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

一、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划分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两大部分,分别对领导任职期间和不再担任职务之后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和监督。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和工作过程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实现有效的沟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有效的沟通对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来说都是提升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有效的沟通可以高效的解决在审计过程遇到的一些问题。目前,针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的沟通都集中在审计期间,也就是说,经济责任审计组的成员只有进行审计工作时才与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员工进行沟通,在平时双方是基本没有沟通的。这就导致了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员工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组的工作抱有抵触和消极的心理,他们不愿意和审计组的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审计组成员很可能对被审计单位的领导的一些重要情况难以了解到位,在对被审计单位的领导进行任中审计时这种现象可能更加明显。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组的成员是在各个单位抽调而来的,他们事前可能互不相识和了解,处于各种有原因,也难以实现有效沟通

2.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有效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和工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为其本身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业务繁杂、政策性强,这就意味着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应该具备会计、审计、经济、管理、法律、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且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应该在沟通和协调上具备相关的能力,和被审计单位的领导与员工进行融洽的交流。而目前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普遍存在着胜任力低下的情况,这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学历偏低,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队伍中大专和本科学历的人员所占比例高达85%,而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的比例仅为5%;第二,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大多数审计人员只对会计和审计的基本知识有所涉猎,在实际工作中仅仅能够应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常常遇到的问题,工作能力比较差,对于信息技术、经济、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第三,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很难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培训,虽然国家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每一年度接受继续教育,但是工作和学习之间存在着固然的矛盾,导致审计人员学习时间比较短,接受教育的形式单一,难以起到后续教育的应有作用。

3.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

在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的过程中,审计工作组成员可以针对审计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使得有限的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工作是经济责任审计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计划欠妥,那么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将朝着错误的方向进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和一般的审计工作有着很大的区别,其审计计划工作也相对具有主观性,和实际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求联系不紧密。在实际工作中,经济责任审计结构为了突出自身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只追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数量,忽视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范围过大、审计工作没有重点,导致审计质量下滑。

4.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上级组织部门和领导层对下级事业单位上报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存在的相关问题没有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那样上级组织部门和领导就不能根据在审计工作中呈现出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相关责任制度的对策和建议。首先,上级的组织部门和领导并没有针对每一个事业单位的领导建立相应的档案,这样导致上级部门和领导对事业单位的领导认识不够全面、具体,在评价其工作成果和绩效时也显得没有针对性和指引性,审计信息也难以高效、及时共享,经济审计资源没有得到全面的利用和发挥;其次,上级的组织部门和领导对于事业单位整体的审计结果没有建立独立的档案,没有对具体的审计单位出现的经济责任现象进行分析,很难提出强制性的整改措施;另外,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缺少对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的动态管理,对被审计单位领导、事业单位本身和审计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和理解和把握,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系统运行效率低下。

5.缺少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针对事业单位的审计中评价方法、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各不相同,经济责任审计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评价体系,这导致各个单位和部门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时总是不尽如人意,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现象此起彼伏。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的不科学、不经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不能体现重点、突出全面,不能做到系统与分类相结合。

二、加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和对策

1.成立经济责任审计联络员工作机制

为了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效沟通,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果,提高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力度,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着全过程跟踪的方向转变,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建立其审计联络员的工作制度和方法。经济责任审计联络员能够对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把握和了解,在自己的上级单位和被审计的事业单位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使得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方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实际操作中,上级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对审计人员进行任务分配,是他们每一个人负责若干下属事业单位的联络和沟通工作,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投资项目的建设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并组织联络员定期进行会议召开,汇报和研究各个联络单位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在会议中提出解决和整改措施并传达给下属事业单位。

2.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队伍素质的提升关键在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可以从人才的选拔和继续教育两个方面下功夫。在人才选拔上,一方面要重视应聘者的学历和专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应聘者的知识结构,考察应聘者的知识和能力是否符合实践和工作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求其在实践经验和政策的领悟上具有较强的能力。选拔人才的时候要着重吸引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参与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中来,同时还要聘用法律、管理、经济、信息技术人才到经济责任审计组中,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有专业性的保障。

