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基本概念

健康教育基本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基本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教育基本概念范文第1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环境的不同,患慢性病的病人呈上升趋势,原发病及其并发症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该类人群均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然而正常就医者为数不多,已对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严重影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也说明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健康体检和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保健方式已被大众接受或采纳,健康需求已经从单一的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转变,因此对患者及家属实施科学而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最基本的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使患者积极配合参与治疗,有效地控制、减轻或预防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2008年 1月―2009年12月,我院规划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开展了对各类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

1 健康教育的实施形式

1.1 健康教育对象

门诊、在院患者、患者家属及本辖区居民;企事业单位、机关公务员、退休人员等。

1.2 健康教育形式

我院开展了多种健康教育形式。

(1)口头教育:患者就诊时询问病史,诊断明确后,门诊患者先初步讲解注意事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灵活的沟通技巧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解答各种疑问。

(2)书面教育:对住院患者每天利用查房时进行健康教育,主管医生还根据不同的患者及家属实施个性化的系统的健康教育,给患者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书籍、宣传画等,给患者讲解或供患者及家属随时查阅。

(3)群体教育:通过定期在我院学术厅及社区门诊开展讲座、多媒体教育,对各类患者、家属及辖区居民进行集中健康教育指导和示范。并在卫生宣传日时进行大型讲座,门诊、住院患者、辖区居民都会定期来参加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我院预防保健科对各类人群进行健康体检,针对体检发现的影响健康的一些问题,组织医院相关专家到单位为职工进行健康咨询,传授预防疾病的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仅2009年参加健康体检的人数为12304人次,2010年为60岁以上城镇居民免费体检720人,组织为13个单位进行健康讲座13次。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1)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糖尿病的基本概念、临床症状、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应采取的各项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反应的相关知识及解决事宜。

(2)高血压的基础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高血压的基本概念、临界值、临床表现及常见症状、体征、心血管及脑血管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应采取的各项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偏高和血压偏低反应的相关知识及解决事宜。

(3)甲状腺疾病的基础知识教育:介绍甲状腺疾病的病因、诱因、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和疾病转归,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饮食指导:目的是让患者理解适当饮食意义。教会患者根据自己的体重、身高、性别、运动量等个体情况计算饮食量,保证合理的营养,对慢性病的预防和并发症的控制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5)眼睛保护、听力保护指导:利用“爱眼日”、“爱耳日”活动,进行义诊,针对对青少年人群视力下降,尤其是学生用眼过度的现状,宣传保护眼睛和听力的一些基本常识。

(6)预防并发症的指导: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告诉患者及家属严格执专科医生的饮食、运动指导;定期到期医院复检;居家时要经常测量血压、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生。

(7)心理健康指导:充分理解患者,常与患者交谈,解除其思想顾虑及悲观情绪,协助患者做好在院期间的饮食管理及药物管理。同时强调要保持良好心态,正确的认识疾病,学会自我管理从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指导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康复过程,理解和支持患者,协助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督促患者及时就医和坚持治疗。

3 健康教育取得的效果

我院从2008-至今年共开展各类健康教育专题讲座51期:其中《健康长寿大课堂》12期、《糖尿病健康教育》30期、《甲状腺健康教育》12期、《糖尿病大型健康教育》1期、《高血压健康教育》2期,糖尿病患者户外活动(运动治疗)2次,世界糖尿病日、肾病日、爱眼日、爱耳日宣传活动5次,发放各种健康教育处方2000份。

(1)通过科学而系统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拉近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深入了解各类疾病的基础知识,保持乐观情绪,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

(2)患者及家属对疾病也有了足够的认识,能够初步掌握疾病发生的病因、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的正常值范围、以及常见的并发症。能够正确对待当前的健康状态和自觉了解疾病的知识。

(3)在家属的协助下患者能够做好饮食控制、掌握药物治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对发生不良反应时能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能采取适当方法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大大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教育基本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年轻护士;护理健康教育;教育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75-01

