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景观设计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
创作素材由于园林景观设计兼具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特点,设计的对象和方法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具有独特性的地域文化成为了设计师的创作素材,并将其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以此作为对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的展现,从而使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品味得到提高。对设计师而言,要想在当地的地质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及人文历史、风土民俗等人文环境中寻找灵感,必须对当地的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理解,才能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地展现出当地特有的地域文化。
1.2园林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地域文化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能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强大表现力反映出来,集中表现为当地人民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同时也通过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获得了更广阔的创新及发展的空间。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在理解及吸收当地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文化理念,让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既有历史性,又有时代性,以此加强园林景观的吸引力和文化内涵,使游人在游览园林景观时能对当地的地域文化产生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园林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2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原则
2.1独特性原则
设计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地域文化的表达时,应注意对当地的历史建筑、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及建筑风格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其独特性进行充分的挖掘,从而使园林景观具有更加深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游人展现出本地独有的文化氛围,实现设计的与众不同和匠心独运。
2.2整体性原则
地域文化的形成依托于地域环境,而地域环境则是一个生态系统,拥有整体性的特点,且与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注意考察地域环境的因素,根据地域环境的客观规律,把园林景观中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生态特点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使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
2.3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加强对保护及利用人文、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的关注,从全局出发,综合分析地域内的全部资源,使园林景观符合科学发展观,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园林景观设计应注重对历史遗迹的合理开发和建造,使历史文化能够可持续发展;二是园林景观应对生态系统内的各个物质和能源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利用,保障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方式
3.1适度保留地域传统
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适度保留当地的地域传统,以删减琐细和留取精髓的方式突出地域文化特点。由于保留的设计手法较为简单,其协调性较高,效果较为明显,且对景观环境的破坏较小,在历史价值高、保留较为完整并有典型性的传统园林景观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能有效减少对历史建筑的破坏,保留园林景观的传统地域文化。
3.2抽取地域文化元素
对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是园林景观设计中表达地域文化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典型元素符号的抽取来展现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地方传统。这种表达方式在设计空间结构时虽然不需遵循传统,但更注重元素符号的典型性和象征性,这些元素符号既可以是建筑也可以是民俗文化,在园林景观中通过雕塑和小品等形式展现出来。
4结语
【关键词】传统园林;现代景观;设计探讨
1我国传统园林的特点
1.1手法灵活多样
在我国的古典艺术中,体现得最多的就是以形写神的思想境界,这在我国的传统园林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写实。我国的传统园林建筑,多通过多变的手法来增加建筑的独特性。例如,通过在园林中布置不同流水和植物来体现园林的主题风格,再加上山石的陪衬效果,使得整个园林的建筑更有层次感,整个空间更有虚实对比的韵味。传统园林设计的先抑后扬的建筑风格,以及多变的手法给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1.2构造诗情画意
传统园林设计几乎都饱含诗情画意,整个建筑都像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这种特点大多受到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影响。古代的圣人雅士都喜欢吟诗作对,以山水、虫鱼、鸟兽等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或者将美景通过画卷记录下来。当然,园林建筑和文人的诗画也是相辅相成,这样也就形成了我国传统园林的诗情画意之美。
1.3意境深远高洁
