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第1篇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产生的一种客观现象,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是实现这种现象的最佳载体,是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第一桥梁。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文件强调“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积极贯彻国家政策,陕西省于2013年初颁布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力争“十二五”末实现全省龙头企业数量和销售收入总额翻倍。“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辐射带动农户300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到2020年,龙头企业产值再翻一番,基本建立比较发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措施。

可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了当下举国推行的一项政策,研究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状也将十分必要。

二、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龙头企业的功能和作用对于一个行业而言是很重要的,代表着行业实力、产业化成效及经济是否健康发展。陕西省龙头企业相对其他省份而言,起步稍晚,但发展速度不容小觑。尤其是最初获批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现已基本全部跨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

1、企业数量

2001年首批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共计151家,陕西省有5家,2003年第二批共计235家,陕西省9家,其后的多次评定结果均显示陕西省的龙头企业在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占比不大,为2%-3%,这说明陕西省龙头企业的数量仍需进一步提升。2006年5月,陕西省农业厅公布省级第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其中包括陕西汉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32家企业,并提出对所列对象进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2011年新增117家企业,次年再次新增66家企业,2014年经严格评审,最终确定陕西禾和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93家企业为陕西省第五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015年也拟推了83家企业。所以从企业数量上来看,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2、分布区域

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的多次评定结果中可以看到,陕西省榜上有名的企业多集中在西安、咸阳、宝鸡三个区域,陕北陕南地区尚未有企业入列。陕西省级的五批重点龙头企业公布名单上看,依然是关中区域占比约80%,而陕北陕南则分别占比约10%,这说明了企业是在结合关中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的。

3、企业类型

(1)国有企业转型。最初的龙头企业名单中以国有企业转型为主。因为国企的规模一般较大,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和一定的市场开拓潜能,具备转型资本。例如陕西老蜂农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陕西省蜂业公司(成立于1985年),创立于2000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科研、开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专业公司,是陕西省第四批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依托资源禀赋。陕西省是国内果汁加工和出口的一个重要基地,我省大多数龙头企业主要依靠粮食、果业和畜牧业。主要产品体现为肉类加工、乳品加工、蜂蜜加工、饲料加工等,大部分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同时资金支撑力度不足,产品研发能力和科技含量较低。由于充分结合了私有资本和优势资源,所以此类企业数量较多,但只有个别企业被列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3)强强合资。产业相关的企业联合成立集团公司,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例如成立于1978年的西安相桥乳品厂,起初为民营企业,其后与香港广银发展有限公司合资,形成了如今的西安银桥乳业集团,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先进管理理念,成功做大做强,成为西北地区乳制品行业中的佼佼者。

4、经营模式

通过调查和分析,可以总结出各级重点龙头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呈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企业+农户”。陕西省多数小型农业企业采用此种松散型经营模式。企业和农户根据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进行买卖,无论何时、何地、何种价格,农户在销货时要受制于市场,同样企业在购货时也要考虑市场因素的影响,双方的财产和责任风险各自独立。虽然这种模式下双方可以自由进行双向选择,但由于受到市场的约束,农产品在农户和企业之间较难实现供求稳定,不利于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2)“企业+基地+农户”。正是由于第一种模式的不稳定,从而出现了方――基地。企业可以通过自建或共建基地,提供生产技术、资金供应等服务,也可以吸引分散的农户进入基地成为企业工人,还可以与农户签订契约,建立股份制基地。所以基地的产生其实起到了一个连接企业与农户的桥梁作用,一方面对分散的农户进行约束,一方面也维护农户的利益,对企业侵害农户利益的行为进行监督。

(3)“企业+合作社+农户”。这种模式某种程度而言类似于第二种模式,但又有明显区别。合作社是农户的利益共同体,是农户自愿成立、加入的一个合作性组织,通过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通过在企业和农户之间签订协议,明确各自权利责任,以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农户为基础,实现技术、生产、销售等服务一体化,企业根据合同收购产品,建立供销模式。所以,合作社对外是一种盈利性经济组织,对内是一种非盈利组织。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整体而言,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企业竞争力不足,牵动力有限

