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准扶贫工作自评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5〕15号),确保到2020年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制定本方案。
第一章 贫困户脱贫销号实施方案
一、脱贫计划
2016年我县仍有贫困人口24386人。计划 2016年脱贫6700人;2017年脱贫6500人;2018年脱贫6500人;2019 年脱贫4686人;2020年对前四年脱贫人口进行巩固提升,确保真脱贫。
二、脱贫标准
围绕国家“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总体目标,设置“八有一超”贫困户脱贫指标。“八有”指有稳固住房,有饮用水,有电用,有路通自然村,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有电视看,有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一超”指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三、脱贫认定程序
按照县级制定脱贫计划、入户认定、村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县级审定公告等程序对贫困户认定脱贫销号。
(一)制定实施年度脱贫计划。每年年初,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全区整体脱贫计划,采取倒逼方式制定我县年度脱贫计划,明确年度脱贫对象。对列入年度脱贫的贫困户进行重点扶持。
(二)入户认定。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乡镇人民政府组成验收工作队,队员由县、乡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责任人组成,每组两人以上。按照自治区制定的贫困户脱贫标准,每年年底对年度计划脱贫户进行入户认定。达到脱贫标准的,验收工作队员填写《贫困户脱贫“双认定”验收表》(详见附件 1 ),户主和验收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双方签名确认。完成入户认定后,工作队员将《贫困户脱贫“双认定”验收表》交村民委员会。
(三)村评议公示。召开村民大会对年度脱贫户进行民主评议,提出年度脱贫初步名单,在自然村(屯)、村民小组等村民活动较集中地方进行第一次公示(详见附件2 )。公示期内,村民有异议的,通过村委会或直接向乡镇人民政府反映,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工作队员进行调查复核。经公示无异议后在《贫困户脱贫“双认定”验收表》中填写村委会审议意见。初步名单和《贫困户脱贫“双认定”验收表》报乡镇人民政府。
(四)乡镇审核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报送的初步名单,对照《贫困户脱贫“双认定”验收表》逐项内容进行审核,并填写乡(镇)审核意见。脱贫名单在各行政村村民活动较集中地方进行第二次公示(详见附件 3 )。公示期内,村民如有异议可向乡镇人民政府反映,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工作队员进行调查复核。公示无异议后的名单提交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五)县级审定。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按照自治区制定的贫困户脱贫销号标准,对各乡镇报送的《贫困户脱贫“双认定”验收表》进行审定。脱贫户名单报自治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
(六)公告。经审批确定为脱贫户的,在行政村公告(详见附件4 )。县扶贫部门组织各乡镇相关工作人员,根据认定的脱贫户名单更新扶贫信息管理系统相关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贫困户脱贫档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贫困户脱贫销号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好计划安排,提供资金人力保障,确保贫困户脱贫认定工作顺利开展。
(二)规范操作程序。严格按照贫困户脱贫销号认定标准开展脱贫认定工作。严格工作程序,不得合并步骤,不得简化程序,不得以任何方式伪造、纂改数据,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接受监督。
(三)加强督查指导。县委、县政府督查室以及县扶贫办按照“谁认定、谁审核、谁负责” 的工作原则,对贫困户脱贫销号进行督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对脱贫户开展抽查,聘请第三方对贫困户脱贫进行评估。发现问题要责成相关部门坚决予以及时整改,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导致工作滞后的要严肃追责。
(四)实行一年跟踪观察。脱贫户脱贫后跟踪观察一年,继续按照扶贫政策给予扶持,达到稳定脱贫作销号处理,不再享受扶持政策。
附件 1
贫困户脱贫“双认定”验收表
县(市、区) 乡(镇) 村 屯 户主: 脱贫年度: 年
序号
脱贫指标
目标值
认定情况
1
有稳固住房
有砖混或砖木或土木或木制结构的安全稳固住房,人均 13 平方米以上。
2
有饮用水
通过打井、水窖、引用山泉水、自来水等方式解决饮水问题。
3
有电用
家庭用电接入农村电网,并正常供电。
4
有路通自然村
贫困户所在的自然村(屯)通道路。
5
有义务教育保障
适龄未成年人能接受义务教育,没有因贫辍学学生
6
有医疗保障
家庭成员均纳入新农合等医疗救助保障体系。
7
有电视看
家庭有电视机。
8
此项
只要
有1
小项
达到
即可
有收入来源
(有劳动能
力的家庭)
人均 0.5 亩以上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或经济作物或林果,或有稳定的土地出租收入,或有劳务输出稳定收入,或拥有一项以上稳定收入的主业。
9
有最低生活
保障(无劳动能力家庭)
无劳动能力的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兜底。
10
年人均纯收入
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2010年2300元不变价)
双
认
定
意
见
经验收认定,该户达到“八有一超”标准,可认定为脱贫户,跟踪观察一年。
户主签名: 帮扶人签名: 验收人签名(两人以上):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村委会 审议意见
审议人签名: 村委会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意见
审议人签名: 乡(镇)人民政府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意见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盖章:
年 月 日
说明:1. 在脱贫认定栏中填“达标”或“不达标” ,指标项均达标即可认定为脱贫户。
2. 此表一式四份,县(市、区)扶贫办、村委会、脱贫户、帮扶责任人各执一份。
3. 由县扶贫办将脱贫农户信息录入建档立卡信息系统。
4. 户主签名一栏原则上由户主本人或者由18岁以上家庭主要成员签名或按手印。各项脱贫指标均已达到脱贫标准,因户主
不配合或者长期在外无法签名的,可由村民小组证明、村委会研究认定脱贫,并在双认定栏注明。
5.验收认定由县级扶贫部门组织,乡(镇)人民政府具体实施,工作队人员由县、乡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组成,每组两人以
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印制
附件2
