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新n改的教学困惑
困惑一: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不扼杀学生的个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确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当前高考大棒的指挥下,教师怎么对付考试这一关?
困惑二:让学生先自主预习、讨论自己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后再带问题听课。因学生没有时间预习,更谈不上讨论。想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节约一点时间来落实新课程理念,最后只能是一句空话。
困惑三:你利用新的课堂教学,与教平行班的其他老师确用传统的地理教学,考试成绩并没有比你差,反而比你好。
2.新课改的教学反思
2.1 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先决条件。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关键。如何提升地理教师的素质呢?首先要变单一的教师独立备课为集体。备课集体相互间的对话和交流,能够形成一种相对科学合理的看法,避免走弯路。同时也能够彼此充实和完善各自原有的想法,并进一步发展个性化的思维和方法,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学反思要细化。反思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关键,教学反思要细化,要对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教学反思。
2.2 时时把握调度课堂及课外,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分解和铺垫的方法,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程度。同时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进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一堂课假如问题设计的好,即能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落实好课堂教学的内容,又能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其次,让学生参与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模式不适合过早实施,应在学生学习地理到一定的阶段之后才能加以实施,同时也要选择一些比较适合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内容,每学期一到二次为宜。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感性认识大大加强。这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地理的热情,保证学生学习地理的投入时间。
2.3 重视合作学习的过程,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群体若建立起一种互助合作的关系,既能增进学生之间信息的沟通,又能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但要避免动辄讨论,一堂课合作学习多达三四次,学生没有真正地"沉下去"系统地进行讨论、交流,展开真正的合作学习。有时候对问题的深处、难处还未来得及探究,就草草收兵;还有时候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或者刚刚进入状态,且只有一两个人在小组里发表见解,老师就示意停下来赶忙进行小组反馈,让一些尖子生汇报结果,老师只满足于一两个人能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小组就算过关。这些现象说明,教师关注的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和结果,而不是探究知识的过程,更没有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4 构建民主和谐、平等参与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环境,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沃土。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放言无忌,一定要清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要像朋友一样,学生看到老师不应该有压力,说错了什么也不应该有顾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要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要一视同仁,不要歧视差生,教师最好能走下讲台,走到同学们中间去,以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创造一种人人都能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不要让学生有压抑感,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学与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示范,严格要求学生养成动口、动手、动眼地听课的习惯。要求每位学生学会记笔记,学会思辩,学会质疑,从而提高听课质量。
关键词 图像教学 初中地理 图像知识 读图能力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方面,如何利用图像进行教学是教育教学中一个基本且重要的方法。地理教学的重要性,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地图查找相关地理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从图像上获取更多的地理线索和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利用其所学到的知识来绘制简易图像,来帮助自己解决在地里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是需要教师良好的运用图像来逐步发展学生对图像的思维扩展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对地理图像教学的重视
由于地理科目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教导学生们学会利用地图来学习地理,这样才能够更亲近地理,了解地理知识。地图就好比是一个摄取知识的源头,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所以,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图像教学在地理科目中的重要性,教师一定要学会让学生如何正确熟练的使用地图,培养学生简单绘图,记忆地图的能力。新旧教材相比之下,新教材已经把原有的黑白图片更换成了彩色,也添加了很多活动内容。这让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更加丰富多彩,文字与彩图的结合,可以增强学生们的看图兴趣,更好的改善了地理课堂。这也是新教材的目的所在。更好的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也增添了课堂的教学氛围,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达到让学生巧妙掌握地理知识的一个更快更高效的途径手段。
二、对图像知识的基本掌握
要培养学生在地理科目里的读图分析能力,首先要让他们更准确细致的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框架和构造。地图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地图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等)和地图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等。地理教学中地图学习基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地图的性质,就是地图是用来干什么的?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达到这个目标,才能明了为什么要学习地图,才知道从地图上可以获取很多地理知识,才会在需要地理信息时借助于地图。为此,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地图三要素等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在诸如讲授如何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貌形态等地图内容学习中,逐渐认识地图性质。
对地图知识的掌握是地理课目学习的基础,需要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养成利用发地图来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地理知识不仅仅是存在课本中,也蕴含在地图上,所以在地理方面的学习中,我们应该书本地图两者相结合,来达到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在查阅地图时候,一定要注意许多的细节问题,例如地图的类别,比例尺,方向等等,要观察仔细才可以更好的解决地理问题,切不可漏掉任何一个信息。只有对图像知识的良好理解,才能更加熟练的运用地图知识来更好了解地理。
