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文化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活动进展情况:
二、主要做法:
为进一步强化信用社员工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推动合规文化教育和案件专项治理活动的纵深开展,保证我县农村信用社学习阶段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确保全县信用社学习内容同步进行,联社对整个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及时间进行了统一安排,并将学习时间安排表、学习笔记和学习教材及时发放到每一个员工,为员工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开展合规文化教育和案件专项治理活动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搞好“三个统一”。为使全县员工在学习阶段步调一致,联社活动办公室统一印制了学习笔记本,统一了学习时间,统一了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量化到每一天,实现了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上的统一。
二、落实“四项”措施。一是建立组织,加强领导。联社成立了以理事长任组长,主任、监事长、副主任任副组长,机关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动员会,制定了《合规文化教育和案件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并下发到基层信用社,同时要求基层社成立相应组织,明确社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抓好基层社学习,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组织基础。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按照各部门的职能,结合工作实际,对100个风险点进行及时分解,逐项落实责任人,达到每一个风险点有人监督,有人负责,建立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防范机制。三是强化管理,合规经营。牢固树立“合规操作是岗位工作的第一要务”的理念,增强全员合规管理、合规经营意识,全面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使广大员工树立 “合规创造价值”和“合规人人有责”的理念。四是加强督导,确保实效。联社督导组将对各信用社学习阶段活动进展情况进行逐社督导、检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坚持“五个”结合。一是与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相结合:为切实提高全员业务环境,增强合规意识,提高合规水平,制定了《xx县农村信用社优质服务实施方案》,对员工的业务操作提出了规范化要求,力求对一线人员实现格式化管理,对各岗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标准化要求,要求员工限期内必须达到上岗标准。二是与案件专项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相结合,贯彻落实银监会和省联社关于案件专项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要求,严肃查处违规违纪人员,推动案件专项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深入开展。三是与提高制度执行力相结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真正使全体员工树立“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四是与推动精细化管理相结合,通过有针对性地学习金融法律、法规及省联社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全员业务素质,进而推动信用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五是采取单位集中学习与科室(柜组)组织学习、个人自学相结合,要求员工个人记学习笔记不得少于3万字,提高每位员工对开展合规文化教育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突出学习效果,保证学习质量,推动合规文化教育向纵深开展。
四、达到“三个”效果。一是通过开展合规文化教育,使每位员工深刻认识合规操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二是明确了100个风险点的责任人,使每位员工能够把握各项业务环节的风险点,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三是通过开展合规文化教育,遵纪守法,合规操作,依法经营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为信用社持续稳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策划;活动创意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是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本文就群众文化活动的含义以及特点以及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要点进行分析。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含义以及特点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活动越来越被群众所欢迎,这对于我国群众的总体文化氛围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端正群众视野中的政府形象以及促进区域特色的形成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在我国建设群众文化的初期,文化建设还以小型化建设为主要内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群众文化活动也表现出了这个时代的特征:
(一)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公益性
就目前我国群众文化的开展情况来看,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其具有公益性,所谓的公益性指的就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对象是一些有着共同爱好的群众,也就是说群众文化所反映的是大家共同的喜好,即群众文化的进行受益的是公众,这就是其公益性的表现。
(二)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多样化
随着我国文化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其他文化形式相比,群众文化所具有形式越来越多,这对于全民文化氛围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多种形式的文化使得群众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文化建设活动中去,从而为其生活的充实创造条件。
(三)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区域特色性
由于群众文化的服务对象就是某个区域内的群众,因此群众文化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区域的人文特征,也就是说群众文化的区域特色型比较明显,这也是群众文化和其他形式文化所存在的差异之一。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要点
