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影发展前景

电影发展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影发展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影发展前景

电影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信息碎片化时代;发展

引言

相较于之前的社会信息匮乏,无法满足广大广告受众需要的局面,如今信息碎片化时代的社会所面临的难题是,信息资源过多造成大众关注度被哄抢的情况。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中,传统广告的营销模式无疑会遭到受众的反感与厌弃,甚至越来越多的受众会选择屏蔽广告信息。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微家族”逐渐兴起,在这个时代下,广告开始借助网络,结合微电影的新兴传播模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为广告的发展找到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一、信息碎片化时代大背景

自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人类开始步入信息化时代。之后,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丰富,传播渠道更多样化。21世纪以来,更是产生了信息碎片化时代的说法。百度百科对信息碎片化时代给出的解释是:信息碎片化时代是指人们通过网络传媒了解阅读与以往相比数量更加巨大而内容趋向分散的信息。完整信息被各式各样的分类分解为信息片段,是信息爆炸的成因与显著体现。如今我们身处的社会,是一个媒介资源丰富、信息制造和传播迅速膨胀的社会,人们每天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上的各种网站、APP等获取大量的信息;同时,人们的注意力已经远不如从前了。人们争分夺秒地在各自的生活间隙中获取信息,在公交车上、地铁上甚至马路上,随处可见低头看手机的人。网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如此容易,以至于让很多人养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硬通货不再是美元,而是关注。”在现在这个信息快速膨胀的社会,抓住大众的注意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广告人,在制作广告时就必须把如何吸引大众注意力放在首位来思考。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变革给整个网络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大众传播的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介已经不能很好地吸引住大众的视线,其传统地位和权威也逐渐被手机、电脑等现代网络移动终端所动摇。因此,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下的一则广告,想要在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良好的宣传效果,吸引更多观众来观看,其营销传播方式急需进行改革创新。正是由于传统广告已无法很好地抓住受众的视线,甚至遭到越来越多受众的逃避与反感,微电影广告才会由此产生。

二、微电影广告的概念

微电影是新媒体时期的电影新形式,微电影的特点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凭借其简练、精辟、生动、灵巧的方式在网络上颇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而微电影广告是在碎片化时代下新生的广告营销方式,是为了宣传某个特别指定的产品或品牌而制作的、有故事内容的、时长一般在5—30分钟内的、以电影为表现方式的广告。它能够更深入地完成品牌形象和理念的渗透、推行,从而更好地达到我们想要得到的效果。微电影广告具有商业性和目的性,广告商品是电影中的首要角色存在或者线索,在商业的发动下讲述的大多是品牌故事,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与情感享受。

三、微电影广告的出现

智能手机的发展是微电影、微视频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手机具有上网功能、无线网络的普及、网络速度的提高等都为微电影广告的出现埋下了精彩的伏笔。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下,社会中的每个个体拥有的时刻、空间也被分割碎化。碎片化的时刻促使了碎片化的媒介使用方式的出现,碎片化的空间促进了碎片化的信息传递渠道的开拓。广告界普遍认为,微电影广告产生于2010年,开端是通用汽车公司邀请了人气明星吴彦祖,联合了美国技术水平过硬的制作团队,采用了美国好莱坞拍摄大片的技术手法为凯迪拉克创作播放的长达90秒的广告《一触即发》。在此广告中,不但具有丰满的故事内容,并且在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巧妙融入了凯迪拉克汽车强大性能的内容,在无形中增加了广告说动观众的能力,同时增添了趣味性,成功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此广告在广告界产生了热烈反应,一经播出,就被广大网友点击观看并转载。在收获了《一触即发》的成功后,凯迪拉克又邀请了人气歌手莫文蔚制作了第二部广告《66号公路》。在这则广告中,讲述了莫文蔚饰演的角色为了追寻自由、实现自我梦想而踏上66号公路,并偶遇了一位游历于此的青年摄影师,和他一起坐着凯迪拉克轿车完成旅途的故事。与《一触即发》相比,《66号公路》更具有情怀,它将凯迪拉克“忠于自由”的品牌信念以微电影广告的形式传送给观众,更能够深入观众的内心,引发观众共鸣。

四、微电影广告的特点

(一)时间“微”、情节“全”

微电影广告的表现内容大多以一个或者几个小故事组成,时长一般在3至5分钟。其本身时间长短的局限确定了它的故事内容必须够短够精炼并且丰满具有完整性,情节的每一环节都不可或缺。例如,《一触即发》利用了短短的时间就完整地讲述了一个既有精彩情节又有结尾的故事,并且给观众带来一种看大片的畅快激动之感。

(二)制作精

以RIO锐澳鸡尾酒的微电影广告“微醺恋爱物语”系列为例,这条微电影广告总共时长为5分6秒,讲述的是人气小花周冬雨饰演的职场女生暗恋上司的暧昧小故事。微电影中的故事内容与RIO锐澳微醺鸡尾酒的五种不同口味巧妙联系,产生了奇妙又惊喜的效果。RIO微醺,是一个人的小酒。另外,不得不说这部微电影中广告人经过精心雕琢的文案是它的精彩之处,着实加分,非常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广告中周冬雨扮演的角色,真实地展现了你我在偷偷喜欢一个人时的紧张忐忑的心情,因此这则微电影广告在网络上一经上传,就以非常快的速度击中了观众的内心,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高娱乐价值、低预算

