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范文第1篇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目前,很多学生普遍反映他们不愿学地理的原因:一方面它现在不是高考科目;而更为关键的另一方面则在于地理课没有将知识与趣味很好地结合起来,学习起来枯燥无味、缺乏生机。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增强地理知识与地理趣味的有机结合,而地理视听教学手段的运用为这种结合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地理视听教学由于其表现形式多样,表现手法新颖,表现情节、细节生动,极富趣味性,而且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原来比较抽象枯燥的地理事象,学起来不感到空洞乏味,有效防止了单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循环,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趣味。因此,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忱,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进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讲自然带这一节课时,讲授新课前先放一段景观录像——非洲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和亚欧大陆上的温带草原景观。非洲草原上点缀着散生的乔木,时有斑马、长颈鹿、羚羊等出没于草原中;而亚欧大陆的草原景观呈现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象。视听教学改变和增加了对学生感官的刺激信号,依托学生好奇与求知的心理特征产生一种探求和向往的激情。为什么不同的地区景观不同,同是草原而为什么又呈现各异的景观呢?使调动情趣和引发思维融为一体,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有利于培养学生智能的开发

我们都知道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经过大脑的思维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将理性认识作用于感性认识的不断往复循环中,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中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大量感性材料的积累,人的理性认识就不会升华和提高,人的智能就不会得到充分开发。传统地理教学手段,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只能利用文字和地图及一些简单的教具阐明地理科学内容,缺少大量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情材料加以佐证,给学习掌握和理解地理知识带来了难度。而地理视听教学则由于其形象鲜明、典型、动画造型逼真,使其内容具体直观,描写生动易懂,极富表现力。它既可以提供大量文字材料所无法达到的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象的时空运行和分布特征,又可以传播大量文字材料无法实现的科学信息。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使学生勤于思考,达到启迪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智能开发的目的。

比如,在讲“火山”之前,先放一段火山爆发时的奇景:乱石飞天、浓烟滚滚,十分壮观。学生就会见其形、生其疑、发其思、追其源、探其果。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分布有规律吗?火山爆发时毁坏家园,造成人员伤亡,那么,它只有其害而无益吗?等等。另外,地理视听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左右大脑的协调发展。人的大脑由左右两个不同功能的半脑组成。左脑主管语言处理,进行抽象思维、集中思维和分析思维;右脑主管表象处理,进行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视听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两个半脑的综合开发,克服了传统教学普遍存在的只重左脑的片面性,从而全面合理、充分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智能。

3.有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提高

地理科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是探求自然事象和人文事象空间分布、组合和运用规律的一门跨学科领域和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因此,需要学生理解、掌握和记忆的一些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很多,学生们常常为熟记这些抽象、枯燥、纷繁的地理名称、地理概念、地理常数、地理特征而苦恼,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好地理的诀窍就是死记硬背,可见,提高学生地理记忆能力的重要性。地理视听教学由于其新颖、多样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并以其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眼看、耳听、脑动等多种感官共同运作,因此,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据心理学研究,对信息的储存来说,单纯朗读能识记10%,单纯听到能识记20%,单纯看到能识记30%,可见,视觉对人接受信息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而视听结合能达到65%。由此可见,地理视听教学,在提高学生记忆能力方面的作用非常之大,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二、视听教学与地理教学手段现代化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既涉及到复杂的自然事象又包含着纷繁的人文现象,特别是许多地理事象存在于遥远的地方和广阔的空间,发生于久远的年代和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地理对象的这种复杂性、抽象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上的间接性,使人们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或一一直接进行观察,这就给教师传授地理知识和学生认识、理解及掌握地理知识带来了很多困难。如何解决地理教学中这对教与学的矛盾,一直是地理教师不断追求和探索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目前总的来讲地理教学基本上仍然停留在粉笔、挂图加课本的这种传统教学手段上,并未使这对矛盾获得根本的解决。