我国的传统园林大多意境深邃,营造出一种自然之美,这也是我国的传统园林的独特之处。这种深远高洁的思想意境同样受到一些儒家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儒学中的仁礼的思想,影响着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园林的主人一般希望通过园林的风格来体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怀,因此,对园林的意境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传统的园林建筑一般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使整个建筑得到升华。
1.4感官自然和谐
我国的园林建筑一般都是自然环境的浓缩和精炼,希望寻求居住的清宁,即使在闹市中,也能有舒适之感。在传统园林的不断发展中,自然和谐的最求始终没有间断。就像我国古代诗人所描写的那样“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这正是我国传统园林的真实写照,随处都彰显着自然的美,充满诗意。传统园林一般选择建筑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山水环绕,将建筑与自然的美景和谐统一,人工建筑不会显得突兀,甚至有和谐之美,这就是传统园林的最高境界。
2现代景观的特点
现代景观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化元素,已经摆脱了传统园林设计的限制,形成了不同城市特有的风格。特别是当代的景观设计更具有包容性,为更多的大众服务,打破传统园林为上层显赫人士服务的局限。现代景观的规模更加广阔,不仅仅是对园林的创作,还包括城市的规划、生态环境的保护,或者一些大型的现代艺术建筑都可以称为现代景观,例如著名大三峡工程,具有现代特色的东方明珠塔等等。生态化、科学化、包容性和艺术性成了现代的景观设计的设计特点。
3现代景观对传统园林的传承与创新
3.1传统园林思想的传承
现代景观的设计思想也要遵循传统园林自然统一的思想。现代社会的人文环境比较喧嚣,景观也需要具有生态和谐之美,因此传统的思想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也符合我国绿色环保的建筑要求。在当代的景观设计中,在追求景观品质的同时,要将人工与自然和谐统一,才能维护生态的平衡。“大地有大美而不言”,现代景观的设计首先要基于自然和谐的理念之上,再来谈创新和创作,这才是正确的设计思想。
3.2传统园林手法的传承
现代景观的设计要借鉴传统园林灵活多变的建筑手法,注意不同元素的搭配,格局的构造以及空间的虚实结合。现代景观可以结合以小见大的方式,使整个结构更具有层次感。当然,景观设计一般离不开山石和流水的搭配,各种元素的搭配可以根据景观的主题要求进行变化,这就要求设计师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设计知识基础,才能根据需求不断改变设计思路。在传统手法的传承中,还可以进行创新或者借鉴国外的优秀设计理念,这样才能给社会带来新鲜感。
3.3技术创新
时代是在发展进步的,传统的设计思想和手法并不能全部适用当代的景观设计,因此,还要不断地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技术创新。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景观设计就与数字技术进行了有效结合,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景观的各种元素利用虚拟图层展示出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数字技术在景观设计上的制图、分析和模拟能力在不断地加强,使当代的景观设计更加科学便捷。
3.4打破格局
传统园林的设计一般是为上层人士服务,而我国的当代的景观设计是为所有的大众服务,因此,当代的景观设计要进行格局的突破,打破原来的局限,对整个城市的景观设计进行拓展,形成更开放、广阔和全方位的设计领域。城市的景观系统要合理规划和布局,根据城市的特殊文化,打造不同的城市名片,为居民带来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4结语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原则、现代园林
引言
近年来,在国内现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城市规划部门及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建设园林景观,展现园林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园林景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将园林规划放在城市生态建设的高度上去思考。并根据气候特点、自然风貌以及地域文化特征等差异,营造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
1. 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1.1地方特色
园林不仅是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载体和表征,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即社会特色和自然特色。
园林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突出其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等。园林建设应继承城市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这样才能增强园林的凝聚力和城市的吸引力。和谐园林的规划设计非常注重对新乡市历史文化素材的挖掘,结合园林具体的地形特点进行合理布局。
园林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园林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谐园林的规划设计利用现代的艺术手法,充分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努力打造地方自然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市公园。
1.2突出主题
园林无论规模如何,首先应有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主题,其后围绕着园林的主要功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综合考虑公园的整体布局。这样的规划设计就会有轨可循,才能实现园林在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多层次活动需要的功能。
1.3协调发展
