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认知规律;个体差异;定期抽查;读写结写

一、让学生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意也。”朱熹的这句话给我们指出诵读对于理解文意的重要性。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诵读这一重要环节,重点培养学生要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先对应背篇目熟读成诵,这样,在接下来的理解文意环节,学生就轻松多了。

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

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开发学生的记忆。在古诗词背诵这一环节上,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弄懂诗词大意。对那+些语文学习兴趣浓、基础好的学生,可适当给其限定较短的时间,加大背诵量,而且要求他们尽量掌握诗词背景及其大意。先背诵一定的篇目,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慢慢地会从记忆中拾起那些曾经积累下的名句名篇,七岁时背过的诗词,可能到八九岁时才对起意思明白八九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有目标、有计划,定期抽查,温故知新

教师应给学生制订一个近期目标,让学生按计划完成诵读任务。教师还应定期抽查,背诵新篇目的时候要求学生随时复习已背过的篇目,这样,可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而不至于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抓了这个,丢了那个。

四、读写结合,强化记忆

古人强调,学习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就是说只有多读还达不到积累古诗词的目的,在读的同时还必须勤动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在古诗词教学中,每首古诗词应尽量让大部分学生能及时默写下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用古诗词来陶冶情操的目的。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范文第2篇

1. 以读为本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训学斋规》中说的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

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的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该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 欣赏意境,创设情境

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

⑴ 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

⑵ 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我主要用以下几种赏析诗的语言:

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 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换词对比,体会意境。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的写出来了。

根据诗句想象意境。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飞泻而下是怎样一幅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从而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境。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⑶ 以图配诗,感受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1〕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更好的领悟诗词的意境。

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小池》时,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预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⑷ 想象漫游,深入情境。

教学《望庐山瀑布》,在学生从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之后,再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身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象,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的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感情油然而生,并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因此,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较快的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本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⒊ 不求甚解亦无妨

古诗词中的谴词造句,有很多是为了追求韵律美,形之式美不得不为之的。例如通假,倒装等现象,这在现代白话中已基本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知其然即可。还有如古诗词中押韵,平仄等,除有特殊兴趣的学生,需深入探究外,一般学生不求甚解亦无妨。

4. 朦朦胧胧更是美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古诗词是我国古代社会人民群众生命体验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精湛的文字、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成果。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加入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对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所裨益。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 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小学古诗词教学开展面临诸多阻碍。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着重点都主要集中于应试层面,由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也是围绕考试展开,为了适应“应试教育”需求,教师在古诗词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关注介绍诗词作者和诗词大意以及诗词背诵与默写,而忽视了诗词鉴赏方面的内容。新课标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新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要求通过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未能对课改完全适应,在教学理论和方法上跟不上理念的更新,还是采用过去的“填鸭式”机械教学,不能实现课改教学目标,教学课堂死气沉沉。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适应新形势的现实要求,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二)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自身文学功底有限,轻视古诗词教学。经大量调查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数量的语文教师在课程计划编排中都将现代文作为教学重点,对古诗词教学的态度则比较微妙,部分教师甚至对古诗词教学采取“忽略”态度,对古诗词相关文本的解读单纯停留于文字表面理解和作者简介上,而对古诗词鉴赏方面不予深入探讨。由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高,在课堂教学中只能简单地将诗词画面展现给学生,教学始终处于表面层次,无法深入把握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导致在教学中忽视了古诗词本身的逻辑思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诗词本身的完整性和艺术性。

二、提高小学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教学模式

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教育教学设施也逐渐趋于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电教设备的作用,结合古诗词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PPT、纪录片、动画、专题片、背景音乐等音像资料辅助教学,有效锻炼学生逻辑思维,通过优美的画面和音乐,帮助学生更直接地理解诗词内容。小学生尚处于形象思维形成时期,古诗词通常文字简洁凝练、意境深远,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的运用,给学生带来更加生动直观的感官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力。新型的古诗词教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起来轻松,教学效果显著。

(二)提高教师文学素养

教师文学素养博大精深,通过言传身教,学生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当代小学生聪明、好问,语文教师必须依赖渊博的的专业知识教育、说服学生,相反,小学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学素养,很难在教师岗位上立足。特别是在古诗词教学上,对语文教师人文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应定期参加培训进修,以不断提升自我文学素养,完善知识储备。只有具备渊博精深的文学素养,才能真正走进课本,充分挖掘教材中深藏的内涵,从而更深层次地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才能适应新课改的现实要求。

三、诗歌学习策略研究

(一)熟悉背景,理解诗意

古诗词一般篇幅较短,文字高度凝练,跳跃性较大,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如果教师能够在进入正式学习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创作背景,知道诗人所处时代环境和创作时的心情,就能够在理解诗意、感受作者表达情感上事半功倍。