然而,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工业技术产品和大众传播媒介技术产品的不断开发、应用和普及,极大地缩短了人们与现实世界的时空距离。现在人们借助于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和影碟机等发达的视听工具,在家里便可以周游世界各地,领略世界各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了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风云变换,重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过程,展望未来世界和发展趋势等,使人们在观看过程中既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又学到了相应的知识,实现了寓乐于教。

现代化视听技术和产品的广泛使用和普及与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如何改进传统地理教学手段,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弥补传统地理教学的缺陷,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乐趣和学习效果的目的,已经成为目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前提下,将现代视听技术的电影、幻灯、电视、录音、微机等电气、声光设备,运用于地理教学过程中,把声、形、色结合起来,为地理教学服务的地理视听教学便应运而生。它以其形象、生动、逼真、直观以及各种媒体的合理组合与应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缺陷。

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地理教学中地理视听教学已被广泛的应用。运用地理视听教学不仅可以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强化记忆,大大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因此,地理视听教学已经成为今天地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视听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三、地理视听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地理视听教学这一新手段、新方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的不断提高,地理视听教学手段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但是,我们在运用这一教学手段时,也必须认识到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学手段,它也同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一样有其独特的优点,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地理教学中不分内容、不分形式、不分场合、不分环节地一味强调地理视听教学手段,那么不但达不到它应起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1.注意视听教学与传统教

学的有机结合

<

P>地理视听教学通过电影、幻灯、电视、录像、投影等多样化现代视听媒体手段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视听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在现代技术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手段的新发展。实际上各种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优势,它总是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相联系,而相对的表现其优势,只有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目的,发挥媒体的特殊作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分突出视听媒体,甚至采用满堂灌,是不可取的。

实验表明:在一堂讲授课上适当地使用3件~7件幻灯片或投影片(复习课可以稍多些),或放映片长15分钟左右的电视录像、5分钟~10分钟电影,或听3分钟~5分钟的录音较合适。在一节课中选用一至两种媒体为好,媒体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喧宾夺主,反而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再者,评价一节课效果好坏,并不在于我们用的是传统教学手段或现代视听教学手段,也不在于媒体运用的多少,而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运用的教学媒体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否相适应、相协同。只有在相互联系中遵循整体性、目的性、协同性、实效性、最优化等基本原则,实现各种媒体的优化选择与组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注重视听教材的合理选择

视听教材提供给学生的画面场景,既有声音,又有图像,还有色彩及动态,因此,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视听教材的选择不应单纯片面追求画面及内容的趣味性,而应摆好科学性、思想性与趣味性的关系。要按照科学性是基础,思想性是灵魂,趣味性是手段的原则选材。

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实施了多年,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地理学科没有纳入中考科目中去,地理学科没有收到应有的重视,一般都只重视语、数、外等学科,导致农村初中学校地理教学方法不当,效果不佳。

一、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材处理不到位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根据教学需要做好教材处理是优化教学内容的关键所在。从过来的地理教材处理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是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从头到尾的讲一遍,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二是不注重学生对预习内容的准备。在新教材中新增了很多活动题材,需要学生在课前收集信息。但是,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却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从而就使新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难以达成。三是对教材缺乏正确有效的整合。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地方资源和生活资源等教材之外的资源,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枯燥,让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很多学生只是应付式地记笔记,或是直接在教材上划横线、斜线,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课后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达到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方式滞后

一是教学手段落后。在偏远的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观念落后,加上地域条件的限制,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因此,这些地区学校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陈旧,主要是粉笔、黑板、教材等,有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很差,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有甚至连教学模型、挂图都没有。二是教学方式老套,大多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的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就既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没有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低下,难以有效地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三)教学评价不当

一是学校对地理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缺乏规范性。由于地理学科没有纳入初中毕业会考成绩,导致地理教师在教学评价、职称晋级等方面受歧视,难以享受到像语文教师、数学教师一样的公平待遇,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教师对学生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容易忽略学习过程中如帮助和激励学生,一旦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或表现不佳,动不动就横加指责,甚至是采取随意打骂等体罚学生身心的行为。由于教师评价缺乏鼓励性,加上评价方式粗暴,极容易挫伤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甚至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就会使教学评价的结果适得其反,甚至与教学评价的初衷相距甚远。三是考试评价方式单一。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书面形式的期末考试和生物实验操作测试,仅仅以一次考试定乾坤。缺乏教学过程的评价体系,没有将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作为学生成绩的主要部分,导致地理考试评价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