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以及人类健康概念的更新,健康教育作为传播卫生知识建立卫生行为增加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手段,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护理人员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病人获取健康知识的具体操作者。护理健康教育是由护士针对病人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而实施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1]。所以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力。而年轻护士更是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和新生代,提高年轻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更是不容迟缓的重要任务。

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现代护理不仅要求护士对病人的疾病提供治疗和护理,还要为促进病人的健康提供服务,教给病人与其疾病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使其对疾病防患于未然,增强防护意识,提高其生命质量。护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因此,年轻护士必须转变观点,提高对护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对健康教育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对患者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职责。

2 加强护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

教育能力是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首要条件,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大多数年轻护士没有接受过较系统、规范的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训练,她们在实践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为此我们加大培训力度,开展了各种学习培训活动,如健康教育学习班、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一帮一互助组等,并在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由年资高、有经验的护理老师给予具体指导。让80、90后的年轻护士真正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方法及技巧,懂得如何分析和评价,具备一定能力和水平。

3 加强临床实践,提高年轻护士的健康教育技能

3.1 加强知识的更新,不断学习,提高年轻护士专业知识理论水平。由于目前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掌握与健康有关的相关知识,如心理、康复、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伦理学等知识,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对宣教对象提出的一些专业问题以及技术咨询等要能有较好的解答,以获得病人的信任。因此,年轻护士要加强知识的更新,不断学习,补充吸取新理论、新方法,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

3.2 掌握并合理运用护理健康教育基本技巧,保证有效的健康教育。

3.2.1 护患关系技巧: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病人为了治疗性的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医院诸多人际关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中,要求护士态度和蔼,诚实守信,热情微笑服务。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愿意接受护士传授的健康教育信息并主动参与健康教育的全过程。

3.2.2 护患沟通技巧:护患沟通是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它包括提问、倾听等语言沟通技巧和体语、触摸等非语言沟通技巧[2]。在进行疾病知识教育时,针对患者知识的接受程度,身体状况,学习动机等,因人、因地、因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沟通过程中不要使用医学术语,讲解要缓慢,讲解的内容不可过多,随时反馈确认知识是否被对方理解和接受,正确使用躯体语言,如表情、身体姿势等,注意说话声音及语调不能太过大声或小声嘀咕,以免造成沟通无效。

3.2.3 知识灌输技巧:知识灌输是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掌握知识对形成健康行为十分重要,而教育对象健康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于护理教育人员的健康教育服务。常用的知识灌输技巧分为讲授、演示和阅读指导等,其中包括对文字教材、图画教材、板书教材、立体教材等常用教材的选择技巧,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以及电脑多媒体视听教具的应用技巧等。

3.2.4 行为训练技巧:在护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为了帮助教育对象建立起有益于疾病康复的健康行为,护士必须掌握行为训练的技巧,以便教会病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行为训练技巧通常包括自我护理能力训练技巧、住院适应能力训练技巧以及康复能力训练技巧等。例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指导其有效排痰及缩唇、腹式呼吸方法,并督促其有效训练每日4-5次,直至患者自觉遵行之。

4 做好效果评价,确保有效的健康教育

我科采取定期进行专业理论考试,操作方法示范,现场宣教考核,评价年轻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加强监督,定期检查,及时反馈,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每周进行不定时护理查房1次,直接与患者交流,了解护士健康教育实施情况,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年轻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存在着的问题,努力通过各种措施、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年轻护士的服务理念得以更新,服务态度得到改善,健康教育能力得以明显提高,使她们真正懂得护理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的内涵与重要性。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基本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肺结核;防治策略;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49-01 结核是常见并可致命的一种传染病,由分枝杆菌又称结核杆菌导致,发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组织,其中肺结核发病率较高且传染性最强。虽然各地区广泛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但受地理环境、文化、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流动人口增加,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由于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等因素导致免疫力下降,成为肺结核的高危人群。因此,积极落实肺结核防治措施,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是提高肺结核防治能力的有效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2013年治疗和管理的肺结核涂阳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动性进行划分,本地户籍的常住人口列为对照组,共计94例,其中男51例,女43例,年龄19~67岁,平均35.8岁。文化程度本科以上4例,高中21例,初中34例,小学及以下35例。在辖区内暂住的非本地户籍人口列为实验组,共计66例,其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20~64岁,平均40.2岁,文化程度包括大专及以上2例,高中12例,初中18例,小学及以下34例。