传统的广告宣传常另观众感到厌烦,而微电影广告将产品、品牌融入故事中,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在情感上拉近品牌与受众的距离,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观众也乐于接受,因此能够吸引大量的受众。微电影的时长比电影要短得多,投入的资金也就要少得多。像《一触即发》这样一个拥有强大制作团队的优秀微电影广告,它的摄影成本远比以“亿”为单位计算的电影拍摄成本要小得多。微投入就是微电影广告的一大特点。除此之外,微电影广告通过借助具有传播速度快且传播范围广的互联网来进行传播信息,大大减少了广告的推广经费。

(四)精确传播、深度植入广告理念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与成长,传统广告的受众正在持续流失,甚至产生了受众老龄化的现象和走向。而微电影广告不同于传统广告,它的的目标受众主要是80后、90后这些新一代的年轻群体,这类群体的特点是追求个性、时尚、潮流与自由,因此新型的广告形式对他们极具吸引力。

五、微电影广告的现状

(一)作品良莠不齐

相对而言,微电影广告的整体质量会优于传统的一般广告,但是,也存在着部分微电影广告粗制滥造、良莠不齐的情况。由于微电影广告的入门标准较低,导致一些质量不佳的作品也掺杂其中。比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该电影中广告信息杂乱,恶趣味成分颇多。还有一些微电影广告情节单调内容乏味无奇。

(二)未形成产业化、规模化

微电影广告还未形成规模,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模式,制作水平也参差不齐。现在大部分的微电影广告还是作为一种剧情比较强的广告片而存在,微电影广告目前还无法替代或超越视频广告。

(三)传播渠道单一,以网络为主

微电影的传播主要依靠网络传播,虽然目前我国的网络覆盖已经非常普及,很多人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微电影广告,但从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还是传统的电视媒体。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渠道需要进一步扩展延伸。

六、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前景

微电影广告作为刚刚兴起的广告传播方式,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与发展前景。但这并不能决定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将一帆风顺,如何才能增强它的优势并且弥补其劣势,开辟出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这是广告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任何一个人、一件事物想要得到发展都必须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与不足。首先,微电影广告的制作者需要增强自身的叙事艺术能力,要防止创造出低俗恶搞的作品。在微电影广告的故事内容中,要以产品宣传为导向,将品牌形象与其理念渗透到内容中,不能只将注意力放在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上,而忽略了对产品相关信息的传递。其次,微电影广告的创作需要逐渐形成专业化、规模化。莫康孙认为,微电影制作,第一要坚持4E原则,即Engaging、Entertain、Enrich、Enhance。简而言之,就是故事内容一定要抓住人心,展现方式要让观众感受到娱乐,能够使品牌的个性形象更丰满,最终达到提升品牌形象的目的。第二要坚持3C原则,即Celebrity(演艺界名人)、Content(精彩内容)和Contact(受众接触点)。高质量的微电影广告会更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这就要求相关制作人员不断提高制作的专业水平。

电影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一、电视电影的起源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电视台,宣告了电视媒介的诞生。由于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大感兴趣,一时间待在家里看电视节目蔚然成风。以美国为例,原来已成为美国人固定消闲方式的“周末举家上电影院”被彻底破坏,这就造成了电影观众人次的急剧下降,尽管当时的电视技术只能提供质量很差的画面,但由于电视的新鲜性、免费观赏、节省外出的额外费用以及体力消耗等,足以弥补早期电视艺术造成的观赏缺陷。从此以后,电视艺术就以其传播的迅速性在大众传播领域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传播媒介,并对电影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艺术形式——电影与最强势的传媒——电视,从40年代开始了激烈竞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逐渐从恶性竞争走向合作,开始了影视合流的趋势。国外的影视合流最初是以在电视上播放电影的方式为开端的,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即电视电影。

电视电影在国际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40年,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这之前,美国电视上播出的影片大多是1948年以前拍摄的旧片,而且很少有高质量、高票房收入的佳作,通常也不在黄金时段播映。直到1961~1962演季,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视网首先在黄金时段推出一个栏目《周六晚间电影》,播出一些新片,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此后,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先后在1962年和1965年推出了自己的黄金时段电影节目。之后,在电视屏幕上播出好莱坞新片成为一种标准规范。

在电视屏幕上播出电影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但是在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成本过高和电影无法很好适应电视播出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加在一起,促成了电视网为自己拍电影的想法。1964年,环球电影公司最先向全国广播公司提出了为电视网制作影片的概念,并在当年10月播出了第一部专门为电视网制作的影片《看他们怎么跑》(seeHowTheyRun)。到1966年,全国广播公司又同环球制片公司签约,长年制作在电视中首播的影片。第一部是在美国电视史上很有名的《声誉竞赛》(FameistheNameoftheGame)。此后这种影片成为美国电视中一种固定的节目样式,被称作madeforTVmovie(为电视制作的电影)或简称TVmovie(电视电影),更适合于在电视上播出,制作成本也远远低于一般的好莱坞影院影片。由此,电视电影正式诞生,成为一种完全区别于影院电影的、成熟的节目样式和制作产业。目前,为中国观众所知并较有影响的电视电影有: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英国片《我美丽的洗衣店》、岩井俊二的《捆绑》《烟火:从下面看还是从侧面看》等,以及被我国观众误认为是电视剧的美国电视电影恐怖片《X档案》、电视电影侦破片《神探亨特》和由斯皮尔博格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十集电视电影《兄弟连》等。