如在《送元二使安西》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讲述诗人王维送别即将去往西北边疆友人的创作背景,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不仅蕴含有诗人与友人之间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还包含着对友人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学生在感受诗词的过程中如身临其境,也体会到了离别的淡淡忧伤。

(二)发挥想象,感受情感

古诗词学习最需要的就是想象力。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正好符合诗歌学习的特点。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重诗歌画面感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内容所描绘的情境中去,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切身感受诗人感情,体会诗歌意境。

如诗歌《清平乐?村居》的学习,引导学生对文本词句大意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请同学们闭上双眼,听老师有感情地吟诵。在轻柔的背景音乐声中,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展开想象,完全沉醉到原词的意境之中。于是,教师提问:“来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岸上长满碧绿的青草,随风摇曳,还仿佛闻到了泥土的清香。”在课堂热烈的讨论中,教师逐步将学生引入到生活场景之中去想象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勾起了他们对词中所描述的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出的情感也真切而朴实。

(三)熟读成诵,其义自现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讲的就是反复诵读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理解课文之后反复诵读,理解其节奏韵律,有感情地背诵过程中对古诗词进行再学习、再创造,加强(理解和记忆,在诵读的抑扬顿挫中再度与诗人产生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其次,在韵角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培养,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学习如何创写诗词,因教学难度较大,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策略,从小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利于学生今后向此方面的发展。

四、结束语

古诗词是我国劳动人民社会活动的精神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教育部门和教师在课堂课外教学引导中应注重古诗词教学的策略艺术,培养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瑞红.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艺术[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2):275-275.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研究

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文化,而古诗词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耀眼的明珠。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古诗词的语言教学,正确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展开想象,凭借主体体验,还原诗中的画面,入情入境,体会诗人心中的意象。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的点滴感受: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

1古诗词教学可以弘扬民族文化

古诗词经历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岁月洗礼,流传至今,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古诗词的意境深邃,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的形象,以精炼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正是让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学生古诗词的诵读,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对小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古诗词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的特点在于意境优美,平仄押韵,寓意深刻,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首首的佳篇词句,诗中意境的描写仿佛画一般,情理在书中,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古诗词中往往寓含着诗人的意志和感情,正所谓“诗以明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文的讲评,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3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古诗文篇幅短小、简洁,却意蕴丰富,学生要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作者的弦外之音,就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古诗文教学给了学生想象和思维创造的空间,学生将诗词中的意境描绘在大脑中储存再造,可以应用到他们的写作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学模式带来的头脑空洞

如今的学校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考试和升学,语文课本中为数不多的几篇古诗词学习都是针对着升入中学考试而设计。老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开始应试化和死板化,只注重背诵和记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拿到合格的分数而忽略了在这些优秀词句的背后,蕴含着的很多意义和内容,忽略了对于这些宝贵文学财富精神思想的分析和理解。

2过于重视考试内容造成的表达交流障碍

从八十年代开始,小学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就是背诵,背诵的确是语文教学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由于过分注重死记硬背,学生没有更多精力去感受和感悟语文中的一些精华部分。这样就造成了现在许多小学生在考试中可以获得很好的分数,但是他们由于积累的范围太小,无法满足他们与外界交流的所有需要。

3教师专业素质不高,轻视对古诗词的教学

许多教师把现代文作为教学的重点,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不够重视,对于古诗词的讲解只在于表面的理解,对于古诗词的鉴赏方面深度不够。因此,对诗词中的的意境就不能完全把握,在教学中不能将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与诗词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停留在浅层上,不能继续深入。由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高,在讲解中简单地将诗词的画面展示给同学,而忽视了诗词本身的逻辑思维,破坏了诗词本身的完整性,使学生很难在理解的前提下接受内容。

三、增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1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能使小学生入情入境,深刻感悟,使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真实地感知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意象和意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方法有这几种:(1)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使学生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2)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再现古诗词的意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2加强情感朗读

顾名思义是有感情地朗读,只有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为内容所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此时的朗读便是一种自然的,真情的流露。这种朗读才能在学生的心理产生长久的影响。同时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有的音调要缓慢,低沉,像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朗读时要把诗人那种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表达出来;而《赠汪伦》这首诗所要表达的诗人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则要用惜别诚挚的音调来朗读;而《忆江南》这首诗则要用豪放的音调来指导朗读,才能把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表现出来。