陕西省龙头企业规模小、牵动力弱的问题一直较为突出。据统计,陕西省龙头企业总数相当于山东省的23%左右,大型龙头企业相当于山东省的17%左右,可见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大规模的龙头企业较少,一千多家企业中省级重点只有三百多家,国家级重点更是比较匮乏,整体档次有待提高,导致龙头企业的牵动力弱,很多区域的特色优势得不到延伸和推动,竞争优势不明显。

2、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分布不均

关中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集中地,是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陕北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农业带动企业,陕南整体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以农业为主,但同样缺乏现代工业,所以陕西省绝大多数龙头企业集中在关中一带,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而且陕西省龙头企业多数仍处于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产业多为初级产品的加工,产品结构趋同,缺乏科技含量。

3、经营模式不健全,利益难协调

结合目前的企业经营模式,由于市场逐利心态的驱使,缺乏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企业和农户难免出现违约行为,而这种不安全因素,会破坏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制约企业提升经营效益,阻碍农户创收贡献作用的发挥,造成经济损失,难以协调双方利益关系。

4、市场竞争不良,产权不清晰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第2篇

>> 昆明市宝珠梨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昆明市东川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马龙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昆明市官渡区绿化苗木培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庆阳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垫江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昆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景谷县碧安乡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昆明市网球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昆明市高校武术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研究 昆明市嵩明县嵩阳街道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研究 昆明市高尔夫俱乐部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 区域特色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和县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陇南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吴忠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宁国市生态及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黄骅市冬枣产业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昆明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现状分析 昆明市校园足球发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 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云南发展研究院.昆明市“十三五”时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EB/OL].[2016-12-15].http:///html/2015/0707/20587940.shtm.

[6] 昆明市“十三五”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A/OL].[2016-12-15].http:///c/2017-02-13/1703578.shtml.

[7] 孔垂柱.l展高原特色农业 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云南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实践与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13(1):5-11.

[8] 李继云.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战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6):14-15.

[9] 李宏,孙炎,李皎.云南省姚安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98-99.

[10] 阮建雯,可斌,张汝坤,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要求[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1):36-39.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第3篇

一、青海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特色农业是青海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青海农业资源丰富,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培育青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可以实现农业资源多途径、多层次、全方位发展,满足多样化、优质化和有特色的农产品需求市场,实现农业产业地域特色,积极促进青海农业产业的结构升级和优化。

(二)发展特色农业是青海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目前,青海农民依托传统农业来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比较突出,农民的农业人均收入连续多年位于全国倒数,还有部分农业区徘徊在解决温饱问题上。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建设一批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来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发展起来的相关产业也会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地域特色产业,把独特的地域、资源等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开辟了新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使农产品成为地域优势,实现了农民增收的目标。

(三)发展特色农业是青海保护生态的有效选择。对于青海这样一个生态大省来说,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特色产业正是基于保护生态的基点来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对地域、资源优势的挖掘利用,发展特色产业既能够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生态资源,又能够开展具有独特地域特点的经济效益型农产品,能够积极调动农民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青海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一)独特的地域特点。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4/5以上的地区为高原,以日月山为天然分界,东部湟水流域是主要农业区,西部和南部主要是牧业区。地形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青南高原和东部黄土高原,平均海拔3,000m以上,其中54%以上的地区海拔在4,000m以上。青海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垂直变化明显。三江源地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最重要的水源地。祁连山南麓是甘、青两省主要水源地和西北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二)优势的农业产业。近几年来,青海在发展特色产业和结构调整的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种植结构更趋合理,种植品种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明显。依据不同的生态类型,全省已形成了河湟温暖灌区冬小麦商品化生产基地;在川水地区通过推广优质蚕豆及其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马铃薯及其双膜化生产技术、推广杂交油菜青杂系列油菜,巩固优质蚕豆出口基地,扩大菜用型高效马铃薯生产规模,提高油菜的品质和质量;在东部浅山围绕避灾农业,继续压缩抗旱性差的小麦种植面积,推广高淀粉型马铃薯,建设浅山高淀粉型马铃薯商品化生产基地;在海西地区加快发展大西洋等专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在脑山地区压缩小麦种植面积,扩大杂交油菜生产规模,建设脑山地区特早熟杂交油菜生产基地。