(一)要明确群众文化的定位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往往是为了对相关的文化导向进行强化,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出群众文化的作用,相关部门在进行群众文化策划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群众文化定位的明确,通过合理精密的组织策划来实现引导群众思想的目的。所有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都是以群众为主体的,因此在群众文化策划的过程中相关的人员必须把群众放到最为重要的地位,只有符合了群众的心理与需求,群众文化活动才能够最大程度的被接受,这对于群众文化策划有效性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进行群众文化的策划的过程中,相关的人员也要加强对主流思想的坚持,对于某些可能会诱发群众产生迷信、封建状况的文化不给予传播,这是群众文化策划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另外在策划过程中群众文化定位的明确也能够使得大众对于群众文化的理解程度加深,进而意识到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性,这对于其参与文化活动积极性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为我国社会文化氛围的养成创造条件。有效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的文化发展趋势。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主体是群众,为了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到活动中来,不但要保证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性,同时还要富有创意:要追求原创内容。一沉不变的群众文化是容易造成人民群众对于文化活动产生审美疲劳的,会让人民群众对于参与到这些文化活动中没有兴致的。所以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政府部门应该对于文化活动的嘉奖进行多多鼓励,增加一些奖励的形式,减少一些奖励的台阶,只要有创新就会有一些比较有新意的作品,就能够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其中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最关键的要点之一就是地方特色,若是文化活动缺乏相应的地方特色,这就表示该地区的文化活动没有灵魂,无法有效传承下去。想要群众文化活动具备当地的特色,工作者们应该注意寻找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只要提起刘三姐,马上就能想到桂林山歌和山水,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就能通过山歌传播出去。群众文化活动融入了当地地方特色以后,自然会表现出特有的魅力,当地群众也会更加愿意参加。要不断推陈出新。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大国,中华民族的特有文化发展至今有五千年,积累了无数的瑰宝。文化工作者们在开展文化活动期间只要适当提取一些文化宝藏,就能整合出新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受到众多人民喜爱的文化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备独特的特色,只是伴随着时间的演变,其特有的魅力无法表现出来。现代工作者们只要适当地进行改进和包装,就能赋予古老的文化活动以新的活力,表现出其特有的魅力。
(二)加强队伍的建设
群众文化管理者以及策划者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水平将会直接对于群众文化的策划质量造成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队伍的建设力度,尽可能的对参与群众文化策划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让其的个人修养以及艺术涵养都能够满足于现代群众文化策划的需求,这对于推进我国群众文化策划工作的进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高素质的策划队伍将会让文化活动的进行更具有科学性以及趣味性,只有相关策划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过硬,才能够从本质上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因此在进群众文化策划工作时,相关部门必须把提升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需要准确的对其进行定位。在进行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的时候,需要精神安排才能够将群众进行引导,从而达到让群众具备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消除破旧的封建迷信思想。群众文化的正常发挥是非常的重要的,因为可以使得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于事物的鉴赏能力所有提高,通过人民群众的提高才能够全面的促进整个城乡文化水平的提升。例如:政府承办的很多文化活动,都是通过一些比较大型的活动来进行树立的政府形象,通过这些活动,将自身的影响力以及多种资源进行整合,以发挥出现代化的一种文化模式。在建筑形的活动之中,很多是和民族性的文化特色相结合从而进行展开的,这样既能够达到将民族文化想灾区人民进行传播宣传,还能够达到让灾区人民进行收益的一个双重目的。群众文化的策划不可以一成不变,需要更多是时代性的改革创新。长远来讲,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的文化资源的整合集中,还有文化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将文化活动进行商业化的一种转变,这个历史的潮流。如:重庆市的一些新建的KTV等娱乐创所,多是将群众文化活动融入其中,吸引多重不同的客户群里来促进去商业化的一种目的。
(三)要注重群众文化活动主题的突出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促进群众文化素质提升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想让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相关策划人员在对其进行策划时就必须加强活动主题的突出,只有活动明确的表达出其自身的思想以及核心,才能够让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性被最大程度的提升。相关人员在进行文化活动的策划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群众的具体状况来确定活动主题,并尽可能的采取措施让活动主题得以突出,这样一来不仅会使得群众的目光被吸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群众带来心灵的震撼,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要注重群众文化活动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单纯的只以文化资源的聚集作为提升群众文化素质的途径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为了保证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实现稳定发展,相关人员在对其进行策划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其经济效益的重视,让文化活动能够和市场经营相融合,逐渐让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实现商业化,这对于群众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譬如最常见的KTV就是群众文化商业化的一种形式,商业化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吸引到更多不同层次的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工作中,这对于整个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关策划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
(五)要加强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
在进行群众文化策划的过程中,相关的策划人员要有意识的把文化策划品牌化,这对于文化活动的建设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品牌化的文化活动更容易让群众所接受,进而积极的参与到文化活动中,使得文化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但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文化活动品牌打造的过程中,相关策划人员必须要结合文化活动开展地的具体情况,让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品牌更具有竞争力以及市场优势,为群众文化活动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基础。结语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提升群众整体的文化素养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群众文化策划的重视,积极的采取措施提升群众文化策划的科学性,为群众文化活动作用的顺利发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燕.关于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几点思考[J].华章.201,33.