3.强化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实现对经济责任审计效果的提升。首先,在主管领导同意的情况下,针对被审计单位领导的审计结果应该向上级组织部门报告,使得被审计单位领导的履职情况得到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与此同时也可以据此考核和考察被审计单位领导的工作绩效,并和年终考核连结起来,其次,应该建立起被审计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档案,不同的事业单位的审计结果能够反映出其领导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对于领导在工作中表现有缺陷的地方应该及时予以阻止,对于表现优良的地方应该予以表扬。

4.建立健全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

科学、规范、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有明确的绩效指标,能对绩效做出客观的评价,促使领导干部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促进增收节支,既是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要求,也是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要求。我们应该科学地构建客观的定量指标评价体系。在定量指标的制定上可以结合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来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可以建立预算执行、财政收支、重要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廉洁自律、对下属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情况等指标。

参考文献:

[1]杨庆英.对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09(10)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质量控制 探析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企事业单位强化管理的必要手段,能够有效避免防腐问题的出现。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重点,直接决定了审计的地位。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手段,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管理,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促进我国企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经济工作是一个企事业单位经营的重点,是单位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约束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决策,提高企事业单位经济决策的科学性,避免企事业单位随意制定经济决策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涵盖了很多内容,包括了投资审计、财务审计和财政审计等等,是一种针对企事业单位业务情况而做出的综合性分析。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单位管理中的财务和内部控制问题,然后,针对具体的审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追究相关的责任人员,进而促进其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准确性。

二、当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

(一)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环节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普遍存在审前调查不够充分的问题,造成了审计方案缺乏科学性,表现为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环节不到位。由于很多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够,并且,没有缺乏相关审计工作的经验,审前调查工作做的不好,审计方案制定比较粗糙,编写审计内容不完整,证据不充分,审计报告的撰写不够规范,无法发挥审计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不够健全,已经建立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落实不力,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力较差,没有统一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估和考核制度,降低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手段比较落后

我国审计责任工作的控制手段主要包括分级督导复核和内部互查两种。由于企事业单位审计工作者人员较少,审计工作任务较重,造成了分级督导复核工作执行起来较困难,审计工作三级复核还是停留在简单的书面形式,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切实的复核行动。内部互查方式的客观公正性较差,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无法保证审计项目的最终质量。

(四)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结果运用的不理想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利用审计结果,实现企事业管理人员的客观评价,为审计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结果运用的不理想,普遍存在审计结果处理难和落实难的问题,审计结果的运用无法保证。

三、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

(一)实行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首先要实行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将审计工作贯穿于企事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审计工作的准备、实施、终结和后续阶段都要进行质量控制。在审前调查阶段,采取走访、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分析整理审前调查资料,保证审前调查报告的精确性。同时,要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强化底稿的复核,保证审计底稿的完整性,审计证据也要完整。审计报告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因此,要严格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

(二)建立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意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建立了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但是普遍存在审计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企事业单位要结合审计质量的具体要求,不断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在此基础上,要实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考核制度,实事求是地评估和考核审计项目,将审计工作落实到实处。此外,需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问题追究到个人,做到有错必纠,是一种质量责任手段。

(三)改善审计质量控制方法

除了传统的分级督导复核和内部互查方式,现代单位要采取质量环节控制法和区域控制法。其中,经济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法是指将审计工作全过程划分为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和总结经验这五个环节,经过这些环节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经济审计责任控制的质量。审计质量的区域控制法,是指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审计质量控制方法,全面监督和检查审计工作,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运用审计结果,客观的考核人员,保证任职人员具有较强的能力,提高企事业决策的科学合理性。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将其与干部考核充分结合,综合评价工作人员的业绩。企事业单位要严格监督干部的选拨和任用,要充分利用责任审计工作结果,对优秀人员委以重任。并且,企事业单位还要监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反馈机制,有效发挥审计结果的作用,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开发和利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主要包括了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环节不到位、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手段比较落后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结果运用的不理想。通过实行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改善审计质量控制方法,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进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晔.浅析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应关注的重点环节[J].财经界(学术版),2013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济责任 审计 评价