二、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正确指导地理教学

农村人们的思想保守落后,认为地理只是“副课”。作为农村初中学校地理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地理教学重要性。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能够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有效措施。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实际意义,充分感受到学习地理课程的实用价值,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改变家长及社会对地理学科学习的根本看法。

(二)引入农村资源,创新教学方式

对于教材中的学生活动内容,必须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将网络资源或地方地理教学资源有效地引入到教学中来,以增加教学内容,弥补教材资源的不足,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譬如可以将有趣的地理史料、逸闻趣事和农村丰富的地理资源引入到地理教学中来,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地理现象。如通过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让学生充分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对自己所在的家乡的地理情况进行分析,并要求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答常见的地理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评价方式,提供评价效果

一是提高地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对地理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必须与其他科目一视同仁,充分使其享受到公平的待遇,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二是多鼓励,少批评,用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足或错误,要多引导、多点拨和多帮助和宽容,而不能够一味地批评指责。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如组建地理行动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所在农村地区的地理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三是建议进行改革地理考试。将学生的地理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大块,各占一定的比例分值,狠抓教学过程评价,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初中地理实效性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即使是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相对于城区教育而言,发展速度要相对滞后得多。从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受农村地区条件的限制,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我们必须应该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然后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学平.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反思[J].中学教学参考,2012,33:94.

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范文第3篇

一、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产生的影响

1.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标准在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行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标,着眼于对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包括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地理技术素养。二是主体性教育的理念。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就是要强调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多样化教育的理念。新课改认为,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人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因而强调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遇到的问题

一是新课改理念及教学目标的困惑。其主要表现在对新课改理念认识方面的差异,这导致了在教学实践中理念与实践的脱节。二是新课改地理教材的困惑。其主要表现在对初高中衔接方面存在问题。新课改带来的教材的变化不仅给教师施教带来挑战,同时也给学生适应新教材的特点带来难题。三是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困惑。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因此这两种模式在课标、教材、教辅和考纲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二、高中地理教学应对新课改的策略

面对新课改带来的新理念和新挑战,在高中地理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当如何积极应对,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实践谈以下看法。

1.正确定位教材功能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使教材的意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对象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拓展教材的相关知识,比如讲“西气东输”时可补充讲“西电东送”,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新课改的理念就是要实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多元化,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寻求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学习内容。教学手段的选择,要从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应强调教学效果,通过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

3.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的教育观。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建设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

4.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提升地理专业素养

高中地理新课程要求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因此,地理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加强对教育理论和地理知识的学习,尤其要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及时更新自身的观念和知识,提高自身的地理教学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达到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因此,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

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注重质性评价

高中地理新课程提倡评价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强调评价对地理学习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地理学习评价的选拔和甄选功能,倡导发展性评价理念为主、多种评价方式并存的评价观。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多渠道地收集评价资料,一方面包括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初始资料,如学生作业、测验、小论文、实验方案和报告、探究过程记录等;另一方面包括各种评价主体对学生从事上述各项活动的评价,如教师给出的分数、等级、评语及建议,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的观察记录和评价,家长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信息,做出综合评价,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实施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地理教师,应积极地应对这种变化与机遇。本文仅从地理教师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建议,实际上,地理教学活动还涉及学生因素及教学设施。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范文第4篇

媒体资源具有直观、快捷、丰富、生动等特点,易于收集和整理,它不仅是地理教学的资源库,也是地理教学资源中比较活跃的因素。因此,广泛利用地理教学中的媒体资源,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至关重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即把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各种手段较完美、较理想的融合到教学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地理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践、创新等能力。