1.2 防治方法和健康教育: 所有患者确诊后接受免费的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强化期2~3 个月内用抗结核药杀灭敏感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巩固期4~6 个月,坚持服药,减少和避免复发。在治疗的基础上,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主要内容有:肺结核诱发因素、传染因素,药物知识、消毒隔离措施和饮食指导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住院时的健康教育对患者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可进行计划性教育和随机性教育,口头讲解与书面教育相结合。

药物治疗是治愈肺结核的关键,服用剂量不足或间断治疗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通过讲解药物作用、服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对策,如利福平应在饭前1小时服用最佳,不能用牛奶、糖水等送服,因为利福平与蛋白质结合会影响疗效,且长期服用会伴随肝损害,因定期复查肝功能,适当服用保肝药物。

药物的副作用会导致患者食欲不振、营养失调继而抵抗力下降影响治疗效果,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饮食,摄取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的低脂饮食,忌食辛辣、刺激,吸烟会降低呼吸道抵抗力,喝酒则加重肝损伤,都应戒除。居住环境要经常通风换气,被褥经常晾晒,降低空气中微生物密度。

强调肺结核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染,咳嗽、喷嚏会将有结核杆菌的分泌物传播到空气中,尤其在通风不良环境中,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的易感人群吸入肺内而造成感染,因此,教育患者平时应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在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用纸包裹分泌物放入指定袋中焚烧,将痰液吐如有消毒剂的专用痰杯中焚烧处理,使用专用餐具,使用后煮沸消毒,尽量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1.3 治疗与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统计患者治疗成功率与完成疗程人数,统计治疗成功率。治愈率指治疗成功患者占全部患者的比例,失访率指治疗期间失去联系的患者占总患者的比例。在患者接受治疗前、进行健康指导后分别对基本概念、药物知识、饮食和消毒措施四个方面进行知识问卷调查,满分10分,根据得分情况,评估健康指导效果。

1.4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13.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 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地人口组治愈率较高,失访率较低,指导后,所有患者对肺结核疾病知识知晓度明显增加,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治愈率、失访率比较 [n(%)]

组别 数量 治愈 失访 本地人口组 94 69(73.4%) 4(4.2%) 流动人口组 66 35( 53% ) 14(21.2%) 两组比较:P

表2 两组患者健康指导前后,肺结核知识问卷得分情况(分)

组别 基本概念 药物知识 饮食方面 消毒措施 健康指导前 7.2±2.8 4.7±3.6 6.3±2.1 5.8±3.2 健康指导后 9.2±0.3 8.3± 1.3 8.7±1.9 9.4±0.4 与指导前相比,各项得分有显著差异 P

3 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治愈率不及本地人口,失访率也较高,主要是由于病情发现、接受正规化疗不及时,导致耽误治疗,加重病情。由于流动人口一般居住条件差,收入低,多数无医疗保险,部分因担心歧视而失去工作机会而隐瞒病情,会由于更换工作和住所等因素而失访,无法完成规范化的抗结核治疗,易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因此,对肺结核的防治措施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适当加大财力投入,对可疑患者进行免费诊断检测,确诊后给予免费抗结核治疗,对本地户籍人口通过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加强管理,对完成规定疗程的患者给予交通和营养补助,提高其就诊的主动性和治疗的依从性。

其次,结核患者应接受规范化的管理,在交通不便或缺少医务人员的地区,可有经过培训的志愿者、家庭成员进行化疗督导或进行全程管理模式进行治疗。通过定期取药、家庭探访、复核患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尿液抽检等方式进行综合性管理,保证患者规律性的用药。针对流动人口患者,医生要在随访中尽可能了解其动态,及时更新联系方式,可与家庭成员建立督导关系,保持沟通,针对部分患者不愿选择定点服药和乡医送药模式,可选择家庭督导联合团队医生模式,它具有易接受、避免歧视等特点。

再次,应加强对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主动就诊率,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

通过对结核患者问卷调查发现,健康指导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通过定期教育,对肺结核的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有了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公众对结核病防治认知水平较低,应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抗结核知识宣传,增强防治意识,提高防治能力,对我国结核病控制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雅君. 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研究[J]. 中外医疗, 2013, 31(33):162-163.