[中图分类号]F23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158-02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监督手段,体现了审计结果人格化的特性,它是对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执行情况的一项客观、公平的审计鉴证。在给企事业单位领导们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部门要适当运用审计评价体系对企业领导们任期内所对应的经济责任执行进展做公平客观的评价。所以,高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作为评价国有企业领导们履职情况的主要因素,就是审计工作急需处理解决的问题。

一、理论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ing)是中国与外国国家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最贴近的形式。绩效审计需对采用改正办法和监督等相关方面在调整决策及经营和加强公共责任问题上提供信息,其主要目标是对项目的经济、效率和结果以及法律、内部控制方面和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评估,以及之前的概括信息及分析。绩效审计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还要出具结论及建议。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委托理论。委托理论认为,资本所有者完全独立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会受到所有者精力、专业知识、时间、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当所有者不能在风险决策的同时又圆满地从事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时,就会委托专业经理人员去执行管理企业的职能。

2.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绩效评价理论。企业绩效评价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着密切联系,二者在对企业经营状况评价的内容、指标和方法上是基本一致的,但在评价主体、评价角度、评价范围和结果的使用上却存在不同。

(三)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

财政部2009年1月份印发了《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暂行办法》以加强对金融类国有以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监管,规范金融类企业的绩效评估工作。根据金融类企业的特点,新办法设置了盈利能力指标、资产质量指标、经营增长指标、偿付能力指标四大类二十项指标。

国资委在2006年1月份根据《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国资发评价[2006]7号),规范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内容、程序和评价内容。国资委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指出,企业经济的责任审计主要工作有三方面内容:财务基础审计;企业绩效评价;由企业财务基础审计结果和绩效评价结论对企业的负责人在任职过程中的主要业绩和经济责任评价。

审计署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及责任追究等结果应用制度,制定研究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的体系,逐步对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组织方式和方法以及操作流程进行细化,探究及推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告制度,使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体系逐步地建立起来。

二、金融产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设计

(一)设计原则

1.统一性与适用性相结合。审计署、国资委等有关管理机关已就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提出了指导原则,具体到各个单位有关管理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将二者结合使用,并具体分析,提高评价指标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2.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统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基建、财务、营销管理等业务活动,应围绕经济责任核心,对相关指标予以甄选,设计能反映企业负责人经营管理绩效、重大经营决策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

3.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以财务指标评价为主,在衡量经营成果时以数据说话,客观性高,说服力强,易为当事人接受。但是完全以定量指标评价具有一定片面性。定性指标受会计信息局限性较小,可以弥补定量评价指标的不足。将二者结合使用,使得到的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二)层次分析法模型应用

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方法),是对方案的多指标系统进行分析的一种层次化、结构化决策方法,它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利用Excel表格计算经济责任审计各指标的权重。

三、实证研究

本文以国家电网公司金融产业单位的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利用Excel表格计算经济责任审计各指标的权重。

金融产业各单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金融产业单位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产业各单位业务差别大,并面临较为严格的行业监管;金融产业对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有较高要求。

金融控股集团主要指英大国际控股公司,为国家电网公司金融产业单位的控股母公司,结合对控股公司的管理要求,参考财政部《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国资委《关于加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通知》、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增加对重大风险事件的控制情况、资金运作安全情况和协同业务完成情况评价指标。共有会计信息质量、重大经营决策情况、法律法规执行情况、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情况、发展能力、经营绩效和外部测评结果九个一级指标构成。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英大国际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