1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自知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有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就会学得轻松而富有成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图像和音响效果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不仅让学生对课堂有了新鲜的感觉,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滚滚长江》一课时,我就截取了《话说长江》的影视片段,从不同感官对学生进行引导刺激,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对该课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教师就可顺势利导,引导学生对长江其他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2 利用信息技术,突出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打破时空的局限

地理学科是一门领域宽广、内容丰富、学科思维综合能力较强的课程,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身体发育、智力发育尚不成熟,如果单靠教师讲解来传授这些知识,学生听起来就会一片迷茫。而信息技术就恰恰解决了这些难题,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接受起来也更轻松、容易。如在讲授《地球的运动》一节时,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所产生的意义及地理现象形象而生动的表现出来,从而得出“地球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周期移动――五带和四季的形成”这一因果关系,让学生理解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使以往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突破难点,事半功倍。

3 利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优势,引导开展形式各异、内容多样的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展示自我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地理教学中的地理事物、情景、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便于学生认识地理规律,为学生进行多样的探究性学习创设更广阔的空间。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种需要就要表现。”可见,利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有机整合不仅能较好的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探究性学习,而且还能为学生创造多种表达知识的机会,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被激活,才会产生大胆的联想,提出更多、更新的想法,学到更多的知识,各方面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4 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认识当今世界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教学中,如果单靠教师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当今世界严峻的环境问题,这时,多媒体就可以发挥它的巨大的作用,让学生得到一个直观的感受,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在讲授《滚滚长江》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很多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为学生直观的展示了长江流域乱砍滥伐现象、长江水面漂浮白色垃圾、水土流失现象、工业废气任意排放造成的酸雨图以及工业污水的排放等现象,学生真正从直观上得以感受,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之后,我趁机展开了讨论,学生们热情高涨,畅所欲言,本节课,我也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为学生树立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轻易地突破教材重难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时也应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注意选题,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教学,但并不适合于每一节地理课,它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有些课题可能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授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更好。因此,要想让课件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有必要认真选择课题。如在义务教育七年级教材中的《澳大利亚》一课涉及到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动物、人口、经济、城市等诸多内容,引用语言描述,学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要借助多媒体的帮忙。

第二,注意“辅”,关注教学效果。

在一节课中,将传统教学方法(如板书、板图、板画、谈话法、讨论法等)和课件演示有机结合,有时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件制作中要突出其“辅”不可喧宾夺主。课件主要用来解决一节课中难以用传统方法讲解的内容,这样既可以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又可以减少课件制作中的工作量,发挥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注意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有机结合,使用时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制作课件前应充分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需要去收集合适的媒体素材。不能把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引入课堂,即课件要注意用动画、声音、视频等表现动态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等用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讲究实用,切记花哨。

第四,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不能轻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范文第5篇

精讲精练;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2—0047—01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其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有效地利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很多地理教师探讨的问题。但现实却是,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照本宣科,至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却并未去深究。毫无疑问,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研究或找到适宜的地理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从而导致学生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要想真正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地理教师必须潜心研究、认真实践、科学总结,找出适合自身及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有方法可循的。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巧妙进行新课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新课导入通常可由创设与新课密切相关的情境及多种形式来进行,如,讲述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分析资料,提出问题,复习旧知识等,它起着旧课与新课、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相互衔接的作用。中学地理知识以陈述性知识为主,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时,可引导学生模拟企业家进行工厂选址。这样导入新课,能够营造一种“吸引氛围”,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我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新课导入,并为学生提供参与时间与机会。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地理的乐趣,从而对地理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教师的指导、调控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如,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展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教学评价的进行,这些应是教师主导的。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需要,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资源等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不能强加给学生,要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使其学会学习,自我生成地理学习的策略。

三、精讲精练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会运用基本技能。为此,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不能一味求全、求广,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出发,进行精讲精练。不论是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程度的要求,还是教学的进度及训练的强度等,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学内容应紧扣课程标准,宜简则简,力求教师讲解一个知识点,学生掌握一个知识点,学会运用一个知识点。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就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教学目标也无法达成。为此,地理教师应以基础知识的讲授为主,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让学生都能接受、都易理解。同时,要设计一定量的基础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