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 In our daily lif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come to us quickly. In recent years, everyone has ha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ir work, life and so 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undoubtedly played a more profound change and re-positioning of the country and the individual in a series of problems, including production, operation, competition, management and so on. Starting from the abov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ts impact on China's economy,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more st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分析
Key words: economic globalization;China's economy;system reform;measure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241-04
0 引言
如今,在互联网科技发展的持续影响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世界潮流。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为了克服消极的后果,最为根本的途径便是改革和创新。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实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目标,需要不断创新经济发展制度,克服当前存在的问题,摆脱被动发展的局面,以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在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不在局限于某一国或者某一地区,而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发展状态。
首先,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经济体的联系紧密,如同“绑在同一只船上”。因为各个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过于强烈,通常只要在全球化体系中的一部分经济体发生问题,就会迅速且深远地波及到其他相邻的体系亦或是波及“全身”,最终波及至全球化体系下的全部成员。前一些年发生的泰国货币危机迅速的影响到了与其经济有诸多相连之处的日本和韩国,除此之外也包括很多邻近的东南亚地区国家,产生了地域性的经济“地震”。在这之后又快速的蔓延到俄罗斯、南美国家,从而波及全世界。
其次,不同经济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上在全球化中受到严重影响。包括世贸组织减税在的措施内,有些经济体会主动适应全球化,除此之外,另外一些经济体在各种条件的促使作用下改变他们的政策。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表明,目前世界生产总值的1/3、世界贸易额的2/3、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90%都是由跨国公司创造的,而它们的战略目标却极少同东道国长远经济规划一致,从而对东道国的经济政策产生消极作用。极多的例子可以证明,跨国企业经常进行货币的投机行为,尤其是在货币汇率不稳定的时候。除此之外,经济全球化帮助打开经济的国门,让外国带有其他目的的资金有着可乘之机,这也和经济安全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实现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不断建立和完善发展目标和相关制度,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新和改革,积极应对挑战,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的局面,实现现代化社会的建设目标。因此,应该加强对经济全球化特征和影响的了解,以制定更加完善的应对策略,最大限度的减少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从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较为科学和充分的说明应对以上诸多问题的方法及可行性。
1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经济全球化在各国如今都是最关注的核心问题,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有诸多可以改善、完善的空间。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主要为下面几个特征。
1.1 经济全球化体现于贸易自由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贸易自由化,但是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国家和地区因为国家利益和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使得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并不十分顺利。尽管关贸总协定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对贸易自由化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和保护,但是直到八十年代这些措施才真正落实。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它将不同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国家涵盖在了一个体制之下[1],构建了一个适宜于贸易自由化发展的经济发展体系,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交流,也实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而稳定的发展。
1.2 经济全球化体现于跨国公司业务全球性发展
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和飞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最显著特征,一些跨国公司借助有力的经济发展制度,不断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和业务种类,使得影响力和活动范围不断蔓延,它在带动合作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促进了资源、人才和金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能够发挥不同国家的资源优势,实现最佳的发展状态。如今,跨国公司已经实现了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经营状态,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应该合理借助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1.3 经济全球化体现于跨国公司规模全球性发展
跨国的全球性公司和企业从规模的单元与企业本身和国际金融机构的经营业绩,体现出规模全球化的重要特征。通常,我们认为“富可敌国”这个成语有夸张的意味在其中,但是在今日的跨国规模全球性上,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说法并不夸张。例如,壳牌公司的年销售总额基本与伊朗全国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当,而大型连锁超市企业沃尔玛在全球的业务中每年收入约为1600亿美元,这甚至远远超越诸多非洲、南美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样的例证比比皆是。
1.4 经济全球化体现于信息和通讯手段的应用变化
在过去,不同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为了实现贸易交流,只能借助铁路、电报等手段,工作效率很低,因此国际间的贸易发展十分缓慢。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电话、传真机等移动终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能够通过简便的通讯和信息手段,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顺利的完成生产、贸易等活动。信息和通讯手段的应用不仅跨越了时间的局限,还超越了空间距离,能够及时传送给人们新鲜的市场变化信息,有利于决策者改变自己的生产要求和价格定位,这对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有着积极的作用。
