教学中实践性不足的缺点。“源于生活、关注乡土”是乡土资源与地理教学整合切入的视角。案例的选取应该关注学生身边的事情,应该选取学生关心的事情,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可选择不同的乡土案例,体现地方特色、要因地制宜。
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笔者在教授“城市化过程”一节时,考虑到所在地区近四十年经济和城市景观的快速变化,充分利用乡土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制作了唐山市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和城市化水平统计图,把理解上的难点化解为探究一个个疑问的过程,也给予学生一种经过探索发现获得收获的。案例如下:
自制统计图:
探究问题设计:
1. 阅读统计图,分别描述三次产业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
2.阅读统计图,唐山市的城市化水平有何变化特点?
3.分析唐山市的城市化水平和三次产业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
4.课堂小调查:调查学生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列举唐山的第二、三产业部门)。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根据座位自由结成小组进行讨论。
由小组代表阐述上述四个问题。教师在肯定大家讨论成果的同时,注意观点间的差异,并适当答疑。最后教师小结并归纳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设计意图:通过对唐山市城市化水平及产业结构的演变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环节通过对唐山地区乡土地理资源的分析,使原来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生活化,使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为加深学生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一难点的理解,在教学环节中,特设“献计献策”环节:
唐山作为矿业城市的典型代表,面临经济转型,为实现“202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的目标,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措施。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兴趣盎然,纷纷献计献策。
教师进行总结。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地理学的实用价值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会激发人们解决问题的探索欲。地理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特别紧密的学科。在教学中,应结合生活中出现、经常面对的问题作为实例,激发学生运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讲到地球运动的时候可以引用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要看一千河”,让学生们思考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讲解地理自转的地理意义时,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坐飞机从美国纽约飞到北京不仅要倒时差,日期还要减一天。在讲到自然灾害的时候尤其需要联系实际。很多灾害类型大家都经历过。学习地理学除了可以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明白生活中很多现象和问题出现的原因外,还提供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美国中学自然科学课很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以致用。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中30万余人丧生。但更人惊喜的是,一位在苏门答腊岛旅游的美国小学生运用自己在自然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挽救了全家人的生命。这件事让我一再反思,我们的中学地理课上,不仅应该让学生掌握大纲上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应对各种考试,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样才能体现出知识的价值。我们国家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上,地震灾害发生频率大,一旦遇上了地震,学生们能够把课堂上学的的知识运用的抗灾救灾中,那不必单单考试考了100分要更有意义?
二、做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
1、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中学的教学对象以12-18岁的中学生为主,他们普遍处于青春期。要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以及社会责任,相反中学生的心理成熟相对滞后,容易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尤其是一些后进生很容易出现厌学心理。面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学习中的厌学情绪等逆反心理及心理不成熟的表现,教师应该从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断锤炼开场白语言。好的开场白是一堂成功地理课的关键。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逐渐将学生带入情景、集中注意力,并能渗入主题。巧妙的开场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性,为学习新的知识做铺垫。如在讲到区域地理《亚洲》时,可以以歌曲《亚洲雄风》作为开场白,“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让学生们在嘹亮的歌声中进入新课的学习,歌词也能激发学生对于亚洲特征的初步了解以及对我们所处的亚洲的热爱之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丰富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让青春期的中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上完全集中精力去听课难度很大。很多老师讲一节下了自己感觉很累,但学生的收获却并不是很大。因此要想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效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性,老师可以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将学生们分成小组,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以及辩论的方式探索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们跟随着学习兴趣进行自我探究。
2、做一位明星老师
青春期的中学生具有偶像情节,喜欢寻找并模仿别人身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做一位明星教师,让学生去发现并喜欢老师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喜欢一个老师的课可以成为学生喜欢一门课的开始。因此需要教师们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诚恳的眼神、一个幽默的发问甚至老师的整洁、典雅的衣着打扮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及求知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课下应博览群书,积淀丰富的知识底蕴,提高讲课语言的艺术性;精心备课,不仅仅在于备知识,同时要备教法,备学生,根据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准备充分,才能自如应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各种问题。
3、想学生之想,急学生之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