园林在城市中应具有多样的价值体系,如生态价值、环境保护价值、保健休养价值、游览价值、文化娱乐价值、美学价值、社会公益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无论在社会文化、经济、环境、防灾避险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园林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园林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园林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多种价值体系协调发展的思想。
园林是城市中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之一,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城市中人与环境互相协调的标志,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对于这种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应予以优先的开发权。
园林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衔接等方方面面。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
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2.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古典园林艺术相结合
在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一定封闭性和局限性,而其体现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与现代化发展差距较大,尤其是创作思想、设计手法等过于强调时代性,适用范围狭窄。因此,在研究有关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时,应树立创新观念,摒弃传统设计中的缺陷,做到扬长避短,实现古典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除了重视基本的构景之外,突破局限,体现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精神境界,丰富实用性,真正成为提供大众化服务的公共园林。但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应用,并不意味着生搬硬套,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古典园林模式,必须做到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提升整体效果,实现“天人合一”的浑然天成之感。只有这样,才能奠定中国传统艺术的地位,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延续并发展园林景观文化。
2.2掌握传统艺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技巧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历史丰富且悠久,无论是叠山理水还是空间布局,杰出作品层出不穷。依靠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做到情景交融,发挥以小见大的作用,体现序列空间美感。总之,在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艺术,树立先进的设计理念,提升空间意识,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表达景观形态思想,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营造出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
2.3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表达丰富的视觉特点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美感,是基本设计目标。而园林景观中的美又可划分为形式美、意境美、具象美三大层次。过去,园林景观设计往往视角单一,枯燥乏味;而多元化将成为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园林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美,若想达到这种效果,必须借助其他山水景色。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山水景观极其丰富,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具有独一无二的传统艺术特征;而丽江的恬静之美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传统艺术元素;而壮观的雪川也是不可多得的中国传统艺术元素。
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表现的视觉美感也是多角度、多层次的。由于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经历了丰富的发展过程,由过去的空间开放到如今的景观设计开放,实现园林景观设计与人文艺术的有机结合,而设计理念与设计内涵也在深层次上有所进步。以当前社会发展状况来看,中国传统艺术的应用已经达到一个“效应时期”,而园林景观设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如社区景观、城市广场、山水园林、江滨河岸,等等,给中国传统艺术带来更多发挥空间。
2.4以传统艺术表达和谐的空间秩序
与其他景观设计相比较,园林景观设计更加强调“意境美”,而这种意境美的体现可通过轴线方式体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既可是笔直的,也可是弯曲的,轴线的有机混合,更能表达丰富的空间层次感,提升审美价值。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中,“水”所表达的动静结合意境较为常见,如果是流动的瀑布或河流,则以动态形式呈现;如果是静谧的湖泊或池塘,则以静态形式呈现。在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发挥水的灵性。以苏州园林景观设计为例,既体现了传统艺术中的“轴线”变化,表达了丰富的景观空间感,同时又实现了水的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体现了丰富的空间魅力。另外,将传统艺术内涵融入到空间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苏州园林景观中,随处可见具有中国传统艺术意味的梅花、竹子等,表达了坚忍不拔、意志力等中国元素,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体现了高雅的文化意境。如图,图中为大浦医院景观设计图。
3.结语
随着中国景观建设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规范,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园林景观行业定会有自己特色的设计品牌。