1.5 经济全球化体现于跨国企业巨头的垄断和全球性质机构的主导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巨头通过资本、技术、管理、规模效益等优势对全球各个市场进行带有优势的占领统治,除此之外,这现象背后的受益者也同样包括全球性金融机构,他们遍布全球的资本控制致使垄断现象愈演愈烈。这使得他们控制了世界上大约80%的各类专利与高精尖技术,大约60%的世界贸易,大约70%的国际直接、间接投资,和30%的国际技术转移。如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和爱克森石油公司都是典型代表。[2]
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1 推行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
①推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不在局限在某一个空间内,它需要不断开放,并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而调整,以更好地应对他国企业提出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要求设计、生产、销售、贸易和金融的国际化,这就需要我国不断改变经济体制,以适应国家管理和其他合作对象提出的要求,从而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发挥市场经济的带动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不断加速,这对其他领域和行业来说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我国也希望借此机会快速的加大力度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转型等诸多现实问题的解决,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快速且可持续的发展。以2016年为例,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2016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包括政府职能转变、财税金融、国有企业、农业农村、对外开放、社会事业等十大领域50项重点改革任务。会议强调,要突出问题和目标导向,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有利于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的体制创新,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
②推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吸引外资。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从资源占有量和人才竞争力上看,我国有着十分明显的发展优势。经济全球化下,国家之间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资金流动速度明显加快,一些国家为了实现更高的水平的发展,不得不借助我国的资源进行生产,使得我国外资内投和内资外投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此环境下,我国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相关技术和资本,不断创新本国的企业的发展形态,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更好的引进和走出,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外资依存度从1985年的1.55%,自1995年起维持在在20%左右。另据数据显示,到2001年10月底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84894个,合同外资7319.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58.77亿美元,这非常好的解决了我国早期经济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
③推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从上个世纪开始,很多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相继进行了产业结构和经济核心的调整,这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参考经验。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的大中小企业都在不断转型和创新,但是整体水平欠佳,尚存在较多的改革空间。经济全球化下,为了更好地应对国家和国内市场的要求,企业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产业结构,以提高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发展资本[3],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的改革和应用。从当前的发展形式来看,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将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
2.2 推行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①推行经济全球化导致民族经济受到冲击。
当然,经济全球化并不全是积极的影响,它还会对弱势产业和民族经济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如今,贸易范围不断扩大,贸易的自由度越来越高,发达国家掌握着较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同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它能够通过制定相关规则,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以继续“压榨”发展中国家。另外,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经济结构相对还比较脆弱,因此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导致经济持续波动。
②推行经济全球化加速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由于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环境污染情况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改善。经济全球化虽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但是它默认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得发展中国家成为了承受污染和危机的主要场所。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只能通过“牺牲”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换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发达国家为了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将一些污染性的工厂开设在了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负担加重,环境和生态条件不断恶化,这不仅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造成了资源浪费情况,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国现阶段极其重视此类问题。以污染形势较为严峻的河南为例,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6年6月召开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座谈会,将联合省国土资源厅、环保厅、水利厅、林业厅加强环境资源审判,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并且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咨询专家库。
3 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策略分析
