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规划

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67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是自然环境设计的重要导向,其对自然资源保护、合理调配、利用、开发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直接影响整个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环境的整体审美性、甚至社会与自然共存的可持续性。

1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现状

以1982年我国第1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出现,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到1984年,以广东流溪河、沙头角等第2批国家森林公园的出现后,森林公园增长态势明显,其景观规划设计更有了清晰的方向逐渐去归类出现各类型的森林公园设计,例如火山、湖泊、沙漠绿洲、冰川、海岛、溶洞、温泉、草原、海滨以及城郊园林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景观的多样性,拉动了我国旅游经济的收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不过,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带来了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上的商业气息过重、游乐设施过分增加、旅客安排与指引设计不合理、周边配套建筑规划设计建设项目不协调等,这些因素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出现,对整个景观设计的价值出现减分的效果。作为景观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些情况反馈下中应作新的思考,以适应更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技巧

2.1 灵活处理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

对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要考虑的基本要素要与地域和特色呼应,通常考虑公园的植物情况、地形地貌、水体系统、动物活动、综合人文资源等,根据具体的规划设计目标定位,把气候、时空因素等综合考虑分析的。对森林公园具体的景观设计基本要素做灵活的运用,形成山、石、水、物、情的全方位巧妙融合,体现森林公园固有的独特景观美。

2.2 规划设计处理方法

2.2.1 多维度立w景观设计思路

森林公园本身是天然美妙的大氧吧,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可以考虑人的感官系统与其互动关联,在视觉效果设计构思上,要把自然客观景色、传承的文化景观美、观景长线、最佳框景点等做最好的比较和分析,尝试达到视觉设计上的最大化容纳。在嗅觉互动设计上,可以把森林公园在大自然中拥有的淳朴味道科学地引入,把公园的清新、清香、清甜、清爽淋漓尽致地在环境中弥漫。在森林公园中体验自然的细微,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以自然式的植物群落结构布置,用植物景观规划与香味树种搭配设计思考,体现新气息的存在感。在听觉景观设计过程中,考虑到风声、瀑布之声、流水声音、虫鸟鸣叫的声音、雨声、鸡犬鸣吠的声音、人工处理的流水的声音、各种噪杂的声音、寺院钟声、公园背景音乐及人本身发出的声音、回声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能考虑到这点是设计人员能否用声音语言再现大自然美景的重要手段,它是视觉的最加配合方式。当然,触觉设计考虑也不容忽略,毕竟最直接的行为是印象最深的活动,能把手、脚零距离地接触自然景观,是真实的景观在生活中的最好的体现辩证和检验。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能有这些行为的周全思考,会使得整个森林公园的整个系统有真实的诠释和展现。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产业环境空间,在主要自然环境凝造的氛围下,公园的游客活动氛围打造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子,活动项目需要统一的规整处理和规划布局,它是属于森林公园动区空间,具体包括的活动例如:野战、野炊、野营、烧烤、露天歌舞晚会、篝火晚会、垂钓、划船、漂流、攀岩、蹦极等旅游娱乐类的活动,在景观规划设计时,要把整体与局部考虑进去,发挥森林公园最大的功能化。深圳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韶关市小坑国家森林公园、惠州市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番禺大夫山森林公园等在这方面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善用多维度立体景观设计的思路,全方位感受和交融到森林公园的意境中,会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景观设计效果。

2.2.2 升华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森林公园的设计开发与研究需要设计原则的升华,通过对原有设计原则再定义,重新审视对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原则的科学总结梳理,把我国森林公园发展各个时期的特性与规划设计理论再分析探讨,以未来发展的思维勾画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规划新原则。以尊重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积极引入本土文化创新点并把传承的灵魂继续发扬光大,这样的设计做法更多的在历史名胜出现,例如: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在坚持个性化的基础上,突出时代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以这样的方式能把人们对原有森林公园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感悟,把原景观的设计不断赋予新的生命力和活力,用时代的审美与原景观美巧妙地结合;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系统统一中,把社会、自然生态、经济发展融为一个协调关联体原则。森林公园其本身就是一个美妙的综合世界,它的构成体系已经反应出无论是森林景观、地质地貌景观还是水域景观的综合收益,直接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重视现代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新原则,对当今和未来的森林公园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综合阐述和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的美中不足,在追求经济利益与地方发展的情况,它已经成为地区长远发展和提升的重要课题,设计师只有在规划设计中把环境,生态保护、自然绿化效益,地域整体环境与周边协调,尊重自然规律,激活地域的传承文化和优势多重综合考虑,开展设计工作,才能更好利用森林公园价值造福人们。另一个角度来说,森林公园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国家面貌,设计人员在景观设计时注意塑造中华民族特色、文化、时代特点、地域优势、人文精神,把我们的思想和理念更好地在世界人们中展现,打造中国特色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不断努力设计出与时俱进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作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刘福智.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9).