[2]陆明.浅析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3]王泽俊.群众文化话动的策划与创意分析[J].戏剧之家,2014,10.
[4]张剑雄.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3,21.
[5]苏峥.浅析文化馆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J].金田.2013,10.
【关键词】群众文化工作;组织;创新
在整个文化工作当中,群众文化工作是非常关键的构成内容,同时作为专业文化工作的根本性元素。众所周知,创新是一切工作的灵魂,是群众文化工作的生命。为此,对群众文化工作组织开展创新有利于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具备重大的可参考性价值。
1.群众文化的定位
群众文化指的是,人民群众将娱乐方式作为中心内容,将自身的活动作为主体,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基本精神生活需求的一种文化。人们利用群众文化来展现出自己的精神状态及思想情感。在中国历史的文化长河当中,群众文化形成于实际的劳动生产当中,并且融入在整个发展变化过程中,以此促使群众演变为主要的参与主体。通过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在整个文化活动中实现群众的巨大价值,同时获得一种审美的独特享受。在审美享受的过程中促使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的建立,并且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群众文化艺术修养、艺术境界也会得到明显地进一步升高,上述作用是其他文化所无法比拟的,这是由群众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由此可见,群众文化不但具备娱乐审美功能、宣传教育功能。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化传承作用。
2.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2.1 认真筹备活动,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群众文化活动属于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将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的非常成功,则需要预先做好认真地系统性筹划,提前做好统一的安排,制定一套完善化的群众文化活动方案。一般,群众文化活动方案包含:活动地点、时间、参与对象、主办单位、活动的开展方式、活动宗旨、日程安排、人员的明确分工、相关安全保障工作、活动设备、活动场地的设置、相关费用的预算等等,其中,活动方案制定的越详细越好,因以此可达到的活动成功率就会具有非常好的保障。
2.2 不断探索创新,丰富活动形式
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外在形式上是非常单一的,文化活动内容也十分枯燥,但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群众文化活动早已不能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多元化文化需求。群众文化一定要注重形式上的不断创新,努力去探索多元化的群众文化形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需要对现实中群众文化活动实施的真实情况进行深入化的浅析,遵守文化活动开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找到更多有效地文化活动方式,坚持探索、不断创新。组织开展创新的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的各类精神文化需求,开展人民群众乐于参加的文化活动,真正地做到为人民群众而服务。
2.3 强化活动辅导,提高服务意识
新时期,群众文化以全新的特点展现在人民群众面前,其所具备的特征是十分显著的。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通常是将文化馆、文化站为中心的,然而目前的群众文化活动则是以自身的设施自主开展的。新时期,群众文化负责单位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传统的工作模式,更改传统角色,根据时代变化实时地转变职能。强化群众文化活动辅导力度,从而促使群众文化活动质量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努力做好信息文化工作,不断进行调研,这样才能更好地对群众文化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做好归总,第一时间把握好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全新动态,从而对群众活动作出科学合理性的指导,促使群众文化活动主题健康积极,带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不断加强典型示范,促使示范辐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重视目标导向的有效作用,以促使群众分散活动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强化对群众文化活动的专业系统性培训,开展一对一的培训班,以更好地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群众文化活动人才,帮助大家掌握先进的群众文化活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促使群众文化活动范围得到进一步地拓展。
2.4 依托阵地活动,替身示范辐射
纵使当前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始呈现出分散的现象,但是,群众文化活动中阵地活动依然作为关键的一大窗口,是整个群众文化活动的一大阵地,对整个群众文化活动发挥着巨大的辐射性作用。当前,各级文化站要积极地进行阵地活动的不断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以往落后、单一、枯燥的文化活动形式,需要正确地认识到新时期自身所具备的重要职责,进一步提升文化阵地的活动水平,从而促使文化阵地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上的发挥,促使阵地文化活动具备显著的思想性、知识性及娱乐性等。同时,展现出独特有的地域特色,促使群众分散文化活动形式得到进一步地创新,从而达到最佳的阵地文化活动辐射成效,演变为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方向标。将群众文化活动的最新内容、最新形式、最新技g、最新设备、最新动态等不断地传输给人民群众,从而促使领导作用得到强有力地发挥。