三、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一项重点,教会学生能够在图像中来直接获取地理信息。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的结合课本,图册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为以后的地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总是喜欢跳过枯燥的地图,去看教材上的彩图。事实上,新教材的改编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读图提问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的一个掌握,图像部分才是教材的核心部分。
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地理概念是抽象且难以明白的,尤其对于空间想像能力不知道如何运用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例如,区时的教学一直以来就是―个难点,学生难以理解时区的划分、区时的换算和日界线的意义。借助地图我们可以容易地分清方向,理清时间的早晚顺序;也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记忆日界线两侧的时区,理解日界线对于时间的划分。区时的教学就变得直观简洁析易于理解。
教师也可通过简易绘图的方法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动脑,这样对地图的掌握就变得更加具体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地图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对课本上填图题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学生在本上模仿并且让学生完成独立绘图。不但让学生对地图记忆的加深,更加锻炼了学生对地图的熟练度。动手阶段教学的终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图像的模仿,记忆的过程,让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提升。这是在地理科目教学过程中一个开发学生空间想象的重要一个步骤。通过画图对地图熟悉了解,更加增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四、总结
初中地理科目的教学,要根究新的教材和大纲要求来进行执行和操作,利用图像和文字两者的中分结合和利用来完成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熟悉的掌握好地图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和地图两者相互结合,来解决更多的地理问题,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地图是地理的灵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学习地理
必须“图文结合”,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地图不仅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读图、用图甚感困惑,缺少读图意识,没有用图习惯。这需要地理教师从初一年级的第一堂课开始就要刻意对学生进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懂得运用地图并能进行简易图表的绘制,养成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梦飞.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新教育.2008(09)
[2]赵占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09(09)
【关键词】地理课程;兴趣;课堂教学;形象直观
地理课程在初中课程中属于知识拓展课程,不参加初三的会考,相对来说,学生们都不太重视,导致地理课堂的纪律散漫,上课不专心听讲,下课不认真钻研。致使地理教学的成绩总是了落后主课程很多,给老师和学生带来很多的无奈和困惑。根据我近几年的地理教学发现,想让地理课程真正的走入学生的视野,教学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首先要培养起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培养。兴趣是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法宝,它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的种子,有了它,学生在课堂上再不会昏昏欲睡,也不会被迫成为成绩高低的奴隶!
一、师生关系的情感培养
地理学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课程,大部分学生对地理课都提不起兴趣,尤其是当学生们遇上一个寡言少语的老师时,那就更加让学生对这门课失去了兴趣。作为一个地理教师首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用自己的特有语言感化学生的内心,用自己的真心赢得学生的信任,让他们因为自己而喜欢这门课程,从而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不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后多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自己是他们的师长,课后就可以是他们最好的朋友,真心关心和爱护每一个能够关心到的学生,让他们真心地感受到对他们的呵护和期望,给于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从成绩的阴影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二、独特有趣的课堂导入形式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通过富有情趣的导入,给予学生一个调动他们兴趣的开场白,使课堂开始便形成一种活跃而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掌握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导入新课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譬如:以“之最”来导入新课,在区域地理讲授之前,通过“地理之最”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亚洲地形特征时,先提问:世界最高峰是什么山峰?海拔为多少米?在什么地方?以著名景观来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理风貌,在观图领略一个国家或地区风土人情的基础上讲授新课。例如,先观察艾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阿尔卑斯山的美景、地中海的迷人风光等,然后开始欧洲西部的学习。可以用地理谜语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述埃及地理时,可用“灰尘吹来”猜谜底“埃及”来导入新课。
三、幽默有趣的课堂语言
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就是语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语言的语速、停顿、高低和模仿效果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说语言的表达要风趣幽默,这样不仅学生听的起劲,老师讲起来也轻松,课堂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例如老师在讲解庐山风景时可以很有感情的用诗词歌赋来描述庐山的特点;在描述三峡时也可以模仿湍急的水流声,还可以用形象的肢体语言来传递三峡的风貌,这样学生不仅喜欢听,也能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用一些地理的“本土语言”来增加课堂的浓厚氛围,譬如:用一些地理别称配合地理教学,“日光城”──拉萨;“不夜城”──漠河;“草原钢城”──包头;“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等。用地理趣闻、地理故事来调节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述西欧国家时,简单介绍“只有一棵树”的国家──冰岛共和国;讲述非洲热带草原上的树木──波巴布树时,可介绍“绿面包树”的来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图文结合的形象直观
我认为地理教学中最有力的工具就是地图,不论学生对识记内容了解还是不了解,但必须要对本区域的地图熟记在心,这是学好地理的关键。课本中的内容可以用地图去概括归纳,地图中的线条,色彩和图案都是课本内容的集中体现。地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内容比课本中的文字更加直观醒目,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识记。比如,在讲解中国的省区时,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拼接中国行政地形图,也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概括出每一个省区的图形特点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讲解航道运河时,给出大体的地理位置,让同学们自己在地图上做出标注,并了解周围的地理和人文环境。现在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帮助教学,给学生一更加具体和形象的图文知识体系,把握好地理教学的难易程度,让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课堂效益。
初中地理教学的宗旨就是通过课堂内外一系列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由不爱学地理到爱学地理,进而到会学地理,最终达到学好地理,成为一个学以致用的地理小博士。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主办.