脱贫户名单第一次公示
根据自治区贫困户脱贫标准,经入户认定,本村有 户( 人)符合脱贫标准,拟为 年脱贫户,现予以公示(名单附后)。如有异议,请在3日内向本村委会或乡(镇)人民政府反映。
监督值班电话:
附件:脱贫户第一次公示名单
村民委员会(盖章)
年 月 日
说明:此公示县(市、区)扶贫办、乡(镇)人民政府、行政村各存一份。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印制
附件
脱贫户第一次公示名单
县(市、区) 乡(镇) 村 脱贫年度:______年
序号
村民小组
户主姓名
家庭人口数
序号
村民小组
户主姓名
家庭人口数
村民委员会
年 月 日
说明:此表县(市、区)扶贫办、乡镇人民政府、行政村各存一份。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印制
附件3
脱贫户名单第二次公示
根据自治区贫困户脱贫标准,经入户认定, 村有 户( 人)符合脱贫标准,拟为 年脱贫户,现予以公示(名单附后)。如有异议,请在3 日内向本乡(镇)人民政府反映。
监督值班电话:
附件:脱贫户第二次公示名单
乡(镇)人民政府(盖章)
年 月 日
说明:此公示县(市、区)扶贫办、乡(镇)人民政府、行政村各存一份。
附件
脱贫户第二次公示名单
县(市、区) 乡(镇) 村 脱贫年度:______年
序号
村民小组
户主姓名
家庭人口数
序号
村民小组
户主姓名
家庭人口数
_____ 乡(镇)人民政府(盖章)
年 月 日
说明:此表县(市、区)扶贫办、乡镇人民政府、行政村各存一份。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印制
附件4
脱贫户名单公告
根据自治区贫困户脱贫标准,经入户认定,公示无异议,审批 村有 户( 人)符合脱贫标准,确定为 年脱贫户,现予以公告(名单附后)。
附件:脱贫户公告名单
县扶贫办(盖章)
年 月 日
说明:此公示县(市、区)扶贫办、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各存一份。
附件
脱贫户公告名单
县(市、区) 乡(镇) 村 脱贫年度:______年(上半年/下半年)
序号
村民小组
户主姓名
家庭人口数
序号
村民小组
户主姓名
家庭人口数
________县扶贫办(盖章)
年 月 日
说明:此表县(市、区)扶贫办、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各存一份。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印制
第二章 贫困村脱贫摘帽
一、脱贫计划
2016—2020年,全县31个贫困村分四批脱贫,每年7个以上贫困村脱贫摘帽。计划2016年平乐镇的长滩、六合、桃林;桥亭乡的六冲;青龙乡的大刚;沙子镇的保安;源头镇的古营7个贫困村脱贫摘帽。2017年平乐镇的湖塘、高埠;阳安乡的善福;二塘镇的大展、大水;大发乡的四冲;同安镇的平山、妙贝;源头镇的义洞9个贫困村脱贫摘帽。2018年桥亭乡的上堡;张家镇的水山;大发瑶族乡的塘冲、黄龙、广运;青龙乡的平西;源头镇的兰洞、金井8个贫困村脱贫摘帽。2019年沙子镇的保和;桥亭乡的平石;张家镇的老埠;源头镇的启善;同安镇的旺塘;二塘镇的新华;阳安乡的双合7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二、脱贫标准
按照“一低四有四通三解决”的标准执行。“一低”指脱贫村贫困发生率低于(等于)国家对贫困村脱贫要求的贫困发生率;“四有”指有合作组织,有特色优势产业,有村公共服务设施(场所),有好的领导班子;“ 四通”指通硬化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网络宽带;“三解决”指解决饮水问题,解决贫困户无房或危房问题,基本解决贫困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问题。
三、认定程序
按照县扶贫办制定脱贫计划、村申请、乡镇自评、县审核公示、市审定、县公告等程序对贫困村认定脱贫。
(一)制定实施年度脱贫计划。县扶贫办根据全区贫困村脱贫摘帽计划,采取倒逼的方式制定我县贫困村年度脱贫计划,报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对列入年度脱贫计划的贫困村进行重点扶持。
(二)村申请。对照自治区制定的贫困村脱贫标准,每年底由贫困村提出脱贫申请,填写《贫困村脱贫摘帽认定表》(详见附件5 )中申请意见。
(三)乡镇自评。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乡(镇)人民政府组成验收工作队,对列入年度脱贫计划的贫困村逐项指标进行脱贫自评,填写《贫困村脱贫摘帽认定表》和自评意见,形成脱贫报告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四)县审核公示。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照贫困村脱贫标准,入村逐项调查核实无误后,在拟脱贫村的村委公示(详见附件 6 ),公示无异议后,在《贫困村脱贫摘帽认定表》中填写初审意见,形成贫困村脱贫报告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五)市审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贫困村脱贫摘帽认定表》进行逐项核实,审定脱贫村,形成贫困村脱贫报告,连同《贫困村脱贫摘帽认定表》,报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脱贫村的村委进行公告(详见附件7 )。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贫困村脱贫摘帽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好计划安排,提供资金、人力保障,确保贫困村脱贫摘帽工作顺利开展。
(二)规范操作程序。严格按照贫困村脱贫标准、程序开展脱贫认定工作。严格工作程序,不得合并步骤,不得简化程序,不得以任何方式伪造、纂改数据,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接受监督。
(三)加强督查指导。县委、县政府督查室以及县扶贫办按照谁认定、谁审核、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对贫困村脱贫摘帽进行督查。
(四)实行脱贫不减扶持政策。贫困村脱贫摘帽后,2020年底前保持扶持政策不变。
附件5
贫困村脱贫摘帽认定表
______市_______县(市、区)_______乡(镇)_______村 贫困村类别:_______
序号
指标
目标值
脱贫认定
1
贫困发生率
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 5%。
本村贫困发生率____% ;达标,
未达标。
2
通硬化路
行政村通硬化(沥青/水泥)路。
达标,未达标。
3
解决饮水
通过打井、引用山泉水、自来水、水窖(水柜)等方式,95%以上农户解决饮水问题。
未解决饮水问题的_____户;
达标,未达标。
4
解决农户
住房问题
95%以上农户有稳固住房。
未解决住房问题的_ ___ 户;达标,未达标。
5
通电
95%以上农户用上电。
未通电的__户;达标,未达标。
6
有公共服务设施
行政村有办公场所、公共服务设施。
达标,未达标。
7
通广播电视
所有自然村(屯)通广播电视。
未覆盖广播电视信号的村 (屯)____个;达标,未达标。
8
通网络宽带。
贫困村通网络宽带。
达标,未达标。
9
基本解决贫困户医疗保障
贫困户基本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达标,未达标。
10
有合作组织
有 1 个(含)以上合作组织
有合作组织_______个;达标,未达标。
11
有特色优势产业
有 1 项(含)以上特色优势产业。
有特色优势产业_______
项;达标,未达标。
12
有好的班子
村“两委”班子能较好地履行职责,坚决贯彻民主制度,能履行村“两委”工作制度。
村“两委”班子能较好地履行职责,坚决贯彻民主制度,能履行村“两委”工作制度;达标,未达标。
村申请
意见
对照自治区制定的贫困村脱贫标准,本村各项指标均达到脱贫标准,特申请为 年脱贫村。