3.群众文化工作创新发展对策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中既面临着挑战又蕴含着更多的发展契机。从群众文化工作的角度进行分析,把握好社会时代的主流,不断创新,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住发展机遇,从而促使群众文化工作得到迅速地健康发展。
3.1 把握地方特色
把握地方特色主要指的是: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当中,地域特色文化具备了广泛性的群众基础,这与群众具有十分密切地联系。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地域特色文化作为主要内容,俗话说: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风俗的形成与规矩的养成都涵盖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并且其中包括的文化蕴含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甚至是有着巨大差异性的,为此,需要进行深层次地深入挖掘。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特色文化亦是如此,都需进行深入地挖掘与精致性的雕琢,这主要是由于群众文化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上都显得有些粗糙,所以,唯有不断地去进行雕琢、去粗取精,才能够将其改造为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精品,促使其演变为群众文化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3.2 整合资源,实现多元化模式
挖掘调动当地文化资源,对地区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进行集成与广泛地发扬,把地区文化打造成与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文化形式。创办组织民族文化活动,组织民间文化周、举行民间工艺展览会、等等,开展有组织、有规划性的文化交流,努力打造独具本地区特色的文化集群。
3.3 搞好群众文化活动载体
在文化活动当中,文化载体是极为关键的构成内容,无论什么样的文化皆是通过所有的文化载体来进行展现的,可以说,文化若无任何载体,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般情况下,文化载体可划分为:物质性载体和精神性载体两大部分。从群众文化活动的角度进行分析,广场、公园等场地是物质载体的首选,精神载体是将民俗、现代节目为主的,精神载体需与物质载体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挑选群众文化活动载体的过程当中,需获得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为此则会具有社会时展的印记,展现出人类永恒这一情感思想。譬如,亲情、爱情、友情等。利用文化载体把群众文化打造成一个完整的记忆点,将其转变为一种精神,总而言之,文化载体可促使群众文化活动具备强大的生命力量,否则,即便是一般的节日,含有十分丰富的传统内容,亦会让人感到没有任何意义。就像元旦,法定节日一天,加上调休的时间,按理说无论是时间或是空间上都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怎样将元旦节安排好呢?其实它更一般的周末休息日没有任何差别。元旦节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最为关键的是由于在文化意象、仪式等方面过于匮乏所造成的。
3.4 与时俱进,进行商业化运作
商业化运作是促使群众文化活动得到长期稳定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地方式。文化演出经营服务中心的创办,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把群众文化的显著优势最大限度上发挥出来,进一步扩大主办方,以吸引社会不同层次的人群积极地参与到广场文化演出活动当中,从而促使广场文化活动的社会参与度得到显著性的提升,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强强合作,让群众文化注入更多的新动力。为此,商业化运作的实施可以说是促使群众文化得到可持续稳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3.5 打造市场品牌
从品牌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打造市场品牌是文化产业品牌化的最终的一个结果。品牌竞争力怎樱其是否可演变为一种品牌这与品牌所具备的文化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市场品牌的打造亦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得到很好地展现。譬如:央视的“同一首歌”这一节目,是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中的一个典范,但是,想要把一个文化活动打造成一个品牌是极不容易的事情。在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打造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本地的地方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打造出全新的活动形式,这样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独特的发展优势。
4.结束语
组织开展创新的群众文化工作可以说是社会时代进步的基本需求,是应对新形势的重大举措。群众文化工作创新发展的过程当中,需对群众文化工作现存问题作出具体的浅析,综合新技术、新媒体来开展文化活动、活动方式的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这样才能够促使群众文化活动的生命力得到显著性的升高,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够使得开展的群众文化工作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一、参加人员的多元化
人是文化活动的主体,群众文化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因此群众文化的多元化,必须首先对她的参加人员的多元化予以充分重视。
从年龄上看,群众文化的参与者,既有青年人、壮年人,又有老年人,还有少年儿童。
从文化结构上看,群众文化的参与者,既有工人、农民、又有军人、学生,还有医务工作者、商业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个体工商业者等等。