3.1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以消耗资源和人力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因此国家应该尽快实现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以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4]。我国大中小企业应该立足于实际,明确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同时,大力扶持民营产业和民族产业,给予其足够的资金支持,制定有利的发展政策,帮助民营和民族产业实现转型[5]。长期以来,受市场变化速度的影响,我国民营资本的累积过程十分缓慢,民营产业受到的发展限制很多,因此,为了改变以上情况,我国应该重新制定经济发展体制,加强对生产要素的保护和建设。另外,政府应加快职能转变,建立廉洁高效、服务人民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条件。
3.2 主动迎战、积极参与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因此,我国应该改变当前的被动地位,主动接受挑战,通过制定积极的发展策略,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形态。任何企业、行业,都不能忽视了市场变化的作用,都应该通过创新管理和生产制度,减少冲击和压力,避免被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吞没[6]。我国应在改变自身的同时,认真研读全球性贸易规则,根据这些制度和内容修改自身的发展目标,寻找更有利的发展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如果只是一味地躲避和被动接受,只会被世界经济所抛弃,无法实现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目标。以联想的发展为例,在国内最初的发展情况,联想与海尔的模式非常类似,虽然在国内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但联想的发展仍旧难以走向国际,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联想的发展被传统模式禁锢,如果不能改变这种模式,最终势必会走向灭亡。因此,联想也在不断的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最终,在国外,联想收购了IBM手提电脑业务,由此在国际上一举成名,发展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另外,丰源企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也并非一帆风顺,最终丰源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可口可乐的长期供应商,实现与可口可乐的共赢,从而打出了世界知名度。由此可见,要想发展,主动迎战、积极参与才是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之道。
3.3 增强综合国力,维护经济安全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态,克服不利影响,需要从提高综合国力入手,在发展政治和军事的同时,还要注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7]。我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理念,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创新产业结构等手段,改善资源利用现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综合国力提供物质基础。从当期的情况来看,我国应该尽量服从大局,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基础上[8],促进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避免冲突,营造大国形象。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应不断调节产业的适应能力,通过创新技术和改革制度的方式,减少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实现经济安全[9]。另外,在资源、基础设施和支柱型产业等方面,应掌握足够的主动权。
3.4 建立抗风险金融监督机制
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的4年间,金融机构同业资产余额年均增长是32.7%,比同期贷款余额年均增速快了17.6%。同业往来的负债余额年均增长24.4%,比同期存款余额年均增长快了10%。截至2016年,同业业务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管理流动性,整合有效资源,增加收益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快速增长的同业业务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金融风险的防范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过去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来看,我国经济受全球化的影响,安全性和稳定性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制定一个以国家调控为主的抗风险金融监督机制,以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或者其他挑战。首先,国家应该立足于实际,建立以计划调控为主的银行监管系统[10],及时而有效的传递市场和货币政策信息,以帮助其他企业掌握经济政策的变化形式,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开放市场,注意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防止金融危机和其他风险的无序蔓延。最后,应该加强对金融和经济专业人才的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开发更多的金融管理工具,提高金融行业的决策和经营能力,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实力,降低金融风险和成本投入量[11]。
4 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度不断提高,这样一方面为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也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因此,在国家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国应该积极转变产业结构,创新经济发展体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为了克服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我国应该积极应对,以更好地姿态面对挑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国安.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研究[J].商,2013(13):190.
[2]李光.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评论,2001(6):121-123.
[3]胡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构想[J].经济视角(下),2011(05):100-102.
[4]赵龙跃.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管理的战略思考――评《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的主导学术理念[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2(02):127-135.
[5]陈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3):180-184.
[6]李文.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经济[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09):165-166,169.
[7]蓝海林,皮圣雷.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分割性双重条件下中国企业战略选择研究[J].管理学报,2011(08):1107-1114.
[8]魏崇辉.经济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改革开放思想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22):5-6.