【关键词】街道景观设计现状 对历史的把握 好的景观设计
首先要对城市区位进行分析,在对城市街道分析。街道是城市道路的一部分,负担着与其道路级别相应的交通功能,对他的设计首先要满足车行与人行的顺畅和高效率。
其次要从底界面进行分析。根据人们出行、休息、聊天。进行不同材质的区分,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其次要从侧界面进行分析。对街道的历史进行了解,对街道进行布置。延续城市肌理。再次要对城市顶界面进行分析,天际线是西方城市规划的定型理念。他们认为,城市若是一个人的肌肤,天际线则是服饰包装,因而,在天际线的定义里,就格外地赋予了美学的最大化内涵。天际线应该表达海市蜃楼般的美轮美奂的美。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突出了城市的中心街区性和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辐射性。所以,中国的旧城,最繁华的地段和最精美的建筑,城市天际线具有直觉直观的人文特点、审美特点、标识特点和造型特点,是城市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时代化的理念,但不是西方的专利。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区,早已意识到城市天际线在文化概念上的超然意义并起步力行。
在很多城市,自然和人文的著名历史遗存都比较丰富,成为城市自古以来特有的历史文化名片,但是,随着城市高大建筑的不断增高和增多,城外的高塔看不见了,城外的山脉看不见了,城外的古楼看不见了,人们的城市视线落点也仅仅只能是水泥和钢筋堆砌的建筑天际线,这是一种城市之美的严重缺失。在城市建设中淡化天际线意识,不但已经给城市美感带来了审美疲劳,也造成了城市无法挽回的美学损失。
城市道路是一种线形空间,线性空间也像其他景观一样,要有良好的景观序列,这样才是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序曲―发展――结束”。”
根据对街道的分析研究和景观构想,在设计范围内,以及各道路或功能界限为地块划分的基本控制依据,对建设用地进行纤细划分,并统一编号,对每一地块提出“定性、定量、定位、定界、”的具体控制指标,即土地的使用属性、使用强度、建筑密度、建筑极限高度、绿地率、人口容量和使用方式。从这几个方面引导控制房地产开发建设计及投资,以实现城市设计。时代文化精神
城市街道景观首先是为当代人所使用的,它应满足当代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应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反映在景观设计中,就是要求城市街道景观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文化精神。当前,有些设计师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表达历史文化时,一味地追求历史感,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而忽视了时代精神的体现。街道文化景点堆砌
城市的历史文化最能体现城市特色,因而把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入到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是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途径。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如西大街仿古一条街对沿街原有和新建建筑都进行了以唐风为主的改造。这些融入了唐风的现代商业、办公、文化以及纪念性建筑无不严格遵守“法式严谨,风格纯正”的基本改造要求;在充满时代感的同时,保留了地域特色,传承了唐代建筑风格。整个西大街的现代建筑基本以灰颜色为基调,辅以朱红色。并且,将现代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相互融合,体现了开朗的建筑风格。
城市传统景观、名胜古迹是该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形式反映,对于研究城市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传统景观、风景名胜又是一个城市特点的一方面。好的景观设计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挖掘和表达历史文化,不应仅仅停留在对某些历史文化形式的模仿或借鉴上,应注重对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达。景观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行为,因而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的同时要具有美感,体现出艺术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城市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城市环境的核心是人,基础是自然环境。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公共空间或景观不是只让人展示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参与到其中的,离开了人的活动、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间景观便失去了意义。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景观及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尺度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要根据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到老人及残疾人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追求的是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一种协调关系。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和环境为基础,在注重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对自然和环境予以充分的考虑,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关系始终处于平衡或协调状态。自然景观资源和传统景观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在景观设计中,要对自然景观资源和传统景观资源加以合理保护与利用,不应在建造新的城市环境景观时以破坏自然景观资源为代价,应以自然景观资源、传统景观资源为设计基础,创造出既有自然特征,又有历史延续性,同时具有现代性的公共环境景观。规范人类资源开发行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