负责人签名: 村民委员会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乡自评
意见
对照自治区制定的贫困村脱贫出列标准,经自评,村各项指标均达到脱贫标准。可认定 村 年脱贫摘帽。
负责人签名: 乡(镇)人民政府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县审核
意见
负责人签名: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市审定
意见
负责人签名: 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说明:1.贫困村类别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
2.指标项均达标即可认定为脱贫村。
3.此表一式三份,县(市、区)扶贫办、乡(镇)人民政府、贫困村各执一份。
4.由县扶贫办将脱贫村信息录入建档立卡信息系统。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印制
附件6
贫困村脱贫公示
根据自治区制定的脱贫村脱贫标准,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成工作组入村调查、摸底核实, 村在贫困发生率、公共服务设施等 12 项指标均达到脱贫标准,拟向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申报该村为 年脱贫村,现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在 5日内向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反映。
监督值班电话: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年 月 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印制
附件7
贫困村脱贫公告
2020年开展消费扶贫的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参与、互利共赢原则,切实解决我县贫困地区产品销路窄、组织化程度低、增产不增收等突出问题,促进我县贫困地区农产品与x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促进贫困地区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促进贫困地区生产好产品、打造硬品牌及全国驰名品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形成可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深入挖掘我县特色农产品品种资源,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区域布局,做大做强产业规模。鼓励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企业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等模式,在建档立卡户所在贫困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增强农产品持续供给能力。落实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扶持贫困地区提升农产品储藏保鲜、分拣分级等能力,提高贫困地区农产品初加工率。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形成稳定、可持续互利共赢的消费扶贫长效机制。
二、总体目标
多渠道拓宽我县农产品进京销售渠道,支持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与贫困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组织我县农产品直供直销x市场,推动消费扶贫。
一是在x区建设x县农特产品体验店和电商服务中心,形成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购销机制,组织我县农产品定向直购直销x市的学校、医院、机关食堂、社区等,逐步形成稳固的营销网络。二是通过宣传、包装、品牌培育等多种方式,发挥贫困村产品原产地、品种全、货源新等独特优势,做好农产品精包装和品牌设计,开展消费扶贫展销活动,展示推介我县农产品特色,扩大影响力、知名度。三是立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市场面广、竞争力强、品牌效应足的优势。充分发挥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捆绑带动销售贫困群众农产品。依托龙头企业,集中对农副产品进行精深加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提升农村产品附加值。
三、主要形式
消费扶贫是社会力量参与支持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支持对象,以购买贫困群众农特产品为主要手段,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脱贫链,加强政策驱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消费扶贫方式,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具体做法如下:
(一)商场超市直销。广泛开展“买产品、献爱心、促脱贫”消费扶贫活动,在xx区及相关区县的超市商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开设我县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公益专区、专柜,方便消费者随时随地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奉献爱心。鼓励x各大餐饮协会等社会组织优先购买我县贫困地区农特产品。
(二)开展“四进”对接承销活动。政府牵头搭建我县和xx区的机关、学校、医院和企事业单位食堂与我县农产品供需对接平台,鼓励引导其选用我县贫的农产品、畜产品,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定向采购合作机制,促成双方合作意向,实现对接签约。
(三)龙头企业带销。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企业与贫困户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由项目实施单位协调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专业合作社对一家一户贫困家庭的产品进行收集、分级、包装、检测、品牌设计、商标注册,通过企业自身营销渠道实现农产品、畜产品与市场需求方的精准对接,实现保值增值。完善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销售利润分成比例,维护双方权益,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四)电子商务营销。整合我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电商扶贫资源,支持发展“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直采直销模式,积极推销贫困村特色产品。借助我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所搭建的电商平台,发挥xx区和我县内各大农产品销售平台及京东扶贫馆等电商平台的作用,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规模。发生较大规模农产品滞销卖难时,及时推动电商企业开展农产品应急促销。