(三)发展特色农业现状分析

1、绿色、无污染的特色种植业稳定发展。青海以日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冷凉等气候为特点,特别适合蚕豆、豌豆、马铃薯、油菜籽、中藏药及花卉等农作物生长。近年来,农业种植业保持稳定增长,如表1所示。2007年全年农作物总种植面积490.73千公顷(736.1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61.39千公顷(392.1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63.92千公顷(245.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0.12千公顷(45.2万亩)。在粮食作物中,特色作物马铃薯种植面积81.88千公顷(122.8万亩),豆类种植面积44.81千公顷(67.2万亩)。(表1)

2、农业特色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青海草地辽阔,农业区饲料作物和鲜秸秆丰富,为发展特色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7年全年草食畜共产仔畜786.66万头(只),育活仔畜701.77万头(只),成活率89.21%,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24.33万吨(其中羊肉8.68万吨、牛肉7.32万吨),牛奶总产量达24.98万吨。先后成立了多家肉产品加工企业和奶产品加工企业,青海高原绿色公司已成为青海省农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到1万吨以上牛羊肉及其副产品加工生产能力;青海天露乳业公司达到鲜奶加工年5万吨的能力,2007年全省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6个,带动农牧户50万户,龙头企业落实订单面积57万亩。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9亿元,农牧民从中获益3.91亿元,比上年增加4,200万元。

3、特色农畜产品发展迅速。近年来,青海各地根据当地不同的地理气候类型,打破单一的种粮布局,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形成种植马铃薯、油菜、蔬菜、蚕豆四大特色农作物为主,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的区域特色产业,全面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使绿色、无污染的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互助土族自治县立足于脑山耕地面积大的实际,面向市场,大力发展优质油菜种植和特色马铃薯种植;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在黄河沿岸建成两万亩的核桃生产基地,使之成为继“循化红”线辣椒产业之后的第二大特色农业产业;乐都县蔬菜种植面积已占到全省40%左右,蔬菜生产专业村发展到90个,有60多个蔬菜品种销往全国13个城市,大蒜出口到韩国,韭菜远销俄罗斯;湟中、湟源、平安、互助等县,已成为全省主要的蚕豆出口生产基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枸杞、沙棘、反季节蔬菜,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犊牛、羔羊以及整个牧区的牦牛、藏系羊等,也形成区域内各具优势的特色产业。

三、发展青海农业特色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一)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发展特色种植中要以突出特色、建设基地、扩大规模、增加效益为发展思路,实现“品种调优、产业调新、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调整和优化品种、品质结构,逐步减少不具备资源优势的农产品生产,为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拓展空间。按照这一思路,要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种,根据省内实际合理布局,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特色品种的种植面积。在此基础上要重点解决影响特色农业发展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问题。标准化生产是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的重手段,要选择一批产业发展基础好的县市,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农产品标准备化生产示范园,加强水利设施、良种供应、技术支持和机械化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实行全程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为标准化推广入户,做积极探索和准备。

(二)积极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是把青海特色初级产品开发为特色加工产品,从而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在保持各种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现代加工业。要企业与科研究院所、高校合作,依托其优势努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精加工水平。积极培育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如威思顿公司精淀粉、马铃薯蛋白生产、青海高原绿色公司牛羊肉及其副产品加工和天露公司鲜奶加工等,利用企业的优势来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

(三)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对策分析

第一,加强特色农产品技术攻关,大力发展新品种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发展特色农产品要加强良种开发和培育步伐,通过多种途径来引进新品种和推广优良品种。加强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建设和健全农业管理和服务体系,并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