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证,总之从参加人员的多元化而论,群众文化是名副其实的“群众的文化”,也是真正意义的“大众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文化与我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是一致的,这也是群众文化工作的生命和神髓。因此,群众文化一定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构成要素的多元化
文化本身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大概念,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正因为文化内涵本身的多元化,所以群众文化就尤显其多元化特点。例如按地域分,有黑土文化、黄土文化、特区文化、高原文化、草原文化、享都文化、边疆文化等等;按场合分,有农村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楼道文化、庭院文化、家庭文化等等;按行业分,有矿山文化、森工文化、铁路文化、公安文化、消防文化、交通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餐饮文化、娱乐文化、体育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等等;按物类分,则有冰雪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等;以习俗分,更有婚庆文化、礼仪文化、殡仪文化、节日文化等等;按功能分,还有健身文化、美容文化、休闲文化;按体裁分,有戏剧文化、小说文化、诗文化、影视文化、网络文化等等。
三、文化内容的多元化
群众文化的多元化,还表现在其文化内容的多元化上面。
其一是艺术内容。例如绘画、书法、摄影、诗歌、小说、戏剧小品、小戏曲、小话剧、杂技、魔术、皮影、木偶、曲艺(包括相声、快板、二人转、评书、故事)、灯谜、对联等等,几乎无所不包。其二是政治内容。例如政治学习、时事讨论、思想交谈等等。其三是经济内容。例如市场信息、市场预测、经济策划等等。其四是科技内容。例如科技咨询、科技指导、科技讲座等等。其五是体育内容。例如篮球、排球、乒乓球、台球、麻将、扑克、体操、太极拳等等。
凡此种种,都有力地证明,群众文化的文化内容,也是数不胜数的,其多元化特点,同样凸显出来。
四、活动形式的多元化
群众文化的活动形式,由于受其参加人员的多元化、构成要素的多元化、文化内容的多元化的制约与影响,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正所谓内容决定形式。但与此同时,这种活动形式的多元化又促进了群众文化的全面、深入发展,即形式反转过来又影响内容,反作用于内容。
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的多元化,有许多具体表现,并有许多创新之处,这也是充分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更反映出他们的群体指挥。
例如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文化大集、文化节、艺术节、群众性扭秧歌、集体舞等等,与小型个体性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文化个体户、家庭文化活动等,二者紧密结合,互促并进,相辅相成,相应生辉。
【关键词】 商业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文化交融与碰撞
于滨博士所著的《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冲突研究》一书不仅探讨了我国高校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冲突,还深刻阐述了高校校园文化与外界文化之间的交融与碰撞,如商业文化。
商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亚文化,它是指在商业不断发展进程中的具有商业特征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主要分为商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主要包括:商品文化、销售文化、商业伦理和环境文化等几个方面,其中商业伦理文化居于核心地位。商业文化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也是有机联系的。作为商业和文化的综合有机体,商业文化是与商品经济和文化相伴而生并不断变革、演变和发展起来的。商业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在当前市场经济浪潮中相互碰撞与冲击。
校园文化是一种高层次、复杂的群体文化。由于其独特的学术性、自立性被誉为“象牙塔”,保持着质朴、纯净的学术氛围,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然而,在愈演愈烈的社会商业化大潮席卷下,校园文化活动的商业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已经无法保持其自身的“清新、脱俗”,如今也浸染了喧嚣和斑杂的商业气息。在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大潮影响下,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也被卷入其中。直到现在,上到学校,下到教师和学生,均把开公司、做兼职作为实力的象征,也满足了部分教师和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梦想。高校非常重视科学研究,科技成果在商业运作中体现出了其商业价值。知识商品化是商业文化在高校发展的较高层次,这有利于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商家参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设置价格较高的奖品,悬挂商家的宣传条幅,或者要求冠名。商家介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客观上使得商业文化向高校渗透。在商品经济求利性原则的驱使下,商业活动主体会竭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争取最大的利润和效益。这种金钱至上和功利主义思想也不断地影响着校园人,部分师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也试图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收益。部分学生不谈理想、信念,只求物质回报和索取。知识、学术逐渐商品化必然滋生高校的学术腐败的霉菌。有的教师为了评职称、做课题,盲目追求其经济价值而违背学术道德,剽窃他人成果。在行色匆匆的大学人群中更多的不是背着书包的学生,而是挎着轻便的背包和笔记本的准职业者,他们匆匆往返于车站,充分利用时间兼职赚钱,而不是奔往图书馆或课室。