(五)帮扶单位助销。包村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干部对所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需求进行摸底,发挥帮扶队伍思路宽、交际广、渠道多的优势,为帮扶对象产品进行代言,开展熟人销售,向朋友圈、亲朋好友推荐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树立
“买贫困地区产品,献扶贫济困爱心”理念,鼓励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带头消费帮扶村、贫困户产品。
四、项目支持方式和资金安排
(一)支持在x市x区建设x县农特产品体验店和电商运营中心,农特产品体验店面积不小于xxx平米,电商运营中心和办公场所面积不小于xxx平米。补贴中标企业场地租赁、店面装修费用。按照xx%的比例补贴企业场地租赁费、最高不超过xxx万元;按xx%的比例补贴装修费用、最高不超过xx万元。该板块剩余资金用于支持农产品深加工设备板块补贴。
(二)支持中标企业对x县农特产品体验店和电商运营中心、x县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推广以及包装设计、品牌培育等工作,按照企业实际支出予以补贴,最高不超过xx万元。该板块剩余资金用于支持农产品深加工设备板块补贴。
(三)支持农产品深加工设备补贴。为了保证贫困户的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后能够进入x市场,对项目实施单位现有农产品加工设备进行技术更新,购进先进加工设备,对贫困户的农产品进行精加工。设备补贴以收购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产品数量给予补贴,补贴金额为xxx万元。补贴标准为收购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产品交易金额的xx%,即收购农产品总金额在xxxx万元以上,项目实施企业要与xxxx户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采购合同,收购价格要高于市场价格的xx%以上,项目实施单位要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收购合同。
(四)项目资金支持比例原则上按上述规定执行,因项目需要确需调整的,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后方可调整。项目补贴资金第一年用东西部消费扶贫项目资金支出,以后年度由项目实施(中标)单位承担,项目实施年限不得低于三年。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x市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文件要求使用,项目资金应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择优确定承办企业或单位。项目资金应按合同约定及时拨付中标企业,与承办企业签署协议后,在确定企业已开工建设并确保资金安全情况下,首期预拨资金不低于xx%,其余资金按照项目进度予以拨付,在项目完工并验收通过后全额拨付。
(五)项目承办企业收到资金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并严格按照规定使用资金,不得用于人员工资和生活费用。自觉接受商务、财政、扶贫、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项目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专项资金日常监督、检查,密切跟踪项目进展,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和资金管理等存在的问题。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开展绩效自评,绩效评价的重点是项目建设实施情况、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相关制度和措施、目标完成程度和效果及项目资金管理情况等。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xxxx年x月-x月)
x.完成《x县关于开展消费扶贫的实施方案》的制定,指导消费扶贫工作按工作计划有序开展。
x.《x县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后,完成《x县东西部扶贫协作xxxx年消费扶贫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提交上级审核。
(二)实施阶段(xxxx年x月-xx月)
《x县东西部扶贫协作xxxx年消费扶贫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经上级部门审核通过后,启动消费扶贫项目招投标工作,确定具体实施消费扶贫项目的企业。项目实施单位要求:一是近年来曾与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大量购销合同带动贫困户增收,并有营销实绩的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优先;二是在x已形成销售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产品营销体系的以上企业优先;三是形成电商网络营销体系且销售本县农产品业绩突出的企业优先。项目承办企业必须按照方案要求完成项目建设。
(三)总结验收阶段(xxxx年xx月--xx月)
项目完工后,由项目承办企业提出验收申请,县商务局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消费扶贫项目及时进行验收。项目验收合格后,将验收报告、资金审计报告报县主管领导审阅后存档。中标实施企业要建立消费扶贫工作台帐,做到补贴资金使用有理有据,账目清晰;与项目达成合作的贫困户收益可统计、可量化、可考核;同时总结工作经验,查找不足,有针对性地完善健全消费扶贫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消费扶贫成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是消费扶贫项目的责任主体,要充分发挥县直各部门、乡村两级干部和帮扶队伍的作用,组织实施好消费扶贫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实落细。要把消费扶贫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营销活动,做好农产品认定、推荐工作,实行产品名录制度,保证产品质量,积极参加各类营销活动。
(二)强化政策支持。落实好县财政局、商务局和扶贫办的各项补贴优惠政策,按照《x市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时向贫困户和企业兑现补贴。在贫困地区产品深加工企业基础设施、上行物流交通运输、线上线下进店销售门槛等环节,给予政策性扶持和引导。
(三)培育优质品牌。鼓励县内外农业品牌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在我县贫困地区建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或设立分支机构,引进先进技术和品牌资源,推广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开展订单式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用好地理标志产品、有机产品认证、原产地品牌建设与保护等相关政策,对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认证在费用上给予一定减免,引导和支持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打造贫困地区名特优产品区域品牌。
关键词:独立学院;困难学生;对策研究
一、独立学院贫困生认定现状与问题