(三)保护和发展文化景观的原则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和村镇改造,一些文化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对文化、风俗延续产生不利的影响,景观风格趋同化使具有民族及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日趋减少。民族文化的继承性是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的根本。在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过程中,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风俗并恰到好处地表现在景观设计中,防止人为地割裂文化历史,重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观的旅游价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城市街道景观建设要充分体现城市道路的人文美
城市道路的人文之美是指通过城市街道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氛围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文化美感。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媒体 ;景观设计 ;技术
1、景观设计中的新媒体
1.1何为新媒体
媒体一词源于拉丁文,音译为“媒介”,指信息交流中的载体工具或技术。狭义上来说传统的媒体多指电视广播、报纸以及杂志周刊,多指承载存储信息的物体。
进入信息时代后随着媒体的种类逐渐丰富,媒体的功能也逐渐随之发生改变。媒体的属性已经不仅仅是载体的一种代表,随着科技的发展它逐渐成为了辅助表达信息的媒体技术本身。
新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这也是其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之一。新媒体以计算机为基础,通过编码系统将复杂宏大的信息全方位、多面度,更直观的传递给受众,使人不再仅仅依靠阅读方式获取信息,而是通过综合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多种获取信息的感官手段,使受众更高效的街区信息。新媒体具有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一是交互式传递信息,指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获取方,同时也是传递的一方,受众的反馈也会决定媒体信息传递的内容,形成人机互动的交流模式;二是多元的信息处理手法,配合非线性的表达方式,以计算机为基础,数据库及多种编程算法为路径,依靠综合处理呈现信息;三是动态的过程,可变的信息组合,通过探索受众的需求从制定设计媒体信息的传播内容。
1.2景观设计中的新媒体介入
媒体的本质是信息传递,人们在游览公园参加展馆等便相当于置身在景观空间中,时时刻刻都在获取信息,这些传递信息的载体便是山石、水体、建筑以及植物。这些元素的布局、形态、材质以及植物的种类可能包含对文化的解读或空间人性化的考量,甚至是哲学层面的阐释。当然也可能仅仅是某种景观设计风格或材料技术的展示。相对于这些在景观设计中的基础媒介而言,媒体的介入也给景观设计带来新的冲击。在不远的未来景观空间的设计将会与以计算机为背景的新媒体以及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如全息投影技术,虚拟与现实技术等。新媒体的可视、可变、交互的这一系列特点,将以声、光、电等效果介入到景观的空间中,使景观设计焕发新的活力。
2、新媒w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艺术介入方式
何为艺术介入方式?一方面可以是以艺术的表达方式,通过艺术展或艺术品的信息运用新媒体的传递手法以或直接或暗喻的方式呈现在景观设计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思考如何将新媒体与其它技术能够进行艺术性的传递,受众参观使用场地的过程,可以通过新媒体接受具有艺术性的审美主体。艺术基础的表达方式有文字、雕塑、画作、摄影装置等,景观中媒体的传统介入方式是构思场地、设计追求的风格,再结合某种艺术的风格提炼文化设计元素,在整体布局方式、构筑物的细节、铺装、以品的材料以及植物上进行艺术的介入。
新媒体是人与物之间全新的交流模式,它在景观中常以多重的表达形式,信息的多层次递进,以及与景观设计相辅相成的方式促进受众高质量接受信息。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它融入声、光、电、气雾、烟等元素,通过调动人的听觉、视觉、触觉以及嗅觉来达到信息接收的第一步,再通过人的感觉处理系统接收空间信息,进而影响到空间内结构、材质以及植载等传统而基础的媒介。同时还可以利用互动屏幕、全息投影等,使人们在场地中直接与媒体互动,通过视觉、听觉进行直观的体验式空间浏览,在这种装置下的信息可能是一副静态画作,也可以是一动态影像,它独立存在在景观空间中,更倾向于接受者。简单来讲,互动装置中人初始位置是信息的接收者,人会随影响的变化更明显感受到四维时间的作用,场景会根据空间的需求而更有张力,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人则同周遭环境建立起了一种交流方式,环境中潜在的文化信息以及艺术表达方式等,无形中形成一种有序的递进关系,使景观基本元素与新媒体也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新媒体”装置要注重功能性,当与情景结合时,也会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如与植物结合,场景的体验感将更强,与无形的文化相结合,则形式感便更为重要,而在小型场地中则可用这种手法替代雕塑,形成无形的文脉延续。
3、新媒体介入方式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新媒体运用自身特点,将光、电、声音等信息通过艺术手段介入景观设计中,丰富了景观设计的多样性。通过新媒体的表达手法主动占据受众思想,使信息在感官上不知不觉的对受众进行影响,无形中主导着受众对景观的判断及下一步变化的思想,即浸入式体验,这种主动影响区别于传统景观设计被动影响受众的特点,做到真正主导人们的感官,达到要传达思想的目的。新媒体介入还具有临时性及多变性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随时改变所需表达的信息,并将其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不仅丰富了景观设计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受众改变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及内容,真正达到多方面传递信息的目的。新媒体作为一种高效、便捷、多样性极强的传递信息技术,一方面能够将真实与虚拟交互连接使受众在真实与虚拟的世界中遨游并乐在其中,另一方面新媒体打破了传统景观设计中的桎梏,赋予景观设计新的生命,增加其代入感,使其更有灵动性。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