二、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

和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相比,中国的电视电影只有10年的历史。虽然只是短暂瞬间,但这毕竟是电视电影开创性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的电视电影走过了一段不断突破和创新的道路。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自1996年1月1日开播以来,每年播出上千部影片。一方面,随着事业的发展,电影频道中心面临必须从简单提供节目到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制作节目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频道肩负着成为影视合流龙头的重任。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电影产量不断下滑,电影频道节目编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从1998年开始,电影频道开始尝试自己制作一些节目,并拍摄故事片,由此掀开了中国拍摄电视电影的序幕。

在最初的尝试中,“第一次吃螃蟹”的电视电影人把重点放在独立拍摄影片上,主要参照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的刻画与镜头的运用等,强调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并且根据电视播出的特点,为了达到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降低成本的目的,尽量选择场面小、情节比较紧凑、人物相对较少的题材。第一部拍摄完成的电视电影是杨亚洲导演的《别了,冬天》,其主演为喜剧明星牛振华,女主演是陶红。影片故事类似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对于后来的电视电影的创作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由于缺少理论定位和创作经验,早期的电视电影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艺术质量不高的问题,如剧本的容量不够、内容单薄,剧情简单、雷同,人物概念化、性格不鲜明;创作的科技含量不够,电影作品看上去更像是电视剧等等。

1999年4月,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正式成立了电视电影部,正式铺开了电视电影的创作道路。2000年伊始,电影频道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及《当代电影》编辑部召开了关于电视电影的研讨会。在认真研讨和总结了电视电影的创作规律、艺术特点和制作经验之后,电影频道决定部分电视电影用16毫米胶片拍摄,目的是提高电视电影的艺术质量,用优秀的作品打造电视电影品牌。2002年,电影频道经过反复论证和大量调查研究,决定从世界高科技的发展趋势和电影技术发展前景以及电影频道的未来考虑,电视电影采用高清数字技术拍摄。从最初采用标准清晰度数字摄像机拍摄到部分采用16毫米胶片摄影机拍摄,到转向高清数字摄像机拍摄,标志着电视电影的创作开始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近10年来,电影频道已经推出了一千多部电视电影作品,不少作品显示出可贵的艺术创新锐气,其结构的张力、形象的丰满以及风格、样式的多元性探求等方面,都堪与电影相媲美。由于其题材涉及非常广泛全面,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大批丰富多彩的节目,为中国影视艺术宝库增添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时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从收视率上看,每部电视电影作品黄金时间首播的观众人数一般都在2000万至3000万人次左右。其中,60%以上的电视电影作品首播的收视率都能进入电影频道当周收视率前十名。由此可见电视电影观众层面的广泛及其社会影响。同时,不断发展的电视电影事业,也激活了电影文学创作,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电影创作人才。现在,电影频道每年都能收到1000多部剧本,一大批成熟的剧作者和年轻导演从电视电影起步,现在也成为电影或电视剧拍摄的新兴力量。不少为我们熟知的著名导演、演员都曾为观众奉献过优秀的电视电影作品,比如导演高希希、杨亚洲、乔梁,演员陶虹、李亚鹏、陆毅、佟大为、潘粤明、何琳等等,不胜枚举。2003年,由电影频道(CCTV-6)出品,歌手艾静主演的电视电影《黑白》代表中国的电视电影首度走出国门,在第16届法国兰斯国际电视节上荣获了评委会特别奖;2004年,纪实性电视电影《一个农民的导演生涯》在第32届易本希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银奖;2005年11月,中国女星何琳因在电视电影《为奴隶的母亲》中饰演阿秀一角。获得了第33届国际艾美奖最佳女演员奖,这是亚洲女星第一次获得如此殊荣。这次获奖又一次见证了中国电视电影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辉煌时刻。同时也为中国的电视电影人坚定了无限的信心。

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剧本的创作上。由于大多数剧本是自由来稿,许多作者是新手或是非专业作者,剧本的成活率比较低;而且在剧本的内涵上,存在着作品的容量不够、内容单薄,剧情简单、雷同,人物概念化、性格不鲜明等不足。许多有能力有分量的艺术家没有真正参与到电视电影的创作中。二是在影片的制作上。由于电视电影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在电影的制作上缺乏制作经验,在电视电影刚刚开始起步的前两年,基本按照电影的制作方式拍摄而成的作品不多,大多数影片是用磁带而不是用胶片拍摄的,所以,使不少作品看上去更像是电视剧。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的小制片公司不具备拍片能力,而将项目转包出去,使制作经费在转包过程中被盘剥,严重影响了部分影片的拍摄质量,这也说明在电视电影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操作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中国电视电影的未来前景

面对这样一个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中国电影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对于它的未来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关于电视电影的创作

在题材上,由于电视播放具有比较快捷地反映人们最关心的现实生活问题的特点,因此,可以加强关于现实题材的创作,那些带有新闻性、时代感的现实生活的题材,或表现真人真事的纪实题材,都可以成为电视电影的主要题材类型。此外,还可以关注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名著的改编和儿童片。同时,要借鉴美国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创作经验,强化为档期制作,为类型化的片场制作,打造国产类型电影品牌,提高电视栏目整体质量。在人才上,可以吸引更多有创作经验的优秀导演加入电视电影的创作队伍。