第二,发挥地域优势,发展优势农产品。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产品,通过科学实种来选择能发展地域优势和适合当地发展的农业品种,并打造成为地区优势。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和健全特色农产品的原产地保护机制,特色农产品是地基原产地独特的资源和地理条件下培育和生长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而一旦打出品牌,难免存在以次充好、假冒的现象,会给发展起来的特色产品带来种种不利。因此,要实行特色产品区域界定、原产地命名、品牌标注的办法来保证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保证质量和特色。

第三,积极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建立一批特色农产品开发和加工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和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扶持做大奶业、牛羊肉、绒毛、马铃薯、油菜、中藏药材等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也要加强培育和扶持较为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大力发展订单农牧业,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企业与农民“双赢”。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第三产业;现状竞争;内部结构;市场化;发展特征

一、第三产业理论概述介绍

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是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由此可见,这种第三产业基本是一种服务性产业。

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激烈竞争的范围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谁在竞争中能够抢占先机,与市场、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竞争的成败,因此,当今世界经济呈献出“产业化”趋向和“三产推动型”的重要特征。从第三产业比重来看,三产产值与GDP的比重,低收入国家大都在30%左右,中等收入国家在50%左右,高收入国家在70%以上。另据统计,全球500家大企业,前10席中三产就占7席,前10个行业257家公司,三产占59%,亚洲前10名企业中有9名为三产企业。也就是说,第三产业的发展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1..企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在国我连锁经营、超级市场、仓储商场等现代化流通业态异军突起,企业组织化程度和流通效率迅速提高,实现了经营技术共享,取得了较好的规模效益。

商品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我国商品市场建设按照大市场、大发展、大开放的原则,不断调整市场结构,在抓好大市场、骨干商品市场上档升级的同时,积极培植新市场,逐步形成了一条以产业兴市场,以市场带产业滚动发展的路子。

加强行业扶持和引导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家政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有了新的发展,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存在的问题

1. 生产业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却集中于社会服务业,生产业处于落后状态,其具体表现为:现代物流业滞后,技术研发的市场化程度低,中介咨询服务业国际化程度低,职业教育为制造业输送人才的能力较弱,生产业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集团化程度低、规模小,对服务业整体发展的拉动力不够。可以说,解决不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问题,再怎么调整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也是事倍功半。

2. 制度因素制约服务业的发展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仍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追求短期的GDP 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一些地方通过降低税收、扭曲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的方式吸引外资,对外资长期给予优惠待遇,造成内外资待遇的不平等。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地方纷纷仿效,结果导致产业结构雷同,相同行业供给过剩,效率下降。同时各地为了保证本地区粗放的经济增长,排斥优势互补,没有形成差异性分工,也间接地影响到服务业要素的流动和分工聚集。

3. 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弱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继而向第三产业转移。我国政府也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已通过一些社会服务行业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第三产业中真正能够有效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就业的行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还未被挖掘出来。

4. 国际竞争力较弱

加入WTO 后,我国服务市场的扩大开放,吸引了国际上众多的服务型跨国公司的进入,原先已经进入的公司也进一步拓展新业务,开辟新市场。这些公司大多是国际服务市场竞争中的优胜者,具有雄厚的财力、先进的技术与服务管理水平、完备的营销网络以及深厚的服务理念。相比之下,我国服务企业无论是在组织规模上还是管理水平与营销技术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

四、加快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克服片面认识,树立新的产业观

克服只知道工农业是产业的片面认识,树立现代产业包括有形产业和无形产业的新产业观。第三产业概念反映的是全人类共同的经济发展趋势、产业兴旺发达和需求层次满足的顺序;第三产业生产的服务产品已成为世界生产体系中比重远超过工农业产品比重之和的重要部分。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忽视第三产业和服务产品的存在和发展,将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提高对第三产业战略地位的认识

通过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的分析,可以理清第三产业发展的逻辑思路,促进其理性发展。从生产的动机看,人类生产为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赢”:生产者出售产品获得体现生产者利益的价值;消费者购买产品获得满足需要的使用价值。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按社会需要的质和量及其动态变化进行资源配置。对消费结构的研究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工农业产品的需求相对下降,对服务产品的需求相对上升。既然如此,就必须顺应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趋势从事三次产业发展,在工农业生产有了较高水平发展的阶段上,投入大量资源重点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3.提高对推动服务经济发展的认识