摘要:地理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教学科目,所以在地理教学中,除了要教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联系和沟通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策略对拓宽地理课程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及行为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实现地理教学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初中 地理 新课改 策略
当今世界,知识飞速发展,学科间横向联系、相互渗透越加紧密。知识面狭窄的单领域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时展的要求,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很远,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在地理课程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感到有些困惑,本文将就地理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及教学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一、 利用课本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二、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地理基础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考试虽然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四、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重视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中考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立意命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析、评判他们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复习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要提供事实材料或背景,指导学生获得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思维对事件作出评判。因此,在学习中要十分关注社会热点和国际焦点问题,例如资源、能源、人口、粮食、环境是全球人们最关心的五大问题,人类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这些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就成了一项全球性的全民战略。对未来的公民,目前的中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应成为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必须对人类当前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给予相当的关注,要求学生掌握“全球性问题”的概念,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可行性途径,加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意识。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宽,思维也逐步地从具体的感性思维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强有力的影响因素,无论是从思维的模式、方法或就其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认清并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技艺,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我们应该树立科学发展观,任何墨守成规地照本“宣”科和墨守成规地照本“学”科的做法都是不适应时代要求的。
我们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如何做好教材和学生的桥梁,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地理课堂教学的增效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挖掘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同志曾生动地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者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地理教学目标的落实需要借助多种地理教学方法。
一、讨论探究法,有助于发展地理智能
当引入一个新的探究情境时,可让前后两排学生组成一个合作探究小组,交流探究方法,相互质疑问难,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习动力与乐趣,而且有助于快乐记忆。如我们学习到《我国的水资源》一课时提问:“同学们都知道,2011年我国先是发生了旱灾,是三峡水电站及时向下游送水使得旱灾得到缓解,后又在洪涝灾害时及时蓄水及时排水使得我们没有出现1998年那样的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哪个同学能说出我国为建造三峡水电站做出多少努力?”当学生积极举手争相作答时,我又问学生:“在2011年我国抗击旱涝灾害的过程中,总理都到过哪些地方,向当地政府当地老百姓说过哪些话,给正值困难时期的人们带去了什么力量?”然后,我指导学生看多媒体课件“长江三峡水电站”,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时我又加上一句话:“要是没有三峡水电站的话,我们2011年夏季的旱涝灾害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长江三峡水电站的建造太伟大了。
二、归纳总结,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概括能力
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认识地理事物的个性开始,通过归纳得出这类地理事物的共性。例如,在学习中国的降水时,因为江苏宿迁位于中国的东部地区,这里有著名的梅雨季节。借助理解“梅雨”这个名词的兴趣点,引导归纳。从雨带的推移可知,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五、六月份;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六、七月份;东北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降水集中在七、八月份。由此,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归纳:中国东部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由南向北推迟,原因主要是受季风影响。
三、运用欣赏法,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情境
地理教学中的欣赏法包括阅读欣赏法和视听欣赏法等。
1.阅读欣赏法
初中地理教材中,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的文字图片随处可见。例如,《地球的面貌》的开篇:“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河流,巍峨的群山,深邃的峡谷,广袤的平原,雄浑的高原,苍凉的大漠……地球经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才造就了如此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地理景观?”这段内容既形象逼真,又情深似海,还韵如丝竹;既朗朗上口,又亲切自然。读来哪里是地理教材,分明是对地球母亲的深情赞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热爱与探究之情。
2.视听欣赏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早已利用多媒体试听手段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当地理多媒体教学日益推广,视听教学法也被更多地采用了。例如,初中地理教材《青藏地区》一课,在巍峨雪山、茫茫高原、如云羊群、朝圣之旅等视频画面播放中,韩红的《青藏高原》嘹亮激越,让人荡气回肠。学生虽置身教室,心却早已飞往那神奇美丽的地方。
四、创设地理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
初中生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作为地理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兴趣的地理情境导入新课。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结合我们当地实际情况或者当时的时事分析创设地理情境。例如:江苏省泗洪县界集中学旁边的安东河翻水站,就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南水北调”相关内容时,我想方设法制作出多媒体课件放映给学生看,学生顿生好奇心,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又如 :2010年市场上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现象,使我们当地政府及时调整了对大蒜、绿豆、生姜等农作物的种植布局;2011年的猪肉价格猛涨,又使我们这里已经着手安排养猪规模。地理课堂上的这些“时事地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地理与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农业类型的选择及农业发展方针与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说是对地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也是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主流,我们家乡的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既是洪泽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因地制宜搞好旅游农业的一项重要工程。通过江苏省泗洪县人民政府“湿地旅游”这一旅游项目的开发,洪泽湖湖水更绿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这一切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五、做好教材和学生的桥梁,为地理课堂增效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如何做好教材和学生的桥梁,为地理课堂教学增效呢?江苏省每年都举行一次青少年 “金钥匙”科技竞赛,我们地理教师为何不给地理学习寻找一把“金钥匙”呢?地理课程图文并重,包括地图在内的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图文对照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掌握读文、读图方法和思维技巧。在指导学法时,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为学生的“益友”,教师要做好教材与学生的桥梁。教师要善于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心上和学习中的“闪光点”,善于换位思考,提倡“研究性学习”,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引路、导航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我会学”的好局面。
六、依托区域地理资源优势,探索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