(一)生源地差异,认定标准不一
中国地域广大,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与消费水平存在差异,贫困标准不一致。不一样的经济发展程度导致各地的贫困生认定出现“你富,你贫;我穷,我富”的现象,经济水平高地区的人拿着贫困证明,享受着政府优待政策,而低收入者却无法得到政府给予的资助,从而影响了贫困资助的认定公平性、合理性。
(二)高校性质差异,评判尺度不明确
高校性质不同,学费标准不同,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对困难生界定的标准也不一样。例如独立学院收费门槛较高,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优越,而公立大学的学费低,大部分的贫困生贫困程度高,不一样的“贫困”标准,导致了不一样的评判尺度,让认定体系遗留了一个漏洞。
(三)认证材料失真,缺乏证明真实度
依据我院实地数据报告研究分析,得出贫困生认定的统计信息存在缺乏真实性的问题。而出现材料失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从客观上看,高校往往对拥有生源地政府证明的学生来者不拒,而将一些真实贫困,却拿不到政府直接证明的学子拒之门外,忽略了对其真实生活状况的考察。此外审核时注重政府部门的印章,生源地民政部门或父母所在单位的贫困证明,而不实际反映生活状况,导致材料失真。
从主观上看,由于缺乏主观的诚信教育,申报人诚信缺失,申请目的不纯,当国家资助力度加大时,一些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看到其中“好处”,想尽一切办法加入贫困生行列,从而出现“假贫困生盛行,真贫困生消逝”的现象。
(四)缺乏动态依据,注重形式化
依据数据统计,贫困生认定中存在缺乏动态跟进的问题,即贫困生在随时间的推移中,他的性质和贫困程度在发生变化。贫困生的家庭状况在发生变化,贫困程度也在随之改变,针对不同贫困等级的贫困生,应采取不同程度的帮扶力度,否则将导致认证体系缺乏时效性。
二、独立学院处理贫困生认定问题对策
(一)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测评体系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学生首先要进行自评,依托信息化系统,填写家庭经济情况等指标。然后进行他评,学校的辅导员对学生的综合行为进行测评,同学对其消费反馈进行民主评议。三方面的测评后根据测评体系,得出申请者的量化测评分数,进行贫困等级的认定。
2、依据信息化系统。量化的测评体系,必须建立信息化系统来处理搜集的数据,科学的管理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档案。这样才能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客观、科学、合理地认定,提高工作的准确度。做到“因人而助”将贫困生资助工作做到实处。
(二)建立约束监督机制,严格资格审核
在学生方面,注重诚信教育,建立学生的信用档案,并对此进行动态管理,将学生信用等级同毕业优选相连,提高申报信息的真实性。
在学校方面,我院采取了奥蓝系统测评,了解贫困生详细的经济条件,家庭背景;通过民主测评,辅导员及系部审核,更进一步的确保信息的严谨,审核的严格。
政府方面,要建立举证问责机制,建立科学的监管体系,政府要做到在盖印前准确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做到‘谁举证谁负责’严把材料审核的门。
(三)创建学生资助团队
以我院为例,为了深入贫困生的生活,成立了一支“小资菌”学生团队。在认定工作中“小资菌”成员实地深入宿舍,了解贫困生情况,开展问卷调查,对贫困生进行动态跟踪,了解学生的经济生活水平、健康状况,更真实全面的掌握学生经济情况,进一步核实贫困生认定,为学院做好精准资助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辅助。针对认定中的“诚信度”问题,“小资菌”团队集中开展了学生资助诚信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培养“有事业心、有敬业精神、有职业素养、有专业品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构建大学生诚信感恩教育体系,推动资助工作持续发展。
(四)创新资助工作机制,增强认定标准的综合性
针对不同情况,在经济和精神中展开针对性帮扶。例如贫困生评定指标既要与居民月收入水平和学生月基本消费量相连,也要兼顾学生本人,家庭,学校三方面,同时考虑城乡生源地的差距,做到分层次分专业的相对统一标准。在传统的“经济”认定中应加入“精神”贫困认定,重视心理扶贫,增加勤工俭学等方式来避免其消极心理。跟踪贫困生的生活日常,及时变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建党等级,对弄虚作假或产生变动的学生增加或取消其资助资格,增加认证的准确性,减少虚假信息的产生。
国家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独立学院学生受益其中,独立学院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正是体现了教育公平性,而独立学院又有其特殊性,许多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针对具体工作研究制定新的体系。公平的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是资助体系的基础和关键,确保真正贫困需要帮助的学生们得到资助。采用新的量化测评指标体系,有助于保证贫困生评定工作的客观、公正,有助于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战胜困难,成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李源泉,徐伟.SWOT分析法的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探析[J]《江苏资助育人研究》第4版,2013:082-088.
关键词:多视角;职业院校;核心能力;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C-0006-05
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政策的深入实施,对职教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发展迎来重大机遇,也面临更高要求。培养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和一线管理者是现代职业院校的重要任务。作为现代职教体系大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师,只有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和综合素养,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职业院校教师核心能力的内涵解读
职业院校教师是指从事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教师,职业教育突出特点是强调教育目标的“职业性”、育人标准的“社会性”、技术要求的“应用性”,职业教育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能力,一是指教师履行教师职责所具备的一种适应能力,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攒并表现出来的专项能力,以及教从事本职工作所需的一种潜在基本素质[1];二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学习研究与创新实践等形成的一种新的职业素养。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能力是多元的。本课题从多视角审视研究职业院校教师核心能力问题,通过课题研究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要想适应本职工作,首先得具备教育教学最基本的能力。课堂教学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上好一节课,教师的基本能力是关键,优秀的教学设计是基础,教师课堂的驾驭能力,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教师的业务功底(含知识与技能)等同样重要。课堂教学充满知识性、智慧性、启迪性,教师的基本能力是教学魅力的体现。