[2]黄明,罗晨.城市森林公园项目运作模式的研究[J].建筑施工,2006(12).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一、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概述

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是人们为表达纪念情感而建设的一种园林景观形式。“纪念性公园设计理念上不同于纪念性雕塑与纪念性景点,它是对园林景观全方位的设计理念,涵盖了建筑、雕塑、水景、等人工建造方式和自然景观”。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是城市绿化景观的组成部分,是当代城市绿化当中最具纪念意义的园林表现方式。纪念性主题公园是具有某种纪念性意义和休闲性的城市公园景观,人们能在这里缅怀纪念和休闲娱乐。纪念性公园景观与传统的纪念陵园和纪念馆的庄重严肃氛围不同,这类公园也注重于公园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例如纪念孔子、老子、孙子等对中华文明产生深刻影响的历史文化大儒的纪念性公园,及国外的戴安娜王妃纪念公园、罗斯福纪念公园等,这类纪念性公园均充分表现出深沉的纪念性主题并满足游览休闲功能,且着眼于震撼心灵的设计理念。

二、纪念性公园景观整体布局

“纪念性主题公园的设计规划及布局与其他普通公园的设计规划方式不同,这类公园的纪念性主题在园区的设计规划及分区上都有自身的特点与布局构成方式。其设计规划上的应用门类也较繁多,更要做到景观规划的整体性与纪念性主题的协调性的统一和融合。”所以,应该从公园的纪念性特点出发,综合的考虑其功能及任务,设计出既具有纪念性特点又具有公园景观的游览休闲性的主题公园。“纪念性公园的规划一般多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规范形式来设计,并用中心式、局部分散式的设计方法,使公园的总体布局带有鲜明的景观中心点及组合得当的规划形式,从而表现出纪念性景观的历史性、人文性、整体性等特色”。

三、纪念性公园景观的规划原则

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的布局要按照景观布局规范的相关准则与规范为依据,既要符合当代人们的“设计思维的美感”,也要表现出“历史的厚重感”与“新时代”的气息。所以我们要着重注意遵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纪念性公园景观选址的适宜性

纪念性公园是人们开展纪念性活动的公共场所,它的纪念性作用体现出的是庄重与深沉的氛围,倘若周边的环境处于过于嘈杂和娱乐氛围中,对于纪念公园的纪念性主题会不相协调。因此, 我们在做设计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声音及环境因素,合理处理所涉及的问题规避有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

(二)纪念性公园景观规划的多重协调性

“对于纪念性主题公园中的景观搭配应运用合理的手法和设计规则,并且要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当地的地势地貌相融合,因地而造。同时,还要调研当地的气候因素及制约条件,选择适合的设计策略。例如纪念碑、烈士纪念广场类的纪念性景观中植物搭配就要以表现出庄重的氛围为主,适当多应用松柏类常绿植物,且植物的搭配也要依循主景与配景相协调的特点。”倘若是纪念重大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纪念性主题公园,则可以协调应用相关主题的系列雕塑或景观小品的形式来表现其主题,实现设计元素与设计主旨的协调性。

(三)注重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的烘托与点题设计

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的影响元素可以分为软质景观因素和硬质景观因素,并相互配合以达到烘托与点明纪念性主题的作用。“植物在公园所起的作用是最重要的,能起到烘托公园意境的功能。植物的种类、颜色差异及季节属性应合理搭配以充分的与公园的纪念性设计理念相呼应。”公园道路规划是硬质景观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道路系统组织可以将整个园区融会贯通,实现预期设计的游览体验,组织起每个纪念景点的缕缕情愫,逐步起到烘托纪念氛围的作用。道路的不同宽窄、不同路面形式、不同的材料搭配给游客的体验感觉也截然不同,均能烘托的作用。另外,纪念性雕塑与园林景观小品是纪念性主题公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既能直观展现出纪念的事件或人物,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也能以特定的、引发联想型的纪念性元素来隐喻,含蓄而深沉的传达纪念性情感。当今新技术的发展与材料制作工艺技术日臻成熟,纪念性公园运用的材料也更丰富,给设计师更多选择,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各自特点并与纪念性景观设计相融合。

(四)注重纪念性公园景观产生的内心震撼

当代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的核心表现方式是注重实现人的身心体验,因而设计者更加注重对人的心理活动能产生共鸣的方式来进行景观设计。以无声的景与境的搭配,以直击心灵的元素符号语言,把游览者的情感充分激发出来,而非用普遍的历史叙述与人物评价来起到纪念性作用,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所理解的纪念性公园应该是让人文的历史厚重感与自然的因素相互统一融合,并用与之相匹配的纪念性设计手法及参与性活动相呼应,从而起到让游客游览后产生更加深刻的心理震撼和影响。

四、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实践――以内蒙古多伦县成吉思汗纪念公园为例

(一)纪念性主题公园总体规划方案及纪念性设计理念

成吉思汗纪念公园方案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东南端,背靠草原、面向京津,因为地处内蒙古大草原边缘同时又与华北平原接壤,从古至今乃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说当年成吉思汗南下路过此地,也被当地美景所吸引。在公园设计中将蒙古族文化元素与改善生态系统结合,力图营造出草原生态公园,弘扬民族精神,体现蒙古族文化,给人们提供一个多层次的生活空间。运用图腾动物(骏马),宗教图案(吉祥花纹)以及特色的蒙古族文化建筑,蒙古族文化雕塑,蒙古族文字成吉思汗精神融入到设计中,同时也满足现代人们生活和休闲娱乐。