2.关于电视电影的投资方式和制片方式

几年来,电视电影的制作队伍已经逐渐成熟,形成了独家投资和多种投资相结合的投资方式,每年有100多家影视制作单位参与电视电影制作,目前的电视电影创作已初步形成规范化的生产运作。因此,电视电影要继续发展,就要继续引进市场机制,用市场方式来进行运作,使电视电影的生产完全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建立制作、发行、播映的完整机制,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视电影经营机制,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同时,由于制播分离制度的实施,电影的投资可以从原来的先期投资过渡为后期购买,以适应市场经济。

3.关于电视电影的市场开拓

从已经播放的电视电影的收视反应来看,电视电影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如果再加上16毫米影片市场和其他后开发市场,将会形成一个对整个电影产业具有重要影响的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可以根据电视电影的不同类型和观众的观赏需求来划分播出的时间档期,形成不同风格的栏目,以栏目的整体优势吸引观众,赢得市场;也可以扩大播放市场,将播放电视电影的频道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扩大到全国地方台的影视频道。同时,综合考虑影片的市场价值,可以将一些已经播出的、观众反映较好的、质量上乘的影片制成拷贝或VCD、DVD,在国内或海外市场发行,以整合资源,扩大市场。

4.关于电视电影的生产用材

电影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有机发光二极管;激光诱导升华;激光二极管加温熟炼法

中图分类号:TN312+.8 文献标识码:B

The Outstanding Potential of OLED Displays for TV Applications

Tetsuo Urabe

(Sony Corp., Japan)

Abstract: Despite all the buzz surrounding Sony's launch of the first commercial OLED TV in December 2007, the company is not resting on its laurels. This article details the company's approach to developing and manufacturing large-sized AMOLED TVs.

Keyword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 laser induced pattern-wise sublimation(LIPS); diode laser thermal anneal(dLTA)

引言

在过去的几年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以其突出的优势,被认为将成为下一代主流平板显示器(其在面光源照明方面同样具有发展潜力)。由于OLED的全固态特性,也使其在更广泛的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1988年,OLED创始人C. Tang在柯达公司(Kodak)从事相关研究工作,之后的10~15年间,OLED的研发产生了第一次变革。在此期间,研究者们就已经认识到了OLED作为显示器的巨大潜力,然而,无源驱动方式限制了它的发展。在近10年间,OLED的第二次产业化进程中,研究重心集中到了有源驱动开发。期间成果累累,包括TFT像素电路设计、新型器件结构和发光材料等。索尼公司推出的“Super Top Emission”显示器,在色彩表现和效能方面都相当出色,这两点正是衡量电视图像质量的主要指标。为此,出光兴产(Idemitsu)和索尼公司联合开发出了长寿命和高效能的OLED发光材料,通过使用磷光材料可以进一步降低能量损耗。

本文主要讲述了OLED显示器在图像质量方面的优势,此点将是OLED发展成为主流电视显示器的必备因素。

1极致的图像质量

OLED显示器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它可以对像素亮度进行动态控制,图1所示为信号级、视窗尺寸与显示亮度的对应关系图。LCD显示器的最大亮度等于背光亮度,这就意味着LCD很难精确地显示出一个包含极亮区域的图像,这也是衡量图像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较高的峰值亮度可以提升视觉效果。OLED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例如,夜晚的焰火背景或者玻璃上日光的强烈反射,这些都可以通过OLED更加逼真地反映出来。

较高的对比度是OLED的另外一个优势。LCD等效于开关模型,通过控制背光光线的出射来显示相应图像,由此很难避免漏光现象的发生。即使极小量的漏光也会造成一些图像对比度的下降,例如,阴天背景下的森林画面,图像信号级很低,由于蓝色和红色像素少量的漏光,森林深绿色的颜色降解了。然而,同样的画面在OLED显示器上的显示会有更加丰富的色彩表现力,每个像素的关闭状态是完全黑色的,即关闭状态相当于无光子发射,这意味着没有漏光现象。图2所示为OLED和LCD在色域方面的对比图,宽色域下的画面质量对于电视图像显示是极为必要的。与CRT显示器相似,OLED是主动发光型显示器,它的输出光易于控制,高对比度增加了更广的观测角度。

电视图像的另一个主要指标是动态画质,它可以通过动态响应时间来衡量。作为有源显示器,OLED的响应时间被驱动电路所限制。最近,LCD通过采用高频电路(120Hz)驱动的方式克服了这个难题,此方法也适用于OLED。此外,OLED的像素电路可以被设计成在单帧中的任何时间内关闭,尽管这会使画面亮度有所降低,但却有效减弱了动态模糊现象。

2大尺寸OLED显示器的制程

2007年12月,索尼公司推出了首款OLED电视――XEL-1(如图3所示)。11in屏幕的XEL-1将OLED的技术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索尼公司信奉的OLED电视的潜力被普遍公认了。那么,下一个问题是,OLED电视的尺寸能够做到多大?