[2] 刘晓燕 王坚杰 张正斌. 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133例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 2014(02):317-318.

健康教育基本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0(b)-0120-01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朝着全面、整体性发展,并且国家和社会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愈重视,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并且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全面综合成长有着关键作用。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重视程度低,发展不平衡

由于观念没有转变,简单的将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形式需要,作为应付检查,并且安排非心理专业的教师充当心理教员,有的甚至对心理知识一无所知。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形同虚设,学校乃至整个地区的教育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知程度不深,仅仅把心理健康工作当成摆设。并且在心理健康工作经费投入上非常有限,严重的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虽然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以来,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明显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南方好于北方,沿海好于内陆,城市好于乡村。

1.2 理论研究薄弱

目前,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沿革、目标、功能等方面的认识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对于许多基本概念还达不成一致,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而对于如何在中小学形成完备的心理教育工作,也没有具体的理论指导思想,无法使心理教育工作科学系统的展开。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做好应试工作,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的一大问题是理论研究工作远远滞后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无论在资金投入或者在人才储备方面。因此,应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人才培养,并且呼吁教育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

1.3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缺乏规范性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纷繁,不仅开设了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且还包括组织心理教育讲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形式,但是这些教育形式大多存在不规范的缺点。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并且课程紧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属于常规的教学范围,其次,教育课堂常常存在无序的状态,并且心理健康课程缺乏一定的教育标准,教师个人偏好的影响较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最后,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存在成人化和知识化的倾向,这种教育内容不仅对学生无益,更加造成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反感。

1.4 专业人员缺乏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往往不是专业的心理专业出身,大多是由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兼任,对于心理健康知识并不熟悉,有的甚至完全不懂,因而在心理课堂上或者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往往不能运用科学系统的心理知识或技能开导学生。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充满热情并且富有责任心,但是这只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如果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那么在从事心理教育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时,其工作质量肯定不乐观,并且有些不当的教育方式或咨询方式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而且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学校领导往往存在着错误的意识,许多一线教师因为任课成绩优秀,而被派往心理教育的岗位,殊不知心理教育与任课教育是千差万别的。

1.5 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存在着不对外开放的弊端,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如果脱离了家庭与社会,将心理健康教育局限于脱离生活实际的课堂或咨询上,不仅不能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且会让学生觉得心理教育华而不实,没有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并且家庭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占大部分时间的,而且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健康的心理融入社会生活,而学校教育却与这两方面脱节,严重的本末倒置。

2、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2.1 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许多盲区,针对这些误区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是非常迫切的。心理教育的目的、意义、基本原则和实施途径都要加以明确,加大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的力度,各个地区应该组织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做到读懂吃透上述文件,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保证,必须以建立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为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很难想象教学会取得成功。因此,要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的师资培训计划,开展专业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2.3 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的结合

健康教育基本概念范文第5篇

1.1开展医院健康教育的时间我国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教育体系。从1994年我国引进系统化整体护理之后,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开展。从最先开展的北京协和医院、山东省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单位在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同时便制定了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并开展了健康教育的探索工作。1999年程金莲等[2:647]对山西省四所省级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83.8%护理人员已开展了健康教育,但从开展时间的调查看,回答刚刚开展的占25.1%,回答开展了3a者仅占19.8%,未开展者占16.2%。说明目前的健康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

1.2护士的健康观1999年黄津芳等[3:501]对东北三省10所中心医院护士健康教育意识进行问卷调查,对护士的健康观调查设计了护士必须掌握的4个基本概念,即健康、疾病、健康教育、健康程序,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5.6%、90.8%、77.9%、40.4%。由此可见,护士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比较清楚,但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尤其对教育程序的概念,有半数以上护士回答不出,提示加强护士健康教育概念的学习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1.3护士对教育角色认知情况黄津芳等[3:501]的研究(1999年)显示,虽然93%护士认识到获得健康教育知识是病人的权力,但在为病人履行教育义务方面,有1/3的护士持否认态度;内科护士健康教育意识的责任感不如外科护士强(P<0.01)。说明护士对教育角色的认知不够全面,教育意识比较薄弱。

