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包含极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基于实践的经验的总结,因此,在高中政治哲学课堂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哲学素养,就必须深度地剖析政治哲学知识中的重难点,科学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一、深度剖析哲学中的重难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中包含有很多的重难点知识,这些知识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反复的讲解,进行深度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在引导学生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哲学知识理论体系,即哲学包含有三大部分,分别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并对三者的关系有准确的认识,其中唯物论和认识论相对于辩证法的知识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因此,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的重难点就集中在辩证法这一大块知识点上,这一知识点包含有联系的原理、发展的原理、矛盾的原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以及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以及内因与外因这几大知识点。在这一阶段,重难点主要集中在矛盾分析法这一哲学知识点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矛盾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度的剖析。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矛盾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在了解这些原理的基础上,教师要着重对引导学生辨析矛盾的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原理。首先,引导学生从内涵上进行区分,主次矛盾是存在于复杂事务中的,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同一矛盾中的两面;其次,从作用来看,在事物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三,要认清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想问题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即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哲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哲学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因此,学习哲学知识的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所学的哲学知识指导实践,在课堂中,教师就要积极地将哲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选用生活中的小故事进行讲解,也可以选用一些寓言故事进行相关理论的分析,或者是联系形势与政策中相关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理论知识点。如教师可以就最新一期的地质学报刊载封面文章(英文版)介绍到的我国科研人员首先在自然界中发现金属铀,这一发现对核能原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自然界没有金属铀,最新一项研究打破了这一惯常认识,教师可以结合这一时政信息,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认识论知识。此外,还可以结合我国提出的要打造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创新是关键,质量是根基。这一时政新闻让学生掌握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同时,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知识,如,古时候有一位父亲,买了一只猫来解决鼠患,但是鼠患缓解的同时,猫也偷吃了鸡,他的儿子很生气,父亲告诉他,没有鸡我们不会挨饿受冻但是没有猫却会,他的儿子就不再抱怨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相关知识。
三、引导学生用哲学的观点解决问题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知识不是学习哲学最为重要的目的,学习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用所学到的哲学知识紧密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能够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政治哲学课堂中进行多角度的引导,让学生树立起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同时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尤其是要以分析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对材料或者问题用哲学的观点进行科学地分析,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训练,如鼓励学生观察学校的布局,班级规章制度的设置,学校整体的管理制度等这些生活中的事物,对这些事物进行分析,找出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地方,说出理由,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用哲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高中政治哲学课堂的高效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深度的讲解,同时要注意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灵活地运用。要明白,哲学是来源于生活又能够指导生活的,只有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合理地运用,才是真正高效课堂的体现。
作者:宝力高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八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满顿.政治哲学思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18:46-47.
[2]郭强.以哲学思想引领高中政治体验式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12:5-8.
一、思维能力的分类
思维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中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分析思维能力
纵观当前教育环境,大部分高中学校的教育条件都得到了良好改进与完善,但学生仍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各式各样的练习题,这无疑造成了学生解题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低的现状。为此,大部分学生都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力,加之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注重教材内容的简单,没有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以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阻碍了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2.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要求学生在基础思维能力上对所触碰的知识与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伴随创造性的认识与理解,属于高级思维能力。通常,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不是先天所具备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即需要教师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将高中政治教学课堂发展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基地。
3.实践思维能力
良好实践思维能力不是所谓的没有错误的产生,而是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思索与总结出自己产生错误的缘由,并及时改正,保证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高中政治课堂的支持,即教师需要在政治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从而不断帮助学生积累更好的实践经验,以及增强实践思维能力。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1.基于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维
学生思维打开之前,一般需要对某件事物提出疑问,主要原因在于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如在选用微课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引用多媒体设备与教学工具,进一步提供给学生更为直观与形象的视觉冲击,从而充分发挥课堂作业,提升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课堂语言转为通俗语言,并合理利用诗词、俗语与成语等。通俗语言的讲解生气勃勃,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引导学生集中精力,主动参与课堂思索之中。例如,在讲解哲学知识时,可以合理利用相关成语进行讲解,通过成语知识拓展哲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
2.重视学生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即依据这个问题思索另一个问题的解决方式,以这样顺藤摸瓜的方式解决更多问题。在处理学习过程中较多问题时,激发与培养学生深层次思维,以改进与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率。另外,在学习各个政治知识点时,教师需要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合理联系,激发学生思索,进一步探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指的是基于一个知识点,在思索过程中不断扩散思索问题的方式,并从不同角度思索所有相关的信息,以得出符合常理的答案。
3.激发学生求知欲
求知欲是激发学生创造的内在动力,可以合理科学地教育与指导学生的研究探索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最大限度地设计良好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将所要讲解的理论知识合理融进一段生动有趣的事件中,一旦学生对其产生好奇心,自然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主动进行思索,这不仅灌输了学生基础知识,而且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培养学生个性,激励独创精神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独特时期,这一时期是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及人文精神培养的关键时期,但这一时期的学生也充满着极强的个性。应试教育背景下,大部分学生的个性都没有得到重视,甚至得到打压,这无疑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与培养。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政治教师,不仅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而且需要积极培养与开发,借助学生的个性锻炼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创设部分较为开放的题目,并单反面设定一个标准答案,引导学生围绕此答案进行分析与讨论。随着讨论的逐渐深入,便会有部分学生发现这个标准答案存在错误,随后有理有据地向教师提出质疑与反驳,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讨论中,最终得出合理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营造了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5.培养学生想象及洞察能力