XEL-1是通过在低温多晶硅(LTPS)TFT基板上进行小分子真空蒸镀而制成的,然而,这种技术不能被大尺寸的玻璃基板所采用,因此,研发人员们不得不开发新型的OLED和TFT制程技术。

目前,大尺寸全彩OLED的制程方法主要有三种:(1)分别制成RGB三原色的发光像素;(2)白光底色覆盖彩色滤光片;(3)蓝光底色加色彩转换。对于哪种方法能够最好的用于大尺寸OLED制程,研究者们众说纷纭。

在业界激烈讨论的同时,索尼公司决定率先推进OLED电视量产化进程,其根本出发点主要为以下两点因素:首先是低成本,这包括生产设备和原料等的成本控制,此点可以通过工艺优化来改进;第二点因素是高性能,包括使设备和制程工艺达到最高产出量和最低不良率,此点可以使成本降低。高清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已经占据主要市场,因此,新一代电视要想打入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具备比现有平板电视更高品质的图像质量,这促使索尼公司向更优质的画面显示方向拓展。

白光底色覆盖彩色滤光片的实现方式拥有最简单的结构,因此生产成本最低。这种方法不需要分色蒸镀,因此不需要金属掩模板。然而,能量损耗是一个主要问题――OLED所发出的2/3以上的光能被彩色滤光片吸收了,而且这种器件结构会引起色域和亮度的交替串扰。增加白光像素是一种弥补RGB彩色滤光片造成的能量损耗的有效方式,但为提升对比度,偏光片和1/4波片的使用又将导致近50%的能量损耗。

蓝光底色附加色彩转换的方式在效能方面较突出。由于在色彩转换时基本上没有传输损耗,也就是说转换效率是100%。基于这种优势,拥有高转换率和低散射特性的发光材料将是日后的研发重点。

由上所述,可得出结论:分别制成RGB三原色发光像素的制程方法成为了首选,并且可以得到优越的图像质量,例如,XEL-1超过100% NTSC的色域和1,000,000:1的超高对比度。为此,下一个将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不使用金属掩模板的条件下,分别制成RGB发光层,且能够适用于大基板(如LCD 6代线或7代线的基板尺寸)。目前,在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中,有一种方法被普遍认同――利用聚合物小分子材料。此方法广受好评,在期望它能够变为现实的同时,更加至关重要的是延长纯蓝光的发光寿命,但目前暂无好的解决方法。

索尼公司利用了原有设备和真空蒸镀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产品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可以舍弃金属掩模板工艺,如图4所示。最新的具有代表性的激光镀膜方法,称为激光诱导升华(laser induced pattern-wise sublimation,LIPS),此方法中只有发光层需要采用LIPS工艺,其它膜层(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等)仍可以使用原有设备进行蒸镀。

3大尺寸OLED显示器的TFT基板

目前,非晶硅TFT基板被广泛用于LCD制作,并且工艺技术趋于成熟。将非晶硅TFT用作OLED显示器的基板也是非常合适的,但问题是,TFT电压偏压将导致阈值电压偏移。研究者们正在设法通过改进电路来解决阈值电压偏移问题,但是尚未取得成效。于是,一种新型阈值电压微偏移的TFT发展起来――低温多晶硅,已普遍用于OLED显示器基板,它拥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和较小的阈值电压偏移,但高电子迁移率对于OLED显示器并不需要。因此,另一种好的选择是微晶硅TFT,它拥有相当小的阈值电压偏移和1~10cm2/V-sec的电子迁移率。通过何种方法可以最合适地获得微晶硅TFT?很显然淀积法在生产成本方面占有优势,但目前还没有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方法。经过实践,索尼公司探索出一种通过高能激光二极管进行加温熟炼的工艺方法,命名为激光二极管加温熟炼法(diode laser thermal anneal,dLTA)。它的优势之一是激光输出量稳定且可控,与用于LTPS工艺的eximer激光相比,具有更强的可测量性,熟炼设备的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而且基板尺寸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通过增加激光头数量来提高反应时间。使用这种技术,能够获得2~3cm2/V-sec的电子迁移率,以及2V左右的阈值电压偏移(100,000小时后,Ids=10μA,50°C)。由此,微晶硅TFT非常适用于有源OLED显示器基板。

4结论:一种新技术典范

为了验证这种新技术的可行性,索尼公司开发出一款27in的高分辨率(1,920×1,080 RGB)OLED显示器样品(如图6所示),这种基于微晶硅TFT和LIPS技术研制出的OLED显示的图像与XEL-1同样清晰,由此坚定了研究者们将这项技术用于实际生产的信心。这款27in样品的意义在于,证明了在不牺牲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大尺寸OLED电视完全可以实现。必须承认的是,除了以上的方法,还会有更多的优化方法可以实现高清OLED显示,这些挑战必将提高OLED电视的技术水平,激励OLED产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Tetsuo Urabe,索尼公司执行副总裁及器件研发部部长,E-mail:。

电影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伊朗 儿童电影 历史 现状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一.伊朗电影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

回溯历史可以发现,整个伊朗电影的发展是极为坎坷的。伊朗作为一个国家体制为神权共和国的伊斯兰国家,伊斯兰宗教在伊朗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在20世纪初电影就出现在伊朗,但在这个严守清规教律的由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神权政治统治的国家,电影一直遭到宗教人士的公然诋毁和排斥,发展相当缓慢。自1925年伊朗本土电影的制作开始历经半个世纪,在世界范围里大众娱乐文化兴起的影响下,伊朗本土电影用不触犯伊斯兰宗教道德戒律的温和方式渐进式地发展起来。