(二)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各要素的布局及设计

成吉思汗纪念公园景观的布局为南北纵轴,东西横轴,对称构造,在公园主体道路中,运用蒙古的(哈达)抽象元素,哈达意义表示为吉祥、友谊、安康之意,同时意味这整个公园带给人们一种吉祥健康的含义。以曲线为主要的道路系统,使之组成既自然又活泼的的园林布局。纪念公园的轴线东西两侧都精心选用符合纪念性为主题的园林植物搭配在整个园区周围合理搭配乔木与灌木的植物种类,达到人与景观的和谐统一。

五、结语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一、项目概况

1.1 区位分析

崇阳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武汉155公里。通过崇阳特色的公共环境建设提升周边地块价值,吸引外来投资,这也为公园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平台。隽水河发源于通城县幕阜山北麓,经陆水河汇入长江,隽水河在崇阳县境内长约67公里。隽水公园为隽水河崇阳县城区段,西起崇阳二桥,东至浪口大桥,全长约9公里,规划总面积约270公顷。

1.2现状分析

隽水河两岸现有居住用地密集,多为私房,由于建设年代较早,缺乏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引导,城际线较为凌乱。同时县城严重缺少公园、生产绿地、街头绿地及小游园等公共绿地,居民难觅休闲游憩场所,缺乏户外公共体育用地。近年来,随着以工业化为主导产业的块状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特别是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隽水河流域资源,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保持优美的自然风光,这对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总体规划

2.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城市绿化条例》

4、《公园设计规范》

5、《崇阳县城市总体规划》

6、县城建局及规划局提供的相关项目资料和要求

7、现场踏勘结果

2.2 规划创意

人、水、城:

水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在文化要素方面,设计者在对基地充分研究,对历史文脉、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的充分发掘的基础上加以升华,体现其特色与脉络,延续地方特有的历史文化特质,创造真正属于“此时此地”的可以与当地居民达成共生的景观环境。只有关注场所与人的关系,尊重人们对水环境的体验,感受历史文脉的延续,才能通过现代化的规划和滨河景观设计展现其历史文化渊源,丰富滨水岸线功能,最大化的挖掘自然财富的经济和文化潜力,为市民和游人创造舒适、多功能的游憩空间,达到提升城市形象的目的。

铜鼓之乡,戏曲之乡

据考证,崇阳出土的青铜鼓为商代晚期,距今有三千多年,是我国目前见到的最早铜鼓。它堪称绝世之珍品,可谓青铜的瑰宝。是研究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和奴隶社会礼乐制度珍贵的实物资料。

崇阳提琴戏《双合莲》在央视热播,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戏剧是由崇阳民间艺人创作的一部长篇叙事诗,被专家誉为“汉民族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诗篇叙述的是发生在清末道光年间一个真实的爱情悲剧故事。剧中塑造的人物郑秀英,表现了中国妇女忠于爱情、追求自由生活的美德。崇阳人民把它改编成提琴戏,传唱至今。本案选择最具崇阳地域特征的铜鼓与戏曲文化为公园历史文脉载体,结合水域公园的自然生态特征相应展开叙述。

2.3 规划定位

体现崇阳本土特色,挖掘崇阳历史文化渊源,集大型绿化、观河游览、健身功能为一体,形成自然、休闲、舒适的天府花园。

2.4 规划目标

满足蓄洪防洪,避灾防险的功能;提升观河游览、文化艺术的需求;提供滨河亲水、休闲健身的场所;提高对南岸的关注度,达到生态保护、持续发展的目的。

2.5规划分区

本方案由西向东逐渐展开画面,设计创意以“活力天城、富饶崇阳”为主线,按起点-----发展---------------展望的过程展开叙述。各个景点如国画散点透视般地融入整个公园中。在功能分区上,将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融入其中整体考虑。各景区自然过渡,全园如一线串珠般有机地融合成生动的熠熠生辉的艺术整体。

全园按场地使用特征规划为四大分区:

1、居住与生活区(二桥至电站北岸),以服务性为主,满足居民生活,设置集中拆迁安置点,体现民俗风情。

2、历史与文化区(电站至四桥两岸),为整个公园的部分,发掘崇阳历史痕迹,展现崇阳建设成就,满足居民亲水娱乐。

3、休憩与旅游区(四桥至浪口大桥北岸及南岸部分地区):以生态绿地、旅游休闲为主,通过融入地方特色发展旅游产业。

4、自然与生态区(浪口大桥南岸):自然生态为主,合理而少的人为介入。规划城市背景林地及生产绿地。

三、分期建设

考虑到城市发展速度及建设成本等因素,本案提出隽水河公园可分为两期建设。

3.1一期建设:以“活力天城”为设计主题

电站至四桥段为县城人流高密度区域,集中反映了崇阳县城的整体形象,规划为一期建设用地,用地面积约31.4公顷。设计中将该地段隽水河与沿河大道、下津大道、南河村三巷间现有建筑基本拆除,按高层建筑形式就地重新规划,形成错落有致、形态丰富的天际线。强调律动,展现新天府的时代活力。设计分为铜鼓印象、戏曲留声、隽水烟波三个主题景区。