不少干部由于对三产业日趋增长的发展趋势缺乏认识,观念还停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实物经济的旧轨迹上。但实际上,服务业因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生产消费的同时性、非存储性、非移动性等非实物属性,在生产上既与实物经济有很多共性,又有不少特性。因此,必须按服务经济发展规律来发展。就广东而言,要通过服务业体制创新和供给创新,扩大服务业发展空间;坚持生活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并举,提升传统服务业、拓展新兴服务业,实现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推进服务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马智利、任秋蓉.重庆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商业.2009年第05期

[2]董玉辉.近几年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概况.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第S1期

[3]王华.我国西部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24期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平度市 品牌农业 农业标准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188-01

平度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更是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之一。农业基础环境和土壤质量较好,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为平度市品牌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平度市通过发展标准化现代农业,培育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农业,在农业标准化的推广过程中也创造出了较好的经验和做法。

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考察、走访了平度市大泽山镇,明村镇,以及马家沟村这几个具有地区特色的品牌农业发展基地,分发问卷调查、了解平度市推广农业标准化的现状,并且考虑到可实施的范围,采集了土壤样品,因为排除各种人为因素外,土壤化学成分是影响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另外还走访了当地农业部门,获取了关于品牌农业培育与发展的大量资料。对于平度市加快构筑现代标准农业产业体系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地区品牌农产品的培育提供借鉴。

一、平度市农业标准化的现状分析

平度市地理位置优越,近几年,平度市充分发挥其资源、技术和产业优势,推进其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严格依据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的有关规定,包括管理主体、基地规模、生态环境、技术认证、规程制定、品牌管理、农残检测和统一管理八个方面,使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通过示范基地的标准化建设,为整个品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模范。到目前为止,完成制定农产品地方标准有65项,完成“三品一标”认证有100多个,全市农业标准生产基地面积达130万亩。但农业标准化运行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与当前农业生产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平度市农业标准化与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完善,农产品进入市场仍缺乏标准。一是标准涵盖的品牌少,一些农产品至今无标准。二是有些农产品虽已有某个环节的标准,但还缺乏产品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流通整个过程的标准。三是一些标准的制定不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不适应现实发展需与国际接轨。四是标准的结构不够合理,生产过程中技术规程多,产后标准少,缺乏安全及市场准入方面的标准。

三、推进农业标准化以及品牌农业的建设对策及建议

1、提高市民的思想意识,充分认识到农业标准化以及特色产业品牌建设在实施“工农对接”中的战略作用。实施农业标准化,是推动农业特别是品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是现代品牌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阶段推动高效生态品牌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认真制定农业标准化体系及特色品牌农业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平度市农业及品牌产业发展现状,建立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协调的地方标准体系。

3、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以“大泽山葡萄”和“马家沟芹菜”为例,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工作,充分挖掘和培育具有平度市地域特色、品质特色和传统工艺特色的产品,通过开展“大泽山葡萄节”和“马家沟芹菜节”等品牌传播渠道,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以此提升品牌档次。另外建立的葡萄产业基地和芹菜产业示范园都对品牌农业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4、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质量安全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过程。在发展特色产业,扩大基地规模的同时,更要着手建立农产品检验体系,为有机食品和无公害产品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建设,应完善品牌农产品自检手段;应整合资源,建立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通过两级检测,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目前,平度市对市内的某些品牌农产品建立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过质量安全QR(Quick Response,即快速反应)二维码查询系统,消费者可以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如农产品来自哪里、农产品的生长情况和采摘时间等。

在品牌农业的打造过程中,平度市要进一步加强标准体系建立,使农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作为依据,从实际情况出发,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参考文献

[1] 吕婷婷.平度市推广农业标准化的制约因素的对策研究[M].中国海洋大学.2012

[2] 邓贝贝.平度市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问题研究[M].中国海洋大学.2012

[3] 杨振辉.加强新时期群众教育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活动调研报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