[9]李文杰.论经济全球化之下的国家经济原则[J].学理论,2011(35):107-108.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最早由奥斯特雷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学术界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研究也逐步加深,逐步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统一认识: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国际化交流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方面的流通不断加速,使全球的生产要素得到更有效的合理配置。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追溯其本源是由于世界生产力水平的高速发展[1]。早在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变成了一个整体,国际分工日益密切。到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是逐渐扩散到多个国家。这是一场以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先导的经济革命,范围从生产到金融、保险等活动,已然成为全世界都在探讨的热点话题。经济全球化代表着国际产业分工、资源优化配置,反应了社会的不断进步。作为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机遇,还有随之而来的新情况、新挑战。
1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迎来的一大机遇,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能够增加对外资的吸引力
经济全球化打开了各国的市场,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具有承接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天然优势。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增加对外资的吸引力。外资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资金,同时开放的国门也使国与国之间的技术交流更加密切,先进的技术引入将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如此,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贸易数量将大大增加,外贸交易将成倍增长,使得国民生产总值也有很大的提升。在引入外资过程中,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扩大了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人才需要量。
1.2能够加快国内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是有着主导优势的,这是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较完善、金融发展较健全,所以国家规则的制定往往体现着发达国家的意志。虽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中处于弱势,多数情况下面临着被支配的现状,但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往往具备后发优势。这就需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完善自身的经济发展体制,从而改善本国经济投资环境,提高经济水平和实力,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打破被动的发展状态[2]。
1.3能够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跨国企业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跨国公司的先进的管理经验、生产模式、高新技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成为流动的全球财富,跨国公司在进入发展中国家过程中,本国的企业原生态环境将被打破,新的企业生态环境重新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将会在国内迅速推广,这也促进本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企业管理制度变革,有利于本国企业融入国际竞争[3]。
1.4能够提升国际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能够带给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逐步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市场竞争力。以我国为例,2016年我国的货物进口占全球的10%,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成为世界其他国家竞相争取的对象,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为此,国家倡导“一带一路”倡议,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我国逐渐成为国际新秩序的引领者。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
2.1在国际贸易中分工不利
经济全球化还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长期的发展水平不足,科技创新水平较低,产业未能形成完整体系,经济发展能力较差,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国家分工往往处于低端位置,被发达国家所支配。而且,在进行国际产业分工中,发展中国家通常被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加工厂和原料基地,或者承接一些污染程度较重的重工业,长此以往会导致发展中国家面临生态环境危机和资源危机[4]。比如我国的“洋垃圾”问题,就是经济全球化的畸形产物。
2.2国家发展面临较大风险
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当今的国际市场大环境中处于被动地位,所以严重的经济风险往往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过程。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经验不足、水平有限、抗冲击能力较弱、市场机制薄弱、金融体系不健全,因此往往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牺牲品和他国的垫脚石,国家的经济进步和社会稳定将受到影响。伴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发密切,尤其在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面前,发展中国家的自主性将大大减弱,本国经济也很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经济波动的影响[5]。
3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解决策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因此应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重要角色,积极参与经济分工与合作。面对问题,要勇于挑战、积极回应,以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踏踏实实发展本国经济,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比拟的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暴露出一些缺陷。如何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自由市场的合理对接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课题。要善于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资源优势,弥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欠缺之处,比如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经济发展机构不合理等问题。此外,探索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服务业在出口经济中占比,保护外商投资合法利益,也是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应当摸索和突破的地方。其次,在国际市场大环境中,我国要有大国担当,以后发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能一味的追求外资在华投资总额,更应该注重投资质量,以技术竞争激发我国企业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外资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同时,我国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主动参与和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比如,国家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希望能够加强与周边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惠普、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最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对外出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8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发表言论,称将依据“301调查”结果,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且限制中国企业对美国公司的投资和并购。4月16日,美国又要求全美企业在未来七年内禁止向我国中兴科技出口芯片,使中兴的发展严重受阻。中兴事件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与美国之间的科技水平差距。据统计,全球500强制造业中,美国拥有17家净利润达到百亿美元的公司,包括了11家电子信息技术公司,比如英特尔、Google、微软等。这些技术型产业为美国提供了众多的工作岗位和不可计数的税收利益,已成为美国的核心竞争力。相比之下,我国的核心制造能力还比较弱,国企和民营企业应当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以创新能力为先导,形成以质量和服务、品牌和声誉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机遇与挑战 发展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现状