1、铜鼓印象:为电站至一桥北岸段。在北岸以崇阳最古老的南北大街为轴线设计铜鼓楼,以鼓为名,借物化景。并与南岸铜鼓雕塑煜映生辉,形成城市旅游标志性建筑。公园主入口以大型竹简造型,犹如浩瀚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圆形广场如同鼓面,铜鼓楼为图案点缀其上,鼓面上的铜鼓楼犹如当今崇阳人重新敲击铜鼓的重锤,又是天城人激发活力的新开端,使新旧文化产生前所未有的互动与交流。古典风格的文化长廊和旅游商店以铜鼓楼为中心环绕四周,旅游商店约700平方米,提供各种旅游产品。次入口设置造型别致的多功能用房,达到以园养园的目的。设计中因地制宜选用亲水木栈道结合现代风格的大面积的观景平台,与铜鼓楼形成鲜明的线条对比,呼应、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丰富临江立面景观。铜鼓楼周边适当设置殷商风格的坐凳,灯具,垃圾桶等小品,通过中国古典园林与建筑的结合向人们展现崇阳的物华天宝、文脉延绵。

2、戏曲留声:为电站至三桥南岸段。南岸设计戏曲广场,以乐为体,由曲生景。电站至一桥间的广场造型以抽象的提琴形式构成。沿轴线展开布置了树阵广场、健身广场、休闲下沉广场、廊架等来满足功能需要。一桥至三桥段利用现状绿化广场改造升级,将广场造型模拟莲花,中心的旱喷音乐广场主体雕塑为以双合莲为原型的青年男女,雕塑四周布置大型石鼓,表达文化主题。曲线延伸的道路似飘扬的裙带造型,沿路设置历史文化长廊,戏曲雕塑广场等来展现崇阳丰富的文化底蕴。除此之外,我们还配置了健身步道、亲水平台、景观亭等公共服务设施。丰富的景观组合通过大型广场的形式来展现崇阳戏曲文化的古韵悠远。

3、隽水烟波:位于北岸的一桥至三桥段及南岸的三桥至四桥段。该景区突出居民观河休憩、水上娱乐功能。设计以流畅的曲线道路线型结合规则的直线条分隔,时而为温馨宁静的林荫道,时而为健身嬉戏的小广场,配置两层步道和观景休息亭,构成了张弛相间的空间系列。南北岸各设立一处游船码头,提供水面观光交通。既是陆地景观向水面景观的延续和演变,是河流两岸活力而时尚的亲水体验场所,又能表现节奏明快的景观节点,使道路、建筑、绿化和水空间融合为一体。北岸主题雕塑“风”以其遒劲有力的造型展现天城人新的风貌。

在三桥桥头南岸,有一独特的去处:这里是崇阳的楠竹构筑的特色旅游商店,长廊曲折,竹林荫翳,幽静清雅,置身其中闹中取静,最应带着“如水般的心境”,才能清晰的听见自己的心跳。

设立一级滚水坝,合理提升蓄水位,使主城区河段达到相对恒定的水域效果。考虑到城市排水及上游水电站发电功能,滚水坝高程暂定为52.0。北岸垂直堤坝处部分设置亲水栈道,高程暂定为54.0。一桥两岸均规划过桥涵洞形成公园安全交通。北岸的三桥至四桥段为交通小区,拆除三桥桥头交通局高层建筑,保证公园的沿河通达性,增设观景平台,对现有绿化进行改造升级。)

3.2 二期建设:以“富饶崇阳”为设计主题

二期建设用地为二桥至电站、四桥至浪口大桥区段。二桥至电站北岸规划两处居民集中安置点,规划崇阳大道景观轴线。以堤岸线外沿100米控制为公园用地,同时规划红线30米宽城市道路与现有城市主干道连接,提高公园的通达性,更大限度的提升周边地块投资价值。规划隽水河二级滚水坝,使蓄水区基本涵盖公园总体,坝顶高程暂定为50.0。

公园二期建设规划上采用集锦式手法布置景点,每1000米左右规划小型集中游憩场所,规划为12处景点:

1、“渔舟唱晚”:展现一种男耕女织、安居乐业、闲适安逸的田园生活画面,在道路铺装园林小品中以当地的农具农产品等提炼符号来强调场地的特征和可识别性。

2、“闻香识途”:是民俗风情商业生活的点缀,豪饮对歌的诙谐,桂泉米酒的甘甜,配以王天云的刀斧、朱洪元的铜器、桂口的油面、王协和的寸糖等铜雕烘托气氛。该区域正对崇阳大道景观轴线,居民较多,可规划集中室外运动场地,填补城区功能空缺。