内容 会计

信息

质量 重大经

营决策

情况 法规政

策执行

情况 风险

管理 内部

控制 历史遗留

问题处理

情况 发展

能力 经营

业绩 外部

测评

结果 总分

标准

分值 5 20 10 20 5 5 10 15 10 100

四、结论及建议

综合汇总得分在90分以上,给予经济责任履行优秀的评价结论;综合汇总得分在80~89分,给予经济责任履行良好的评价结论;综合汇总得分在70~79分之间,给予经济责任履行中等的评价结论;综合汇总得分在60~69分之间,给予经济责任履行一般的评价结论;综合汇总得分在60分以下的(不含),或存在严重安全生产事故、违法违纪行为的,给予经济责任履行较差的评价结论。

对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无论任职于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无论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还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可以通过本文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清其在职期间在本部门、本经济单位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

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人格化的特点,应采用历史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分析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在具体评价过程中,依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审计人员职业判断力,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出判断,灵活运用指标,科学、全面、客观评价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履行情况,提出明确的经济责任履行审计结论,为干部任用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崔孟修.经济责任审计对国家审计的丰富和发展[J].审计研究,2007,6:21-26.

[2]葛笑天.政府职能转变中的政府审计变革初探[J].审计研究,2005,1:75-78.

[3]洪承旭,阎建军.商业银行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初探明[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2:18-20.

Study on unit’s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 evaluation index

XU Xiao-m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Jilin,132012)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范文第4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是指县属各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和镇乡党政正职领导干部或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因工作需要而需审计的下属单位领导。

第三条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分类,要依据审计对象所掌管的全部政府性资金数额、性质、权限,坚持突出重点和讲求效率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别的审计对象,采用不同的审计管理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调查以及离任经济责任交接制度相结合的原则,对重要部门、单位领导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主,关注全部政府性资金;对一般部门、单位领导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必要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一些掌管使用政府性资金数额较小,管理相对规范的部门、单位领导,以离任经济责任交接代替经济责任审计。

第四条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为A、B、C三类。

A类是指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重要经济管理职能、社会关注度高、掌管使用政府性资金数额大、下属单位多的重要部门、单位领导。

B类是指掌管使用政府性资金数额较大,掌管一定数额专项资金或下属单位较多的部门、单位领导。

C类是指掌管使用政府性资金数额较小,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管理相对规范的部门、单位领导。

第五条坚持任期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以任期审计为主,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

对A类对象实行“任中抽审和离任必审”制度,领导干部在离任前必须接受一次审计,原则上两个会计年度安排一次审计。

对B类对象实行“任中抽审和离任抽审”制度。抽审对象主要包括:一是群众对执行财经纪律反映比较强烈的单位领导;二是在以往审计中反映出来的违纪问题较多且性质相对比较严重的单位领导;三是掌管社会公益性专项资金及群众较为关注的单位领导;四是由于其他原因,县委、县政府认为需要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单位领导。原则上三个会计年度安排一次审计。

对C类对象实行“财务收支审计和离任交接”制度。以财务收支审计结合离任交接手续或离任交接手续代替经济责任审计。

第六条离任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况之一,一般不再安排经济责任审计:

(一)离任时已列入人大述职评议计划的;

(二)财务资料已损毁或无法查找,不具备审计工作基础条件的;

(三)已定居国外或死亡的;

(四)已离开任职岗位一年以上的;

(五)已被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立案调查的;

(六)已被提拔或调任可能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公正进行的岗位的;

(七)经县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会议讨论认定的其他情况。

第七条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由县委组织部、县审计局确定,并根据工作需要和审计力量适时调整。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个人业绩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2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及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审计工作的一般特点,同时还具有其独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的工作要求不同。由于涉及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界定和评价,因此在实施审计时,需要特别讲求政策,对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要求高。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财经法规,而且要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济工作中心和重点,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了解干部管理和监督政策和制度。在审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依法审计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二)审计的立项依据不同。常规审计的立项依据除审计法规,审计机关可以自行确定审计项目。而经济责任审计立项依据主要是组织、纪检、监察部门的审计提请或委托,并经政府主要负责人批准实施的,其审计服务的对象是干部监督部门。