(一)贸易全球化迅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运输技术的快速发展,贸易体制也变得更加自由化,贸易全球化的规模与范围不断发展扩大。从总量与规模来看,短短几年间,货物贸易出口额与服务贸易出口额均有明显增长,而且远远高于同时期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贸易范围也有较为明显的扩大,不但传统产品与货物贸易持续增加,虚拟贸易与服务贸易等新兴贸易也快速发展。贸易的深度也不断加深,包括基于产业间分工与基于产业内分工的国际贸易。
(二)技术全球化迅速发展。
技术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内涵中的一种新的形式与内容,但自从其出现之后发展就一直十分迅速。首先,技术转让与贸易空前提高。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国际技术贸易总额进几十年来平均每5年都会翻一番,其发展速度不仅比货物贸易快很多,而且与其他服务贸易相比也快很多。其次,研发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快,近年来,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的主导者,为了更好地整合全球化的各种研发资源,不断扩大其海外机构的研发投入,纷纷在外广泛建立研发机构。
(三)金融全球化快速推进。
金融全球化,指金融活动已经超越国界,从传统的局部地区性业务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创新性的、全球性的业务活动。金融全球化主要体现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资产、金融收益、金融业务、金融政策、法律制度全球化等诸多方面。与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相比,金融全球化虽然在时间上出现较晚,但是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规模、速度与范围就十分迅速。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的经济国家逐渐融入到资本市场中,与此同时,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也逐渐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与鲜明特征。另外,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全球金融体系面临更大的风险,但是,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在跨国公司以及发达国家的主导下,金融全球化还是将会伴随生产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并逐步转变成主导生产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方向主要力量。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提供了很多的发展机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全球化使我国拥有了更多的引进与利用外资的机遇。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外国投资迅速增加,早在1997年就已经达到452.5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的直接投资已经位居世界第二,超过英国与法国。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吸引的外资在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中所占比例达到30%。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能够更好更广泛的利用外资,进而促进我国的快速发展。其次,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能引进更多的新技术,并进一步消化吸收。改革开放以来,在众多技术领域内我国之所以能够迅速缩短与世界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甚至有些技术应用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再者,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能够引进更多的世界先进管理经验。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管理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比较落后。最后,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不但要加快产业方面的改造与更新,还要大力发展知识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总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是我国面临很大的挑战。第一,经济全球化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我国的现代化启动发展较晚,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科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发达国家在金融、科技、管理等很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与强势,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第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经济全球化会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发达国家也把更多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这必然会增多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的各种产业项目,加剧我国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第三,经济全球化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均衡性。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性规律,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三、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加强民族意识教育。
强化国家利益、民族意识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及民族创新能力。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很多方面还十分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国际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我们要提高国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民族创新力,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不断加强民族意识教育,强化国民的忧患意识,积极创造出更大的竞争优势。
(二)完善制度安排。
我们不但要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还要加快本国的发展速度,所以需要作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以促进我国的全面发展。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是我们面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一项重要保证。国家的科技能力决定着科技发展的水平,而科技发展又是经济发展竞争的实质,所以面对日益激烈的经济全球化挑战,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力求实现一些领域的技术跨越。
(三)加快高新技术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的发展是产业和社会发展方向的代表,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现行的产业结构,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不但要积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知识服务业的展开,还要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发展,促进其高新技术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相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仍然较小,需要尽快加快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服务外包 跨国公司 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武器,也是当前跨国公司实行产业转移的新形式。服务外包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是未来发展前景开阔。服务外包是发展中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选择之一。但与制造业外包一样,服务外包也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我国在承担国际服务外包方面已经初具规模,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以国际服务外包以契机,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这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1 对服务外包概念的界定和理解