未来工业,具有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等特征,要求企业对员工拥有系统化的思维、跨学科复合化素质、信息化素养,这些要求也给职业教育带来四点启示:一是要确立面向未来多方面素质发展的培养目标;二是打破学科界限的专业设置,形成以职业群为主体的院系组织方式;三是未来工业对员工的个性创新能力提出了要求,未来的教育变革应加强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实现教育内容的选择性;四是面对信息化素养的需求,需要加强数字化教育,为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就迫切需要职业院校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与时俱进更新知识。
(二)课改实施能力
职业院校实施课程改革以来,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近年来,通过各类教学大赛,如:教学设计大赛、教学信息化大赛、课堂教学大赛、说课大赛、微课大赛等引导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通过出国培训、国培、省培、市培及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课改实施能力。课程改革的形式是多样的,如:课堂教学主体的改革,转变师生角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教师“一言堂”和“黑板上开机器”的现象,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念,通过小组学习、项目实施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操能力、创新能力。
探索项目教学、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探索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关注学生协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分析、整理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能力
大数据时代,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实施教育质量工程的核心所在。信息技术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核心能力之一,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力,如: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的获取能力、信息技术的编辑与创造能力、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能力、信息技术的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的协作能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分析、教学评价的能力,教育教学信息、传播与交流的能力)。
信息化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能够把信息技术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工作,开发制作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的微课程资源(含MOOCS资源)和精品课程资源。二是加强自身信息技术业务水平的提升训练,能将信息技术手段熟练运用到教学的全过程,发挥网络平台及其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四)教科研能力
教科研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学习、研究、实践、总结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一种创新能力。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使其达到一定的深度、厚度、宽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逐渐向“现代工匠”位移。目前职业院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科技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奖申报等能力,从事教学工作的实践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专业基础与研修能力,开发应用型产品或与企业团队合作进行企业生产技术改造以及新产品的研发,这些是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升华。一个人要想在科研的道路有所成就,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因为忙而没有时间学习,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学习是基础,实践是保障。教科研能力不是简单传统的教育能力,而是在实践基础上超越、升华而逐步形成的。[2]
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实现与时俱进,实现跨越发展,必须丰富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培养会动脑会用脑的学生,新时代需要的是学习型、研究型、发展型的教师。
(五)创新能力
创新无处不在,无事不能,无人例外。马克思说,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的自由与解放,人的自由与解放也是创新的最高境界。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为现代企业服务的劳动者和管理者,企业用人标准对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正是因为来自企业和市场的“倒逼”,让职业院校意识到了开展创新教育的紧迫和必要,为适应新形势、新需求,主动服务区域经济,致力探索创新教育新模式,职业院校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论指引下,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广大教师应当不遗余力地探索、研究适合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体系。提升职业院校创新教育效果、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以“创新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为特色,新老结合为常规,提高素质为核心”,培养专兼结合的创新教师梯队。
二、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核心能力的现实意义