(三)审计的目的不同。常规审计的对象一般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活动,财产实物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而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指各级地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国有企业法定代表涉及的经济决策活动、财政财务管理活动,以及监督和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客观评价。

(四)审计的时间跨度不同。常规审计的时间跨度与会计年度相一致,一般为一个预算年度或会计年度。而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任职期限相一致,其时间跨度可以分为3年,5年,甚至更长的年份。

二、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不足和问题

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成为基层审计机关一项主要任务,并由离任审计逐步转入任中审计,该项工作推进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但目前还存在审计结果利用率低,审与用之间“两张皮”等问题。无论是实施该项审计的主体还是审计对象均存在亟待改进的地方。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1.方法传统,内容单一,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采用公告审计,查阅,座谈,审计公示等方法,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在任期内财政财务基本收支平衡,调查,评价上。对单位的负债,专项资金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缺少具体的量化、对比和分析。

2.审计不能满足任务要求。一方面审计人员不足,审计力量薄弱,而经济责任审计时间紧,任务重,无法满足审计任务的要求,导致审计工作被动应付。另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涉及范围广,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业务素质,还应该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地方经济发展思路,熟悉法律,金融等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3.评价体制不健全,责任难界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细化和完善责任界定不明确,特别是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没有出台各自不同的评价体制完善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的评价办法。加之,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保证评价质量。

(二)经济责任对象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看,被审计领导能努力完成各项经济指标,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违规违纪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且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特点,有的问题属屡查屡犯。

1.决算不实,收支违规现象仍比较突出。存在虚报收入,预算虚假平衡问题。财政收支缺口大,可用财力匮乏。虚增收入、搞虚假平衡,不仅使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不能及时到位,而且又加大了下一年收入任务,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了一定的财政风险。

2.费用控制不严,招待费超支现象普遍。财经法纪观念不强,财政预算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近几年来,为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财政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预算管理、会计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有些方面仍没有执行到位。如乱收费、预算外收入未上缴专户、未按规定进行政府采购、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公款私存、欠缴税费、不合规票据入账等问题屡禁不止。

三、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及对策

审计分析认为,片面追求政绩虚增指标,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条件。可用财力不足,支出控制不力是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而内部管理松弛,外部监督不力,则是导致违规违纪问题多发的重要因素。领导重视不够,制度约束乏力,则是违规违纪屡禁不止的内在根源。

(一)建立健全“先审后离”制度,强化任期轮审制度。应逐步建立以任中审计为主、离任审计为辅,对重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内轮审的审计模式。建立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制度,是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内在要求。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能简单、硬性地要求对所有领导干部进行任期内轮审或“逢离必审”,应有计划地选择一批重点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干部进行任中审计,力争做到在新一届党委和政府任期内对上述领导干部轮审一遍。

(二)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审计内容应有针对性。一方面,要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建立被审计单位数据库,全面了解和掌握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按照被审计领导干部工作岗位性质、经济责任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年度计划。另一方面,要坚持全面审计,不仅要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还应包括各项经济指标的程度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重点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其次,还要审计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重点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要求,廉政建设的执行情况。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统筹考虑审计资源和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通过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和创新组织方式,切实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审计力度,在确定审计数量时,应当量力而行,做到依法审计,确保质量。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审计队伍建设。目前,许多地方已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对加强组织领导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两办《规定》实施以来,多数由党委或者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组长,领导力度更大、效果更好。但是还存在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成员经常变动的,未及时进行调整,未落实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为同级审计机关副职领导或者同职级领导规定,有的地方未确保审计机关履行经济责任审计职责所必需的机构和人员等等问题。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全面落实两办《规定》要求,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同时,要定期开展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实施分层次培训,在培训基本审计业务的基础上,培育一批熟悉工程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加强培训、研讨交流、实战锻炼等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