3、“桃李竞春”:既是对北岸人文景观的自然丰富,有桃溪落英的香艳,又是崇阳古八景之一“桃源春霁”的再现。

4、“烟雨垂柳”:为江堤湿地公园,营造了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是与自己心灵对话的绝佳去处。

5、“滴水穿石”:石雕体现的是一种执着,也是展示崇阳的文化和精神,此处以游步道引导人们亲水思考。

6、“桂园飘香”:以崇阳生长的特有桂花树形成桂花水滨长廊,郁郁葱葱的桂花树群将使人们乐在其中,醉卧林下,这里有崇阳的美、崇阳的香、崇阳的热情和豪爽。

7、“荷花映日”:是对双合莲广场的陪衬,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形成小型湿地游园,引导人们参与其中采莲其乐无穷。

8、“玉溪绕林”:对岸蜿蜒曲折汇入的小河如回头岭前的思恋,那种牵挂的亲情又是怎样的让人流连忘返。

9、“钟林毓秀”:以历史名人元朝状元李政茂、明代史部尚书汪宗伊等的诗篇为主题配以八景之一“中洲返照”的壮丽景色淋漓尽致的点缀,凸显崇阳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10、“林木葱郁”:以密植的林木既能造景又是城市的生产绿地,其面积为22.5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1%。

11、“层林尽染”:以红枫、银杏、乌桕等各色秋色树种营造出色彩斑斓、层次丰富的秋色景观,形成城市背景林地。

12、“傲霜斗雪”:以岁寒三友营造冬景,与对岸的“层林尽染”展示的秋景相对应,同时又是公园的起始春景“桃李竞春”和“烟雨垂柳”呼应,完成了四季植物景观的再现。

四、专项规划

4.1防洪规划:隽水河为季节性河流,水位落差较大,严重时可形成洪涝灾害。本次公园景观规划的同时形成永久性堤岸线,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四桥至浪口大桥南岸堤岸加高至北岸高程,同时对现有堤岸进行维修整形,堤岸统一设置4米宽救灾通道。堤岸景观设计以生态护坡为主,适当考虑人行步道等景观措施。

我们根据不同地形规划了四种堤岸断面形式:

1、城市道路低于堤岸线 ,形成斜坡绿化。

2、城市道路与堤岸线基本持平,可布置集中游憩广场。

3、垂直堤岸,适当布置亲水栈道。

4、堤岸坡度较缓,设置人行步道。

4.2交通规划:

全园规划共三级道路。堤岸统一设置4米宽的道路为一级园路,路面以青石铺装,兼作救灾通道。二级道路连接一级园路、各大景区和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2m,路面铺装形式根据各景区景观特色而定。三级园路为1m左右,包括斜坡游步道、汀步等到达各景点的通道,其铺装形式选用石材,木材等,体现亲和力。

4.3拆迁规划:本次公园建设拆迁工作为重中之重,合理的拆迁安置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民生效果。设计上基本采用按1:3比例就近还建安置。现分五个区域分述如下:

1、二桥至电站北岸区:拆迁建筑面积约9.2万平方米,规划还建面积约26.9万平方米,分两处安置点集中布置。

2、二桥至电站南岸区:拆迁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多为农房,拆迁量较小,建议公园外就近安置。

3、电站至四桥北岸区:拆迁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规划还建面积约28.9万平方米,其中商铺面积约2.6万平方米。采用高层建筑点状布置形式。

4、电站至四桥南岸区:拆迁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规划还建面积约27.8万平方米,其中商铺面积约3.9万平方米。采用高层建筑点状布置形式

5、四桥至浪口大桥区:拆迁建筑面积约6.1万平方米,四桥段规划还建面积约23.2万平方米。其它地段多为农房,拆迁量较小,建议公园外就近安置为主。

总计拆迁建筑面积约38.5万平方米,规划还建建筑总面积约115.8万平方米,其中还建商铺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

4.4细部节点

1、景观灯具

高杆灯:灯高在2.4-12m之间,广场和交通集散场所地灯杆高约10m,普通道路照明灯杆高约6-8m,游廊式商业中心、小型广场的则在2.5-4m之间。作为安全照明使用,配置在广场道路停车场所,避免对周边建筑,尤其是对居住建筑产生光污染。庭院灯:灯高在0.3-1.2m之间,作为安全照明和饰景照明,配置在花坛和小品附近,造型符合环境特征。聚光灯:作为景观,饰景照明使用,用于花坛、小庭院、草坪、树木的整体照明,午夜后关闭对树木的照明,使树木得到休息,并节约能源。脚灯:附墙式和高度约0.3m两种,主要用作导向照明,造型隐蔽,能和环境融合。壁灯:安装在围墙栏杆上,作为安全、饰景照明器具。其光源投射方向避免炫目。

2、景观小品

满足景观与使用的双重功能,是隽河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置花坛、座椅、树池、亭廊、构架、通道等相结合,服务与人们观赏风景,散步休息。

3、地面铺装

耐损防滑,防尘排水,并以其导向性和装饰性的地面景观服务于整体环境,根据公园各个景区的风格特色,采用或对比或统一协调的设计手法,确定地面铺装材质、纹理与总体的环境景观相协调,并提高人们行走的趣味性和安全性。