“由于伊斯兰教的影响很大,伊朗穆斯林大多严格遵守伊斯兰教教规和伊朗民族的传统观念,因此伊朗影片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受到很大的束缚,特别在描述男女相爱以及妇女装束方面的内容都是相当敏感的内容。”①在伊朗有着极为苛刻的电影审查制度,伊朗电影里禁止出现的内容至少包括:“紧身的女性服饰:除了脸和手以外其他女性身体的部位:男女性之间的身体接触、暧昧的语言或笑话:关于军队、警察或家庭的笑话:长胡子的反面角色(会引发人们与宗教形象相联系):外语或粗鄙的语言:外国音乐或其他类型的欢快音乐:正面角色表现得喜欢独处,而不喜欢集体生活:士兵或警察衣冠不整或相互争执等等,这些都是绝对不能碰触的,如果愿意尝试,结果也只是被迫删改的命运。这些意识形态的严密控制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蜚声国际的伊朗电影大多数是儿童。”②

但是伊朗电影仍然在各种极为严格的政治审查下的顽强而蓬勃的发展。伊朗著名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在美国的一次访谈中说:“我不想用‘压制’这个词来描述我所处的环境,我想说它是‘限制’。限制是我们东方人生活和文化中的一部分,生活就是在限制和自由的矛盾和对立中发展和变化的。我并不是说这些限制是应该的,我是说,我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并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而且并非电影才是这样,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但正是有了限制,才让我们变得更有创造性,激发我们创立新的风格。”于是,众多优秀的导演将目光投放到审查制度相对宽松的儿童电影上,在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电影迎来了第二次新电影浪潮,领军人物就是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随着他的影片《何处是我朋友家》在1989年斩获了戛纳国际电影节的艺术电影奖的洛迎诺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伊朗电影迎来了一个兴盛的时代。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并没有用“伊斯兰电影”模式来描述宗教或道德戒律等,而采用避开政治意识形态的叙说方式,将儿童眼中的纯真世界作为拍摄记录的对象.透过儿童形象来反映人类本质的真善美和人生所经历的苦难,伊朗电影便以儿童电影为先锋的最终登上了世界的舞台。真是因为这诸多原因,所以伊朗电影中儿童题材的电影格外闪耀,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更是上乘。

二.伊朗儿童电影的现状

在伊朗电影制度的诸多限制背景下,“青少年教育发展协会”组织所建的电影部就相较就有较多的发挥空间和创作机会,很多电影导演就在这个组织之下创作自己的电影。据统计在伊朗国内影响力靠前的十四个电影节中,就有四个直接以儿童和青少年命名,部分直接涉及青少年教育问题,占到总数的28.57%。它们分别为“全国青年电影节”、“国际少儿电影节”、“国际发展教育训练电影节”、“地方青年电影节”。③这个统计很好地说明了儿童电影在伊朗发展的盛况。

从1979年到1997年,伊朗在国际各大电影节上共有两百多部电影获奖,其中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易卜拉欣・法鲁泽什、贾法帕纳西、马基德・马基迪等导演的影片甚至一次同时获得2~4个电影节的大奖。而这几个导演获奖的影片绝大多数为儿童电影。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里都是极为少见的。下面列举几位著名导演儿童电影获奖情况以供参考: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何处是我朋友的家》:1987年德黑兰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佳录音奖、评委会奖;1989年卢卡诺国际电影节铜雪豹奖、评委会奖、费比西特别推荐奖;1989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艺术电影奖;1992阿姆斯特丹电影节一等奖。

贾法尔・帕纳希,《白气球》:1995年嘎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第八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樱花金奖。1995年导演二周部分最佳影片奖;1995年嘎纳一类最佳影片金奖;1995年国际评论家协会奖,1995萨奥普鲁一等奖《谁能带我回家》:卢卡诺影展最高荣誉金豹奖,以及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马吉德・马吉迪,《继父》:伊朗影展最佳影片,北美洲圣保罗影展、突尼斯影展等。《小鞋子》: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观众票选最佳影片;代表伊朗首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天堂的颜色》:1998年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影片;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伊卜拉欣・法鲁泽,《水缸》:第47届瑞士卢卡诺电影节大奖;法国贝尔福电影节大奖。

这种繁荣的电影盛况,对于一个第三世界的国家是极为可贵的。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影坛,好莱坞电影凭借着其大制作大投入而在全球急速扩张,几乎垄断了全球电影市场,横扫各国票房。各国电影人都存在着在好莱坞电影的夹击中如何生存的问题。好莱坞电影所存在的批量生产无个性无深度无内涵等弊端,正是其他国家电影的突破口。所以“每一国别赖以立身存命之处常常是相对于美国电影的差异性,民族电影需要以某种特殊性来对抗好莱坞的普泛性和全球性。好莱坞电影不是唯一的电影,特别是对于有着几千年东方文化历史和承受着现实磨难的民族来说,好莱坞电影更不能替代他们对本土现实、本土文化和本土体验的殷切关怀。”④伊朗的导演立志于植根于本族文化,将电影作为一种本土文化的展示平台。即使是用儿童电影,通过细致的描绘儿童的世界加之融入浑然天成般的人性体验,同时展现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成功吸引了全球注意力,为伊朗儿童电影成为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奠定了基础。马基德・马基迪曾说“一个艺术家、电影人如果在他自己的文化里,他的作品会更好、更成功。比如,莫斯古尼,一位土尔其导演,他的影片“道路”,在法国很成功,曾获1987年戛纳金棕榈奖,后来他被邀请去法国拍片。为了一部影片,他甚至在法国建了一座伊斯坦布尔城,但是这部片子遭到彻底失败。我们导演和电影人应充分认清自己位置并很好利用。每一两年我们都有些新鲜的想法,来促进我们的民族电影成长。”⑤伊朗电影能够通过儿童题材影片,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民族电影的天空,实属不易。