1.4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职能国际护士学会在1997年批准修改的《国际护士道德守则》中明确指出:护士的基本职责为“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4]。要履行好护士的职责,健康教育不仅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手段之一[5]。从黄津芳等[3:502]的调查(1999年)结果看,护士认为最佳教育者是专职教育人员(70.4%),而病人认为是医生(73.1%),双方均把护士排列在第2位。程金莲等[2:646]的调查(1999年)显示:83.8%护理人员已开展了健康教育,11.5%护理人员认为医院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的职责,88.5%护理人员认为是医生和护理人员共同的职责。这种角色认知的偏差,将会给护士开展健康教育带来困难。在我国医院的现行体制下,如何发挥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开展病人健康教育尚待解决和研究的课题。

1.5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

1.5.1病人对健康教育意义的认识随着健康教育效应的不断扩大,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对健康教育的需要已向更高层次转变。范淑萍等[6]调查(1999年)结果显示:病人住院期间希望得到医护人员传播健康知识的占82%,认为接受健康教育很重要或重要的占99%。可见,住院病人已将健康需求摆在重要的位置上,认为获得健康知识的需求比其它需求更为重要。石敏等[7:492]报道,99.1%以上病人认为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说明病人的健康意识较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较为迫切。

1.5.2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石敏等[7:493]于1997年报道,健康教育内容应针对病人不同病种、年龄、职业而不同,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对急救常识教育的需求达100%;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病人对饮食调护常识教育的需求达98.3%。陈爱萍等[8]的调查发现,76.7%病人想知道所用药物的作用,且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

1.5.3病人对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的需求一般来说,对于共性问题可采用按计划、循序渐进的群体教育,对不同个体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同一疾病不同治疗方案等的病人应结合个体教育,给予专门、针对性的指导,根据病人文化素质、生活背景、个人信仰、经济状况等进行选择,对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可将有关资料整理成册或卡片,也可选择音像资料,利于病人反复阅读。对无阅读能力者,可通过听广播获取有关知识,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并重复答疑、示范,使病人加深理解,促进其康复技能的掌握。有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个别教育是病人反映最好的一种方式。郭明贤等[9]调查显示:109人次需求医护讲解和演示,88人次喜好听录音,其它方法需求少于半数。外科病人最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依次为护士个别指导、观看录像、应用病人教育手册和病人现身说法[10:271]。邓维英[11]总结出适合儿科特点的“适时宣教、按需宣教、反复宣教”的健康教育方法。对喉癌病人采取文字卡片与口头讲解相结合、提问与讨论相结合、求教与指导相结合的方法[12:58]。总之,教育形式应有针对性,即教育要因病而异,因治疗方案而异,因人而异。

1.5.4病人对出院随访的需求内科病人认为出院随访有必要的占78%,不太必要的占17.5%,不必要的占4.5%。对出院随访的认识反映了病人特别是内科慢性病病人愿意与医护人员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这不仅利于病人对医学知识的咨询,也给病人康复以重要的心理支持[7:493]。外科病人出院后咨询需求已趋于多样化,主要是开展健康教育处方、电话咨询和返院咨询等形式。这种主动性的需求趋势为医院转变职能、面向社会开展健康教育,实现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271]。司惠芳等[13]调查结果提示,脑卒中病人对出院后的随访要求不高,这可能与其对随访工作信心不足,对该病易复发特点认识不足,以及重治疗、轻预防等观念有关。