关于外包的定义,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准确和统一的说法。从狭义的角度说,外包是指特定产品生成的某个或者若干个工序、环节、区段转移到企业的外部去完成。从广义上说,外包是企业“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环境中所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的调整。”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原来在内部从事的服务活动转移到企业外部完成的一种业务安排。商务部颁发的《服务外包统计报表制度》中的规定是:服务外包指通过服务外包提供商向服务外包发包商提供信息技术外包(ITO)与业务流程外包(BPO)。另外,国内有些城市在出台的有关促进服务外包的政策性文件中也对服务外包做了具体的阐述,如上海和深圳等地。
2 经济全球化下的服务外包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各种要素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过程。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跨国企业,科学技术的迅猛飞速发展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运作的动力。
中国服务外包市场起步较晚,但服务外包市场发展和壮大的社会坏境和各项机制已经形成。国内各大企业已经意识到运用服务外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尝试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的外包。中国拥有丰富和廉价的劳动力,但高端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仍是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关键障碍。
我国十分重视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目前,大连、北京、西安等11个城市已被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四大区块的空间分布格局。但同时,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规模、能力等方面,落后于印度,与爱尔兰、菲律宾等国也有很大的差距。
3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对策
我国政府清楚地认识到大力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商务部实施了服务外包的“千百十工程”。这一战略性选择有利于我国全方位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不断提升服务价值。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些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对策:
3.1借鉴经验。我国政府应吸取、借鉴他国的经验,制定承接服务外包的优惠政策。总体上讲,我国发展服务外包起步较晚,我国政府应当借鉴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的经验,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到承接服务外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力研究出可以促进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鼓励政策和措施。
3.2培养人才。服务业既是劳动密集型,更是智力密集型产业,能否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人力资源的质量。我国对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对此,政府应加强人才培训和引进、制定吸引服务外包高级人才集聚的政策措施。
3.3建设品牌。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历经高速发展之后,服务外包的各项领域,无论是ITO还是在BPO都涌现出了一批领军企业和人物。服务外包企业应积极参加各类国内国际活动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并通过权威专业机构的认证提升品牌竞争力,获得知名媒体、咨询公司和合作伙伴的各种奖项荣誉来扩大品牌影响力。
3.4软硬结合。中国是当今世界的制造大国。在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工程服务经验,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围绕制造业的产品研发、采购、物流、客户服务等多种BPO形式都将有助于提升企业总体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服务贸易业 发展趋势 对策建议
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值价值的贸易形式,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迈进步伐。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保持了迅速发展势头,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事实上,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初级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长期以来在国际旅游业、海洋运输和建筑业等产业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在咨询服务、金融保险和专利技术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内却还处于竞争的劣势,发展稍显不足。因此,我国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但从种种方面看,还不能被称为服务贸易强国,其具体体现如下:
1.服务贸易规模偏小
据WTO统计,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4%,虽比2005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但仍排名世界第八位,而进口排名也保持第七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重极不相称。
2.服务贸易差额扩大
在我国服务贸易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服务贸易的逆差也成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些逆差主要存在于运输、保险、专利特许、咨询和电影音像等服务项目中。一直以来,运输业都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扩大,以及保护知识产权力度的加大,我国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业项下的贸易逆差也呈逐年扩大趋势,逆差的长期存在和扩大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未来的发展。
3.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竞争力较低
一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结构都是以劳动和资源禀赋密集型服务贸易为主。虽然近年来新兴服务贸易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服务贸易格局仍然呈现出低水平发展的态势。以2004年的贸易结构为例: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的比重分别为33.35%、27.2%、18.15%,而保险、金融、计算机与信息服务、技术专利使用和特许费用等新兴服务贸易产业比重分别为4.83%、0.17%、2.14%、3.54%。这种贸易格局与欧美发达国家正好相反,表明我国处于服务贸易国际分工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低的现状。
4.管理体制与法制建设不够完善
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对服务业的管理不够统一;法制建设比较滞后,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但却未能形成完整的服务贸易立法体系,已有的法律法规和内部文件立法层次较低且缺乏协调性,与GATS的接轨也尚未实现;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还不够,虽然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电讯、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总的来看仍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猛,增长速度高于货物贸易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的国际间流动逐步兴起,使得服务贸易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1980年~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增至27559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6.6倍,占世界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从七分之一上升到近五分之一。但与服务业的GDP占比相比,2006年,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仍较小,表明全球服务贸易还不够发达,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还处于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的初始阶段。同时也说明,服务贸易还是一片未充分开发的“处女地”,并注定成为各国竞相圈地的焦点地带。
2.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调整