3运用扩写,使学生深度理解诗词内容

古诗构思精巧、语言精练概括,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和挖掘这些空白,加以形象,对古诗进行补白、扩写。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我让学生想象李白与孟浩然临别前的话语,想象孟浩然如何踏上船离去,李白如何目送搭载孟浩然的船离去,当时心里想些什么。学生通过想象,用文字将这些细节展示出来,用不同的方式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切友情表现出来。

4不断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学生与教师的接触时间可以与家长相比,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就是学习的榜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在古诗的教学中,不但自己了解诗词内容、掌握诗词意境,还要将这种意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感悟诗词内容。学校也要积极地开展活动,加深对古诗词教学的认识度,为学生找到学习古诗词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古诗词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在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净化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性情方面也有着其独特的价值。优秀的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重视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使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红卫.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学周刊,2011,(02)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诗词;民族文化;语文

G633.3

中国的古诗词已经有了五千年的历史,对于后人来说,这些古代的妙言佳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几十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可以做到会背诵,会默写,也能用自己的话将诗的意思说出来。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即学生不会对这些古诗加以运用,渐渐地就忘记了。这就违背了学习古诗的初衷。在语文教学中若能对以前学过的古诗词加以灵活巧妙地运用又会怎么样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它除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辅助语文教学外,还能熏陶人们的情感,净化人们的心灵,开阔人们的胸襟。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积极尝试运用古诗词来促进语文教学。本文将对此浅谈以下几点:

一、运用古诗词进行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精彩巧妙的导语是奠定教学基调、营造课堂氛围、寻找师生互动平台的有效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古诗词作为导语,折一枝红杏而引来满园春色,掬几朵浪花而激荡一江春水,不管是学生还是我自己都会受益颇多。如在教学《山在访友》一课时,我引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与友情有关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等,学生们齐声朗诵,热情高涨,仿佛在课堂中带入了友人之间的那种相识、相知与相惜,这堂课的“主旋律”也就自然成了友情。

二、对古诗词进行改写,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把古诗词转化成自己笔下的文字,是一条可供探索的好思路。在本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中有一首选自《诗经》的《采薇》,由于书中只节选了原文中的四句,16个字,仅看字面,学生很难理解诗的意思和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就将其改成了“一位卸甲退役的征夫回家乡,乡关渐进,想:是谁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中送我、如今我九死一生回来了会有谁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等我?这样学生就知道了他是春天走冬天回,季节变换,时光流逝,一去几年,他将家乡的什么季节错过了?学生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天,“一年好景君记,正是横黄橘绿时”的秋天……他快到家时会如何呢?学生们纷纷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样不仅对诗的内容进行了理解,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同时也把以前学过的诗句学以致用。

三、灵活运用,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指导作文训练时,古诗词也可大有作为。继承古诗词的极致,不仅在于记忆得多少,还在于让其成为源头活水。在教学活动中,尝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古诗词,学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首先是对语言的美化功能,对古诗词的应用加以强化,能够将作文程式化的语言模式予以打破,为行文镀上亮丽的光泽。优秀的作文往往能够将作者扎实的古诗文基础展示出来,写作时总能信手拈来,给读者带来一种“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审美享受。其次是对主题的升华功能,古代诗歌中的很多哲理诗本身就是点石成金、升华主题的好素材。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对体现“母爱”的主旨非常适用;“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对体现“保持本真”的主旨非常适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对体现“奉献社会,不求回报”的主旨非常适用。对诗句进行恰当地引用,无疑会给文章锦上添花,使作文的思想品位得到提升,进而使得分的“亮点”得到增加。再次,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中感受到古诗用时更有趣。十一说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清明时吟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有新同学来到说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风筝飞舞的日子,互相道“忙趁东风放纸鸢”。让古诗词走进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是“诗”,从而引导学生将古诗词写入文章。这样就能在简单的应用中获得无穷乐趣,形成古诗阅读的良性循环。

四、通过古诗词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兴趣

高尔泰说过:“美是诗的基础。和美一样,诗永远体现着善与爱,不体现善与爱的就不成其为诗。”与其它文学形式相比,诗词更具有美的特质。实际上,在整个语文教育中都应贯穿美的教育,应指导学生发现并欣赏诗词中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哲理美等,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觅美、捕捉美、学习美、创造美。如引导学生品味《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可领悟蕴涵其中的深刻哲理美;《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潭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是一首优美的词,可让学生相互讨论并阐述自己的感受。宋代的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因此,可指导学生将诗绘成一幅画来阐释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可以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总之,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广大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进一步去探索它的应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古诗词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入,无疑会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古诗词加以运用。以上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也是很多学生的共同感受。

参考文献:

[1]巴桑.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浅析[J].赤子(上中旬).2014(2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