一、商业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
第一,市场经济浪潮席卷高校――客观原因。作为社会整体文化的子系统之一的亚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与生俱来的时代敏锐性与开拓性,与社会文化处于一种互动状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进程中,商业意识中的功利主义和某些商业行为等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和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商家为了获得最大的收益、甚至谋取暴利来逐渐壮大自己的产业将会竭尽全力去寻找任何有希望的商机。大学生是商品消费重要而庞大的群体,早已成为他们所关注和青睐的对象。具有较强冲击力的市场经济潮流使得高校被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所包围。
第二,部分高校校园人学习方式的转变――主^原因。随着整个社会商业意识的不断强化,加之当前高校大力倡导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部分高校校园人不再满足于以学习、研究为主的传统学习方式。增强社会生存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成为校园人学习和工作的一种目标追求。更有甚者将学习与社会化二者之间的传统关系完全颠倒过来,完全注重培养现实社会生存能力,而忽视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认为深入社会是学习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途径。
总之,商家对于校园人的消费预期与校园人对于商业经济的日渐重视一拍即合,高校校园文化的商业化程度发展到今天也就实属必然。
二、商业文化影响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当前,商业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只是机械地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校园中的商业风气和行为,而应扬长避短,侧重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利作用,使其合理有效地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第一,引导校园商业文化并使其统一于校园主流文化。随着商业文化在高校校园慢慢渗透,我们应积极地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一旦片面压制商业文化在高校的发展,就会影响校园文化的丰富性,就会使校园文化失去活力。如果忽视或放纵、任其在高校校园恣意蔓延,而不加以及时、积极的引导,就会失去高校的精神本质所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统筹考虑商业文化建设,将其纳入到校园文化的整体规划中,使其统一于校园主流文化。高校相应的主管部门应该对商家的运营定期、及时地核查。针对商家热衷并想申请赞助或冠名的校园建筑或娱乐文化活动,高校应严把审批关,建立相应的审批制度。坚持校园文化优先发展的前提下,适当引人商业文化使商业文化为我所用,促进校园文化的多元发展。培养校园人自觉抵制非理性文化倾向的意识,大力倡导和弘扬主旋律文化,引导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第二,高校应自发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高校原本是最具文化底蕴和学术氛围的社会组织机构之一。步入校园,首先感受到的应该是其浓郁的学术风气与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也是评判一所高校优劣的最基本的标准。因此,学校应通过学术氛围的营造,潜移默化地影响校园人,真正地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人、感染人、塑造人的隐性作用。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商业文化只是在市场经济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调配色。商家可以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但是不该忘记的是高校是人才培养、思想最为活跃、能够为社会提供精神动力的重要文化组织。校园人应找到商业行为与校园文化活动间的平衡点,改变校园文化各种活动的纯粹商业化倾向。校园人日常需要的超市和便利店也应该存在于高校本该具有的浓郁而厚重的文化氛围中。积极引导校园人不该做崇尚物质消费的奴隶,而应做知识的追求者,通过各种途径营造良好的教学育人和科研环境,形成尊重人才、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
第三,高校应处理好承担社会责任与保持独立性的关系。在我国现阶段,高校承担着重要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引领文化的社会责任,当前高等教育深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高校中投入的大量科研经费与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生产相结合所进行的科技创新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高等学校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依赖并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要想既能承担社会责任又能够坚持追求真理、勇于创新,高等学校就应该保持清醒的文化独立意识,保有自己的理想,与世俗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勇于超越主宰现代社会的崇尚“工具”性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念,自觉发挥文化批判和创新的本质功能,既保持自身自治、学术自由的独立性,又坚持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于滨.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冲突[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