参考文献:

[1] [3] 邢秉顺.《伊朗文化》[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年

[2] 林国淑,余佳丽.《“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伊朗电影》[J],载于《电影评介》2004年3月号

[4] 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M]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

注解:

① 邢秉顺:《伊朗文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2月版,第160页

② 林国淑,余佳丽.《“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伊朗电影》,载于《电影评介》2004年3月,第25页

③ 邢秉顺:《伊朗文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2月版,第174页表格

电影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营电视公司市场分析发展策略

20世纪中后期,电视开始进入我国百姓家庭、影响人们生活。从某种角度说,它是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而普及,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电视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民营电视制作公司悄然在市场中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曾一度吸引人们的目光。然而,近年来一些民营电视公司正淡出人们视线,这一现象同样引起业界的关注。

民营电视节月制作公司,实际上是指群众集体经营或私人经营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主要制作电视剧、电视广告、栏目和专题类节目,提供给电视台播出,并且从中获得经济回报。目前,国内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制作,与电视台合作经营,以及与电视台内部的公司合作。电视节目市场按照产品流通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生产市场、交易市场、需求(消费)市场i个主要部分。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在市场经营中有所长,也有先天不足,客观分析市场,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扬长避短,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生产市场门槛降低,制作公司竞争激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广电管理部门对电视节日市场的规制经历了一个从紧规制、放松规制、激励规制的过程,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发展壮大的。

90年代中期,国家广电部门禁止私营企业进入影视制作领域的,许多民营电视制作经营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公司时,尽量规避“影视制作”字样,取而代之以“文化”、“艺术”、“策划”、“投资”公司命名,实则从事影视制作业务;1998年一2003年,国家广电部门政策规制出现松动。《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民营机构经过“批准”和“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就可以进行相应影视制作业务;从2004年以后,国家对影视制作市场逐渐采取激励政策,“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月制作业”,”“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股份制、民营等形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发行、会展、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并享受同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上述法规和政策,取消了以往对民营电视机构在制作和经营电视节目方面的市场限制和政策歧视,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打开了进入影视制作市场之门。

由于对电视节日生产者设立的准入门槛逐渐降低,以及电视剧制作具有的周期短、资金回收快、社会影响大等特点,电视节目生产很快成为吸引社会投资的行业。

在我国电视节日生产市场,存在着三大市场主体,即各级各类电视台、各类电视台所属的电视制作经营机构、民营电视制作机构。

第一是各级各类电视台,主要从事电视栏目、专题类节目生产,满足本机构播出需要,由于各电视台的地域限制和资源有限,多数电视台的节日制作以本地区资源为主,这就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预留了跨地区进行资源整合的空间。如光线传媒初期制作的《中国娱乐报道》、欢乐传媒的《超级模特》、唐龙国际的《国际影苑》等节月,正是填补了各地电视台节日的空白。

第二是各电视台所属电视制作经营机构,它们主要制作电视剧、专题和栏目类节日,如中央电视台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湖南娱乐频道控股的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由于人、财、物方面优势,节目质量总体水平较高。

第三是民营电视节日制作经营机构,主要制作电视剧、专题和栏目类综艺节目,从生产能力上看总体呈现金字塔型结构分布,生产能力较大的公司占总体的4%左右,中型公司占5%左右,其余多数是小型公司。

近些年,电视节日制作机构逐年增加,截止2006年,全国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制作专业机构已有2442家,绝大部分电视剧制作单位规模小,这些社会制片公司的力量主要集中在电视剧和一些综艺节目方面。由于这些制作机构融资渠道不畅,产能和投资力度有限,产品形式缺乏创新,模仿海外节日现象比较普遍,节日总体质量和水平不高。大多数民营电视公司都还处于“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即向电视台输送内容,负责栏日制作:这种做法风险相对较小,尽管收益难于保证,但是易于中小型民营电视企业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不难看出,在生产市场的竞争中,各级各类电视台及其附属制作机构生产节日直接播出或出售,在与民营电视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和垄断地位。对于多数民营节月制作机构来说,如何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制作水平,在变化莫测的影视市场中选准发展方向,成为当下思考的问题。

从近年来生产市场情况看,节日产品数量在逐年下降,出现了从追求数量增长向提升制作品质的转型趋势。以电视剧生产为例,据有关统计,“2009年度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402部12910集:(2008年度共计502部14,498集。2007年度共计529部14670集。)电视剧生产在经历了多年快速增长后,逐渐实现了理性回落,优秀电视作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二、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初具规模,交易走势成为市场晴雨表

我国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经过20多年培育,形成展会、渠道发行、行业交易、网络交易多个交易渠道和力’式,这些市场彼此交错,互为补充,促成了当下我国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的基本规模,市场交易走势成为电视节目市场的晴雨表。