现代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走上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快车道,快速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核心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一)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核心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德国“工业4.0”促使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由此引发产业升级和生产要素转移步伐加快,对人类现有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经济发展的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4]“中国制造2025”“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
面对当前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陈宝生部长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会上提出要让职业教育香起来、亮起来、忙起来、强起来、活起来、特起来的要求和期望。今年陈宝生部长又提出了“五个化”的意见: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化,二是教育对象群体多元化,三是社会需求多样化,四是全民学习终身化,五是发展环境国际化。教育在服务功能、对象、需求等方面,前所未有地被加强和延伸。作为职业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们要切实增强创新发展意识,把教育创新发展作为迎接时代挑战、回应人民期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核心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社会对劳动力学历层次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中等职业学校转型升级,从专业设置、教师发展、管理模式等方面及早谋划学校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经济转型升级带动了教育的转型升级,现代竞争关键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拥有了市场。“十三五”期间,各地职业院校都做出重要战略发展规划,稳定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升质量,推动院校全面达标,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的办学层次,提高中职学生的学历层次。
家长让孩子选择职业教育,目的主要两个:一是学到一技之长,力争走升学之路,将来在社会有立足之本;二是学习做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自信,将来更好融入社会。这两点职业学校都需要改革创新,一是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有效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结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结合;二是加强学校管理,强化德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为进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才技术发展需求,培养“工匠型”中高级技术人才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提升教师核心能力已成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的重点工作。因此,快速提升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核心能力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关键是课程的建设,而课程改革的瓶颈一直都是教师,课程改革永远在路上,新课改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赋予了新的内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从世界课程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还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及教师的实际,进入课程实施阶段,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拥有一支双师素质高、基础能力强、业务功底深、信息技术水平高、创新精神好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才能在职业院校最终落地落实。
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需要一支有核心能力的师资队伍,没有教师参与的教育不成为教育,没有核心能力的教师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师。[5]教师核心能力决定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决定教育质量。因此,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当务之急就是要快速提升教师的核心能力,这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核心能力的策略思考
近年来,课题组不断探索实现教师核心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现代化发展的策略,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特色发展,整体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必经之路。
(一)完善师资培养的机制体制
为确保职业院校教师核心能力培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及师资培养的执行力,必须要健全管理体制。一是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教师发展领导小组,成立教师发展学校,下设各类学术研究委员会,强化校级层面的管理,实行“三到位”,即领导到位、责任到位、经费到位,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教师核心能力发展有序推进。二是教师要制订个人专业成长规划。每个教师都要有长期、中期、短期各个阶段专业发展的规划,包括教师对专业发展目标和预计成就的设想,对专业发展方向和工作岗位的选择,对专业素养各部分内容和各成长阶段目标的设计。学校要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根据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采取相应措施,帮助教师顺利实现个人发展规划。