想象是创造力的主要来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它不是不切实际的瞎想,而是在具备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工与拓展所学的知识,从而思索与总结出新见解的心理过程,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开发思想,积极拓展课本内容,以及在充分了解与掌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与完善课堂教学方式。
学生求知欲与创造精神的激励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洞察,因为良好思维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生活,并需要在生活中进行创新与总结。另外,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丰富的生活元素,创建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生活体验进行观察与总结,真正启发、引导学生创新,从而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状况,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寻找问题、探求答案的初衷去学习知识,这样做大有裨益,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亲切感,还可以在无形中让学生接受所学内容,也只有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将教材知识通过探索与思考转化为自己见解,才可以在课程学习方面更上一层楼。教师设置问题时,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确保让全班所有同学都可以参与其中,引发他们共同探讨。
二、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实施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去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高中政治作为文科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科目,相关哲学原理及政治常识由成百上千的知识点组成,且每个知识点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仅通过简单的学习难以从根本上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相关问题也难以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与解答,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引入相关的事例进行解答,针对不同的社会事例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尽量实现从哲学、经济学及政治常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解答,如此以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三、坚持教学相长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一直沿袭着“教师在教,学生在学”的固有模式,致使教学内容陈旧,而学生的能力停滞不前。新课改之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可以充分发挥其学习能力,而教师不仅仅教学生,学生也可以教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这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师调整心态,放下身份,勇于向学生学习。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方面是一种很受广大师生欢迎的教学辅助手段,其优势便是可以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更好地辅助教学,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学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图文并茂地直观而生动地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其好奇心;其次,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政治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接受新课程,更加透彻地理解新知识。
五、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
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可以很快地适应学习的主体角色,不过,如果仅仅单纯为了迎合学生兴趣,课堂气氛则必定会失控,如此以来,教学活动就失去了本来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在营造课堂气氛时需根据教学内容去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对其做出精心的设计及安排,教师需保持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即一旦发现不合理的苗头能够及时制止,如此这样方能营造出合理的课堂气氛,学习活动才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最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通过组织辩论赛提高学生政治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 政治 微课程 开发 策略 应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当然,信息技术的推广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的口头讲述,是的教师的教学负担较重。相比之下,教师利用微型教学视频进行教学。由于微视频是精简的教学视频,学生从微课程中可以较为直观地把握教学内容,并在脑海中形成知识架构。在课堂教学中,微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根据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深入认识所学政治知识。微课程有着很多优点,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采用,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针对高中政治微课程的开发策略与应用管理加以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和其他教师相互合作开发微课程,确保微课程的完整度
微课程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微课程的开发过程是较为复杂的。以往,教师只是上网下载相关的视频,虽然有些网络上的微视频被使用的次数很多,但是这些微视频却并不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课程开发。微课程开发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课程安排、拍摄和后期制作等。要是将这些工作全部都交由一位教师处理,会在较大程度上加大教师的负担。所以,教师之间不妨相互合作,各位教师分别负责各项任务,这样可以确保微课程的完整度。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高一(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中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相互合作,对微课程加以开发。“多彩的消费”涉及到“消费及其类型”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两大方面。教师在讲解“消费心理”时,应该通过微课程视频向学生展示群众的消费心理。教师可以分工合作对微课程加以开发。比如,A教师负责到小区和社会场所进行调查,询问人们关于消费的看法。B教师则对调查内容和相关资料进行整合,使调查内容和教材内容相契合。C教师对A教师的调查过程进行全程拍摄。D教师对C教师拍摄的视频内容进行加工,并将其浓缩为5-10分钟的微课程。E教师还应该对最终的微课程视频进行审校,确保微课程的内容无误。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可以有效分担教师的负担,确保微视频的有效性。
二、运用“微课程”课件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效果有着一定的联系。以往,教师在教学中不太注重创设教学情境,他们只是“单刀直入”地讲授课程内容,使学生容易出现理解问题。高中政治内容涉及到经济知识、政治知识和哲学知识,其内容也较为丰富。高中政治知识较为复杂,口头上的讲述有时候并不能够使学生通晓这些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微课程”课件创建教学情境。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需要,给学生播放微课程视频,使学生掌握所学政治知识。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高一(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中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运用“微课程”课件创建教学情境。该课主要涉及到“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和“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两部分内容。该课程的内容是高考的考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师应该向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微视频,是学生透过视频把握“汇率和币值的变化规律”以及“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等内容。教师还可以在视频中穿插与之相关的绕口令,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加以理解。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学生就能够对汇率等知识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师主要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他们在讲台上讲述政治知识,很少跟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太了解,这样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很显然,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教师应该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上利用微课程视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由于微课程较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看完视频之后就某个点进行讨论,并结合生活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合作,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同时又能够准确把握所学政治知识。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高一(上册)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该单元涉及到“如何规范市场秩序”的知识点。教师应该让学生观看与之相关的微视频课件,并将学生进行分组。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相关主题进行讨论。学生就“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竞争规则”等加以讨论,并在讨论中碰撞思维,对所学内容加以理解。当然,教师还应该鼓励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进行总结陈述。对于小组的总结内容,教师应该委婉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对于小组讨论的正确部分,教师应该予以肯定。
【参考文献】
[1] 管小娟. 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1.