我国电视节同展会市场的起步是在20世纪后期,中国电视得到快速普及,但节目内容短缺问题随之就显现出来,电视节日的流通起初以电视台之间的节目交换形式为主,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交易市场,1988年第二届上海电视节,电视节目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被认为是中国电视节同市场正式形成的开端。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各类影视节目展会相继出现。1996年,首届“全国国产电视节目展示交易会”,标志着我国电视节日市场正式形成规模,当时参加展示交易的节日16169部,其中,电视剧9528部(集)、专题节日2568部(集)、其他类型节目4074部(集)。全国各地一些大城市相继举办的影视节目交易展丰富着节日交易市场,中国广播影视国际博览会、中国国际影视节同展、上海国际影视节、四川电视节、湖南金鹰电视节、中国香港影视节、中国台北电视节等,影视节目展为电视节日交易增添了活力。

2003年,首届中国国际影视节同展交易金额(含意向交易金额)5.3亿元人民币;到2008年第六届交易金额(含意向交易金额)达15.93亿人民币。据不完全统汁,月前我国用于电视剧拍摄的资金有60%-70%来自社会,而在年产量9000集左右的国内电视剧市场,由民营电视公司独立和参与制作的电视剧,已经占据8成的市场份额。

可见,通过二十年的培育和扶持,国内电视节月展会已经初具规模,这些展会活跃r市场,促进了电视节日的交流和交易,从娱乐新闻到电视选秀,从古装剧到军旅剧,各地影视展会释放出电视节日市场的供求信息和未来走势。

在电视节日的发行方面,主要有几种形式:电视台或广电集团独立发行,社会电视节日制作机构独立发行和委托发行等。在节目发行市场上,节目供需双方采用最多的是直接交易,电视台与发行商之间形成电视节同销售网络,多数社会电视制片公司采用传统方法直接向电视台销售电视节日,节目发行成为社会电视制片公司的难题。

三、需求市场从一元走向多元,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近年来,电视节丹需求市场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我国电视媒体产业化的发展,各电视台电视专业频道逐渐增多;另一力‘面,电视形态也在发生变化,数字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相继出现。需求市场的多元化,为电视节日的播H{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全国各电视台作为节日需求的主要对象,仍然存在着节日供不应求的现象。据有关统计,‘截止到2007年年底,全国共批准设立电视台287座、教育电视台44座,广播电视台1993座:全年开办电视节目1283套,其中付费电视138套。全年播出电视节日1453万小时。在播出的电视节同中,影视剧类节目为652万小时(占44.9%),如果加上综艺益智类节同,娱乐类节目的比重超过了一半(达53.6%),娱乐类节日对于电视仍是半壁江山,全年共制作电视节月只有255.33万小时。可以看出,全国电视机构还是有比较大的的播出空间。

此外,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预计,到2010年,中国电视付费频道用户数量将达到l.28亿户,其市场规模更达1000亿元之巨。而目前节日源匾乏、现有节目质量不能满足观众需求是当前数字电视运营商遇到的主要发展瓶颈,为了发展付费频道,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付费频道的合作。

总之,目前我国电视节目的生产数量仍满足不了播出需求。从近些年电视频道数量的增长情况和播出情况看,节闩市场需求还是较大的。另外,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的出现,给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节日提供另外一种播出平台。IPTV作为一种新的节日传播渠道,可以将电视节目通过电信的网络传送到电视、电脑甚至手机上,为电视节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

我国电视节日市场的需求主体已经开始从单一的电视台向网络化、多媒体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电视节月的需求市场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四、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面临转型

我国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处在一个亟待转型的发展时期。

1、从生产的角度看,我国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整体上还处于粗放型经营状态,与电视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电视台及其下属制作公司相比,其规模上显得小而散、多而杂,专业化程度和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节日创意没能跟上电视发展潮流:例如,前几年国内电视娱乐节日曾创下不俗的收视成绩,在这一轮电视娱乐浪潮中,央视和几家省级卫视成为主角,民营机构制作的节目没能显露头角。

2、从电视节日交易市场看,短期内以“买力’市场”为主的状况不会改变,尽管国内对电视节目的需求还在增加,但以电视剧销售情况来看,市场供求存在着结构性失衡,即高质量精品电视剧供不应求,制作粗糙、质量低下的电视剧供过于求。例如2003年全国投入电视剧拍摄的资金超过3()亿元,2004年超过3s亿元,2005年的电视剧投资金额进一步攀升。从市场需求来看,2003年各级电视台只播出电视剧约8000(部)集上右,2004年共播出约10000(部)集左右。多数电视剧没有出现在荧屏上,而是积压在制片公司的库房里,这就形成了供给市场上表面繁荣,实际匮乏的局面。节目在交易市场中是否畅销,内容质量是一方面,市场导向、观众需求是另一重要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多年来,各电视台重播现象严重,原因之一是符合要求的节目不足。

3、从经营角度上看,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起初多是为电视台提供节目,从一个领域人手,集中力量,以专见长,重点突破,随着与播出机构合作的加深,一些公司开始进一步拓宽经营领域和范围,实现经营上的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如光线传媒以《娱乐现场》的品牌打造为基础,相继推出《海外娱乐现场》、《娱乐人物周刊》、《娱乐中心》、《电视剧风云榜》、《摩登时代》等多个节目,在全国各电视台播出,同时,光线传媒每年还举办几十场大型娱乐活动,如百事音乐风云榜、电视剧风云榜等。派格太合在原有制作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又向电影、纪录片、全国巡演、全球巡演等领域开发拓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成为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在度过初创期、向发展期转型的经营策略。

4、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为民营电视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今年,我国推出了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首次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和具体实施步骤。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展开,我国将在五年内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通信网三网互相渗透、互相兼容,并整合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