4、服务设施:

停车场:根据人流的方向和流量,设置了四处停车场,停车场的场地设计需要和隽河公园的景观相协调,成为景区中的一部分。管理用房和公共卫生间:考虑到隽河公园面积较大,长度很长,所以按点和距离设置管理用房和公共卫生间,每隔一公里设一管理用房,每隔500m左右设一公厕,其建筑形式要与景区融为一体。小卖部:设置在游客集中的地方,结合各段景区自身的特点,或露天或室内或流动,形成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特色景观。电话亭:其数量为了满足游客使用的需要,同时注意电话亭的外观特征,与各景区各自特色相统一。

4.5植物规划:

公园的植物种植以乡土树种为原则,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植物群落是以常绿阔叶树(桂花、樟树、杜英等)为主与落叶阔叶(喜树、银杏、朴树等)混交林相出现。

1、充分考虑冬日对阳光的需求,大量运用的植物种植群落具有以下层次结构:

上层大乔木: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形成上层界面空间,以保证夏季的浓荫与冬季充足的阳光。

中层乔灌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叶、果、杆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空间。

下层是耐荫的低矮花灌木(杜鹃、八仙花、南天竺等)、地被及缀花草地。在满足园区环境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以及丰富季相变化的同时,考虑植物种植文化的原则。

2、植物群落的空间形态上,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

从密林小径、林中空地、疏林草地到缓坡草坪,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在富有生命的自然中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多元感悟空间。

在考虑植物配置的多样化的同时,我们大量采用了有益身心的植物品种,例如,雪松(四季常绿、具有防尘、减噪作用),红瑞木(四季色彩进行变化、杀菌),丁香(清新醒脑的药用功能),柏树(防尘、减噪作用),珊瑚树(红果形如珊瑚,绚丽可爱,防尘,隔音,防火,对有害气体具有吸收性),小叶女贞球(四季常绿,隔音),石楠(四季常绿,对有害气体有抗性,隔音,早春嫩叶绛红,初夏白花点点,秋末累累赤果,艳丽夺目)等等。这样不仅实现了植物的生态,而且体现了人为的生态。

4.6给排水规划:

1、生活给水

因隽河公园紧靠沿河大道和下津大道,可直接利用市政水源。分段从道路边市政给水管引入,引入管设水表计量,并按规范设置倒流防止器,防止回流污染;干管分段设置分隔阀门,方便维修管道;在卫生间、广场及建筑物处设阀门井和水表井。每隔120m-150m设置室外消火栓。

2、生活排水

公共卫生间和建筑物的生活污水排放,均设置小型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接入市政排水管网。

3、雨水

公园内雨水均根据地形和路面纵向坡度分区段汇流收集后,有组织雨水排放。

五、效益分析:

生态效益:可进一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能力,提高蓄洪防洪、净化水质的能力,对改善隽水河两岸周边地区乃至全市的环境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经济效益:根据同类景观项目平均建设费用对公园一期估算费用如下: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城墙;公园绿化;规划

1 引言

张家口市宣化区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可追溯到秦汉时期三十六郡之一的“上古郡”,城区现存较完整的明清古城墙。宣化西城垣景观公园位于古城宣化的西城墙西侧,北临大西街,南接西城前街,全长510m,宽60~80m,总面积 900m2。

2 宣化西城垣景观公园规划

宣化西城垣景观公园以改善周边地区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采用现代园林的表现手法,通过古牌楼、中式仿古建筑等传统景点,大草坪、休闲广场等现代景点,刻画了古城历史文化的变迁,实现了“古”与“新”的过渡。宣化西城垣景观公园运用简洁的设计手法,突出展现城墙的古朴与沧桑。

2.1 设计原则

西城垣景观公园规划在保护古城墙的前提条件下,合理开发利用古城墙这一文物资源,宣传展示宣化古城的悠久历史,为广大市民和旅游者提供一个文化、休闲、娱乐、学习的场所,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西城垣公园景观绿地设计因地制宜,体现生态环保的设计思想。西城垣公园规划设计贯彻“以人为本”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2.2 仿古建筑设计应用

宣化西城垣景观公园依托古城墙而建,通过公园内“古楼新韵”、“城垣漫步”、“老树明墙”、“怡景遐情”等景点充分展现了历史悠久的宣化古城深厚的文化积淀。

宣化西城墙西侧建有中国仿古建筑,建筑风格采用小体量清代民居风格,建筑与古城墙体量相协调,建筑风格匹配,仿古建筑1~2层高,群体错落有致,仿古建筑与古城墙之间为公园景观绿化,公园景观绿化设计体现对城墙的保护及景观视线的延续,两端及中间配建大小不一共5处景观广场,满足视觉效果和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一条蜿蜒的步行道将景观广场联成一体,设计最终将保护古城墙、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完美的统一在一起。由于公园是由不同功能风格的景区构成,通过绿化种植等手段将其分隔开,在各景区间形成一个个相对放松的交通区域,避免一览无余,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及立体感,使公园结构更具逻辑性,各景点的个性更加突出,并避免了不同风格区域间的性格冲突,各景点在整体上也更加和谐统一┆。