(二)建立健全教师的多元评价体系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职业院校教师的基本状况存在差异,目前职业院校教师核心能力评价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各个院校评价教师核心能力的侧重点并不相同,更多的是以教师参加各类大赛,如:技能大赛、两课评比、微课大赛、信息化大赛的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核心能力,忽视了教师对学生在校其他学业成果的教学指导作用。教育是一T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科学需要求真,艺术需要创造[6]。因此,一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引导教师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让教师能潜心教书育人,让每一位教师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安安静静教书,踏踏实实做人,不浮躁,不折腾,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抓铁有痕,掷地有声,大力弘扬吃苦奉献精神,勇于创新。二是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根据教师核心能力的要素,构建科学、规范、系统的多元的教师核心能力的评价标准,探索实行学校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和企业评教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充分激发教师的各项潜能,让每位老师都有出彩的机会,让每位老师都能出彩。
(三)搭建各教师的成长平台
搭建教师多元成长平台,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培训,注重培训的“自主性”“参与性”“情境性”和“创新性”,提升教师能力的深度、宽度和广度。一是以“发展”为中心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主要对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教学改革实施能力、教师教学基本技能、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等开展相应培训。利用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的各类培训的机会,聘请院校专家、行业企业资深技术骨干为教师开设讲座、学术沙龙,帮助教师提高水平。二是以“问题”为中心对教师进行分类培训。主要对新教师教学能力达标工程、骨干教师能力专项提升等开展相应培训。以“师徒结对”的形式,为每位新教师一对一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结对,帮助新教师尽快实现角色转换,使他们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于骨干教师通过搭建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等平台,重点帮助他们解决教育教学中一些关键问题,促进他们快速成长。此外,每年安排不少于20%的专任专业教师下企业强化1-2个月的实践锻炼。组建双创教师团队,在省内外开展研讨交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院校双创教育模式与途径,为我国职业院校双创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模式。
(四)加强校企师培合作的深度融合
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就是为经济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之一,职业院校必须树立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思想,以培养经济领域急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一是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和技能操作的融通学习,让所有专业教师“理实”兼修。教师的专业教学内容、项目来源要与企业的工作内容、加工项目接轨,校企合作平台是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核心能力重要平台。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师培训、锻炼机制,通过搭建有效的“企业育师”平台,保障职业院校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技能永远保持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保证教师掌握实践技能及时更新,具有前沿性和时效性。二是要大力引入企业导师。引进企业专门人才和能工巧匠走进课堂作为学生导师,采取定期走进企业、参观访问、跟岗见习、工学交替、专题研讨、主题班会等形式,与校内师生一起分享产业发展前景、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发展蓝图,帮助教师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标准、增强工程经验,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
(五)营造校园浓郁的学术氛围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教师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教科研活动主要包括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科研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奖申报等,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一是要建立机制。教育科研的高效运行需要有完善的机构组织和规范的制度管理作为支撑。要将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目标,安排专人主抓,配备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参与研究,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二是要营造氛围。将科研成果与评先评优、职称申报、骨干申报等挂钩,加大培养科研骨干及学术带头人的力度。定期组织教师教科研成果汇报会、交流会,向校内外同行展示研究成果,增加教师的被认可度,增加教师自豪感。三是要组建团队。包括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等,必须采用“抱团取暖”的方式,建立教师学术成长的梯队。通过团队形式且不断调整“学术团队”的结构组成,以开展发现教育为抓手,教师发展中心为平台,开设各类学术沙龙,学术专家专题报告,各类骨干分享科研学术的成功经验,把职业院校打造成教师科研攻坚发展的沃土。
参考文献:
[1]闫智勇,周志刚.职业教育领域师生间专业能力共生发展机制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17).
[2]许龙成,张培.基于创业教育的高职教师核心能力的培养[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3]王敏.专业化教师的核心能力图谱探析[J].小作家选刊,2014(2).
[4]刘川生.新形势下教师核心能力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0).
[5]陈亚军.高职院校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7(2).
[6]姚月霞.民办高职教师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