1.6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

1.6.1健康教育对临床治疗和护理有增效作用贾长宽等[14](1999年)对68例糖尿病(DM)病人在住院期间均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观察组继续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停止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出院时两组病人DM知识积分升高,糖代谢控制好。王芳等[15]报道,健康教育配合临床用药使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改善,尿素氮、肌酐水平恒定,加强了疗效,减少了住院天数和血液透析频率。商怀珍[16]通过对18例腭裂儿童及家长采用综合性教育方式,并对治疗前后的语音清晰度进行评估,结果腭裂儿童的心理障碍程度明显减轻,语音清晰度由训练前的45.2%提高到训练后的94.8%。戴喜玲等[17]报道,从开展精神病病人健康教育以来,病人的住院治疗期缩短,治愈率上升,复发率下降,病人回归社会家庭的适应性显著提高。

1.6.2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指病人行为与所给治疗方案的一致程度,即遵从程度[18]。有人认为不依从是当今医学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19]。刘建萍等[20]对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高血压基本知识与服药依从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健康教育,对照组病人的健康信念综合信任度为33.00%,实验组为61.67%;对照组完全依从性为15.5%,实验组为40.75%。既提高了病人的健康信念,同时也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1.6.3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有人认为,病人满足感的重要性大于效果与效率[21]。因而用满意率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对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病人的医学知识得以增长,预防保健能力得以增强。柏亚玲等[12:59]报道,开展健康教育后,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达标率为99.4%。刘斌[22]报道,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后,由于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病人熟悉自己的护士,共同建立一种指导与合作和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合格率>90%,病人满意率由92.6%上升到98.1%。阎凤玲[23]的调查数据显示:整体护理病房满意率由92.6%上升到98.7%。

1.6.4健康教育对医院的影响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潜能得到展示,提高了护士在病人心中的威信,护士自我实现的价值得以体现。满意率的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临床护理效果的提高,都会对医院的医疗质量起着良性的积极的影响,为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2.1普及护士现代护理观的教育目前,临床护士多数接受的是中等教育,且教育内容偏重于医学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加之长期在传统医学模式下工作,对现代护理观认识不足[24:52]。董霞[25]等调查显示:护士对护理观的认识整体水平差距较大,认识水平较好的仅占8.66%,而50.4%认识水平在较差以下。这一结果提示,护理人员观念的转变已相对滞后于护理模式的转变,严重地制约了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推进,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护理管理者要自觉地学习现代护理理论,更新观念,将现代护理理论纳入护理继续教育项目,有系统、分层次地进行健康教育,采取短期培训、业余自学、定期考核等多种教育形式与方法,使护士真正树立现代护理观。

2.2明确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规范化培训和护士注册法学习,强化护士履行教育义务的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充分认识护士是病人教育的主力军。

2.3提高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程金莲等[2:645]调查提示:85.5%护理人员感到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影响护士履行教育职能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教育知识(55.5%)[3:502]。因此,应根据护士的教育需求特点,努力抓好3个层次的教育培训,一是学校教育,在护校中尽快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为临床培养有教育能力的适用型人才;二是继续教育,把护士教育能力的培训纳入国家继续教育大纲,规定不同职称教育培训基地,编写健康教育教材;三是临床带教,为不同职称、学历和年资的护士确定临床教育职责,充分发挥高职称、高学历和高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带教作用,提高护士教育水平。

2.4建立健康教育质量考评指标在系统化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应贯穿于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部应建立健康教育的考评指标,对病区健康教育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并将考核结果列入护理质量管理体系[24:53]。

2.5重视对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投入少、效果好的治疗方式顺应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大趋势,对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纠纷、降低保健费用有着积极的作用。医院应该适当增加对健康教育的投入,组织人力、物力,进一步规范健康教育内容,根据病人不同的特点与需求制成各种健康教育手册、幻灯、录像等,对住院病人进行完整有效的健康教育[24:53]。

2.6开展护士角色多元化研究我国护理科研工作与先进国家相比,规模小,层次低,护理理论、政策和护理科研严重滞后,这是制约我国护理科学发展的原因之一,也是影响推行整体护理模式的主要原因。健康教育的开展为护士从单纯护理角色向多种角色转变提供了舞台,预防保健与护理工作一体化模式与为护士角色多元化研究创造了机遇。健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研究。护士角色认知偏差问题,护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都有待于护士角色多元化研究论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