由南面首先进入景观公园的“古楼新韵”景点,在公园南端广场上建有古牌楼,牌楼上写着“古上古郡”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显现着古城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城墙边绿地中设计有一条由南向北蜿蜒曲折的小园路(图1),漫步其中,观古城墙,赏古典建筑,品味园林景致,领略古城文化。在西城垣景观公园建设中,保留了原有的2棵大榆树,老树的枝条虬劲与城墙的古朴沧桑相得益彰。在“老树明墙”这一景点突出表现出古城悠久的历史。公园北端有一处半圆形广场,花岗岩弧形铺装,广场上设置石球灯、坐凳,周围绿地是草坪、大树和花卉,在这里市民们休憩,儿童嬉戏,体现了古城人民新生活的美好。

2. 植物景观搭配

花木是园林景象的重要构成元素。宣化的气候寒冷、干躁,所以公园绿化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采用大规格耐寒乔木,如油松、桧柏等群植或孤植相结合的种植,点缀以紫叶李、丁香、连翘等小乔木和花灌木,地被以草坪为主,在大树基部和园路广场周边种植各种花卉,如萱草、景天、串红等。在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观色彩,结合微地形设计了多处点晴之笔的景观点缀,蕴积了对古城的思想感情。

在种植主景树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注重树木艺术性和生态性二者的融合,在主景树基部配植了丁香、连翘、榆叶梅等花灌木和萱草、景天、串红等地被多种植物,相互掩映,与自然环境景观毫无两样(图2),这种仿自然的处理手法对技术要求很高,因为杂乱无章与自然天成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2.4 便民设施设计

宣化西城垣景观公园设置了各种便民设施,体现了合理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公园中的仿古建筑不仅对古城墙景观起了衬托和丰富的作用,力求恢复宣化古城的历史风貌,并且在建筑群内配套有公共厕所、管理用房和配电间等设施。公园内设置了休闲椅、坐凳、公用厕所、垃圾箱、各种灯具等便民设施,其中公园照明设计丰富多彩,采用了高杆灯、庭院灯、地灯、草坪灯、石球灯等多种灯光形式相结合,灯光根据公园里空间的不同尺度和不同使用功能配置。公园内的设施布置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为了克服气候对植物的不良影响,满足植物对水的需求,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施工中在绿地内铺设了自动喷灌设施。

结语

宣化古城历史悠久,城墙保留较完整,适时实施部分古城墙的修复,同时规划建设西城垣景观公园,最大程度的保护城墙,此举意义重大,一举多得,不仅可以凸显古城韵味,确定和保护古城格局,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一、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休息娱乐的主要场所。《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将公园定义为:“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城市公园是塑造城市整体形象、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景观环节,作为城市中的主要绿地具有调节城市气候、平衡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城市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文化娱乐的游憩空间也是展示城市文化、当地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的窗口,代表了城市文化品位。城市公园也是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大批园林绿地的建设,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局部小气候的改造有明显效果,使粉尘、汽车尾气等得到有效抑制,在改善现代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现。尤其在区域城市发展空间急剧扩张,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生态用地遭到侵占;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以森林绿地为主的自然生态系统不断被蚕食,林地面积减少,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等。通过系统的公园规划,在加强绿地资源的保护的同时,能积极改善当地的生态状况,构建持续高效的绿地生态系统,有效的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二、城市公园设计的景观生态概念原理

1、“斑块一廊道一本底”理论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其组成单元称为景观单元,按照各种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素分成三种类型:斑块、廊道与本底。斑块是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本底)有所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其形状、大小、类型、异质性及其边界特征变化较大。景观中的廊道是两边均与本底有显著区别的狭状地带,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对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阻碍:另一方面又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是一个通道。本底在景观要素中本底是占面积最大、连接度最高、对景观控制作用也最大的景观要素。作为背景,它控制影响着生境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强化和缓冲生境斑块的“岛屿化”效应;同时控制整个景观的连接度,从而影响斑块之间物种的迁移。

2、景观连通性与景观连接度

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连接度是指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用来测定景观功能特征。景观连接度要通过斑块之间物种迁徙或其他生态过程发展的顺利程度反映。廊道是景观连接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生物群体之间的个体交换、迁徙和生存中起着重要作用。

3、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

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不均匀分布构成了景观异质性,景观异质性的存在促进了景观格局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是指景观单元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

三、城市公园的布局规划设计

城市公园布点的影响因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在特定的城市中,既要考虑宏观、中观上的全面布局,又要有具体某类公园选址时的微观因素分析。

1.宏观层面

(1)城市用地布局

城市绿地,特别是公园绿地,是与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密切相关的绿色载体,日常生活及公共娱乐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等)对公园绿地的互动要求较高,在公园绿地布点时其密度、服务半径应充分这些用地的需求。