服务贸易发展速度惊人,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部门越来越多,涉足的领域也日益广泛。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到服务产业,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建筑设计服务,计算机信息外包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并迅速扩张。正是由于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兴起,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凋整。据有关数据显示,长期以来占世界服务贸易额60%左右传统服务项目,如运输、旅游服务在发展中份额现在正逐年呈下降趋势,而其他新型服务(包括通讯、金融、信息、专利许可和其他商业服务等现代服务行业)则增长较快,其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据《华尔街日报》称,IBM准备把美国本土4730个编程工作岗位转移到印度、中国等国家,即将编程服务外包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同时将高薪职位大量输往海外。惠普、甲骨文、埃森哲、美国在线、英国诺维奇保险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也都计划将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印度或中国。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仍不平衡,但差距正在缩小
目前,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仍占主体地位。从规模上看,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上对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顺差。而从结构上看,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与经济实力、制度优势,以及规则的制定权利,在发展迅猛的知识含量高的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存在绝对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总体结构上存在明显劣势,只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及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有一定的竞争能力。比较乐观的是,发达国家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贸易的趋势,这一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
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以强大的国内服务业为前提保障的。目前我国国内服务业相对发展落后,严重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应有重点、有步骤地大力优化服务行业结构。首先,对于投资少、收效快、就业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如商业、物资业、金融业、保险业、饮食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和文化卫生业等,国家需对其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发展力度。其次,加大对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加速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兴行业,如咨询业、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的行业。再次,坚决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如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共事业等。此外还应重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发展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提高服务质。服务产品质量不仅对服务企业本身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2.实施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可以按照服务业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地位确定产业结构和行业发展顺序,同时根据竞争力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实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和优化,从而获得动态比较利益。尽管我国的服务业总体上落后于各发达国家,但在某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服务领域仍具备一定优势。因此,可根据服务产业部门在经营规模、市场份额、增长速度和比较优势等方面的排序,确定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同时逐步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引进国外竞争,促进国内服务业行业学习先进技术经验。但是服务贸易自由化是个渐进过程,在开放国内服务市场时,应结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具体情况,有重点、有步骤地开放。
3.建立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
服务贸易涉及许多部门,与国家和国家经济安全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服务管理体制,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环境,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供优质服务,搞好投资软环境建设。首先,要明确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我国商务部是对外贸易政策的管理部门,其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进出口的发展战略,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并落实GATS的有关条款。其次,要继续规范服务贸易进口,把握好对外商投资服务贸易必要的审批权,避免和防止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损害。再次,继续完善对服务贸易出口的管理,防止服务贸易出口外汇的流失。应该把占我国服务贸易外汇收入比重达70%的旅游外汇管理、国际货运管理和境外承包工程外汇收支管理作为重点,加强检查和管理的力度。同时,加大扶持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力度。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因此应注意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市场,扩大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规模,多渠道增加服务贸易出口收入。
4.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措施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服务贸易实行保护。我国服务业基本上属于“幼稚产业”,除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建筑、旅游、运输等传统产业外,涉及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业发展都不够成熟,目前还无法与外国匹敌。GATS对发展中国家做出了很多保留与例外,特别是在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逐步自由化,以及对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发展援助方面予以很大的灵活性。因此,要认真研究掌握GATS的各项规则,充分利用这些例外,这些保护“幼稚产业”,提高发展速度。
5.加强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建设
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市场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应加强对GATS、WTO有关条款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人原则及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在立法的同时,要注意与国际接轨,在指导原则、立法精神等方面,向国际标准靠拢,废除妨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法规,修改、完善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率和法规。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继续推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还将不断上升。但就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而言,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尚不成熟,世界服务贸易利益新格局还尚未形成。为顺应这一趋势,我国需不断调整国内经济政策,争取打破服务贸易垄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同时要加快法务立法,建立系统的法规体系,并加强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邓世荣: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M].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03)
[2]郑吉昌:国际服务贸易.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05)
[3]赵永宁:浅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1,(8):182-183
[4]马牧云: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02,(9):19-29
[5]张蕴如:中国服务业的开放度与竞争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2,(4):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