[2] 羌莉. 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研究[D]. 苏州大学,2009.
关键词:高中政治 主观题 失分原因 答题技巧
高中政治教学中,主观题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所在,很多学生在遇到主观题时都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因此,研究考试中学生失分的原因,并给出恰当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本人通过总结日常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希望给予大家一些帮助和指导。
本课题组针对高中政治教学中主观题失分原因与答题方法存在的问题,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在了研究,现将收获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政治主观题失分原因分析:
1.审题不清。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不能具体领会和全面把握情景材料的基本内容,不善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更不能将书中所学的理论语言转化为材料语言,一旦题目中换一种说法,就读不懂题了。二是把握不住试题的基本意图和设问的指向,即答错答题的范围,答非所问。。
2.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导致张冠李戴,答案前后不对应或者没话说。这在哲学试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前面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面却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与之对应;前面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面却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与之对应;甚至于有的学生明明知道问什么,但不知如何下笔或者下笔时没话说。究其根源,还是源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理解不到位。
3.回答问题时,思维混乱,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及专业性。例如,有些学生只是把相关的书本知识点罗列起来,缺乏概括和思考,只是死记硬套基本理论,没有真正落实理论和材料的结合;有些学生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答题。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通货膨胀时不是说国家发行的纸币量多了,而是说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等。
二、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分析:
1.必须过好基础关。政治主观题的特点是材料的时代性强,选材多是国内外发生的最新事件,但是答案始终来源于教材,因此熟练地掌握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才算真正掌握了教材呢?这里有三个要求:第一,具体知识的记忆全面准确,不能丢三落四,缺字少字。第二,教材体系要清楚,每一部分包括哪些知识要了然于胸。第三,特别要求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我们所学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我们需要用理论解决的却是生活中多变的实际问题,这时,如果我们只是记住知识点而不理解,那就根本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经济生活中关于社会劳动生产率这个概念,计算题中通常不是直接说社会劳动生产率,而是说某国的(某商品生产部门或某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其实就是指社会劳动生产率;哲学生活中关于意识这个概念,主观题里通常用国家的政策,措施,人们的观念等来说明意识这个概念,老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多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2.答题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读材料,要舍得在读材料审题时用时间。很多学生认为审题时间长会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写两条答案。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做题更是这样,在做题时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经常出现,很多同学答案写的非常多,结果多是无效的。因此,审题就成为我们作答的关键。审题时应遵循先审设问后审材料的原则,带着问题进入材料,我们的材料理解就更有针对性。具体审题应做到:
第一,通过审设问弄清命题的限定性:知识范围限定(是经济常识还是哲学常识,具体到课题、节题、框题)、方向限定(是回答“是什么”还是回答“为什么”、“怎么样”,辨明该题属于何种题型)、材料限定(是否要求结合材料、结合哪个材料)、对象限定(要求我们对什么现象具体分析)、主体限定(是从党的角度回答,还是从政府、企业、个人角度回答),最后,审题时,观察分值,确定答题的要点大概有几个,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审材料时要结合设问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应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归纳中心,明确主题。尽量用最简短的语句归纳出材料的中心,明确材料围绕的主题;其次,划分层次,找联系。对材料进行层次划分,归纳层意,并弄清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最后,抓住关键,理要点。挖掘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联系设问中所限定的课本知识进行推理,梳理出答题要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表格材料,要全面解读表题、表头、数据、尾注,不可遗漏。
(2)发现并建立知识与试题有效信息之间的联系,运用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整合。
这一步非常关键,是知识运用的起点。学生通过审题,明确回答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后,应立即回顾和调动书本知识,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对试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梳理、整合,建立知识点与各个信息点之间正确联系。为此,考生必须熟谙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明了这一知识所包含的要点,并构建起完整的要点体系。没有这一前提,就谈不上知识的运用了。这是一个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就可以把试题所提供的全新的材料(信息)转化成答题所需要的“已知条件”了。
(3)规范书写,组织答案
组织出的答案,是学生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结果,也是判定学生试卷得分多少的唯一依据。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按试题题型的基本模式组织答案时,要做到观点与分析有机结合,观点要表达准确,分析要全面到位,做到逻辑合理、思维严密、层次清晰;第二,书写要工整、文字要精练。具体来说,应该注意:答案应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
总之,要想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答案必须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外在美”就是表述清晰整洁、层次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内在美”就是政治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晰,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想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锦聪.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失误的原因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年05期