此外,结合现有的绿地布局,在调整绿地层次和规模时,往往宜利用现有的小型公园绿地进行拓展。

(2)城市绿地系统结构

布局结构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的综合体现,其主要目标是使各类绿地合理分布、紧密联系,组成有机的绿地系统整体。每个城市的自然条件、城市历史和城市演变特点都会形成其独特的地系统结构,公园绿地在绿地结构中主要表现为点状,它的布点必须与整体结构与模式相协调。

(3)城市公园系统布局

公园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是一个流动的、不稳定的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安全就是在景观生态学安全要素的影响下,使公园绿地产生的能量、物质最大程度地满足城市的消耗,保证其在系统范围内顺利流通,从而达到城市生态系统的安全。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所没有的特性。景观安全格局在所有尺度上都存在,并且都是由斑块、廊道、基质构成,即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公园绿地也不例外,用生态廊道紧密联结尽量多的圆形斑块,形成生态网络结构,是景观安全格局的最佳布局形式。

表格 1景观生态安全为基础的公园绿地布点

类型 布局形式

斑块 综合公园、社区公园、街旁游园、广场等点状空间 小型围绕大中型均匀分布

廊道 带状绿地、街旁绿地等线状空间 呈网状分布

基质 围绕在各种绿地周围的工业、商业、居住区等 大集中、小分散

2.中观层面

(1)可达性

公园的可达性是指从空间中任意一点到该公园的相对难易程度,它可以衡量绿地给居民提供服务的可能性或潜力,也是评价公园布点合理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达性实际上反映了景观对某种水平运动过程的景观阻力,考虑可达性的关键因素有两点:一是居民点是否在公园的服务半径内,大型公园绿地往往由于城市的开拓,建设力量不够和用地分配的问题,通常离市中心较远,使用率较低,中小型绿地的布置就必须考虑服务半径;二是居民点与公园之间的交通条件。目前,在公园规划时解决可达性问题的主要依据是服务半径理论,根据不同类型公园的服务半径来均衡布点。

(2)城市避灾、防灾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的开放空间,在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发生时,承担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具有“防灾公园”功能的公园绿地布局也应符合防灾公园内的布局要求。

3.微观层面

(1)自然条件

城市公园绿地的布点也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城市中的自然条件包括原有的植被森林、地形、地质、水系、山脉、气候等因子。不同层次、规模、性质的公园与自然条件的联系程度有差异,特别是第二、三层次的公园联系更紧密;如城市综合公园的布点宜选择在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或选择在现有树木较多的有古树的地段,充分发挥水和植物的作用,增加公园的特色;郊野公园则应充分结合原有的风景林地和城市的主导风向布置。同时不宜用作城市建设工程的地段,例如某些地质层断裂带,或河滩沙质地,不宜作为建筑用地,可以考虑作为公园绿化用地。

(2)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承载着城市重要的历史信息,是城市文明的见证,也是城市展示自身品位的重要窗口。以人文景观拓展而形成的文化类公园是公园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景观因公园建设而得到保护,而公园绿地因有了人文景观而丰富了活动内容,增加了特色。因此,充分利用人文景观,是公园布点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3)地价与外部性

公园绿地建设与城市整体经济环境、建设投人和周边的地产项目等有着很微妙的关系。公园绿地的布局必须综合研究与公园有直接关联的是地价问题,以及公园绿地建设对周边的外部效应。离市区越近地价越高,建设阻力越大;越靠近居住密集区,正外部性越大。

四、城市公园设计的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对城市公园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自然优先原则

在城市公园中,特别是森林公园,应以保护其自然性为首要坚持的原则。保护自然景观(森林、山脉、湖泊等)的原生态和维持自然景观过程及功能,是保护城市公园中生物多样性及合理开发利用其自然景观资源的前提,也是景观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

2、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包含有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它们构成景观空间结构复杂的异质性。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坚持多样性就是维持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的异质性,维护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3、景观个性原则

每一景观都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体特征,这些个体特征的差异又反映在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上。因此在城市公园设计中,要坚持景观个性原则,才能营造出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景观来。

4、持续性原则

城市公园的的景观规划设计同样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立足于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因为景观是由多个生态系统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是自然与文化的复合载体,这就要求景观生态规划必须从整体出发,对整个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使城市公园景观结构、格局和比例与城市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以达到景观的整体最优化利用。

5、综合性原则

城市公园景观是自然和人文的结合,是时代文化的载体,因此其生态规划与设计需多种学科知识的结合,综合分析景观各要素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在全面和综合分析景观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当地人文风情等。

五、结语

由于城市土地的深度开发使城市景观趋向于破碎化,而城市公园可以重新组织构建城市的景观,组合文化、历史、休闲的要素,使城市重新焕发活力,甚至成为城市的重要节点、标志物,体现空间景观功能。因此,公园绿地的布局与选址应纳人到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系统”的整体规划中,从总规划层面上加强公园绿地系统布局的研究。在城市公园在规划设计时应用景观生态规划原则,即自然优先原则、多样性原则、个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规划设计城市公园中的斑块、廊道、本底和景观格局以保证城市公园景观生态的高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探析 张毅川 2007年 《浙江林学院学报》

【2】 乡村景观规划中的环境管理评价 陈波 2004年《 地域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